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生素組合物、用於其施用的方法及設備的製作方法
2023-10-17 02:46:59 1
專利名稱:益生素組合物、用於其施用的方法及設備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大體涉及益生菌以及用於其施用的方法和設備。開發本發明主要是提供可在環境溫度或低於環境溫度下儲存,同時保持適當水平的益生菌存活性的益生菌組合物。一方面,開發本發明以提供允許在食用時將益生菌與載體液體一井施用形式的益生菌組合物。然而,應當認識到本發明不限於這種特定用途,且也可在一系列應用中用於保持益生菌存活性。此外,本發明及方法也可用幹與其他營養食品添加劑、藥劑、膳食補充劑、功能性食品成分、包括著色劑或調味劑在內的添加剤,以及其他形式的天然或藥用保健製劑、活性成分和可溶的或以懸劑可運輸的補充劑有關的方面。
背景技術:
以下討論的現有技術作為技術背景,以使本發明的技術特徵及益處在適當的技術語境下得到充分理解。然而,任何關於現有技術的參考不應作為表示或暗示承認該技術已 被廣泛知曉或成為本領域公知常識的一部分。益生菌益生菌微生物是現有技術中公知的,且該術語是指可施用於受試者以便賦予例如恢復或改善腸內微生物群落構成的有益效果的活性微生物製劑。益生菌通常以含有潛在有益細菌或酵母的膳食補充劑來提供,且廣泛作為食品以及膠囊和粉劑來食用(Stanton etal, Market potential of probiotics. Am J Clin Nutr 73(suppl) :476S_83S)。一般地,將包括乳酸桿菌(Lactobacillus)和雙歧桿菌(Bifidobacterium)在內的乳酸菌用作益生菌,但也可使用其他種屬,包括乳球菌(Lactococcus)、丙酸桿菌(Propionibacterium)、芽抱桿菌(Bacillus)、酵母菌(Saccharomyces)以及埃希氏桿菌(Escherichia)菌株。在這些種屬中,已報導了許多種類和菌株具有益生菌性質。用於遞送益生菌的最常用運載體是乳製品及益生菌強化食品。然而,也可以利用含有益生菌的粉劑、片劑以及膠囊。不同的細菌及酵母菌株提供的益生菌益處有差異。然而,由於已經充分報導了微生物必須存活才有活性並賦予最大的有益效果,因此,對所有益生菌而言共同的問題在於加工及儲存過程中的存活情況。保持益生菌存活通常以粉劑來提供散裝益生菌,其通過在冷凍乾燥前將冷凍保護劑添加至發酵罐的濃縮液中來製備。然而,也可採用噴霧乾燥濃縮液。已採用一系列添加劑作為冷凍保護齊U,來保持益生菌在生產和儲存過程中的存活性,如US 20050100559。在科技出版物及專利申請中也已報導了多種添加剤。報導了採用常與噴霧乾燥結合的一系列包衣成分的微囊化加工方法(例如,US20070122397、US20070059296以及US20040223956)。在收穫後直接實施冷凍乾燥,或通過在液氮中冷凍液滴並隨後乾燥該冷凍液滴來實施冷凍乾燥。然後將生成的乾燥材料碾碎來形成粉劑。這ー粉劑和製成品一般冷凍儲存,因為環境溫度常導致其存活性差。相當多的研究致力於在後處理中以及也在發酵過程中通過添加添加劑來改善存活性(例如US 6,939,705)。也已報導了益生菌在咀嚼軟糖中的存活情況(US 20060263344)。期望的益生菌組合物會是ー種在環境溫度下儲存時,能夠保持有益量活性微生物的組合物。進ー步地,希望獲得將益生菌組合物施用於兒童及嬰兒的方法和設備。本發明的目的是克服或在基本上改善現有技術的ー種或多種局限性,或至少提供有效的替代物。
發明內容
根據第一方面,提供包含包埋在基質中的益生菌微生物的益生菌組合物,所述基質基本上保持了微生物的存活性,由此所述基質釋放所述微生物進入液體載體並與其接觸。優選地,該基質基本上不含水,且可通過本領域已知的方法乾燥,如冷凍乾燥、噴霧乾燥、流化床乾燥、盤式乾燥、託盤乾燥、烘箱乾燥、真空乾燥或冷凍脫水。為了改善或保持益生菌微生物的存活性,基質優選包括一種或多種在環境溫度儲存期間基本上保持益生 菌微生物的存活性的材料。基質可包括水性或非水性組分。在優選的實施方式中,基質包括選自由各種澱粉、麥芽糊精、糖、蛋白質、食用油、脂肪、脂肪酸、ニ氧化矽、樹膠、乳(milk)化合物或衍生物、粘合劑及乳化劑構成的組中的ー種或多種組分。應當理解其中一些組分也可用作益生元,在食用時刺激益生菌微生物的存活、生長及増殖。除了眾所周知的食品油和脂肪之外,非水性基質組分可選自各種食用和/或藥用級別的多元醇。基質可另外摻入已知的崩解剤,「推迸」化合物及類似物,來幫助益生菌微生物從基質中釋放。優選地,益生菌細菌選自,但不限於,包括乳酸桿菌(Lactobacillus)、雙歧桿菌(Bifidobacterium)、乳球菌(Lactococcus)、丙酸桿菌(Propionibacterium)、芽抱桿菌(Bacillus)、腸球菌(Enterococcus)、鏈球菌(Streptococcus)以及埃希氏桿菌(Escherichia)的組。然而,非細菌益生菌包括益生菌酵母如酵母菌(Saccharomyces)也是已知的,並考慮用於本發明中。在優選的實施方式中,益生菌微生物選自嗜酸乳桿菌(Lactobacillus acidophilus)、鼠李糖乳桿菌(Lactobacillus rhamnosus)、發酵乳桿菌(Lactobacillus fermentum)、乾酪乳桿菌(Lactobacillus casei)、保加利亞乳桿菌(Lactobacillus bulgaricus)、格氏乳桿菌(Lactobacillus gasseri)、瑞士乳桿菌(Lactobacillus helveticus)、約氏乳桿菌(Lactobacillus johnsonii)、乳酸乳桿菌(Lactobacillus lactis)、胚芽乳桿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羅伊氏乳桿菌(Lactobacillus reuteri)、唾液乳桿菌(Lactobacillus salivarius)、副乾酪乳桿菌(Lactobacillus paracasei)、雙歧桿菌(Bifidobacterium sp)、長雙歧桿菌(Bifidobacterium longum)、嬰兒雙歧桿菌(Bifidobacterium infantis)、動物雙歧桿菌(Bifidobacterium animalis)、兩歧雙歧桿菌(Bifidobacterium bifidum)、青春雙歧桿菌(Bifidobacterium adelocentis)、乳雙歧桿菌(Bifidobacterium lactis)、糞腸球菌(Enterococcus faecalis)、ノ米腸球菌(Enterococcus faecium)、乳酸乳球菌(Lactococcuslactis)、唾液鏈球菌(Streptococcus salivarius)、釀酒酵母(Saccharomycescereviscae)和布拉氏酵母(Saccharomyces boulardii)。然而,應當認識到上面所列的益生菌微生物不作為限制,並且熟練的信息接收者理解許多其他商業上可獲得的益生菌微生物可用於本發明的組合物中。
在優選的實施方式中,益生菌微生物選自乳酸桿菌(Lactobacillus)、鏈球菌(Streptococcus)和雙歧桿菌(Bifidobacterium)種屬。在最優選的實施方式中,益生菌微生物選自由嗜酸乳桿菌(Lactobacillus acidophilus)、鼠李糖乳桿菌(Lactobacillusrhamnosus)、發酵乳桿菌(Lactobacillus fermentum)、胚芽乳桿菌(Lactobacillusplantarum)、唾液鏈球菌(Streptococcus salivarius)、乳雙歧桿菌(Bifidobacteriumlactis)和嬰兒雙歧桿菌(Bifidobacterium infantis)構成的組。在一些實施方式中,本發明的組合物包括兩種或更多屬、種或菌株和/或遺傳修飾微生物的益生菌微生物。在這方面,術語「微生物」或「益生菌」意在包括指單個屬、種和/或菌株或屬、種和/或菌株的混合物,也意在指可賦予替代的或額外的益處的遺傳修飾微生物。進ー步地,在本發明上下文中,術語「益生菌」和「益生菌微生物」可互換使用。通過液體載體的機械效應,益生菌微生物可在液體載體越過和/或穿過基質而從基質中釋放,並且也可由於基質完全或部分地溶解、崩解和/或侵蝕而進入液體載體。因此,基質可全部或部分溶於液體載體或包括全部或部分溶於液體載體的成分。 總之,在本文中所使用的術語「溶解的」、「可溶解的」及類似詞語,意在足夠寬泛地解釋為不僅包括在嚴格化學意義上的溶解,也包括懸浮液、漿料及與載體液體形成的混合物。因此當將術語「可溶」應用於物質及材料時,是指此種材料及物質如上所定義的溶解的或可溶解的特性。因此,本發明上下文中的術語「可溶」、「可溶解的」或「溶解的」意在包括可全部溶解或溶於載體液體中的基質,也包括與載體液體接觸僅僅崩解或侵蝕的基質。優選地,液體載體為移動流體,且術語「液體載體」是指任何適於攝取的液體,並包括藥用製劑和食品,如水、乳、果汁、蔬菜汁、電解質飲料及類似物。本發明的組合物也可包括其他添加劑,包括調味劑、著色劑、營養素、補充劑、賦形齊U、維生素、重組產品,以及本領域中已知的其他有用或有益的添加剤。可在例如http://www. nutritiondata. com/topics/food-additives 上獲得廣泛的添カロ齊Li名單,特另1J是食品添加劑及其已知用途。進ー步地,組合物可包括一種或多種藥用活性劑,例如抗生素、鎮痛劑及類似物。藥用活性成分可與藥學上可接受的載體/賦形劑混合,如惰性稀釋劑、崩解劑、粘合劑、潤滑剤、甜味劑、調味劑、著色劑以及防腐剤。實例包括,但不限於任ー標準藥用載體,如磷酸緩衝鹽溶液、水、乳化劑如油/水乳液,以及各種潤溼劑。其他賦形劑的實例包括但不限於硬脂酸鎂、乳糖、微晶纖維素、硬脂酸、明膠、蔗糖以及阿拉伯樹膠。各種類型製劑的製備方法及載體、賦形劑和添加劑的選擇,參見標準藥學教科書及指南,例如Remington TheScience and Practice of Pnarmacy, 19 fe, Mack Pubiisning Co. , 1995, the Theoryand Practice of Industrial Pharmacy,Lachman L.,et al. Lea&Febiger,Philadelphia,第三片反,Bentley’s Textbook of Pharmaceutics Ed. EA Rawlings Ballilliere Tindall,London,第8版,它們在此被整體引用引入本文。根據第二方面,提供丸劑形式的益生菌組合物,包含包埋在基質中的益生菌微生物,所述基質基本上保持了微生物的存活性,且由此所述基質釋放所述微生物進入液體載體並與其接觸。根據第三方面,提供丸劑形式的益生菌組合物,包含核珠及包埋在基質中的益生菌微生物,所述基質基本上保持了微生物的存活性,其中基質分布在核珠上或其內,並且由此所述基質釋放所述微生物進入液體載體並與其接觸。丸劑形式的組合物促進基質的快速溶解、崩解或受侵蝕,以及從基質中釋放益生菌微生物到液體載體中。優選地,核珠為多孔或半多孔的,以便含有益生菌微生物的基質能夠滲透到核珠中,形成多孔丸劑或小珠。根據需要(例如,丸劑和/或微生物的保護、調味劑及著色劑的添加、益生元或不同益生菌微生物的添加、營養組分及類似物的添加),這種多孔丸劑可由
ー層或多層覆蓋。核珠和/或基質可溶於液體載體,由此釋放益生菌微生物。但是應當理解,只有通過珠核和/或基質的崩解或侵蝕,益生菌微生物才能有效地釋放。優選的基質為包括油在內的非水性基質。下文進ー步詳細討論合適的油及其他非水性基質組分的選擇。 根據第四方面,提供丸劑形式的益生菌微生物,包含核珠及包埋在基質中的益生菌微生物,所述基質基本上保持了微生物的存活性,其中基質以多層分布在核珠上來形成分層丸劑,且由此所述基質釋放所述微生物進入液體載體並與其接觸。本文中所使用的術語「丸剤」是指離散單元並包括如小珠這類物質,其通常為球形,但也包含不同形狀,包括橢球體、扁球體、圓柱體、棒條體、稜柱或其他規則或不規則的幾何形狀。術語「丸剤」可與術語「小珠」互換使用。本文中所使用的術語「珠核」可與術語「核」互換使用,且意在描述通常作為製備小珠或丸劑的起始點的實體,如糖結晶或類似物。本文中所使用的術語「核珠」是描述被益生菌製劑施用進入其中或在其上的小珠或丸剤。更優選地,益生菌組合物基本上為球狀小珠的形式。相似尺寸或尺寸在定義範圍內的基本上球狀小珠提供了更一致的溶解性,使得在近似時間內得以遞送近似的劑量。在一個實施方式中,組合物中的丸劑或小珠基本上為均質的,且微生物貫穿小珠或丸剤。因此,小珠或丸劑可為多孔或半多孔的,允許基質組分及益生菌微生物滲透至小珠或丸劑內的空間。優選的化合物包括果膠、明膠、親水凝膠及其他類似物質。通過載體液體滲透穿過小珠或丸剤,或通過多孔小珠或丸劑的溶解、崩解或侵蝕,益生菌微生物可從這種丸劑或小珠中釋放。此外,多孔小珠或丸劑可由額外的層包覆,用作保護包衣或替代地包括如上討論的基質組分。在一些實施方式中,丸劑或小珠形成「獨ー無ニ(nonpareil) 」的丸劑,其為食品及糖果製造領域的術語,表示通過連續層材料堆疊來形成的結構。就由益生菌組分、基質、調味劑、營養或藥用製劑形成的連續層堆疊而言,在本發明上下文中所使用的該術語意在包括相似含義。由於各丸劑可逐層形成,所以各層的組成可根據需要變化。有利地,這使丸劑的溶解、崩解或侵蝕特徵可控,以便隨著各丸劑或小珠在溶解過程中尺寸逐漸減小,它們的形狀趨向於基本上保留。此外,分層結構允許控制添加劑的分布,其可在丸劑中包括ー種或多種益生菌微生物。舉例來說,益生菌微生物可位於小珠的任意ー層或多層。不同組合的益生菌微生物及其他添加劑可貫穿各層分配。如此,分層結構可控制益生菌微生物及其他添加劑釋放入液體載體的順序。舉例來說,通過在丸劑外層中放置益生元以及在丸劑內層中放置益生菌,益生元通常可在益生菌微生物之前被釋放進入載體液體中。在另ー實施方式中,基質施加在連續層中,其中一層或多層無需溶於載體流體。優選地,所述ー層或多層包括油、脂肪、脂肪酸、蟲膠或蠟。更優選地,油、脂肪、脂肪酸、蟲膠或蠟為食用油、脂肪、脂肪、脂肪酸、蟲膠或蠟。優選地,連續層含有不同的微生物。具體的過程可涉及採用非水性基質如油來包覆小珠,在滾拋過程(panningprocess)中,包括相繼添加単獨的木薯澱粉-麥芽糊精粉末及油或再伴隨添加阿拉伯樹膠(2. 5% )和/或添加ニ氧化矽。優選但非必要地,起始材料如小珠,是過乾燥的(優選水活度不超過O. I)。油優選為植物/蔬菜油。油更優選為芥花籽油。許多不同種類的合適的/可接受的油中的ー些包括但不限於橄欖油、棕櫚油、大豆油、芥花籽油、南瓜籽油、玉米油、葵花油、紅花油、花生油、葡萄籽油、芝麻油、 摩洛哥堅果油、椰子油及米糠油。優選的實施方式也可採用如The Handbook of Australasian Edible Oils (出版社-Oils and Fats Specialist Group NZIC)或the Handbook of Food Preservation(M.Shafiur Rahman 編輯,CRC 出版社-可獲自 http: //books, google, com/books id =sKgta62GB gC&pg = PA482&lpg = PA482&da = EDIBLE+OILS+COATINGS&source = web&ots=DE.T62MNDHQ&sig = s.TP9y i.TXG6qp2uv7KS4240oY4Ks&hl = en&sa = X&oi = bookresult&resnum = 8&ct = result#PPPl, Ml)所描述的其他食品級可接受的或食用油或包衣來製備。替代的非水性組分可選自食品或藥用級別多元醇及類似物,如丙ニ醇、其他こニ
醇化合物、留醇等。優選地,液體載體為移動流體,其從諸如容器的一個來源中移入,與包含益生菌微生物的基質相接觸,以便基質溶解並釋放微生物,隨後由此液體流動運送微生物至受試者而吸收。還更優選地,當益生菌微生物貫穿丸劑或小珠分散,或分散在丸劑或小珠的內層與外層時,丸劑或小珠適於溶解在約200mL標準體積中。當然,益生菌微生物僅位於丸劑或小珠的外層如表層,或基質被設計為更快地溶解時,釋放和施用益生菌所需的體積將更少。根據第五方面,提供了生產包含益生菌微生物的分層丸劑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i)提供珠核;ii)將基質材料的層附著在所述核上以提供分層丸剤;以及iii)任選地,進ー步將基質材料與所述分層丸劑接觸一次或多次以施加額外的一
層或多層,其中i、ii或iii中的至少ー個步驟包括含有益生菌微生物的基質材料,以便分層丸劑包括益生菌微生物。優選地,珠核為可溶性糖結晶。合適的糖包括葡萄糖、果糖、蔗糖、乳糖、海藻糖、麥芽糖及本領域已知的其他合適的糖。然而,應當理解,當與載體液體接觸時,為了能夠釋放益生菌微生物,無論珠核還是分層材料均無需可溶。因此,當暴露於載體液體時,珠核和/或分層材料可崩解或受侵蝕。糖核也可為低能量糖取代物,如山梨醇、甘露糖醇、木糖醇或本領域已知的其他糖取代物。
在一個或多個實施方式中,在丸劑或小珠中或其上的益生菌微生物的定位選自丸劑或小珠的外層、內層、中間層,核心或外層、內層及中間層或核的任ー組合。優選地,丸劑的ー層或多層包括油。油更優選為食用油。連續層可含有不同的微生物。如之前所描述,在另ー實施方式中珠核可為多孔的,使珠核益生菌微生物被滲透,且可額外具有表面保護塗層,或者額外具有可包括益生菌細菌或其他成分,如調味劑、著色劑及類似物的ー層或多層。此外,珠核可通過壓制、成粒或其他エ藝來製備。因此,根據第六方面,提供了製備丸劑形式的益生菌組合物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i)提供多孔或半多孔珠核;ii)以包含益生菌微生物的基質滲透該核;以及 iii)任選地,將ー層或多層表面塗層施用在所述經滲透的核上。根據第七方面,提供了通過根據本發明的方法製備的包含益生菌微生物的丸劑組合物。優選地,根據本發明的分層丸劑為可溶的且包含基質或材料,所述基質或材料包括選自由各種澱粉、麥芽糊精、糖、蛋白質、食用油、脂肪、脂肪酸、ニ氧化矽、樹膠、乳化合物及其衍生物、水狀膠體、粘合劑及乳化劑構成的組中的ー種或多種組分。應當理解,這些組分中的一些也可作為益生元,刺激食用時益生菌微生物的存活、生長以及増殖。除油和脂肪外的非水性基質組分可選自各種食用和/或藥用級別的多元醇。基質可另外摻入已知的崩解剤,「推迸」化合物或類似物,來幫助益生菌微生物從基質中釋放。在利用多孔或半多孔珠核的實施方式中,核和/或用來將益生菌微生物滲透核的基質可以是可溶的或者可在與載體液體接觸時崩解或受侵蝕。多孔珠核的優勢在於大多數有活性的益生菌微生物可被引入各丸劑中,且因此得以更大劑量地遞送有活性的益生菌微生物。優選地,ー種或多種不同的益生菌組合物,包含不同益生菌微生物,可混在一起。各組合物可包括不同的組分,包括不同類型的丸劑結構及內容物。根據另一方面,提供含有益生菌組合物的容器,其中所述容器為氣密封ロ。優選地,所述容器為一次性小袋,包括具有既定劑量益生菌的益生菌組合物的分量。在另ー實施方式中,提供用於伸長管、飲料吸管或類似物的根據本發明的益生菌組合物。根據另一方面,提供接受器,含有根據本發明的多個包含用於分散到載體液體中的益生菌基質組合物的丸劑或小珠,所述接受器包括適於含有所述多個丸劑或小珠的本體,和以定距離間隔關係布置並適於將所述多個丸劑或小珠基本上保留在該本體內,同時允許載體液體在其中相對通過的一對過濾器。ー種形式,接受器是適於作為吸管的伸長管的一部分或適於連接至上述伸長管,由此使載體液體通過接受器被吸入,且益生菌微生物分散到管中的載體液體內。在一些實施方式中,過濾器優選包括尺寸上足夠小到在接受器內保留第一丸劑或小珠以及在吸管內的孔眼保留第二丸劑或小珠,直至它們充分溶解,且在尺寸上足夠大到在適度ロ服時相對不阻礙載體液體流過吸管。此外,在本文中使用的與過濾器有關的術語「對」不是意在暗示這種過濾器需要在形式或結構上與另ー個過濾器或可用幹與此結合的其他過濾器相同或者甚至相似。在一些實施方式中,過濾器布置在本體中、其上或相鄰兩端。然而,在另外的實施方式中,一個或兩個過濾器可布置在本體的中間位置,或沿著本體長度的中間位置。在一些實施方式中,接受器是作為形成吸管的管部本身或其組成部分。例如,在一個實施方式中,接受器限定為吸管本身中的腔室、隔間或區域,注意到腔室可部分由ー個或多個過濾器和/或閥的部分限定。然而,在另外的實施方式中,接受器作為分隔或分立組件成形,適於連接至吸管或與吸管整合作為後續加工步驟、製造操作或裝配程序的一部分。在一些實施方式中,丸劑或小珠通常為球形,平均直徑為本體內徑的5%至95%之間,且優選10%至90%之間。在另外的實施方式中,通常的球形丸劑或小珠為本體內徑 的20 %至80 %之間,且在另外的實施方式中為25 %至約75 %。在一些實施方式中,本體自身內徑為3mm至15mm之間,且在一些實施方式中為7mm至9mm之間。在一些實施方式中,丸劑或小珠平均直徑為Imm至8mm之間,且理想為I. 5mm至3mm之間。在非圓形吸管和/或本體,或者非等截面的吸管和/或本體的情況下,應當認識到上述尺寸是作為大致的指導。例如,優選吸管和/或本體的最大及最小寬度落在推薦的3mm至15mm範圍,且優選在5mm至1 2mm內。在ー個特定的優選實施方式中,吸管內徑大約為8mm,且丸劑在Imm至3mm之間。在另ー特定的優選實施方式中,吸管內徑大約為5mm,且丸劑在Imm至3mm之間。在ー些實施方式中,至少ー些丸劑或小珠最內層含有的益生菌微生物和/或添加劑濃度比最外層更高。有利地,這濃度的增加彌補了隨著丸劑或小珠逐漸溶解,其表面區域的減少,由此在食用過程中給予相對一致濃度的益生菌微生物及調味劑或其他成分。益生菌小珠或丸劑可與吸管、接受器或管中的額外ー種成分或者多種成分一起使用,由此所述益生菌微生物及所述額外ー種成分或者多種成分逐漸分散至吸管、接受器或管中的載體液體內。可使用的額外成分包括藥物、維生素、礦物質、營養補充劑、健康補品、著色劑或調味劑。 在一些實施方式中,選擇益生菌及任選的額外成分/組分的濃度和/或溶解速率,以便在食用既定體積的期望載體液體時,基本上它們能全部溶解並遞送。在ー個這樣的實施方式中,吸管與相應容器結合打包銷售,該容器包括或適於含有既定體積的期望載體液體。除非本文中清楚地要求,否則說明書及權利要求書中的措辭「包含(comprise) 」、「包含(comprising)」,及類似詞語解釋為與排他的或窮舉的含義相反的包括的含義;也就是說,含義為「包括,但不限幹」。
參考下列附圖,僅通過實例的方式描述本發明優選的實施方式圖I示出了在外層含益生菌微生物的丸劑或小珠的橫截面圖;圖2示出了在由阻障層分離的層中含多種益生菌微生物或添加劑的丸劑或小珠的橫截面圖3示出了具有外保護阻障層的在多層中含益生菌微生物的丸劑或小珠的橫截面圖;圖4示出了具有滲透益生菌微生物的多孔或半多孔珠核及外保護層的丸劑或小珠的橫截面圖;圖5是根據本發明含有第一活性成分的飲料吸管的透視圖;圖6是圖I中示出的吸管的平面圖;圖7是根據本發明的包括含有分別具有第一及第ニ活性成分的第一及第ニ丸劑的第一及第ニ腔室的可選實施方式的飲料吸管的平面圖;圖8是根據本發明的包括含有分別具有多個活性成分的多個丸劑的多腔室的可選實施方式的飲料吸管的平面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本發明提供了益生菌組合物,其包括經載體液體施用於哺乳動物的益生菌微生物,並提供將該組合物施用於載體液體的方法及設備。益生菌組合物包括包埋在可溶基質中的益生菌微生物。益生菌微生物通常為益生菌細菌微生物,但是也可使用本領域中已知的其他益生菌微生物,例如酵母如酵母屬(baccharomyces)。細菌屬可選自任一通常使用或已知的益生菌微生物,例如,舉例來說,乳酸桿菌(Lactobacillus)、雙歧桿菌(Bifidobacterium)、乳球菌(Lactococcus)、丙酸桿菌(Propionibacterium)、芽抱桿菌(Bacillus)、腸球菌(Enterococcus)、埃希氏桿菌(Escherichia)以及酵母菌(Saccharomyces),且在最優選的實施方式中,這些細菌選自由嗜酸乳桿菌(Lactobacillus acidophilus)、鼠李糖乳桿菌(Lactobacillus rhamnosus) >發酵乳桿菌(Lactobacillus fermentum)、乾酪乳桿菌(Lactobacillus casei)、保加利亞乳桿菌(Lactobacillus bulgaricus)、格氏乳桿菌(Lactobacillus gasseri)、瑞士乳桿菌(Lactobacillus helveticus)、約氏乳桿菌(Lactobacillus johnsonii)、乳酸乳桿菌(Lactobacillus lactis)、胚芽乳桿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羅伊氏乳桿菌(Lactobacillus reuteri)、唾液乳桿菌(Lactobacillus salivarius)、雙歧桿菌(Bifidobacterium sp)、長雙歧桿菌(Bifidobacterium longum)、嬰兒雙歧桿菌(Bifidobacterium infantis)、動物雙歧桿菌(Bifidobacterium animalis)、兩歧雙歧桿菌(Bifidobacterium bifidum)、青春雙歧桿菌(Bifidobacterium adelocentis)、幾腸球菌(Enterococcus faecalis)、屎腸球菌(Enterococcus faecium)、乳酸乳球菌(Lactococcus lactis)、釀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cae)和布拉氏酵母(Saccharomyces boulardii)以及副乾酪乳桿菌(Lactobacillus paracasei)構成的組。本領域技術人員應當認識到,可從本領域已知的益生菌微生物中選擇適合的益生菌微生物,且益生菌微生物的混合物可用於適用特定的應用,例如當期望提供多種或免費健康益處時。包埋益生菌微生物的可溶基質,在儲存過程中基本上保持微生物的存活性,且在與液體載體接觸時是可溶或可分散的,來釋放微生物至液體載體中。基質組分應在液體載體中可輸送,是溶解的形式或顆粒的形式,但更優選基質組分是可溶的。ー種或多種不同的具有相似或不同基質的益生菌組合物,包括不同益生菌微生物可混在一起。這使得ー種或多種微生物得以遞送,各自具有最佳存活率。可溶基質也可包括ー種或多種組分,選自由碳水化合物、乳產品、粘合劑、增稠劑、乳化剤、油、脂肪、脂肪酸、蠟、水、ニ氧化矽和蛋白以及本領域已知的其他食品級組分。更特別地,組分選自由抗性澱粉、糊精、糖、脫脂乳、明膠、芥花籽油、水、ニ氧化矽、三氯蔗糖、阿拉伯樹膠、大豆蛋白和卵磷脂構成的組。在優選的實施方式中,基質包括ー種或多種組分,選自由抗性木薯澱粉、麥芽糊精、乳糖、海藻糖、脫脂奶粉、明膠粉、水、ニ氧化矽、三氯蔗糖、阿拉伯樹膠、大豆蛋白及卵磷脂構成的組。本領域技術人員能認識到也可選擇本領域已知的其他組分來適於特定應用。應當認識到待使用的益生菌的一致性並不重要,且上述所列益生菌微生物是非限制性的。熟練技術人員能理解可使用其他一些商業上能獲得的益生菌微生物。也應當認識到,除了益生菌,可溶基質中可包括其他活性成分。例如,可與益生菌微生物一起的其他活性成分包括,藥物、維生素、礦物質、營養補充劑、健康補品、能量補充 齊U、興奮劑、著色劑和/或調味劑。本發明的其他形式,根據所需用途及後續遞送和儲存的方法,可以多種合適方式提供包括益生菌微生物和基質組分的丸剤。因此,可由顆粒,粉末,其他形式的片劑如帯狀、塊狀及非同軸形狀如立方體、多邊形及類似物或同軸形狀如球體、圓柱體/棒條體、圓盤及類似物取代丸剤。例如,可提供相對大塊的根據本發明的組合物,且隨後在施用前磨碎,或在施用前造粒或擠壓並再包裝。然而,有利地,為了快速施用,以易溶於液體載體的形式來提供組合物,例如以微粒、顆粒或丸劑形式。在這ー實施方式中,以基本上球形珠的形式提供組合物,以利於載體液體的通路經過截留珠。使用丸劑或小珠也是為了將組合物保持截留在過濾接受器中。益生菌組合物是分層或「獨ー無ニ(nonpareil) 」丸劑或小珠的形式。「獨ー無ニ(nonpareil) 」小珠包含連續層材料。這些小珠包括包含益生菌微生物的層,以及任選地,其他不含有益生菌微生物的層。有利地,分層結構使得丸劑的溶解特性可控,且當在溶解過程中隨著丸劑尺寸逐漸減小而有利於保持形狀。此外,分層結構使得各層組分或濃度按需要變化。使用獨ー無ニ(nonpareil)丸劑或小珠容許丸劑或小珠的組分在不同層之間變化。通過將可溶材料層堆疊在珠核或種子上來製備獨ー無ニ(nonpareil)小珠。在這實施方式中,珠核為糖結晶,但也可使用本領域已知的其他可溶材料。在其他實施方式中,珠核可為不溶的。不溶珠核足夠大以阻止其通過任ー過濾器,這樣只有可溶外層或施用在不溶珠核表面的塗層會溶解,並通過過濾器用於ロ服。可通過已知的「滾拋」エ藝來添加層,由此,將膠粘劑糖漿或粘合劑及可溶基質粉末的連續交替層堆疊在珠核上。在至少ー些層中,粉末或糖漿或粘合劑,包括益生菌組合物。圖I至3示出了根據本發明的獨ー無ニ(nonpareil)丸劑I的示意性代表,各丸劑具有核2,以及基質層編號3a、3b、3c和3d。應當認識到這些圖僅示出了 4層,實際丸劑中可存在更多層。示出了各基質層間的糖漿層4a、4b和4c。在這些圖中,以在相應層畫上陰影來指示微生物的存在。
圖I示出了在外基質層3d具有益生菌組合物的丸剤。這一丸劑的內層包含無微生物的基質和糖漿。或者,微生物可位於如圖2所示的所述丸劑或小珠的ー層或多層3b及3d中。這兩層中每層的微生物和/或添加劑也可不同,且在這情況下它們通過間隔或阻障層3c分離。相似的理念應用在如圖3所示的小珠上,然而在這情況下,外層3d不包括益生菌,且由此在下面的微生物層3a和3c上提供了保護塗層。分層小珠的製備エ藝是在環境溫度或高於環境溫度下實施,特別是30_33°C。然而,本領域技術人員認識到,根據使用的設備,使用的相關材料和涉及的益生菌微生物的相對熱敏性,溫度可變化。在一個實施方式中,通過以含有益生菌的膠粘劑糖漿及木薯澱粉-麥芽糊精粉末的連續1-6個交替層滾拋珠核,小珠從核(種子)開始生長。之後用不含益生菌的糖漿和澱粉-麥芽糊精粉末添加相繼層,來提供在內層上的可溶保護塗層。示意的小珠直徑大約 2mm,並且每克含有大約IO6至101°的活微生物細胞。當然,在特定應用中小珠的尺寸、包括在小珠中的層的數量以及活細胞的數量是可變的。在優選的實施方式中,這些益生菌細菌選自,但不限於嗜酸乳桿菌(Lactobacillus acidophilus)、鼠李糖乳桿菌(Lactobacillus rhamnosus)、發酵乳桿菌(Lactobacillus fermentum)、乾酪乳桿菌(Lactobacillus casei)、保加利亞乳桿菌(Lactobacillus bulgaricus)、格氏乳桿菌(Lactobacillus gasseri)、瑞士乳桿菌(Lactobacillus helveticus)、約氏乳桿菌(Lactobacillus johnsonii)、乳酸乳桿菌(Lactobacillus lactis)、胚芽乳桿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羅伊氏乳桿菌(Lactobacillus reuteri)、唾液乳桿菌(Lactobacillus salivarius)、副乾酪乳桿菌(Lactobacillus paracasei)、雙歧桿菌(Bifidobacterium sp)、長雙歧桿菌(Bifidobacterium longum)、嬰兒雙歧桿菌(Bifidobacterium infantis)、動物雙歧桿菌(Bifidobacterium animalis)、兩歧雙歧桿菌(Bifidobacterium bifidum)、青春雙歧桿菌(Bifidobacterium adelocentis)、幾腸球菌(Enterococcus faecalis)、屎腸球菌(Enterococcus faecium)、乳酸乳球菌(Lactococcus lactis)、釀酒酵母(Saccharomycescereviscae)以及布拉氏酵母(Saccharomyces boulardii)。然而,應當認識到待使用的益生菌的一致性並不重要,且上述所列益生菌微生物是非限制性的。熟練技術人員理解可使用其他一些商業上能獲得的益生菌微生物。在優選的配方中,澱粉-麥芽糊精粉末包含80g木薯澱粉、20g糊精、2. 5g ニ氧化矽及Ig三氯蔗糖作為任選成分。膠粘劑糖漿包含2. 5%阿拉伯樹膠、5%大豆蛋白、2%芥菜籽油、0. 25%卵磷脂、10%乳糖、30%麥芽糊精和50%的水。然而,粉末和糖漿混合物中各種組分的量可變化來適於特定的應用。小珠的外層由如上所示但不含益生菌的膠粘劑糖漿及澱粉-麥芽糊精粉末交替層組成。當使用水基試劑製備小珠或丸劑時,最後的小珠需要乾燥來減少水活度,優選為0. I或低於0. I。可採用冷凍乾燥、流化床乾燥、盤式或託盤乾燥或其他可應用和適合的乾燥方式來乾燥。小珠乾燥後達到適宜的低水活度,將小珠添加到設備中來施用如上所描述的益生菌組合物。正如所討論的,分層結構容許按需定製丸劑的特性。例如至少ー些丸劑的內層含有的成分濃度可以高於外層。
有利地,濃度的增加抵消了隨著丸劑逐漸溶解造成的結合面區域的減少,由此在食用過程中趨向保持相對一致的成分濃度。在調味劑方面,由於希望使用者體驗相對一致,所以這是重要的,如飲料的相同氣味逐漸消耗,以便刺激均一的預混合飲料的味覺體驗。在益生菌和ー些藥物方面,這一功能可以是重要的,因為希望在藥用角度相對統ー的攝取。在一個變化中,益生菌限於結合的丸劑的外層,同時將著色劑和/或調味劑用於指示已經溶解的 層。在這一方式中,一旦活性成分溶解,載體液體的顔色和/或氣味顯著改變,來提供清晰的直觀指示指定劑量已完全分配和/或藥物消耗後,愉快或獨特的餘味。這種顏色和/或氣味變化可用來警告使用者藥物已耗盡,和/或提供完成全部消耗及正確劑量的鼓勵和激勵。在另ー變化中,圖4中示意描述了合適水性或非水性基質結合的益生菌微生物5滲透多孔或半多孔珠核2,來形成多孔小珠。額外的層6可任選地施加到這種經滲透的多孔珠上,或者保護珠核和/或益生菌微生物的表面,或者在一個或多個外層中包括其他期望的成分(例如,調味劑、著色劑、益生元、額外的相同或不同種類益生菌微生物、營養組分及類似物)。本領域技術人員應當認識到上述分層小珠或多孔小珠可變化和適應合適的特定應用。例如,在一個實施方式中,可在密封的容器中提供本發明的益生菌組合物,以便能將益生菌丸劑或小珠的分量從容器中移出,並在食用前與載體液體相混並溶於載體液體中。容器優選為氣密封的,從而基本上阻止外部因素如水、空氣和水蒸氣進入。在另ー特定形式中,容器為氣密的一次性小袋,至少部分以不漏氣材料製成。小袋包括的益生菌組合物分量足以提供既定的個體劑量。該劑量被確定為足以在規定間隔內服用,例如,小時、天或周。在另一形式中,可在特意設計或適用的分配裝置中使用小珠。在圖5和6中示出了一種這樣的裝置,其描述了包括含有用於分散的既定量的益生菌組合物的接受器100的設備。益生菌組合物以分散丸劑102形式保存在接受器100的本體100內。一對過濾器,104和105,分散在本體的相對兩端,來保留丸劑,同時允許載體液體在其中相對無阻礙地通過。如圖5和6的實施方式所示,接受器的本體103採用大體圓柱管形式,包括固體側壁107,使其可作為吸管。過濾器104和105適於在接受器中形成保留丸劑102的丸劑容納區域。圖中示出的過濾器為分別形成的插入物,且附著於吸管本體。它們包括用於與細管本體接合的結合部及過濾網部分。然而,在本文中所使用的術語「過濾器」意在寬泛的解釋,如包含多孔或其他阻障機制在內的任一形式,功能為允許載體液體相對無障礙地通過,同時在分散或溶解至載體液體前於接受器中基本上保留丸劑或小珠。合適的過濾器可採用多種形式,包括濾網、篩、格柵、剛艮材料、機織織物、非織物、多孔固體、粒狀床、海綿、穿孔板、穿孔或多孔膜、曲折通道、合適尺寸的單向閥或多路閥,以及類似物,或這些形式的任意結合,以任意適合形狀或構造,集成形式、可拆卸連接或在適當位置上永久固定。特別地,應當理解一個或多個過濾器可一體地鋳造或與側壁或接受器和/或吸管本體的其他部分結合來形成。
在使用中,通過ロ吸將載體液體從容器中吸出,且由此在食用時,由益生菌組合物及任選附加成分組成的丸劑102逐漸溶解或分散至吸管中的載體液體內。儘管圖中所示的過濾器布置在本體中、其上或相鄰兩端,在其他實施方式中,ー個或兩個過濾器可布置在本體的中間位置,或沿著本體長度的中間位置。在其他實施方式中,如圖7和8所示,可使用一個或更多附加過濾器108或109來提供額外的丸劑容納區域。這些額外的丸劑容納區域類似地可在各個腔室中含有一個或更多個附加類型的丸劑110或111。申請人之前的申請WO 2008/055296中已充分描述了這樣的構造,將該申請引用引入本文。這也提供了以分隔及分立組件形成的接受器,適於連接至吸管或與吸管整合作為後續處理步驟、製造操作或裝配程序的一部分。這使得一種小珠或丸劑在與藥用級別生產及封裝環境相應的控制條件下插入接受器中,而另ー種小珠在不同的控制條件下插入吸管中。當如所示施加於吸管時,丸劑或小珠通常為球形,平均直徑為本體內徑的5%至 95%之間,且優選在10%至90%之間。在其他實施方式中,通常的球形丸劑或小珠為本體內徑的20%至80%之間,且在其他實施方式中為25%至約75%之間。在一些實施方式中,本體自身內徑為3mm至15mm之間,且在一些實施方式中為7mm至9mm之間。在一些實施方式中,丸劑或小珠平均直徑為Imm至8mm之間,且理想為I. 5mm至5mm之間。在吸管和/或本體非圓形,或吸管及本體為非等橫截面的情況下,應當認識到上述尺寸是作為大致的指導。例如,優選吸管和/或本體的最大及最小寬度落入推薦的3mm至15mm範圍內,且優選在5mm至1 2mm內。在ー個特定的優選實施方式中,吸管內徑大約為8mm,且丸劑在Imm至3mm之間。在另ー特定的優選實施方式中,吸管內徑大約為5mm,且丸劑為Imm至3mm之間。益生菌小珠或丸劑可與吸管、接受器或管中的額外ー種成分或多種成分ー並使用,由此該益生菌微生物及額外ー種成分或多種成分逐漸分散至吸管、接受器或管中的載體液體中。可使用的額外成分包括的藥物、維生素、礦物質、營養補充品、健康滋補品、能量補充劑、興奮劑、著色劑或調味劑。當採用分層丸劑結構時,至少一些丸劑或小珠最內層含有或任選含有的調味劑之類物質的濃度比最外層更高。有利地,這ー濃度的增加彌補了隨著丸劑或小珠逐漸溶解造成的表面區域的減少,由此在食用過程中給予相對一致濃度的益生菌微生物及調味劑或其他成分。在一些實施方式中,選擇益生菌和任選的額外成分/組分的濃度和/或溶解速度,以便在消耗既定容量的目的載體液體吋,它們都充分溶解及遞送。在一個這樣的實施方式中,吸管與互補的容器一起封裝出售,該容器包括或適於含有既定容量的目的液體載體。在這些和其他方面,本發明相較現有技術而言,表現了實用性及在商業上的顯著改進。雖然本發明已參考特定實例作了描述,但本領域技術人員應當認識到本發明可以多種其他方式來實施。實驗方法I.益生菌微生物從不同商業來源獲得用於本發明的粉末或液體形式的合適益生菌微生物製劑Danisco USA Inc.3329 Agriculture Drive Madison,Wisconsin, USA ;Fonterra Centre,9 Princes St,Auckland 1010 New Zealand ;P.L Thomas&Co. Inc. 119 HeadquartersPlaza, Morristown, NJ 07960 USA ;Lallemand SAS,19rue des Briquetiers, BP 59,31702 Blagnac Cedex,France ;Want Want Holdings Limited. No. 1088,east Hong SongRoad,Shanghai 201103,China ;DSM,Alexander Fleminglaan 1,2613 AX Delft, TheNetherlands ;Probi AB, Solvegatan 41,SE-22370,Lund, Sweden ;Blis TechnologiesLimited,Level 1,Centre of Innovation, St David st,Dunedin,9016,New Zealand ;ProBiOz Pty Ltd 22 Goorawahl Avenue, La Perouse NSW 2036,Australia。如果需要,可從例如ATCC來源獲得益生菌微生物的活培養物,通過本領域中均熟知的技術在標準培養基中接種及培養,收穫並冷凍乾燥(凍幹)來獲得適用於本發明的益生菌微生物粉末製劑。2.益生菌活性的確定為計算散裝粉末的益生菌的量,採用了鋪平板技木。簡言之,將在無菌蛋白腖水 中添加吐溫-80製得的含有益生菌微生物粉末的十倍稀釋液及樣品混合I分鐘。溫和混合30分鐘後,在10倍連續稀釋前再次混合樣品。從適當的稀釋度開始,將100微升等分試樣量接種至瓊脂,例如MRS瓊脂(用於乳桿菌(Lactobacillus))或RCA(用於雙歧桿菌(Bifidobacterium)及其他種類)。在厭氧條件下培養平板48-72小時。對於姆個樣品,試驗進行3次重複(三重稀釋度系列各產生三重塗布平板)。為計算在研製和穩定性研究過程中小珠內活性益生菌的量,樣品同樣地10倍系列稀釋,但採用100微升的液滴平板(dropplate)方法來取代採用100微升接種物的鋪平板法。3.穩定性研究通過在環境/室內溫度下(22_25で、25で或35で)儲存來評估小珠中益生菌的穩定性。小珠以下列方式儲存以用於穩定性研究(a)在層壓膜小袋或塑料螺帽的塑料瓶中,帶有矽膠的乾燥器內;(b)在帶有螺帽的塑料樣品廣ロ瓶中,且無對環境條件的額外保護;或(c)在獨立包裝的8mm吸管中,且熱封於層壓金屬化或箔基層壓膜,並在25°C或35 °C,60%相対溼度儲存。實施例實施例I.採用糖漿、PVP或PVA的益生菌塗層小珠這ー過程涉及採用糖結晶作為珠核(種子)的塗布小珠,且通過相繼添加木薯澱粉-麥芽糊精粉末及糖漿來滾拋小珠。小珠先在盤中加熱,之後添加ー些糖漿,隨即是ー些粉末,然後是糖漿,且再後為粉末。該過程連續重複直至小珠達到期望尺寸,優選為
I.9-2mm。採用滾拋エ藝以益生菌塗布小珠來製備分層小珠。將益生菌添加至木薯澱粉-麥芽糊精粉末。該過程也改良為在木薯-麥芽糊精粉末中包括脫脂乳(10%),並採用聚こ烯吡咯烷酮(PVP)膠粘劑或聚こ烯醇(PVA)膠粘劑代替糖漿。為了提供2kg的分層2mm小珠,使用250g粉末混合物及95ml糖漿或PVP或PVA以連續滾拋步驟將5至6個塗層施加在小珠上。最後使用糖漿或PVP或PVA與益生菌一同塗布製得小珠。塗層小珠隨後以可儲存的方式冷凍乾燥,同時基本上保持益生菌微生物的活性。
結果-方法I :採用在基質中包含益生菌的方法,嗜酸乳桿菌(Lactobacillusacidophilus)UN08 的存活情況
權利要求
1.一種益生菌組合物,包含包埋在基質中的益生菌微生物,所述基質基本上保持所述微生物的存活性,由此所述基質釋放所述微生物進入液體載體並與液體載體接觸。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益生菌組合物,其中所述組合物的提供形式選自由顆粒、粉末、丸劑、帶狀、塊狀、立方體、多邊形、球體、圓盤、片劑以及圓柱體/棒條體構成的組。
3.一種丸劑形式的益生菌組合物,包含包埋在基質中的益生菌微生物,所述基質基本上保持所述微生物的存活性,由此所述基質釋放所述微生物進入液體載體並與液體載體接觸。
4.一種丸劑形式的益生菌組合物,包含核珠及包埋在基質中的益生菌微生物,所述基質基本上保持所述微生物的存活性,其中所述基質布置在所述核珠之上或其內,且由此所述基質釋放所述微生物進入液體載體並與液體載體接觸。
5.一種丸劑形式的益生菌組合物,包含核珠及包埋在基質中的益生菌微生物,所述基 質基本上保持所述微生物的存活性,其中所述基質以多層布置在所述核珠之上來形成分層丸劑,且由此所述基質釋放所述微生物進入液體載體並與液體載體接觸。
6.根據權利要求I至5中任一項所述的益生菌組合物,其中所述基質包括一種或多種組分,選自由碳水化合物、乳產品、粘合劑、增稠劑、乳化劑、油、脂肪、脂肪酸、水、二氧化矽、植物或動物蛋白、抗性澱粉、糊精、糖、三氯蔗糖、阿拉伯樹膠,以及卵磷脂構成的組。
7.根據權利要求I至6中任一項所述的益生菌組合物,其中所述益生菌微生物為細菌或酵母。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益生菌組合物,其中所述益生菌微生物選自由乳酸桿菌(Lactobacillus)、雙歧桿菌(Bifidobacterium)、乳球菌(Lactococcus)、丙酸桿菌(Propionibacterium)、芽抱桿菌(Bacillus)、腸球菌(Enterococcus)、埃希氏桿菌(Escherichia)、鏈球菌(Streptococcus)以及酵母(Saccharomyces)構成的組。
9.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益生菌組合物,其中所述益生菌微生物選自包含乳酸桿菌(Lactobacillus)、鏈球菌(Streptococcus)及雙歧桿菌(Bifidobacterium)屬的組。
10.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益生菌組合物,其中所述益生菌微生物選自由嗜酸乳桿菌(Lactobacillus acidophilus)、鼠李糖乳桿菌(Lactobacillus rhamnosus)、發酵乳桿菌(Lactobacillus fermentum)、乾酪乳桿菌(Lactobacillus casei)、保加利亞乳桿菌(Lactobacillus bulgaricus)、格氏乳桿菌(Lactobacillus gasseri)、瑞士乳桿菌(Lactobacillus helveticus)、約氏乳桿菌(Lactobacillus johnsonii)、乳酸乳桿菌(Lactobacilus Iactis)、胚芽乳桿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羅伊氏乳桿菌(Lactobacillus reuteri)、唾液乳桿菌(Lactobacillus salivarius)、副乾酪乳桿菌(Lactobacillus paracasei)、雙歧桿菌(Bifidobacterium sp)、長雙歧桿菌(Bifidobacterium longum)、嬰兒雙歧桿菌(Bifidobacterium infantis)、動物雙歧桿菌(Bifidobacterium animalis)、兩歧雙歧桿菌(Bifidobacterium bifidum)、青春雙歧桿菌(Bifidobacterium adelocentis)、乳雙歧桿菌(Bifidobacterium lactis)、糞腸球菌(Enterococcus faecalis)、屎腸球菌(Enterococcus faecium)、乳酸乳球菌(Lactococcuslactis)、唾液鏈球菌(Streptococcus salivarius)、釀酒酵母(Saccharomycescereviscae)及布拉氏酵母(Saccharomyces boulardii)構成的組。
11.根據權利要求I至10中任一項所述的益生菌組合物,其中所述基質可溶於所述液體載體。
12.根據權利要求I至10中任一項所述的益生菌組合物,其中通過所述液體載體分散或侵蝕所述基質。
13.根據權利要求I至10中任一項所述的益生菌組合物,其中所述基質為非水性的。
14.根據權利要求13所述的益生菌組合物,其中所述基質為油。
15.根據權利要求14所述的益生菌組合物,其中所述油選自橄欖油、棕櫚油、大豆油、芥花籽油、南瓜籽油、玉米油、葵花油、紅花油、花生油、葡萄籽油、芝麻油、摩洛哥堅果油、椰子油及米糠油。
16.根據權利要求4至15中任一項所述的益生菌組合物,其中所述核珠為多孔或半多孔的。
17.根據權利要求16所述的益生菌組合物,其中所述核珠是在所述液體載體中可溶的。
18.根據權利要求16所述的益生菌組合物,其中通過所述液體載體分散或侵蝕所述基質。
19.根據權利要求4至13中任一項所述的益生菌組合物,其中所述益生菌微生物分散在至少一個基質層中。
20.根據權利要求5至19中任一項所述的益生菌組合物,其中所述益生菌組合物分散在一層以上的基質層中,且其中各基質層包括不同的益生菌微生物。
21.根據權利要求I至20中任一項所述的益生菌組合物,其中所述基質和/或所述核珠進一步包含添加劑,所述添加劑選自由維生素、礦物質、營養補充劑、健康補品、著色劑、調味劑及藥劑構成的組。
22.根據權利要求I至20中任一項所述的益生菌組合物用於容器或接受器。
23.根據權利要求22所述的益生菌組合物,其中所述容器或所述接受器為小袋或飲料吸管。
24.根據權利要求2至23中任一項所述的益生菌組合物,其中所述丸劑具有約Imm至約3mm範圍的尺寸。
25.根據權利要求I至24中任一項所述的益生菌組合物,其中所述基質和/或所述珠核的水含量為約O. 2%或更低。
26.—種製備包含益生菌微生物的分層丸劑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i)提供珠核; )將基質材料層附著於所述核來提供分層丸劑;以及 iii)任選地,進一步以基質材料一次或多次接觸所述分層丸劑來施加一個或多個額外層, 其中步驟i、ii或iii中至少一步包括包含益生菌微生物的基質材料,以便分層丸劑包括益生菌微生物。
27.—種製備丸劑形式的益生菌組合物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i)提供多孔或半多孔核珠; )以包含益生菌微生物的基質滲透所述核;以及 iii)任選地,將一個或多個表面塗層施加在所述滲透的核上。
28.根據權利要求26或權利要求27所述方法製備的包含益生菌微生物的丸劑組合物。
29.根據權利要求2至25或28中任一項所述的含有益生菌組合物的接受器,所述接受器包括適於含有所述多個丸劑或小珠的本體,和以定距離間隔關係布置並在溶解前適於將所述多個丸劑或小珠充分保留在所述本體內,同時允許載體液體在其中相對無阻礙通過的一對過濾器。
30.根據權利要求29所述的接受器,所述接受器是適於作為吸管的伸長管的一部分或適於連接至所述伸長管,由此使所述載體液體通過所述接受器,且所述益生菌微生物分散至所述載體液體中。
31.根據權利要求30所述的接受器,其中所述管具有通常圓形橫截面,所述管的內徑在3_至15_之間。
32.根據權利要求31所述的接受器,其中所述管的內徑大約為8mm。
33.根據權利要求31所述的接受器,其中所述管的內徑大約為5mm。
34.根據權利要求29至33中任一項所述的接受器,其中所述吸管包括具有既定劑量益生菌的益生菌組合物的分量。
35.根據權利要求29至34中任一項所述的接受器,其中所述吸管氣密封於包裝內。
36.根據權利要求I至25或28中任一項所述的含有益生菌組合物的容器,其中所述容器為氣密封。
37.根據權利要求36所述的容器,其中所述容器為一次性小袋。
38.根據權利要求37所述的容器,其中所述容器包括具有既定劑量益生菌的益生菌組合物的分量。
全文摘要
一種益生菌組合物,包括包埋在基質中的益生菌微生物,該基質基本上保持了該微生物的存活性。基質釋放所述微生物進入液體載體並與液體載體接觸。本發明包括用於製備該組合物、特別形式的組合物(2)的方法,以及作為用於施用的設備。
文檔編號A61K35/66GK102834026SQ200980163292
公開日2012年12月19日 申請日期2009年11月13日 優先權日2009年11月13日
發明者肯·帕拉齊, 馬克·斯泰安, 克裡斯特爾·瓦利斯, 詹妮·索菲安, 李音, 帕特裡夏·康韋 申請人:尤尼斯特勞控股私人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