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愛梵谷電影與原作品的視覺感受(電影究竟能美成什麼樣子)
2023-10-26 07:00:36 1
(本文由Sir電影原創:dushetv)
表妹和Sir去看了部片,回來她悟出一個道理:
看電影,果然還是要上電影院。
讓她發出這番感慨的,不是動作大片,不是3D巨製,而是一件獨一無二的藝術品。
相信你們已經等了太久——
《至愛梵谷·星空之謎》
Loving Vincent文森特·梵谷的傳記片。
用他的原畫、他的畫風,畫出他的故事。
收穫了一片讚譽。
今年6月,它在安錫動畫電影節展映,獲觀眾票選獎。
後在動畫界最高榮譽安妮獎拿到最佳獨立動畫長片、最佳編劇、最佳配樂3項提名(明年2月開獎)。
他的畫作,因不斷拍出高價而登上新聞。
關於他的傳記作品,數都數不過來。
即便這樣,《至愛梵谷》依然獨一無二。
第一部真人·油畫電影
「美得像一幅畫」「隨便截屏都能當壁紙」這種形容已經沒什麼說服力了。
這部動畫的每一幀,本來就是畫。
首先,90%都取自梵谷生前120幅畫作。
這片綠油油的田野,出自《馬車與遠處的火車》。
烏鴉在麥田裡竄起,在夕陽下驚叫四散,自然就是有名的《有烏鴉的麥田》。
130多年前,梵谷用充滿跳躍和律動感的色彩作畫。
現在他的畫真·動起來了。
除了景,電影裡的主要角色,也都來自梵谷描畫的人物。
不得不佩服導演,從演藝圈裡,找到那麼多梵谷曾經的「朋友們」。
撞臉梵谷的羅伯特·古拉奇克,神形兼備。
分別是原畫、動畫和照片,下同
英國演員道格拉斯·布斯稍微打扮一下,就成了給梵谷寄信的郵差的兒子阿爾芒·魯林。
他的郵差老爹由克裡斯·奧多德飾演,標誌性的大鬍子、抬頭紋,還有那雙水汪汪的慈悲眼。
就連沒有正臉的瑪格麗特,導演也有法子讓她生動起來。
西爾莎·羅南這雙湛藍的眼睛顧盼生輝。
人物的「原型」找到了,可是要讓畫中人動起來還真不簡單。
首先,讓演員在綠幕前表演。
然後,用CG特效填充。
注意,下面進入最費時費力的工序——
把上述影像,用畫筆臨摹下來。
《至愛梵谷》的幀頻是12,意味著每一秒鐘的動畫就要有12幅油畫。
為此,125位與梵谷畫風相似的畫家或藝術品修復者,在專門建立的畫室裡,集中作畫,耗時3年。
用這麼「笨」的方法,值得嗎?
別說,有些事,還非這麼「笨」不可。
負責技術層面的導演休·韋爾什曼團隊,用了2年時間做調查。
在試遍了CG特效、2D動畫以及CG和玻璃畫結合的形式後,他們最終選擇了油畫,因為效果最佳。
《至愛梵谷》絕對顛覆你此前動畫片的觀影體驗。
在我們熟悉的日系動畫中,無論他的背景(靜)多複雜、精細,人物(動)都習慣用簡筆畫。
眼睛一眨,眉毛一擰,嘴唇成一條上弧線。
情緒的表達形式是簡約的。
沒辦法,要讓表情細膩,實在太太太難了。
而你再看《至愛梵谷》,它最細膩之處,恰恰就是人物的表情。
那種捉摸不定的微表情,目光中幽微的變化,還有每條仿佛活過來的皺紋。
都有著油畫一般的信息量。
當然啦,人家本來就是油畫
妙不可言。
老實說,Sir都看入迷了,全程都在以目力所及,嘗試著捕捉油畫筆觸的流轉。
差點都忽略掉了劇情——
800封信
信,是電影的重要線索。
故事因為一封信開始。
阿爾芒·魯林,替已經去世一年的梵谷送信。
這個只見過梵谷3面的男人,起初並不樂意為一個脾氣古怪、暴躁到會自殘的瘋子跑腿。
但沒法子,他老爸是梵谷的好友,推不掉。
也是這次送信,讓阿爾芒,重新認識了梵谷。
敲黑板:他給梵谷送信的過程,是虛構。
但這個過程,串聯起了梵谷的多幅畫作,試圖再現他生命中最後一段時光。
這既是他的藝術作品,也是他的真實所見。
小鎮的生活並不順遂。在酒吧,身邊人喝酒作樂,唯獨梵谷急促揮舞著畫筆。
生怕一眨眼就錯過了流逝。
他從小有些自閉。
因為出生時,剛好是家中早夭的長子忌日,父母對他冷淡。
為了取悅父母,梵谷迎合他們的意願讀書、工作,可是到了28歲,還是個loser。
想子承父業當牧師,當不上;想考神學院,因為太難而放棄;去當傳教士,因為衣衫不整、言行激動,被炒。
做得最長一份工,是在畫廊當店員,還是叔叔介紹的。
好像什麼離他都很疏遠。
郵差能和他成為親近好友,原因之一就是,梵谷愛寫信,他在小城裡寄出的信,比一城的人都多。
信,是他試圖與世界保持聯繫的渠道。
也是今天我們通往他精神世界的一條線索。
梵谷自從離開學校,就幾乎過著流浪的生活,每到一個地方,都頻繁寫信,多數是給弟弟提奧。
家裡只有弟弟支持他,最重要的是……給他錢。
每個月,身為畫商的弟弟都會寄150法郎給梵谷,供他買最好的畫筆和顏料,作畫。
雖然他的畫……怎麼也賣不出去。
賣畫材的唐吉老爹倒是很看重梵谷,說他會成為一代名家。
更多的人用鄙夷的目光看他——
不就是那個割掉自己耳朵的瘋畫家嗎?
動畫主人公走訪了形形色色,與梵谷有過交集的人,也走進他的羅生門。
只有梵谷無法為自己開口。
不說話的梵谷
真正的梵谷是什麼樣?
此處得有音樂。
一首紀念梵谷的經典。
VincentDon McLean - The Best Of Don McLean
這是他的自畫像。
眉頭緊鎖,眼神陰鬱,透露著懷疑和迷惘。
這是他畫下的星空。
星月交輝,星河流轉,光明與黑暗扭曲在一起。
從15歲就開始痴迷梵谷的波蘭女導演多洛塔·科別拉說,梵谷太缺乏安全感,他的一生都在自我懷疑和不被理解中度過。
在動畫中,你能看到各種燈泡。
它們的光暈,在暗處層層疊疊地擴散開來。
那是在黑夜中,僅剩的一點點安全感。
可能也是梵谷無人可訴的心事。
這份孤獨,《至愛梵谷》摸到了。
那個在湖邊畫畫,揮著線條,嘴裡呼哧呼哧,鬧得很的梵谷。
會突然停住,被一隻落到他身邊的烏鴉吸引。
正啄著麵包的烏鴉沒有看到麵包主人的凝視,麵包主人也絲毫不在乎自己的午飯被偷吃。
他很安靜地盯著烏鴉,然後笑了。
還有那個中了槍也緘口不言的梵谷。
衝著來看自己的弟弟,他沒頭沒腦地說了句——
真希望我能像他們一樣。
沒人知道到底是誰開的槍,也沒人知道他留下的這句話在說什麼。
和他們普通人一樣幸福美滿?
和他們大畫家一樣聲名遠揚?
電影只留下了,那個永遠覺得自己沒用,活在黑暗和懷疑裡的梵谷。
Sir不少今天去看《至愛梵谷》的朋友說,幾乎包場了。
整個影廳,梵谷的畫在銀幕上恣意流動,而四周,是空蕩蕩的黑暗。
或許,梵谷一直沒有被人理解。
他用畫筆,給世人寫信。
他活著的時候,這些「信」無人問津。
一個世紀後,我們拆開,卻只讀懂了他的名字?
……這,不能吧。
與其讓梵谷繼續做一個「最熟悉的陌生人」。
不如從現在開始,走進電影院,去讀一讀這封寫給你的信。
一如他在800封信裡寫下的落款:Loving Vincent,至愛梵谷。
也許你會發現,即使他備受冷落,在困苦中掙扎,但他依然目光燦爛,筆端熾熱而澎湃。
身處黑暗,心中也有一輪太陽。
所以他鍾愛向日葵。
他留下的作品中,11幅畫的都是向日葵。
熱烈的金黃,怒放的線條,在他的畫裡,向日葵不僅僅是植物,更是帶有原始欲望的生命體。
這種生命力支撐著梵谷,讓他在孤獨境地裡堅持,將其提煉為一幅幅經典名作。
本文圖片來自網絡
編輯助理:莫妮卡住了
Sir電影原創,微信ID:dushetv
微信搜索關注:Sir電影
微博搜索關注:毒舌電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