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轉式浸出機的製作方法
2023-10-11 19:14:39
專利名稱:平轉式浸出機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連續式浸出設備,特別是一種平轉式浸出設備。
近年來,為了有效地從各種含油物料、植物、中藥材等物質中提取其人們所需要的成份,往往使用平轉式浸出設備,這種平轉式浸出設備主要由進料部分、浸出部分和出粕部分構成。它們是按以下過程進行工作的原料通過封閉絞龍和混合絞龍進入浸出器,在混合絞龍接受(浸出油時)濃混合油的預浸(同時可減少粉沫在浸出器內飛揚)溼料落入轉格後,隨轉格慢慢旋轉,格內料胚受到向下噴淋的混合油的浸出。由於新鮮溶劑和混合油的噴淋是採用逆流路線,所以剛投入料胚的料格的對應的混合油鬥裡的混合油濃度最高,從而被抽出輸往過濾器(實際生產中從次格混合油鬥抽)。接著料格接受從下一混合油鬥泵出的混合油的噴淋,料格繼續旋轉,格內被浸出的料胚再經受一次次泵入混合油的浸出,這些混合油的濃度一次比一次稀薄。最後經新鮮溶劑噴淋浸出,對應的混合油鬥裡收集到最稀的混合油。泵入混合絞龍的混合油是從中途混合油鬥抽出的。料格經過一段時間瀝乾後,已轉到落粕處,這時轉格下部假底上的滾輪沿下行軌道下滑、假底自動打開,溼粕下落,然後被承接在下面的刮板輸送機送往蒸烘機。抽出的濃混合油經過濾後,放入混合油灌暫時儲存沉澱,再進入蒸發工序,放空溼粕後的料格,其假底上的滾輪隨著轉格旋轉,沿上行軌道逐漸拉平,使假底關嚴,這時正好對準進料口,接受來料,於是進入下一圈的連續運行,形成連續生產。整個過程為進料-噴淋-瀝乾-出粕,由於進料、噴淋和瀝乾出粕的需要,噴淋器的位置分布在轉格上0-10/9π的範圍內,間距為2倍料格的寬度,這樣轉格內形成了進料區、噴淋區、瀝乾區和出粕區。轉速為每轉90-120分鐘。如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1992年4月第1版,(京)新登字038號《油脂製取工藝與設備》和河南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發行,1991年8月第1版《油脂製取工藝學》書中公開的就是這種形式。這種結構的浸出設備生產能力較低,浸出率也較低。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就是要提供一種在平轉式浸出設備轉格的幾何尺寸一定的情況下,得率不變,生產能力提高或得率提高的一種平轉式浸出機。
本實用新型是這樣完成的它主要由進料部分浸出部分、出粕部分構成,在出粕部分的落粕鬥下與輸送機相連一瀝乾器,噴淋器分布於浸出部分的中空圓筒體轉格上方0-5/3π的區域內。
瀝乾器由濾板和容液鬥構成,濾板在容液鬥的口部,濾板可為柵板,板條呈「V」型,柵板的形狀與大小和與其相配合的送料結構的形狀和大小相適應。容液鬥上置液體回流管,在蒸烘機的料封或送料絞龍下置由濾板和容液鬥構成的瀝乾器,容液鬥上置通噴淋器的回流管。在轉格上部和噴淋器與噴淋器之間的間距為1-2倍的料格寬度。
本實用新型的噴淋器由進液管、外殼、布液管、均液齒構成。進液管為一口徑為與浸出機噴淋器進液管接口口徑相應的管道,進液管在外殼內的部分為節狀連接,自進口方向的後一節比前一節內徑小,每節上均可置布液管,節的數目為2-5個,布液管可置於節節處,每個布液管可等距離分布,進液管的所有後節截面積之和與前一節截面積相應,最好相等,布液管的管口與外殼上的均液齒相對應,其與均液齒的距離為布液管管徑的1/2,進液管相對布液管的一側與外殼內壁相連接,布液管的截面積之比經與其相對應被噴淋區寬度或弧長之正比相應。均液齒自進口方向向後由大到小由稀疏漸稠密分布,在與進液管節相對應長區域內均液齒齒縫的面積為在此節上布液管截面積的3-6倍。這種形式的噴液器適用平轉式浸出機的扇形料鬥。其進液管、均液齒、布液管口徑可分別相一致,以適於距型物料。
由於本實用新型在轉格外設置了瀝乾器,使轉格內的瀝乾區相應取消,噴淋區相對增加,噴淋密度亦可增加,轉速可以提高的比例與噴淋區增加的比例數相一致,使生產能力可提高50%,或者使浸出物得率可提高一般油料提高1%以上。噴淋均勻,無阻塞,使用方便。
以下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
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描述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簡圖2是本實用新型瀝乾器與落料鬥和輸送機結合的結構圖;圖3是是本實用新型瀝乾器與落料鬥和輸送機結合的B-B剖視圖;圖4是本實用新型另一種瀝乾器的與輸送絞龍結合的結構圖;圖5是本實用新型另一種瀝乾器的與輸送絞龍結合的A-A剖視圖;圖6是本實用新型噴淋器的主視圖;圖7是本實用新型噴淋器的剖視圖;圖8是本實用新型浸出部分的內部展開圖。
參照
圖1-圖81混合油進口,2混合絞龍,3噴液器,4轉格,5假底,6落粕鬥、7混合油出口、8輸送機、9瀝乾器,10回流管,11蒸烘絞龍,12瀝乾器,13濾板,14料格,15容液鬥,16噴液器外殼,17均液齒,18進液管,19布液管,20油鬥,21泵,22過濾器。
圖1-圖5所示的平轉式浸出機,在浸出部分落粕鬥7下,輸送機8一般為刮板輸送機,其底板與落粕鬥相應的部分為帶孔的可使固液分離的網板、篩板或柵板等濾板13,最好用板條呈「V」型的柵板,柵板條上部的間距為0.6-0.8mm,濾板13面的大小形狀與輸送機的送料器的大小形狀相適應。與刮板或絞龍等,板面或平或弧,濾板的下部連一容液鬥15,容液鬥可呈圓、方或其它鬥狀,最好為不帶稜角的拱狀鬥,上部與濾板13、落料鬥密閉連接,在濾板的上方落料鬥下部壁上或容液鬥上可置視鏡,容液鬥的一側上置回流管。該瀝乾器9整個置於浸出部分轉格4外殼的外部,由於這種瀝乾器的安裝,溼料可先不經瀝乾直接落到瀝乾器上,原在浸出部分轉格的瀝乾空間可以節省或取消,變瀝乾空間為噴淋空間,這樣即可加快轉動速度,相對於物料來講,浸出時間並末改變。一般平轉浸出機瀝乾區佔整個浸出部分空間的1/3左右,轉速在90-120分/轉,因此,本浸出機的噴淋區域可增1/3,本浸出機的轉速可達60-90分/轉可適當增加噴淋管密度和噴淋量。噴淋器3與噴淋器之間的間距為1-2倍的料格寬度,使物料在單位時間內得到較多次數的噴淋和低濃度混合液的浸出。
從圖8可以看出噴淋方向完全按逆流正態分布使整個噴淋過程更趨合理。
從
圖1可知在浸出後的下段送料工序中,溼料落在瀝乾器的濾板上,由於溼料在濾板上薄而均勻的分布,溼料在較短的時間內易於瀝出較多的混合液,當瀝後的物料通過輸送機運送一段後,在輸送機輸送段的末端一般均置把物料送入分離段的送料絞龍或蒸烘絞龍11,由於送料絞龍在客觀上存在送、推、擠壓的作用,所以在絞龍的下端可再置一帶濾板的的瀝乾器,自提高瀝乾率,瀝乾器濾板的長度及形狀與送料絞龍的長度與形狀相適應,最好「V」形條狀板排成的弧形濾板14,下部為容液鬥,液鬥與絞龍外壁密封連接,這樣物料在絞龍的送、推、壓作用下,進行二次瀝乾,使物料瀝乾更完全。瀝出的混合液在容液鬥中再通過與容液鬥相連的回液管回噴淋器參於噴淋。整個回流順序可按逆流正態進行,也可使油鬥始終保持一定的液面,以防泵空噴淋中斷。
噴淋器主要由進液管18和外殼10構成,進液管上置與進液管垂直相連通的布液管19,外殼上置均液齒17,帶有布液管的進液管置於外殼內。
外殼內的進液管為節狀連接,自進口方向向後後一節比前一節內徑小,每節上均可置布液管。進液管的所有後節橫截面積之和與前一節橫截面積相當。布液管的橫截面積之比與其相對應被噴淋區寬度或弧長之比正比相應。均液齒自進口方向向後由大到小由稀疏漸稠密分布,在與進液管節相對應長區域內均液齒齒縫的面積為在此節上布液管截面積的3-6倍。布液管管口與均液齒相對應,布液管口距套管壁為布液管口徑的1/2。
當然,本實用新型體外瀝乾器的形式不局限於平轉式浸出機,若其它形式通過安裝瀝乾器改變噴淋空間,加大噴淋密度提高浸出部分轉速使噴淋和瀝乾在時間和空間上同時進行的方法和設備,也屬於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
權利要求1.一種平轉式浸出機,包括進料部分、浸出部分、出粕部分,其特徵在於在出粕部分的落粕鬥(6)下,與輸送機(8)相連一瀝乾器(9),在進料部分的噴淋器(3)分布於浸出部分的中空圓筒體轉格(4)上方0-5/3π的區域內。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平轉式浸出機,其特徵在於瀝乾器由濾板(13)和容液鬥(15)構成,濾板在容液鬥的口部,濾板可為柵板,板條呈「V」型,濾板的形狀與大小和與其相配合的送料結構的形狀和大小相適應。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平轉式浸出機,其特徵在於容液鬥上置液體回流管(10)。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平轉式浸出機,其特徵在於噴淋器與噴淋器之間的間距為1-2倍的料格(14)寬度。
5.根據權利要求1、2、3或4所述平轉式浸出機,其特徵在於蒸烘機的料封絞龍下置由濾板和容液鬥構成的瀝乾器,容液鬥上置回流管。
6.根據權利要求1、2、3或4所述平轉式浸出機,其特徵在於噴淋器(3)由進液管(18)、外殼(16)構成,進液管上置與進液管相連通的布液管(19),外殼上置均液齒,帶布液管的進液管置於外殼內。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平轉式浸出機,其特徵在於噴淋器外殼(16)內的進液管為節狀連接,自進口方向向後後一節比前一節內徑小每節上均可置布液管(19)。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平轉式浸出機,其特徵在於噴淋器進液管的所有後節截面積之和與前一節截面積相應。
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平轉式浸出機,其特徵在於噴淋器布液管(19)的截面積之比與其相對應被噴淋區寬度或弧長之比正比相應。
10.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平轉式浸出機,其特徵在於噴淋器均液齒(17)自進口方向向後由大到小由稀疏漸稠密分布,在與進液管節相對應長區域內均液齒齒縫的面積為在此節上布液管截面積的3-6倍,布液管口距套管壁為布液管口徑的1/2。
11.根據權利要求1、2、3或4所述平轉式浸出機,其特徵在於浸出機的轉速為每轉60-90分鐘。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平轉式浸出機,它包括進料部分、浸出部分、出粕部分、在出粕部分的落料鬥下與輸送機相連一瀝乾器,在進料部分的噴淋器分布於浸出部分的中空圓筒體轉格上方0—5/3π的區域內。噴淋器由進液管、外殼構成進液管上置與進液管相連通的布液管,外殼上置均液齒。本實用新型使生產效率提高50%或浸出大豆、菜籽、棉仁等物得率提高1%以上。噴淋器噴淋均勻,無阻塞,從而提高生產效益。
文檔編號C11B1/00GK2208572SQ94231890
公開日1995年9月27日 申請日期1994年12月30日 優先權日1994年12月30日
發明者蔡懷仁 申請人:蔡懷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