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有機複合肥料的製造方法
2023-10-05 05:51:24 3
專利名稱:一種有機複合肥料的製造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於一種有機複合肥料的製造方法。
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為了糧食的高產而使用無機肥料的數量越來越大,致使過多的耕地土壤團粒結構的營養結構遭到破壞,土壤板結、沙化、無機鹽濃度過高、微生物數量大大減少,土壤的理化性狀越來越壞,農作物品質也不斷降低。如果在使用化肥的同時,配合使用有機肥料,不但能提高化肥的利用率又可增加土壤中的營養成分,改善生態環境。傳統的漚肥方法費時、費事、肥效慢,已遠不能滿足農業生產的需求。西安綠菌公司張林申請的發明專利「全要素有機複合肥料」(專利申請號97116556),採用膨化工藝分解纖維素,再經微生物發酵法製成的有機複合肥料,克服了漚肥法的不足。但膨化工藝及單一的微生物菌種發酵耗能大,且伴隨有噪音及汙染。
本發明的目的在於研製一種將農作物廢棄物通過能夠共生的組合菌經二次發酵技術而製成有機複合肥料的方法,從而降低耗能,提高生產效率,減少汙染。
本發明是這樣實現的採用能夠共生的組合菌將農作物廢棄物經二次發酵後的所得產品,再與無機肥料混配而製成有機複合肥料,其具體製造方法包括如下步驟A、取粉碎的農作物廢棄物、水、紅糖混合均勻,作為一次發酵母料,各組份的重量百分比是農作物廢棄物50%水 49%紅糖1%
B、將8種菌種按重量百分比混配製成纖維素組合菌康寧木黴 20% 旋絲毛殼20%薄壁紅螺菌 10%粉紅單端孢10% 露絲漆斑菌 10%灰色鏈黴菌 10%地衣芽孢桿菌 10% 基生稜孢殼 10%C、將步驟B所得的纖維素組合菌1份加水10份,稀釋後接種到100份步驟A的一次發酵母料中,進行一次發酵,控制溫度30℃∽34℃,溼度80%,保持72小時,得一次發酵產品;D、將步驟C所得一次發酵產品和麥麩、啤酒糟、尿素混合均勻,作為二次發酵母料,各組份的重量百分比是一次發酵產品70%麥麩15%啤酒糟 14%尿素1%E、將4種菌種按重量百分比混配製成蛋白組合菌熱帶假絲酵母20%產朊假絲酵母20%乳酸球菌20%白地黴 40%F、將步驟E所得的蛋白組合菌1份加水10份,稀釋後接種到100份步驟D所得的二次發酵母料中,進行二次發酵,控制溫度28℃∽32℃,溼度80%,每2小時上下雙向通風20分鐘,保持24小時即得二次發酵產品;G、在步驟F中所得的二次發酵產品中加入有效成份大於25%的無機肥料,其組份的重量百分比是二次發酵產品50-55%無機肥料45-50%經65℃-70℃的溫度造粒乾燥至水份小於10%即得有機複合肥料。
在無機肥料中所含氮、磷、鉀的重量百分比是氮40%磷40%鉀40%本發明的農作物廢棄物是指農作物秸稈、藤蔓、果皮、果渣。
上述所述微生物為公知公用微生物,大部分可在中國普通微生物保藏管理中心編的的《菌種目錄》(1997年出版)中查到並且可從中國普通微生物保藏管理中心得到,這些微生物在《菌種目錄》中的位置為康寧木黴 第161頁,旋絲毛殼 第108頁,粉紅單端孢第163頁,露絲漆斑菌第139頁,灰色鏈黴菌第19頁, 地衣芽孢桿菌 第7頁,基生稜孢殼第161頁,熱帶假絲酵母 第63頁,產朊假絲酵母 第63頁, 乳酸球菌 第44頁,白地黴第66頁。
薄壁紅螺菌記載在俞大紱編的《微生物學》第170頁。
本發明的優點是充分利用了多種微生物的共生性,將分解纖維素能力強的多種多屬微生物組合在一起,提高了微生物的活性,增強其分解纖維素的速率,試驗表明將這些能夠共生的微生物組合菌用於農作物廢棄物分解,一次發酵處理纖維素可以降解73%。二次發酵處理可以生成18-20%的粗蛋白、二氧化碳和有機酸類物質,同時還含有能保護土壤和有利於農作物生長的包括真菌、放線菌、纖維素分解菌、光合作用菌在內的大量微生物,從而降低了成本和耗能、提高了生產效率,此外,其生產原料除秸稈之外還有藤蔓、果皮、果渣,資源豐富,減少了環境汙染。
實施例取粉碎至20目的椰子殼渣500克,加水490克、紅糖10克,混合均勻製成1000克一次發酵母料;取康寧木黴2克、旋絲毛殼2克、薄壁紅螺菌1克、粉紅單端孢1克、露絲漆斑菌1克、灰色鏈黴菌1克、地衣芽孢桿菌1克、基生稜孢殼1克,加無菌水100克稀釋後,接種到1000克一次發酵母料中進行發酵、控制溫度在32℃±2,溼度80%,保持72小時,得一次發酵產品;取一次發酵產品700克,麥麩150克、啤酒糟140克,尿素10克、混拌均勻製成1000克二次發酵母料;取熱帶假絲酵母2克,產朊假絲酵母2克、乳酸球菌2克、白地黴4克加入無菌水100克,稀釋後接種到1000克二次發酵母料中,進行二次發酵,控制溫度30℃±2,溼度80%,每2小時上下通風20分鐘,保持24小時後得二次發酵產品;取二次發酵產品500克,二銨200克、硫酸鉀100克,尿素200克混合均勻,經造粒機造成直徑為2-3毫米的顆粒後,在65℃-70℃溫度下,乾燥至水份小於10%即生產出有機複合肥料。參考文獻菌種目錄1997,中國普通微生物保藏管理中心編中國農業科技出版社P7-P191.俞大紱 1985微生物學科學出版社P170.
權利要求
1.一種有機複合肥料的製造方法,採用能夠共生的組合菌將農作物廢棄物經二次發酵後的所得產品,再與無機肥料混配而製成有機複合肥料,其具體製造方法包括如下步驟A、取粉碎的農作物廢棄物、水、紅糖混合均勻,作為一次發酵母料,各組份的重量百分比是農作物廢棄物50%水 49%紅糖1%B、將8種菌種按重量百分比混配製成纖維素組合菌康寧木黴20%旋絲毛殼20%薄壁紅螺菌 10%粉紅單端孢 10%露絲漆斑菌 10%灰色鏈黴菌 10%地衣芽桿菌 10%基生稜孢殼 10%C、將步驟B所得的纖維素組合菌1份加水10份,稀釋後接種到100份步驟A的一次發酵母料中,進行一次發酵,控制溫度32℃±2,溼度80%,保持72小時,得一次發酵產品;D、將步驟C所得一次發酵產品和麥麩、啤酒糟、尿素混合均勻,作為二次發酵母料,各組份的重量百分比是一次發酵產品70%麥麩15%啤酒糟 14%尿素1%E、將4種菌種按重量百分比混和配製成蛋白組合菌熱帶假絲酵母20%產朊假絲酵母20%乳酸球菌20%白地黴 40%F、將步驟E所得的蛋白組合菌1份加水10份,稀釋後接種到100份步驟D所得的二次發酵母料中,進行二次發酵,控制溫度30℃±2,溼度80%,每2小時上下雙向通風20分鐘,保持24小時即得二次發酵產品;G、在步驟F中所得的二次發酵產品中加入有效成份大於25%的無機肥料,其組份的重量百分比是二次發酵產品50-55%無機肥料45-50%經65℃-70℃的溫度造粒乾燥至水份小於8%-10%即得有機複合肥料。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製造方法,其特徵在於步驟G中所加入的無機肥料中的氮、磷、鉀重量百分比是氮40%磷40%鉀20%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製造方法,其特徵在於步驟A中所取的農作物廢棄物是指農作物秸稈、藤蔓、果皮、果渣。
全文摘要
本發明屬於一種有機複合肥料的製造方法,是將農作物廢棄物(秸稈、藤蔓、果皮、果渣)採用組合菌經二次發酵技術發酵後,所得發酵產品再與無機肥料混配而製成有機複合肥料的方法。本發明充分利用了不同微生物的共生性,將多種多屬微生物組合在一起,增強了分解纖維素的速率,降低了成本和耗能,提高了生產效率,其生產原料為農作物廢棄物,資源豐富,減少了環境汙染。
文檔編號C12P39/00GK1288876SQ0013224
公開日2001年3月28日 申請日期2000年11月14日 優先權日2000年11月14日
發明者張健倫 申請人:張健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