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閂裝置製造方法
2023-10-17 16:04:24 3
卡閂裝置製造方法
【專利摘要】一種卡閂裝置,用以將基座卡合至機架中。機架具有凹槽。卡閂裝置包含固定件、樞軸、凸輪件、卡閂件及彈性件。固定件固定至基座上,並具有表面。樞軸固定至表面。凸輪件樞接至樞軸,並包含第一凸輪部及第二凸輪部。第一凸輪部與第二凸輪部分別位於樞軸的兩相對側。第二凸輪部卡合於凹槽中。卡閂件可滑動地設置於表面上,並包含凸塊。凸塊用以抵靠第一凸輪部。彈性件固定至表面,並抵靠第二凸輪部。當卡閂件沿著解鎖方向相對表面滑動時,凸塊是推擠第一凸輪部而使凸輪件相對樞軸轉動,致使第二凸輪部推擠彈性件並離開凹槽。
【專利說明】卡閂裝置
【技術領域】
[0001 ] 本發明是有關於一種卡閂裝置。
【背景技術】
[0002]隨著電子科技的日新月異以及信息產業的快速成長,計算機、伺服器等各種電子信息設備也跟著日益普及,已逐漸成為現代人獲取信息、知識或與他人溝通的重要媒介。
[0003]由於計算機應用的普及化,不僅可協助處理個人生活上各項事務以及儲存數據,更可深入架構出企業的自動化以及工業生產等應用。對於在網絡連接下的作業環境而言,伺服器為不可或缺的設備,其是提供在網絡連接下,管理各個工作站數據的存取及運算。
[0004]近年來文件的數量及大小急速增加,造成伺服器的數據存取負荷大幅增加。其中,對伺服器而言,數據存取裝置(例如,硬碟、軟盤機、可讀寫式光碟機)的性能要求最為重要。因此,在已知的伺服器的架構中,通常會設置多個數據存取裝置的空間,以準備可隨時增設連接備用的數據存取裝置。
[0005]然而,已知伺服器通常皆使用螺絲鎖固的定位方式,將數據存取裝置直接鎖附在伺服器機殼的預留孔。因此,在拆換以更新或維修數據存取裝置(特別是硬碟)時,往往需要利用輔助工具將螺絲拆卸或組裝,才能夠進行磁碟模塊的拆組工作,造成極大的不方便。若發生螺絲生鏽或損壞的情形時,拆組的工作就變得較棘手又費工。並且還有可能會因裝卸螺絲不慎,導致數據存取裝置掉落而損壞。
【發明內容】
[0006]本發明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卡閂裝置。
[0007]本發明提供一種卡閂裝置,其是用以將基座卡合至機架中。機架的內壁具有凹槽。卡閂裝置包含固定件、樞軸、凸輪件、卡閂件以及彈性件。固定件固定至基座上,並具有表面。樞軸固定至表面。凸輪件樞接至樞軸,並包含第一凸輪部以及第二凸輪部。第一凸輪部與第二凸輪部分別位於樞軸的兩相對側。第二凸輪部卡合於凹槽中。卡閂件可滑動地設置於表面上,並包含凸塊。凸塊用以抵靠第一凸輪部。彈性件固定至表面,並抵靠第二凸輪部。當卡閂件沿著解鎖方向相對表面滑動時,凸塊是推擠第一凸輪部而使凸輪件相對樞軸轉動,致使第二凸輪部推擠彈性件並離開凹槽。
[0008]於本發明的一實施方式中,上述的固定件包含第一抵靠部。第一抵靠部位於表面上。卡R件包含第一本體部以及第二本體部。凸塊連接第一本體部。第二本體部連接第一本體部,並與第一本體部相互平行。當卡閂件沿著解鎖方向的反方向相對表面滑動而使第二本體部抵靠第一抵靠部時,凸塊是遠離樞軸移動,且彈性件是推擠第二凸輪部而使凸輪件相對樞軸轉動,致使第二凸輪部卡合至凹槽中。
[0009]於本發明的一實施方式中,上述的固定件包含第二抵靠部。第二抵靠部位於表面上,並具有通孔。卡閂件還包含穿越部以及卡勾。穿越部連接第二本體部,並穿越通孔。卡勾設置於穿越部上,並具有導引面。當第二本體部抵靠第一抵靠部時,卡勾位於第一抵靠部與第二抵靠部之間,並以導引面抵靠通孔的內緣。
[0010]於本發明的一實施方式中,上述的卡勾還具有卡扣面。卡扣面連接導引面。當卡閂件沿著解鎖方向相對表面滑動而使第二凸輪部推擠彈性件並離開凹槽時,卡勾是隨著穿越部穿越通孔,並以卡扣面卡扣第二抵靠部。
[0011]於本發明的一實施方式中,在垂直於表面的方向上,通孔的高度大於穿越部的厚度與卡勾的高度的總和。
[0012]於本發明的一實施方式中,上述的卡閂件還包含把柄部。把柄部連接穿越部。
[0013]於本發明的一實施方式中,上述的彈性件包含固定部以及彈片部。固定部固定至表面。彈片部連接固定部,並抵靠第二凸輪部,用以驅使第二凸輪部卡合至凹槽中。
[0014]於本發明的一實施方式中,上述的固定件還包含多個擋止結構。擋止結構位於表面上,用以供卡閂件抵靠,並引導卡閂件沿著解鎖方向相對表面滑動,且卡閂件位於擋止結構與凸輪件之間。
[0015]於本發明的一實施方式中,上述的每一擋止結構包含第一擋止部以及第二擋止部。第一擋止部連接表面,用以供卡閂件抵靠。卡閂件位於第一擋止部與凸輪件之間。第二擋止部連接第一擋止部,並延伸至卡閂件上方,致使卡閂件限位於表面與第二擋止部之間。
[0016]於本發明的一實施方式中,上述的凸輪件還包含延伸部。延伸部連接第一凸輪部,並延伸至凸塊上方,致使凸塊限位於表面與延伸部之間。
[0017]本發明所提供的卡閂裝置的一主要技術特徵,在於當設置有本發明的卡閂裝置的基座在組合至機架中之後,可以簡單地通過推動卡閂裝置的卡閂件,即可使卡閂裝置的凸輪件卡合至機架的內壁,進而達到將基座鎖固於機架中的目的。相對地,當基座欲由機架中取出時,可以簡單地通過拉動卡閂裝置的卡閂件,即可使卡閂裝置的凸輪件脫離機架的內壁,進而達到解除基座與機架之間的鎖固狀態的目的,並達到快拆作用。換言之,設置有本發明的卡閂裝置的基座即可免除採用螺絲鎖固的定位方式所帶來的問題與困擾。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8]圖1為繪示本發明一實施方式的設置有卡閂裝置的基座卡合至機架的立體圖;
[0019]圖2為繪示圖1中的卡閂裝置的立體圖;
[0020]圖3為繪示圖1中的卡閂裝置的另一立體圖;
[0021]圖4為繪示圖2的上視圖;
[0022]圖5為繪示圖3的上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23]以下將以附圖揭露本發明的多個實施方式,為明確說明起見,許多實務上的細節將在以下敘述中一併說明。然而,應了解到,這些實務上的細節不應用以限制本發明。也就是說,在本發明部分實施方式中,這些實務上的細節是非必要的。此外,為簡化附圖起見,一些已知慣用的結構與元件在附圖中將以簡單示意的方式繪示。
[0024]請參照圖1、圖2以及圖3。圖1為繪示本發明一實施方式的設置有卡閂裝置I的基座2卡合至機架3的立體圖。圖2為繪示圖1中的卡閂裝置I的立體圖。圖3為繪示圖1中的卡閂裝置I的另一立體圖。
[0025]如圖1至圖3所示,於本實施方式中,卡閂裝置I主要是設置於基座2上,並用以將基座2卡合至機架3中。機架3的內壁具有凹槽30。卡閂裝置I包含固定件10、樞軸12、凸輪件14、卡閂件16以及彈性件18。卡閂裝置I的固定件10是固定至基座2上,並具有表面10a。在此要說明的是,固定件10的表面1a為固定件10遠離基座2的一面。於一實施方式中,上述基座2可為伺服器的機殼,但本發明並不以此為限。
[0026]請參照圖4以及圖5。圖4為繪示圖2的上視圖。圖5為繪示圖3的上視圖。
[0027]如圖4與圖5所示,於本實施方式中,卡閂裝置I的樞軸12固定至固定件10的表面1a上。卡閂裝置I的凸輪件14樞接至樞軸12,並包含第一凸輪部140以及第二凸輪部142。凸輪件14的第一凸輪部140與第二凸輪部142分別位於樞軸12的兩相對側,然而凸輪件14的外型並不以本發明的圖式為限。凸輪件14的第二凸輪部142卡合於機架3的凹槽30中。
[0028]卡閂裝置I的卡閂件16可滑動地設置於固定件10的表面1a上,並包含凸塊164。卡閂件16的凸塊164用以抵靠凸輪件14的第一凸輪部140。卡閂裝置I的彈性件18固定至固定件10的表面10a,並抵靠凸輪件14的第二凸輪部142。於本實施方式中,卡閂裝置I的卡閂件16與彈性件18位於凸輪件14的同一側,且兩者推擠凸輪件14時驅使凸輪件14旋轉的方向是恰好相反。
[0029]於本實施方式中,卡閂裝置I的彈性件18包含固定部180以及彈片部182。彈性件18的固定部180固定至固定件10的表面10a。彈性件18的彈片部182連接固定部180,並抵靠凸輪件14的第二凸輪部142,用以驅使第二凸輪部142卡合至機架3的凹槽30中。
[0030]於一實施方式中,彈性件18的固定部180是以鉚接的方式固定至固定件10的表面1a上,但本發明並不以此為限。
[0031]於一實施方式中,固定件10與基座2亦可通過一體成型的方式製造(亦即,固定件10與基座2整合為一物件)。因此,卡閂裝置I的樞軸12與彈性件18亦可直接固定至基座2上。
[0032]通過上述的架構,當欲解除基座2與機架3之間的鎖固狀態時,只要將卡閂裝置I的卡閂件16沿著解鎖方向D相對固定件10的表面1a滑動,即可使卡閂件16的凸塊164推擠凸輪件14的第一凸輪部140而使凸輪件14相對樞軸12轉動,進而使凸輪件14的第二凸輪部142將彈性件18的彈片部182推擠開而彈性變形,並離開機架3的凹槽30。藉此,即可簡單地將基座2由機架3中取出。
[0033]相對地,當基座2組合於機架3中時,若欲將基座2鎖固至機架3,只要將卡閂裝置I的卡閂件16沿著解鎖方向D的反方向相對固定件10的表面1a滑動,即可使卡閂件16的凸塊164遠離樞軸12移動。此時,彈性件18上受第二凸輪部142推擠而變形的彈片部182,即可彈性恢復而推擠第二凸輪部142,進而驅使凸輪件14相對樞軸12反轉,並使第二凸輪部142卡合至機架3的凹槽30中。藉此,即可簡單地將基座2鎖固至機架3中。
[0034]進一步來說,如圖2與圖4所示,卡閂裝置I的固定件10包含第一抵靠部100。固定件10的第一抵靠部100位於固定件10的表面1a上。卡閂裝置I的卡閂件16包含第一本體部160以及第二本體部162。卡閂件16的凸塊164連接第一本體部160。卡閂件16的第二本體部162連接第一本體部160,並與第一本體部160相互平行。
[0035]當卡閂件16沿著解鎖方向D的反方向相對固定件10的表面1a滑動而使第二本體部162抵靠固定件10的第一抵靠部100時,卡閂件16的凸塊164是遠離樞軸12移動,且彈性件18是推擠第二凸輪部142而使凸輪件14相對樞軸12轉動,致使第二凸輪部142卡合至機架3的凹槽30中。
[0036]要說明的是,當卡閂裝置I的卡閂件16沿著解鎖方向D相對固定件10的表面1a滑動而推擠凸輪件14相對樞軸12轉動時,由於在使凸輪件14的第二凸輪部142離開機架3的凹槽30的期間,彈性件18的彈片部182會被推擠開而彈性變形,因此若未持續拉住卡閂件16,則彈性件18的彈片部182將會彈性恢復而使凸輪件14反轉,進而導致卡閂件16回退至初始位置。
[0037]因此,為了解決上述問題,卡H裝置I的固定件10還包含第二抵靠部102。固定件10的第二抵靠部102位於表面1a上,並具有通孔102a。卡閂裝置I的卡閂件16還包含穿越部166以及卡勾168。卡閂件16的穿越部166連接第二本體部162,並穿越第二抵靠部102的通孔102a。卡閂件16的卡勾168設置於穿越部166上,並具有導引面168a以及卡扣面168b。卡勾168的卡扣面168b連接導引面168a。當卡閂件16沿著解鎖方向D相對固定件10的表面1a滑動而使凸輪件14的第二凸輪部142推擠彈性件18並離開機架3的凹槽30時,卡閂件16的卡勾168是隨著穿越部166穿越第二抵靠部102的通孔102a,並以卡扣面168b卡扣第二抵靠部102 (如圖3所示的狀態)。
[0038]藉此,當卡閂件16沿著解鎖方向D相對固定件10的表面1a滑動而解除基座2與機架3之間的鎖固狀態時,卡円件16可通過卡勾168的卡扣面168b卡扣至固定件10的第二抵靠部102而定位,並不會發生因彈片部182的彈力使凸輪件14反轉,導致卡閂件16回退至初始位置的狀況。
[0039]同樣示於圖2與圖3,當卡閂件16的第二本體部162抵靠固定件10的第一抵靠部100時,卡円件16的卡勾168位於第一抵靠部100與第二抵靠部102之間,並以導引面168a抵靠通孔102a的內緣,進而達到使卡閂件16定位於固定件10的第一抵靠部100與第二抵靠部102之間的功效(如圖2所示的狀態)。
[0040]卡閂裝置I的卡閂件16還包含把柄部170。卡閂件16的把柄部170連接穿越部166,用以受力而帶動整個卡閂件16相對固定件10的表面1a滑動。
[0041]通過上述的架構,在卡閂裝置I的卡閂件16沿著解鎖方向D相對固定件10的表面1a滑動(通過拉動卡円件16的把柄部170)而使卡勾168的卡扣面168b卡扣固定件10的第二抵靠部102的過程中,卡閂件16的凸塊164會推擠凸輪件14的第一凸輪部140而使凸輪件14整體相對樞軸12轉動,致使凸輪件14的第二凸輪部142將彈性件18的彈片部182推擠開而彈性變形,並離開機架3的凹槽30。
[0042]相對地,在卡閂裝置I的卡閂件16沿著解鎖方向D的反方向相對固定件10的表面1a滑動(通過推動卡閂件16的把柄部170)而使卡閂件16的第二本體部抵靠固定件10的第一抵靠部100的過程中,卡閂件16的凸塊164會遠離樞軸12移動,且彈性件18的彈片部182會彈性恢復而推擠第二凸輪部142,致使凸輪件14相對樞軸12轉動,進而使凸輪件14的第二凸輪部142卡合至機架3的凹槽30中。
[0043]於本實施方式中,由於卡閂件16的卡勾168會高於通孔102a的上緣,因此在卡閂裝置I的卡閂件16沿著解鎖方向D相對固定件10的表面1a滑動而使卡勾168隨著穿越部166 —起通過第二抵靠部102的通孔102a的過程中,通孔102a的內緣會推擠卡勾168的導引面168a,使得卡閂件16彈性變形(特別是穿越部166)而向下彎曲。在卡閂件16的卡勾168完整通過第二抵靠部102的通孔102a之後,卡閂件16會彈性恢復,並且卡勾168的卡扣面168b會卡扣第二抵靠部102。
[0044]為了達到上述使卡閂件16的卡勾168隨著穿越部166 —起穿過第二抵靠部102的通孔102a的目的,於本實施方式中,在垂直於固定件10的表面1a的方向上,本發明是使第二抵靠部102的通孔102a的高度大於卡閂件16的穿越部166的厚度與卡勾168的高度的總和。
[0045]另外,為了防止卡閂裝置I的卡閂件16沿著不平行於解鎖方向D的其他方向相對固定件10的表面1a滑動,於本實施方式中,卡閂裝置I的固定件10還包含多個擋止結構104。固定件10的擋止結構104位於表面1a上,用以供卡閂件16的本體部160抵靠,並引導卡閂件16沿著解鎖方向D相對表面1a滑動。並且,卡閂裝置I的卡閂件16是位於固定件10的擋止結構104與凸輪件14之間。
[0046]藉此,當卡閂件16沿著解鎖方向D相對固定件10的表面1a滑動而使凸塊164推擠凸輪件14的第一凸輪部140時,第一凸輪部140的反作用力會反推而使卡閂件16抵靠至固定件10的擋止結構104。
[0047]進一步來說,固定件10的每一擋止結構104皆包含第一擋止部104a以及第二擋止部104b。擋止結構104的第一擋止部104a連接固定件10的表面10a,用以供卡閂件16的本體部160抵靠,並引導卡閂件16沿著解鎖方向D相對表面1a滑動。卡閂件16位於第一擋止部104a與凸輪件14之間。
[0048]擋止結構104的第二擋止部104b連接第一擋止部104a,並延伸至卡閂件16的本體部160上方,致使卡閂件16限位於固定件10的表面1a與第二擋止部104b之間。藉此,本發明的卡閂裝置I即可通過擋止結構104的第二擋止部104b,達到防止卡閂件16沿著不平行於固定件10的表面1a的其他方向離開固定件10的功效。
[0049]於本實施方式中,固定件10的擋止結構104大體上呈L字型,但本發明並不以此為限。
[0050]於本實施方式中,卡閂裝置I的凸輪件14還包含延伸部144。凸輪件14的延伸部144連接第一凸輪部140,並延伸至卡閂件16的凸塊164上方,致使凸塊164限位於表面1a與延伸部144之間。藉此,本發明的卡閂裝置I除了通過擋止結構104的第二擋止部104b之外,還可通過凸輪件14的延伸部144,達到防止卡閂件16沿著不平行於固定件10的表面1a的其他方向離開固定件10的功效。
[0051]由以上對於本發明的具體實施例的詳述,可以明顯地看出,本發明所提供的卡閂裝置的一主要技術特徵,在於當設置有本發明的卡閂裝置的基座在組合至機架中之後,可以簡單地通過推動卡閂裝置的卡閂件,即可使卡閂裝置的凸輪件卡合至機架的內壁,進而達到將基座鎖固於機架中的目的。相對地,當基座欲由機架中取出時,可以簡單地通過拉動卡閂裝置的卡閂件,即可使卡閂裝置的凸輪件脫離機架的內壁,進而達到解除基座與機架之間的鎖固狀態的目的,並達到快拆作用。換言之,設置有本發明的卡閂裝置的基座即可免除採用螺絲鎖固的定位方式所帶來的問題與困擾。
[0052]雖然本發明已以實施方式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任何熟悉此技藝者,在不脫離本發明的精神和範圍內,當可作各種的更動與潤飾,因此本發明的保護範圍當視所附的權利要求書所界定的範圍為準。
【權利要求】
1.一種卡閂裝置,其特徵在於,用以將一基座卡合至一機架中,該機架的內壁具有一凹槽,該卡閂裝置包含: 一固定件,固定至該基座上,該固定件具有一表面; 一樞軸,固定至該表面; 一凸輪件,樞接至該樞軸,並包含一第一凸輪部以及一第二凸輪部,該第一凸輪部與該第二凸輪部分別位於該樞軸的兩相對側,其中該第二凸輪部卡合於該凹槽中; 一卡閂件,可滑動地設置於該表面上,並包含一凸塊,該凸塊用以抵靠該第一凸輪部;以及 一彈性件,固定至該表面,並抵靠該第二凸輪部, 其中當該卡閂件沿著一解鎖方向相對該表面滑動時,該凸塊是推擠該第一凸輪部而使該凸輪件相對該樞軸轉動,致使該第二凸輪部推擠該彈性件並離開該凹槽。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卡閂裝置,其特徵在於,該固定件包含一第一抵靠部,該第一抵靠部位於該表面上,該卡閂件包含: 一第一本體部,其中該凸塊連接該第一本體部;以及 一第二本體部,連接該第一本體部,並與該第一本體部相互平行, 其中當該卡閂件沿著該解鎖方向的反方向相對該表面滑動而使該第二本體部抵靠該第一抵靠部時,該凸塊是遠離該樞軸移動,且該彈性件是推擠該第二凸輪部而使該凸輪件相對該樞軸轉動,致使該第二凸輪部卡合至該凹槽中。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卡閂裝置,其特徵在於,該固定件包含一第二抵靠部,該第二抵靠部位於該表面上,並具有一通孔,該卡閂件還包含: 一穿越部,連接該第二本體部,並穿越該通孔;以及 一卡勾,設置於該穿越部上,並具有一導引面, 當該第二本體部抵靠該第一抵靠部時,該卡勾位於該第一抵靠部與該第二抵靠部之間,並以該導引面抵靠該通孔的內緣。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卡閂裝置,其特徵在於,該卡勾還具有一卡扣面,該卡扣面連接該導引面,當該卡閂件沿著該解鎖方向相對該表面滑動而使該第二凸輪部推擠該彈性件並離開該凹槽時,該卡勾是隨著該穿越部穿越該通孔,並以該卡扣面卡扣該第二抵靠部。
5.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卡閂裝置,其特徵在於,在垂直於該表面的一方向上,該通孔的高度大於該穿越部的厚度與該卡勾的高度的總和。
6.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卡閂裝置,其特徵在於,該卡閂件還包含一把柄部,該把柄部連接該穿越部。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卡閂裝置,其特徵在於,該彈性件包含: 一固定部,固定至該表面;以及 一彈片部,連接該固定部,並抵靠該第二凸輪部,用以驅使該第二凸輪部卡合至該凹槽中。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卡閂裝置,其特徵在於,該固定件還包含多個擋止結構,位於該表面上,用以供該卡閂件抵靠,並引導該卡閂件沿著該解鎖方向相對該表面滑動,且該卡閂件位於所述擋止結構與該凸輪件之間。
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卡閂裝置,其特徵在於,每一所述擋止結構包含: 一第一擋止部,連接該表面,用以供該卡閂件抵靠,其中該卡閂件位於該第一擋止部與該凸輪件之間;以及 一第二擋止部,連接該第一擋止部,並延伸至該卡閂件上方,致使該卡閂件限位於該表面與該第二擋止部之間。
10.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卡閂裝置,其特徵在於,該凸輪件還包含一延伸部,該延伸部連接該第一凸輪部,並延伸至該凸塊上方,致使該凸塊限位於該表面與該延伸部之間。
【文檔編號】G06F1/18GK104181996SQ201310192278
【公開日】2014年12月3日 申請日期:2013年5月22日 優先權日:2013年5月22日
【發明者】陳亦宣, 王禛和 申請人:英業達科技有限公司, 英業達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