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質處理裝置及介質收納盒的製作方法
2023-10-24 03:53:57 3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介質處理裝置以及介質收納盒,例如優選適用於採用紙幣作為介質的現金自動存取機。
背景技術:
圖18中示出以往的現金自動存取機的結構。在以往的現金自動存取機內設置的紙幣出入款機200由上部框體201與下部框體202構成。在上部框體201設置有成為紙幣的投入口以及收取口的出入款口部203、鑑別紙幣的面值種類以及真偽等的鑑別部204、臨時收納紙幣的臨時保存部205。
另外,在下部框體202設置有紙幣貯存部208,該紙幣貯存部208具有針對不同面值種類對紙幣進行保管的多個紙幣收納盒206和保管退回紙幣等的拒收庫207。
進而,在這些上部框體201以及下部框體202設置有連接出入款口部203、鑑別部204、臨時保存部205、多個紙幣收納盒206以及拒收庫207的輸送路209。
這樣的以往的紙幣出入款機200以特定國(在此假設為日本)的使用為前提,按照日本的紙幣的面值種類將例如五個紙幣收納盒206沿前後方向排列配置於下部框體202內。另外,這些多個紙幣收納盒206能夠分別獨立地從下部框體202卸下以便進行維護。
另一方面,當將該紙幣出入款機200設置於其他國家(即日本以外的國家)進行使用的情況下,對於紙幣的面值種類多於日本的國家而言,出現五個紙幣收納盒206不足的情況。此時,無法在紙幣的面值種類多的其他國家直接使用以往的紙幣出入款機200。
因此,如圖19所示,提出將之前設置於紙幣收納盒206內的一個紙幣收納庫設置成在紙幣收納盒206內的上部與下部各為一個、共計兩個的方案。通過將紙幣分配到這樣的紙幣收納盒206內部的紙幣收納庫,而用一個紙幣收納盒206應對兩個面值種類(例如參照日本特開2008-152430號公報)。
由此,一個紙幣收納盒206中的各面值種類的收集張數雖然減少,但保持下部框體202的尺寸等不變就能夠使可使用的面值種類從例如五種增至其兩倍的十種。其結果,能夠以低成本實現應對不同國家的多樣紙幣的紙幣出入款機。
然而,在一個紙幣收納盒206內設置兩個紙幣收納庫會出現下述問題。例如,當兩個中的一方的紙幣收納庫滿庫等而只需要對一方的紙幣收納庫進行維護的情況下,仍不得不從紙幣出入款機中卸下紙幣收納盒206來進行維護。
這樣,在一個紙幣收納盒206內設置兩個紙幣收納庫的確能夠應對多樣的紙幣,但也存在維護性降低的問題。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正是鑑於上述問題而形成的,提出了無損維護性又能夠應對多樣的介質的介質處理裝置以及介質收納盒。
為了解決上述課題,本發明的介質處理裝置,具備:輸送介質的輸送路;介質收納盒,其與輸送路連接,並收納經由該輸送路輸送的介質;能夠裝卸介質收納盒的插口;以及具有一個以上的插口的介質貯存部,能夠向每個插口裝填多個上述介質收納盒。
另外,本發明的介質收納盒,能夠朝設置於裝置內部的介質貯存部所具有的插口裝填,其中,該介質收納盒以在上下方向多個重疊的方式裝填於插口,由此對輸送來的介質進行收納,在裝填於插口的上側的上側用介質收納盒,在頂板部與底部的雙方設置有介質出入口,並且在該上側用介質收納盒內部設置有連接頂板部的介質出入口與底部的介質出入口的盒內輸送路。
進而本發明的介質收納盒,能夠朝設置於裝置內部的介質貯存部所具有的插口裝填,其中,該介質收納盒具有用於裝填於插口的上部的上側用介質收納盒和用於裝填於插口的下部的下側用介質收納盒,在上側用介質收納盒,在頂板部與底部的雙方設置有介質出入口,並且在該上側用介質收納盒內部設置有連接頂板部的介質出入口與底部的介質出入口的盒內輸送路,在下側用介質收納盒,在頂板部設置有介質出入口,當上側用介質收納盒與下側用介質收納盒被裝填於插口時,上側用介質收納盒的底部的介質出入口與下側用介質收納盒的頂板部的介質出入口連接。
如此一來,例如如果將介質貯存部的插口的大小形成為以往的一個介質收納盒的大小,則能夠向以往的一個介質收納盒所佔的空間裝填多個介質收納盒。另外,由於能夠相對於插口裝卸多個介質收納盒,因此能夠卸下多個介質收納盒中的需要維護的介質收納盒並進行維護。
根據本發明,能夠向以往的一個介質收納盒所佔的空間裝填多個介質收納盒,另外,能夠將多個介質收納盒分別相對於插口進行裝卸。由此,能夠卸下多個介質收納盒中的需要維護的介質收納盒並進行維護。這樣能夠實現無損維護性地應對多樣的介質的介質處理裝置以及介質收納盒。
附圖說明
圖1是ATM的外觀立體圖。
圖2是紙幣出入款機的內部結構圖。
圖3是紙幣貯存部的插口的外觀立體圖。
圖4是在插口僅裝填上側用小收納盒的狀態的內部結構圖。
圖5是以往的紙幣貯存部的插口的外觀立體圖。
圖6是大收納盒的結構圖。
圖7是下側用小收納盒的結構圖。
圖8是上側用小收納盒的結構圖。
圖9是在下側用小收納盒之上重疊上側用小收納盒的狀態的內部結構圖。
圖10是配合紙幣收納盒的裝填的說明的外觀立體圖
圖11是在插口僅裝填大收納盒的狀態的內部結構圖。
圖12是其他實施方式的上側用小收納盒的結構圖(1)。
圖13是其他實施方式的組合紙幣收納盒的狀態的內部結構圖(1)。
圖14是其他實施方式的組合紙幣收納盒的狀態的內部結構圖(2)。
圖15是其他實施方式的紙幣貯存部的插口的外觀立體圖。
圖16是其他實施方式的上側用小收納盒的結構圖(2)。
圖17是其他實施方式的重疊三個小收納盒的狀態的內部結構圖。
圖18是以往的紙幣出入款機的內部結構圖。
圖19是示出以往的具有兩個紙幣收納庫的紙幣收納盒的結構的概略圖。
具體實施方式
使用附圖對實施本發明的方式進行說明。
[1.現金自動存取機的結構]
圖1中示出現金自動存取機(以下,也也稱之為ATM)1的整體結構的概況。
該ATM1以現金提款卡或紙幣、交易明細單等為交易介質,通過使用者的操作進行現金的存取或支付、匯款等的處理。
在該ATM1內部的上方設置有對使用者的現金提款卡等進行處理的卡片處理機(未圖示)和列印交易明細單(以下,稱作收據)並向使用者發放的收據印表機(未圖示)。
卡片處理機對被插入至在ATM1的前面(與使用者對置的面)設置的卡片插入退還口2的使用者的現金提款卡進行處理。收據印表機從設置在ATM1的前面的收據發放口3向使用者放出交易明細單。
另外在ATM1內部的下方設置有對紙幣進行處理的紙幣出入款機4。該紙幣出入款機4在前面的上方以朝ATM1的外部露出的方式設置有出入款口閘門5。根據該出入款口閘門5的開閉來進行紙幣的出入款。
進而,在ATM1的前面設置有顯示使用者的交易內容並用於輸入交易用的各種信息、項目的操作顯示部6和用於輸入密碼等的數字鍵7。
進而在ATM1的內部設置有對ATM1整體進行統一控制並對上述的各部分進行控制的主控制部8和用於存儲ATM1的運用信息等的存儲器部9。
進而,在紙幣出入款機4的內部還設置有對紙幣出入款機4進行控制的控制部10和成為該控制部10的存儲區域的存儲器部11,該控制部10與存儲器部11區別於上述的主控制部8以及存儲器部9。
[2.紙幣出入款機的結構]
接下來,使用圖2對紙幣出入款機4的內部結構進行說明。
該紙幣出入款機4是將存入的紙幣也用於支出的所謂循環型的紙幣出入款機。其內部由上側的上部框體12與下側的下部框體13和控制部10(圖2中省略)構成。
在上部框體12的前面的上方設置有成為紙幣的投入口以及收取口的出入款口部20。另外,在該出入款口部20設置有上述的出入款口閘門5。
另外,在該上部框體12,在出入款口部20的下方配置有用於鑑別紙幣的真偽、正常/破損、面值種類、輸送狀態等的鑑別部21。另外,在出入款口部20的後方配置有用於臨時保管紙幣的臨時保存部22。
進而在該上部框體12,在與臨時保存部22的下方相鄰的位置配置有拒收庫23。
進而在該上部框體12設置有連接這些出入款口部20、鑑別部21、臨時保存部22、拒收庫23的輸送路(將該輸送路在此稱作上部輸送路)24。
具體而言,該上部輸送路24與出入款口部20內的底面前方連接,並從此朝下方延伸,並在中途進一步朝下方與後方分支。從該分支位置S1朝下方分支的輸送路與紙幣出入款機4內下方的下部框體13連接。另外,從分支位置S1向後方分支的輸送路與鑑別部21連接。
另外,在該分支位置S1設置有能夠將紙幣的輸送方向切換至後方(鑑別部21側)以及下方(下部框體13側)的切換器25a。
進而上部輸送路24通過鑑別部21,並從此朝上方以劃圓弧的方式折回進而與出入款口部20內的底面後方連接。
進而上部輸送路24在朝上方以劃圓弧的方式折回的輸送路的中央部分朝後方分支並與拒收庫23連接。
在該分支位置S2設置有能夠將紙幣的輸送方向切換至上方(臨時保存部22以及出入款口部20側)、後方(拒收庫23側)、下方(鑑別部21側)的切換器25b。
進而上部輸送路24在朝上方以劃圓弧的方式折回的輸送路的上端部分朝上方分支並與臨時保存部22連接。
在該分支位置S3設置有能夠將紙幣的輸送方向切換至上方(臨時保存部22側)、前方(出入款口部20側)、後方(拒收庫23以及鑑別部21側)的切換器25c。
切換器25a~25c分別通過控制部10的控制而恰當地對應於紙幣的輸送對象來切換輸送方向。
另一方面,下部框體13在被板厚的鋼板包圍的金庫框體26的內側設置有紙幣貯存部27。
該紙幣貯存部27例如在進行維護作業時等能夠沿前後方向滑動,由此能夠從ATM1的前面拉出。
在該紙幣貯存部27沿著前後方向排列地設置有多個(例如五個)縱長的插口28(28a~28e)。進而能夠裝卸地朝各插口28內裝填一個或者兩個紙幣收納盒29。
另外,在該紙幣貯存部27,在比最末尾的插口28e靠後方的位置配置有拒收庫30。
此外,在各插口28中能夠裝填一個與插口28幾乎同尺寸的縱長的紙幣收納盒(也稱之為大收納盒)29L,或者能夠裝填一個或者兩個縱向長度為大收納盒29L的大致一半的尺寸的紙幣收納盒(也稱之為小收納盒)29S。
在此,對向插口28裝填兩個小收納盒29S的情況進行說明。首先,向插口28的下部裝填下側用小收納盒(也稱之為下側用介質收納盒)29Sb。進而在該下側用小收納盒29Sb之上重疊地向插口28的上部裝填上側用小收納盒(也稱之為上側用介質收納盒)29Su。
另外,當向插口28僅裝填一個小收納盒29S的情況下,使插口28的下部為空,向插口28的上部裝填上側用小收納盒29Su,詳細情況將在後文中描述。
進而在下部框體13,在紙幣貯存部27的上側設置有沿前後方向延伸的輸送路(在此將該輸送路稱作下部輸送路)31。
該下部輸送路31與被裝填於各插口28的紙幣收納盒29以及拒收庫30分別連接,並且輸送路的前端部分朝上方延伸並與上部輸送路24連接。
此外,當向插口28裝填兩個小收納盒29S的情況下,下側用小收納盒29Sb經由設置在上側用小收納盒29Su內的輸送路(也稱之為盒內輸送路)32與下部輸送路31連接。
另外,在下部輸送路31,在各插口28以及拒收庫30的上方分別配置有能夠將紙幣的輸送方向切換至前方(上部輸送路24側)、後方(下一個插口28或者拒收庫30側)或下方(插口28側)的切換器33(33a~33e)。這些切換器33通過控制部10的控制而對應於紙幣的輸送對象恰當地切換輸送方向。
由以上結構形成的紙幣出入款機4的控制部10(圖2中省略)基於鑑別部21所進行的紙幣的鑑別結果等對上部框體12以及下部框體13的各部分進行控制,由此進行紙幣的存款處理以及取款處理。
即,紙幣出入款機4在進行存款交易時,如果由使用者向ATM1插入現金提款卡等並經由操作顯示部6輸入交易項目(此時為存款)等,則打開出入款口閘門5。
之後,當使用者向出入款口部20投入紙幣後,紙幣出入款機4關閉出入款口閘門5,並將所投入的紙幣一張張地輸送至鑑別部21。在此,當從出入款口部20輸送來的紙幣被鑑別部21辨別為正常紙幣時,將該被辨別為正常紙幣的紙幣輸送至臨時保存部22而進行收納。另一方面,對於由鑑別部21辨別為不適於存款的存款退回紙幣的紙幣而言,會將其輸送至出入款口部20,通過打開出入款口閘門5而退還給使用者。
之後,當由使用者的操作確定存款金額時,將收納於臨時保存部22的紙幣輸送至鑑別部21並鑑別面值種類。然後,根據經鑑別部21鑑別過的面值種類,向裝填於各插口28的各紙幣收納盒29輸送並進行保管。
另一方面,當進行取款交易時,當由使用者向ATM1插入現金提款卡等,並經由操作顯示部6輸入交易項目(此時為取款)、密碼、取款金額等時,紙幣出入款機4根據要求金額識別所需的各面值種類的紙幣張數。然後,根據顧客的要求金額所需的各面值種類的紙幣張數從各紙幣收納盒29一張張地放出紙幣,並輸送至鑑別部21。
在此,由鑑別部21辨別為正常紙幣的紙幣被輸送至出入款口部20。另一方面,由鑑別部21辨別為不適於取款的取款退回紙幣的紙幣被輸送至臨時保存部22進而被收納。
當取款金額量的紙幣收集在出入款口部20後,紙幣出入款機4打開出入款口閘門5。由此成為能夠收取收集於出入款口部20內的紙幣的狀態,使用者收取該紙幣。
之後,紙幣出入款機4將收納於臨時保存部22的取款退回紙幣朝拒收庫23或者30輸送而進行保管。
這樣,紙幣出入款機4進行紙幣的存款處理以及取款處理。
[3.紙幣貯存部的插口的結構以及紙幣收納庫的結構]
接下來,對紙幣貯存部27的插口28的結構以及裝填於該插口28的紙幣收納盒29的結構進行詳細說明。
首先使用圖3對紙幣貯存部27的插口28的結構進行說明。此外,圖3中為了方便說明,省略了紙幣貯存部27的插口28以外的部分。
如該圖3所示,在紙幣貯存部27沿前後方向排列設置有五個插口28(28a~28e)。
各插口28為上側開口且具有底面的箱型。另外,左右方向的一端側(圖中近前側)的壁部(也稱之為近前側壁部)40為另一端側(圖中裡側)的壁部(也稱之為裡側壁部)41的大致一半的高度。進而與之相應地前後方向的兩側的壁部(也稱之為側壁部)42的上端從裡側壁部41的上端到近前側壁部40的上端傾斜。
即,各插口28形成為近前側壁部40比裡側壁部41低、上側的開口部的邊緣從裡側壁部41到近前側壁部40朝下方傾斜的形狀。
另外,在各插口28的底部的規定位置設置有:與所裝填的大收納盒29L或者下側用小收納盒29Sb電連接的電接口的插口側連接器43、產生使大收納盒29L或者下側用小收納盒29Sb內的載臺(後述的)動作的驅動力的載臺馬達44以及將該載臺馬達44所產生的驅動力傳遞至大收納盒29L或者下側用小收納盒29Sb的載臺的插口側驅動傳遞部45。
進而在各插口28的近前側壁部40,在其上端部形成有橫長長方形的孔46,橫長板狀的杆47被自如轉動地樞轉支承於該孔46。
在僅將上側用小收納盒29Su裝填於插口28時,該杆47不再支承下側用小收納盒29Sb,轉而支承上側用小收納盒29Su。
該杆47能夠以一端側為旋轉軸而通過手動進行轉動,從與近前側壁部40平行的狀態(也稱之為打開狀態)起,通過朝裡側壁部41側突出地進行旋轉,能夠轉變成與近前側壁部40正交的狀態(也稱之為關閉狀態)。
此外,該杆47在處於與近前側壁部40平行的打開狀態時不會突出至比近前側壁部40更靠裡側壁部41側的位置。
當向插口28裝填大收納盒29L或者上側用小收納盒29Su與下側用小收納盒29Sb時,將杆47形成為與近前側壁部40平行的打開狀態。
由此,杆47不會與大收納盒29L或者上側用小收納盒29Su以及下側用小收納盒29Sb發生物理性幹涉,能夠將大收納盒29L或者上側用小收納盒29Su以及下側用小收納盒29Sb裝填於插口28。
與此相對,當向插口28僅裝填上側用小收納盒29Su時,將杆47形成為與近前側壁部40正交的關閉狀態。此時,如圖4所示,該杆47抵接於上側用小收納盒29Su的底部並進行支承,由此在插口28的上部保持上側用小收納盒29Su。
進而在各插口28的裡側壁部41(圖3)的內壁形成有從其上端到中央向下方延伸的槽48。在該槽48的下端面設置有與上側用小收納盒29Su電連接的電接口的插口側連接器49。
該插口側連接器49的位置被選定為當將上側用小收納盒29Su裝填於插口28的上部時,剛好與上側用小收納盒29Su的盒側連接器(後述的)連接。
另外,該上側用小收納盒29Su用的插口側連接器49被設置於在裡側壁部41的內壁形成的槽48內。如此一來,當向插口28裝填大收納盒29L或者下側用小收納盒29Sb時,不會與上側用小收納盒29Su用的插口側連接器49發生物理性幹涉。
在此,圖5中示出以往的紙幣貯存部的插口的結構以供參考。將圖5所示的以往的插口210(210a~210e)與圖3所示的本實施方式的插口28進行比較,可見從以往的插口210中省略了杆47、裡側壁部41的槽48以及插口側連接器49。
即,在本實施方式的插口28中,用於收納紙幣收納盒所需的空間較之以往的插口210沒有變化。因此,能夠將裝填於以往的插口210的紙幣收納盒作為本實施方式的插口28的大收納盒29L進行裝填。
此外,拒收庫30與紙幣收納盒29相同,也可以形成為能夠相對於紙幣貯存部27自如裝卸,但在此省略說明。
接下來,對紙幣收納盒29的結構進行詳細說明。首先使用圖6對大收納盒29L進行說明。
該大收納盒29L與圖5所示的可裝填於以往的插口210的紙幣收納盒為相同的結構,具有收集被輸入到大收納盒29L內的紙幣並將所收集的紙幣一張張分離並放出的分離收集功能。
該大收納盒29L與插口28為幾乎相同的尺寸,形成為縱長立方體的形狀。另外,如圖6(B)所示,在大收納盒29L的頂板部以轉動自如的方式安裝有用於便攜大收納盒29L的コ的字型的把手60。
該把手60能夠從與大收納盒29L的頂板部平行的狀態轉動直至相對於頂板部直立的狀態。由此,當搬運大收納盒29L時,通過使把手60轉動直至相對於頂板部直立的狀態,可供操作人員進行把持。
另外,在頂板部的靠近後端的規定位置設置有紙幣出入口61。
在大收納盒29L內,在紙幣出入口61下方的附近配置有餵紙輥62,進而在該餵紙輥62的後方對置地配置有夾送輥63。
進而在該餵紙輥62以及夾送輥63與紙幣出入口61之間的輸送路64上,還配置有多個隔著輸送路64的輸送輥65。
進而在餵紙輥62的下方對置地配置有閘輥66,在餵紙輥62的前方相隔規定的間隔配置有搓紙輥67。
進而在餵紙輥62的下方配置有具有舌片的舌片輥68。此外,在此將餵紙輥62、夾送輥63、閘輥66、搓紙輥67、舌片輥68匯總稱作分離收集輥。
進而在大收納盒29L內,在比閘輥66靠前方且比搓紙輥67靠下方的空間,配置有延伸直到大收納盒29L的下端附近的縱長立方體形狀的紙幣收納庫69。
另外,在該紙幣收納庫69內設置有能夠在紙幣收納庫69內沿上下方向移動的板狀的載臺70。紙幣收納庫69通過將紙幣收集在該載臺70上來收納紙幣。
進而在大收納盒29L,在紙幣收納庫69的前方的壁部設置有門71。該門71例如在取出被收集在紙幣收納庫69內的紙幣時等打開。
進而在大收納盒29L內,在規定位置設置有產生用於使輸送輥65以及分離收集輥62、63、66、67、68旋轉的動力的輥馬達(未圖示)。
進而在大收納盒29L的底部,在與設置於插口28的底部的電接口的插口側連接器43對置的位置設置有與該插口側連接器43連接的盒側連接器72。另外,在與設置於插口28的底部的載臺馬達44對置的位置設置有供該載臺馬達44嵌入的凹部73。進而在與設置於插口28的底部的插口側驅動傳遞部45對置的位置設置有與該插口側驅動傳遞部45連接的盒側驅動傳遞部74。
此外,盒側連接器72與輥馬達連接,將從ATM1側提供的電力以及控制信號向輥馬達輸送。另外盒側驅動傳遞部74與載臺70連接,將載臺馬達44的動力傳遞給載臺70。
即,大收納盒29利用從LATM1側提供的電力以及控制信號驅動輥馬達,從而使輸送輥65以及分離收集輥62、63、66、67、68旋轉。另外,利用從ATM1側傳遞的載臺馬達44的動力使載臺70移動。
大收納盒29L以這樣的結構形成,當被裝填於插口28時,設置在底部的盒側連接器72與設置在插口28的底部的插口側連接器43連接。另外設置在底部的盒側驅動傳遞部74與設置在插口28的底部的插口側驅動傳遞部45連接。另外此時紙幣出入口61與下部輸送路31連接。
實際上當收集紙幣的情況下,在大收納盒29L,從下部輸送路31經由紙幣出入口61輸入至大收納盒29L內的紙幣,通過輸送輥65被送入餵紙輥62與夾送輥63之間。進而該紙幣被餵紙輥62與夾送輥63夾持,並送入餵紙輥62與閘輥66之間。
進而該紙幣從餵紙輥62與閘輥66之間放出至紙幣收納庫69內。
被放出至紙幣收納庫69內的紙幣,其後端被舌片輥68的舌片敲落,並被拉回至舌片輥68側,從而收集在已經收集在載臺70上的第一張紙幣之上。
通過重複這樣的動作,逐漸向大收納盒29L的紙幣收納庫69內收集紙幣。
此外,此時在大收納盒29L中,為了能夠始終在載臺70的上方確保收集紙幣的空間,載臺70對應於收集的紙幣的張數下降。
與此相對,對放出紙幣的情況進行說明。在大收納盒29L中,使載臺上升直至收集在載臺79上的第一張紙幣被搓紙輥67按壓的位置。
然後,在收集在載臺79上的第一張的紙幣被搓紙輥67按壓的狀態下使搓紙輥67旋轉。
此時,閘輥66停止,僅餵紙輥62旋轉,由此收集在載臺79上的最上面的紙幣從第二張以下的紙幣分離,進而被送入至餵紙輥62與閘輥66之間。
進而該紙幣利用餵紙輥62的旋轉被送入至餵紙輥62與夾送輥63之間。
然後,該紙幣從餵紙輥62與夾送輥63之間送出,並被輸送輥65輸送直至紙幣出入口61,從紙幣出入口61朝下部輸送路31放出。
通過重複這樣的動作,收集在大收納盒29L的紙幣收納庫69內的紙幣被一張張放出。
如此大收納盒29L進行紙幣的收集以及放出。
接下來,使用圖7對下側用小收納盒29Sb進行說明。該下側用小收納盒29Sb是縱向長度(高度)為上述的大收納盒29L的大致一半的尺寸,與之相應地,紙幣收納庫69的縱向長度與大收納盒29L的相比大致為一半。
其餘的部分與大收納盒29L相同,故省略詳細說明。
此外,如圖7(B)所示,在下側用小收納盒29Sb內,在紙幣收納庫69與頂板部之間,配置有輥馬達75。
最後,使用圖8對上側用小收納盒29Su進行說明。該上側用小收納盒29Su也具有分離收集功能。
該上側用小收納盒29Su縱向長度(高度)以大收納盒29L的大致一半的尺寸形成。另外,如圖8(A)所示,在上側用小收納盒29Su的頂板部以轉動自如的方式安裝有與大收納盒29L相同的把手80。
進而在頂板部,在與大收納盒29L的紙幣出入口61相同的位置、即靠近後端的規定位置設置有紙幣出入口(也稱之為上側出入口)81。並且在上側用小收納盒29Su的底部,在靠近後端的規定位置、即上側出入口81的下方設置有紙幣出入口(也稱之為下側出入口)82。
該下側出入口82,在將上側用小收納盒29Su重疊於下側用小收納盒29Sb之上時,與設置在下側用小收納盒29Sb的頂板部的紙幣出入口61對置。
在上側用小收納盒29Su內設置有連接上側出入口81與下側出入口82的直線狀的盒內輸送路32。
在該盒內輸送路32上隔著盒內輸送路32配置有多個輸送輥83。
進而在該上側用小收納盒29Su內,在上側出入口81附近的比盒內輸送路32靠近中央的規定位置(即上側出入口81的前斜下方)配置有餵紙輥84。進而在該餵紙輥84的後方與餵紙輥84對置地配置有夾送輥85。
進而在餵紙輥84的下方對置地配置有閘輥86。另外,在餵紙輥84的前方相隔規定的間隔地配置有搓紙輥87。
進而在餵紙輥84的下方配置有具有舌片的舌片輥88。此外,也將上述餵紙輥84、夾送輥85、閘輥86、搓紙輥87、舌片輥88稱作分離收集輥。
進而在上側用小收納盒29Su內,在比閘輥86靠前方且比搓紙輥87靠下方的空間配置有延伸至上側用小收納盒29Su的下端附近的縱長立方體形狀的紙幣收納庫89。並且在該紙幣收納庫89內設置有載臺90。
進而在上側用小收納盒29Su,在紙幣收納庫89的前方的壁部設置有門91。
此外,上側用小收納盒29Su與下側用小收納盒29Sb相比,具有盒內輸送路32的部分、相應地可用於確保紙幣收納庫89的空間在前後方向變得狹小。因此,該上側用小收納盒29Su的紙幣收納庫89與下側用小收納盒29Sb的相比成為在前後方向狹小的尺寸。
另外盒內輸送路32在上側出入口81附近朝前斜下方分支,並延伸至餵紙輥84以及夾送輥85之間。
另外,在該分支位置S5設置有能夠將紙幣的輸送方向切換至上方(上側出入口81側)、下方(下側出入口82側)、前方(紙幣收納庫89側)的切換器92。
如圖8(B)所示,進而在上側用小收納盒29Su內,例如在紙幣收納庫89與上側用小收納盒29Su的頂板部之間設置有產生用於使輸送輥83旋轉的動力的輸送輥馬達93。另外,還配置有產生用於使分離收集輥84~88旋轉的動力的分離收集輥馬達94。
進而在上側用小收納盒29Su內,例如在紙幣收納庫89與盒內輸送路32之間配置有產生用於使載臺90驅動的動力的載臺馬達95。
進而在上側用小收納盒29Su內,在盒內輸送路32的分支位置S5附近,作為用於使切換器92動作的致動器配置有擺動選擇器(swing selector)96。
進而如圖8(C)所示,在上側用小收納盒29Su的側面部中的、在朝插口28裝填時與插口28的裡側壁部41對置的側面部,形成有與形成在插口28的裡側壁部41的槽48嵌合的形狀的突起部97。進而在該突起部97的下端面設置有用於與在插口28內的裡側壁部41的槽48的下端面設置的插口側連接器49連接的盒側連接器98。
此外,該盒側連接器98與輸送輥馬達93、分離收集輥馬達94、載臺馬達95、擺動選擇器96連接,從而從ATM1側向上述部件發送電力以及控制信號。
即,上側用小收納盒29Su利用從ATM1側提供的電力以及控制信號驅動輸送輥馬達93、分離收集輥馬達94、載臺馬達95、擺動選擇器96。由此,使輸送輥83以及分離收集輥84~88旋轉,使載臺90移動,進而使切換器92動作。
以這樣的結構形成的上側用小收納盒29Su,當被裝填於插口28的上部時,設置在側面部的突起部97與插口28的上部的槽48嵌合。進而設置在上側用小收納盒29Su的突起部97的盒側連接器98與設置在插口28的槽48的插口側連接器49連接。另外,此時上側用小收納盒29Su的上側出入口81與下部輸送路31連接。
對實際收集紙幣的情況進行說明。上側用小收納盒29Su首先通過切換器92將紙幣的輸送方向切換至紙幣收納庫89側。然後,將從下部輸送路31通過上側出入口81輸入至上側用小收納盒29Su內的紙幣朝紙幣收納庫89側輸送。然後,與大收納盒29L的動作相同地,利用餵紙輥84、夾送輥85、閘輥86、舌片輥88在載臺90上收集紙幣。
與此相對,對放出紙幣的情況進行說明。上側用小收納盒29Su首先通過切換器92將輸送方向切換至上側出入口81側。然後,利用搓紙輥87、餵紙輥84、夾送輥85、閘輥86將從紙幣收納庫89朝輸送路輸送來的紙幣朝上側出入口81輸送,進而從上側出入口81向下部輸送路31放出。
如此上側用小收納盒29Su進行紙幣的收集以及放出。
另外,如圖9所示,對在上側用小收納盒29Su被重疊於下側用小收納盒29Sb之上的狀態下向下側用小收納盒29Sb輸送紙幣的情況進行說明。首先,利用上側用小收納盒29Su的切換器92將紙幣的輸送方向切換至下側出入口82側。
然後,利用輸送輥83將從下部輸送路31通過上側出入口81而輸入至上側用小收納盒29Su內的紙幣通過盒內輸送路32朝下側出入口82輸送,進而從下側出入口82放出。
被如此放出的紙幣從與下側出入口82連接的下側用小收納盒29Sb的紙幣出入口61被輸入至下側用小收納盒29Sb內。
進而對在上側用小收納盒29Su被重疊於下側用小收納盒29Sb之上的狀態下將從下側用小收納盒29Sb放出的紙幣朝下部輸送路31輸送的情況進行說明。首先,利用上側用小收納盒29Su的切換器92將紙幣的輸送方向切換至上側出入口81側。
然後,將從下側用小收納盒29Sb的紙幣出入口61放出後的紙幣從下側出入口82輸入至上側用小收納盒29Su內。利用輸送輥83將被輸入至上側用小收納盒29Su內的紙幣通過盒內輸送路32朝上側出入口81輸送,進而從上側出入口81朝下部輸送路31放出。
這樣,上側用小收納盒29Su作為連接下部輸送路31、下側用小收納盒29Sb之間的輸送路發揮功能。
此外,對大收納盒29L、上側用小收納盒29Su、以及下側用小收納盒29Sb分別標註不同的ID編號。由此,能夠作為不同的紙幣收納盒29被控制部10識別。
另外,用互不相同的鎖對大收納盒29L的門71、上側用小收納盒29Su的門91、下側用小收納盒29Sb的門71進行上鎖。由此,確保各紙幣收納盒29的安全性。
這樣,在紙幣出入款機4中,將大收納盒29L、上側用小收納盒29Su、下側用小收納盒29Sb作為不同的紙幣收納盒29進行使用。
在此,對於相對於插口28的紙幣收納盒29的裝卸方法也簡單地進行說明。如上所述,插口28形成為近前側壁部40比裡側壁部41低、開口部的邊緣從裡側壁部41到近前側壁部40朝下方傾斜的形狀。
因此,當朝插口28裝填紙幣收納盒29的情況下,如圖10所示,當將紙幣收納盒29抬起至近前側壁部40之上後,使紙幣收納盒29從近前側壁部40沿水平方向朝裡側壁部41移動,在與裡側壁部41抵接後,朝下方落下從而進行裝填。
如此一來,無需將重達數公斤~數十公斤的紙幣收納盒29抬起至插口28的正上方(即相比裡側壁部41靠上)。由此,能夠輕易地進行紙幣收納盒29的裝填作業。
另外,當使紙幣收納盒29在插口28的側壁部42之間進行對位後,通過使紙幣收納盒29沿水平方向移動直至與裡側壁部41抵接,能夠將紙幣收納盒29裝填於插口28。由此,與從插口28的正上方朝下方落下來進行裝填的情況相比,對位變得容易。
此外,當取出紙幣收納盒29的情況下,通過與裝填時相反的順序能夠從插口28取出。
[4.效果]
在以上的結構中,當在國內使用紙幣出入款機4的情況下,例如如圖11所示,與以往的紙幣出入款機相同,能夠將五個大收納盒29L裝填於五個插口。此時,能夠應對五種紙幣,能夠實現與以往相同的運用。
與此相對,例如,當在面值種類比國內多的其他國家使用紙幣出入款機4的情況下,如圖2或圖4所示,對應於使用國的面值種類,能夠向各插口裝填一個大收納盒29L、兩個小收納盒29S或者一個上側用小收納盒29Su。
如此一來,能夠保持插口28的數目以及大小不變地應對六種以上的紙幣。由此,能夠在面值種類比國內多的其他國家進行運用。
另外由於紙幣收納盒29的數目增加,還可以進行如下運用。例如,還能夠根據損壞程度將紙幣分欄,並將同面值種類的紙幣按照上述各欄收納於不同的紙幣收納盒29。此外,紙幣的損壞程度例如由鑑別部21進行辨別。
另外,如圖2、圖4所示,在該紙幣出入款機4中,能夠從大收納盒29L與小收納盒29S中任意選擇裝填於五個插口的紙幣收納盒29。因此,能夠以多樣的方式、例如流通量多的紙幣收集於大收納盒29L、流通量少的紙幣收集於小收納盒29S等來進行運用。
另外,在紙幣出入款機4中,上側用小收納盒29Su與下側用小收納盒29Sb能夠獨立地分別相對於插口28裝卸。
例如,當向插口28裝填上側用小收納盒29Su與下側用小收納盒29Sb時,當需要對上側用小收納盒29Su進行維護的情況下,能夠僅將該上側用小收納盒29Su從插口28卸下並進行維護。
當需要進行下側用小收納盒29Sb的維護的情況下,首先會卸下上側用小收納盒29Su。但是,在卸下下側用小收納盒29Sb後,該上側用小收納盒29Su能夠返回至插口28。如此一來,能夠僅維護下側用小收納盒29Sb。
進而在該情況下,即便下側用小收納盒29Sb不被裝填於插口29,上側用小收納盒29Su也能夠動作。因此,當對下側用小收納盒29Sb維護期間,能夠僅以上側用小收納盒29Su對紙幣出入款機4進行運用。
根據以上的結構,紙幣出入款機4能夠無損維護性地應對多樣的紙幣。
[5.其他實施方式]
[5-1.其他實施方式1]
此外,在上述的實施方式中,在小收納盒29S內設置有一個紙幣收納庫69或者89。
本發明並不局限於此,亦可在小收納盒29S內設置多個紙幣收納庫。作為一個例子,圖12中示出了這樣的具有多個紙幣收納庫的上側用小收納盒100。該上側用小收納盒100為收集專用而不具有放出的功能。
此外,圖12中對於與圖8所示的上側用小收納盒29Su相同部分也標註了相同的附圖標記。並且在此適當省略了相同部分的說明。
上側用小收納盒100為與上側用小收納盒29Su相同的尺寸,與上側用小收納盒29Su間具有互換性。
在該上側用小收納盒100內,在上側出入口81附近的、比盒內輸送路32靠近中央的規定位置(即上側出入口81的前斜下方)配置有餵紙輥101。進而在該餵紙輥101的下方對置地配置有閘輥102。
進而在餵紙輥101的下方配置有具有舌片的舌片輥103。此外,也將餵紙輥101、閘輥102、舌片輥103稱作收集輥。
進而在上側用小收納盒100內,在比餵紙輥101靠下方且比閘輥102靠前方的空間配置有延伸至上側用小收納盒100的上下方向的中央部分的立方體形狀的紙幣收納庫104。並且在該紙幣收納庫104內設置有載臺105。
該紙幣收納庫104以前端側比後端側靠下方的方式傾斜。與之相應地,載臺105也以前端側比後端側靠下方的方式傾斜。
由此,收集在紙幣收納庫104內的紙幣的前端與紙幣收納庫104的前端側的壁面抵接地排列。
該紙幣收納庫104為收集專用的收納庫,載臺105被固定於彈簧(未圖示)。利用該彈簧,載臺105與所收集的紙幣的重量相應地在紙幣收納庫104內朝下方移動。
另外盒內輸送路32在上側出入口81附近朝前斜下方方向分支,進而延伸至餵紙輥101以及閘輥102之間。
在該分支位置S6配置有能夠將紙幣的輸送方向切換至上方(上側出入口81側)、下方(下側出入口82側)、前方(紙幣收納庫104側)的切換器106。
在此,將這些由餵紙輥101、閘輥102、舌片輥103、切換器106構成的機構稱作上側分配機構。另外,在上側用小收納盒100內,在該上側分配機構的下方設置有另一個相同的分配機構(也稱之為下側分配機構)以及紙幣收納庫104。
進而如圖12(B)所示,在該上側用小收納盒100內,在上側的紙幣收納庫104與頂板部之間配置有產生用於使輸送輥83以及收集輥101~103旋轉的動力的輥馬達107。
對實際在該上側用小收納盒100中,在上側的紙幣收納庫104收納紙幣的情況進行說明。首先基於從ATM1側提供的電力以及控制信號使上側分配機構的切換器106動作,將紙幣的輸送方向切換至上側的紙幣收納庫104側。然後,將經過上側出入口81被輸入到上側用小收納盒100內的紙幣輸送至上側的紙幣收納庫104側,進而利用上側分配機構的收集輥101~103收集在載臺105上。
與此相對,對於在下側的紙幣收納庫104收納紙幣的情況進行說明。基於從ATM1側提供的電力以及控制信號使上側分配機構的切換器106動作,將紙幣的輸送方向切換至下方。與此同時,使下側分配機構的切換器106動作,將紙幣的輸送方向切換至下側的紙幣收納庫104側。
然後,將通過上側出入口81被輸入至上側用小收納盒100內的紙幣輸送至下側的紙幣收納庫104側,利用下側分配機構的收集輥101~103收集在載臺105上。
這樣,在上側用小收納盒100,利用上側分配機構與下側分配機構能夠將紙幣分配並收納於上側與下側的紙幣收納庫104。
如此一來,能夠用一個上側用小收納盒100應對兩個面值種類的紙幣。因此,與上述的實施方式相比,能夠應對更多的面值種類。
另外該上側用小收納盒100具有與上側用小收納盒29Su相同的尺寸,由此具有互換性。因此,如圖13所示,在紙幣出入款機4中,能夠將該上側用小收納盒100與上側用小收納盒29Su在紙幣貯存部27內混雜使用。
如此一來,與上述的實施方式相比,能夠實現更多樣的形式的運用。
此外,在此在上側用小收納盒100設置兩個分配機構與紙幣收納庫104。然而,本發明並不局限於此,還可以在上側用小收納盒100內沿上下方向排列設置三個以上的分配機構與紙幣收納庫104。
[5-2.其他實施方式2]
另外,在上述的實施方式中,當僅將上側用小收納盒29Su裝填於插口28的情況下,通過將插口28的近前側壁部40的杆47形成為關閉狀態,使得該杆47與上側用小收納盒29Su的底部抵接由此支承上側用小收納盒29Su。
在此,還可以在杆47為關閉狀態時,使杆47發揮堵塞上側用小收納盒29Su的下側出入口82的蓋的功能。
在該情況下,例如只要將杆47的上端部的大小形成為足以堵塞下側出入口82的大小,並調整旋轉軸的位置以使關閉狀態的杆47到達下側出入口82的正下方即可。
如此一來,在僅將上側用小收納盒29Su裝填於插口28的狀態下,紙幣不會從上側用小收納盒29Su的下側出入口82被錯誤放出。由此,能夠防止紙幣被放置在插口28的底部的狀況出現。
另外本發明並不局限於此,例如還可在上側用小收納盒29Su底部的與杆47抵接的位置設置檢測杆47的檢測部等。該檢測部檢測杆47的期間(即杆47為關閉狀態的期間)可以被控制為上側用小收納盒29Su內的切換器92不被切換至下方(即下側出入口82側)。
如此一來,在向插口28僅裝填上側用小收納盒29Su的狀態下,不會誤從上側用小收納盒29Su的下側出入口82放出紙幣。因此,與用杆47蓋住下側出入口82的情況相同,能夠防止被放置於插口28的部的情況出現。
另外不會誤將杆47關閉,能夠檢測僅裝填了上側用小收納盒29Su的狀況,還能夠通知給操作人員。
此外,作為檢測杆47的檢測部,例如亦可是不與傳感器等的杆47接觸來檢測杆47的結構。另外,還可以是通過與杆47接觸來檢測杆47的結構。換句話說,只要能夠檢測出杆47為關閉狀態即可。
另外,還可以不僅以檢測結果為基礎進行控制,上側用小收納盒29Su與杆47接觸的部分由連杆機構驅動,且將上側用小收納盒29Su內的切換器92固定為不被切換至下方(即下側出入口82側)等。
[5-3.其他實施方式3]
進而在上述的實施方式中,能夠向各插口28裝填最多兩個由縱向長度為大收納盒29L的大致一半的尺寸而形成的小收納盒29S。
本發明並不局限於此,如圖14所示,使用縱向長度為大收納盒29L的大致1/3的尺寸的小收納盒120S(120Su、120Sm、120Sb),能夠向各插口121(121a~121e)裝填最多三個小收納盒120S。
在此,對向插口121裝填三個小收納盒120S的情況進行說明。首先,向插口121的最下部裝填下側用小收納盒121Sb。接下來,以在該下側用小收納盒121Ab之上重疊的方式向插口121的中間部裝填中間用小收納盒121Sm。進而以在該中間用小收納盒121Sm之上重疊的方式向插口121的最上部裝填上側用小收納盒121Su。
另外,對向插口121裝填兩個小收納盒120S的情況進行說明。首先,在插口121的最下部不裝填下側用小收納盒121Sb,使插口121的最下部為空的狀態。接下來,向插口121的中間部裝填中間用小收納盒121Sm。進而以在該中間用小收納盒121Sm之上重疊的方式向插口121的最上部裝填上側用小收納盒121Su。
進而對向插口121僅裝填一個小收納盒120S的情況進行說明。首先在插口121的最下部與中間部不裝填小收納盒120S,使插口121的最下部與中間部為空的狀態。進而向插口121的最上部裝填上側用小收納盒121Su。
此外,上側用小收納盒121Su與下部輸送路31連接,中間用小收納盒121Sm經由上側用小收納盒121Su的盒內輸送路與下部輸送路31連接。進而下側用小收納盒121Sb經由中間用小收納盒121Sm的盒內輸送路與上側用小收納盒121Su的盒內輸送路與下部輸送路31連接。
另外,各插口121與上述的實施方式的各插口28為相同尺寸。因此,與插口28相同,能夠代替小收納盒120S而裝填於一個大收納盒29L。
接下來,對紙幣貯存部27的插口121的結構以及裝填於該插口121的小收納盒120S進行詳細說明。
此外,由於紙幣貯存部27的插口121以外的部分以及大收納盒29L與上述的實施方式的相應部分為相同的結構,故在此省略說明。
首先使用圖15對插口121的結構進行說明。如該圖15所示,在紙幣貯存部27沿前後方向排列設置有五個插口121(121a~121e)。
各插口121為上側開口且具有底面的箱型。左右方向的一端側(圖中近前側)的近前側壁部130為另一端側(圖中裡側)的裡側壁部131的大致2/3的高度。另外,與之相應地前後方向的兩側的側壁部132的上端從裡側壁部131的上端到近前側壁部130的上端發生傾斜。
即,各插口121形成為近前側壁部130比裡側壁部131低、上側的開口部的邊緣從裡側壁部131到近前側壁部130向下方傾斜的形狀。
另外,在各插口121的底部的規定位置設置有插口側連接器133、載臺馬達134、插口側驅動傳遞部135。插口側連接器133是用於與裝填於各插口121的大收納盒29L或者下側用小收納盒121Sb電連接的電接口。載臺馬達134產生用於使大收納盒29L或者下側用小收納盒121Sb內的載臺(後述的)動作的驅動力。插口側驅動傳遞部135將載臺馬達134所產生的驅動力傳遞給大收納盒29L或者下側用小收納盒121Sb的載臺。
這些插口側連接器133、載臺馬達134以及插口側驅動傳遞部135與上述的實施方式的插口側連接器43、載臺馬達44以及插口側驅動傳遞部45相同。
進而在各插口121的近前側壁部130,在其上端部形成有橫長長方形的孔136。並且在該孔136中以轉動自如的方式樞轉支承有橫長板狀的上側杆137。
進而在各插口121的近前側壁部130,在孔136的下方形成有同形狀的孔138。與上側杆137同形狀的中間杆139以轉動自如的方式被樞轉支承於該孔138中。
在僅將上側用小收納盒120Su裝填於插口121時,上側杆137不再支承中間用小收納盒121Sm,轉而支承上側用小收納盒121Su。
該上側杆137的上表面與上側用小收納盒120Su的底部抵接從而進行支承。另外,上側杆137的上表面的位置以與裝填於插口121的中間部的中間用小收納盒120Sm的上表面的位置幾乎相同的方式被設置在近前側壁部130。
此外,該上側杆137能夠以一端側為旋轉軸而手動轉動。另外,上側杆137能夠從與近前側壁部130平行的狀態(打開狀態)起以向裡側壁部131側突出的方式進行旋轉進而變換至與近前側壁部130正交的狀態(關閉狀態)。
此外,該上側杆137在處於與近前側壁部130平行的打開狀態時不從近前側壁部130向裡側壁部131側突出。
此外,實際上,當向插口121裝填於大收納盒29L、中間用小收納盒120Sm,下側用小收納盒121Sb時,將上側杆137形成為與近前側壁部130平行的打開狀態。
由此,上側杆137不會與大收納盒29L、中間用小收納盒120Sm、下側用小收納盒121Sb發生物理性幹涉,能夠將這些盒裝填於插口121。
與此相對,當向插口121僅裝填上側用小收納盒121Su時,形成為與近前側壁部130正交的關閉狀態。此時,如圖14所示,上側杆137的上表面與上側用小收納盒120Su的底部抵接並進行支承,由此將上側用小收納盒120Su保持於插口121的上部。
另一方面,當向插口121裝填上側用小收納盒120Su與中間用小收納盒Sm時,中間杆139(圖15)不再支承下側用小收納盒121Sb,轉而支承中間用小收納盒121Sm。
該中間杆139的上表面與中間用小收納盒120Sm的底部抵接並進行支承。另外,中間杆139的上表面的位置以與被裝填於插口121的下部的下側用小收納盒120Sb的上表面的位置幾乎相同的方式被設置在近前側壁部130。
該中間杆139與上側杆137相同,也能夠從打開狀態變換至關閉狀態。當向插口121裝填大收納盒29L、下側用小收納盒121Sb時,中間用杆139被形成為打開狀態,當向插口121裝填上側用小收納盒121Su與中間用小收納盒121Sm時,中間用杆139被形成為關閉狀態。
此外,當為關閉狀態時,如圖14所示,中間杆139的上表面與中間用小收納盒120Sm的底部抵接並進行支承,由此將上側用小收納盒120Su以及中間用小收納盒120Sm保持於插口121的上部以及中間部。
進而在各插口121的裡側壁部131(圖15)的內壁,在上下方向的中間部形成有向裡側凹陷的中間槽140。進而在該中間槽140的上側、即裡側壁部131的內壁的上部形成有比中間槽140更朝裡側凹陷的上側槽141。
此外,中間槽140以及上側槽141均是由下端面、裡側的面和與下端面和裡側的面連接的兩側面形成的槽。
這樣,在裡側壁部131的內壁形成了由中間槽140與上側槽141形成的階梯差狀的槽。
另外,在中間槽140的下端面設置有與中間用小收納盒120Sm電連接的電接口的插口側連接器140C。
該插口側連接器140C的位置被選定為:當將中間用小收納盒120Sm裝填於插口121的中間部時,剛好與中間用小收納盒120Sm的盒側連接器(後述的)連接。
另外,在上側槽141的下端面設置有與上側用小收納盒120Su電連接的電接口的插口側連接器141C。
該插口側連接器141C的位置被選定為:當將上側用小收納盒120Su裝填於插口121的上部時,剛好與上側用小收納盒120Su的盒側連接器(後述的)連接。
進而,由於這些插口側連接器140C以及141C被設置於在裡側壁部131的內壁形成的中間槽140以及上側槽141內,因此在將大收納盒29L或者下側用小收納盒120Sb裝填於插口121時,不會與它們發生物理性幹涉。
此外,對於該插口121而言,中間杆139以及上側杆137、中間槽140以及上側槽141、插口側連接器140C以及141C以外的部分與以往的插口210(圖5)相同。因此,能夠將裝填於以往的插口210的紙幣收納盒直接作為大收納盒29L進行裝填。
接下來,對小收納盒120S的結構進行詳細說明。首先對上側用小收納盒120Su進行說明。
如圖16所示,該上側用小收納盒120Su將上述的實施方式的上側用小收納盒29Su的縱向長度(高度)縮短,並且在側面部形成從側面部突出的突出量比中間用小收納盒29Su的突起部97大的突起部142。
除此之外的部分與圖8所示的上側用小收納盒29Su相同,因此省略詳細說明。
上側用小收納盒120Su具有縱向長度為上側用小收納盒29Su的大致2/3的尺寸(大收納盒29L的大致1/3的尺寸),與之相應地,紙幣收納庫89的縱向長度也為上側用小收納盒29Su的大致2/3。
另外該上側用小收納盒120Su的突起部142形成上側用小收納盒29Su的突起部97的突出量(圖中用L示出)的大致2倍的突出量(2L)。
進而在該突起部142的下端面的裡側(比突起部97朝裡側突出的部分)設置有與在裡側壁部131的上側槽141的下端面設置的插口側連接器141C連接的盒側連接器143。
該盒側連接器143與輸送輥馬達93、分離收集輥馬達94、載臺馬達95、擺動選擇器96連接,並向這些部件發送從ATM1側提供的電力以及控制信號。
即,上側用小收納盒120Su利用從ATM1側提供的電力以及控制信號驅動輸送輥馬達93、分離收集輥馬達94、載臺馬達95、擺動選擇器96,使輸送輥83以及分離收集輥84~88旋轉,使載臺90移動,進而使切換器92動作。
上側用小收納盒120Su由這樣的結構形成,當被裝填於插口121的上部時,設置於側面部的突起部142與插口121的上側槽141嵌合,並且設置在突起部142的盒側連接器143與設置在上側槽141的插口側連接器141C連接。並且此時上側出入口81與下部輸送路31連接。
此外,該上側用小收納盒120Su也進行與上述的實施方式的上側用小收納盒29Su相同的動作,由此進行紙幣的收集以及放出。另外,該上側用小收納盒120Su與上側用小收納盒29Su相同,發揮連接下部輸送路31與中間用小收納盒120Sm之間的輸送路的功能。
接下來,對中間用小收納盒120Sm進行說明。如圖17所示,中間用小收納盒120Sm具有縱向長度為上述的實施方式的上側用小收納盒29Su的大致2/3的尺寸(大收納盒29L的大致1/3的尺寸),與之相應地,紙幣收納庫89的縱向長度也為上側用小收納盒29Su的大致2/3。
除此之外的部分與圖8所示的上側用小收納盒29Su相同,因此省略詳細說明。
該中間用小收納盒120Sm在被裝填於插口121的中間部時,設置在側面部的突起部97(參照圖8)與插口121的中間槽140嵌合,並且設置在突起部97的盒側連接器98與設置在中間槽140的插口側連接器140C連接。
此外,該中間用小收納盒120Sm也進行與上述的實施方式的上側用小收納盒29Su相同的動作,由此進行紙幣的收集以及放出。另外,該中間用小收納盒120Sm也發揮連接上側用小收納盒120Su與下側用小收納盒120Sb之間的輸送路的功能。
接下來,對下側用小收納盒120Sb進行說明。如圖17所示,下側用小收納盒120Sb具有縱向長度為上述的實施方式的下側用小收納盒29Sb的大致2/3的尺寸(大收納盒29L的大致1/3的尺寸),與之相應地,紙幣收納庫69的縱向長度也為下側用小收納盒29Sb的大致2/3。
除此之外的部分與圖7所示的下側用小收納盒29Sb相同,因此省略詳細說明。
該下側用小收納盒120Sb在被裝填於插口121的下部時,設置在底部的盒側連接器72與設置在插口121的底部的插口側連接器133連接。另外,設置在底部的盒側驅動傳遞部74與設置在插口121的底部的插口側驅動傳遞部135連接。
此外,該下側用小收納盒120Sb也進行與上述的實施方式的下側用小收納盒29Sb相同的動作,由此經由上側用小收納盒120Su以及中間用小收納盒120Sm進行紙幣的收集以及放出。
此外,對大收納盒29L、上側用小收納盒120Su、中間用小收納盒120Sm、下側用小收納盒120Sb分別標註不同的ID編號,從而作為不同的紙幣收納盒由控制部10識別。
另外,用互不相同的鎖對大收納盒29L的門71、上側用小收納盒120Su的門91、中間用小收納盒120Sm的門91、下側用小收納盒120Sb的門71上鎖,由此確保各收納盒的安全性。
如到此為止說明的那樣,如果能夠使用縱向長度為大收納盒29L的大致1/3的尺寸的小收納盒120S,向各插口121(121a~121e)裝填最多三個的小收納盒120S,則與上述的實施方式相比,單個小收納盒的紙幣收集量減少,能夠增加可應對的紙幣的種類,能夠實現更為多樣的運用。
[5-4.其他實施方式4]
進而在上述的實施方式中,設置在上側用小收納盒29Su的側面部的突起部97與插口28的上部的槽48嵌合,並且設置在突起部97的盒側連接器98與設置在槽48的插口側連接器49連接。
本發明並不局限於此,可將之前設置在插口28的槽48的插口側連接器49例如設置在下側用小收納盒29Sb的頂板部,進而不再從上側用小收納盒29Su除去突起部97,轉而在底部設置盒側連接器98。
此外,設置在下側用小收納盒29Sb的頂板部的插口側連接器49經由下側用小收納盒29Sb與設置在插口28的底部的插口側連接器43連接。
此外,當將上側用小收納盒29Su裝填於下側用小收納盒29Sb之上時,設置在上側用小收納盒29Su的底部的盒側連接器98與設置在下側用小收納盒29Sb的頂板部的插口側連接器49連接。
這樣也可以改變上側用小收納盒29Su的連接方法。此時,必須在上側用小收納盒29Su之下裝填下側用小收納盒29Sb,而無需在插口28設置槽48。
如此一來,例如對於以往的插口210也能夠直接裝填上側用小收納盒29Su與下側用小收納盒29Sb來加以利用。
[5-5.其他實施方式5]
進而在上述的實施方式中,將紙幣貯存部27形成為:沿前後方向配置多個縱長的插口28,並且將沿上下方向收集紙幣的縱長的紙幣收納盒29從上方裝填於各插口28的縱向收集類型的紙幣貯存部。
本發明並不局限於此,還可以將紙幣貯存部27形成為沿上下方向配置多個橫長的插口,並且將沿前後方向收集紙幣的橫長的紙幣收納盒從橫向裝填於各插口的橫向收集類型的紙幣貯存部。
[5-6.其他實施方式6]
進而在上述的實施方式中,當向插口28僅裝填上側用小收納盒29Su時,作為將上側用小收納盒29Su保持於插口28的上部的保持部使用杆47。
本發明並不局限於此,只要能夠在僅裝填上側用小收納盒29Su時發揮將上側用小收納盒29Su保持於插口28的上部的保持部的功能,則能夠使用杆47以外的機構。
[5-7.其他實施方式7]
進而在上述的實施方式中,將紙幣貯存部27所具有的插口28的數目形成為五個,但本發明並不局限於此,可以低於五個,或者也可以為六個以上。
另外本發明並不局限於此,對於紙幣貯存部27的插口結構,亦可將應對兩個小收納盒29S的裝填的插口28與僅應對一個紙幣收納盒29的裝填的以往的插口210混雜在一起形成。
[5-8.其他實施方式8]
進而在上述的實施方式中,將上側用小收納盒29Su的紙幣收納庫89形成為具有與下側用小收納盒29Sb的紙幣收納庫69相比在前後方向上狹小的尺寸。
本發明並不局限於此,只要是能夠收納在各盒內的範圍,可以將上側用小收納盒29Su的紙幣收納庫89與下側用小收納盒29Sb的紙幣收納庫69形成為相同的尺寸。
如此一來,上側用小收納盒29Su與下側用小收納盒29Sb的容量相同,能夠向插口28上下重疊地裝填同容量的盒。
[5-9.其他實施方式9]
進而在上述的實施方式中,將本發明用於設置在ATM1的紙幣出入款機4。然而本發明並不局限於此,只要是將具有收納介質的介質收納庫的盒以裝卸自如的方式裝填於插口的結構,就能夠應用於各種裝置。
進而在上述的實施方式中,將本發明應用於作為紙幣處理裝置的ATM1。然而本發明並不局限於此,只要是將具有收納介質的介質收納庫的盒以裝卸自如的方式裝填於插口的結構,就能夠應用於各種裝置。
[5-10.其他實施方式10]
進而本發明並不局限於上述的實施方式和上述的其他實施方式。即,對於將上述的實施方式與上述的其他實施方式的一部分或者全部任意組合而成的實施方式或抽出一部分後的實施方式,也在本發明的適用範圍內。
【產業上的利用可能性】
本發明能夠在處理紙幣的ATM等的裝置中廣為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