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建築基礎施工工藝的製作方法
2023-10-18 04:05:54 2
專利名稱:一種建築基礎施工工藝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建築樁基工程的施工工藝,特別是建築基礎施工工藝。
背景技術:
建築基礎工程質量的好壞將直接影響建築物的質量,因此各施工單位不僅重視地上建築的施工質量,而且更注重基礎工程的質量。並投入科研力量向樁基工程挖潛,使其在確保工程質量的前提下提高材料強度的利用率。為提高單樁承載力的擴底樁、複合基礎樁等相繼出現,這儘管比傳統基礎樁的單樁承載力有明顯的提高,但是由於傳統的樁基工程施工方法是用人工一點一點挖土,取土挖樁身土,並為防止塌方隨之向下挖一定深度下一段沉管,待挖到設計標高時,將人吊起來,再用傳統擴底設備進行擴底,而且定位在硬土層上,成型後吊出擴底設備取土後直接澆砼成樁。從而可見傳統的樁基建築基礎施工工藝還存在如下缺陷樁身部分土體是用人工挖掉,施工面太大,取土工作量明顯增大,工作效率低,成本高;擴底設備由於沒有沉管做依託,定位不準,底座擴展角度太小,擴底過程中的各參數不能保證,從而使樁的質量不容易控制,並難以達到設計要求,導致單樁的承載力大打折扣;存在施工人員安全隱患,施工人員稍不注意就容易發生事故;使用範圍窄,不僅不適用於小直徑樁身擴底,而且也不能用於預製樁身及高複雜地質情況下進行擴底和成樁。基於上述情況,為提高單樁承載力,降低基礎工程成本,必須加以改進。
發明內容
本發明針對上述技術存在的問題,提供適用於各種建築安全等級、地質情況的各類樁身,確保樁基工程質量、明顯提高單樁承載力、提高材料強度及利用率、提高成樁效率,安全的建築基礎施工工藝。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是這樣實現的,建築基礎施工工藝如下a、將帶有金屬樁頭的沉管穿過軟土層壓至設計標高硬土層;b、取出金屬樁頭,從沉管口扔離散物,用擴底設備進行挖土擴底施工,先垂直擴底再水平擴底,擴底挖土直至達到設計要求底座空腔型為止;c、將底座內的殘土取出;d、將在地面製作好的砼裝入長桶中,從沉管口放到沉管底部,當設於桶底部的鐵棒接觸硬土時將桶底門頂開,其內的砼落入底座空腔形成現澆底座,下入預製鋼砼樁身並通過其底部插筋與現澆砼底座對接錨固成一體;e、拔出沉管,沿拔出沉管後的縫隙灌注水泥漿成樁。
本發明優點和效果如下本發明與現有技術相比,由於利用了具有金屬樁頭的沉管、擴底設備和預製樁身等一系列技術措施,並採用先進的生產工藝,經試驗證明有工藝方法簡單先進,擴底腔幾何形狀規則,不必取樁身腔土,成樁速度快,效率高,擴底端面直徑與樁身截面之比值範圍大,有效提高單樁承載力,並達到設計要求,確保樁基工程質量,降低建築成本,提高材料強度利用率,使樁在最經濟狀態下工作;同時適用範圍寬,依據建築安全等級和不同的地質情況採用與之相匹配的樁身和相應的擴底方法、機械設備取代人工操作,不僅提高了工作效率、縮短了施工工期,而且還明顯減少了挖土的土方量,提高了施工安全性,減少出現事故隱患。
具體實施例方式
本發明建築基礎施工工藝,它是由下述工藝過程實現的a、將帶有金屬樁頭的沉管穿過軟土層壓至設計標高硬土層;b、取出金屬樁頭,從沉管口扔離散物,用擴底設備進行挖土擴底施工,先垂直擴底再水平擴底,擴底挖土直至達到設計要求底座空腔型為止;c、將底座內的殘土取出;d、將在地面製作好的砼裝入長桶中,從沉管口放到沉管底部,當設於桶底部的鐵棒接觸硬土時將桶底門頂開,其內的砼落入底座空腔形成現澆底座,下入預製鋼砼樁身並通過其底部插筋與現澆砼底座對接錨固成一體;e、拔出沉管,沿拔出沉管後的縫隙灌注水泥漿成樁。
所述的離散物是生石灰或滑石粉中的一種或以任意比的混合物。
權利要求
1.一種建築基礎施工工藝,其特徵在於它包括下述步驟a、將帶有金屬樁頭的沉管穿過軟土層壓至設計標高硬土層;b、取出金屬樁頭,從沉管口扔離散物,用擴底設備進行挖土擴底施工,先垂直擴底再水平擴底,擴底挖土直至達到設計要求底座空腔型為止;c、將底座內的殘土取出;d、將在地面製作好的砼裝入長桶中,從沉管口放到沉管底部,當設於桶底部的鐵棒接觸硬土時將桶底門頂開,其內的砼落入底座空腔形成現澆底座,下入預製鋼砼樁身並通過其底部插筋與現澆砼底座對接錨固成一體;e、拔出沉管,沿拔出沉管後的縫隙灌注水泥漿成樁。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建築樁基工程的施工工藝,特別是沉管擴底樁的建築基礎施工工藝。它包括將帶有金屬樁頭的沉管壓至設計標高硬土層;取出金屬樁頭,從沉管口扔離散物,直至達到設計要求底座空腔型為止;取土;將在地面製作好的定量砼通長桶送到底座空腔內製成砼底座,下入預製鋼砼樁身並通過其底部插筋與現澆砼底座對接錨固成一體,拔出沉管,灌注水泥漿成樁。本發明採用上述技術方案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工藝方法簡單先進,擴底腔幾何形狀規則,效率高,有效提高單樁承載力,並達設計要求,確保樁基工程質量,降低建築成本,提高材料強度利用率,提高施工安全性。
文檔編號E02D5/34GK1974943SQ20061013471
公開日2007年6月6日 申請日期2006年12月12日 優先權日2006年12月12日
發明者王茂華, 王國奮, 楊國龍 申請人:王茂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