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2016年託爾斯泰名人傳讀後感

2023-10-12 15:08:29 3

  《託爾斯泰傳》同樣是一部態度嚴肅的作品。這部作品是建立在對託爾斯泰的藝術創作、他的書信和同時代人的回憶文章的詳盡研究的基礎上的。

  2016年託爾斯泰名人傳讀後感一:

  同學們:你想幹一番驚天動地的事業嗎?你想成為中國的棟梁之材嗎?你想成為一個名人嗎?如果想,那就趕緊讀書吧!因為少年正是立志時,少年正是讀書時。但茫茫書海,魚龍混雜,讀什麼書好呢?在這裡,我要向同學們推薦一本書,它就是法國進步作家、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羅曼·羅蘭的偉大作品——《名人傳》。

  羅曼·羅蘭在這本書裡主要寫了三位主人公:一個是音樂家貝多芬,一個是雕塑家米開朗基羅,另外一個是小說家列夫·託爾斯泰。雖然他們所處的地域不同,但是他們在人生憂患困頓的徵途中,為了尋求真理和正義,為了創造表現真、善、美的不朽之作,都獻出了畢生的精力。貝多芬用痛苦譜寫的與命運抗爭的樂曲,米開朗基羅用一生的血淚創作的不朽的作品,列夫·託爾斯泰在小說中描寫的千萬個生命的渺小與偉大,都給我們留下了享用不盡的精神食糧。

  面對人生的劫難和世間的悲痛,他們從來沒有一絲的惶恐和顫抖,他們從來不諱言痛苦,而事實上他們的痛苦在常人看來卻是難以想像的。

  貝多芬的一生是悲慘的,也是多災多難的,但他為什麼還能成功呢?為什么正常人做不到的事,他卻能做到呢?這引起了我的深思。我認為,貝多芬之所以成功,是因為他有著超過凡人的毅力和奮鬥精神。面對困難,他絲毫無懼。這就是他成功的秘訣。因此,他以巨人般的毅力創作了《英雄交響曲》、《特萊莎奏鳴曲》、《命運交響曲》、歌劇《費德裡奧》……

  在日常生活中,每當我們遇到困難時,經常想到的就是請求他人的幫助,而不是直面困難,下定決心一定要解決。而貝多芬,因為脾氣古怪,沒有人願意與他做朋友,所以他面對困難,只能單槍匹馬,奮力應戰。雖然很孤獨,他卻學會了別人學不到的東西:只要給自己無限的勇氣,再可怕的敵人也可以打敗。貝多芬與命運抗爭,最終成為名人,同樣,我們也要努力學習,做個品學兼優的好學生。貝多芬在寫給弟弟們的信中曾說過:「只有道德才能使人幸福,而不是金錢。」

  米開朗基羅從小迷戀繪畫,在學校裡總是畫素描,為此他經常遭受家人的毒打,因為他的父親認為從事藝術是可恥的。他堅持自己的選擇,後來進入雕塑學校。當時的義大利正是歐洲文藝復興運動的發源地和中心,在崇尚希臘古典文化的風氣下,他潛心學習模仿古希臘藝術,這對米開朗基羅的藝術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米開朗基羅有狂熱、驕傲、神經質的氣息,易於沉溺在一切盲目的信仰中,受到一切宗教和社會的狂潮鼓動。他說過:「好的畫,接近神兒和神結合……它只是神的完美的抄本,神的畫筆的陰影,神的音樂,神的旋律……因此,一個畫家成為偉大與巧妙的大師還是不夠。我想他的生活應當是純潔的、神聖的,是神明的精神得以統治他的思想……」他將神與畫融會在一起,可見他對神的崇敬和對宗教的虔誠。

  列夫·託爾斯泰與前兩篇所述的人物完全不同。他的家族是非常高貴和古老的家族,地位優越,童年時期的託爾斯泰衣食無憂,既不需要依附任何人,也不必像貝多芬和米開朗基羅那樣終日勞碌。他身體健康,婚姻美滿,與殘疾的貝多芬截然不同。他有很高的文學天賦,他的作品甚至遠漂到法國出版,幾乎沒有經歷過艱難的求學歷程就獲得成功。然而,如果他就這樣聽任命運的安排,他也只能是一個有名的作家而已。可貴的是,列夫·託爾斯泰看到了貧民的清苦生活和坎坷的悲慘遭遇,反倒為自己的安逸的生活感到愧疚。

  列夫·託爾斯泰是一個虔誠的基督教徒又有東正教的教籍,他因批判教會的教條和迷信被開除了教籍;他甚至對《現代人》雜誌的文友屠格涅夫進行批評,他不能諒解這些藝術家生活墮落卻大談仁義道德……託爾斯泰為人類的奮鬥使他有了許多煩惱,但他依然敢於挑戰權威,甚至不把沙皇放在眼裡,他心中的真理是無論誰也無法動搖的,這正是他的偉大之處。但是,人無完人,託爾斯泰也隱藏著落後、局限的思想,他把科學的發展批判得一無是處,把有利於人類進步的研究稱之為「無聊之舉」,他沉迷於自己的宗教信仰,這使他的舉動常常有些偏激。因而,列夫·託爾斯泰有些「井底之蛙」的味道。儘管這樣,託爾斯泰所做的一切都是想完善俄國社會,他甚至繼承了孔子的思想,想使社會變成人人信奉上帝、重視德育的大同世界。所以列寧這樣評價列夫·託爾斯泰,稱他的作品「反映了俄國革命的某些本質」,但又說他是有點「傻頭傻腦的地主」。

  由此,我不禁想起了中國的一句古訓:古今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忍不拔之志。由此,我也知道了什麼叫英雄。英雄之所以成為英雄,是因為他長期戰勝身體與精神的折磨使他們精神偉大。羅曼·羅蘭把英雄的首席賦予貝多芬、米開朗基羅、列夫·託爾斯泰,正是緣於他對時代的深刻批判和對英雄的獨特見解。

  同學們,你想成為英雄嗎?那就打開《名人傳》吧!它會為你開啟心靈的窗戶,讓你呼吸一下英雄的氣息。

  2016年託爾斯泰名人傳讀後感二:

  假期裡我讀了很多書,讓我印象深刻的書裡有一本就是《名人傳》。這本書的作者是羅曼·羅蘭,他是法國作家、音樂學家、社會活動家。

  這本書結合了《貝多芬傳》、《米開朗琪羅傳》、《託爾斯泰傳》三部傳記。

  在《貝多芬傳》裡我喜歡貝多芬說過的這樣一句話:「全力向善,愛自由勝於一切。即使為了王位,也永不背叛真理。」通過這句話,我能感受到貝多芬非常熱愛自由和和平,同時他有著堅定的信念有著頑強不屈的品格。後來我看到貝多芬耳聾的部分,非常有感觸,作為一個熱愛音樂並且痴狂的人來說,耳聾,所給他造成的傷,是不容小覷的。這相當於一個熱愛唱歌的人,他的嗓子再也發不出聲了;一個熱愛舞蹈的人,她的腿再也不能動了。而這不幸,卻偏偏降臨到了貝多芬的頭上。當看到貝多芬遺囑的時候,我才恍惚明白了些什麼,大家眼裡的貝多芬是頑固不化的,是憤世嫉俗的,可是事實卻不是這樣的。貝多芬的健康狀況一直很糟糕,他也想努力的去融入社會,可是不行。這是一種頑疾,即使治好也要好長時間,他不想告訴別人也不想告訴自己為數不少的敵人,他只好自己默默地承受這一切。

  貝多芬是偉大的,他一直到死後,還為別人考慮著一切。他為我們創作的優秀作品數不勝數,我們因該尊敬他。能夠擁有貝多芬這種的對音樂的熱愛的人,寥寥無幾。

  2016年託爾斯泰名人傳讀後感三:

  《名人傳》由法國著名作家羅曼•羅蘭的《貝多芬傳》、《米開朗琪羅傳》和《託爾斯泰傳》組成,它們均創作於二十世紀初期,無論在當時是在後世都產生了廣泛的影響。在這三部傳記中,羅曼•羅蘭是緊緊把握住這三位擁有各自領域的藝術家的共同之處,著力刻畫了他們為追求真善美而長期忍受苦難的心路歷程。書中寫了三個世界上赫赫有名的人物。第一個是德國作曲家:貝多芬;另一個是義大利的天才雕刻家:米開朗基羅;最後一個是俄羅斯名作家:託爾斯泰。

  羅蘭認為偉大藝術家是"集體力量"的表達者,是群眾、各民族和人類巨大激情的表達者,因為他覺得"集體力量"是一種自發的和完全不為理智所理解的東西天才藝術家的偉大,包括所有天才的偉大,按照羅蘭的看法,絕不在於他具有某種超人的、非凡的力量。恰恰相反,一個傑出的人;尤其是一個天才,要比普通人更緊密地同現實生活結合在一起,他了解生活的本質要比別人更深刻,他預感歷史大變動的臨近,要比別人早一些。

  早在本世紀初,羅蘭已經接近於對傑出人物的作用的這樣一種理解,而且這種理解在他的傳記特寫中得到了體現。隨著他研究貝多芬和米開朗基羅生平的日益深入,尤其隨著他為還沒有寫的其他幾部傳記收集的材料日益增多,他越來越清楚地感到那些偉大人物的內心世界的複雜,而他原先是打算把這些人物當作意志堅定和性格剛強的榜樣來加以描寫的。這就妨礙了他把擬訂好的叢書計劃繼續下去,不過這並沒有動搖他對所選擇的題材進行處理的美學立場。偉大人物是有缺點的,他們在所走過的道路上也有過動搖和錯誤,然而他們的偉大正是在於他們有時善於--用痛苦的內心鬥爭作為代價--戰勝弱點和克服動搖。

  羅蘭在《米開朗基羅傳》的序言中寫道:「我沒有給那些高不可攀的英雄們建立紀念碑。我憎恨理想主義,因為它膽怯地迴避生活上的痛苦和精神上的弱點。然而,太容易受一些花言巧語矇騙的人民應該牢記:有關英雄主義的一切謊言是由於膽怯而產生的!英雄主義就是看到世界的本來面貌,熱愛這個世界。」這一思想,在該書的結尾中又重複了一遍:「難道,我應該象其他許多那樣只去描寫英雄們的英雄主義,用一塊蓋布把他們跌入的整個痛苦深淵罩上,可是不能這樣做!真實高於一切!我不能用謊言去答應給自己朋友們幸福!我不惜一切代價非這樣做不可,我只能答應給他們真實,甚至用幸福作為代價答應給他們真實,給他們勇敢的真實,並用真實這把刀子去雕刻不朽的心靈。」這一肖像是本世紀初羅蘭在《貝多芬傳》中刻畫的。而且他還修改重審自己的這一早期作品,並持批判態度。一九三六年,他在著手他的巨著的第三部《復活之歌》的創作的時候寫道:「我們研究貝多芬三十年了,在這期間,我們不僅更清楚地了解了貝多芬的生平,而且了解了一個人--人們--的生平……現在,為了一塊麵包,我們已經不能把貝多芬這一個人看成是想像中的英雄,看成是由不鏽鋼鑄成的具有倔強性格的英雄。他--就象所有的人,哪怕是英雄,一樣經歷過乏味生活,是某些身份不同的人和可以說地位不同的人之間的戰場。」生活的條件,壞境的壓力使人也決不可能擺脫內心鬥爭。「這使他的英雄主義具有更高的價值,因為眾所周知,他作出了多麼大的努力。」就是貝多芬也不能完全擺脫內心矛盾。儘管他的性格獨立不羈,但有時也會巴結強者。雖說他是一個不謀私利的人,但在就錢的事情同出版商和戲院經理的一些洽談中,他卻表現得極其固執而又堅決。儘管他滿懷共和主義激情,然而他仍為自己的貴族身份而感到十分自豪。所有這一切怎麼去解釋呢?羅蘭自己作了回答。「讓偉大藝術家力求成為代達羅斯,給自己插上翅膀,飛向……系在雙腳?上的秤砣卻把他留在大地上--這秤砣便是經濟上的奴役,所以他一次又一次地跌入人們共同的陷講。在那裡,他為了一塊麵包和可恨的貧困同別人進行了頑強的鬥爭。」

  貝多芬許多個人弱點在某種程度上正是由這一點造成的。對他來說,有錢就意味著相對減少依賴,因此他為了一個銅板就能固執地討價還價。對他來說,貴族身份是一種避免受別人鄙視的工具,至少在某種程度上是這樣,因為那些不敬重貝多芬這個作曲家的人,卻很敬重貝多芬這個貴族身份,因而當有人對他貴族身份的真實性提出異議時,他就會大發雷霆。他的革命信念帝國警察局知道得十分清楚。這使他始終擔心會遭到迫害。因此,為了避免遭受迫害,他有時克制住對巴結奉承的厭惡,在自己毫無天賦的學生和庇護者魯道夫大公面前說上許多恭維話。在敘述這一切的時候,羅蘭一味反覆地說:"天才的這些錯誤和失敗不應該把我們的眼睛遮住,使我們看不到他的偉大。這僅僅是對時代作出的不可避免的讓步。確實,羅蘭在這裡指出的有關貝多芬個性的新觀點,同他《名人傳》原先的構思是不矛盾的,而只是對這一構思作了更明確的修改。我們更清楚地看到了藝術家痛苦的深度,同時也看到了藝術家道德的偉大,因為藝術家善於不顧一切地保護自己內在的人的本質,從而保護了自己的創作天才,使其不受有害的影響。

同类文章

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讀後感

  【範例1】  在一個美好的下午,我閒著沒事就看了一本書,書名是《「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我很奇怪:為什麼要用這樣的兩句話作為文章的題目呢?  我靜下心來慢慢的欣賞著這篇文章,原來作者在七八歲的時候就寫了第一首詩,我很吃驚,這不可能吧!一個只有七八歲的小孩子就會寫這樣好的詩?真的很難

兩隻螞蟻讀後感400字(優秀)

  【範例1】  今天,我在語文課本上讀了一篇文章——《兩隻螞蟻》。主要寫的是兩隻螞蟻要去完成一項任務,但是有一塊大石頭擋住了它們的去路。一隻螞蟻毫不猶豫地往上爬,一次,兩次,三次........累得氣喘籲籲,最後,他終於爬了過去。另一隻螞蟻試了一次,兩次,爬不上去,便繞道而行,也完成了任務

《落花生》讀後感500字

  【範例1】  今天,我讀了《落花生》後,受到了很大的教育。這篇文章是通過一家人收花生時議論花生的好處,並以花生的可貴之處——藏而不露,向人們闡明一個道理: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  的確,一個人如果處處想著自己,而不顧別人的利益,那麼他就不會受到大家的尊敬。

名著《茶花女》讀後感500字

  【範例1】  自古以來愛情是一個永恆的文學主題,每一個人都盼望領有一份純潔的愛情,可是在殘暴的道德觀點和虛假的殘害之下,那一段高貴純潔的愛情卻幻滅了,那段愛情就是出自《茶花女》這本書中。書中講述的是,一個漂亮仁慈的煙花女子,瑪格麗特與誕生名門的男子阿芒彼此相愛,可終極卻陰陽永隔,天各一方

輸贏讀後感(精選)

  【範例1】  《輸贏》這本書帶給我的不僅是文學上的享受,更多的是對即將參加工作的我心靈的啟迪和知識的學習積累,與其去評價其文學價值,倒不如去研究它的實用價值,特別是對我這個即將在銷售領域裡摸爬滾打的在校學生。  在內憂外患的環境下,主人公周銳臨危不懼,選擇了忍辱負重,接受重任。成為了低靡

小學生綠野仙蹤讀後感300字

  【範例1】  初次翻開這本帶著油墨香氣的的書時,就被一個稀奇古怪的小題目所吸引住了。「空中旅行」。咦?空中怎麼會旅行呢?作者該不會腦子壞掉了吧?空中「旅行」這簡直是天方夜譚。就是這一個疑惑,使我走進了《綠野仙蹤》······  《綠野仙蹤》這本書是由美國作家萊曼·弗蘭克·鮑母撰寫的。這本

課文《烏塔》讀後感400字

  【範例1】  烏塔,你真勇敢,你都敢自己去遊歐洲。烏塔,你真細心,,旅遊前都準備了三年,在家裡都設計好了旅行路線,還閱讀了與這些國家有關的書籍。烏塔,你真懂事,為了掙旅費,每個周末去幫餐館或超級市場分發廣告單,假期還到別人家裡陪小孩玩,但你也不問爸爸媽媽要一分錢,到一個地方就給家裡打個電

關於稻草人讀後感400字【精編】

  【範例1】  今天,我和媽媽一起讀了葉聖陶爺爺的《稻草人》,我很喜歡這個故事。  我知道了稻草人的骨架是用竹子做的,肌肉是用黃稻草做的,帽子是用荷葉做的。他站在田裡,用來趕走那些飛來的小雀。  一天晚上,稻草人遇見了三件讓人傷心的事。第一件事是:一位眼睛模糊的老太太八九年前死了丈夫,她只

愛的藝術讀後感【經典】

  篇一:  讀完了弗洛姆的《愛的藝術》,很好的一本薄薄的書。  人的孤獨感是無法迴避的事情,克服的辦法一是創造,主動去改造自然,實現自我和外部世界直接的聯通;另一個就是愛,分享自己的生命力,實現自我和人群之間的聯通。無論是創造還是愛,都是主動性的行為;所以弗洛姆提倡「創造性的人格」。  通

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讀後感

  【第1篇】  周恩來從小就熱愛學習,所以他的成績在班裡一直名列前茅。有一天,校長問他們:「你們為什麼而讀書?」有的說為父母而讀書,有的說為做官而讀書,有的說為掙錢而讀書,有的說為明理而讀書。輪到周恩來時,他大聲的說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校長聽後大為滿意,後來實踐證明,這是他長期以來樹立的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