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前秦:一場奔跑毀掉一個帝國

2023-10-13 14:42:29

 九十七萬大軍

  公元383年,前秦皇帝苻堅決定傾注全國之力,徵服東晉王朝。這個消息對東晉政府來說,當然是個噩耗,但是對前秦的老百姓來說,也是個災難性的消息。苻堅下令在全國範圍內,按照每十個男丁抽一個的比例徵發軍隊,而且要把全國的馬匹,不管是公家的還是私人的,一律徵發供遠徵軍使用。

  從數字上看,徵發的結果是喜人的。總共湊出了97萬軍隊,其中騎兵有27萬。此外,苻堅還徵募了富家子弟三萬人,充當儀仗部隊。

  苻堅曾經統計過前秦帝國的人口,得出的數字大約是1600萬。刨掉女人和老弱,男丁數量至多不過六七百萬。如果十丁抽一,是抽不出97萬軍隊來的。這100萬人裡面應該還有不少的常備正規軍。無論如何,可以料想,這個十分之一比例的徵發,執行得一定是相當徹底。

  可是我們光知道徵發了多少多少人,可到底徵的是誰呢?要知道,這個可不是什麼好差使,不像考公務員,大家擠破頭競爭。比方本來你正在陝西老家,下了班正坐那兒抽菸打麻將,忽然有人跑來塞給你個大鐵槍,說是要讓你去江蘇打仗。你也一定不會歡欣鼓舞,為王前驅。所以不難猜測,有點手段有點關係的人一定會儘量避免給算到那十分之一裡去。

  軍營裡的勞改犯

  要想理解晉朝士兵的狀況,還要從當時的兵制說起。從三國時代起,中國就開始實行軍戶制度。就是說,你要是個兵,你就要加入兵籍,一輩子也不可能轉業了。不光你不能轉業,你死了或者退休了,你兒子還得接班,不接都不行。不接犯法。

  魏晉伊始,軍戶的待遇還算湊合。但到了後來,軍戶的處境越來越壞。

  這些軍戶說是軍人,但他們可不是除了操練什麼都不幹,每天走走正步就領薪水。平時,他們要忙的活計可多啦。

  如果你不幸屬於軍戶,那麼,首先,你要努力種地,種出來的糧食要給國家交很重的租子。比方說,在西晉時代,你如果用了公家的牛耕地,你要上繳八成糧食給公家,如果用的是自己的牛,也要上繳七成,剩下的三成才是全家的口糧。如果條件允許的話,你可能還要養豬,放羊。如果在南方,你可能要打魚。要是你的領導比較負責,農閒的時候你會被叫去參加訓練。如果你的領導是個壞種的話,你可就更慘了。你可能要給領導抬轎子、蓋房子、看大門。更過分的領導甚至會讓你跑碼頭做生意,賺的利潤要上繳。等到要打仗了,那麼不消說,你要扛上你的槍去戰場殺人,或者被殺。如果你光榮戰死沙場,政府將接管你的老婆,把她隨機許配給某一個光棍。

  你就是這麼一個苦人兒。

  這種制度下,軍戶子弟的前景很不樂觀。《晉書·趙至傳》裡講的就是這樣一個軍戶子弟的故事。

  趙至出身軍戶,他的父母卻送他讀書,希望他能好好讀書,擺脫軍戶身份。他在教室裡讀書的時候,聽到自己父親在外面牽牛上田的吆喝聲,他就痛哭流涕,老師問他為什麼,他就說:「自己年紀小,不能『榮養』父親,老爸還得牽牛種地,所以我悲痛萬分。」但是他是軍戶出身,到了歲數也得當兵,怎麼『榮養』老爹?讀書讀得再好也沒用。」

  拿破崙說:「每個法國士兵的包裹裡都有一個元帥的權杖」,意思就是說:每個士兵好好幹,都有當上元帥的可能。但在當時中國,軍戶的包裹裡可沒什么元帥手杖,有的只是黴乾糧。趙至要想出人頭地,只能脫離軍戶,靠讀書混出個名堂。但是他又不敢逃跑,如果逃跑,他的家庭就要按照當時的制度受到嚴懲。按慣例,趙至到了16歲就得光榮參軍。於是趙至在15歲的時候,決定裝瘋。等到大家都覺得他確實是個瘋子了,他就逃亡到了遼東。一個未來的士兵逃亡,對皇上是個損失,但是一個現行的瘋子逃跑,皇上沒有蒙受任何損失,可能還減少了一個負擔。所以也就沒人追究。

  趙至到遼東以後,開始踏上仕途。後來一直幹到州部從事(相當於廳級幹部)。雖然他也成了領導,但是如果他被發現出身軍戶,他的仕途會大成問題。這等於向組織隱瞞成分,躲避兵役,一旦被揭露很容易被清除出幹部隊伍。趙至當然可以說他的瘋病到了遼東,因為水土好的緣故不治而愈。但是領導又怎麼會相信呢?所以他的父母依舊不敢和他相認。等他知道自己的母親病死,而自己卻沒能盡到任何孝道,感到非常內疚,很快也吐血死掉了。

  這些被當成國家奴隸一樣看待的士兵,到底能有多高的戰鬥力,當然是很值得懷疑的。

  難民變出來的軍隊

  東晉時代,南北對峙,經常有軍事戰爭,這些軍戶既然指靠不上,東晉很快就另闢蹊徑。

  西晉覆亡後,北方很多流民進入南方。這些流民有的進入到長江以南居住。這些人大多成為士紳地主的附庸,給他們種地繳租,變成了普通老百姓。但還有很多流民,留居在長江以北。東晉政府在初期,對這些流民頗為防範,總覺得這些人不是安分良民,因此盡力把他們隔絕在長江之北。

  這些流民和那些跑去給大戶種地的流民有很大不同,主要是他們有自己的組織,有自己的武裝。他們在首領的指揮下,把自己組織了起來,管你是誰,誰敢跑來搶東西,我就跟你拼到底。這些首領就成為「流民帥」。這樣,這些流民也就成了相對獨立的武裝力量。

  公元377年,謝玄在京口收容大量北方流民,建立新軍。因為京口又稱北府,故這支新軍就被稱為北府兵。史書上有關北府軍的記載非常簡略,導致現在大家對北府軍的說法往往有很大分歧。但總的來說,北府軍主要是收編的流民武裝。那些流民帥在謝玄的領導下,繼續指揮這些流民。

  這些北府軍的待遇確實好於一般軍戶,而且他們的激勵機制也更合理一些。這些「人多勁悍」的流民,本身又是比較好的士兵坯子。因此,北府軍的組成,大大提高了晉朝的軍事實力。

  就在謝玄組建北府軍之後的第六年,淝水之戰開始了。

  大有大的難處

  符堅進行的戰爭準備相當倉促。7月份,他下達了徵發令。按照常理,這個法令要花一定時間才能下達到全國各地,然後當地的官員又要花相當的時間去執行,那麼,總也要將近一個月的光景各軍才能整裝待發。

  但是苻堅覺得時不我待。8月份的時候,前鋒部隊已經開拔。緊接著,苻堅從長安出發前往戰場。主力部隊隨之陸續開拔。9月份,前鋒部隊到達淮河流域的潁口,苻堅中軍達到項城(河南沈丘)。戰爭已經正式開場。

  這個時候,是否各地軍隊也都到達指定戰場了呢?我們算一算時間就知道當然來不及。甘肅的軍隊8月份能夠集結完畢就不錯了,如果要進軍到項城,沒有兩個月時間是很難辦到的。9月份的時候,他們肯定是到達不了項城。果不其然,按照歷史記載,苻堅到達河南項城的時候,甘肅的軍隊才剛剛到達鹹陽。8月份隨苻堅出發的部隊應該主要就來自於陝西附近,遠一點地方的人根本趕不來。

  為什麼苻堅這麼著急呢?為什麼他不等大軍都集中到一地,然後統一出發,發動雷霆一擊呢?不是他不想這麼做,而是他根本辦不到。

  大家可以設想一下,在古代的技術條件下,把97萬軍隊集中在一地會是什麼概念。97萬軍隊如果走在一條大路上,即便這條大路十分寬闊,能容納20人並排行走,隊列又排得密密實實,那麼整個隊伍也要拖出50公裡以上。走在後頭的部隊根本就不知道前頭發生了什麼事情。這是無法操控的可怕狀態。

  而且這97萬人一起行進,補給也根本不可能供應的上。晉代中國人口非常稀少,整個山西省的人口,也遠遠不到97萬。大家可以想像:如果現在整個山西省的男女老少全部出發,排成一個隊列,向江蘇挺進,那會給沿途造成多大的壓力。沿途需要多少個飯館和酒店,隊列本身又需要攜帶多少輛運輸車,才能讓這些人幾個月內都有飯吃?

所以唯一的辦法,就是分兵而進。古代戰爭中,經常說是兵分幾路,這可不光是為了實施某種軍事計謀,主要原因往往倒是因為集結在一起實在太困難了。

  如果這97萬軍隊分兵而進,然後集結在同一戰場,又當如何?答案是:那也是做不到的。97萬人擺成陣形,總要綿延出相當距離。當時沒有無線電,作戰之際,指揮官如何向這97萬人下達命令?一個低級軍官又如何得到作戰指示?如果這個龐大隊列某一部分發生騷動,指揮官又該如何制止這個騷動,不讓它蔓延開來?

  那麼苻堅使用這些部隊的辦法不外乎兩個:一個是分成各路獨立的軍團,沿國境線多處攻擊。一個就是把大軍分成幾個梯隊,第一梯隊倒下了,第二個梯隊接著上。這樣的使用,就使兵力上的優勢打了一個很大的折扣。

  最後結果證明,苻堅的這次戰爭,這兩種方法都沒派上用場。主戰場的勝負決定了一切。這97萬人的部隊大部分根本沒有派上任何用場。

   走向終點

  苻堅是一個優秀的君主。他在357年殺死了自己的堂兄苻生,登上了皇位。開始了他二十多年的統治生涯。苻堅執政後表現出了卓越的才能。他上臺的時候,前秦還只是一個陝西的地方政權。而等到本次戰爭時,前秦已經徵服了整個北中國。

  苻堅是氐族人。這個種族帶有現在的藏族血統,在當時是個小種族,佔據關中也不過是最近的事。符堅是一個胸懷寬廣的人,沒有種族間的偏見,所以也才能把一個小種族發展成為整個北中國的統治者。他排除了族人的反對,任用漢族的大臣王猛做他的宰相,把極大的權力交託給他。而王猛也證明了自己是一個卓越的政治家。他在前秦搞了一系列改革,迅速地把這個小國變成了一個強大的政權。

  但是前秦政權要消化這個成果卻是很不容易。種族之間的同化、融合都需要時間。小小的氐族徵服北中國,就像一條蛇吞下了一頭大象。按理說,這條蛇當務之急是努力分泌胃酸,消化這頭大象。沒消化乾淨的時候,再跑去吞一頭犀牛,明顯不是好主意。王猛就為這條蛇的消化能力擔心。他在死去前留了政治遺囑:家裡的事情還沒歸置好,不要去攻打東晉。要嚴防羌人、鮮卑人。

  苻堅的統治是一個不斷成功的歷史,這使他有了強烈的自信心。天下一統是一個巨大的誘惑,苻堅實在抗拒不了這種誘惑。

  公元378年開始,前秦就加緊了對東晉的攻勢。當年,前秦動用17萬軍隊,分成四路進攻東晉。襄陽城苦守一年之後淪陷,東晉的雍州(湖北襄樊)刺史朱序被俘。苻堅一向重用俘虜,朱序被吸收成了前秦官員。這個朱序卻沒有死心歸順,反而充當了一個高級間諜的腳色,在後來的淝水之戰中起了很大的破壞作用。

  次年,前秦和東晉繼續進行戰爭。謝玄的北府軍開始登場,一出場就取得了巨大勝利。前秦軍隊被擊敗,退出了淮南。這次戰爭對東晉來說,也是一場生死之戰。依靠北府軍的力量,局勢才轉危為安。

  其後,雙方沿著邊境線不斷地進行戰爭,但一直沒有太大的進展。

  383年,苻堅決定結束這種惱人局面,一舉消滅東晉。於是就開始了本次大徵發。

  此時的東晉又是另一番光景。

  此時東晉的一號人物是謝安。苻堅將要大舉南下的消息傳到建康,全體官員都大驚失色。好傢夥,一下子來了97萬人!這怎麼消受得了?當時東晉的主要軍事力量分成兩大塊,一個是駐守荊州(長江中遊)的恆衝集團,一個是駐守淮南的北府軍集團,由謝石(謝安之弟)和謝玄統領。從苻堅的進攻方向來看,淮南集團將負擔起主要戰鬥任務。

  謝玄非常焦急,向謝安請示命令。謝安不過是個斯文宰相,哪裡有什麼好主意?他含糊其詞地說:會有命令,一定會有命令的。其實根本沒有任何命令。謝玄只能依靠自己。

  建康官員眼看要集體當俘虜,急不可耐,都去找謝安拿主意。謝安沒有辦法面對這些人,乾脆一走了之。他跑出去遊山玩水,白天不在建康露面。按照史書上的說法,他是故意顯示自己的鎮靜,好穩定局面。但我們如果設身處地地為謝安想想,就知道他實在是無奈之極。他被97萬這個紙面上的數字嚇倒,根本想不出什麼好辦法來。看到一大屋子人眼巴巴地盼著他拿主意,他又偏偏沒有什麼主意可拿,那麼最好的辦法就是躲出去。謝安此時的表現就像一個典型的中國文人。而他這種無奈的消極躲避,也頗讓歷代文人動容。他們很容易被這種姿態打動,就硬是把謝安的行為附會成一種風雅,一種深沉。有人吹噓謝安,說他「高臥東山四十年,一堂絲竹敗苻堅」,彈彈琴就把苻堅打敗了。其實這完全是文人的大言炎炎,跟事實相去何啻萬裡。

  謝安內心深處,也許已經跳河一閉眼,聽天由命了。

  荊州的恆衝也非常焦慮,派了3000士兵入援建康。謝安莊嚴地告訴他:「我們已經有了周密部署,兵員和裝備都不缺,這些兵,你留著自己用吧。」恆衝聽了以後,私下嘆氣說:「我們完蛋了!」

  謝安只會裝深沉,提供不了什麼幫助。謝石、謝玄就只能集結自己手上所有可動用的兵力,前往和苻堅的大軍決戰。

  10月,苻融的前鋒部隊30萬人渡過淮河,攻佔了壽陽城,又把一支晉朝軍隊圍困於硤石。苻融計劃全殲被圍晉軍,就又派出一個5萬人的軍團駐紮在東邊的洛澗,以阻止東晉援軍。當時苻堅的主力部隊還在陸續開拔中,苻堅本人帶著一部分軍隊屯於項城。

  被圍晉軍向謝玄寫信,說自己這邊眼看支撐不下去了,請求儘快支援。這封信被苻融截獲了。他欣喜地認為晉軍末日已經到來,馬上向苻堅發去了告捷的消息。苻堅聽了以後龍顏大悅,當即帶領8000騎兵趕往壽陽,和苻融會合。剩下的主力部隊仍慢吞吞地行進在路上。

  謝玄等北府軍主力部隊7萬人進至洛澗,打算救援被困晉軍。5萬人的秦軍隔在他們之間。北府軍沒有選擇,只有發起進攻。謝玄手下的一個將領率5000軍隊夜襲秦軍。秦軍沒有準備,發生了大崩潰。驚慌失措的士卒爭著奔向淮水。結果15000名秦軍死亡,軍械糧草也都落入晉軍手中。5萬人的軍隊在5000名敵軍突然進攻中徹底解體,這似乎是未來更大崩潰的一場預演。這次失敗讓苻堅吃了一驚。出徵以來,他第一次有了恐懼的感覺。

  晉軍主力部隊繼續挺進,和被圍晉軍會合。至此,晉軍水陸軍隊8萬人完成了集結,屯紮於淝水之東。朱序,就是被苻堅俘虜的前晉朝高級幹部,這次被苻堅委任為使節,前往勸降。這個兩面派沒有執行任務,反而對晉軍將領說:苻堅大軍還沒有結集完畢,不如趁此機會和他決戰。謝石本打算一味固守,把苻堅給耗走算了,在朱序他們的勸說下,也決定主動出擊。

  淝水被選為兩支大軍的決戰之地。前秦帝國在淝水走向了它的死亡之旅。

  當戰爭變成了賽跑

  苻堅的部隊集結在淝水西岸,和晉軍隔河對陣。淝水岸邊的前秦軍隊差不多應該有20多萬人。

  雙方沿淝水嚴陣以待,一時都倒沒什麼舉動。這時,苻融收到謝玄寫的一封信。謝玄出身於士族,筆下十分來得,信寫得很是雅麗。他在信中說:「君懸軍深入,置陣逼水,此持久之計,豈欲戰者乎?若小退師,令將士周旋,僕從與君公緩轡而觀之,不亦美乎?」翻譯過來的話,就是說:您孤軍深入,在淝水邊擺開陣勢,難道您還要打持久戰麼?那多不好。如果您肯稍微往後退一下軍,騰出點地方,讓小的們好好打一架。咱們悠然觀戰,豈不美哉?

  謝玄的打算是儘快決戰。按照計劃,他將率領8000精銳部隊渡河作戰,如果形勢順利,後續主力就渡河發動大規模後續攻擊。如果失利,也可以有主力做接應。

  對謝玄的要求,前秦領導層有很大的分歧,大家多半認為這裡有問題,應該嚴詞拒絕。但是,苻堅和苻融認為:等晉軍渡河到一半的時候,讓騎兵向他們發動衝鋒,哪有不大獲全勝的道理?因此,苻堅下令軍隊後撤。

苻堅的想法看上去並沒有錯誤,擊敵半渡是常規兵法,但是他忽略了一點:他有沒有能力讓自己的軍隊秩序井然後撤?

  後撤指令下達了。一場巨大混亂隨即爆發。

  我們可以設想一個普通士兵,在這場撤退中會有什麼感受。他處身於20多萬人之間,放眼望去,四面八方都是密密麻麻的人海。他一直生活在北方,原本做夢也想不到自己會到這個叫淝水的地方來。他知道馬上就要爆發一場血戰,自己很可能會戰死在這個陌生的地方。對岸的晉軍到底有多厲害,他沒有把握。但是不久前發生的洛澗之戰,聽說自己這邊死了很多人。想起這些,當然會讓他高度緊張,於是不由自主地加快步伐。越想身後有好些晉軍,可能就走得越快,周圍的人不由自主地跟著走快。於是演變成了集體奔跑。

  等到混亂局面已經蔓延的時候,即便是指揮官也已經無能為力了。恐懼的力量是無窮的。眼看著20多萬人從行進變成競走,從競走又變成了賽跑。

  戰爭結束後,間諜朱序自稱自己在製造這場大混亂中起了很大作用。前秦部隊後撤的時候,他躲在陣後高喊:我們敗了!我們敗了!快跑啊!這個說法是朱序的一面之詞,很可能是為了向東晉邀功請賞才捏造出來的話。即便他喊了這個話,那麼他的話對這次混亂起了多大作用,也是很難說的一件事情。從事情經過推測,前秦軍隊更可能是自我崩潰,有沒有朱序的那一嗓子並無關緊要。

  謝玄的部隊已經開始渡河。苻融眼看著局面失控,就縱馬略陣,想要恢復秩序。可能是他跑得太急切了,或者是被亂軍衝撞,結果他的馬一頭栽倒。失去了坐騎的苻融被晉軍殺死。晉軍渡河之後,沒有遭到任何抵抗。展現在他們面前的,是秦軍四處亂跑,互相踐踏的喜人景象。

  這些秦軍一路狂奔,一口氣跑到了青岡。據史書的說法,被踩死的「蔽野塞川」。這些潰軍跑到晚上依舊捨不得休息,夜以繼日地努力向前跑。據說他們聽到風聲鶴唳,都認為是晉朝的追兵,恐懼已經入於骨髓。

  前秦20多萬大軍全然解體。苻堅也被流箭射中。當時混亂至極,根本沒人管這個皇帝的死活,苻堅自己一個人騎馬跑到了淮北。晉軍獲得了錦緞萬匹,牛羊驢騾10萬頭。這是一次巨大的勝利,而晉軍並沒有付出任何代價。

  結局

  那些奔波在路上,尚未到達淝水的士兵,聽到淝水潰敗的消息後,登時一鬨而散。辛辛苦苦徵發出來的幾十萬大軍,沒有派上任何用場,就全部解體。苻堅的徵發把整個帝國弄得騷動起來,卻沒有從中得到任何收益。很多潰軍反而加入了反對他的叛亂。

  之前被蛇吞入腹中的巨獸沒有被消化。如今它要起來撕破蛇的肚腹,在蛇的血泊裡站立起來。

  鮮卑叛軍建立了後燕帝國。羌族叛軍建立了後秦帝國。從不猜忌他人的苻堅被他信任過的人出賣,只好放棄關中,逃奔甘肅。385年,苻堅被後秦俘獲。苻堅害怕自己的孩子在後秦遭到屈辱,親手把他們殺死。不久,苻堅被後秦首領姚萇勒死。而就在20多年前,姚萇要被處斬,當時還是親王的苻堅把他從刑場救了下來。這真像是命運的播弄。

  此時距他雄心勃勃的徵伐東晉,夢想著天下一統的時候,只有短短2年。

同类文章

傅恆後代是誰?傅恆我們被稱為傅六爺?乾隆明相傅恆的個人成就

  傅恆為沙濟地方富察氏,乾隆一朝重臣,深受乾隆帝寵信,步入仕途之後,出將入相,活躍在乾隆朝堂。他不到三十歲就成為首輔,在乾隆一朝權傾一時,分量極重。  傅恆為名門出生,先祖旺吉努在努爾哈赤起兵時,便率族人歸附,為清太祖心腹。曾祖哈什屯在太宗與世祖兩朝位列議政大臣,祖父米思涵為康熙帝戶部尚書、議政大

乾隆名將兆惠是個什麼樣的人?兆惠將軍的優缺點

  人物檔案  姓名:烏雅·兆惠  諡號:文襄  國家:中國  民族:滿族  旗籍:正黃旗  所處朝代:清朝乾隆時期  出生時間:公元1708年  去世時間:公元1764年  職業:都統  爵位:一等武毅謀勇公  主要成就:平準部、回部  兆惠是清朝乾隆年間著名戰將,曾經參與過平定大小金川之亂、平定

兆惠是誰?兆惠是怎麼死的?

  兆惠,烏雅氏,全名烏雅·兆惠,字和甫,滿洲正黃旗人,生於公元1708年,去世於公元1764年,是清朝乾隆時期的著名將領。兆惠在乾隆時代曾經多次鎮壓叛亂,阻攔外族進攻,維護了國家的統一和領土安全,是乾隆朝非常重要的一位將領。  雍正九年,已經二十四歲的兆惠以筆帖式的身分入值軍機處,授軍機章京,算是

清朝將領和琳簡介 和琳是怎麼死的?

  雖然文章開頭就已經給和琳添加了標籤,說他是清朝時期著名將領,但實際上今天知道和琳到底是誰的卻並不多。歷史上姓和的官員不少,但是說到清朝姓和的官員,大家第一個想到的絕對是「和珅」!添上乾隆朝著名權臣、貪官標籤的和珅,加上今日各類影視劇對其的刻畫傳播,和珅絕對算的上是家喻戶曉的一位歷史人物。  在往

和琳與和珅、紀曉嵐的關係如何?和琳為什麼能戴三眼花翎?

  和琳,清朝乾隆時期著名將領,滿洲正紅旗人,生於公元1753年,去世於公元1796年,鈕祜祿氏,字希齋。和琳,又是鈕祜祿氏,想來大家心裡都有數了。沒錯!和琳除了是清朝乾隆時代的著名將領之外,同時也是清朝著名權臣和珅的親弟弟。因為有和珅的幫助,和琳自從入仕開始,官路可以說是一路暢通,歷任兵部侍郎、工

王輔臣是誰?王輔臣是怎麼死的?

  王輔臣是明末清初之時的一位軍閥,曾經兩次反清也兩次降清,是一位首鼠兩端之人。  王輔臣為山西大同人氏,原本是明朝一官宦人家僕傭的孩子,生年不詳。他本姓李。,後來給王進朝當誼子,此後便改姓王。  明朝末年,內憂外患,天下大亂,群雄並起,王輔臣後來跟隨姐夫劉某參加農民軍。王輔臣非常好賭,常常一擲千金

清朝將領王輔臣是個什麼樣的人?他為什麼自殺?如何評價王輔臣?

  王輔臣是明末清初的一位地方軍閥,曾經先後在明朝和清朝為官為將。他多次加入反清勢力,也曾多次投降清朝,後來在投靠吳三桂反清,隨後再次降清之後,畏罪自盡而亡。  王輔臣是一位能幹的將領,這一點小編並不否認。雖然他在今天名聲並不大,但是卻非常能打。早在明末之時,他跟隨大同守將姜瓖麾下就曾經屢建奇功。當

王輔臣與吳三桂有沒有關係?王輔臣的故事

  王輔臣山西大同人,原本是明朝宦官奴僕的兒子,後來硝煙四起,天下大亂,王輔臣跟隨姐夫一起參加起義農民軍。後來他又投靠在山西大同守將姜瓖麾下,跟隨姜瓖一起投靠大清。多爾袞去世,順治帝親政之後,王輔臣受到重用,此後青雲直上,步步高升。  王輔臣原本前途無量,可惜一步錯步步錯,後來他參加吳三桂反清勢力,

河西四漢將趙良棟簡介 趙良棟是怎麼死的?趙良棟歷史評價

  人物檔案  姓名:趙良棟  字:擎之  號:西華  諡號:襄忠  國家:中國  民族:漢族  所處時代:清朝  出生地:甘肅寧夏  出生時間:公元1621年  去世時間:公元1697年  官職:勇略將軍、雲貴總督  爵位:一等伯爵  主要成就:平定三藩之亂  主要作品:《趙忠襄奏疏存稿》  趙良

甘龍是誰?他為何反對商鞅變法?

  甘龍是秦孝公時代的臣子,他的後代甘茂、甘羅都成為了秦國的國相,得到了秦國君主的重用。他是秦國有名的世家貴族,也是反對派中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反對商鞅變法,可是並沒有什麼用,但是他為何要反對呢?  商鞅變法在中國古代歷史中很有名,經過變法圖強,秦國從一個邊陲小國,一躍而躋身春秋戰國四大強國之一。按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