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具二次頂出機構的製作方法
2023-07-09 13:07:46 1
專利名稱:模具二次頂出機構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模具二次頂出機構。
背景技術:
現有的模具頂出機構存在以下缺點(a)計算尺寸複雜,模板加工要準需多個尺 寸;(b)成本高;(c)連續生產中易卡,並易損壞;(d)裝備要求高,不易調整;(e)結構複雜, 不利於零件機械加工,且二次頂出距離控制不準。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於克服上述現有技術的缺點和不足,提供一種模具二次頂出 機構,該模具二次頂出機構結構簡便,利於零件加工調整,且兩次頂出相對距離控制較準。本實用新型的目的通過下述技術方案實現模具二次頂出機構,主要由頂板、以及 套裝在頂板上的推板構成,所述頂板的下方設置有擋塊,擋塊的側壁上設置有推桿,且推桿 的上端面位於頂板和推板的連接處;所述擋塊下端面的邊緣處設置有上坡面,與上坡面位 置相對應的推桿上設置有下坡面;所述推桿的下端安裝在頂針板上。所述推桿的數目為兩根,且在擋塊的側壁上呈均勻分布。所述兩根推桿之間通過彈簧相連接,當合模的時候,可以通過彈簧的拉力使兩邊 的推桿回位。所述頂板和頂針板之間設置有模板;擋塊和推桿均設置在模板上。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結構簡便,利於零件加工調整,且兩次頂出 相對距離控制較準。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附圖中標記及相應的零部件名稱1_頂板;2-推板;3-擋塊;4-推桿;5-上坡面; 6-下坡面;7-頂針板;8-彈簧;9-模板。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實施例及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詳細說明,但本實用新型的實 施方式不僅限於此。實施例如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主要由頂板1、以及套裝在頂板1上的推板2構成,所述頂 板1的下方設置有擋塊3,擋塊3的側壁上設置有呈均勻分布的兩根推桿4,兩根推桿4之 間通過彈簧8相連接,且推桿4的上端面均位於頂板1和推板2的連接處;所述擋塊3下端 面的邊緣處設置有上坡面5,與上坡面5位置相對應的推桿4上設置有下坡面6 ;所述推桿 4的下端安裝在頂針板7上;所述頂板1和頂針板7之間設置有模板9,擋塊3和推桿4均
3設置在模板9上。本實用新型的工作原理為推桿4通過頂出力向上運動,由於推桿4的上端面頂住 了頂板1和推板2,且推桿4的下端安裝在頂針板7上,所以頂板1、推板2和頂針板7均隨 著推桿4 一起向上運動;當運動到擋塊3的上坡面5與推桿4的下坡面6相接觸時,頂針板 7繼續向上頂出,由於斜面的關係,兩根推桿4會隨著斜面分別向兩邊移動;當推桿4向兩 邊移動到一定位置時,推桿4與頂板1脫離,推桿4的上端面只頂靠在推板2上,頂板1將 不再繼續向上移動;當頂板1繼續運動到一定距離時,就可以直接頂出產品;合模的時候, 由於彈簧8的拉力,使兩邊的推桿回位。如上所述,便可較好的實現本實用新型。
權利要求模具二次頂出機構,其特徵在於,主要由頂板(1)、以及套裝在頂板(1)上的推板(2)構成,所述頂板(1)的下方設置有擋塊(3),擋塊(3)的側壁上設置有推桿(4),且推桿(4)的上端面位於頂板(1)和推板(2)的連接處;所述擋塊(3)下端面的邊緣處設置有上坡面(5),與上坡面(5)位置相對應的推桿(4)上設置有下坡面(6);所述推桿(4)的下端安裝在頂針板(7)上。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模具二次頂出機構,其特徵在於,所述推桿(4)的數目為兩 根,且在擋塊(3)的側壁上呈均勻分布。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模具二次頂出機構,其特徵在於,所述兩根推桿(4)之間通過 彈簧⑶相連接。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模具二次頂出機構,其特徵在於,所述頂板(1)和頂針板(7) 之間設置有模板(9);擋塊(3)和推桿⑷均設置在模板(9)上。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模具二次頂出機構。該模具二次頂出機構主要由頂板(1)、以及套裝在頂板(1)上的推板(2)構成,所述頂板(1)的下方設置有擋塊(3),擋塊(3)的側壁上設置有推桿(4),且推桿(4)的上端面位於頂板(1)和推板(2)的連接處;所述擋塊(3)下端面的邊緣處設置有上坡面(5),與上坡面(5)位置相對應的推桿(4)上設置有下坡面(6);所述推桿(4)的下端安裝在頂針板(7)上。本實用新型結構簡便,利於零件加工調整,且兩次頂出相對距離控制較準。
文檔編號B29C33/44GK201728779SQ20102026183
公開日2011年2月2日 申請日期2010年7月16日 優先權日2010年7月16日
發明者陳巍 申請人:赫比(成都)精密塑膠製品有限公司;赫比國際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