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容積式餵棉箱的製作方法
2023-12-12 16:17:32 1

本實用新型涉及無紡織機械技術領域,更具體地說,它涉及一種容積式餵棉箱。
背景技術:
在非織造布生產中,經過混合與開松處理,將各種成分的纖維原料進行鬆懈,使大的纖維塊、纖維團分解,同時使原料中多種纖維成分獲得均勻的混合,然後將開松混合後的纖維送入餵棉系統,由餵棉系統均衡、穩定地輸出筵棉對纖網的質量至關重要。
現有技術的梳棉機,通過輸棉管道輸送混合纖維進入到儲棉箱,然後通過角釘打手和角釘簾餵入到下料倉中,通過振蕩板對棉層進行均勻敦實,然後通過出料輥輸出至下道工序。該種梳棉機的儲棉箱和下料倉為平行排布,且振蕩板振蕩以及角釘簾落棉對敦實後的棉層橫向和縱向的重量偏差較大,導致送入下一工序的半成品質量較差。
技術實現要素:
針對上述存在的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有效減少橫向棉層和縱向棉層重量偏差的容積式餵棉箱。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出新的技術方案:一種容積式餵棉箱,包括豎直設置的上棉箱和下棉箱,所述下棉箱靠近上棉箱的一端設置有餵棉輥,所述餵棉輥的下方設置有開松纖維的開松輥筒,所述開松輥筒的下方設置有能夠調整和敦實所述纖維的循環下料簾,所述開松輥筒和循環下料簾同向轉動,所述循環下料簾轉動方向的一側豎直設置有與其間隙相隔的擋板,所述循環下料簾與擋板的下方還水平設置有出料輥。
根據上述技術方案:該容積式餵棉箱,將水平設置的儲棉箱改為上下設置的上棉箱和下棉箱,增加了容積量,餵棉輥和開松輥筒均具有定量餵料功能,且開松輥筒可以開松混合纖維,將充分開松的混合纖維餵入擋板和循環下料簾之間的間隙,當循環下料簾朝向擋板方向轉動時,通過與間隙內的棉層之間的摩擦力對棉層進行微調和敦實,將下料方式由角釘簾落料改為餵棉輥餵棉,使餵棉更加均勻且能實現定量餵棉,將振蕩板改為循環下料簾,使大力振蕩拍打改為通過摩擦力輕微調節和敦實,從而在水平方面和豎直方向都進行改進,使橫向棉層和縱向棉層的重量偏差有效減小。
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設置為:所述循環下料簾豎直設置在開松輥筒和出料輥之間。
根據上述技術方案:循環下料簾豎直設置,可以將經過開松輥筒開松過的混合纖維從上至下層層敦實,其為循環式可連續不斷地敦實混合纖維,同時在豎直方向調整棉層的均勻度。
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設置為:所述餵棉輥水平間隙設置有兩個,分別為第一餵棉輥和第二餵棉輥。
根據上述技術方案:兩個水平設置的餵棉輥相較於單個餵棉輥,其餵料更加均勻。
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設置為:所述第一餵棉輥上環狀間隔設置有豎條形餵棉齒和倒「V」形餵棉齒,所述第二餵棉輥上間隔設置有豎條形餵棉齒。
根據上述技術方案:第一餵棉輥上豎條形餵棉齒和倒「V」形餵棉齒的設計,餵棉時,進入其中的纖維兩較第二餵棉輥上少,但是餵棉頻較第二餵棉輥高。
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設置為:所述第一餵棉輥和第二餵棉輥分別受控於兩個電機,所述兩個電機均受控於控制器。
根據上述技術方案:第一餵棉輥和第二餵棉輥受控兩個電機,可以實現三檔餵棉效果,只打開第一餵棉輥時,其餵棉量少餵棉最均勻;只打開第二餵棉輥時,其餵棉量較大,餵棉均勻性較第一餵棉輥差;當同時打開兩個電機時,第一餵棉輥和第二餵棉輥相互配合,餵棉速度和均勻性均較佳。
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設置為:所述開松輥筒上環狀設置有多個間隔的「L」形開松齒。
根據上述技術方案:從餵棉輥上下來的混合纖維通過「L」形開松齒可以有效開松膨脹,為下階段的棉層均勻性打下基礎。
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設置為:所述開松輥筒設置在第一餵棉輥和第二餵棉輥下方的中心位置。
根據上述技術方案:開松輥筒設置在第一餵棉輥和第二餵棉輥下方中心,可以將自上下來的混合纖維都開松到,開松效果佳。
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設置為:所述擋板和循環下料簾與出料輥之間還設置有輔助送料的的推送輥。
根據上述技術方案:當經過循環下料簾均勻摩擦後的棉層傳遞推送輥處時,推送輥轉動帶動棉層進入出料輥。
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設置為:所述上棉箱底部設置有開口朝向所述第一餵棉輥和第二餵棉輥的錐臺形過渡管。
根據上述技術方案:設置錐臺形過渡管,可以將上棉箱中的混合纖維對準第一餵棉輥和第二第二餵棉輥,使下棉更加流暢和準確。
本實用新型相較於現有技術的優點為:該容積式餵棉箱,將水平設置的儲棉箱改為上下設置的上棉箱和下棉箱,增加了容積量;餵棉輥和開松輥筒均具有定量餵料功能,且開松輥筒可以開松混合纖維,將充分開松的混合纖維餵入擋板和循環下料簾之間的間隙,循環下料簾對棉層進行微調和敦實;將下料方式由角釘簾落料改為第一餵棉輥和第二餵棉輥配合餵棉,使餵棉更加均勻且能夠定量餵棉;將振蕩板改為循環下料簾,使大力振蕩拍打改為通過摩擦力輕微調節和敦實,從而在水平方面和豎直方向都進行改進,有效減小橫向棉層和縱向棉層的重量偏差;增設的推送輥輔助送料,將傳遞至其處的棉層傳送至出料輥上。
附圖說明
圖1為現有技術中的一種餵棉機;
圖2為本實施例中的一種容積式餵棉箱;
圖3為本實施例中第一餵料輥、第二餵料輥和開松輥筒的放大圖。
圖中:1、投料口;2、輸棉管道;3、梳棉輥;4、梳棉簾;5、儲棉箱;6、均棉輥;7、角釘簾;8、角釘打手;9、振動板;10、輸出輥;11、送棉管;12、上棉箱;13、第一餵棉輥;1301、豎條形餵棉齒;1302、倒「V」形餵棉齒;14、第二餵棉輥;15、開松輥筒;1501、「L」形開松齒;16、下棉箱;17、循環下料簾;18、出料輥;19、推送輥;20、錐臺形過渡管;21、擋板。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作進一步詳述,以使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更易於理解和掌握。
實施例
現有技術的一種餵棉機,如圖1所示,混合纖維自投料口1進入輸棉管道2後,由梳棉輥3和梳棉簾4配合梳棉後進入儲棉箱5中,被角釘簾7和角釘打手8傳送至均棉輥6進行均棉,均棉後落入下料倉中,被振動板9進行振蕩調整和敦實,最後由輸出輥10輸出棉層,該餵棉機的儲棉箱5平行排列,傳遞纖維較為麻煩,角釘簾7運輸纖維的餵棉方式較為粗放型,振蕩板的均棉方式較為粗暴,效果不佳。
根據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公開一種容積式餵棉箱,如圖2至圖3所示,包括上棉箱12和下棉箱16,在上棉箱12底部還設置有開口朝向餵棉輥的錐臺形過渡管20,在下棉箱16靠近上棉箱12的位置設置有餵料輥,該餵棉輥水平間隙設置有兩個,分別為第一餵棉輥13和第二餵棉輥14,第一餵棉輥13上環狀間隔設置有豎條形餵棉齒1301和倒「V」形餵棉齒1302,第二餵棉輥14上間隔設置有豎條形餵棉齒1301,第一餵棉輥13和第二餵棉輥14均受控於兩個電機,兩個電機均受控於控制器,第一餵棉輥13和第二餵棉輥14的下方設置有開松纖維的開松輥筒15,開松輥筒15上環狀設置有多個間隔的「L」形開松齒1501。開松輥筒15的下方還設置有能夠調整和敦實纖維的循環下料簾17,該循環下料簾17豎直設置,其與開松輥筒15同向轉動,在循環下料簾17轉動方向的一側還設置有與其間隙相隔的擋板21,其下方還水平設置有出料輥18,在出料輥18靠近循環下料簾17的一端上方還設置將棉層傳遞至出料輥18的推送輥19。
當前道工序將開松完的混合纖維自送棉管11送入上棉箱12後,自上棉箱12底部的錐臺形過渡管20進入第一餵料輥和第二餵料輥上方,第一餵棉輥13和第二餵棉輥14受控兩個電機,可以實現三檔餵棉效果,只打開第一餵棉輥13時,其餵棉量少餵棉最均勻;只打開第二餵棉輥14時,其餵棉量較大,餵棉均勻性較第一餵棉輥13差;當同時打開兩個電機時,第一餵棉輥13和第二餵棉輥14相互配合,餵棉速度和均勻性均較佳,根據需要打開電機控制餵料輥的餵料頻率,自第一餵料輥和第二餵料輥之間落入的混合纖維進入到其下中心位置的開松輥筒15,被開松輥筒15上的「L」形開松齒1501開松,開松後的混合纖維落入擋板21和循環下料簾17的間隙之間,然後由豎直設置的循環下料簾17摩擦調整和敦實棉層,進入到循環下料簾17底部的棉層被推送輥19推送至出料輥18,由出料輥18傳遞至下一工序。相較於現有技術的餵棉機,其橫向棉層的重量偏差減少40%,其縱向棉層的重量偏差減少60%,大大提高了棉層的均勻性,從而提高成品的質量。
當然,以上只是本實用新型的典型實例,除此之外,本實用新型還可以有其它多種具體實施方式,凡採用等同替換或等效變換形成的技術方案,均落在本實用新型要求保護的範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