一種治療後期鼻疔的膏狀藥物的製作方法
2023-10-26 14:35:52 2
專利名稱:一種治療後期鼻疔的膏狀藥物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中藥製劑,即一種治療後期鼻疔的膏狀藥物。
背景技術:
鼻疔是指生於鼻尖、鼻翼、鼻前庭部位的疔瘡,屬於鼻部毛囊、皮脂腺或汗腺的化膿性炎症。起病的原因,中醫認為是由熱毒蘊結鼻竅肌膚或過食厚味、辛辣之物,使肺胃蘊熱,上蒸鼻竅所致。後期鼻疔的症狀表現為疔瘡逐漸成膿,腫勢緊縮,頂高根軟,疼痛,伴有全身乏力、動則易汗、口渴、舌紅少津、苔薄等。目前,國內治療後期鼻疔以西藥為主,但存在治療費用高、治療效果不夠滿意等缺點。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針對目前治療後期鼻疔使用藥物所存在的不足之處,而提供一種治療後期鼻疔的膏狀藥物。本發明的技術方案是這樣實現的一種治療後期鼻疔的膏狀藥物,該藥物是由下述原料製成的虎杖、半邊蓮、東菊各13-15克,頭髮七、雙腎子各8-10克,凡士林適量。一種治療後期鼻疔的膏狀藥物,該藥物的製備方法為將上述配比量中藥原料前5味焙乾研成過120目篩的細藥粉,混合均勻,然後加入凡士林適量調至膏狀,即成。一種治療後期鼻疔的膏狀藥物,藥物配方原料價格低廉,取料容易,可降低治療費用,減輕患者經濟負擔。一種治療後期鼻疔的膏狀藥物,其治療思路是滋陰補虛、清除餘毒。在原料配方上遵循藥性經屬,偏重滋陰補虛,兼顧整體平衡。藥物中虎杖具有祛風利溼、破瘀通經作用,半邊蓮具有消腫解毒、利水作用,東菊具有補虛弱作用,頭髮七具有滋陰補腎、利水消腫作用,雙腎子具有利尿、消炎、解毒作用,凡士林具有潤滑、修復皮膚作用。上述中藥原料經辨證配伍,在作用上相輔相成,尤其將藥物直接投向病灶,從而有效地發揮出滋陰補虛、清除餘毒的功效,以達到治癒後期鼻疔之目的。本發明具有如下特點原料配方新穎、製備簡單、使用方便、吸收快、效果好。使用方法I、本藥物為外用膏狀藥物。2、用量每日3次,上、下午和晚飯後各I次,每次用量視疔面大小而定。3、方法用藥棉球蘸上藥物塗於鼻疔表面,藥物厚度2-3毫米,即可。注意事項I、治療期間,忌食生冷、辛辣、油膩、有刺激的食物。2、禁止內服。
具體實施例方式
實施例I :一種治療後期鼻疔的膏狀藥物的原料組合為虎杖、半邊蓮、東菊各13克,頭髮七、雙腎子各8克,凡士林適量。該藥物的製備方法為將上述配比量中藥原料前5昧焙乾研成過120目篩的細藥粉,混合均勻,然後加入凡士林適量調至膏狀,即成。實施例2 :—種治療後期鼻疔的膏狀藥物的原料組合為虎杖、半邊蓮、東菊各15克,頭髮七、雙腎子各10克,凡士林適量。該藥物的製備方法為將上述配比量中藥原料前5昧焙乾研成過120目篩的細藥粉,混合均勻,然後加入凡士林適量調至膏狀,即成。臨床治療效果實驗過程2008年至2011年,採用該技術方案治療後期鼻疔患者共11例,其中男性9例,女性2例。患者年齡最小8歲,最大57歲,其中20-40歲患者6例,佔54%。患病時間最短者5天,最長者10天,其中8例患病時間在5-7天之間。按上述技術方案治療,5天為一療程,治療二個療程即停止。診斷標準一種治療後期鼻疔的膏狀藥物,所治療的疾病,其症狀確定為療瘡逐 漸成膿,腫勢緊縮,頂高根軟,疼痛,伴有全身乏力、動則易汗、口渴、舌紅少津、苔薄等。療效判斷標準療效判斷主要依據於該疾病症狀是否消失,具體分為以下三級痊癒一患者用藥後,疾病諸症狀完全消失;好轉一患者用藥後,疾病諸症狀大部分消失或明顯減輕;無效一患者用藥後,疾病諸症狀毫無消失。治療結果用本發明藥物治療後期鼻疔患者11例,用藥3天痊癒I例,用藥4-5天痊癒4例,用藥6-10天痊癒4例,用藥二個療程後好轉2例。一療程內治癒率為45 %,二療程內治癒率為81%,有效率為100%。其中患病時間在5-7天之間的8例患者,在用藥二個療程後全部痊癒,治癒率佔100%;患病時間在7天以上的3例患者,用藥二個療程後I例痊癒,治癒率佔33%。由此分析,本發明藥物對病程較短患者治療效果要好於病程較長患者。
權利要求
1. 一種治療後期鼻疔的膏狀藥物,其特徵在於該藥物是由下述原料製成的虎杖、半 邊蓮、東菊各13-15克,頭髮七、雙腎子各8-10克,凡士林適量。
全文摘要
本發明涉及一種中藥製劑,即一種治療後期鼻疔的膏狀藥物。該藥物是由下述原料製成的虎杖、半邊蓮、東菊各13-15克,頭髮七、雙腎子各8-10克,凡士林適量。它具有原料配方新穎、製備簡單、使用方便、吸收快、效果好的特點。
文檔編號A61P11/02GK102772669SQ20121028672
公開日2012年11月14日 申請日期2012年7月31日 優先權日2012年7月31日
發明者張兵, 楊小榮, 王麗城 申請人:王麗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