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派京韻大鼓介紹,京韻大鼓的伴奏樂器
2023-10-12 08:46:34 4
京韻大鼓是一種流行於北京與天津地區的鼓詞類曲藝音樂,同樣也在全國的說唱音樂曲種中佔有著非常重要的地位,京韻大鼓是起源於清朝初期的。本期戲曲大全一起來了解一下京韻大鼓。
京韻大鼓,漢族曲藝曲種之一。由河北省滄州、河間一帶流行的木板大鼓發展而來,形成於京津兩地。河北木板大鼓傳入天津、北京後,劉寶全改以北京的語音聲調來吐字發音,吸收石韻書、馬頭調和京劇的一些唱法,創製新腔,專唱短篇曲目,稱京韻大鼓,屬於鼓詞類曲藝音樂。
京韻大鼓主要流行於包括北京、天津在內的華北及東北地區,是中國北方說唱音樂中藝術成就較高的曲種,同時在全國的說唱音樂曲種中也佔有相當重要的地位。
京韻大鼓,清末民初形成並流行於北京、天津地區。由當時的鼓書藝人劉寶全等把原用河北語音演唱的木板大鼓改用北京語音演唱,廣泛吸收京劇唱腔及北京流行的民間曲調創製新腔,並在木板大鼓原有伴奏樂器三弦外,增加了四胡和琵琶,形成了一直流傳至今的京韻大鼓。
京韻大鼓由河北省滄州、河間一帶流行的木板大鼓發展而來,形成於京津兩地。河北木板大鼓傳入天津、北京後,劉寶全改以北京的語音聲調來吐字發音,吸收石韻書、馬頭調和京劇的一些唱法,創製新腔,專唱短篇曲目,稱京韻大鼓,屬於鼓詞類曲藝音樂。
木板大鼓即「怯大鼓」,在改革、發展過程中,叫過很多名稱:在北京曾稱「京調大鼓」、「小口大鼓」、「音韻大鼓」、「文明大鼓」、「平韻大鼓」,在天津曾稱「衛調」、「衛調大鼓」、「文武大鼓」、「京音大鼓」。民國三十五年(1946)北京成立曲藝公會後,遂正式統一名稱為「京韻大鼓」。
演唱者自司鼓、板外,有三弦、四胡、琵琶為伴奏樂器,以三弦為主。伴奏音樂可分為「過板音樂」和「唱腔伴奏音樂」。唱腔伴奏,可隨腔伴奏,又可用「基本伴奏點」。伴奏旋律一是同唱腔旋律的加花伸長,連結樂逗自由,對唱腔陪襯,此外還運用一些烘託氣氛,表現特定情節的伴奏段落,如「擊鼓罵曹」中的「夜深沉」曲牌。
你可能也喜歡:
戲曲大全:評劇唱腔的發展歷史簡介
戲曲大全之評劇的藝術特點
維吾爾族的風俗習慣有哪些?
滿族有多少人口,滿族的分布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