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電力線載波控制的螢光燈電子鎮流器的製造方法
2023-10-31 03:12:02 3
一種電力線載波控制的螢光燈電子鎮流器的製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一種電力線載波控制的螢光燈電子鎮流器,連接於電網與螢光燈之間,螢光燈電子鎮流器包括驅動電路、檢測電路、控制電路、調光電路、高通耦合電路以及開關電路,驅動電路的輸出端連接於螢光燈;檢測電路的輸入端連接於驅動電路的輸出端;控制電路的輸入端連接於電網與檢測電路的輸出端;調光電路的輸入端連接於控制電路的輸出端,調光電路的輸出端連接於驅動電路的輸入端;高通耦合電路的輸入端連接於電網,高通耦合電路的輸出端連接於控制電路的輸入端;開關電路的輸入端連接於電網與控制電路的輸出端,開關電路的輸出端連接於驅動電路的輸入端。本實用新型提供的螢光燈電子鎮流器通過電網作為通信媒介,省去控制線,便於現場布線。
【專利說明】一種電力線載波控制的螢光燈電子鎮流器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螢光燈電子鎮流器,特別涉及一種電力線載波控制的螢光燈電子鎮流器。
【背景技術】
[0002]可調光電子鎮流器屬於節能型電器附件,已廣泛用於交通、市政、工廠等照明中,其具有可調節光強度、效率高、壽命長等優點。然而,目前的可調光電子鎮流器大部分採用單體的電子鎮流器,其狀態一般通過進線電源的上電或斷電進行控制。
[0003]然而,上述控制方式的功能過於簡單,因此,不能實現監控及調光的功能。目前,也有通過CAN等控制方式來對電子鎮流器進行監控,但其需要增加額外的控制線,給實際應用帶來成本增加、組網困難、難於布線等諸多問題。
實用新型內容
[0004]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電力線載波控制的螢光燈電子鎮流器,以改善現有技術的缺失。
[0005]為解決所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
[0006]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一種電力線載波控制的螢光燈電子鎮流器,連接於電網與螢光燈之間,螢光燈電子鎮流器包括:
[0007]驅動電路,其輸出端連接於螢光燈;
[0008]檢測電路,其輸入端連接於驅動電路的輸出端;
[0009]控制電路,其輸入端連接於電網與檢測電路的輸出端;
[0010]調光電路,其輸入端連接於控制電路的輸出端,調光電路的輸出端連接於驅動電路的輸入端;
[0011]高通耦合電路,其輸入端連接於電網,高通耦合電路的輸出端連接於控制電路的輸入端;以及
[0012]開關電路,其輸入端連接於電網與控制電路的輸出端,開關電路的輸出端連接於驅動電路的輸入端。
[0013]進一步地,驅動電路包括依次連接的整流濾波電路、功率因數校正電路以及半橋逆變電路,整流濾波電路的輸入端連接於開關電路的輸出端,半橋逆變電路的輸入端連接於調光電路的輸出端,且半橋逆變電路的輸出端連接於檢測電路的輸入端。
[0014]進一步地,驅動電路還包括LC諧振點火電路,其輸入端連接於半橋逆變電路的輸出端,且LC諧振點火電路的輸出端連接於螢光燈。
[0015]進一步地,螢光燈電子鎮流器還包括二次電源電路,其輸入端連接於電網,二次電源電路的輸出端連接於控制電路的輸入端。
[0016]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為:
[0017]本實用新型提供的螢光燈電子鎮流器通過電網作為通信媒介,省去控制線,便於現場布線。同時,可對每一盞螢光燈進行檢測及控制,並不需要額外架設通信線路,具有結構簡單、成本低廉的優點。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8]附圖用來提供對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理解,並且構成說明書的一部分,與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一起用於解釋本實用新型,並不構成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圖中:
[0019]圖1為本實用新型一較佳實施例的螢光燈電子鎮流器的整體電路結構示意圖。
[0020]圖2為圖1中控制電路的電路結構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21]圖1為本實用新型一較佳實施例的螢光燈電子鎮流器的整體電路結構示意圖。請參考圖1。在本實施例中,螢光燈電子鎮流器I連接於電網與螢光燈(圖未示)之間。電網可提供220V的交流電源。螢光燈電子鎮流器I包括開關電路10、驅動電路11、檢測電路12、控制電路13、調光電路14、高通耦合電路15以及二次電源電路16。
[0022]在本實施例中,開關電路10的輸入端連接於電網與控制電路13的輸出端,且開關電路10的輸出端連接於驅動電路11的輸入端,以控制驅動電路11的開通與關斷,最終控制螢光燈的開與關。在本實施例中,開關電路10可為高電平導通,低電平截止。即,當開關電路10的輸入端接收到來自控制電路13的輸出端的控制信號為邏輯電平「I」時,開關電路10導通,其將來自電網的電力輸送至驅動電路11 ;當開關電路10的輸入端接收到來自控制電路13的輸出端的控制信號為邏輯電平「O」時,開關電路10截止,從而控制驅動電路11關斷。然而,本實用新型對此不作任何限定。在其它實施例中,開關電路10也可為低電平導通,高電平截止。
[0023]在本實施例中,驅動電路11包括依次連接的整流濾波電路110、功率因數校正電路111、半橋逆變電路112以及LC諧振點火電路113。整流濾波電路110的輸入端作為整個驅動電路11的輸入端,其連接於開關電路10的輸出端,LC諧振點火電路113的輸出端作為整個驅動電路11的輸出端,其連接於螢光燈。然而,本實用新型對此不作任何限定,在其它實施例中,也可不設置LC諧振點火電路113。
[0024]在本實施例中,在開關電路10處於導通狀態時,電網輸入的電源經整流濾波電路110的濾波、整流,並經功率因數校正電路111的調整後,工作電壓得以提升,例如,可提升至400V,使工作時功率因數達到一個較高的值,例如為0.99以上。然而,本實用新型對此不作任何限定。隨後,電源經半橋逆變電路112與LC諧振點火電路113後,輸出至螢光燈。
[0025]在本實施例中,檢測電路12的輸入端連接於半橋逆變電路111的輸出端,且檢測電路12的輸出端連接於控制電路13的輸入端。具體而言,檢測電路12對半橋逆變電路111的輸出電流進行檢測。如果半橋逆變電路111的輸出電流經檢測電路12判定在設定的正常範圍之內,則可認為螢光燈為正常狀態。此時,檢測電路12可對應地輸出邏輯電平「I」至控制電路13。反之,如果半橋逆變電路111的輸出電流經檢測電路12判定為大於或小於設定值,則可認為螢光燈處於非正常狀態。此時,檢測電路12可對應地輸出邏輯電平「O」至控制電路13。然而,本實用新型對此不作任何限定。在其它實施例中,當螢光燈為正常狀態時,檢測電路12可對應地輸出邏輯電平「O」至控制電路13 ;當螢光燈為非正常狀態時,檢測電路12可對應地輸出邏輯電平「I」至控制電路13。
[0026]在本實施例中,控制電路13的輸入端分別連接於檢測電路12的輸出端、高通耦合電路15的輸出端以及二次電源電路16的輸出端。控制電路13的輸出端則分別連接於調光電路14的輸入端以及開關電路10的輸入端。控制電路13可根據檢測電路12輸出信號的邏輯電平來對應地輸出控制信號至開關電路10。例如,當接收到檢測電路12的邏輯電平「I」時,控制電路13可對應輸出邏輯電平「I」;當接收到檢測電路12的邏輯電平「O」時,控制電路13可對應輸出邏輯電平「O」。然而,本實用新型對此不作任何限定。在其它實施例中,當接收到檢測電路12的邏輯電平「I」時,控制電路13可輸出邏輯電平「O」;當接收到檢測電路12的邏輯電平「O」時,控制電路13可輸出邏輯電平「I」。
[0027]在本實施例中,控制電路13可通過調光電路10來對應地對半橋逆變電路112進行功率調節,從而實現對螢光燈進行功率調節(調光)控制。
[0028]在本實施例中,高通耦合電路15的輸入端連接於電網,且高通耦合電路15的輸出端連接於控制電路13的輸入端。當控制電路13接收來自電網的控制信號時,在電網上調製著的高頻信號經過高通耦合電路的耦合還原為高頻信號後,在輸送至控制電路,從而實現用電力線載波方式控制螢光燈電子鎮流器的工作狀態。
[0029]另外,控制電路13與高通耦合電路15還可採用雙向通信的方式。即,控制電路13將檢測得到的螢光燈的工作狀態通過高通耦合電路15傳送至電網,再輸送至遠端的監控中心(圖未示) ,以對路段上所有的螢光燈電子鎮流器進行集中控制——按時間調光。
[0030]在本實施例中,二次電源電路16的輸入端連接於電網,且二次電源電路16的輸出端連接於控制電路13的輸入端,以為控制電路13提供工作電源。然而,本實用新型對比不作任何限定。在其它實施例中,也可採用內置電源的方式來為控制電路13供電。
[0031]圖2為圖1中控制電路的電路結構圖。請參考圖2。在本實施例中,控制電路13由電力載波專用模塊JP1、第零電阻R0、第二電阻R2、第三電阻R3、第四電阻R4、第五電阻R5、第六電阻R6、第七電阻R7、第八電阻R8、第九電阻R9、第十電阻R10、第十一電阻R11、第十二電阻R12、第一發光二極體D1、第二發光二極體D2、第三發光二極體D3、第五發光二極體D5、第六發光二極體D6、第四二極體D4、第一輕觸開關S1、第二輕觸開關S2、第三電感L3、電解電容EC1、第七電容C7、第八電容C8、第九電容C9、第十電容C10、耦合變壓器Tl以及壓敏電阻RAV組成。電力載波專用模塊JPl為電力載波專用控制晶片PL3120及其典型電路組成。
[0032]在本實施例中,電力載波專用模塊JPl的接腳6、接腳7、接腳22、接腳23以及接腳26接地。
[0033]在本實施例中,電力載波專用模塊JPl的接腳1、電解電容ECl的正極、第四二極體D4的接腳I與二次電源電路16的VCCl連接。第四二極體D4的接腳3與第九電容C9的一端與電力載波專用模塊JPl的接腳3連接,且第四二極體D4的接腳2接地。第九電容C9的另一端與耦合變壓器Tl的接腳I與電力載波專用模塊JPl的接腳4連接。耦合變壓器Tl的接腳2接地。耦合變壓器Tl的接腳3與第十電容ClO的一端連接,第十電容ClO的另一端、第十電阻RlO的一端以及壓敏電阻RAV的一端與電網提供的220V交流電源的輸入火線連接。耦合變壓器Tl的接腳4、第十電阻RlO的另一端以及壓敏電阻RAV的另一端與220V交流電源電源的輸入零線連接。[0034]在本實施例中,電力載波專用模塊JPl的接腳2與第三發光二極體D3的陽極連接,且第三發光二極體D3的陰極與第九電阻R9的一端連接,第九電阻R9的另一端接地。
[0035]在本實施例中,電力載波專用模塊JPl的接腳5與第三電感L3的一端連接,第三電感L3的另一端接地。
[0036]在本實施例中,電力載波專用模塊JPl的接腳8與第十一電阻Rll的一端、輕觸開關SI的一端連接。輕觸開關SI的另一端接地。第十一電阻Rll的另一端與第六發光二極體D6陰極連接。第六發光二極體D6的陽極、第五發光二極體D5的陽極、第七電容C7的一端、第零電阻RO的一端以及第四電阻R4的一端與二次電源電路16的VCC2連接。第五發光二極體D5的陰極與第十二電阻R12的一端連接。
[0037]在本實施例中,第十二電阻R12的另一端、第七電容C7的另一端、輕觸開關S2的一端以及第八電容CS的一端與電力載波專用模塊JPl的接腳9相連接。第二輕觸開關S2的另一端與第八電容CS的另一端接地。第零電阻RO的另一端與電力載波專用模塊JPl的接腳29連接。第四電阻R4的另一端與檢測電路12的一個輸入端連接。第二電阻R2的一端與電力載波專用模塊的接腳10連接,第二電阻R2的另一端與開關電路10連接.[0038]在本實施例中,第三電阻R3的一端與電力載波專用模塊JPl的接腳11連接,第三電阻R3的另一端與調光電路14連接。第五電阻R5的一端與電力載波專用模塊JPl的接腳13連接,第五電阻R5的另一端、第六電阻R6的一端與檢測電路12的另一個輸入端連接,第六電阻R6的另一端接地。
[0039]在本實施例中,第一發光二極體Dl的陽極與電力載波專用模塊JPl的接腳27連接,第一發光二極體Dl的陰極與第七電阻R7的一端相連接,第七電阻R7的另一端接地。第二發光二極體D2的陽極與 電力載波專用模塊JPl的接腳28連接,第二發光二極體D2陰極與第八電阻R8的一端連接,第八電阻R8的另一端接地。
[0040]在本實用新型較佳實施例提供的螢光燈電子鎮流器中,控制電路通過檢測電路對半橋逆變電路的工作狀態檢測進行檢測,以對螢光燈正常的亮燈、滅燈、開路、短路、老化進行判斷。並可通過開關電路與調光電路對螢光燈進行開關、功率調節(調光)控制。另外,控制電路可將螢光燈的工作狀態以電網作為通信媒介傳輸至監控中心,以使監控中心能準確地檢測、判斷出路燈照明節點的故障,並能根據不同的照明要求實現不同的照明組合方式,從而提高整個路燈系統的運行效率和自動化程度。
[0041]最後應說明的是: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例而已,並不用於限制本實用新型,儘管參照前述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了詳細的說明,對於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其依然可以對前述各實施例所記載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對其中部分技術特徵進行等同替換。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之內。
【權利要求】
1.一種電力線載波控制的突光燈電子鎮流器,連接於電網與突光燈之間,其特徵在於,所述螢光燈電子鎮流器包括: 驅動電路,其輸出端連接於所述螢光燈; 檢測電路,其輸入端連接於所述驅動電路的所述輸出端; 控制電路,其輸入端連接於所述電網與所述檢測電路的輸出端; 調光電路,其輸入端連接於所述控制電路的輸出端,所述調光電路的輸出端連接於所述驅動電路的輸入端; 高通耦合電路,其輸入端連接於所述電網,所述高通耦合電路的所述輸出端連接於所述控制電路的所述輸入端;以及 開關電路,其輸入端連接於所述電網與所述控制電路的所述輸出端,所述開關電路的輸出端連接於所述驅動電路的輸入端。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電力線載波控制的螢光燈電子鎮流器,其特徵在於,所述驅動電路包括依次連接的整流濾波電路、功率因數校正電路以及半橋逆變電路,所述整流濾波電路的輸入端連接於所述開關電路的所述輸出端,所述半橋逆變電路的輸入端連接於所述調光電路的所述輸出端,且所述半橋逆變電路的輸出端連接於所述檢測電路的所述輸入端。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電力線載波控制的螢光燈電子鎮流器,其特徵在於,所述驅動電路還包括LC諧振點火電路,其輸入端連接於所述半橋逆變電路的所述輸出端,且所述LC諧振點火電路的輸出端連接於所述螢光燈。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電力線載波控制的螢光燈電子鎮流器,其特徵在於,所述螢光燈電子鎮流器還包括二次電源電路,其輸入端連接於所述電網,所述二次電源電路的輸出端連接於所述控制電路的所述輸入端。
【文檔編號】H05B41/36GK203814028SQ201420165134
【公開日】2014年9月3日 申請日期:2014年3月30日 優先權日:2014年3月30日
【發明者】朱毅, 汪明 申請人:無錫中雲飛通城市智能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