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口腔給藥瓶的製作方法
2023-10-06 16:23:14 1

本發明涉及醫療設備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口腔給藥瓶。
背景技術:
口腔給藥瓶為口腔潰瘍等病症的患者提供了便利。現有技術中使用的口腔給藥瓶由瓶體、瓶嘴和瓶蓋組成,瓶體中灌注有藥液,通過擠壓瓶體,藥液可以經瓶嘴擠出。由於口腔結構的特殊性,在具體給藥時,既可能需要將瓶體倒立或傾斜倒立使用,也可能需要將瓶體正立或傾斜正立使用。例如,當對口腔下唇或舌面給藥時,需將瓶體倒立或傾斜倒立,使瓶嘴朝向下方或斜下方,擠壓瓶體,以便將藥液擠出;當對口腔上唇或上顎給藥時,需將瓶體正立或傾斜正立,使瓶嘴朝向上方或斜上方,擠壓瓶體,以便將藥液擠出。
但是,隨著給藥過程的進行,瓶體中的藥液不斷減少,瓶內氣體增多,在對口腔上方的患處給藥時,需先先將瓶內的氣體擠出後才能擠出藥液。此時,往往會出現因用力過大而導致藥液擠出過多的情況,或者還會出現因藥液量過少而藥液不易擠出的情況,從而導致難以控制給藥量。
技術實現要素:
針對前述問題,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口腔給藥瓶,其在正立和倒立時均能方便地將藥液擠出,從而能夠實現對口腔上方和下方的患處均方便給藥,且給藥量容易控制,不受藥液餘量多少的限制。
本發明的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口腔給藥瓶,包括瓶體、聯接套、給藥嘴和導管;其中,所述聯接套的上端連接所述給藥嘴,所述聯接套的下端連接所述瓶體;所述聯接套的上端與下端之間設置有隔板,所述導管穿過所述隔板,所述導管的下端伸入所述瓶體中,所述導管的上端伸入所述給藥嘴中;所述隔板上設有通孔,所述通孔將所述瓶體內腔與所述給藥嘴內部連通;所述給藥嘴的靠近自由端的一段的內徑小於所述導管的上端的外徑,所述給藥嘴為可伸縮結構,當所述給藥嘴未收縮時,所述導管的上端與所述給藥嘴的內壁之間存在間隙,當所述給藥嘴沿軸向收縮時,所述導管的上端能夠抵接所述給藥嘴的內壁,以形成密封接合。
優選地,所述聯接套的上端設有錐管外螺紋,所述給藥嘴設有與所述錐管外螺紋相配合的內螺紋。
優選地,所述聯接套的下端設有錐管內螺紋,所述瓶體的瓶口處設有與所述錐管內螺紋相配合的外螺紋。
優選地,所述聯接套的隔板中心設有一個帶有凸緣的安裝孔,所述導管過盈配合或過渡配合地穿過所述安裝孔。
優選地,所述安裝孔的軸向兩側均帶有凸緣。
優選地,所述隔板上設有多個所述通孔,多個所述通孔在所述隔板上沿圓周方向均布。
優選地,所述給藥嘴的一部分為波形管,所述波形管能夠沿所述給藥嘴的軸向變形,使得所述給藥嘴沿軸向伸縮。
優選地,所述波形管的外包絡面為錐面。
優選地,所述給藥嘴的靠近自由端的一段為錐形結構。
優選地,所述瓶體和所述給藥嘴均由軟質材料製成。
本發明口腔給藥瓶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可以方便快捷地給口腔上方、下方的患處給藥,且給藥量容易控制,不受瓶內藥液多少的影響,有效解決了現有的藥瓶給口腔上唇或上顎給藥時,或用力過大藥液擠出過多,或藥液量少不易擠出的問題。
(2)聯接套與瓶體之間採用螺紋連接,當藥液用完時,可以繼續向瓶體中添加藥液,實現口腔給藥瓶的多次利用,從而有效地節約了資源;聯結套與給藥嘴之間採用螺紋連接,可以及時更換給藥嘴,避免受汙染的給藥嘴被重複使用或者交叉使用。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的優選實施方式的口腔給藥瓶的整體結構剖視圖。
圖2是圖1中的A-A剖面圖。
圖3是圖1的口腔給藥瓶在正立給藥時的示意性剖視圖。
圖4是圖3中B區域的局部放大圖。
圖5是圖1的口腔給藥瓶在倒立給藥時的示意性剖視圖。
圖6是圖5中C區域的局部放大圖。
圖中,1-瓶體,2-聯接套,3-給藥嘴,4-導管,5-瓶蓋,6-藥液,21-隔板,22-通孔,23-凸緣。
具體實施方式
首先進行說明的是,本發明的上下文中使用了「上端」、「下端」、「上方」、「下方」、「向上」、「向下」等與方位有關的術語,這些術語均是以所述的口腔給藥瓶的正立狀態作為參考基準的。
參見圖1和圖2,其中示出了本發明的一種優選實施方式的口腔給藥瓶,該口腔給藥瓶主要包括瓶體1、聯接套2、給藥嘴3和導管4,其中,導管4為中空的管件。示例性地,該口腔給藥瓶還可以包括瓶蓋5,其可以蓋在給藥嘴3的自由端處,以用於防止瓶體1中的藥液6意外被擠出。
其中,所述聯接套2的上端連接所述給藥嘴3,所述聯接套2的下端連接所述瓶體1,從而將給藥嘴3和瓶體1連接在一起。所述聯接套2的上端與下端之間設置有隔板21,所述導管4穿過所述隔板21,使得所述導管4的下端向下伸入所述瓶體1中,所述導管4的上端向上伸入所述給藥嘴3中,從而可將瓶體1的內腔與給藥嘴3的內部連通。所述隔板21上設有通孔22,所述通孔22同樣可將所述瓶體1內腔與所述給藥嘴3內部連通。
所述給藥嘴3的靠近自由端(即圖1中的上端,也可稱為給藥端)的一段的內徑小於所述導管4的上端的外徑,所述給藥嘴3為可伸縮結構,在收到外力作用時可沿軸向伸縮。當所述給藥嘴3未收縮時,所述導管4的上端與所述給藥嘴3的內壁之間存在間隙;當所述給藥嘴3沿軸向收縮時,所述導管4的上端能夠抵接所述給藥嘴3的內壁,從而形成密封接合。
本發明的口腔給藥瓶的工作過程如圖3-6所示。
如圖3和圖4所示,在正立給藥時,瓶體1正立(也可以為傾斜正立,即給藥嘴3的自由端朝向斜上方),例如對口腔上唇或上顎的潰瘍處給藥,可先向給藥嘴3施加力以便使之沿軸向收縮,使導管4的上端與給藥嘴3的內壁緊密壓合,導管4的外壁與給藥嘴3的內壁之間形成第一密閉空間,在這種狀態下,當擠壓瓶體1時,前述第一密閉空間中的氣體壓力將迫使瓶體1中的藥液6經過導管4向上流動,繼而從給藥嘴3的自由端擠出。
如圖5和圖6所示,在倒立給藥時,瓶體1倒立(也可以為傾斜倒立,即給藥嘴3的自由端朝向斜下方),例如對口腔下唇或舌面潰瘍處給藥,由於隔板21上的通孔22的存在,藥液6可在重力作用下流到給藥嘴3的內部,此時無需壓縮給藥嘴3,給藥嘴3不收縮,甚至在藥液6的重力作用下略微伸長,導管4的上端(此時正朝下方)與給藥嘴3的內壁之間存在間隙,使得導管4的內外兩側與給藥嘴3的內部保持連通且由藥液6所填充,而瓶體1底部(此時位於上方)則形成第二密閉空間,這這種狀態下,當擠壓瓶體1時,前述第二密閉空間中的氣體壓力將迫使藥液6向下流動,繼而從給藥嘴3的自由端擠出。
可見,本發明的口腔給藥瓶無論是在正立給藥還是在倒立給藥時,都能方便地將藥液擠出,不存在現有技術的給藥瓶在正立給藥時所具有的缺點,使得藥量能夠得到精確控制,同時還不受藥液餘量多少的限制。因此,本發明的口腔給藥瓶能夠極大地提高口腔給藥的便捷性。
優選地,如圖1所示,所述聯接套2的上端設有錐管外螺紋,所述給藥嘴3的下端設有與所述錐管外螺紋相配合的內螺紋。
由於聯接套2與給藥嘴3之間採用螺紋連接,使得可以根據實際情況更換給藥嘴3,避免受汙染的給藥嘴3被重複使用,有效保證衛生狀況。或者,還可以多人使用同一個口腔給藥瓶進行給藥,只需要更換給藥嘴3即可,從而有效避免交叉感染等問題。
同樣,所述聯接套2的下端設有錐管內螺紋,所述瓶體1的瓶口處設有與所述錐管內螺紋相配合的外螺紋。
由於聯接套2與瓶體1之間採用螺紋連接,當藥液用完時,可以繼續向瓶體1中添加藥液,實現口腔給藥瓶的多次利用,從而有效地節約了資源。
優選地,如圖1和圖2所示,所述聯接套2的隔板21中心設有一個帶有凸緣23的安裝孔,所述導管4過盈配合或過渡配合地穿過所述安裝孔。
優選地,如圖1所示,所述安裝孔的軸向兩側均帶有凸緣23。
導管4與安裝孔之間採用緊配合再配合凸緣23,可以較好地保持導管4在瓶體1和給藥嘴3中的位置和姿態,使得導管4的上端能夠儘可能保持與給藥嘴3的同軸度和間隙均勻性,以達到導管4上端與給藥嘴3內壁之間的密封接合的可靠性和準確性。另外,還能夠保持導管4在高度方向上的位置穩定性,以防止給藥嘴3在壓縮變形過程中將導管4推動到下端與瓶體1底面接觸的位置,因而二者接觸的話會增大藥液流動的阻力。
優選地,所述隔板21上設有多個所述通孔22,多個所述通孔22在所述隔板21上沿圓周方向均布。
優選地,如圖1所示,所述給藥嘴3的一部分為波形管,所述波形管能夠沿所述給藥嘴3的軸向變形,使得所述給藥嘴3沿軸向伸縮。也即,給藥嘴3的可伸縮結構由波形管部分提供。波形管具有成型容易、伸縮量可控、以及容易復位等優點。當需要壓縮波形管而使給藥嘴3收縮時,給藥者只需要兩根手指向下撥動即可,從而可單手完成全部給藥操作。
優選地,如圖1所示,所述波形管的外包絡面為錐面。錐面形式的波形管,一方面便於施加壓縮力而使之收縮,另一方面還容易與給藥嘴3的靠近自由端的那一段形成平滑過渡連接。
優選地,如圖1所示,所述給藥嘴3的靠近自由端的一段為錐形結構,其內徑在朝向自由端的方向上逐漸減小。在給藥過程中,隨著給藥嘴3的軸向收縮,導管4的上端能夠與該錐形結構的錐形內壁面之間逐漸接觸並進而達到楔緊的程度,從而更容易形成可靠的密封接合。
優選地,所述瓶體1和所述給藥嘴3均由軟質材料製成,現有的各種軟質藥劑瓶的材料均可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