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復位功能的模具的製作方法
2023-12-12 14:05:57 3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帶復位功能的模具,屬於模具設計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目前,現有技術中的側衝類的模具中,其凸模復位時,通過採用彈性結構或動力源驅動進行復位,需要設計彈性結構或布局專門用於復位的動力源等部件,並且彈性結構在長時間使用後容易出現復位失效的現象,結構複雜,模具製造成本高。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克服現有技術的缺陷,提供一種帶復位功能的模具,它結構簡單,省去了復位用的零部件,節省了模具空間,節約了模具製造成本,並且有利於提高其使用壽命。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一種帶復位功能的模具,它包括:
上模組,所述上模組具有推件;
下模組,所述下模組具有下模主體部分、凹模、凸模和凸模滑塊,所述凹模用於定位工件,所述凸模安裝在凸模滑塊上,所述凸模滑塊滑配在下模主體部分上,所述推件與所述凸模滑塊之間設置有連接配合機構,當上模組向下移動至下模組時,所述推件通過連接配合機構推動所述凸模滑塊,使凸模滑塊上的凸模向著凹模的方向移動,當上模組向上復位時,所述推件通過連接配合機構帶動所述凸模滑塊,使凸模滑塊上的凸模朝著遠離凹模的方向移動。
進一步提供了一種具體結構的連接配合機構,所述推件上設置有上推部和下推部,所述凸模滑塊上設置有與所述上推部配合的上配合推部以及與下推部配合的下配合推部,所述上推部、所述下推部、所述上配合推部和所述下配合推部共同組成所述連接配合機構,在推件與凸模滑塊接觸並向下移動時,所述推件通過所述下推部和所述下配合推部的配合,從而推動所述凸模滑塊,使凸模滑塊上的凸模向著凹模的方向移動;在推件與凸模滑塊接觸並向上移動時,所述推件通過所述上推部和所述上配合推部的配合,從而帶動所述凸模滑塊,使凸模滑塊上的凸模朝著遠離凹模的方向移動。
進一步,所述凸模滑塊上安裝有擋件,所述上推部為設置在推件上的上斜面,所述下推部為設置在推件上並與上斜面平行的下斜面,所述下配合推部為設置在凸模滑塊 上的下配合斜面,所述上配合推部為擋件上與下配合斜面相對的部分。
進一步,所述凸模滑塊內設置有上端開口並可將推件插入其內的槽,所述槽的底面為下配合斜面,所述擋件設置在凸模滑塊上形成槽的側壁上,所述擋件的至少一段伸入所述槽內,並且所述擋件上伸入所述槽內的該段上與下配合斜面相對的部分為上配合推部。
進一步,所述擋件為擋銷。
進一步為了合理地在上模組上設置推件,所述上模組還具有上固定板和推件鎖緊裝置,所述推件通過所述推件鎖緊裝置鎖緊在上固定板上。
進一步為了對凸模進行導向,所述下模組還包括導向機構,所述凸模活動連接在導向機構上,以便通過導向機構對凸模的移動方向進行導向。
採用了上述技術方案後,工作狀態下上模組向下運動,帶動推件向下移動,推件的下推部與凸模滑塊上的下配合推部接觸,將向下的運動轉變成凸模滑塊的向前運動,使凸模滑塊帶動凸模在導向機構內作向前運動直至進入凹模,模具完全閉合完成衝裁過程後上模組回退,同時帶動推件向上運動,推件的上推部與上配合推部接觸,帶動凸模滑塊向後運動,凸模在導向機構內向後運動退出凹模,直至推件的上推部與上配合推部完全脫離,凸模滑塊復位到模具初始狀態,完成一次衝裁過程,這樣就使得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省去了復位用的零部件,節省了模具空間,節約了模具製造成本,並且有利於提高其使用壽命。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帶復位功能的模具的初始狀態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帶復位功能的模具的閉合狀態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推件的結構示意圖;
圖4為圖3的左視圖;
圖5為本實用新型的凸模滑塊的結構示意圖;
圖6為圖5的俯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本實用新型的內容更容易被清楚地理解,下面根據具體實施例並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
如圖1~6所示,一種帶復位功能的模具,它包括:
上模組,所述上模組具有推件5;
下模組,所述下模組具有下模主體部分、凹模7、凸模8和凸模滑塊11,所述凹模7用於定位工件,所述凸模8安裝在凸模滑塊11上,所述凸模滑塊11滑配在下模主體 部分上,所述推件5與所述凸模滑塊11之間設置有連接配合機構,當上模組向下移動至下模組時,所述推件5通過連接配合機構推動所述凸模滑塊11,使凸模滑塊11上的凸模8向著凹模7的方向移動,當上模組向上復位時,所述推件5通過連接配合機構帶動所述凸模滑塊11,使凸模滑塊11上的凸模8朝著遠離凹模7的方向移動。
如圖1、2、3所示,所述推件5上設置有上推部和下推部,所述凸模滑塊11上設置有與所述上推部配合的上配合推部以及與下推部配合的下配合推部,所述上推部、所述下推部、所述上配合推部和所述下配合推部共同組成所述連接配合機構,在推件5與凸模滑塊11接觸並向下移動時,所述推件5通過所述下推部和所述下配合推部的配合,從而推動所述凸模滑塊11,使凸模滑塊11上的凸模8向著凹模7的方向移動;在推件5與凸模滑塊11接觸並向上移動時,所述推件5通過所述上推部和所述上配合推部的配合,從而帶動所述凸模滑塊11,使凸模滑塊11上的凸模8朝著遠離凹模7的方向移動。
如圖1、2、3所示,所述凸模滑塊11上安裝有擋件,所述上推部為設置在推件5上的上斜面51,所述下推部為設置在推件5上並與上斜面51平行的下斜面52,所述下配合推部為設置在凸模滑塊11上的下配合斜面1111,所述上配合推部為擋件上與下配合斜面111相對的部分。
如圖5所示,所述凸模滑塊11內設置有上端開口並可將推件5插入其內的槽112,所述槽112的底面為下配合斜面1111,所述擋件設置在凸模滑塊11上形成槽的側壁上,所述擋件的至少一段伸入所述槽112內,並且所述擋件上伸入所述槽112內的該段上與下配合斜面111相對的部分為上配合推部。
所述擋件可以為擋銷10。
如圖1、2所示,所述上模組還具有上固定板3和推件鎖緊裝置4,所述推件5通過所述推件鎖緊裝置4鎖緊在上固定板3上;當然,所述上模組還具有上模座1和上墊板2,具體結構如圖1所示。
如圖1、2所示,所述下模組還包括導向機構9,所述凸模8活動連接在導向機構9上,以便通過導向機構9對凸模8的移動方向進行導向,所述下模主體部分包括下模座14、下墊板13、下固定板12和下蓋板6,具體連接結構如圖1所示。
本實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
工作狀態下上模組向下運動,帶動推件5向下移動,推件5的下推部與凸模滑塊11上的下配合推部接觸,將向下的運動轉變成凸模滑塊11的向前運動,使凸模滑塊11帶動凸模8在導向機構內作向前運動直至進入凹模7,模具完全閉合完成衝裁過程後上模組回退,同時帶動推件5向上運動,推件5的上推部與上配合推部接觸,帶動凸模滑塊11向後運動,凸模8在導向機構9內向後運動退出凹模7,直至推件5的上推部與上配 合推部完全脫離,凸模滑塊11復位到模具初始狀態,完成一次衝裁過程,這樣就使得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省去了復位用的零部件,節省了模具空間,節約了模具製造成本,並且有利於提高其使用壽命。
以上所述的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解決的技術問題、技術方案和有益效果進行了進一步詳細說明,所應理解的是,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例而已,並不用於限制本實用新型,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