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電子設備用帶繞線裝置的充電線的製作方法
2023-10-18 01:25:09 1

本實用新型涉及充電線,具體為一種電子設備用帶繞線裝置的充電線。
背景技術:
目前,在現有的用於建築工地的電子設備電池充電器中,電子設備充電器本身跟電子設備電源線是分開的,當需要給電子設備電池充電時,還需要一個插頭才能將電子設備充電器與電子設備電源線相連接,這樣就造成了攜帶不方便,操作繁瑣;另外一方面是電子設備電源線以及電子設備充電器長期裸露在外會造成磨損、老化,充電時電源線可能會漏電,容易發生危險。這時就需要用到繞線裝置,而傳統的額繞線裝置,卻有一定的不足之處,如不便移動,功能單一,以及拉伸和收縮充電線的速率較低。
所以,如何設計一種電子設備用帶繞線裝置的充電線,成為我們當前要解決的問題。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電子設備用帶繞線裝置的充電線,以解決上述背景技術中提出的問題。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電子設備用帶繞線裝置的充電線,包括充電線本體,所述充電線本體的一端設置有繞線箱,所述繞線箱的頂端設置有頂蓋,所述頂蓋頂端的一側設置有提手,所述頂蓋頂端的另一側設置有儲物凹槽,所述充電線本體與所述繞線箱之間通過活動卡扣連接,所述充電線本體一側的頂端設置有照明燈,所述充電線本體一側的中部設置有照明開關,所述照明開關的一側設置有電機開關,所述電機開關的一側設置有第一充電線通孔,所述第一充電線通孔的一側安裝有感光器,所述充電線本體的兩側均設置有散熱耐磨條,所述充電線本體另一側的頂端設置有L型支撐杆,所述充電線本體與所述L型支撐杆之間通過固定杆連接,所述L型支撐杆的中部設置有第一伸縮杆,所述L型支撐杆的頂端設置有橫杆,所述充電線本體另一側的中部設置有第二電線通孔,所述第一充電線通孔和所述第二電線通孔的外側均設置有第一保護軟墊,所述充電線本體的底端設置有防撞底座,所述充電線本體內部的底端設置有支撐板,所述支撐板的一側設置有充電電池,所述支撐板頂端的一側設置有控制器,所述控制器的一側設置有支架,所述支架的中部設置有繞線管,所述繞線管的內側設置有第二保護軟墊,所述支架的一側設置有電機。
進一步的,所述橫杆中部的外側套有軟墊。
進一步的,所述防撞底座的底端設置有隱藏式滑輪。
進一步的,所述感光器電性連接所述控制器,所述控制器電性連接所述照明燈。
進一步的,所述充電電池電性連接所述照明開關,所述照明開關電性連接所述照明燈,所述電機開關電性連接所述電機。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該種電子設備用帶繞線裝置的充電線,通過提手,便於提或放繞線箱,以及通過拉伸第一伸縮杆,在結合隱藏式滑輪,方便繞線箱的長距離移動,進而方便移動充電線,由充電電池提供電能,在工作時通過感光器便於感應周圍環境的光線強度並傳遞給控制器,由控制器進行處理,當光線較暗時,控制器會控制相應的照明燈進行工作,進而方便及時提醒工作人員同時便於改變周圍環境的亮度,這時如果周圍環境的亮度還達不到要求,通過照明開關控制開啟相應的照明燈,進而便於有效的提高工作環境的亮度,通過第一充電線通孔和第二電線通孔,便於拉伸充電線兩端的插頭,通過第一保護軟墊和第二保護軟墊,便於保護充電線不受磨損,當需要充電線時,通過電機開關控制開啟電機,這時電機工作,會帶動繞線管進行轉動,進而方便充電線的收縮和拉伸,方便實用。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整體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剖視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的局部結構示意圖之一;
圖中:1、電線本體;2、繞線箱;3、頂蓋;4、提手;5、儲物凹槽;6、活動卡扣;7、照明燈;8、照明開關;9、電機開關;10、第一充電線通孔;11、感光器;12、散熱耐磨條;13、L型支撐杆;14、固定杆;15、第一伸縮杆;16、橫杆;17、第二電線通孔;18、第一保護軟墊;19、防撞底座;20、支撐板;21、充電電池;22、控制器;23、支架;24、繞線管;25、第二保護軟墊;26、電機。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於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於本實用新型保護的範圍。
請參閱圖1-3,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電子設備用帶繞線裝置的充電線:包括充電線本體1,充電線本體1的一端設置有繞線箱2,繞線箱2的頂端設置有頂蓋3,頂蓋3頂端的一側設置有提手4,頂蓋3頂端的另一側設置有儲物凹槽5,充電線本體1與繞線箱2之間通過活動卡扣6連接,充電線本體1一側的頂端設置有照明燈7,充電線本體1一側的中部設置有照明開關8,照明開關8的一側設置有電機開關9,電機開關9的一側設置有第一充電線通孔10,第一充電線通孔10的一側安裝有感光器11,充電線本體1的兩側均設置有散熱耐磨條12,充電線本體1另一側的頂端設置有L型支撐杆13,充電線本體1與L型支撐杆13之間通過固定杆14連接,L型支撐杆13的中部設置有第一伸縮杆15,L型支撐杆13的頂端設置有橫杆16,充電線本體1另一側的中部設置有第二電線通孔17,第一充電線通孔10和第二電線通孔17的外側均設置有第一保護軟墊18,充電線本體1的底端設置有防撞底座19,充電線本體1內部的底端設置有支撐板20,支撐板20的一側設置有充電電池21,支撐板20頂端的一側設置有控制器22,控制器22的一側設置有支架23,支架23的中部設置有繞線管24,繞線管24的內側設置有第二保護軟墊25,支架23的一側設置有電機26。
進一步的,橫杆16中部的外側套有軟墊,便於使使用者在移動充電線時手部更加舒服。
進一步的,防撞底座19的底端設置有隱藏式滑輪,通過隱藏式滑輪便於充電線的移動。
進一步的,感光器11電性連接控制器22,控制器22電性連接照明燈7,便於信號的傳遞。
進一步的,充電電池21電性連接照明開關8,照明開關8電性連接照明燈7,便於對照明開關8進行控制,電機開關9電性連接電機26,便於對電機26進行控制。
工作原理:首先,充電線本體1的一端設置有繞線箱2,通過繞線箱2便於保護充電線,繞線箱2的頂端設置有頂蓋3,充電線本體1與繞線箱2之間通過活動卡扣6連接,通過活動卡扣6便於打開頂蓋3,進而方便必要時對繞線箱2的內部進行清理或修理,頂蓋3頂端的一側設置有提手4,充電線本體1另一側的頂端設置有L型支撐杆13,充電線本體1與L型支撐杆13之間通過固定杆14連接,便於使L型支撐杆13更加穩定,L型支撐杆13的中部設置有第一伸縮杆15,L型支撐杆13的頂端設置有橫杆16,通過提手4,便於提或放繞線箱2,以及通過拉伸第一伸縮杆15,在結合隱藏式滑輪,方便繞線箱2的長距離移動,進而方便移動充電線,頂蓋3頂端的另一側設置有儲物凹槽5,便於儲存一定的工作用品,其次,充電線本體1一側的頂端設置有照明燈7,照明燈7的個數至少三個,充電線本體1一側的中部設置有照明開關8,第一充電線通孔10的一側安裝有感光器11,支撐板20的一側設置有充電電池21,支撐板20頂端的一側設置有控制器22,由充電電池提供電能,在工作時通過感光器11便於感應周圍環境的光線強度並傳遞給控制器22,由控制器22進行處理,當光線較暗時,控制器22會控制相應的照明燈7進行工作,進而方便及時提醒工作人員同時便於改變周圍環境的亮度,這時如果周圍環境的亮度還達不到要求,通過照明開關8控制開啟相應的照明燈7,進而便於有效的提高工作環境的亮度,最後,電機開關9的一側設置有第一充電線通孔10,充電線本體1的兩側均設置有散熱耐磨條12,便於散熱的同時,便於保護繞線箱2,充電線本體1另一側的中部設置有第二電線通孔17,第一充電線通孔10和第二電線通孔17的外側均設置有第一保護軟墊18,繞線管24的內側設置有第二保護軟墊25,通過第一充電線通孔10和第二電線通孔17,便於拉伸充電線兩端的插頭,通過第一保護軟墊18和第二保護軟墊25,便於保護充電線不受磨損,充電線本體1的底端設置有防撞底座19,便於保護繞線箱2,充電線本體1內部的底端設置有支撐板20,便於對支架23進行固定,控制器22的一側設置有支架23,支架23的中部設置有繞線管24,照明開關8的一側設置有電機開關9,支架23的一側設置有電機26,當需要充電線時,通過電機開關9控制開啟電機26,這時電機26工作,會帶動繞線管24進行轉動,進而方便充電線的收縮和拉伸,方便實用。
儘管已經示出和描述了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對於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況下可以對這些實施例進行多種變化、修改、替換和變型,本實用新型的範圍由所附權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