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保護機構以及顯示器的製造方法
2023-10-11 15:22:14 2
專利名稱:一種保護機構以及顯示器的製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保護機構以及顯示器,該保護機構包括:主體和固定部,主體通過所述固定部可固定於受保護對象;主體在使用中至少具備兩種狀態,在其中一種狀態下主體自由端遠離受保護對象,並且處於相對受保護對象的第一相對位置;在其中另一種狀態下主體受外力而使得其自由端處於相對受保護對象的第二相對位置,且承受朝向第一相對位置的彈力。通過上述方式,本實用新型能夠有效的保護受保護對象的角部及邊緣免於碰撞。
【專利說明】
一種保護機構以及顯示器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保護設備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保護機構以及顯示器。
【背景技術】
[0002]市場上顯示器產品趨於輕、薄,在拆卸運輸的過程中,顯示器很容易發生磕碰,對於LED顯示屏產品來說,最容易損壞的是四個角的LED燈,顯示屏角上的LED燈損壞,造成整個屏幕出現死點現象。
[0003]現有顯示器箱體角部保護大體分為2部分:用泡沫或軟質材料對角部或整體進行包裹,減少對其衝擊、碰撞等。這種保護可以在運輸過程中起到保護作用,但是在拆卸過程中無法保護,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或專門定製獨立的保護裝置,這種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可做到在拆卸過程中保護顯示器箱體,但是由於其是獨立結構,在使用過程中不易保存,操作人員易疏忽。
【實用新型內容】
[0004]本實用新型主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保護機構以及顯示器,能夠有效的保護受保護對象的角部及邊緣免於碰撞。
[0005]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採用的一個技術方案是:提供一種保護機構,包括:
[0006]主體和固定部,所述主體通過固定部可固定於受保護對象;
[0007]所述主體在使用中至少具備兩種狀態,在其中一種狀態下所述主體自由端遠離所述受保護對象,並且處於相對所述受保護對象的第一相對位置;在其中另一種狀態下所述主體受外力而使得其自由端處於相對所述受保護對象的第二相對位置,且承受朝向所述第一相對位置的彈力。
[0008]其中,所述主體包括第一主體和第二主體,所述固定部包括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所述第一主體通過所述第一固定部固定於多邊形受保護對象的一邊側上,所述第二主體通過所述第二固定部固定於多邊形受保護對象的相鄰另一邊側上,所述第一主體通過彈性件與所述第二主體連接,所述第一主體和所述第二主體相應自由端處於相應的所述第一相對位置時,所述彈性件對所述第一主體和所述第二主體具備使兩者靠近的第一拉彈力,所述第一主體和所述第二主體相應自由端處於相應的所述第二相對位置時,所述彈性件對所述第一主體和所述第二主體具備使兩者靠近的第二拉彈力,所述第二拉彈力大於所述第一拉彈力。
[0009]其中,所述主體在使用中具備又一種狀態,所述主體自由端處於相對所述受保護對象的第三相對位置,使得所述主體收納於所述受保護對象上。
[0010]其中,所述保護機構包括第一樞軸、第二樞軸,所述第一主體通過所述第一樞軸與所述第一固定部樞接,並可繞平行於對應受保護對象邊側的軸線轉動至相應的所述第一相對位置或第二相對位置;
[0011]所述第二主體通過所述第二樞軸與所述第二固定部樞接,並可繞平行於對應受保護對象邊側的軸線轉動至相應的所述第一相對位置或第二相對位置;
[0012]在所述第一主體或所述第二主體轉動至相應的所述第一相對位置時,被所述受保護對象邊側止擋。
[0013]其中,所述保護機構包括繩體,所述第一主體設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二主體設有第二通孔,所述彈性件一端固定於或抵頂於所述第一主體或所述第二主體,另外一端連接或抵頂所述繩體一端,所述繩體另外一端分別穿過所述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固定於第一主體或所述第二主體。
[0014]其中,所述第一主體呈η型,並且包括第一主體本體、位於所述第一主體本體上接近兩端面處相對平行設置的兩個第一主體延長部以及位於所述兩個第一主體延長部頂端的兩個第一主體彎曲部;
[0015]所述第一主體本體為一圓柱體,所述第一通孔設於所述第一主體本體上且所述第一通孔接近所述第二主體處設有第一內螺紋;
[0016]所述兩個第一主體彎曲部設有第三通孔,所述第三通孔設有第一花齒槽,並且所述第三通孔軸線方向與所述第一通孔軸線方向平行;
[0017]所述第一固定部包括第一固定部基板以及設於所述第一固定部基板長邊或短邊的第一固定部彎曲部;
[0018]所述第一固定部彎曲部上設有第四通孔,所述第四通孔直徑略大於所述第一樞軸直徑,以使得所述第一固定部套裝於所述第一樞軸上;
[0019]所述第一固定部基板上間隔設有至少兩個第一定位孔,用於將所述第一固定部固定於所述多邊形受保護對象的一邊側上;
[0020]所述第一樞軸包括第一樞軸帽、設置於所述第一樞軸帽上的第一樞軸本體,所述第一樞軸本體為一圓柱體且遠離所述第一樞軸帽一端周向設置有第一花齒;所述第一樞軸通過所述第一花齒和所述第一花齒槽的配合安裝於所述第一主體上;
[0021 ]所述保護機構包括第一主體堵頭;
[0022]所述第一主體堵頭包括第一主體堵頭本體以及設置在所述第一主體堵頭本體上的第一主體堵頭帽;
[0023]所述第一主體堵頭帽為一六稜柱體;
[0024]所述第一主體堵頭本體為一圓柱體且在遠離所述第一主體堵頭帽一端周向上設有第一外螺紋,所述第一主體堵頭通過所述第一外螺紋與所述第一內螺紋相配合固定安裝於所述第一主體上;
[0025]所述第一主體堵頭設有第一主體堵頭通孔。
[0026]其中,所述第二主體呈η型,並且包括第二主體本體、位於所述第二主體本體上接近兩端面處相對平行設置的兩個第二主體延長部以及位於所述兩個第二主體延長部頂端的兩個第二主體彎曲部;
[0027]所述第二主體本體為一圓柱體,所述第二通孔設於所述第二主體本體上,所述第二通孔遠離所述第一主體處設有第二內螺紋接近所述第一主體處設有一U型缺口 ;
[0028]所述兩個第二主體彎曲部設有第五通孔,所述第五通孔設有第一花齒槽,並且所述第五通孔軸線方向與所述第二通孔軸線方向平行;
[0029]所述第二固定部寬度小於等於所述兩個第二主體彎曲部的間距,並且包括第二固定部基板以及設置於所述第二固定部基板長邊或短邊的第二固定部彎曲部;
[0030]所述第二固定部彎曲部上設有第六通孔,所述第六通孔直徑略大於所述第二樞軸直徑,以使得所述第二固定部套裝於所述第二樞軸上;
[0031]所述第二固定部基板上間隔設有至少兩個第二定位孔,用於將所述第二固定部固定於所述多邊形受保護對象的相鄰另一邊側上;
[0032]所述第二樞軸為一圓柱體,並且接近兩端處周向設有第二花齒,所述第二樞軸通過所述第二花齒與所述第二花齒槽相配合固定安裝於所述第二主體上兩個第二主體彎曲部之間;
[0033]所述保護機構還包括第二主體堵頭;
[0034]所述第二主體堵頭包括第二主體堵頭本體以及設於所述第二主體堵頭本體上的第二主體堵頭帽;
[0035]所述第二主體堵頭帽為一六稜柱體;
[0036]所述第二主體堵頭本體為一圓柱體且在遠離所述第二主體堵頭帽一端周向上設有第二外螺紋,所述第二主體堵頭通過所述第二外螺紋與所述第二內螺紋相配合固定安裝於所述第二主體上;
[0037]所述第二主體堵頭設有第二主體堵頭通孔,所述第二主體堵頭通孔是一階梯狀通孔,包括第一階梯部和第二階梯部,所述第一階梯部直徑大於所述第二階梯部直徑。
[0038]其中,所述繩體包括鋼絲繩、安裝在所述鋼絲繩兩端的第一壓頭和第二壓頭、以及套裝在所述鋼絲繩上的鋼珠;
[0039]所述第一壓頭和第二壓頭為一圓柱體並且截面直徑小於所述第一階梯部直徑大於所述第二階梯部直徑;
[0040]所述鋼珠上設置有第七通孔,所述第七通孔直徑小於所述第一壓頭或第二壓頭的端面直徑大於所述鋼絲繩直徑;
[0041]所述彈性件可以是彈簧,所述彈簧的螺旋直徑大於所述第一主體堵頭通孔的直徑並小於所述鋼珠的直徑;
[0042]所述第一壓頭設置於所述第二主體堵頭的所述第一階梯部中,所述彈簧、鋼珠以及第二壓頭依次設置於所述第一通孔接近所述第一主體堵頭一側,所述鋼絲繩在彈簧的作用下被拉緊;
[0043]其中,所述鋼絲繩上可以附有塑膠套或塗有防鏽漆;
[0044]其中,所述第一壓頭和所述第二壓頭可以是鉛壓頭。
[0045]其中,所述第二主體呈η型,並且包括第二主體本體、位於所述第二主體本體上接近兩端面處相對平行設置的兩個第二主體延長部以及位於所述兩個第二主體延長部頂端的兩個第二主體彎曲部;
[0046]所述第二主體本體為一圓柱體,內部設有第二通孔且所述第二通孔接近所述第一主體處設置有第二內螺紋;
[0047]所述兩個第二主體彎曲部設有第五通孔,所述第五通孔設有第二花齒槽,並且所述第五通孔軸線方向與所述第二通孔軸線方向平行;
[0048]所述第二固定部寬度小於等於所述兩個第二主體彎曲部的間距,並且包括第二固定部基板以及設置於所述第二固定部基板長邊或短邊的第二固定部彎曲部;
[0049]所述第二固定部彎曲部上設有第六通孔,所述第六通孔直徑略大於所述第二樞軸直徑,以使得所述第二固定部套裝於所述第二樞軸上;
[0050]所述第二固定部基板上間隔設有至少兩個第二定位孔,用於將所述第二固定部固定於所述被保護箱體側面上;
[0051]所述第二樞軸為一圓柱體,並且接近兩端處周向設有第二花齒,所述第二樞軸通過所述第二花齒與所述第二花齒槽相配合固定安裝於所述第二主體上兩個第二主體彎曲部之間;
[0052]所述第二主體堵頭包括第二主體堵頭帽以及設置在第二主體堵頭帽上的第二主體堵頭本體;
[0053]所述第二主體堵頭帽為一六稜柱體;
[0054]所述第二主體堵頭本體為一圓柱體且在遠離所述第二主體堵頭帽一端周向上設有第二外螺紋,所述第二主體堵頭通過所述第二外螺紋與所述第二內螺紋相配合固定安裝於所述第二主體上;
[0055]所述第二主體堵頭設有第二主體堵頭通孔。
[0056]其中,所述繩體包括鋼絲繩、安裝在所述鋼絲繩兩端的第一壓頭和第二壓頭、以及套裝在所述鋼絲繩上的第一鋼珠和第二鋼珠;
[0057]所述第一壓頭和第二壓頭為一圓柱體並且截面直徑小於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直徑;
[0058]所述第一鋼珠上設置有第七通孔,所述第七通孔直徑小於所述第一壓頭的端面直徑大於所述鋼絲繩直徑;
[0059]所述第二鋼珠上設置有第八通孔,所述第八通孔直徑小於所述第二壓頭的端面直徑大於所述鋼絲繩直徑;
[0060]所述彈性件包括第一彈簧和第二彈簧,所述第一彈簧的螺旋直徑大於所述第一主體堵頭通孔的直徑並小於所述第一鋼珠的直徑,所述第二彈簧的螺旋直徑大於所述第二主體堵頭通孔的直徑並小於所述第二鋼珠的直徑;
[0061]所述第一彈簧、第一鋼珠以及第一壓頭依次設置於所述第一通孔接近所述第一主體堵頭一側,所述第二彈簧、第二鋼珠以及第二壓頭依次設置於所述第二通孔接近所述第二主體堵頭一側;所述鋼絲繩在所述第一彈簧和所述第二彈簧的作用下被拉緊;
[0062]其中,所述鋼絲繩上可以附有塑膠套或塗有防鏽漆;
[0063]其中,所述第一壓頭和所述第二壓頭可以是鉛壓頭。
[0064]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採用的一個技術方案是:提供一種顯示器,包括顯示器本體以及設置在顯示器上上述的保護機構。
[0065]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區別於現有技術的情況,本實用新型通過通過固定部固定於受保護對象的主體在其中一種狀態下自由端遠離所述受保護對象,並且處於相對所述受保護對象的第一相對位置,在其中另一種狀態下受外力而使得其自由端處於相對所述受保護對象的第二相對位置,且承受朝向所述第一相對位置的彈力,能夠有效的保護受保護對象的角部及邊緣免於碰撞。
【附圖說明】
[0066]圖1是本實用新型實保護機構第一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0067]圖2是本實用新型保護機構第二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0068]圖3是本實用新型保護機構第三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0069]圖4是本實用新型保護機構第四實施例的平面結構示意圖;
[0070]圖5是本實用新型保護機構第四實施例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0071 ]圖6是保護機構安裝在被保護對象上收納隱藏時的立體結構局部示意圖;
[0072]圖7是保護機構安裝在被保護對象上翻開時的立體結構局部示意圖;
[0073]圖8是本實用新型保護機構第五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0074]圖9是本實用新型顯示器第一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75]為更進一步闡述本實用新型所採取的技術手段及其效果,以下結合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及其附圖進行詳細描述。
[0076]參閱圖1,圖1是本實用新型保護機構第一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本實施例中保護機構包括:
[0077]主體I和固定部2,主體I通過固定部2可固定於受保護對象3;
[0078]主體I在使用中至少具備兩種狀態,在其中一種狀態下主體I自由端遠離受保護對象3,並且處於相對受保護對象3的第一相對位置;在其中另一種狀態下主體I受外力而使得其自由端處於相對受保護對象3的第二相對位置,且承受朝向第一相對位置的彈力。
[0079]其中,受保護對象3可以是顯示器,還可以是太陽能面板等設備。
[0080]其中,主體I可以是通過彈性元件和固定部2相連接,主體I本身也可以是由彈性材料製成。
[0081 ]工作時,主體I自由端為保護受保護對象,將其他物體和受保護對象間隔開,進而在受其他物體壓迫下相對於受保護對象3從第一相對位置移動到第二相對位置,且承受朝向第一相對位置的彈力,使得被保護對象在搬運或者放置過程中得到緩衝,能夠有效的保護受保護對象的角部及邊緣免於碰撞。
[0082]參閱圖2,圖2是本實用新型保護機構第二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本實施例中:
[0083]主體I包括第一主體11和第二主體12,固定部2包括第一固定部21和第二固定部22,第一主體11通過第一固定部21固定於多邊形受保護對象31的一邊側上,第二主體12通過第二固定部22固定於多邊形受保護對象31的相鄰另一邊側上,第一主體11通過彈性件4與第二主體12連接,第一主體11和第二主體12相應自由端處於相應的第一相對位置時,彈性件4對第一主體11和第二主體12具備使兩者靠近的第一拉彈力,第一主體11和第二主體12相應自由端處於相應的第二相對位置時,彈性件4對第一主體11和第二主體12具備使兩者靠近的第二拉彈力,第二拉彈力大於第一拉彈力。
[0084]主體I在使用中具備又一種狀態,主體I自由端為保護受保護對象,將其他物體和受保護對象間隔開,進而在受其他物體壓迫下相對受保護對象3的第三相對位置,使得主體I收納於受保護對象3上。
[0085]本實施例中,第一主體11和第二主體12相應自由端處於相應的第一相對位置時,保護機構處於保護狀態但未受到外力作用;第一主體11和第二主體12相應自由端處於相應的第二相對位置時,保護機構處於保護狀態且受到外力作用由原先的第一相對位置移動到第二相對位置,起到了緩衝保護的作用;主體I自由端處於相對受保護對象3的第三相對位置時,是指在不需要使用保護機構時,將主體I收納於受保護對象上隱藏,方便裝配。
[0086]參照圖3,圖3是本實用新型保護機構第三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本實施例中:
[0087]保護機構包括第一樞軸51、第二樞軸52,第一主體11通過第一樞軸51與第一固定部21樞接,並可繞平行於對應受保護對象邊側的軸線轉動至相應的第一相對位置或第二相對位置;
[0088]第二主體12通過第二樞軸52與第二固定部22樞接,並可繞平行於對應受保護對象邊側的軸線轉動至相應的第一相對位置或第二相對位置;
[0089]在第一主體11或第二主體12轉動至相應的第一相對位置時,被受保護對象3邊側止擋。
[0090]保護機構包括繩體6,第一主體11設有第一通孔111,第二主體12設有第二通孔121,彈性件4 一端固定於或抵頂於第一主體11或第二主體12,另外一端連接或抵頂繩體6—端,繩體6另外一端分別穿過第一通孔111和第二通孔121,固定於第一主體11或第二主體
12ο
[0091]其中,彈性件4在圖3中未示出,彈性件4可以是塑料彈性板或彈簧等等;繩體6可以是鋼絲繩、塑料繩或其他具有一定彈性和韌性的材料。
[0092]參照圖4和圖5,圖4是本實用新型保護機構第四實施例的平面結構示意圖,圖5是本實用新型保護機構第四實施例的立體結構示意圖(圖5中元件或組成部分未全部標出,未標註的元件或組成部分可以在圖4中找到),本實施例中:
[0093]第一主體11呈η型,並且包括第一主體本體112、位於第一主體本體112上接近兩端面處相對平行設置的兩個第一主體延長部113以及位於兩個第一主體延長部113頂端的兩個第一主體彎曲部114;
[0094]第一主體本體112為一圓柱體,第一通孔111設於第一主體本體112上且第一通孔111接近第二主體12處設有第一內螺紋1121;
[0095]兩個第一主體彎曲部114設有第三通孔1141,第三通孔1141設有第一花齒槽11411,並且第三通孔1141軸線方向與第一通孔111軸線方向平行;
[0096]第一固定部21包括第一固定部基板211以及設於第一固定部基板211長邊或短邊的第一固定部彎曲部212;
[0097]第一固定部彎曲部212上設有第四通孔2121,第四通孔2121直徑略大於第一樞軸51直徑,以使得第一固定部21套裝於第一樞軸51上;
[0098]第一固定部基板211上間隔設有至少兩個第一定位孔2111,用於將第一固定部21固定於多邊形受保護對象31的一邊側上;
[0099]第一樞軸51包括第一樞軸帽511、設置於第一樞軸帽511上的第一樞軸本體512,第一樞軸本體512為一圓柱體且遠離第一樞軸帽511—端周向設置有第一花齒5121;第一樞軸51通過第一花齒5121和第一花齒槽11411的配合安裝於第一主體11上;
[0100]保護機構包括第一主體堵頭71;
[0101]第一主體堵頭71包括第一主體堵頭本體711以及設置在第一主體堵頭本體711上的第一主體堵頭帽712;
[0102]第一主體堵頭帽712為一六稜柱體;
[0103]第一主體堵頭本體711為一圓柱體且在遠離第一主體堵頭帽712—端周向上設有第一外螺紋7111,第一主體堵頭71通過第一外螺紋7111與第一內螺紋1121相配合固定安裝於第一主體11上;
[0104]第一主體堵頭71設有第一主體堵頭通孔713。
[0105]第二主體12呈η型,並且包括第二主體本體122、位於第二主體本體122上接近兩端面處相對平行設置的兩個第二主體延長部123以及位於兩個第二主體延長部123頂端的兩個第二主體彎曲部124;
[0106]第二主體本體122為一圓柱體,第二通孔121設於第二主體本體122上,第二通孔121遠離第一主體11處設有第二內螺紋1211接近第一主體11處設有一 U型缺口;
[0107]兩個第二主體彎曲部124設有第五通孔1241,第五通孔1241設有第二花齒槽12411,並且第五通孔1241軸線方向與第二通孔121軸線方向平行;
[0108]第二固定部22寬度小於等於兩個第二主體彎曲部124的間距,並且包括第二固定部基板221以及設置於第二固定部基板221長邊或短邊的第二固定部彎曲部222;
[0109]第二固定部彎曲部222上設有第六通孔2221,第六通孔2221直徑略大於第二樞軸52直徑,以使得第二固定部22套裝於第二樞軸52上;
[0110]第二固定部基板221上間隔設有至少兩個第二定位孔2211,用於將第二固定部22固定於多邊形受保護對象31的相鄰另一邊側上;
[0111]第二樞軸52為一圓柱體,並且兩端處周向設有第二花齒521,第二樞軸52通過第二花齒521與第二花齒槽12411相配合固定安裝於第二主體12上兩個第二主體彎曲部124之間;
[0112]保護機構還包括第二主體堵頭72;
[0113]第二主體堵頭72包括第二主體堵頭本體721以及設於第二主體堵頭本體721上的第二主體堵頭帽722;
[0114]第二主體堵頭帽722為一六稜柱體;
[0115]第二主體堵頭本體721為一圓柱體且在遠離第二主體堵頭帽722—端周向上設有第二外螺紋7211,第二主體堵頭72通過第二外螺紋7211與第二內螺紋1211相配合固定安裝於第二主體12上;
[0116]第二主體堵頭72設有第二主體堵頭通孔723,第二主體堵頭通孔723是一階梯狀通孔,包括第一階梯部7231和第二階梯部7232,第一階梯部7231直徑大於第二階梯部7232直徑。
[0117]繩體6包括鋼絲繩61、安裝在鋼絲繩61兩端的第一壓頭62和第二壓頭63、以及套裝在鋼絲繩61上的鋼珠64;
[0118]鋼絲繩61還可以由其他具有相同特性的材料代替,例如尼龍繩。
[0119]第一壓頭62和第二壓頭63為一圓柱體並且截面直徑小於第一階梯部7231直徑大於第二階梯部7232直徑;
[0120]鋼珠64上設置有第七通孔641,第七通孔641直徑小於第一壓頭62或第二壓頭63的端面直徑大於鋼絲繩61直徑;
[0121]彈性件4可以是彈簧41,彈簧41的螺旋直徑大於第一主體堵頭通孔713的直徑並小於鋼珠64的直徑;
[0122]第一壓頭62設置於第二主體堵頭72的第一階梯部7231中,彈簧41、鋼珠64以及第二壓頭63依次設置於第一通孔111接近第一主體堵頭71—側,鋼絲繩61在彈簧41的作用下被拉緊;
[0123]其中,鋼絲繩61上可以附有塑膠套或塗有防鏽漆;
[0124]其中,第一壓頭62和第二壓頭63可以是鉛壓頭,也可以是錫金屬等或者鉛錫金屬混合物等。
[0125]參考圖6和圖7,圖6為保護機構安裝在被保護對象上收納隱藏時的立體結構局部示意圖,圖7為保護機構安裝在被保護對象上翻開時的立體結構局部示意圖,圖6和圖7中部分元件或組成部分未標註出,工作時,第一主體11沿第一樞軸51向遠離多邊形受保護對象31側面方向轉動,第二主體12沿第二樞軸52向遠離多邊形受保護對象31相鄰側面方向轉動,第一主體11和第二主體12通過鋼絲繩61連接,並在彈簧41的作用下保持緊繃;當不需要時,第一主體11沿第一樞軸51向接近多邊形受保護對象31側面方向轉動,第二主體12沿第二樞軸52向接近多邊形受保護對象31相鄰側面方向轉動,即可將第一主體11和第二主體12很好的隱藏收納在多邊形受保護對象31上。
[0126]參照圖8,圖8是本實用新型保護機構第五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區別於本發明第四實施例,本實施例中:
[0127]第二主體12呈η型,並且包括第二主體本體122、位於第二主體本體122上接近兩端面處相對平行設置的兩個第二主體延長部123以及位於兩個第二主體延長部123頂端的兩個第二主體彎曲部124;
[0128]第二主體本體122為一圓柱體,內部設有第二通孔121且第二通孔121接近第一主體11處設置有第二內螺紋1211;
[0129]兩個第二主體彎曲部124設有第五通孔1241,第五通孔1241設有第二花齒槽12411,並且第五通孔1241軸線方向與第二通孔121軸線方向平行;
[0130]第二固定部22寬度小於等於兩個第二主體彎曲部124的間距,並且包括第二固定部基板221以及設置於第二固定部基板221長邊或短邊的第二固定部彎曲部222;
[0131 ] 第二固定部彎曲部222上設有第六通孔2221,第六通孔2221直徑略大於第二樞軸52直徑,以使得第二固定部22套裝於第二樞軸52上;
[0132]第二固定部基板221上間隔設有至少兩個第二定位孔2211,用於將第二固定部22固定多邊形受保護對象31的相鄰另一邊側上;
[0133]第二樞軸52為一圓柱體,並且接近兩端處周向設有第二花齒521,第二樞軸52通過第二花齒521與第二花齒槽12411相配合固定安裝於第二主體12上兩個第二主體彎曲部124之間;
[0134]第二主體堵頭72包括第二主體堵頭本體721以及設置在第二主體堵頭本體721上的第二主體堵頭帽722;
[0135]第二主體堵頭帽722為一六稜柱體;
[0136]第二主體堵頭本體721為一圓柱體且在遠離第二主體堵頭帽722—端周向上設有第二外螺紋7211,第二主體堵頭72通過第二外螺紋7211與第二內螺紋1211相配合固定安裝於第二主體12上;
[0137]第二主體堵頭72設有第二主體堵頭通孔723。
[0138]繩體6包括鋼絲繩61、安裝在鋼絲繩61兩端的第一壓頭62和第二壓頭63、以及套裝在鋼絲繩61上的第一鋼珠64和第二鋼珠65;
[0139]鋼絲繩61還可以由其他具有相同特性的材料代替,例如尼龍繩。
[0140]第一壓頭62和第二壓頭63為一圓柱體並且截面直徑小於第一通孔111和第二通孔121直徑;
[0141]第一鋼珠64上設置有第七通孔641,第七通孔641直徑小於第一壓頭62的端面直徑大於鋼絲繩61直徑;
[0142]第二鋼珠65上設置有第八通孔651,第八通孔651直徑小於第二壓頭63的端面直徑大於鋼絲繩61直徑;
[0143]彈性件4包括第一彈簧41和第二彈簧42,第一彈簧41的螺旋直徑大於第一主體堵頭通孔713的直徑並小於第一鋼珠64的直徑,第二彈簧42的螺旋直徑大於第二主體堵頭通孔723的直徑並小於第二鋼珠65的直徑;
[0144]第一彈簧41、第一鋼珠64以及第一壓頭62依次設置於第一通孔111接近第一主體堵頭71—側,第二彈簧42、第二鋼珠65以及第二壓頭63依次設置於第二通孔121接近第二主體堵頭72—側;鋼絲繩61在第一彈簧41和第二彈簧42的作用下被拉緊;
[0145]其中,鋼絲繩61上可以附有塑膠套或塗有防鏽漆;
[0146]其中,第一壓頭62和第二壓頭63可以是鉛壓頭,也可以是錫金屬等或者鉛錫金屬混合物等。
[0147]工作時,第一主體11沿第一樞軸51向遠離多邊形受保護對象31側面方向轉動,第二主體12沿第二樞軸52向遠離多邊形受保護對象31相鄰側面方向轉動,第一主體11和第二主體12通過鋼絲繩61連接,並在第一彈簧41和第二彈簧42的作用下保持緊繃;當不需要時,第一主體11沿第一樞軸51向接近多邊形受保護對象31側面方向轉動,第二主體12沿第二樞軸52向接近多邊形受保護對象31相鄰側面方向轉動,即可將第一主體11和第二主體12很好的隱藏收納在多邊形受保護對象31上。
[0148]參照圖9,圖9是本實用新型顯示器第一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本實施例中:顯示器本體91以及設置在顯示器本體91上的上述保護機構,其【具體實施方式】類似,這裡不再贅述,圖中僅畫出了顯示器本體91 一個角上的保護機構,在實際使用當中,顯示器本體91四個角上都設置有上述保護機構,並不受圖中所示限制。
[0149]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並非因此限制本實用新型的專利範圍,凡是利用本實用新型說明書及附圖內容所作的等效結構或等效流程變換,或直接或間接運用在其他相關的技術領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實用新型的專利保護範圍內。
【主權項】
1.一種保護機構,其特徵在於,包括: 主體和固定部,所述主體通過所述固定部可固定於受保護對象; 所述主體在使用中至少具備兩種狀態,在其中一種狀態下所述主體自由端遠離所述受保護對象,並且處於相對所述受保護對象的第一相對位置;在其中另一種狀態下所述主體受外力而使得其自由端處於相對所述受保護對象的第二相對位置,且承受朝向所述第一相對位置的彈力。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保護機構,其特徵在於, 所述主體包括第一主體和第二主體,所述固定部包括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所述第一主體通過所述第一固定部固定於多邊形受保護對象的一邊側上,所述第二主體通過所述第二固定部固定於多邊形受保護對象的相鄰另一邊側上,所述第一主體通過彈性件與所述第二主體連接,所述第一主體和所述第二主體相應自由端處於相應的所述第一相對位置時,所述彈性件對所述第一主體和所述第二主體具備使兩者靠近的第一拉彈力,所述第一主體和所述第二主體相應自由端處於相應的所述第二相對位置時,所述彈性件對所述第一主體和所述第二主體具備使兩者靠近的第二拉彈力,所述第二拉彈力大於所述第一拉彈力。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保護機構,其特徵在於 所述主體在使用中具備又一種狀態,所述主體自由端處於相對所述受保護對象的第三相對位置,使得所述主體收納於所述受保護對象上。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保護機構,其特徵在於, 所述保護機構包括第一樞軸、第二樞軸、繩體; 所述第一主體通過所述第一樞軸與所述第一固定部樞接,並可繞平行於對應受保護對象邊側的軸線轉動至相應的所述第一相對位置或第二相對位置; 所述第二主體通過所述第二樞軸與所述第二固定部樞接,並可繞平行於對應受保護對象邊側的軸線轉動至相應的所述第一相對位置或第二相對位置; 在所述第一主體或所述第二主體轉動至相應的所述第一相對位置時,被所述受保護對象邊側止擋。 所述第一主體設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二主體設有第二通孔,所述彈性件一端固定於或抵頂於所述第一主體或所述第二主體,另外一端連接或抵頂所述繩體一端,所述繩體另外一端分別穿過所述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固定於第一主體或所述第二主體。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保護機構,其特徵在於, 所述第一主體呈η型,並且包括第一主體本體、位於所述第一主體本體上接近兩端面處相對平行設置的兩個第一主體延長部以及位於所述兩個第一主體延長部頂端的兩個第一主體彎曲部; 所述第一主體本體為一圓柱體,所述第一通孔設於所述第一主體本體上且所述第一通孔接近所述第二主體處設有第一內螺紋; 所述兩個第一主體彎曲部設有第三通孔,所述第三通孔設有第一花齒槽,並且所述第三通孔軸線方向與所述第一通孔軸線方向平行; 所述第一固定部包括第一固定部基板以及設於所述第一固定部基板長邊或短邊的第一固定部彎曲部; 所述第一固定部彎曲部上設有第四通孔,所述第四通孔直徑略大於所述第一樞軸直徑,以使得所述第一固定部套裝於所述第一樞軸上; 所述第一固定部基板上間隔設有至少兩個第一定位孔,用於將所述第一固定部固定於所述多邊形受保護對象的一邊側上; 所述第一樞軸包括第一樞軸帽、設置於所述第一樞軸帽上的第一樞軸本體,所述第一樞軸本體為一圓柱體且遠離所述第一樞軸帽一端周向設置有第一花齒;所述第一樞軸通過所述第一花齒和所述第一花齒槽的配合安裝於所述第一主體上; 所述保護機構包括第一主體堵頭; 所述第一主體堵頭包括第一主體堵頭本體以及設置在所述第一主體堵頭本體上的第一主體堵頭帽; 所述第一主體堵頭帽為一六稜柱體; 所述第一主體堵頭本體為一圓柱體且在遠離所述第一主體堵頭帽一端周向上設有第一外螺紋,所述第一主體堵頭通過所述第一外螺紋與所述第一內螺紋相配合固定安裝於所述第一主體上; 所述第一主體堵頭設有第一主體堵頭通孔。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保護機構,其特徵在於, 所述第二主體呈η型,並且包括第二主體本體、位於所述第二主體本體上接近兩端面處相對平行設置的兩個第二主體延長部以及位於所述兩個第二主體延長部頂端的兩個第二主體彎曲部; 所述第二主體本體為一圓柱體,所述第二通孔設於所述第二主體本體上,所述第二通孔遠離所述第一主體處設有第二內螺紋接近所述第一主體處設有一U型缺口 ; 所述兩個第二主體彎曲部設有第五通孔,所述第五通孔設有第二花齒槽,並且所述第五通孔軸線方向與所述第二通孔軸線方向平行; 所述第二固定部寬度小於等於所述兩個第二主體彎曲部的間距,並且包括第二固定部基板以及設置於所述第二固定部基板長邊或短邊的第二固定部彎曲部; 所述第二固定部彎曲部上設有第六通孔,所述第六通孔直徑略大於所述第二樞軸直徑,以使得所述第二固定部套裝於所述第二樞軸上; 所述第二固定部基板上間隔設有至少兩個第二定位孔,用於將所述第二固定部固定於所述多邊形受保護對象的相鄰另一邊側上; 所述第二樞軸為一圓柱體,並且接近兩端處周向設有第二花齒,所述第二樞軸通過所述第二花齒與所述第二花齒槽相配合固定安裝於所述第二主體上兩個第二主體彎曲部之間; 所述保護機構還包括第二主體堵頭; 所述第二主體堵頭包括第二主體堵頭本體以及設於所述第二主體堵頭本體上的第二主體堵頭帽; 所述第二主體堵頭帽為一六稜柱體; 所述第二主體堵頭本體為一圓柱體且在遠離所述第二主體堵頭帽一端周向上設有第二外螺紋,所述第二主體堵頭通過所述第二外螺紋與所述第二內螺紋相配合固定安裝於所述第二主體上; 所述第二主體堵頭設有第二主體堵頭通孔,所述第二主體堵頭通孔是一階梯狀通孔,包括第一階梯部和第二階梯部,所述第一階梯部直徑大於所述第二階梯部直徑。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保護機構,其特徵在於, 所述繩體包括鋼絲繩、安裝在所述鋼絲繩兩端的第一壓頭和第二壓頭、以及套裝在所述鋼絲繩上的鋼珠; 所述第一壓頭和第二壓頭為一圓柱體並且截面直徑小於所述第一階梯部直徑大於所述第二階梯部直徑; 所述鋼珠上設置有第七通孔,所述第七通孔直徑小於所述第一壓頭或第二壓頭的端面直徑大於所述鋼絲繩直徑; 所述彈性件可以是彈簧,所述彈簧的螺旋直徑大於所述第一主體堵頭通孔的直徑並小於所述鋼珠的直徑; 所述第一壓頭設置於所述第二主體堵頭的所述第一階梯部中,所述彈簧、鋼珠以及第二壓頭依次設置於所述第一通孔接近所述第一主體堵頭一側,所述鋼絲繩在彈簧的作用下被拉緊; 其中,所述鋼絲繩上可以附有塑膠套或塗有防鏽漆; 其中,所述第一壓頭和所述第二壓頭可以是鉛壓頭。8.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保護機構,其特徵在於, 所述第二主體呈η型,並且包括第二主體本體、位於所述第二主體本體上接近兩端面處相對平行設置的兩個第二主體延長部以及位於所述兩個第二主體延長部頂端的兩個第二主體彎曲部; 所述第二主體本體為一圓柱體,內部設有第二通孔且所述第二通孔接近所述第一主體處設置有第二內螺紋; 所述兩個第二主體彎曲部設有第五通孔,所述第五通孔設有第二花齒槽,並且所述第五通孔軸線方向與所述第二通孔軸線方向平行; 所述第二固定部寬度小於等於所述兩個第二主體彎曲部的間距,並且包括第二固定部基板以及設置於所述第二固定部基板長邊或短邊的第二固定部彎曲部; 所述第二固定部彎曲部上設有第六通孔,所述第六通孔直徑略大於所述第二樞軸直徑,以使得所述第二固定部套裝於所述第二樞軸上; 所述第二固定部基板上間隔設有至少兩個第二定位孔,用於將所述第二固定部固定於所述多邊形受保護對象的相鄰另一邊側上; 所述第二樞軸為一圓柱體,並且接近兩端處周向設有第二花齒,所述第二樞軸通過所述第二花齒與所述第二花齒槽相配合固定安裝於所述第二主體上兩個第二主體彎曲部之間; 所述第二主體堵頭包括第二主體堵頭本體以及設置在第二主體堵頭本體上的第二主體堵頭帽; 所述第二主體堵頭帽為一六稜柱體; 所述第二主體堵頭本體為一圓柱體且在遠離所述第二主體堵頭帽一端周向上設有第二外螺紋,所述第二主體堵頭通過所述第二外螺紋與所述第二內螺紋相配合固定安裝於所述第二主體上; 所述第二主體堵頭設有第二主體堵頭通孔。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保護機構,其特徵在於, 所述繩體包括鋼絲繩、安裝在所述鋼絲繩兩端的第一壓頭和第二壓頭、以及套裝在所述鋼絲繩上的第一鋼珠和第二鋼珠; 所述第一壓頭和第二壓頭為一圓柱體並且截面直徑小於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直徑; 所述第一鋼珠上設置有第七通孔,所述第七通孔直徑小於所述第一壓頭的端面直徑大於所述鋼絲繩直徑; 所述第二鋼珠上設置有第八通孔,所述第八通孔直徑小於所述第二壓頭的端面直徑大於所述鋼絲繩直徑; 所述彈性件包括第一彈簧和第二彈簧,所述第一彈簧的螺旋直徑大於所述第一主體堵頭通孔的直徑並小於所述第一鋼珠的直徑,所述第二彈簧的螺旋直徑大於所述第二主體堵頭通孔的直徑並小於所述第二鋼珠的直徑; 所述第一彈簧、第一鋼珠以及第一壓頭依次設置於所述第一通孔接近所述第一主體堵頭一側,所述第二彈簧、第二鋼珠以及第二壓頭依次設置於所述第二通孔接近所述第二主體堵頭一側;所述鋼絲繩在所述第一彈簧和所述第二彈簧的作用下被拉緊; 其中,所述鋼絲繩上可以附有塑膠套或塗有防鏽漆; 其中,所述第一壓頭和所述第二壓頭可以是鉛壓頭。10.一種顯示器,其特徵在於,包括: 顯示器本體以及設置在所述顯示器本體上權利要求1-9任一項所述的保護機構。
【文檔編號】G09F9/33GK205726746SQ201620354517
【公開日】2016年11月23日
【申請日】2016年4月25日
【發明人】李漫鐵, 李均
【申請人】深圳雷曼光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