凹版印刷多功能墨槽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3-10-10 23:04:54 1
本發明涉及一種墨槽裝置,尤其涉及一種凹版印刷多功能墨槽裝置。
背景技術:
現有技術中的凹版印刷機功能單一,只有簡單的供墨、放墨和遞墨功能,容易出現油墨沉澱,溫度不同產生色差,洗板用水量大。版輥清潔油墨不便,容易出現嚴重的飛墨、濺墨現象,生產中粘度增大,出現跳刀、色差等現象頻繁。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提供一種凹版印刷多功能墨槽裝置,能夠避免產生色差,減少上墨量,有效避免產生油墨飛濺現象,洗板時用水量小。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的技術方案是:凹版印刷多功能墨槽裝置,包括支架,所述支架的上方設有版輥,所述支架上設有包覆所述版輥下方外周側的功能凹槽,所述功能凹槽的槽底開設有集墨槽和遞墨槽,所述集墨槽和遞墨槽連接有回墨管,所述回墨管連接有位於所述支架外側的供墨機構,所述供墨機構上設有溫控機構,所述遞墨槽內設有遞墨輥,所述遞墨輥的側部還設有與所述供墨機構連接的輸墨臺;所述支架上設有位於所述版輥側部下方的輥刷,所述輥刷上還對應設有橫向設置的噴管,所述輥刷的上方設有淨墨輥,所述版輥的側部上方設有淨墨刮刀。
作為優選的技術方案,所述供墨機構包括供墨桶,所述供墨桶的頂部安裝有攪拌電機,所述攪拌電機驅動連接有位於供墨桶內的攪拌葉片,所述供墨桶的上部設有過濾網,所述過濾網與所述回墨管連接,所述供墨桶連接有粘度控制器,所述粘度控制器與所述輸墨臺連接。
作為對上述技術方案的改進,所述溫控機構包括溫控器,所述溫控器連接有位於所述供墨桶內的溫度傳感器,所述溫控器還控制連接有位於所述供墨桶底部的冷卻水管和加熱棒。
作為對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改進,所述供墨桶設有隔熱層。
作為對上述技術方案的更進一步改進,所述過濾網為100~120目。
作為對上述技術方案的特別進一步改進,所述遞墨輥的直徑為80~100釐米。
由於採用了上述技術方案,所述功能凹槽由下方包覆所述版輥,能夠收集油墨,有效避免產生油墨飛濺現象。集墨槽能夠調節油墨液位高度,能夠收集油墨,遞墨槽收集紙質纖維長時間產生雜質和油墨,通過回墨管輸回到供墨機構,再通過輸墨臺供給,使得調試的油墨量增加,剩餘的油墨減少,避免產生大量費墨,實現了供墨和墨槽結合為一體,減少上墨量。所述溫控機構能夠實現供給油墨的恆溫控制,保證油墨的分散性和轉移效果,保證紙張水分的吸收,避免產生色差。通過輥刷的清洗和噴管的噴水,在洗板時能夠減少用水量,淨墨刮刀能夠刮下油墨,避免產生刀墨,淨墨輥能夠進一步保證洗板效果。本發明能夠避免產生色差,減少上墨量,有效避免產生油墨飛濺現象,洗板時用水量小。
附圖說明
以下附圖僅旨在於對本發明做示意性說明和解釋,並不限定本發明的範圍。其中:
圖1是本發明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1-支架;11-版輥;12-功能凹槽;13-集墨槽;14-遞墨槽;15-回墨管;16-遞墨輥;17-輸墨臺;21-輥刷;22-淨墨輥;23-淨墨刮刀;31-供墨桶;32-攪拌電機;33-攪拌葉片;34-過濾網;35-粘度控制器;41-溫控器;42-冷卻水管;43-加熱棒。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進一步闡述本發明。在下面的詳細描述中,只通過說明的方式描述了本發明的某些示範性實施例。毋庸置疑,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可以認識到,在不偏離本發明的精神和範圍的情況下,可以用各種不同的方式對所描述的實施例進行修正。因此,附圖和描述在本質上是說明性的,而不是用於限制權利要求的保護範圍。
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發明各個實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術特徵只要彼此之間未構成衝突就可以相互組合。
如圖1所示,凹版印刷多功能墨槽裝置,包括支架1,所述支架1的上方設有版輥11,所述支架1上設有包覆所述版輥11下方外周側的功能凹槽12,所述功能凹槽12的槽底開設有集墨槽13和遞墨槽14,所述集墨槽13和遞墨槽14連接有回墨管15,所述回墨管15連接有位於所述支架1外側的供墨機構,所述供墨機構上設有溫控機構,所述遞墨槽14內設有遞墨輥16,所述遞墨輥16的側部還設有與所述供墨機構連接的輸墨臺17;所述支架1上設有位於所述版輥11側部下方的輥刷21,所述輥刷21上還對應設有橫向設置的噴管,所述輥刷21的上方設有淨墨輥22,所述版輥11的側部上方設有淨墨刮刀23。
所述功能凹槽12由下方包覆所述版輥11,能夠收集油墨,有效避免產生油墨飛濺現象。集墨槽13能夠調節油墨液位高度,能夠收集油墨,遞墨槽14收集紙質纖維長時間產生雜質和油墨,通過回墨管15輸回到供墨機構,再通過輸墨臺17供給,使得調試的油墨量增加,剩餘的油墨減少,避免產生大量費墨,實現了供墨和墨槽結合為一體,減少上墨量。所述溫控機構能夠實現供給油墨的恆溫控制,保證油墨的分散性和轉移效果,保證紙張水分的吸收,避免產生色差。通過輥刷21的清洗和噴管的噴水,在洗板時能夠減少用水量,淨墨刮刀23能夠刮下油墨,避免產生刀墨,淨墨輥22能夠進一步保證洗板效果。
所述供墨機構包括供墨桶31,所述供墨桶31的頂部安裝有攪拌電機32,所述攪拌電機32驅動連接有位於供墨桶31內的攪拌葉片33,所述供墨桶31的上部設有過濾網34,所述過濾網34與所述回墨管15連接,所述供墨桶31連接有粘度控制器35,所述粘度控制器35與所述輸墨臺17連接。過濾網34具有油墨過濾功能,攪拌葉片33具有攪拌功能,保證油墨的均勻分散,粘度控制器35自動控制油墨的粘度。
所述溫控機構包括溫控器41,所述溫控器41連接有位於所述供墨桶31內的溫度傳感器,所述溫控器41還控制連接有位於所述供墨桶31底部的冷卻水管42和加熱棒43。上述結構實現油墨的恆溫控制,溫度控制在25~30℃,確保油墨的均勻分散,以確保粘度的穩定,避免產生色差。
所述供墨桶31設有隔熱層,上述結構保溫效果好,有利於保持溫度恆定。
所述過濾網34為100~120目,上述結構能夠濾出雜質。
所述遞墨輥16的直徑為80~100釐米,由原來的160釐米左右減少到80~100釐米,能夠控制出墨體積量,調試的油墨量會增加,剩餘的油墨會減少,避免產生大量費墨。
本實施例能夠避免產生色差,減少上墨量,有效避免產生油墨飛濺現象,洗板時用水量小。
以上顯示和描述了本發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徵及本發明的優點。本行業的技術人員應該了解,本發明不受上述實施例的限制,上述實施例和說明書中描述的只是說明本發明的原理,在不脫離本發明精神和範圍的前提下,本發明還會有各種變化和改進,這些變化和改進都落入要求保護的本發明範圍內。本發明要求保護範圍由所附的權利要求書及其等效物界定。
技術特徵:
技術總結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凹版印刷多功能墨槽裝置,包括支架,所述支架的上方設有版輥,所述支架上設有包覆所述版輥下方外周側的功能凹槽,所述功能凹槽的槽底開設有集墨槽和遞墨槽,所述集墨槽和遞墨槽連接有回墨管,所述回墨管連接有位於所述支架外側的供墨機構,所述供墨機構上設有溫控機構,所述遞墨槽內設有遞墨輥,所述遞墨輥的側部還設有與所述供墨機構連接的輸墨臺;所述支架上設有位於所述版輥側部下方的輥刷,所述輥刷上還對應設有橫向設置的噴管,所述輥刷的上方設有淨墨輥,所述版輥的側部上方設有淨墨刮刀。本發明能夠避免產生色差,減少上墨量,有效避免產生油墨飛濺現象,洗板時用水量小。
技術研發人員:錢小剛
受保護的技術使用者:山東東宇鴻翔裝飾材料有限公司
技術研發日:2017.03.22
技術公布日:2017.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