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粉探傷用移動線圈磁化裝置和方法與流程
2023-10-21 02:09:47 2

本發明涉及磁粉探傷領域,尤其涉及磁粉探傷用移動線圈磁化裝置和方法。
背景技術:
磁粉探傷中複合磁化是無損檢測中的一個重要檢測手段,將鋼鐵等磁性材料製作的零部件通以大電流使之磁化,若物體表面或表面附近有缺陷(裂紋、摺疊、夾雜物等)存在,由於它們是非鐵磁性的,對磁力線通過的阻力很大,磁力線在這些缺陷附近會產生漏磁。當將導磁性良好的磁粉(通常為磁性氧化鐵粉)施加在物體上時,缺陷附近的漏磁場就會吸住磁粉,堆集形成可見的磁粉跡痕,從而把缺陷顯示出來。傳統的複合磁場是周向和縱向磁化的合成。縱向磁化的方式是將需探傷的零部件置於螺線管狀線圈中,在線圈通過電流時產生與螺線管狀線圈軸向平行的縱向磁場。周向磁化的方式是將零件直接施加電流或在零件孔中穿入導電心棒在導電心棒上施加電流產生與電流方向垂直的周向磁場。在對較長的機械零件進行磁粉探傷時,為探測工件表面與圓周平行方向的裂紋,必須使零件進行縱向磁化,建立縱向磁場。一般方法是採用兩組兩端固定線圈磁化法,磁化電流需要隨著工件的加長而增加,使的電網負荷較大,容易產生跳閘停電故障,而且消耗很大的功率。所以傳統方法只能採用異形線圈探測法。由於異形線圈探測法,線圈結構複雜,消耗功率大,且建立的縱向磁場不均勻,覆蓋面積小,磁化靈敏度低,容易產生漏探,使等磁粉探傷的穩定性與可靠性下降。
採用兩組兩端固定線圈磁化法探傷,磁化電流需要隨著工件的加長而增加,使電網負荷較大,容易產生跳閘停電故障,而且消耗很大的功率。
採用異形線圈磁化法探傷,線圈結構複雜,消耗功率大,且建立的縱向磁場不均勻,覆蓋面積小,磁化靈敏度低,容易產生漏探,使等磁粉探傷的穩定性與可靠性下降。
技術實現要素:
發明的目的:為了提供一種效果更好的磁粉探傷用移動線圈磁化裝置和方法,具體目的見具體實施部分的多個實質技術效果。
為了達到如上目的,本發明採取如下技術方案:
方案一:
磁粉探傷用移動線圈磁化裝置,其特徵在於,包含多個的彼此之間能調整距離以及能夠移動的磁化單體,所述磁化單體包含滑動座以及移動線圈,鎖緊氣缸固定在滑動座上前端連接活動電極板,活動電極板通過軟電纜與移動線圈相連接,線圈固定座固定在滑動座下方,所述移動線圈固定在線圈固定座上;還包含固定電極板,固定電極板固定安裝,固定電極板兩端引出線與磁場發生器相連接,磁化單體移動後能使得活動電極板與固定電極板位置對應。
本發明進一步技術方案在於,還包含橫梁,所述橫梁是由矩形鋼管,其固定在機架上;所述導軌支架是矩形鋼管,導軌支架與橫梁固定在一起;滑動導軌直接固定在導軌支架上;所述滑動座固定在滑動導軌上。
本發明進一步技術方案在於,固定電極板包含多個,多個固定電極板分段固定在導軌支架上的,固定電極板和導軌支架中間包含絕緣墊層。
本發明進一步技術方案在於,還包含線圈移動氣缸,所述線圈移動氣缸通過氣缸固定座固定在橫梁上,活塞杆與滑動座相連接。
本發明進一步技術方案在於,所述移動線圈通過夾板形式夾固在線圈固定座上。
本發明進一步技術方案在於,還包含連接杆,所述連接杆是在兩組移動線圈間連接的。
本發明進一步技術方案在於,所述連接杆為長度能夠調整的連接杆。
本發明進一步技術方案在於,所述連接杆為伸縮杆。
方案二:
磁粉探傷用移動線圈磁化單體,其特徵在於,包含磁化單體,所述磁化單體包含滑動座以及移動線圈,鎖緊氣缸固定在滑動座上前端連接活動電極板,活動電極板通過軟電纜與移動線圈相連接,線圈固定座固定在滑動座下方。
方案三:
磁粉探傷用移動線圈磁化方法,其特徵在於,利用如上任意所述的裝置,包含如下步驟,
在一定的空間內形成方向隨時不斷變化的縱向磁場,採用兩組橫梁根據所探工件的長度不同的上下工件的方式不同固定在不同的機架上,上下工件時移動線圈通過線圈移動氣缸推動滑動座,進而帶動固定在滑動座上的移動線圈使每兩組移動線圈移動至橫梁兩端,為被探工件進出本機構讓出空間,當被探工件進入中心區域後,移動線圈再通過線圈移動氣缸將移動線圈向中間推動,移動線圈之間通過連接杆限位,當移動氣缸達到最大行程時停下從而實現了多組移動線圈間的均勻分布;移動線圈均勻分布好後鎖緊氣缸推動活動電極板與固定電極板3鎖緊,這時候在固定電極板兩端施加不同相位的交流電,在一定的空間內形成方向隨時不斷變化的分布均勻的縱向磁場,實現較長工件周向一次性磁粉探傷。
採用如上技術方案的本發明,相對於現有技術有如下有益效果:本發明磁粉探傷用移動線圈磁化裝置採用在工件長度尺寸較長的工件磁粉探傷時使用,探傷時能夠使較長的工件近表面分布較為均勻的縱向磁場,實現直工件長度尺寸較長的工件縱向一次性磁粉探傷,且磁化電流小,大大提高磁粉探傷的效率及可靠性。本發明磁粉探傷用多組磁粉探傷用移動線圈磁化裝置既解決了兩組兩端固定線圈磁化法探傷功率大的缺點,又解決了異形線圈磁化法,縱向磁場不均勻,覆蓋面積小,磁化靈敏度低,容易產生漏探的缺點。
附圖說明
為了進一步說明本發明,下面結合附圖進一步進行說明:
圖1為本發明磁粉探傷用移動線圈磁化裝置側視圖;
圖2為本發明磁粉探傷用移動線圈磁化裝置正視圖;
圖3為本發明磁粉探傷用移動線圈磁化裝置鎖緊機構示意圖;
圖4為本發明磁粉探傷用移動線圈磁化裝置俯視圖;
其中;1導軌支架,2移動線圈,3固定電極板,4活動電極板,5鎖緊氣缸,6滑動導軌,7線圈固定座,8滑動座,9橫梁,10線圈移動氣缸,11連接杆。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的實施例進行說明,實施例不構成對本發明的限制:
方案一:
磁粉探傷用移動線圈磁化裝置,其特徵在於,包含多個的彼此之間能調整距離以及能夠移動的磁化單體,所述磁化單體包含滑動座以及移動線圈,鎖緊氣缸5固定在滑動座8上前端連接活動電極板4,活動電極板4通過軟電纜與移動線圈2相連接,線圈固定座7固定在滑動座8下方,所述移動線圈2固定在線圈固定座7上;還包含固定電極板3,固定電極板固定安裝,固定電極板兩端引出線與磁場發生器相連接,磁化單體移動後能使得活動電極板4與固定電極板3位置對應。本處的技術方案所起到的實質的技術效果及其實現過程為如下:線圈的距離能調整且其能夠移動,因此其能適應不同工件的長度,磁化單體移動後能使得活動電極板4與固定電極板3位置對應,對應後在固定電極板兩端施加不同相位的交流電,在一定的空間內形成方向隨時不斷變化的分布均勻的縱向磁場,實現較長工件周向一次性磁粉探傷。
作為進一步的優選:還包含橫梁,所述橫梁9是由矩形鋼管,其固定在機架上;所述導軌支架1是矩形鋼管,導軌支架1與橫梁9固定在一起;滑動導軌6直接固定在導軌支架1上;所述滑動座8固定在滑動導軌6上。本處的技術方案所起到的實質的技術效果及其實現過程為如下:本處提供了一種具體的實現結構,類似的實現結構均在本專利的保護範圍內,因為能實現固定作用的不僅僅是矩形鋼管。
固定電極板3包含多個,多個固定電極板3分段固定在導軌支架1上的,固定電極板3和導軌支架1中間包含絕緣墊層。本處的技術方案所起到的實質的技術效果及其實現過程為如下:絕緣墊層能防止漏電,也是一種具體的安裝結構。
還包含線圈移動氣缸10,所述線圈移動氣缸10通過氣缸固定座固定在橫梁9上,活塞杆與滑動座8相連接。本處的技術方案所起到的實質的技術效果及其實現過程為如下:本處提供一種具體的調整位置的方式,類似的實現方式和結構均在本專利的保護範圍內,比如,滑動座能夠位於螺杆上,螺杆穿過滑動座的螺孔,螺杆轉動能帶動滑動座左右移動。
所述移動線圈2通過夾板形式夾固在線圈固定座7上。本處的技術方案所起到的實質的技術效果及其實現過程為如下:本處提供一種具體的實現結構,類似的實現結構均在本專利的保護範圍內,比如移動線圈可以通過夾子加持,可以通過絕緣螺栓固定,可以通過膠粘等。
還包含連接杆,所述連接杆11是在兩組移動線圈間連接的。本處的技術方案所起到的實質的技術效果及其實現過程為如下:連接杆的作用就是限位兩組的移動線圈之間的距離,維持一定的距離。
作為優選,所述連接杆為長度能夠調整的連接杆。比如,所述連接杆為伸縮杆。本處的技術方案所起到的實質的技術效果及其實現過程為如下:長度可調使得連接杆能夠改變長度,進一步使得兩組移動線圈之間的距離能夠調整。
方案二:需要說明的是,方案二是能夠作為單獨的部件使用和出售的,比如,手動調整磁化單體的位置,然後施加交流電產生磁場。
磁粉探傷用移動線圈磁化單體,其特徵在於,包含磁化單體,所述磁化單體包含滑動座以及移動線圈,鎖緊氣缸5固定在滑動座8上前端連接活動電極板4,活動電極板4通過軟電纜與移動線圈2相連接,線圈固定座7固定在滑動座8下方。
磁粉探傷用移動線圈磁化方法,其特徵在於,利用如上任意所述的裝置,包含如下步驟,
在一定的空間內形成方向隨時不斷變化的縱向磁場,採用兩組橫梁9根據所探工件的長度不同的上下工件的方式不同固定在不同的機架上,上下工件時移動線圈2通過線圈移動氣缸10推動滑動座8,進而帶動固定在滑動座8上的移動線圈2使每兩組移動線圈2移動至橫梁9兩端,為被探工件進出本機構讓出空間,當被探工件進入中心區域後,移動線圈2再通過線圈移動氣缸10將移動線圈2向中間推動,移動線圈之間通過連接杆限位,當移動氣缸10達到最大行程時停下從而實現了多組移動線圈2間的均勻分布;移動線圈2均勻分布好後鎖緊氣缸5推動活動電極板4與固定電極板3鎖緊,這時候在固定電極板兩端施加不同相位的交流電,在一定的空間內形成方向隨時不斷變化的分布均勻的縱向磁場,實現較長工件周向一次性磁粉探傷。
開創性地,以上各個效果獨立存在,還能用一套結構完成上述結果的結合。圖中未示出部分細節。
需要說明的是,本專利提供的多個方案包含本身的基本方案,相互獨立,並不相互制約,但是其也可以在不衝突的情況下相互組合,達到多個效果共同實現。
以上顯示和描述了本發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徵和本發明的優點。本領域的技術人員應該了解本發明不受上述實施例的限制,上述實施例和說明書中描述的只是說明本發明的原理,在不脫離本發明精神和範圍的前提下,本發明還會有各種變化和改進,這些變化和改進都落入要求保護的範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