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鍋爐煙氣除塵新系統的製作方法
2023-10-06 16:07:19 2
一種鍋爐煙氣除塵新系統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除塵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鍋爐煙氣除塵新系統。
【背景技術】
[0002]目前在製糖企業小於130噸生物質鍋爐多數仍採用水膜除塵裝置處理煙塵,由於設計不合理及使用的除塵水質粘度太大且腐蝕性強,易粘附堵塞,造成除塵效果偏低,無法達到環保部門煙塵含量在線監測的數值要求。現在多數企業的煙氣處理方式多採用麻石水膜除塵器,採用一主一副結構形式,主塔前配置同心圓臥式文丘裡預除塵裝置,主塔內採用旋流板,設置供水裝置,有些企業由於使用水質為粘度極大的廢蜜水(本身需要煙氣濃縮)作為除塵用水,造成旋流板及噴嘴堵塞,形成煙塵捕捉面空缺,無法達到全方位除塵的作用,為了避免旋流板及噴嘴過度堵塞,只能採用管道大流量進水捕捉煙塵,但仍有捕捉面積小,捕捉方位空缺等缺陷,除塵效果仍不理想。達不到環保部門規定的煙塵含量在線監測中小於或等於65t鍋爐(或小65t)煙塵排放濃度80mg/Nm3以下,大於65t以上鍋爐煙塵排放濃度30mg/Nm3以下的要求。
【發明內容】
[0003]針對上述各企業現狀,除塵技術的欠缺,我公司人員經過對現場的分析、測量、計算後,並與多方科技人員論證並進行實驗,採用具有全新理念技術的動力波預處理裝置,有針對性的為具有煙塵排放企業實施各類型鍋爐除塵改造,通過除塵技改後粉塵排放濃度能達到環保部門煙塵含量在線監測標準,同時保證在不改變現有引風機的情況下,進行改造後不僅粉塵濃度達標排放,而且不會大量帶水,供水管不堵塞,實現企業社會與經濟效益雙贏。
[0004]本發明採取的具體技術方案是:
[0005]—種鍋爐煙氣除塵新系統,包括依次布置的煙道、動力波預處理裝置、水膜除塵裝置、引風機和煙囪,其中:
[0006]所述動力波預處理裝置、水膜除塵裝置均設置有進煙口和出煙
[0007]口 ;所述水膜除塵裝置包括主塔和副塔,進煙口 b設置在主塔
[0008]側面,出煙口b設置在副塔側面;
[0009]所述動力波預處理裝置通過煙道與鍋爐出煙口連通;
[0010]所述水膜除塵裝置進煙口與動力波預處理裝置出煙口連通;
[0011]所述水膜除塵裝置出煙口通過引風機與煙囪連通;
[0012]所述動力波預處理裝置包括電機,給水裝置、進煙口a、無阻力螺旋層布水裝置、出煙口a和排水管,電機設置在動力波預處理裝置上部,無阻力螺旋層布水裝置設置在電機下方與電機相連,給水裝置設置在無阻力螺旋層布水裝置上部,給水裝置通過水管與無阻力螺旋層布水裝置連通連接,除塵水通過給水裝置進入無阻力螺旋層布水裝置內,排水管設置在在動力波預處理裝置底部。
[0013]進一步地,所述電機為調速電機或變頻電機,以便採用螺旋離心方式全方位捕捉煙氣粉塵。
[0014]進一步地,所述無阻力螺旋層布水裝置為無障礙中心噴射式,塔內360°全方位水幕覆蓋。
[0015]進一步地,所述無阻力螺旋層布水裝置為旋轉噴淋管。
[0016]進一步地,所述動力波預處理裝置採用花崗石或304不鏽鋼板材質,厚度大於6mm。
[0017]一種鍋爐煙氣除塵處理工藝,採用上述的鍋爐煙氣除塵新系統處理,首先鍋爐中的煙氣通過煙道、進煙口a進去動力波預處理裝內,高壓除塵水經給水裝置進入無阻力螺旋層布水裝置,從無阻力螺旋層布水裝置上的噴淋孔高速射出與裝置內壁發生碰撞產生水霧,並經電機傳動360度旋轉形成多層水幕,水霧與進入裝置內的煙氣充分混合,煙氣中的粉塵被吸附到水霧上並隨其通過排水管排走,而形成的多層水幕則對煙塵多層攔截,從而達到全方位、無死角的對煙塵進行捕捉,未被吸附的煙塵通過出煙口、水膜除塵裝置進煙口進去水膜除塵裝置內再次進行除塵處理,處理完後的煙氣通過引風機引進入到煙囪內排放。
[0018]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
[0019]1、本發明是集除塵、脫水除霧於一體的整套煙氣淨化系統,應用了多種除塵的淨化機理,強化了碰撞、攔截、凝聚、粘附、分離的機率;增大了氣液接觸面積;延長了氣液相間接觸時間;粉塵被捕集、分離,淨化效果好,吸收效率高,確保煙氣治理達標排放,改寫了傳統水膜除塵的固定旋流板和溢水槽給水除塵效率低的模式。
[0020]2、本發明的無阻力螺旋層布水裝置為無障礙中心噴射式,塔內360°全方位水幕覆蓋,無死角,煙氣和洗滌液在塔內實現科學合理的氣液分布,氣液接觸均勻,反應充分。且為可調節式,根據運行情況調節轉速控制離心力大小,無堵塞、阻力小,且對水質無嚴格要求,並可充分利用鍋爐衝渣、衝灰水、廢蜜水等,以廢水治廢氣,有效節約水資源。
[0021]3、本發明鍋爐中的煙塵先經過動力波預處理裝置進行除塵處理,再進去到水膜除塵裝置內進行脫塵處理,煙塵顆粒密度減小,不會造成旋流板及噴嘴堵塞,且經過兩次除塵處理,進入煙囪的煙氣粉塵濃度小於或等於65t鍋爐煙塵排放濃度80mg/Nm3以下,大於65t鍋爐煙塵排放濃度30mg/Nm3以下。可達到環保部門煙塵含量在線監測標準。
【附圖說明】
[0022]附圖1為本發明實施例所述的鍋爐煙氣除塵新系統結構示意圖;
[0023]附圖2為本發明實施例所述的動力波預處理裝置結構原理示意圖;
[0024]圖中:1、鍋爐;2、煙道;3、動力波預處理裝置;31、調速電機或變頻電機;32、進煙口a; 33、出煙口 a; 34、給水裝置;35、出水管;36、旋轉噴淋管;4、水膜除塵裝置;41、主塔;42、副塔;43、進煙口b;44、出煙口b;5、引風機;6、煙囪。
【具體實施方式】
[0025]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做進行詳細說明,如圖所示一種鍋爐煙氣除塵新系統,包括依次布置的煙道2、動力波預處理裝置3、水膜除塵裝置4、引風機5和煙囪6,所述動力波預處理裝置3、水膜除塵裝置4均設置有進煙口和出煙口;所述水膜除塵裝置包括主塔41和副塔42,進煙口 43設置在主塔側面,出煙口 44設置在副塔側面;所述動力波預處理裝置3通過煙道2與鍋爐I出煙口連通;所述水膜除塵裝置進煙口 43與動力波預處理裝置出煙口 33連通;所述水膜除塵裝置出煙口 44通過引風機5與煙囪6連通;所述動力波預處理裝置3包括電機即調速電機或變頻電機31,給水裝置34、進煙口 32、無阻力螺旋層布水裝置即旋轉噴淋管36、出煙口 33和排水管35,調速電機變頻電機31設置在動力波預處理裝置3上部,旋轉噴淋管36設置在電機下方與調速電機(或變頻電機)31相連,給水裝置34設置在旋轉噴淋管36上部,給水裝置34通過水管與旋轉噴淋管36連通連接,除塵水通過給水裝置34進入旋轉噴淋管36內,排水管35設置在在動力波預處理裝置3底部。
[0026]首先鍋爐I中的煙氣通過煙道2、進煙口a進去動力波預處理裝置3內,高壓除塵水經給水裝置34進入旋轉噴淋管36,從旋轉噴淋管36上的噴淋孔高速射出與裝置內壁發生碰撞產生水霧,並由旋轉噴淋管36經電機31傳動360度旋轉形成多層水幕,水霧與進入裝置內的煙氣充分混合,煙氣中的粉塵被吸附到水霧上並隨其通過排水管35排走,而旋轉噴淋管36形成的多層水幕則對煙塵多層攔截,從而達到全方位、無死角的對煙塵進行捕捉,未被吸附的煙塵通過出煙口 33、水膜除塵裝置進煙口43進去水膜除塵裝置4內再次進行除塵處理,處理完後的煙氣通過引風機5引進入到煙囪6內排放。
【主權項】
1.一種鍋爐煙氣除塵新系統,其特徵在於包括依次布置的煙道、動力波預處理裝置、水膜除塵裝置、引風機和煙囪,其中: 所述動力波預處理裝置、水膜除塵裝置均設置有進煙口和出煙口;所述水膜除塵裝置包括主塔和副塔,進煙口 b設置在主塔側面,出煙口 b設置在副塔側面; 所述動力波預處理裝置通過煙道與鍋爐出煙口連通; 所述水膜除塵裝置進煙口與動力波預處理裝置出煙口連通; 所述水膜除塵裝置出煙口通過引風機與煙囪連通; 所述動力波預處理裝置包括電機,給水裝置、進煙口a、無阻力螺旋層布水裝置、出煙口a和排水管,電機設置在動力波預處理裝置上部,無阻力螺旋層布水裝置設置在電機下方與電機相連,給水裝置設置在無阻力螺旋層布水裝置上部,給水裝置通過水管與無阻力螺旋層布水裝置連通連接,除塵水通過給水裝置進入無阻力螺旋層布水裝置內,排水管設置在在動力波預處理裝置底部。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鍋爐煙氣除塵新系統,其特徵在於所述電機為調速電機或變頻電機,以便採用螺旋離心方式全方位捕捉煙氣粉塵。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鍋爐煙氣除塵新系統,其特徵在於所述無阻力螺旋層布水裝置為無障礙中心噴射式,塔360°全方位多層水幕覆蓋。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鍋爐煙氣除塵新系統,其特徵在於所述無阻力螺旋層布水裝置為旋轉噴淋管。5.根據權利要求1或2或4所述的鍋爐煙氣除塵新系統,其特徵在於所述動力波預處理裝置採用花崗石或304不鏽鋼板材質,厚度大於6mm。6.—種鍋爐煙氣除塵處理工藝,其特徵在於採用權利要求1或2或4所述的鍋爐煙氣除塵新系統處理,首先鍋爐中的煙氣通過煙道、進煙口a進去動力波預處理裝內,高壓除塵水經給水裝置34進入無阻力螺旋層布水裝置,從無阻力螺旋層布水裝置上的噴淋孔高速射出與裝置內壁發生碰撞產生水霧,並經電機傳動360度旋轉形成多層水幕,水霧與進入裝置內的煙氣充分混合,煙氣中的粉塵被吸附到水霧上並隨其通過排水管排走,而形成的多層水幕則對煙塵多層攔截,從而達到全方位、無死角的對煙塵進行捕捉,未被吸附的煙塵通過出煙口、水膜除塵裝置進煙口進去水膜除塵裝置內再次進行除塵處理,處理完後的煙氣通過引風機引進入到煙囪內排放。
【專利摘要】本發明公開了一種鍋爐煙氣除塵新系統,包括依次布置的煙道、動力波預處理裝置、水膜除塵裝置、引風機和煙囪。本發明鍋爐中的煙塵先經過動力波預處理裝置進行除塵處理,再進去到水膜除塵裝置內進行脫塵處理,煙塵顆粒密度減小,不會造成旋流板及噴嘴堵塞,且經過兩次除塵處理,進入煙囪的煙氣粉塵排放濃度在小於或等於65t鍋爐煙氣粉塵排放濃度≤80mg/Nm3可達到環保部門煙塵含量在線監測80mg/Nm3以下要求,在大於65t鍋爐以上煙氣粉塵排放濃度≤30mg/Nm3可達到環保部門煙塵含量在線監測30mg/Nm3以下要求。
【IPC分類】B01D47/12
【公開號】CN105709537
【申請號】CN201510979550
【發明人】廖宣
【申請人】廣西飛鵬環保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