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浮列車限界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3-10-09 16:14:49 2

本實用新型涉及列車限界技術領域。更具體地說,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可自行復位的磁浮列車限界裝置。
背景技術:
現有技術中限界檢測裝置多為整體式設計,拆裝不方便,不能夠準確檢測到車輛所在具體截面上的超限,而且都採用比較傳統的技術,檢測的準確度較低。
例如授權公告號為CN 202863474 U的中國實用新型專利,其公開了一種車輛限界規。所述車輛限界規包括:門形框架、至少兩個頂輪廓葉板以及至少兩個側輪廓葉板。其中,所述頂輪廓葉板通過至少一個合頁與所述門形框架的頂梁或立柱連接;所述側輪廓葉板通過至少一個合頁與所述立柱連接;所述頂輪廓葉板與所述側輪廓葉板構成的限界輪廓與被測車輛的靜態限界輪廓相適配。該實用新型提供的車輛限界規為一體化結構,只需將該一體化結構的車輛限界規橫跨標準水平軌道固定即可。該實用新型提供的車輛限界規,結構簡單,容易安裝,可有效提高安裝效率,降低安裝成本。但該限界規為整體式設計,拆裝不方便,缺少報警裝置。
又例如公布號CN 103342132 A的中國發明專利,其公開了一種軌道車輛整車過限界實驗用組合式限界門,包括:設置於軌道兩側的柱形立柱、設置於檢查地溝內的柱形橫梁,柱形立柱通過第一懸臂轉軸安裝有可轉動的多組側部限界板,每組側部限界板對應一種車型的車體側邊靜態限界輪廓,柱形立柱上部通過第二懸臂轉軸安裝有可轉動的多根活動橫梁,每根活動橫梁吊裝有一組上部限界板,每組上部限界板對應一種車型的車頂靜態限界輪廓,柱形橫梁通過第三懸臂轉軸安裝有可轉動的多組下部限界板,每組下部限界板對應一種車型的車底靜態限界輪廓。在遇到生產批量的情況下,不需要重新拆裝限界機構,可以適用於各種速度等級的車型同時進行過限界試驗而相互不幹涉,改善了客車精益生產,滿足節拍式工藝流程,提高了工作效率。該發明中的限界門雖然靈活性較好,但側部限界板中缺少復位裝置,當車輛一旦超限時無法自行復位,工作效率較低。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一個目的是解決至少上述問題,並提供至少後面將說明的優點。
本實用新型還有一個目的是提供一種可自行復位的應用於磁浮列車的限界裝置。
為了實現根據本實用新型的這些目的和其它優點,提供了一種磁浮列車限界裝置,其特徵在於,包括:
外框架;以及
對稱設置在所述外框架兩側的左側限界機構和右側限界機構,任意一側所述限界機構包括與所述外框架連接的立柱以及與所述立柱通過雙向擺動復位裝置鉸接的葉板,所述葉板與被測磁浮列車的靜態限界輪廓匹配;
其中,所述雙向擺動復位裝置包括與所述立柱固定連接的第一擺動架以及與所述葉板固定連接的第二擺動架,所述第一擺動架和所述第二擺動架之間通過雙彈簧鉸鏈連接。
在一個實施例中,任意一側所述限界機構的立柱還設置若干個光電傳感器以及與任意一個所述光電傳感器匹配的報警裝置,任意一側所述限界機構的葉板還設有與所述光電傳感器匹配的擋光板。
在一個實施例中,任意一側所述限界機構的立柱與所述外框架鉸接。
在一個實施例中,任意一側外框架與其同側的所述立柱之間設有限位裝置,所述限位裝置包括相互連接的設置在所述外框架上擋門板以及設置在所述立柱上的擋門板限位塊,以限制所述立柱擺動。
在一個實施例中,任意一側所述外框架與其同側的立柱之間設有可鎖定的鎖定裝置。
在一個實施例中,所述鎖定裝置包括分別設置在所述外框架和立柱上同一高度的兩個銷孔以及可插入所述兩個銷孔的銷軸。
在一個實施例中,所述光電傳感器通過安裝架與所述立柱固定連接。
在一個實施例中,所述葉板包括分別與所述被測磁浮列車的靜態限界輪廓的同一側的側部、肩部以及頂部匹配的第一葉板組合件、第二葉板組合件以及第三葉板組合件,所述第一葉板組合件、第二葉板組合件以及第三葉板組合件之間互不幹涉。
在一個實施例中,所述葉板組合件與所述光電傳感器一一對應。
在一個實施例中,所述外框架包括外框架左立柱、外框架右立柱以及與所述外框架左立柱和外框架右立柱可拆卸地連接的立柱連接架。
本實用新型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1、本實用新型中的限界機構靈活性好,通過雙彈簧鉸鏈能夠自行復位,提高了工作效率。
2、本實用新型中的葉板包括根據被測磁浮列車靜態限界輪廓的側部、肩部以及頂部匹配的、互補幹涉的三個葉板組合件,進一步增大了靈活性,拆裝更加方便,並且光電傳感器與葉板組合件一一對應,報警時也更加明顯,方便檢查。
3、本實用新型中的外框架採用可拆卸的結構,便於拆卸運輸。
4、本實用新型中外框架與其同側的所述立柱之間設置限位裝置,能夠防止當車體通過時限界機構時立柱發生擺動,影響試驗的穩定性。
本實用新型的其它優點、目標和特徵將部分通過下面的說明體現,部分還將通過對本實用新型的研究和實踐而為本領域的技術人員所理解。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主視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中所述雙向擺動復位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圖2的側向剖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的詳細說明,以令本領域技術人員參照說明書文字能夠據以實施。
需要說明的是,下述實施方案中所述實驗方法,如無特殊說明,均為常規方法,所述試劑和材料,如無特殊說明,均可從商業途徑獲得;在本實用新型的描述中,術語「橫向」、「縱向」、「上」、「下」、「前」、「後」、「左」、「右」、「豎直」、「水平」、「頂」、「底」、「內」、「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關係為基於附圖所示的方位或位置關係,僅是為了便於描述本實用新型和簡化描述,並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裝置或元件必須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構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為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
如圖1-3,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磁浮列車限界裝置,包括:
外框架1,所述外框架1包括外框架左立柱11、立柱連接架12、外框架右立柱13,外框架左立柱11和外框架右立柱13的下端均設有銷孔(未示出)和銷軸14,銷軸14的作用是在無磁浮列車通過時,將銷軸插入銷孔中以使得該列車限界裝置中的外框架1被鎖住;以及
對稱設置在所述外框架1兩側的左側限界機構2和右側限界機構3,任意一側所述限界機構包括與所述外框架1連接的立柱21以及與所述立柱21通過雙向擺動復位裝置22鉸接的葉板,所述葉板與被測磁浮列車的靜態限界輪廓匹配;
其中,任意一側所述限界機構的立柱21還設置若干個光電傳感器25以及與任意一個所述光電傳感器25匹配的報警裝置,任意一側所述限界機構的葉板還設有與所述光電傳感器25匹配的擋光板24。
任意一側所述限界機構與所述外框架1通過合頁4可拆卸地連接。
所述雙向擺動復位裝置22包括與所述立柱21固定連接的第一擺動架221以及與所述葉板固定連接的第二擺動架223,所述第一擺動架221和所述第二擺動架223之間通過雙彈簧鉸鏈222連接。
所述光電傳感器25通過安裝架23與所述立柱21固定連接。
所述葉板包括分別與所述被測磁浮列車靜態限界輪廓的同一側的側部、肩部以及頂部匹配的第一葉板組合件26、第二葉板組合件27以及第三葉板組合件28,所述第一葉板組合件26、第二葉板組合件27以及第三葉板組合件28之間互不幹涉。
任意一側外框架1與其同側的所述立柱21之間設有限位裝置,所述限位裝置包括擋門板15以及擋門板限位塊16。擋門板15用於防止當車體通過時限界機構時立柱發生擺動。
本實用新型的限界裝置工作原理為:在無磁浮列車通過時,該限界裝置中的外框架1通過一耳板連接在立柱21上並且使用銷軸14鎖住;當有磁浮列車通過前,首先取下外框架1與立柱21之間的銷軸14,外框架1與擺動立柱21共面,此時葉板組合件上的擋光板24與軌道面保持垂直關係。隨著磁浮列車通過限界機構,如果某個部位超限,則超限的部位就會觸碰到,此時雙向擺動復位裝置22中的雙彈簧鉸鏈222處於展開狀態,從而帶動葉板組合件擺動,擋光板24也會隨之擺動,則此時光電傳感器25處於透光狀態。在光電傳感器25處於透光時,報警裝置報警(反之則不報警),根據對應的報警裝置即可查找出哪一部分車體超限。
本實用新型的工業實用性
1、本實用新型中的限界機構靈活性好,通過雙向擺動復位裝置能夠自行復位,提高了工作效率。
2、本實用新型中的葉板包括根據被測磁浮列車靜態限界輪廓的側部、肩部以及頂部匹配的、互補幹涉的三個葉板組合件,進一步增大了靈活性,拆裝更加方便,並且光電傳感器與葉板組合件一一對應,報警時也更加明顯,方便檢查。
3、本實用新型中的外框架採用可拆卸的結構,便於拆卸運輸。
4、本實用新型中外框架與其同側的所述立柱之間設置限位裝置,能夠防止當車體通過限界機構時立柱發生擺動,影響試驗的穩定性。
儘管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案已公開如上,但其並不僅僅限於說明書和實施方式中所列運用,它完全可以被適用於各種適合本實用新型的領域,對於熟悉本領域的人員而言,可容易地實現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離權利要求及等同範圍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實用新型並不限於特定的細節和這裡示出與描述的圖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