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浙江省的由來簡介(浙江省各縣市名字的由來)

2023-10-20 09:17:22 1

(註:截止2002年6月,浙江省現有11個地級市 30個市轄區 22個縣級市 35個縣 1個自治縣)

▲圖片來自百度網絡

一、杭州篇

杭州市:杭州古稱錢唐。隋朝開皇九年(589年)廢錢唐郡,置杭州,杭州之名首次在歷史上出現。南宋建炎三年(1129年),高宗南渡至杭州,升杭州為臨安府。紹興八年(1138年)南宋正式定都臨安,歷時140餘年。民國元年(1912年)以原錢塘、仁和縣地並置杭縣。民國十六年(1927年),析出杭縣城區設杭州市,杭州置市始此。

上城區:南宋皇城居南,後習慣以南為上,故名。1949年置上城區。

下城區:1949年建下城區,在故皇城北,以南為上北為下習稱得名。

西湖區:以境內有西湖而得名。

濱江區:位於錢塘江南岸,以瀕臨錢塘江而得名。

江幹區:因地處錢塘江北岸,故名江幹。

拱墅區:以境內有拱宸橋、湖墅而得名。

蕭山區:因縣治西部有蕭山而得名。《漢書·地理志》餘暨縣名之下已有記載,其來歷是當年越王勾踐被吳王夫差戰敗,率剩下兵卒停留於此,四顧蕭然,故稱此山為蕭然山,亦名蕭山。

餘杭區:《太平寰宇記》卷93杭州餘杭縣引《郡國志》云:夏禹東去,舍舟船登陸於此,乃以為名。

建德市:建德縣名因封建德侯而來,取建功立德之義。

富陽市:古稱富春,東晉太元十九年(394),為避簡文帝生母太后鄭阿春諱,更名為富陽,富陽之名始於此。

臨安市:據《太平寰宇記》卷93杭州臨安縣:「臨安山,縣取此為名。」

桐廬縣:《方輿勝覽》卷5建德府《山川》載:桐君山「在桐廬。有人採藥結廬桐木下,人問其姓,指桐木示之,因山名桐君,郡曰桐廬」。

淳安縣:明《嘉靖淳安縣誌》卷1《風俗》稱:「茲邑舊以淳而易安得名」。

▲圖片來自百度網絡

二、寧波篇

寧波市:寧波古稱為「鄞」,春秋時為越國境地,秦時屬會稽郡的鄞、貿阝、句章三縣,唐時稱明州。公元821年,明州州治遷到三江口,並築內城,標誌著寧波建城之始。明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取「海定則波寧」之義,改稱寧波,一直沿用至今。

江北區:因地處甬江、餘姚江北,故名。

海曙區:因區內有一座建於唐代的鼓樓——「海曙樓」而得名。

江東區:因地處奉化江、甬江東岸,故名。

北侖區:因北侖港得名,北侖港是以港中一小島北侖島而命名。

鎮海區:唐元和四年(公元809年),在鄮東甬江口建望海鎮,為鎮海建制之始。後梁開平三年(公元909年)改望海鎮為望海縣,未幾改為定海縣。清康熙二十六年(公元1688年)定海縣改名鎮海縣。

鄞州區:據《讀史方輿紀要》卷92寧波府奉化縣:鄞城「縣東五十裡。志雲,夏有鄞子國,以赤堇山為名。堇,草名也,加邑為鄞」。縣以赤堇山為名。

餘姚市:《水經·沔水注》:餘姚縣「因句餘山以名縣,山在餘姚之南、句章之北也」。據《越絕書》卷8載:「越人謂鹽曰餘。」餘姚亦為古越語地名。《史記·五帝本紀》正義:「顧野王雲,舜後支庶所封之地。舜姚姓,故云餘姚。」

慈谿市:宋乾道《四明志》卷16《慈谿縣誌·水》載:「慈谿縣南三十裡,與大隱山接,本曰大隱溪。裡有董黯,生後漢時,性篤孝。母寢疾,好飲此溪水,每思之,恐不常得,黯遂築室溪濱,板輿就養,厥疾乃痊,因名溪曰慈谿,後乃以名縣。」。

奉化市:據《大明一統名勝志·浙江寧波府志勝》卷5載:奉化縣以其民淳,易於遵奉王化,故名。

象山縣:《讀史方輿紀要》卷92寧波府象山縣:象山「在縣治北,形如伏象,縣以此名」。

寧海縣:西晉太康元年(280年)置寧海縣,由於沿海之地飽受海浪不寧之苦,取海靜境寧之意。

▲圖片來自百度網絡

三、溫州篇

溫州市:順帝永和三年(138)析章安縣東甌鄉置永寧縣,縣治賢宰鄉(今永嘉縣甌北鎮)。是為溫州建縣之始。公元323年,東晉明帝設永嘉郡,「永嘉」兩字是水長而美的意思。置永嘉郡的同時,郭璞選城址建城,稱「鬥城」。相傳建城時有白鹿銜花而過,故又稱「白鹿城」,簡稱鹿城.唐高宗上元二年(公元675年),改稱「溫州」。取雖隆冬季節仍很溫暖,故名溫州。

鹿城區:相傳東晉太寧元年(公元323年)置永嘉郡築城時有白鹿御花之瑞,故名。

龍灣區:1984年12月並近郊狀元鎮、龍灣鄉及甌海縣永中鎮2村置龍灣區,以境內龍灣鄉得名。

甌海區:溫州古稱甌,甌江口習稱甌海,1981年析原溫州市郊5區置甌海縣,1992年3月9日設立甌海區。

瑞安市:三國吳赤烏二年(公元239年),建縣之始,縣名羅陽,吳寶鼎三年(268年)被更名安陽縣,晉太康元年(280年)改稱安固縣,清乾隆《浙江通志》卷8《建置》載:「唐天復三年(902)有白鳥棲縣之集雲閣,以為祥瑞,遂改名瑞安武肅王聞於朝,詔改今名。」

樂清市:傳春秋周靈王太子晉乘鶴至簫臺山上吹簫,「簫韶九成,鳳凰來儀」,因以名縣。民國《樂清縣誌》卷1《邑裡志》:「邑取大樂正造士,小成七年,大成九年之義,因名樂成。」後梁錢氏以避梁祖諱改名樂清。

洞頭縣:因洞頭山(島)得名。

永嘉縣:公元323年,東晉明帝設永嘉郡,「永嘉」兩字是水長而美的意思。民國《永嘉縣誌》卷2《輿地誌·山川》:甌江「在府城望江門外,一名永寧江,一名永嘉江,一名蜃江」。

蒼南縣:因處於玉蒼山之南,又由江南(垟)平原,故名。浙江省最年輕的縣。

平陽縣:公元283年(晉武帝太康四年),析安固南橫嶼船屯地置始陽縣,這是平陽單獨建縣的開始。後也稱羅陽縣。不久,「取橫嶼及橫江之義」,改名橫陽,五代十國時,吳越王統轄全浙,橫陽既平,改名平陽,一直沿襲至今。1981年析鰲江以南7區1鎮另置蒼南縣。另《太平寰宇記》卷99溫州平陽縣:「邑有平陽嶺」,故名。

文成縣:明朝開國元勳劉基,南田(今屬文成縣)人,死後追諡「文成」。縣名即由此而來。

泰順縣:明景泰三年(1452年)置縣,景泰帝以「國泰民安,民心歸順」之意賜名「泰順」。

▲圖片來自百度網絡

四、嘉興篇

嘉興市:春秋時,此地名長水,又稱槜李,吳越兩國在此風雲角逐。戰國時,劃入楚境。秦置由拳縣、海鹽縣,屬會稽郡。兩漢時煮海為鹽,屯田為糧。三國時吳國雄踞江東,析由拳縣南境、海鹽縣西境置鹽官縣。吳黃龍三年(231)「由拳野稻自生」,吳大帝孫權以為祥瑞,改由拳為禾興,赤烏五年(242)改稱嘉興。

南湖區:以境內有南湖得名。

秀洲區:1999年6月,郊區更名時將古秀州的「州」字上加了三點水,稱為秀洲區。

平湖市:據明天啟《平湖縣誌》載:謂平湖者以治即武原陷為湖處,土脈墳起,坎陷底平,故名。

海寧市:《郡縣釋名》浙江卷上:海寧縣「取海濤寧謐之意也。

桐鄉市:以昔多梧桐,有「梧桐之鄉」稱號。

海鹽縣:《漢書·地理志》會稽郡海鹽縣「故武原鄉,有鹽官」。《大明一統名勝志·浙江嘉興府志勝》卷2:「縣地廣斥,鹽田相望,故漢改名海鹽。」

嘉善縣:清光緒《嘉善縣誌》卷1:「因舊有遷善六鄉,俗尚敦龐,少犯憲闢,故曰嘉善。」

▲圖片來自百度網絡

五、湖州篇

湖州市:湖州是一座具有二千多年歷史的江南古城。楚考烈王十五年(公元前248年),春申君黃歇徙封於此,在此築城,始置菰城縣,以澤多菰草故名。隋仁壽二年(公元602年),置州治,以濱太湖而名湖州,湖州之名從此始。

吳興區:民國元年(1912年),烏程縣、歸安縣合併為吳興縣,吳興一名由此而來。

南潯區:以駐地南潯鎮得名。

長興縣:乾隆《湖州府志》卷2《城池》載明顧應祥《重修長興縣城記》說:「城始創於吳夫差,厥形長,故邑名長城。錢繆有國,避朱溫廟諱(其父名朱誠),改為長興。」安吉縣:據《吳興記》:「光和末,張角亂,此鄉守險助國,漢嘉之,中平二年,分故鄣之南鄉置安吉縣。」

德清縣:據《郡縣釋名》浙江卷上:「邑東有餘不溪,其水清澈,餘則不,故曰餘不。邑臨是溪,因名德清。」

安吉縣:建縣於東漢中平二年,至今已有1800多年歷史,漢靈帝賜名「安吉」取之《詩經》「安且吉兮」。

▲圖片來自百度網絡

六、紹興篇

紹興市:紹興從秦漢時代起,置會稽郡,唐代時稱越州,至南宋康王趙構避難南渡,官紳上表,乞賜府額,趙構題「紹祚中興」(紹,即繼承,祚,即國統)遂改為紹興府,這也就是「紹興」地名的由來。元代廢府為路,明清二代復稱紹興縣,今為紹興市。

越城區:以歷史上曾為越國、越州之都城、治所而得名。

諸暨市:據梁載言《十道志》:「諸暨縣有暨浦、諸山,因以為名。」

嵊州市:南宋嘉泰《會稽志》卷12嵊縣:「東有簟山,南有黃山,西有西白山,為縣之秀峰,嵊山在北,乃四山為嵊之義」。

上虞市:《水經·漸江水注》載:「晉,《太康地記》曰:舜避丹朱於此,故以名縣。百官從之,故縣北有百官橋。亦云:禹與諸侯會,事訖,因相虞樂,故曰上虞。」

新昌縣:又清乾隆《浙江通志》卷24《城池》引《呂光洵修城記》說:「新昌蓋剡之東境,梁開平間,析其十三鄉為縣,以其創建也,因名新雲。」

紹興縣:南宋建炎四年(1130年)高宗以越州為臨時首都,題「紹祚中興」額,升越州為紹興府;翌年改元為紹興,紹興由是得名.

▲圖片來自百度網絡

七、金華篇

金華市:金華又稱婺州,春秋時屬越國。秦、漢為烏傷縣,屬會稽郡。三國吳寶鼎元年(266)置郡名東陽,以郡在瀫水(即衢江)之東、長山之陽得名。金華設立郡府建置自此始。「金華」這一名字由來相傳於金星婺女爭華之地。另一說「金華」這一名字由來於城外南、北對峙的金華山。

婺城區:隋開皇十三年(公元593年)置婺州,金華為其州治。今金華改簡稱婺,由此得名。

金東區:以其位於金華市區東部而得名。

義烏市:《水經·漸江水注》載:「《異苑》曰:東陽顏烏以淳孝著聞,後有群烏助銜土塊為墳,烏口皆傷,一境以為顏烏至孝,故致慈烏,欲令孝聲遠聞,又名其縣曰烏傷矣。」(此為傳說)。

蘭谿市:《東陽記》載:蘭溪縣治西南6裡有蘭陰山,「其上多產蘭,故名蘭陰,以其橫截大溪,又名橫山大溪,即蘭溪也」。

永康市:傳孫權之母曾來上浦鄉進香,祈求「永保安康」,故名永康。《郡縣釋名》浙江卷上:永康縣「三國吳名,以地有永康溪也。

東陽市:《大明一統名勝志·浙江處州府志勝》卷8:「三國吳寶鼎元年置東陽郡,以其地在金華山之南,谷水之東,因以為名。」。

武義縣:《郡縣釋名》浙江卷上:「時天下郡邑多以武名,始武安、武隆之類。曰武義者,凱以仍義烏而加武名耶。」疑武義縣名與武則天有關。

浦江縣:據《太平寰宇記》卷97婺州浦陽縣;「浦陽江在縣西三十裡,縣取此江為名。」

磐安縣:1936年設大盤山區綏靖專員辦事處,駐櫸溪;1939年置縣,以大盤、安文兩地名中取一字音,為「磐石之安」義,命名「磐安縣」.

▲圖片來自百度網絡

八、衢州篇

衢州市:一說以路通三越(閩越、揚越、吳越)命名。多數者較為可信。首先從地名角度分析,「衢」字的含義,《爾雅釋宮》稱「四達謂之衢」。《楚詞.天問》謂九交道之意。《太玄經》作衢,也有「衢周九路」之說。從地理位置看,俯瞰衢州,川陸所會,四通八達,南際歐閩,北抵歙睦,東達滬杭,入於大海,由江山港、常山港、烏溪江匯合衢江,構成發達的水陸交通網絡。在以水陸交通為主的古代,三水冠之為「三衢」,對此,《大明一統專》便作出定論:「衢州之地,以路通三越因」。

柯城區:以境內有柯城鄉得名。

衢江區:以衢江而得名。

江山市:《郡縣釋名》浙江卷下:江山縣「以邑有江郎山也」。

常山縣:《元和郡縣誌》卷26衢州常山縣:「因縣南有常山為名。」

龍遊縣:《元和志》:唐改太末縣為龍丘,因龍丘山為名」。同卷《古蹟》載「太末故城「在龍遊縣治。……舊志:吳越時,以丘名近墓不祥,乃改為龍遊」。

開化縣:北宋乾德四年(966年)吳越分常山西境的開源、崇化、金水、玉山、石門、龍山、雲臺七鄉析置開化場,以開源、崇化二鄉名各取一字而得。

▲圖片來自百度網絡

九、舟山篇

舟山市:「舟山」和「定海」是現今舟山市覆蓋範圍最廣,使用頻率最高的兩個地名,這兩個地名均直接、間接地產生於明初以防倭為目的的「海禁」。根據地方史志的記載,舟山群島的主島——舟山島及群島本身,在宋、元時代還沒有產生獨有的稱為,均以「昌國縣(州)」名稱來涵蓋。至明洪武「禁海」之後,「昌國」地名隨政區的消失而逐漸隱退,從而孕育了一個新地名——舟山。對此,《舟山市志》載:「此後,史書始稱昌國為舟山。」

定海區:清康熙二十七年(公元1688年)置定海縣,取「永定海疆,展復舟山」之意。

普陀區:以境內普陀山得名。

岱山縣:因岱山為名。

嵊泗縣:1949年10月置嵊泗縣,縣名取嵊山、泗礁兩島名首字組合而成,因嵊泗列島得名。「嵊泗列島」由嵊山島和泗礁島首字取名。

▲圖片來自百度網絡

十、台州篇

台州市:台州、天台之名天上來。「台州」、「天台」的起名同出一源——天台山。天台山之名來自上天星宿之臺宿。

路橋區:路橋古稱靈山鄉。到了東漢開基者劉秀統一中國後,開始發展江南,始稱「新安」。建炎四年(1130),由宋高宗趙構賜名「路橋」,沿用至今。

黃巖區:因黃巖山而名。

椒江區:因椒江橫貫全境得名。

臨海市:晉《太康地記》稱:「以地臨海嶠為名。」

溫嶺市:境西有嶠山,一名溫嶺,市以山名。

三門縣:據民國《南田縣誌》卷25載:三門縣「在縣境蓬萊鄉六都之北,瀛州鄉十都之南,其西口有三門嶼、白蛇山矗立,儼成三門,故名,三門為申(即上海)、甬(即寧波)、臺(即臨海市)往來商輪出入要口」。三門縣以此得名。

天台縣:《郡縣釋名》浙江卷下:天台縣義同台州,「取天台山名也。」

仙居縣:《郡縣釋名》浙江卷下:「舊志:邑東南三十裡有括蒼洞,在栝蒼山之間。按塵外記,栝蒼成德隱元之天,蓋第十洞天,列仙所居,在臺之安樂,即仙居舊邑也。」仙居之名以此。

玉環縣:明嘉靖《太平縣誌》卷1說:「一雲宋高宗南渡,遺玉環於此,故名。」玉環縣,以玉環山或玉環島而得名。

▲圖片來自百度網絡

十一、麗水篇

麗水市:原名為處州,麗水名字的由來是源於城北的麗陽山,山後有古溪潺潺流過,俗話說:有山則名,有水則靈。或許古人正是想藉助於山水之靈性吧。

蓮都區:唐中和元年(公正881年)盧約起義軍佔據處州,徙沿小括蒼山,踞山築城,因共「眾山環簇,狀如蓮花」,而得名。

龍泉市:《讀史方輿紀要》卷94處州府龍泉縣:劍池湖「在縣南五裡,周三十畝。要傳歐治子鑄劍於此,號為龍淵。唐諱淵,改曰龍泉。

縉雲縣:《郡縣釋名》浙江卷下:縉雲縣「政和志雲,古有縉雲氏,蓋以官名

青田縣:唐睿宗景雲二年(711年)分括蒼縣地建立青田縣,因「山下有田,產青芝」,故名青田。

雲和縣:《讀史方輿紀要》卷94處州府雲和縣:「本麗水縣浮雲、元和二鄉地,景泰三年析置今縣,兼二鄉之名以名焉。」

遂昌縣:《大明一統名勝志·浙江處州府志勝》卷8:遂昌縣「平昌山在縣東界西明山之次,前後兩山,形如昌字,故以名山,而縣名亦因之」。

松陽縣:《元和郡縣誌》卷26處州松陽縣:「本漢回浦縣之地,屬會稽。後漢分立此縣,有大松樹,大十八圍(或作大八十一圍),因取為名。」

慶元縣:《宋史·地理志》載:慶元縣「慶元三年分龍泉松源鄉置縣,因以年紀名」。

景寧畲族自治縣:景寧縣境西周屬越。春秋仍屬越地。三國是屬臨海郡,隋開皇九年(589年)廢永嘉、臨海二郡,置處州設立括蒼縣(含景寧地域)。明景泰三年(1452年)巡撫孫原員以「山谷險遠,礦徒嘯聚」為由始置景寧縣,屬處州府。清沿其制。

(聲明:為了保證文章智慧財產權的完整,本公眾號全文引用,若有最新的改動或對地名解釋有不同意見的方家,歡迎在留言區留言交流。在此特別感謝原作者!)

莫道本土無文化,用心發掘鳴天下!

【「椒江文藝志願者協會」招會員】

-END-

【文字:白罌粟,來自360doc個人圖書館】

【圖片:百度網絡】

【裡長整理 若要轉載請找「裡長」授權】

【「道臺裡20000 」爆文

一、萬濟池的真正來歷

二、東山頭有家神奇醫院,五行代醫,有留學博士,也有赤腳醫生

三、日本飛機墮葭沚,大將命喪椒江

四、送大暑船出海全過程(視頻)

五、「裡長」方言配音「一江兩岸宣傳片」

六、裡長柵浦遊記

,
同类文章
你想燒香和崇拜佛嗎?

你想燒香和崇拜佛嗎?

雖然人們聽說過他們的手,但每個人都真的明白有很多人。手有歷史悠久的歷史,而這個過程的發展過程也更加艱難,對我們進行思考是非常重要的,因為人們可以看到自己的命運
生命線分支分叉20種圖,即新分叉更困難

生命線分支分叉20種圖,即新分叉更困難

手掌中有許多線條,這些線條不同。而不同類型的手蛤與它的含義不同。事實上,手的類型非常多。一般來說,我們明白我們必須知道屬於自己的一隻手,你可以了解自己的命運
女人手在川志紋理,四川條紋,一個女人有一個強大的

女人手在川志紋理,四川條紋,一個女人有一個強大的

四川鑲邊這隻手是以相同的方式,而手不同,它代表的意義是不同的。男女的結果也有這樣的手階段也不同。當然,雖然手可以看到我們的命運,但我們將在一生中生命
有一種手工製作的飢餓,汞極為開發。

有一種手工製作的飢餓,汞極為開發。

對於一些更好的人來說,他們很容易賺錢,可能會突然有一天,他們的生活會有意想不到的財富,這種意外的財富可以讓你更好地生活。但是,沒有人能擁有如此美好的生活
智能線條突然扭轉了智慧。

智能線條突然扭轉了智慧。

事實上,大多數人都不知道如何改變他們的手,因為我們的手會改變,這也改變了我們的命運。我們的一隻手會改變。這隻手代表著我們一天的命運
WISDOM線條被破壞,但佈線很難發展

WISDOM線條被破壞,但佈線很難發展

我相信大多數人沒有仔細理解握手,但每個人都必須聽到它,但手有一個漫長的歷史,但還有很多人都不知道。事實上,注意你的手。好處,因為它代表著我們的命運
6種面部男人注定要在窮人的窮人中有一個典型的可憐的臉

6種面部男人注定要在窮人的窮人中有一個典型的可憐的臉

臉是一個非常神奇的東西,因為我們可以通過它看到一個人的命運。許多人對自己的命運非常好奇,所以他們會去手和自己的出生和八個角色,看看他們的命運
女人臉,大,全圖,長期以來,已久期待著

女人臉,大,全圖,長期以來,已久期待著

每個人都可能有一個長的痰液和身體部位的不同位置,而不同地點的代表的含義也是不同的。最明顯的是最常見的是人臉上的痣。在我們臉上有很多職位
掌心掌心手掌的手掌手掌手掌的女人?

掌心掌心手掌的手掌手掌手掌的女人?

不同的雙手有不同的財富,有些可能具有平穩的水流,有些可能是粗糙的壽命。在性質中,手相對發展一個人未來的財富。如果一個女人真的有一隻手掌,那麼未來會發生什麼
一個男人可以在右手結婚嗎?

一個男人可以在右手結婚嗎?

對於女孩來說,嫁給是生活中最重要的事情,他們看不到。有些人不能結婚。如果你結婚,他們的婚姻生活不會幸福。人們,人們,你可以擁有幸福的婚姻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