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於管的排出頭和帶有排出頭的管的製作方法
2023-10-09 01:45:34
用於管的排出頭和帶有排出頭的管的製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涉及一種用於管(20)的排出頭(30),該管帶有:扁平的外殼(40),外殼帶有用於將管(20)的輸出接管(22)插入的容納筒(32)和出口(44a);被外殼(40)的壁包圍的內腔(48),其中,外殼(40)的環形壁區段(42a)使得容納筒(32)相對於外殼(40)的內腔(48)的在外側包圍環形壁區段(42a)的環形區域(49)分隔開;設置在內腔(48)中的排出閥(54d、44b),該排出閥帶有閥體(54d)和閥座(44b)以及壓力腔(70),壓力腔經過設計,從而通過對壓力腔中含有的介質施加壓力,閥體(54d)和閥座(44b)可以從關閉位置到打開位置彼此間隔開,以便允許介質經由出口(44a)從壓力腔(70)中排出;和殼體(40)內部的介質線路(60、62、64、66、68),容納筒上的入口(42c)通過所述介質線路與壓力腔(70)連接,從而介質在從入口(42c)到壓力腔(70)的路徑上逐段地與輸出接管(22)的插入方向(2)相逆地流入到容納筒(32)中。
【專利說明】用於管的排出頭和帶有排出頭的管
[0001]應用領域和【背景技術】
[0002]本發明涉及一種用於管的排出頭,用來從管中排出介質,該管帶有:扁平的外殼,外殼帶有用於將管的輸出接管插入並固定在朝向管的背側面上的容納筒和用於在相對的端側排出介質的出口 ;被外殼的壁包圍的內腔,其中,外殼的環形壁區段使得容納筒相對於外殼內腔的在外側包圍環形壁區段的環形區域分隔開;設置在內腔中的排出閥,該排出閥帶有閥體和閥座以及壓力腔,壓力腔經過設計,從而通過對壓力腔中含有的介質施加壓力,閥體和閥座可以從關閉位置到打開位置彼此間隔開,以便允許介質經由出口從壓力腔中排出;殼體內部的介質線路,容納筒上的入口通過所述介質線路與壓力腔連接。本發明還涉及一種帶有排出頭的管,其中,管具有輸出接管,輸出接管的外直徑小於管的最大直徑,其中,該輸出接管沿插入方向固定在排出頭的容納筒中。
[0003]管及其非常簡單的排出頭特別是用來容納和排出牙膏,這是普遍公知的。為此所用的管具有多數情況下設有外螺紋的輸出接管,該輸出接管的直徑明顯小於管的外直徑。因而對於牙膏管來說,排出頭多數情況下擰到該輸出接管上。為了保護管中含有的介質,對於牙膏管來說,通常設置有布置在排出頭上的可擺動地活動的護罩,該護罩在不使用時卡鎖在將排出頭的出口封閉的位置。
[0004]由本 申請人:的內部的現有技術還已知一種用於管的排出頭,其設置有壓力受控的排出閥,該排出閥在對管中的介質施加壓力時自動地打開,而在取消所述壓力施加時就自動關閉。由此可以實現保護介質免受汙染,這允許把帶有這種排出頭的管用來容納和排出無防腐劑的介質。
[0005]用於管的帶有這種閥的排出頭的發展已表明,難以實現緊湊的構造方式。然而,特別是出於美觀的原因,尤其在用於化妝產品的管的情況下,需要這種緊湊的構造方式。此外已表明,在中央把介質輸入到壓力腔中時會產生如下危險:在給壓力腔中的介質施加壓力期間,壓力腔的外部區域還含有空氣,所述空氣在排出閥打開時突然膨脹,由此引起並非所願地突然排出介質。
_6] 目的和實現方案
[0007]本發明的目的在於,對用於管的所述類型的排出頭加以改進,從而克服將克服現有技術的缺點。
[0008]根據本發明,按照本發明的第一方面,這通過所述類型的排出頭來實現,其中,介質線路從入口通過外殼內腔的環形區域伸展至壓力腔,從而介質在從入口到壓力腔的路徑上逐段地沿著一個方向流動,該方向具有至少一個與輸出接管的插入方向相逆地朝向容納凹槽的方向向量。
[0009]本發明的排出頭在相對側一方面具有用於管的輸出接管的容納筒,另一方面具有出口。利用容納筒來規定管的已經提及的插入方向。該插入方向涉及在管的固定過程中管相對於排出頭的位置移位。管的旋轉位置對此不起作用,從而即使在藉助螺紋固定管時插入方向按照規定也朝向螺紋軸線方向延伸。
[0010]排出頭的出口設置在管頭的與背側相對的端側,且經過優選設計,使得它適合於將介質沿插入方向排出。
[0011]對管的輸出接管的固定在排出頭的容納筒中優選採用形狀配合地起作用的夾緊連接方式來進行,其中,在容納筒的內側面上設置有結構件,且在管的輸出接管的外側面上設置有對應的結構件。已經提到的螺紋式設計也被視為有利的。
[0012]本發明的第一方面的核心是,把至少一個入口與壓力腔連接進而也與出口連接的介質線路,至少逐段地伸展穿過內腔的在內側被容納筒的環形壁區段限定的環形區域。因此,介質線路適當地延伸,使得在入口流入到排出頭中的介質轉向,從而分階段地與插入方向相逆地流動,或者朝向至少具有與插入方向相逆的方向分量的方向流動。容納筒的環形壁區段並非必須與介質接觸。替代地,也可以在環形壁區段的外部設置其它對介質的流動線路進行限定的壁。
[0013]所述構造方式導致獲得很大空間。因為介質轉向到包圍容納筒的環形腔中,所以介質可以從這裡向外然後沿插入方向繼續輸送,以便到達壓力腔。由此,外殼內腔的大部分對於介質線路來說是不需要的,從而該空間能以其它方式使用,特別是用來容納排出閥的絕大部分。這允許按照所希望的扁平的構造方式來設計排出頭,卻有足夠的空間可供容納排出閥使用。
[0014]優選與本發明第一方面一起實現的本發明第二方面規定,壓力腔在外殼的端側壁的內側面與基本上平行於它地設置在外殼內腔中的對頂面之間延伸,介質線路從入口參照輸出接管的插入方向向外延伸到容納凹槽中,從而來自入口的介質只能在外部的邊緣區域中流入到壓力腔內。因此按照這種設計規定,介質並非軸向地且無明顯方向變化地從排出頭的入口流向出口,而是從入口徑向地向外輸送,使得介質能夠經過對頂面從外部流入到壓力腔中。介質於是從壓力腔的該外部的邊緣進一步流向壓力腔的中心,在那裡設置有出□。
[0015]對於本發明的第一方面來說特別有利的是,排出頭為了朝向閥座對閥體施加力而具有彈簧,其中,該彈簧至少部分地設置在內腔的環形腔中。包圍排出頭的容納筒的安裝空間由此給所述彈簧使用。由於可以由此實現比較長的彈簧長度,所以能特別順暢地且精確地調節排出閥的打開特性。在此特別有利的是,彈簧是螺旋彈簧,且至少局部地包圍容納筒。由此也可以利用容納筒的環形壁或下面還將介紹的內殼的對應的環形壁,以便實現橫向於插入方向固定彈簧的位置。
[0016]此外特別有利的是,在外殼內腔的內部設置有內殼,其中,介質線路在內殼的外壁與外殼的內壁之間伸展,此外,內殼的內腔相對於介質線路液體密封地封閉。
[0017]該內殼達到了多個目的。一方面,該內殼在其內腔中含有排出閥的多個功能部件,這些功能部件由於流體密封地設計內殼而相對於外界受到保護。另一方面,該內殼可以利用其外輪廓並與外殼的壁的內側面配合地限定從入口到壓力腔的這個或這些介質線路。通過與外殼的內輪廓匹配的造型,在此可以防止在介質線路中產生大的死點容積,即如下空間:在該空間中留有介質,而在管排空之後無法再把所述介質從該空間中去除。特別是可以規定,內殼具有內凹,外殼的環形壁伸入到所述內凹中。利用這種內凹可以實現使得內殼的內部容積最大化。此外,外殼的環形壁區段插入內凹中,該內凹可以按照上面已經提到的方式用來支撐閥螺旋彈簧。
[0018]內殼優選形成限定壓力腔的對頂面,在該對頂面上設置著閥體。在此,對頂面可至少局部地相對於內殼的基底區段活動,該基底區段相對於外殼位置固定地設置。其實現方式可以為,使得對頂面可移動地在內殼的基底區段上引導。但優選的是,對頂面由兩種不同變形度的不同材料構成。由此可以實現使得對頂面與基底區段固定地連接,卻能實現閥體的可移動性。為此,優選在外部的外環與對頂面的閥體之間設置有由變形度更大的材料構成的環形區段,該對頂面由一種變形度較小的材料構成。
[0019]尤其是對於本發明的第二方面來說,被視為特別有利的是,介質線路至少局部地由通道構成,所述通道由在外殼和/或內殼上的內凹構成,且大多分別被其它殼體封閉,其中,這些通道優選在其通入到壓力腔中的區域內具有其增大的自由橫截面。該橫截面的增大允許將死點容積保持得較小,卻能保證介質沿著整個圓周或者至少沿著幾乎整個圓周(>50% )流入到壓力腔中。由此有效地防止形成氣泡。
[0020]本發明還涉及一種帶有本發明的排出頭的管。在此,該管具有輸出接管,輸出接管的外直徑小於管的最大直徑。該輸出接管沿插入方向插入,並固定在排出頭的容納筒中。
[0021]簡短的附圖1兌明
[0022]本發明的其它方面和優點除了可由權利要求書得到外,還可由對本發明的優選實施例的如下說明得到,該實施例將參照附圖予以介紹。其中:
[0023]圖1a和Ib示出帶有本發明的排出頭的本發明的管;
[0024]圖2為處於其關閉位置的排出頭的放大圖;
[0025]圖3不出處於其打開位置的圖2的排出頭;和
[0026]圖4為圖2和3的排出頭的分解圖。
[0027]對實施例的詳細說明
[0028]圖1a和Ib示出本發明的管10,其帶有管體20和本發明的排出頭30。在此,圖1a以非剖切的視圖示出本發明的管10,排出頭處於尚未安裝的狀態下,而圖1b以部分剖切的視圖示出本發明的處於安裝好的狀態下的管。如參照圖1b可見,排出頭30具有外殼40,該外殼由內殼層42和外殼層44組成。這些殼層通過卡鎖機構43牢固地且不可相對移動地彼此固定。內殼層42限定了中央的容納筒32,該容納筒被內殼層42的環形壁42a包圍。在容納筒32的底部設置有布置在入口 42c中的端壁42b,介質可以穿過該入口進入到排出頭30中。容納筒32用於容納管體20的輸出接管22。該輸出接管為此在外側設置有增厚部22a,該增厚部嵌入到環形壁部分42a上的環繞槽42d中。代替這種形狀配合的卡鎖連接,按照一種未示出的實施方式,輸出接管22也可以嵌入到設置在環形壁部分42a的內側面上的內螺紋中。
[0029]外殼層44具有出口 44a,介質可以穿過該出口從排出頭排放至外界。內殼層42和外殼層44共同限定了外殼40的內腔48。在該內腔48的內部設置有內殼50。該內殼具有基底區段52以及對頂面區段54。基底區段52和對頂面區段54共同地將內殼50的內腔56液體密封地封閉。按照規定,在工作中絕無介質進入到內腔56中。基底區段52具有與下殼層42相似的造型。基底區段52因而特別是具有限定內凹的壁52a,容納筒32嵌入到所述內凹中。對頂面區段54是由兩種不同的塑料構成的構件。外側的環形區段54a以及中央的區段54c由一種難以變形的塑料製成,而位於其間的環形區域54b由一種易於變形的塑料製成,從而中央區域54c可相對於邊緣區域54a沿主方向2來回移位。在內殼50的內腔56的內部設置有螺旋彈簧58,在內凹52a的支撐下,所述螺旋彈簧貼靠在基底區段52的底面上,且貼靠在對頂面區段54的中央區段54c上,並將該對頂面區段連同在其上成型的閥體54d —起壓向出口 44a,並頂壓到設置在那裡的內側的閥面44b上。
[0030]排出頭的工作方式將參照圖2和3來介紹。圖2為處於其關閉位置的排出頭的放大圖。為了使得介質能夠從容納筒32到達出口 44a,設置有介質線路60、62、64、66、68,所述介質線路從配屬於容納筒的入口 42c伸展到與出口 44a鄰接的壓力腔70中。從環繞的環形區域60起,介質線路首先在作為一方面的位於基底區段52上的內凹52a與作為另一方面的內殼層42的端壁42b和環形壁42a之間伸展到外殼40的內腔48的環形區域49中。這些通道區段62延伸至內殼層42的底部,並在那裡通過區段64徑向向外地延伸至內殼層42的柱形外壁。介質線路於是在軸向朝向的區段66中進一步沿壓力腔70的方向延伸。介質線路的端部區段68採用特別是由圖4可見的方式形成漏鬥形,從而介質能夠幾乎沿著壓力腔70的全部外圍從外部流入到該壓力腔中。
[0031]如果現在通過對管體20施加力來使得其中含有的介質處於壓力下,則這種壓力就會通過介質線路及其區段60、62、64、66、68傳遞到壓力腔70中。在那裡,在排出閥關閉的情況下,該壓力導致對頂面區段54局部變形,因而導致閥體54d與閥座44b間隔開。由此將出口 44a打開,處於壓力下的介質於是可以沿主方向2洩出。
[0032]通過從外部把介質輸入到壓力腔70中來保證可靠地將任何空氣從壓力腔70中經由出口 44a排出。因而在排出過程開始時無需擔心會在壓力腔70中留有氣穴,這種氣穴在施加壓力的過程中壓縮,且一旦排出閥打開就會突然地意想不到地又擴展。通過在所述環形腔49中設置介質線路,還實現了使得內殼50能容納下外殼40的內腔48的大部分。因而存在有特別是足以將彈簧58設置在這裡的空間。
【權利要求】
1.一種用於管(20)的排出頭(30),用來從管(20)中排出介質,該管帶有: -扁平的外殼(40),外殼帶有用於將管(20)的輸出接管(22)插入並固定在朝向管(20)的背側面上的容納筒(32)和用於在相對的端側排出介質的出口(44a); -被外殼(40)的壁包圍的內腔(48),其中,外殼(40)的環形壁區段(42a)使得容納筒(32)相對於外殼(40)的內腔(48)的在外側包圍環形壁區段(42a)的環形區域(49)分隔開; -設置在內腔(48)中的排出閥(54d、44b),該排出閥帶有閥體(54d)和閥座(44b)以及壓力腔(70),壓力腔經過設計,從而通過對壓力腔中含有的介質施加壓力,閥體(54d)和閥座(44b)可以從關閉位置到打開位置彼此間隔開,以便允許介質經由出口(44a)從壓力腔(70)中排出;和 -殼體(40)內部的介質線路(60、62、64、66、68),容納筒上的入口(42c)通過所述介質線路與壓力腔(70)連接; 其特徵在於, -介質線路(60、62、64、66、68)從入口(42c)通過外殼(40)的內腔(48)的環形區域(49)伸展至壓力腔(70),從而介質在從入口(42c)到壓力腔(70)的路徑上逐段地沿著一個方向流動 ,該方向具有至少一個與輸出接管(22)的插入方向(2)相逆地朝向容納凹槽(32)的方向向量。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或者如權利要求1的前序部分所述的排出頭,其特徵在於, -壓力腔(70)在外殼(40)的端側壁的內側面與基本上平行於它地設置在外殼(40)的內腔(48)中的對頂面(54b、54c)之間延伸; -介質線路(60、62、64、66、68)從入口 (42c)參照輸出接管(22)的插入方向(2)向外延伸到容納凹槽(32)中,並從那裡通到壓力腔(70)中,從而來自入口(42c)的介質只能在外部的邊緣區域中流入到壓力腔(70)內。
3.如前述權利要求中任一項所述的排出頭,其特徵在於,排出頭(30)為了朝向閥座(44b)對閥體(54d)施加力而具有彈簧(58),其中,該彈簧(58)至少部分地設置在內腔(48)的環形腔(49)中。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排出頭,其特徵在於,彈簧(58)是螺旋彈簧,且至少局部地包圍容納筒(32)。
5.如前述權利要求中任一項所述的排出頭,其特徵在於,在外殼(40)的內腔(48)的內部設置有內殼(50),其中,介質線路(60、62、64、66、68)在內殼(50)的壁與外殼(40)的壁之間伸展,其中,內殼(50)的內腔(56)相對於介質線路(60、62、64、66、68)液體密封地封閉。
6.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排出頭,其特徵在於,內殼(50)具有內凹,外殼(40)的環形壁區段(42a)伸入到所述內凹中。
7.如權利要求5或6所述的排出頭,其特徵在於,內殼(50)形成限定壓力腔(70)的對頂面(54b、54c),在該對頂面上設置著閥體(54d),其中,對頂面(54b、54c)可至少局部地相對於內殼(50)的基底區段(52)活動,該基底區段相對於外殼(40)位置固定地設置,其中優選對頂面(54b、54c)由兩種不同變形度的不同材料構成。
8.如前述權利要求中任一項所述的排出頭,其特徵在於,介質線路(60、62、64、66、68)至少局部地由通道構成,所述通道由在外殼和/或內殼(50)上的內凹(52d)構成,且大多分別被其它殼體(40)封閉,其中,所述通道(52d)在其通入到壓力腔(70)中的區域內具有增大的橫截面。
9.一種帶有排出頭(30)的管(20),其中,該管(20)具有輸出接管(22),輸出接管的外直徑小於管的最大直徑,其中,該輸出接管(22)沿插入方向(2)固定在排出頭(30)的容納筒(32)中, 其特徵在於, 排出頭(30)按照前述權利要求中的任一項來設計。
【文檔編號】B65D35/46GK103764511SQ201280018514
【公開日】2014年4月30日 申請日期:2012年4月13日 優先權日:2011年4月14日
【發明者】D·布拉爾 申請人:阿普塔爾拉多爾夫策爾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