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蘇大蘇小蘇分別是誰]《蘇蘇》:《蘇蘇》
2023-04-02 04:56:19 3
詩歌《蘇蘇》為徐志摩詩歌中的佳作。以獨特的徐志摩式的詩歌語言格律和極富浪漫主義風格的想像和誇張擬物,敘述了蘇蘇死後 的經歷與遭遇。 徐志摩《蘇蘇》是圖書《再別康橋——徐志摩詩歌全集珍藏版》 中一首詩歌。《蘇蘇》寫於1925 徐志摩,中國詩人,散文家。名章垿,初字槱森,留學美國時改字志摩,小字又申。筆名有南湖、雲中鶴等。浙江海寧人。1916 年入北京大學法科。1918 年赴美國學習銀行學。1921 年,入倫敦劍 橋大學當特別生,開始新詩創作。 1922年回國,在報刊上發表詩文。1923 年參與成立新月社, 同時也加入了文學研究會。1924 年,與胡適、陳西瀅等創辦《現代 評論》周刊,並任北京大學教授。1925 同年出版第一本詩集《志摩的詩》。1925年10 月~1926 10月,主編《晨報副刊》。這一年,寫了詩集《翡冷翠的一夜》和散文 集《巴黎的鱗爪》、《自剖》、《落葉》中的大部分作品,是他創作最多 的一年。這以前的詩作,大多是對於黑暗封建勢力的不滿,帶有激烈 的燃燒性的熱情,但也流露出享樂主義的生活哲學和庸俗的生活情 趣。1927 年春,與胡適、邵洵美等籌辦新月書店。秋後,任上海光 華大學、東吳大學教授。
稍後,又任上海大夏大學、南京中央大學教 授,併兼任中華書局編輯。1928 月,《新月》月刊創刊,一度擔任該刊主編。同年9~11 月,歷遊英國、美國、日本和印度。 1930年到北京大學與北京女子大學任教。1931 方瑋德創辦《詩刊》季刊。這一時期的詩作,抹去了以前的火氣,調子低沉,多是頹唐失望的嘆息。同年11 月,因飛機失事遇難。 他的詩集除《志摩的詩》外,還有《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及身後陳夢家為之編輯的《雲遊》。小說集有《輪盤》、戲劇《卞崑岡》、 日記《愛眉小札》。譯著有《死城》、《曼殊斐爾小說集》等。1991 出版《徐志摩全集》。詩作大都為抒情詩,善於用細膩的筆觸表現豐富複雜的情感。語言自然、純熟,既是地道的口語,又經過藝術的提 煉,獨具清瑩流麗的情致。創作的散文較少形式的束縛,更易表現奔 放不羈的情感。 個畢生追求「愛、自由、美」三位一體的「布爾喬亞」詩人——徐志摩,不用說對美好事物的遭受摧殘和被毀滅是最敏感而富於 同情心的了。 詩歌《蘇蘇》是徐志摩詩歌中的佳作。此詩最大的特點,是想像的大膽和構思的奇特。它寫1 個名叫「蘇蘇」的痴心姑娘之人生不幸 遭際,卻不象一般的平庸、滯實的詩歌那樣,詳細敘寫主人公的現實 人生經歷,以寫實性和再現性來表現主旨。
而是充分發揮詩人為人稱 道的想像和「虛寫」的特長,以極富浪漫主義風格的想像和誇張擬物, 重點寫出了蘇蘇死後的經歷與遭遇。 種「聊齋志異」風格的「精變」。是仙話?還是鬼話?抑或童話?或許兼而有之。從中國古代詩歌傳統看,以香花美草擬喻 美人是屢見不鮮的。但大多僅只借喻美人生前的美麗動人和純潔無 邪。而在這首詩中,徐志摩不但以「野薔薇」借喻「蘇蘇」生前的美麗動 人——「象一朵野薔薇,她的丰姿;」更以蘇蘇死後墳地上長出的「野 薔薇」,來擬喻蘇蘇的「靈魂」。 如此,蘇蘇的擬物化和薔薇的擬人化就疊合在一起了;或者說,以「野薔薇」比喻蘇蘇的丰姿是明喻其「形」,而以蘇蘇死後墳墓上長出 野薔薇來象徵蘇蘇則是暗喻其「神」,如此,形神俱備,薔薇與蘇蘇完 全融為一體,薔薇成為蘇蘇的本體象徵。 縱貫串接起蘇蘇的生前死後——生前只佔全詩4個時間流程的 四分之一。蘇蘇生前,痴心純情,美麗如薔薇,然而卻被人間世的暴 風雨無情摧殘致死:蘇蘇死後,埋葬在荒地裡,淹沒在曼草裡,然而, 靈魂不死,荒土裡長出了「血染的薔薇」;薔薇一度受到了寬厚仁慈的 大自然媽媽的溫存撫愛和滋潤養育,並暫時從痛苦中解脫出來。「清 露的滋潤」、「晚風的溫存」,「長夜的慰安」,「星鬥的縱橫」……摯愛著 自然並深得其靈性的詩人徐志摩寥寥幾筆,以看似輕鬆隨意實則滿蘊 深摯情懷的自然意象,寫出了大自然的寬厚與溫情。
最後一段特別深摯,充滿憐愛柔情,當是不假。這首詩歌《蘇蘇》,滿溢其中的便是那樣 種對美好事物遭受摧殘而引起的讓人心疼心酸的憐愛之情。全詩雖是敘事詩的體制和框架,但情感的流溢卻 充滿著表面上僅只敘事的字裡行間——敘事,成為了 種「有意味的敘事」!尤其是最後一節的幾句: 「但運命又稱無情的手來攀,攀,攀盡了青條上的燦爛,——」3個「攀」字的一再延宕,吞吞吐吐,仿佛作者實在是捨不得下手,不忍 心讓那「無情的手」發出如此殘酷的1 個動作。 獨特的徐志摩式的詩歌語言格律安排和音樂美追求,也恰到好處地使詩情一唱三嘆,撩人心動。詩歌的前三節,格律形式都是每節 個韻腳,句句用韻,而且二、三句完全重複,但第一、第四句不重複,而是在語義上呈現出遞進和展開的關係。這跟《再不見雷峰》 及《為要尋一顆明星》的格律形式略有些不同,這兩首詩不但第二, 第三句相同,就連第一、第二句也基本重複,即「ab;ba;」式。在《蘇 蘇》中,循環往復中暗蓄著遞進和變化,尤如在盤旋中上升或前進, 步步逼近題旨的呈現。只有在第四節,格律形式上表現出對徐志摩來 說難能可貴的「解放」。第二、第三句並不相同,而且最後一句是直抒 胸臆。
這也許一則是因為如上所分析的表達「攀」這一動作的一再延宕 所致;二則,或恐是徐志摩「意溢於辭」,為了表達自己的痛惜之情而 顧不上韻律格調的嚴格整齊了。這或許可稱為「意」對於「辭」的勝利。 當然,因為有前面三節的鋪墊和一唱三嘆的喧染,也並沒有使徐志摩 最後的直抒胸臆顯得過於直露牽強,而是水到渠成,恰到好處地點了 題,直接升華了情感。 蘇鐵屬植物樹形優美,蒼勁質樸,大型而美麗的葉四季濃綠頂生,具獨特之觀賞效果。如布置在庭園及大型會場可收莊嚴肅穆之效; 配置於花壇中心,使人有安詳之感;作古代建築之陪襯,則顯古老蒼 勁;作現代建築之配植,則四季濃綠而賞心怡神;植於寺廟之旁則有避 邪之妙用。 不少家庭養的蘇鐵,由於冬季凍害而發生了羽葉全部乾枯的「假死」現象。只要精心救護,往往可以復甦。 一、發現蘇鐵羽葉全部乾枯變白時,立即停止澆水和施肥,搬至陽光充足的背風向陽處,對其進行認真細緻的檢查: 首先從莖球基部,整齊地剪去全部已經乾枯的羽葉,再用套手套或布的手指輕輕壓按頂尖部有無腐爛變軟現象,再將根部扒開一部 分,檢查鬚根有無腐爛黴臭味。如球莖部和根部無腐爛變軟發黴,則 說明,它的復甦活力尚存,可以復甦。
二、將蘇鐵栽至盆裡置於背風向陽處,待盆土曬五至七天後,澆一次透水,以後保持盆土的溼度百分之六十左右,耐心等待,六至 七月可萌芽。 三、如果檢查發現蘇鐵球莖頂尖部和根部,都有腐爛變軟現象時,立即將莖球從盆中取出晾曬兩日後,將腐爛部份切除,將可以發 芽的球莖切成二至四塊,晾乾後,埋入經過消毒和過篩的沙土中,並 保持百分之六十的溼度,等待發芽,發芽後可在春季分栽。 去自貢是我陪太太看恐龍,去大佛、來三蘇祠則是太太陪我了,人家都來過,樣樣都門清。——這種情況在我們出遊史中不多,一般 都是前往首次開發的地方,從山川到海島,從城市到邊疆。 祠不在新,有牛人則行;景不在老,有故事則好。——這塊牌子在我上大學前就立這兒了,我今天才來,慚愧是一,來晚了是二。但不 要懼別人來過,似乎來的人多了,也就不那麼新鮮和時髦了。 在古代凡人裡面,不膜拜任何人,不能不膜拜三蘇;不膜拜三蘇,也不能不膜拜大蘇。 從唐到宋,時長611年,和明代洪武元年到現在的時間長度差 不多,共選出八個文學大師,他們是韓愈、柳宗元、歐陽修、蘇洵、 蘇軾、蘇轍、曾鞏、王安石。 古人不輕詡高帽,明人追贈的,一共8個人,比唐宋狀元數量 少得多,比我們一年增補的院士少得多,就八個,狀元王維、詩聖杜 甫、詩仙李白、大書家顏真卿、大詞家辛棄疾、李清照、陸遊、黃庭 堅等等都沒進入,就連大號的學者型官員如寇準、範仲淹、司馬光等 都沒有進入。
拿到今天來評,我們至少要搞到 10 18大;其次肯定是宋徽宗趙佶領銜,然後唐和宋分派一下名額, 現在唐只安排了2 個,明顯不均衡嘛! 在這樣的鳳毛麟角的隊伍裡,蘇家佔了3個席位,佔了37.5%, 佔了近四成! ——開展推選工作的明初朱右、明中期唐順之和茅坤是不是都是眉山人?查一查。 而且之後的五六百年我們隨時可以換人的,比如換成姓氏一樣的,籍貫一樣的,夫人數量一樣的,等等嘛。 個普普通通的公園,一次旅行中的工作內容,一次蒞臨。——蒞臨過徐渭的故居、陸遊的沈園、魯迅的老屋、奕 的府邸……當然還 有許多了,但都沒有這裡特別、特殊! 下次要寫:我要到黃州去。——蘇軾平生呆過十多個地方,惠州儋州杭州等地方咱已經去了,需要去黃州。那裡現代出高考狀元、 近代出將軍元帥,古代出過蘇軾!「問汝平生功業,黃州惠州儋州」—— 這是大蘇自己說的,評價是甚高啊! 靜下心來學寫字,筆在手裡心中軟。關公面前耍大刀、蘇子面前寫大字,也敢? 孩童敢,不怕誰,傳遞的信息就是咱倆練練!初生牛犢是進步力量,篤誠敬心是文化血脈。 又見到了熟悉的偏扁的字體,蓋有心寬體胖之意。——東坡二字,來自黃州,來自他在山上種茶,五十畝荒地叫東坡。
字好,勒的顏色不好。——這兩句詩是蘇東坡詠「海棠」的,是宋元豐三年,蘇被貶黃州期間,白天耕作,夜晚賞花,無甚心事,愛 誰誰。 人年輕總是氣勢如虹,總是力拔山兮,比如,這幾個字,每個字都有九平方多,相當於三間房。 字與東坡後來歷盡坎坷的字不一樣,但內心茁壯,生命才堅強,寫這樣的字,長浩然之氣。 這是典型的四川園林,杜甫是河南人,不怎麼喜歡竹子,蘇軾不然,他對好東西和美東西有著極高的審美敏感,是個天生對自己好的 慧人,也是總能教別人以益處的哲人。 一汪水中,一座石舫,一臺歌。不是唱的「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那樣的歌要唱也得夜晚唱,最好是中秋夜來這裡唱。 東坡先生的輻射力大,酒家可以掛東坡,茶樓可以掛東坡,菜譜上也寫著東坡。 原因是大蘇早已是個傳奇,大雅之堂有詩書畫,茶肆飯莊有肉酒茶。文獻記錄蘇東坡喜歡飲酒,但酒量不大,他自敘說:「予飲酒 終日,不過五合,天下之不能飲,無在予下者,然喜人飲酒,見客舉 杯徐引,則餘胸中為之浩浩焉,落落焉,酣適之味,乃過於客,閒居 未嘗一日無客,客至則未嘗不置酒,天下之好飲,亦無在予上者。」—— 先說「天下之不能飲,無在予下者」,然後又總結說「天下之好飲,亦 無在予上者」,這叫柏拉圖式飲,意識形態飲,喝的都是人生情懷。
重要的是大蘇還總是有工程師的情懷,有愛迪生之性,超黃老邪之才,他親自釀酒,大膽開發蜜釀酒,酒釀製得如何不知,但有《蜜 高燒油燭斟蜜酒」——好像是在講吃。不過有興趣你去翻《東坡志林》,據說裡面寫了釀造方法。 他還釀造過桂酒,寫有《桂酒頌》,先仿周立波一樣自誇:「釀成而玉色香味超然,非人間物也。」接著唱詠:「中原百國東南傾,流 膏輸液歸南溟。祝融司方發其英,沐日浴月百寶生。水娠黃金山空青, 丹砂晝暾珠夜明。」——這是他在嶺南惠州時幹的,據說有名有姓他 幹出來的酒就有萬家春、羅浮春、真一法酒等。他還把生產實踐總結 在《東坡酒經》中。 一貶黃州做肉吃,二貶惠州釀酒喝,三貶儋州去打魚,風吹日曬樂呵呵。 首先蘇先生嗜茶,因而常見他歌頌茶。「酒困路長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門試問野人家。」——這是元豐元年蘇軾任徐州太 守時,因旱得雨而去城東謝神做的。 他工程師的風格更是大發作,寫了很多烹茶的心得,如」活水還須活火烹,自臨釣石取深清「——意思是烹茶的水要親自在釣石邊 從深處汲來,並用活火煮沸的才行;煮之際更是不敢怠慢,要「蟹眼 已過魚眼生,颼颼欲作松風鳴。蒙茸出磨細珠落,眩轉繞甌飛雪輕。 銀瓶瀉湯誇第二,未識古人煎水意。
君不見,昔時李生好客手自煎, 貴從活火發新泉。」,燒個水就已經不同凡響了! 茶文化在蘇軾的筆下算是思想層面、技術層面都寫到了,看他的一首《水調歌頭》: 「已過幾番雨,前夜一聲雷。旗槍爭戰建溪,春色佔先魁。採取枝頭雀舌,帶露和煙搗碎,結就紫雲堆。輕動黃金碾,飛起綠塵埃。 老龍團,真鳳髓,點將來。兔毫盞裡,霎時滋味舌頭回。喚醒青州從 事,戰退睡魔百萬,夢不到陽臺。兩腋清風起,我欲上蓬萊。」 大民窯之一的建窯瓷器代表作:兔毫盞。 一直不太懂何謂榭,今天看見了,但懷疑還是亭。若有梁林在,亭臺樓閣軒榭廊都搞清楚了,也就知道,怎樣坐、怎樣靠、怎樣理解 頗宜稱,摩挲朝暮真千回。天公解事雨十日,洗淨泥滓滋苺苔。一丘一壑吾所許,不須更慕明堂材。」 太湖石假山、臺几上擺的玉山子,見過;木假山何樣,沒有見過。只見到三蘇的故居以此命名。 每個大房間都有名蘇小是誰,這是嶽飛題的。肯定地,嶽飛沒來過,但他不可能沒讀過「大江東去」,不可能沒受到「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的英 雄情結影響! 靜靜一口缸,裝滿財;紅魚遊動,代表的是活財。——過日子,都是需要的。 一對少男少女中學生在老師的導演下,排練讚美三蘇的演講。——竟然是在現場演講,眉山人太富有了! 一門父子三詞客,千古文章4大家。
今天雖有滿分作文、千萬字小說,好文章求好事人弄個《今文觀止》我們讀讀唄! 老而持重,玩得是城府;老而圓潤,玩的是韜略;老而大權在握,玩的是男盜女娼。 大蘇是老頑童,是天真未泯,是豪氣練自於童子功,練自於連鰲山,這種豪氣在漢末的《短歌行》裡有「對酒當歌,人生幾何?」, 在現代「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裡有,就是歌中唱的「人 間一股英雄氣」啊!從古到今,流淌著! 這首詩會讓沈宏非慚愧,讓蔡瀾自卑,王世襄汪曾祺恐也不會倨傲,說得太直白,忒不遮掩,一點兒城府也不講。生活情趣那是真真 最有名的東坡肉,東坡說「黃州好豬肉,價賤如泥土。貴者不肯食,貧者不解煮」——這後面一定是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可讓我 馬上動手:「洗淨鐺,少著水,柴頭罨煙餡不起。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時他自美。」——這是東坡肉的烹飪口訣,天下東坡肉 都按照這個指示做。都知道木匠門前拜魯班,柴火灶前應該拜蘇夫子 才是。 當今最有名的大塊肉,1個是東坡肉蘇小是誰,1 個是毛氏紅燒肉,肉 豪放,人也豪放。當今看看吃肉的人,是不是都屬於豪放派。 東坡因為「自笑平生為口忙」,因而留下許多「東坡菜」:東坡肘子、東坡肉、東坡魚、東坡豆腐、東坡餅、東坡羹、東坡酥、東坡玉 摻、東坡芽膾、東坡豆花等等。
東坡題壁,高士訪友。懷古美圖,處處有東坡,給他當老婆一定是幸福的事。 據說蘇軾蘇轍有1個姐姐,叫蘇八娘,美不美不知道,知道不 是蘇小妹,而是蘇大姐。 大蘇前後有過3個女人:第一位夫人叫王弗,四川人,陪了他 十一年,27 歲就病故了王弗博聞強記,是 大特點,算天生才女,也算近朱者赤;但她比蘇軾懂人情世故,常常提醒蘇大官人:「軾與 客言於外,君立屏間聽之,退必反覆其言曰:某人也,言輒持兩端, 能久,其與人銳,其去人必速,已而果然」——這就是今天說的知性婦女了,難得啊,難得!大才難得有好妻,蘇子不同。 ——東坡有一首著名的詞是為她寫的,寫在斯人已去十年後,喚《江城子》: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裡孤墳, 無處話悽涼。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 夜來幽夢忽還鄉, 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料得年年斷腸處,明月夜, 短松崗。」——十年後還給亡妻寫詩的人多乎哉?不多矣! 大蘇的第二位夫人叫王閏之,是王弗的堂妹,按排行稱為二十七娘她是賢妻良母型,撫養了3 個兒子,陪伴蘇軾25 年,度過了人 生十分華彩的樂章。有得意有失意,既讀到了大蘇豪邁千古的詩篇「赤 壁懷古」,也一起承受了東坡因烏臺詩案遭貶黃州的日子,「僕居東坡, 作陂種稻,有田五十畝,身耕妻蠶,聊以卒歲」,聽起來就是董永七 仙女的故事。
大蘇軾的第三位夫人叫王朝雲,是通房丫頭到收房成為如夫人,後來又夫人。陪伴了大蘇的最美不過夕陽紅的時間。她的特點是 比蘇軾小27 歲,老少戀,聰明外露;二是敢愛敢恨,頗有當代作風, 想來與從小在蘇家長大有關,公元 1094 年,大蘇被貶往廣東惠州、 蠻荒之地,朝雲堅定追隨南下,與大蘇同甘共苦。——若有此女,夫 復何求?相信今人願感慨稱。 由此觀之,大蘇亦大福之人,三房太太均相夫內助,讓大蘇總在賞心樂事間! 腳著謝公屐,身披道袍頭戴笠,這是要去幹嘛?下田像,登山會友像,雨天趕去吃茶、吃肉更像。 王羲之被尊稱為「書聖」,書法神品《蘭亭序》可稱第一;顏真卿是王之後最出色的書家,可稱「亞聖」,《祭侄文稿》反出楷書妝容, 現悲憤急攻下的情與藝交融的絕構。東坡先生的《黃州寒食貼》是在 寒食節寫的兩首遣興的詩,有詩人的惆悵,情緒不高,跟寒苦生活有 關,跟當日吃的東西也有關。後來黃庭堅在貼上做了題跋,讚嘆不已。 現今好東西在臺北故宮。 而東坡先生的《寒食貼》是在陰氣寒鬱的清明前一天寫的,有些難受,但情緒看上去平穩,畢竟有1 個大樂觀的天性。 何以叫兼得?不是熊掌與魚,而是詩歌書法與紅燒肉。肉就直接跟御膳房的大師傅比,寫個字就跟王羲之比。——大蘇沒有去比,是 我們去比的。 現在,我們最容易學到(]手的是:「慢著火,少著水,火候足時它自美」,準備操練下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