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生薑的種植方法與流程
2023-10-06 17:39:39 1
本發明涉及農業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生薑的種植方法。
背景技術:
生薑是姜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姜的新鮮根莖。別名有姜根、百辣雲、勾裝指、因地辛、炎涼小子、鮮生薑、蜜炙姜。姜的根莖、栓皮、葉均可入藥。生薑在中醫藥學裡具有發汗解表,溫中止嘔,溫肺止咳,解魚蟹毒,解藥毒等功效。 適用於外感風寒、頭痛、痰飲、咳嗽、胃寒嘔吐;在遭受冰雪、水溼、寒冷侵襲後,急以薑湯飲之,可增進血行,驅散寒邪。生薑屬姜科多年生草本宿根植物,多作一年生栽培,其根系較細,食用部分是地下肥莖,長在土壤中,且種姜地有「三忌」,即忌作連、忌積水、忌暴曬。
生薑的生長過程很容易受到外界環境的影響,在有病源在的前提下,溫度和降雨量是導致病害流行的二個重要因素,尤以雨後姜田積水,又遇烈日曝曬大發生最為嚴重,發病後,姜苗枯萎死亡,姜塊腐爛變質,且蔓延迅速,嚴重影響產量。且目前生薑的種植方法大多注重產量,其對化肥長期的過量使用造成了土壤的嚴重破壞,其中殘留的有害物質還會被生薑吸收,影響了生薑品質和產量的同時還間接危害了人的健康,同時生薑的生長過程很容易受到外界環境的影響,沒有科學的種植方法極易導致姜苗的枯萎死亡和姜塊的腐爛變質,嚴重影響了種植戶的經濟收入。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生薑的種植方法。能明顯增強生薑抗病蟲害能力,利用農作物較強的競爭趨勢,使得生薑的生長和發育水平處於最佳狀態,有效提高生薑的產量和種植的經濟效益水平。
實現本發明目的的技術方案為:
一種生薑的種植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1)選用色澤鮮黃、有光澤、芽多、飽滿健壯、無傷痕、無病蟲害的姜塊作為姜種,將姜种放在陽光充足的地上晾曬2-3 天,然後將其置於室內堆放1-2天,之後可以催芽;使用浸種混合溶液與姜種按照重量比例混合一起浸泡20-30分鐘,撈起後用30-36℃溫水洗淨並將姜塊表面水分曬乾,用稻草或麻包覆蓋進行保溫催芽,保持溼潤和 22-25℃溫度條件下催芽,待姜芽生長至 0.8-1cm 時,進行播種;
(2)選擇土層深厚、肥沃、通透性良好、微酸性的土壤,整地時每畝施用草木灰100-150kg、土壤殺蟲劑50-60kg,腐熟農家肥1000-2000kg和土壤營養添加劑30-40kg,再將氰氨化鈣顆粒均勻撒在畦面上,將氰氨化鈣顆粒肥與 0.5cm 的表土均勻混合,翻入深度小於10cm,翻土完成後充分澆水並對土壤進行深翻後平整土地;
(3)將土地平整後開溝做畦,畦寬1m,溝寬28cm,每畦均勻縱開3條種植溝,按株距22cm播種,每畝地播種6000-7000株,播種時將土壤表層挖出拳頭大小的孔洞,將姜種水平放在洞內,並使所有姜種幼芽方向保持一致,播後覆土高畦的兩邊開設排水溝;
(4)幼苗期保證供水均勻,進入生長盛期,需水量增加,保持土壤溼度為75-80%;幼苗高25-35cm有1-2個分枝時,第一次追肥,每畝施複合肥15kg、幹豬牛糞250kg、氮肥10kg、磷肥12kg、草木灰75kg、尿素25kg;苗高48-52cm有3-4個分枝時,第二次追肥,畝施鉀肥30-40kg、生物菌肥1000kg和尿素100-200kg;根莖膨大期進行第三次追肥,每畝施硫酸鉀肥70kg、生物菌肥50kg、三元複合肥30-40kg;
(5)出苗後及時清除雜草,生薑進入生長期後,根莖膨大速度加快,為避免傷根,出現雜草應及時拔除,以免影響生薑的養分吸收;
(6)生薑常見病蟲害為炭疽病、姜螟、腐爛病等,在發病初期可用速淨、沃豐素、大蒜油按重量比4:3:3的比例混合均勻後兌水稀釋200-300倍噴施在植株上,隔5-7天一次,連續3次;
(7)收穫前3-4天澆水,採收後自莖稈基部2-3cm處削去地上莖,並將收穫生薑置於井窖貯藏,井窖中溫度控制為18-20℃,空氣溼度控制在85-95%。
步驟(1)中所述浸種混合溶液,由以下重量份配比的原料製成:大蒜汁50-100份、乙醇10-20份和水40-60份。
步驟(1)中所述浸種混合溶液與姜塊的重量比例為1.2-1.4∶1。
步驟(2)中所述土壤營養添加劑由下列重量份比的原料組成:農家肥80-100份、複合肥20-30份、草木灰15-20份、苜蓿粉20-25份、富硒酵母3-5份、杏仁渣42-46份、水適量,其製備方法是:將原料混合攪拌均勻,即得。
步驟(6)中所述速淨,是一種中藥製劑,主治葉斑病、炭疽病、黑星病、白粉病等;50倍以上使用無藥害,有殺菌、復壯的作用;無抗藥性,能連續使用,累積效果顯著。
步驟(6)中所述沃豐素,營養全面,內含胺基酸、腐植酸、多糖、微量元素鋅、硼等,補充作物營養,提高光合速率,增加產量,提高品質,增強株體免疫力。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本發明種植方法,在種植原料選擇上以及工藝方法上均為安全無汙染,同時符合生薑的生長規律,既滿足生薑生長對各類養分的需求,又避免了過量使用肥料帶來的資源浪費和土地破壞,綠色環保;同時,還解決了生薑種植過程中主要存在的病蟲病害的問題,規範化生薑種植,提高生薑產出的質量和產量,適宜規模化蔬菜種植園進行推廣應用。
具體實施方式
為使本發明技術方案更具體,更易於明白,以下結合具體實施例為本發明作進一步的說明,但並不是多本發明的限定。
實施例1
一種生薑的種植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1)選用色澤鮮黃、有光澤、芽多、飽滿健壯、無傷痕、無病蟲害的姜塊作為姜種,將姜种放在陽光充足的地上晾曬2天,然後將其置於室內堆放1天,之後可以催芽;使用浸種混合溶液與姜種按照重量比例混合一起浸泡20分鐘,撈起後用30℃溫水洗淨並將姜塊表面水分曬乾,用稻草或麻包覆蓋進行保溫催芽,保持溼潤和 22℃溫度條件下催芽,待姜芽生長至0.8cm時,進行播種;
(2)選擇土層深厚、肥沃、通透性良好、微酸性的土壤,整地時每畝施用草木灰100kg、土壤殺蟲劑50kg,腐熟農家肥10000kg和土壤營養添加劑30kg,再將氰氨化鈣顆粒均勻撒在畦面上,將氰氨化鈣顆粒肥與 0.5cm 的表土均勻混合,翻入深度8cm,翻土完成後充分澆水並對土壤進行深翻後平整土地;
(3)將土地平整後開溝做畦,畦寬1m,溝寬28cm,每畦均勻縱開3條種植溝,按株距22cm播種,每畝地播種6500株,播種時將土壤表層挖出拳頭大小的孔洞,將姜種水平放在洞內,並使所有姜種幼芽方向保持一致,播後覆土高畦的兩邊開設排水溝;
(4)幼苗期保證供水均勻,進入生長盛期,需水量增加,保持土壤溼度為75-80%;幼苗高30cm有1個分枝時,第一次追肥,每畝施複合肥15kg、幹豬牛糞250kg、氮肥10kg、磷肥12kg、草木灰75kg、尿素25kg;苗高48cm有3個分枝時,第二次追肥,畝施鉀肥30kg、生物菌肥1000kg和尿素100kg;根莖膨大期進行第三次追肥,每畝施硫酸鉀肥70kg、生物菌肥50kg、三元複合肥30kg;
(5)出苗後及時清除雜草,生薑進入生長期後,根莖膨大速度加快,為避免傷根,出現雜草應及時拔除,以免影響生薑的養分吸收;
(6)生薑常見病蟲害為炭疽病、姜螟、腐爛病等,在發病初期可用速淨、沃豐素、大蒜油按重量比4:3:3的比例混合均勻後兌水稀釋260倍噴施在植株上,隔5天一次,連續3次;
(7)收穫前4天澆水,採收後自莖稈基部2cm處削去地上莖,並將收穫生薑置於井窖貯藏,井窖中溫度控制為18℃,空氣溼度控制在85-95%。
步驟(1)中所述浸種混合溶液,由以下重量份配比的原料製成:大蒜汁50kg、乙醇10kg和水40kg。
步驟(1)中所述浸種混合溶液與姜塊的重量比例為1.2∶1。
步驟(2)中所述土壤營養添加劑由下列重量份比的原料組成:農家肥80kg、複合肥20kg、草木灰15kg份、苜蓿粉20kg、富硒酵母3kg、杏仁渣42kg、水適量,其製備方法是:將原料混合攪拌均勻,即得。
實施例2
一種生薑的種植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1)選用色澤鮮黃、有光澤、芽多、飽滿健壯、無傷痕、無病蟲害的姜塊作為姜種,將姜种放在陽光充足的地上晾曬3 天,然後將其置於室內堆放2天,之後可以催芽;使用浸種混合溶液與姜種按照重量比例混合一起浸泡30分鐘,撈起後用36℃溫水洗淨並將姜塊表面水分曬乾,用稻草或麻包覆蓋進行保溫催芽,保持溼潤和 22-25℃溫度條件下催芽,待姜芽生長至1cm時,進行播種;
(2)選擇土層深厚、肥沃、通透性良好、微酸性的土壤,整地時每畝施用草木灰150kg、土壤殺蟲劑60kg,腐熟農家肥2000kg和土壤營養添加劑40kg,再將氰氨化鈣顆粒均勻撒在畦面上,將氰氨化鈣顆粒肥與0.5cm 的表土均勻混合,翻入深度9cm,翻土完成後充分澆水並對土壤進行深翻後平整土地;
(3)將土地平整後開溝做畦,畦寬1m,溝寬28cm,每畦均勻縱開3條種植溝,按株距22cm播種,每畝地播種7000株,播種時將土壤表層挖出拳頭大小的孔洞,將姜種水平放在洞內,並使所有姜種幼芽方向保持一致,播後覆土高畦的兩邊開設排水溝;
(4)幼苗期保證供水均勻,進入生長盛期,需水量增加,保持土壤溼度為80%;幼苗高35cm有1-2個分枝時,第一次追肥,每畝施複合肥15kg、幹豬牛糞250kg、氮肥10kg、磷肥12kg、草木灰75kg、尿素25kg;苗高52cm有4個分枝時,第二次追肥,畝施鉀肥40kg、生物菌肥1000kg和尿素200kg;根莖膨大期進行第三次追肥,每畝施硫酸鉀肥70kg、生物菌肥50kg、三元複合肥40kg;
(5)出苗後及時清除雜草,生薑進入生長期後,根莖膨大速度加快,為避免傷根,出現雜草應及時拔除,以免影響生薑的養分吸收;
(6)生薑常見病蟲害為炭疽病、姜螟、腐爛病等,在發病初期可用速淨、沃豐素、大蒜油按重量比4:3:3的比例混合均勻後兌水稀釋300倍噴施在植株上,隔7天一次,連續3次;
(7)收穫前4天澆水,採收後自莖稈基部3cm處削去地上莖,並將收穫生薑置於井窖貯藏,井窖中溫度控制為20℃,空氣溼度控制在85-95%。
步驟(1)中所述浸種混合溶液,由以下重量份配比的原料製成:大蒜汁100kg、乙醇20kg和水60kg。
步驟(1)中所述浸種混合溶液與姜塊的重量比例為1.4∶1。
步驟(2)中所述土壤營養添加劑由下列重量份比的原料組成:農家肥100kg、複合肥30kg、草木灰20kg、苜蓿粉25kg、富硒酵母5kg、杏仁渣46kg、水適量,其製備方法是:將原料混合攪拌均勻,即得。
實驗例:
選3畝田地種植生薑,分為三組,每組一畝,分為實驗1組、實驗2組和對照組,實驗1組應用實施例1所述的種植方法種植,實驗2組應用實施例2所述的種植方法種植,對照組應用傳統種植方法種植,收割生薑後,對生薑的生長狀況情況記錄如下表:
從表中三組結果對照,可以看出,本發明提供的種植方法與傳統種植方法相比,病蟲害比率低,畝產量顯著提高。
以上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發明的技術方案,而非對其限制;儘管參照前述實施例對本發明進行了詳細的說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其依然可以對前述各實施例所記載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對其中部分技術特徵進行等同替換;而這些修改或者替換,並不使相應技術方案的本質脫離本發明各實施例技術方案的精神和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