碼生成設備及方法、碼校驗設備及方法和通信設備的製作方法
2024-01-22 04:11:15 2
專利名稱:碼生成設備及方法、碼校驗設備及方法和通信設備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公開涉及一種應用於通信系統、信息記錄系統等中傳輸數據的錯誤檢測或錯誤檢測校正的碼生成設備和碼生成方法、碼校驗設備和碼校驗方法、電腦程式、以及通信設備。更具體地,本公開涉及一種生成與具有相同碼字長度的另一錯誤檢測方法兼容的錯誤檢測碼的碼生成設備和碼生成方法,涉及一種依據確保了與另一錯誤檢測方法的兼容性的錯誤檢測碼執行錯誤檢測的碼校驗設備和碼校驗方法,以及涉及一種採用確保了與另一錯誤檢測方法的兼容性的錯誤檢測方法的通信設備、通信方法和電腦程式。
背景技術:
在通信系統、信息記錄系統等中,當經由傳輸路徑傳輸數據時,在數據中出現錯誤。結果,在許多通信系統和信息記錄系統中,引入了錯誤檢測和錯誤檢測校正的技術。作為錯誤校驗方法,公知CRC (循環冗餘校驗)。在CRC中,對於作為檢測目標的信息字(諸如,傳輸數據)應用生成多項式,並且生成CRC碼(奇偶(parity))。CRC碼具有以下特性,其中,依據相同的信息字必然生成相同的碼,並且即使在數據僅有一個字節不同時也生成完全不同的碼。在數據傳輸發起方,在從傳輸數據串生成CRC碼時,將CRC碼附加到傳輸數據作為冗餘數據並進行傳輸。然後,在數據接收側,在從所接收的傳輸數據生成 CRC碼時,將CRC碼與被附加到傳輸數據的冗餘碼進行比較,並且可以校驗是否已經出現錯誤。例如,關於CRC編碼電路存在以下提議,其選擇在儘可能大的碼長度範圍中能夠使用的生成多項式,其中,碼中未檢測到錯誤的概率儘可能低,並且在給定碼長度和奇偶長度中碼的最小漢明距離儘可能大(例如,參見日本待審專利申請公開No. 2006-180172)。目前,關於通信系統和記錄系統,在各種標準中規範錯誤檢測或錯誤檢測校正的應用(下面簡稱為「錯誤檢測方法」)。另一方面,隨著技術的發展,所述標準的內容的更新也是典型的。這裡,隨著標準的修訂,假設以下情況其中,由於錯誤檢測方法的改進和其它目標,而改變了所採用的錯誤檢測方法。在此情況下,如果在修訂前的標準和修訂後的標準之間不存在兼容性,則符合修訂前的標準的現有設備的用戶導致巨大損失。這是因為,如果在現有設備和新設備之間不能通信,則在新設備成為主流時現有設備就不能被使用。結果,在通信系統、記錄系統等中,強烈要求在改變錯誤檢測方法時確保向上兼容性。也就是說,不僅簡單地要求其與新設備能夠相互理解錯誤檢測或錯誤檢測校正(下面簡稱為「錯誤檢測方法」),而且要求現有設備能夠理解從新設備接收的錯誤檢測碼,另外要求新設備也能夠理解由現有設備生成的錯誤檢測碼。
發明內容
希望提供優越的被應用於通信系統、信息記錄系統等中的錯誤檢測或錯誤檢測校正的碼生成設備和碼生成方法、碼校驗設備和碼校驗方法、電腦程式、以及通信設備。還期望提供一種生成與具有相同碼字長度的另一錯誤檢測方法兼容的錯誤檢測碼的碼生成設備和碼生成方法;一種依據確保了與另一錯誤檢測方法的兼容性的錯誤檢測碼執行錯誤檢測的碼校驗設備和碼校驗方法;以及一種採用確保了與另一錯誤檢測方法的兼容性的錯誤檢測方法的通信設備、通信方法和電腦程式。根據本公開實施例的碼生成設備配備有碼字生成部分,其通過對於已經輸入的信息字A』應用第二錯誤檢測方法的第二矩陣Gq來生成具有預定碼字長度的碼字;以及碼字轉換部分,其基於從相應的碼字Qa和1 形成的相加固定值(Qa+Pa)來轉換所述碼字生成部分生成的碼字,其中,所述碼字Qa和1 是通過分別將該第二矩陣Gq和第一錯誤檢測方法的第一矩陣Gp應用於從特定數據串形成的信息字A而獲得的。在根據本公開實施例的碼生成設備中,所述碼生成設備的碼字轉換部分可以被配置為使得依據將碼字Qa轉換為碼字1 的轉換方法,基於相加固定值(Qa+Pa)來轉換由所述碼字生成部分從所輸入的信息字A』生成的碼字,其中,碼字Qa是通過對從特定數據串形成的信息字A應用第二矩陣Gq而獲得的,碼字1 是通過對信息字A應用第一矩陣Gp而獲得的。在根據本公開實施例的碼生成設備中,碼生成設備的碼字轉換部分可以被配置為使得通過對由所述碼字生成部分從已經輸入的信息字A』生成的碼字附加相加固定值 (Qa+Pa)來進行轉換。根據本公開另一實施例的碼生成設備配備有固定值保存部分,其保存固定值K, 當在比特位置從最低有效比特向較高階移位η比特之後應用第二矩陣Gq時,依據該固定值 K能夠獲得從相應的碼字Qa和1 形成的相加固定值(Qa+Pa),其中,所述碼字Qa和1 是通過分別將第二矩陣Gq和第一錯誤檢測方法的第一矩陣Gp應用於從特定數據串形成的信息字A而獲得的;固定值相加部分,其將固定值K加到輸入的信息字A』的從最低有效比特向較高階移位η比特的位置處;以及碼字生成部分,其通過向相加了固定值K之後的信息字 Α』應用第二矩陣Gq,來生成具有預定碼字長度的碼字。根據本公開又一實施例的碼生成方法包括通過對於已經輸入的信息字A』應用第二錯誤檢測方法的第二矩陣Gq來生成具有預定碼字長度的碼字;以及基於從相應的碼字Qa和1 形成的相加固定值(Qa+Pa)來轉換所生成的碼字,其中,所述碼字Qa和1 是通過分別將該第二矩陣Gq和第一錯誤檢測方法的第一矩陣Gp應用於從特定數據串形成的信息字A而獲得的。根據本公開又一實施例的碼校驗設備配備有碼字生成部分,其輸入使用碼生成設備生成的碼字和原始信息字A』,並且通過對於原始信息字A』應用第二錯誤檢測方法的第二矩陣Gq來生成具有預定碼字長度的碼字;碼字逆向轉換部分,其基於從相應的碼字Qa 和1 形成的相加固定值(Qa+Pa)來逆向地轉換與原始信息字Α』一起輸入的碼字,其中,所述碼字Qa和1 是通過分別將該第二矩陣Gq和第一錯誤檢測方法的第一矩陣Gp應用於從特定數據串形成的信息字A而獲得的;以及校驗部分,其通過將由碼字生成部分從原始信息字A』生成的碼字與由碼字逆向轉換部分進行逆向轉換後的碼字比較來進行校驗。在根據本公開又一實施例的碼校驗設備中,碼校驗設備的碼字逆向轉換部分可以被配置為使得依據將碼字Qa轉換為碼字1 的轉換方法,基於相加固定值(Qa+Pa)來逆向地轉換與原始信息字A』一起輸入的碼字,其中,碼字Qa是通過對從特定數據串形成的信息字A應用第二矩陣Gq而獲得的,碼字1 是通過對信息字A應用第一矩陣Gp而獲得的。在根據本公開又一實施例的碼校驗設備中,碼校驗設備的碼字逆向轉換部分可以被配置為使得對與原始信息字A』一起輸入的碼字附加相加固定值(Qa+Pa)來逆向地進行轉換。根據本公開又一實施例的碼校驗設備配備有固定值保存部分,其輸入使用碼生成設備生成的碼字和原始信息字A』,並且保存固定值K,當在比特位置從最低有效比特向較高階移位η比特之後應用第二矩陣Gq時,依據該固定值K能夠獲得從相應的碼字Qa和 Pa形成的相加固定值(Qa+Pa),其中,所述碼字Qa和1 是通過分別將第二矩陣Gq和第一錯誤檢測方法的第一矩陣Gp應用於從特定數據串形成的信息字A而獲得的;固定值相加部分,其將固定值K加到原始信息字A』的從最低有效比特向較高階移位η比特的位置處;碼字生成部分,其通過對相加了固定值K之後的信息字Α』應用第二矩陣Gq,來生成具有預定碼字長度的碼字;以及校驗部分,其通過將由碼字生成部分生成的碼字與和原始信息字A』 一起輸入的碼字比較來進行校驗。根據本公開另一實施例的碼校驗方法包括輸入使用碼生成方法生成的碼字和原始信息字A』 ;通過對於原始信息字A』應用第二錯誤檢測方法的第二矩陣Gq來生成具有預定碼字長度的碼字;基於從相應的碼字Qa和1 形成的相加固定值(Qa+Pa)來逆向地轉換與原始信息字A』 一起輸入的碼字,其中,所述碼字Qa和1 是通過分別將該第二矩陣Gq和第一錯誤檢測方法的第一矩陣Gp應用於從特定數據串形成的信息字A而獲得的;以及通過將利用碼字生成部分從原始信息字A』生成的碼字與逆向轉換後的碼字比較,來進行校驗。根據本公開又一實施例的電腦程式以計算機可讀形式編寫,使得計算機用作 碼字生成部分,其通過對於已經輸入的信息字A』應用第二錯誤檢測方法的第二矩陣Gq來生成具有預定碼字長度的碼字;以及碼字轉換部分,其基於從相應的碼字Qa和1 形成的相加固定值(Qa+Pa)來轉換由碼字生成部分生成的碼字,其中,所述碼字Qa和1 是通過分別將該第二矩陣Gq和第一錯誤檢測方法的第一矩陣Gp應用於從特定數據串形成的信息字A 而獲得的。根據本公開又一實施例的電腦程式被定義為以計算機可讀形式編寫以使得在計算機上實現預定處理的電腦程式。換句話說,通過在計算機上安裝根據本公開又一實施例的電腦程式,在計算機上展現協同操作,並且可以獲得與根據本公開實施例的碼生成設備相同的操作效果。另外,根據本公開又一實施例的電腦程式以計算機可讀形式編寫,使得計算機用作碼字生成部分,其輸入使用碼生成設備生成的碼字和原始信息字A』,並且通過對於原始信息字A』應用第二錯誤檢測方法的第二矩陣Gq來生成具有預定碼字長度的碼字;碼字逆向轉換部分,其基於從相應的碼字Qa和1 形成的相加固定值(Qa+Pa)來逆向地轉換與原始信息字A』 一起輸入的碼字,其中,所述碼字Qa和1 是通過分別將該第二矩陣Gq和第一錯誤檢測方法的第一矩陣Gp應用於從特定數據串形成的信息字A而獲得的;以及校驗部分,其通過將由碼字生成部分從原始信息字A』生成的碼字與所述碼字逆向轉換部分進行逆向轉換後的碼字比較來進行校驗。根據本公開又一實施例的電腦程式被定義為以計算機可讀形式編寫以使得在計算機上實現預定處理的電腦程式。換句話說,通過在計算機上安裝根據本公開又一實施例的電腦程式,在計算機上展現協同操作,並且可以獲得與根據本公開又一實施例的碼校驗設備相同的操作效果。另外,根據本公開又一實施例的通信設備配備有第一發送和接收處理部分,其依據第一錯誤檢測方法從傳輸數據生成奇偶並且執行奇偶的校驗;第二發送和接收處理部分,其依據第二錯誤檢測方法從傳輸數據生成奇偶並且執行奇偶的校驗,在該第二錯誤檢測方法中,僅對於特定傳輸數據生成與第一錯誤檢測方法相同的奇偶;以及通信控制部分, 其依據通信序列控制第一發送和接收處理部分以及第二發送和接收處理部分。在根據本公開又一實施例的通信設備中,通信設備的第一發送和接收處理部分配備有第一奇偶生成部分,其通過對於傳輸數據應用第一矩陣Gp來生成具有預定碼字長度的奇偶;以及第一奇偶校驗部分,其通過對於所接收的數據應用第一矩陣Gp來生成奇偶, 並且通過將所生成的奇偶和連接到所接收的數據的奇偶比較來執行錯誤檢測。另外,第二發送和接收處理部分配備有第二奇偶生成部分,其在通過對於傳輸數據應用第二矩陣Gq 生成具有預定碼字長度的奇偶之後,使用從相應的碼字Qa和1 形成的相加固定值(Qa+Pa) 來轉換所生成的奇偶,其中,所述碼字Qa和1 是通過分別將該第二矩陣Gq和該第一矩陣 Gp應用於特定傳輸數據而獲得的;以及第二奇偶校驗部分,其通過對於所接收的數據應用第二矩陣Gq來生成奇偶,使用所述相加固定值(Qa+Pa)逆向地轉換連接到所接收的數據的奇偶,並且通過將所生成的奇偶和逆向轉換後的奇偶比較來執行錯誤檢測。在根據本公開又一實施例的通信設備中,通信設備的第二奇偶生成部分可以被配置為使得根據被附加於通過對於傳輸數據應用第二矩陣Gq而生成的奇偶的相加固定值 (Qa+Pa)來進行轉換;並且該第二奇偶校驗部分可以被配置為使得根據被附加於連接到所接收的數據的奇偶的相加固定值(Qa+Pa)來逆向地進行轉換。在根據本公開又一實施例的通信設備中,特定傳輸數據可以包括示出在下面的通信處理中使用第一錯誤檢測方法和第二錯誤檢測方法中哪一個的方法信息,並且通信設備的通信控制部分可以被配置為使得基於在通過第二發送和接收處理部分接收的特定傳輸數據中包括的方法信息,控制第一發送和接收處理部分和第二發送和接收處理部分的通信操作。在根據本公開又一實施例的通信設備中,通信設備可以應用通信序列,其中,經由連接請求發起方發送連接請求幀、連接請求目的地利用連接請求接受幀進行應答、以及連接請求發起方發送確認響應幀來建立連接。然後,特定傳輸數據等效於連接請求幀的物理層頭部,並且可以在物理層頭部中包括示出在後面的通信處理中使用第一錯誤檢測方法和第二錯誤檢測方法中哪一個的方法信息。在根據本公開又一實施例的通信設備中,通信設備的通信控制部分可以被配置為使得第一發送和接收處理部分以及第二發送和接收處理部分兩者在從第二發送和接收處理部分發送了連接請求幀之後等待接收連接請求接受幀,所述連接請求幀在物理層頭部中包括示出使用第二錯誤檢測方法的方法信息;在第一發送和接收處理部分能夠接收到連接請求接受幀時,通過確認在該幀的物理層頭部中包括有示出使用第一錯誤檢測方法的方法信息並且從第一發送和接收處理部分發送確認響應幀,而使用第一錯誤檢測方法建立連接;並且在第二發送和接收處理部分能夠接收到連接請求接受幀時,通過確認在該幀的物理層頭部中包括有示出使用第二錯誤檢測方法的方法信息並且從第二發送和接收處理部分發送確認響應幀,而使用第二錯誤檢測方法建立連接。在根據本公開又一實施例的通信設備中,通信設備的通信控制部分可以被配置為使得第一發送和接收處理部分以及第二發送和接收處理部分兩者等待接收連接請求幀; 在第二發送和接收處理部分能夠接收到連接請求幀時,通過確認在該幀的物理層頭部中包括有示出使用第二錯誤檢測方法的方法信息、從第二發送和接收處理部分發送連接請求接受幀、並且使用第二發送和接收處理部分執行確認響應,而使用第二錯誤檢測方法建立連接;在第一發送和接收處理部分能夠接收到連接請求幀時,通過確認在該幀的物理層頭部中包括有示出使用第一錯誤檢測方法的方法信息、從第一發送和接收處理部分發送連接請求接受幀、並且使用第一發送和接收處理部分執行確認響應,而使用第一錯誤檢測方法建立連接。根據本公開實施例,可以提供一種生成與具有相同碼字長度的另一錯誤檢測方法兼容的錯誤檢測碼的碼生成設備和碼生成方法;一種依據確保了與另一錯誤檢測方法的兼容性的錯誤檢測碼執行錯誤檢測的碼校驗設備和碼校驗方法;以及一種採用確保了與另一錯誤檢測方法的兼容性的錯誤檢測方法的通信設備、通信方法和電腦程式。根據本公開實施例,可以從由特定數據串形成的信息字A生成碼字,其中,可以使用利用第一矩陣Gp的第一錯誤檢測方法或者利用第二矩陣Gq的第二錯誤檢測方法來進行錯誤檢測。在通信系統中使用根據本公開實施例的碼生成方法的情況下,在發送特定數據時可以使用第一錯誤檢測方法或第二錯誤檢測方法來執行傳輸數據的解碼,即,錯誤檢測。相應地,在為了啟動在通信設備之間建立連接的序列而發送特定數據(例如,稍後描述的連接請求幀的物理層頭部)時,通過接下來確定利用基於哪種錯誤檢測方法的處理進行,可以在應用不同的錯誤檢測方法的通信系統標準之間確保兼容性。本公開的其它目的、特徵和優點將從基於下面描述的本公開實施例的更具體描述和附圖中變得明顯。
圖IA是描述將使用第二錯誤檢測方法生成的碼字轉換為確保了與第一錯誤檢測方法的向上兼容性的錯誤檢測碼的方法的圖;圖IB是描述將使用第二錯誤檢測方法生成的碼字轉換為確保了與第一錯誤檢測方法的向上兼容性的錯誤檢測碼的方法的圖;圖2是描述將使用第二錯誤檢測方法生成的碼字轉換為確保了與第一錯誤檢測方法的向上兼容性的錯誤檢測碼的另一方法的圖;圖3是圖示在通信系統中使用的幀格式的一個示例的圖;圖4是示意性地圖示採用第二錯誤檢測方法並且確保了與第一錯誤檢測方法的向上兼容性的通信設備的配置示例的圖;圖5是示意性地圖示在第一發送和接收處理部分中生成錯誤檢測碼的碼生成設備的功能配置的圖;圖6是示意性地圖示在第一發送和接收處理部分中校驗錯誤檢測碼的碼生成設備的功能配置的圖;圖7是示意性地圖示在第二發送和接收處理部分中生成與第一錯誤檢測方法兼容的錯誤檢測碼的碼生成設備的功能配置的圖;圖8是示意性地圖示在第二發送和接收處理部分中校驗錯誤檢測碼的碼生成設備的功能配置的圖;圖9是示意性地圖示採用第一錯誤檢測方法(等效於現有模型)的通信設備的配置示例的圖;圖10是圖示在採用第二錯誤檢測方法的通信設備(參考圖4)相對於外圍通信設備請求連接時執行的處理序列的流程圖;圖11是圖示在採用第二錯誤檢測方法的通信設備(參考圖4)從外圍通信設備接收連接請求幀時執行的處理序列的流程圖;圖12是圖示其中通過設置與第一錯誤檢測方法具有兼容性的頭部校驗序列來建立連接的通信序列示例的圖,在所述第一錯誤檢測方法中使用在建立所述連接時所使用的每個管理幀;圖13是圖示其中通過設置與第一錯誤檢測方法具有兼容性的頭部校驗序列來建立連接的通信序列示例的圖,在所述第一錯誤檢測方法中使用在建立所述連接時所使用的每個管理幀;圖14是圖示其中通過設置與第一錯誤檢測方法具有兼容性的頭部校驗序列來建立連接的通信序列示例的圖,在所述第一錯誤檢測方法中使用在建立所述連接時所使用的每個管理幀;圖15是圖示其中在執行用於建立連接的序列中僅使用第一錯誤檢測方法並且在連接之後從連接請求發起方請求探測的通信序列示例的圖;圖16是圖示其中在幀重發達到時限時切換錯誤檢測方法的通信序列示例的圖;圖17是圖示其中在幀重發達到時限時切換錯誤檢測方法的通信序列示例的圖;圖18是圖示其中在幀重發達到時限時切換錯誤檢測方法的通信序列示例的圖; 以及圖19是圖示其中由作為按照預定頻率在發送器的CRC和ECS之間交替地切換的連接請求發起方的通信設備、以及作為間歇地操為接收器的連接請求發起方的通信設備發送C-Req幀的現象的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將參考附圖詳細地描述本公開的實施例。下面,在使用預定標準進行標準化的通信系統、記錄系統等中,假設通信環境其中諸如第一錯誤檢測方法和第二錯誤檢測方法的兩種不同類型的方法共存作為錯誤檢測方法。此此方式不同方法的共存取決於例如標準的修訂,並且需要確保遵循現有標準的第一錯誤檢測方法對於遵循新標準的第二錯誤檢測方法的向上兼容性。下面,第一錯誤檢測方法被稱為「ECS(錯誤校驗序列),,(暫定名稱)。另外,可以採用CRC-16作為第二錯誤檢測方法,下面將其簡稱為「CRC」。這裡,下面的所有計算都是Mod2。首先,將參考圖IA和IB描述使用第二錯誤檢測方法生成確保了第一錯誤檢測方法的向上兼容性的錯誤檢測碼的方法。傳輸數據串被設置為A。在第一錯誤檢測方法中,通過使用從預定生成多項式形成的奇偶生成矩陣Gp從數據A生成如等式(1)所示的碼字(奇偶)Pa、並且將奇偶1 連接到數據A的尾部作為用於錯誤檢測的冗餘碼,來設置傳輸數據(參考圖1A)。GpXA1 = PaT …(1)另一方面,在第二錯誤檢測方法中,通過使用從與第一錯誤檢測方法的生成多項式不同的生成多項式形成的奇偶生成矩陣Gq來生成碼字。當對數據A應用奇偶生成矩陣 Gq時,如等式(2)所示地生成與奇偶1 不同的奇偶Qa。然而,另外,奇偶生成矩陣Gp和Gq 兩者必須從相同的信息字生成相同的碼字。另外,使用奇偶生成矩陣Gp和Gq中的任一個生成具有相同碼字長度的碼字。GqXA1 = QaT . . . (2)在第二錯誤檢測方法中,在奇偶Qa被用作冗餘碼時,即使碼字長度與1 的碼字長度相同,也不同於1^。結果,當接收到其中奇偶Qa連接到數據A的傳輸數據時,符合第一錯誤檢測方法的通信設備不能從數據A生成奇偶Qa,並且不能執行錯誤檢測處理。也就是說,沒有向上兼容性。另一方面,將奇偶Qa與使用奇偶生成矩陣Gp從相同數據A生成的奇偶1 相加的值(Qa+Pa)被加到原始奇偶Qa(即,採用異或),可以轉換為與第一錯誤檢測方法相同的冗餘數據Qa』( = 1^)(參考圖IB)。相應地,當符合第二錯誤檢測方法的通信設備傳輸數據A時,使用奇偶生成矩陣 Gp從數據A生成奇偶Qa,並且以與上述方式相同的方式使用如圖IA和IB中描述的處理將奇偶Qa轉換為冗餘數據Qa』 ( = Pa),如果冗餘數據Qa』被連接到傳輸數據A作為奇偶並且被發送,則即使在符合第一錯誤檢測方法的通信設備側也能夠照原樣利用冗餘數據Qa』 進行錯誤檢測或錯誤檢測校正。另外,當符合第二錯誤檢測方法的通信設備從符合第一錯誤檢測方法的通信設備接收到其中將冗餘碼1 連接到數據A的傳輸數據時,由於通過將 (Qa+Pa)加到所附的冗餘碼1 (取異或)可以逆向地轉換為原始的冗餘碼Qa,因此通過對所接收的數據A應用奇偶生成矩陣Gq可以執行錯誤檢測。這裡,如果符合第二錯誤檢測方法的通信設備對於任意傳輸數據A執行奇偶生成矩陣Gp和Gq的乘法,則即使符合第一錯誤檢測方法的通信設備也能夠生成可能進行誤差檢測的冗餘碼1 ,並且可以正常地確保向上兼容性。然而,每當發送幀時就執行奇偶生成矩陣的乘法兩次使得計算冗長,並且另外也不必要地增加了計算處理的負擔。發明人考慮在發送時,將符合第二錯誤檢測方法的通信設備必須使用的確保向上兼容性的冗餘數據限制到一部分管理幀。一個示例為在符合第二錯誤檢測方法的通信設備為連接請求發起方,並且存在請求建立用於通信的連接的管理幀。在用於建立連接的序列中,在確定通信對方為符合第一錯誤檢測方法的通信設備之後,由於通過簡單地將奇偶生成矩陣Gp與傳輸數據A相乘足以直接確定依據第一錯誤檢測方法的奇偶1 ,因此無需執行其中通過將奇偶生成矩陣Gq與傳輸數據A相乘確定不具有兼容性的奇偶Qa並且該奇偶通過加上(Qa+Pa)可以被進一步轉換為具有兼容性的1 的複雜計算。另外,如果幀格式被標準化使得用於建立連接的序列中的管理幀的類型能夠被寫入幀的物理層頭部中,則符合第一錯誤檢測方法的通信設備能夠在僅關於管理幀的物理層頭部可以進行錯誤檢測或錯誤檢測校正並且可以建立連接時,關於連接請求應答連接請求接受幀。換句話說,在請求連接時,如果在符合第二錯誤檢測方法的通信設備中關於僅管理幀的物理層頭部確保錯誤檢測方法的向上兼容性,則是足夠的。參考圖1B,數據A(S卩,作為碼目標的信息字)等效於物理層頭部。這裡,在限制為連接請求幀的情況下,由於物理層頭部的描述性內容(即,數據A的比特串)是固定的,因此分別從奇偶生成矩陣Gp和Gq生成的奇偶1 和Qa每個為固定值。因此,符合第二錯誤檢測方法的通信設備保存預先計算的相加固定值(Qa+Pa),並且如果在幀發送和接收期間關於從傳輸數據生成的奇偶部分正常地加上(即,取異或)相加固定值(Qa+Pa),則是足夠的。在從符合第二錯誤檢測方法的通信設備發送連接請求幀時,使用相加固定值(Qa+Pa)的相加處理,將被附加到該連接請求幀的物理層頭部的冗餘碼基於第一錯誤檢測方法轉換為奇偶1 ,並且可以確保向上兼容性。另一方面,即使將相加固定值(Qa+Pa)加到關於傳輸數據A』而不是關於連接請求幀的物理層頭部計算的奇偶(其臨時被設置為Qa」),也不轉換為確保向上兼容性的冗餘碼。如果在建立連接時引入確認通信對方所應用的錯誤檢測方法的安排(如稍後將描述的),在完成連接建立之後,如果使用與通信對方相對應的錯誤檢測方法生成並檢查了錯誤檢測碼,則可以確保與遵守第一錯誤檢測方法的通信設備的向上兼容性。另外,在符合第二錯誤檢測方法的通信設備接收到傳輸數據A』而不是連接請求幀的物理層頭部時,如果將相加固定值(Qa+Pa)加到所附的冗餘碼(即,取異或),則可以對原始奇偶Qa」進行逆向轉換,並且可以使用第二錯誤檢測方法正確地執行錯誤檢測處理。在圖2中,示出了其中將使用第二錯誤檢測方法生成的碼字轉換為確保與第一錯誤檢測方法的向上兼容性的錯誤檢測碼的方法的修改示例。在圖2中,數據K為固定值,其中,原始傳輸數據A的比特位置從最低有效比特向較高階移位η比特並且被表示為XnK。然後,在對於被比特移位了 η比特的固定值K乘以奇偶生成矩陣Gq時,確定該固定值K,使得可以生成相加固定值(Qa+Pa)。如等式(3)所示使用等式表示該固定值K的確定。GqX (XnK)T = (Pa+Qa)T (3)在此情況下,如等式(4)所示地,將其中比特位置移位η比特的固定值K加到數據 Α(取異或),然後乘以奇偶生成矩陣Gq,可以獲得確保與第一錯誤檢測方法的向上兼容性的冗餘碼I^a。GqX (A+XnK)T = PaTGqXAT+GqXXnKT = PaT (4)相應地,如果符合第二錯誤檢測方法的通信設備保存固定值K以及比特偏移數η、 而不是保存要被加到奇偶部分的相加固定值(Qa+Pa),並且使用等式(4)所示的計算來執行冗餘數據的轉換,則是足夠的。另外,在接收時,如果符合第二錯誤檢測方法的通信設備在將其中比特位置被移位η比特的固定值K加到所接收的數據之後(在取異或之後)執行錯誤檢測或錯誤檢測校正,則是足夠的。這裡,通過在等式(3)的兩側乘以奇偶生成矩陣Gq的逆矩陣Gcf1,可以確定固定值K。固定值K根據被移位的比特位置η而不同,但在任何情況下,選擇固定值K使得奇偶變為 Qa+I^a。在圖3中,示出了在通信系統中使用的幀格式的一個示例。圖3中的幀具有以下結構,其中在前導(preamble)、物理層頭部(PHY頭部)、和關於物理層頭部的頭部校驗序列(HCQ之後,存在物理層載荷。前序主要在接收幀的一側被用於分組檢測、同步獲取等。在物理層頭部中,寫入關於物理層的各種類型的控制信息和設置信息。在圖中所示的示例中,物理層頭部是具有總共32比特的欄位,其由具有寫入通信方法的版本信息的四比特長度的欄位(版本)、具有寫入通信速率的四比特長度的欄位(速率)、具有八比特長度的保留欄位(保留)、以及具有寫入與載荷的長度有關的信息的16比特長度的欄位(長度)形成。在頭部校驗序列(HCQ中,存儲了依據第一錯誤檢測方法或第二錯誤檢測方法生成的碼字。具體地,對於第一錯誤檢測方法(ECS),存儲通過將奇偶生成矩陣Gp乘以作為編碼對象的信息字的具有32比特長度的物理層頭部的數據串而獲得的具有16比特長度的錯誤檢測碼。另外,對於第二錯誤檢測方法(CRC),存儲通過將奇偶生成矩陣Gp乘以具有 32比特長度的物理層頭部的數據串而獲得的具有16比特長度的碼字、以及被附加於相加固定值(上面描述的)的具有16比特長度的錯誤檢測碼。在諸如連接請求幀之類的特定管理幀中,由於載荷長度恆定(或者無載荷),因此,物理層頭部的描述性內容(即,比特串)在相同的通信速率下為恆定值。在採用第二錯誤檢測方法並確保與第一錯誤檢測方法的向上兼容性的通信設備以與第一錯誤檢測方法和第二錯誤檢測方法兩者對應的「兼容性模式」發送幀時,在通過對於配置物理層頭部的數據串乘以奇偶生成矩陣Gq而生成奇偶之後,通過將該奇偶加到相加固定值Qa+Pa(通過取異或),生成頭部校驗序列(參考圖1B)。或者,甚至可以通過將 K(其中比特位置被移位了 η比特)加到配置物理層頭部的數據串、並且乘以奇偶生成矩陣 Gq,生成頭部校驗序列(參考圖幻。另外,當以僅與第一錯誤檢測方法相對應的「較低階模式」發送幀時,通過對於配置物理層頭部的數據串乘以奇偶生成矩陣Gp來生成頭部校驗序列。這裡,物理層載荷的配置和在物理層載荷中生成誤差檢測碼的方法不直接與本公開的構思相關,並且在圖3中省略了細節。圖4示意性地圖示了採用第二錯誤檢測方法並且確保與第一錯誤檢測方法(其等效於較高階模型)的向上兼容性的通信設備的配置示例。圖4中的通信設備40配備有通信控制部分41、第一發送和接收處理部分42、以及第二發送和接收處理部分43。第一發送和接收處理部分42依據第一錯誤檢測方法執行錯誤檢測碼的生成和校驗,並且執行諸如傳輸數據的調製或解調以及編碼解碼、發送和接收信號的AD轉換和DA轉換、以及諸如發送信號到RF帶的上變換或所接收信號的下變換的RF處理之類的數字處理。另外,第二發送和接收處理部分43依據第二錯誤檢測方法執行錯誤檢測碼的生成和校驗,並且執行諸如傳輸數據的調製或解調以及編碼解碼、發送和接收信號的AD轉換和DA轉換、以及諸如發送信號到RF帶的上變換或所接收信號的下變換的RF處理之類的數字處理。這裡,可以使用第一發送和接收處理部分42和第二發送和接收處理部分43,將調製和解調電路、編碼解碼電路、RF處理電路等的一部分電路實現在一起。另外,第一發送和接收處理部分42和第二發送和接收處理部分43可以配備有單獨的發送和接收天線,或者可以具有共享天線。通信控制部分41執行發送和接收數據的處理、通信序列的控制、依據通信序列進行的第一發送和接收處理部分42和第二發送和接收處理部分43的操作控制等。例如,通信控制部分41進行控制使得使用第二發送和接收處理部分43發送諸如連接請求幀之類的特定管理幀。另外,通信控制部分41可以在確定了通信對方所應用的錯誤檢測方法之後, 停止在用於建立連接的序列中未使用的發送和接收處理部分42和43中任一個的操作。圖5示意性地圖示了在第一發送和接收處理部分42中依據第一錯誤檢測方法生成錯誤檢測碼的碼生成設備(ECS)的功能配置。奇偶生成部分51配備有奇偶生成矩陣Gp,並且在被輸入了信息字(傳輸數據)中的比特串時通過將該比特串乘以Gp而生成具有預定碼字長度的奇偶。選擇部分53初始地在信息字和由奇偶生成部分51生成的奇偶被輸入時輸出信息字中的比特串,並且接下來在輸入完成時輸出奇偶。結果,可以獲得以下的傳輸數據,其中奇偶被比特連接到信息字。另外,圖6示意性地圖示了在第一發送和接收處理部分42中依據第一錯誤檢測方法校驗錯誤檢測碼的碼生成設備(ECS)的功能配置。選擇部分61將所接收的數據劃分為信息字和奇偶,並且選擇和輸出。奇偶生成部分62配備有奇偶生成矩陣Gp,並且在從選擇部分61輸入了信息字 (傳輸數據)中的比特串時通過將該比特串乘以Gp而生成具有預定碼字長度的奇偶。在被輸入了由奇偶生成部分62生成的奇偶以及從選擇部分61選擇並輸出的奇偶時,校驗部分63將兩個奇偶進行比較,並且基於奇偶是否匹配來校驗在該信息字中是否已經生成了錯誤。然後,作為圖中的碼校驗設備,輸出信息字和檢查結果。另外,圖7示意性地圖示了在第二發送和接收處理部分43中用於生成與第一錯誤檢測方法兼容的錯誤檢測碼的碼生成設備(CRC)的功能配置。奇偶生成部分71配備有奇偶生成矩陣Gq,並且初始地在被輸入了信息字(傳輸數據)中的比特串時通過將該比特串乘以Gq而生成具有預定碼字長度的奇偶。接下來,奇偶轉換部分72預先存儲相加固定值Qa+Pa,並且將相加固定值Qa+Pa加到由奇偶生成部分71生成的奇偶(取異或)。或者,無需等待奇偶轉換部分72,奇偶生成部分71配備有上述的固定值K連同奇偶生成矩陣Gq,並且在被輸入了信息字(傳輸數據)的比特串時,將其中比特位置被移位η 比特的K加到該比特串並且乘以奇偶生成矩陣Gp。選擇部分73初始地在信息字和由奇偶轉換部分72生成的奇偶被輸入時輸出信息字中的比特串,並且接下來在輸入完成時輸出奇偶。結果,可以獲得以下的傳輸數據,其中奇偶被比特連接到信息字。這裡,在諸如連接請求幀之類的特定管理幀中,由於載荷長度恆定(或者無載荷),因此,物理層頭部的描述性內容(即,比特串)在相同的通信速率下為恆定值(如上所述)。相加的固定值Qa和1 分別為利用連接請求幀的物理層頭部作為信息字使用相應的奇偶生成矩陣Gq和Gp生成的奇偶。相應地,在連接請求幀的物理層頭部為信息字的情況下,通過將相加固定值Qa+I^a加到由奇偶生成部分71生成的奇偶(取異或),將該奇偶轉換為與圖5所示的碼生成設備相同的奇偶。換句話說,圖7所示的碼生成設備能夠關於連接請求幀的物理層頭部生成與第一錯誤檢測方法具有兼容性的頭部校驗序列(即,即使利用圖6所示的碼生成設備也能進行正確的錯誤檢測的頭部校驗序列)。另外,圖8示意性地圖示了在第二發送和接收處理部分43中用於校驗使用圖7所示的碼生成設備生成的錯誤檢測碼的碼生成設備(CRC)的功能配置。選擇部分81將所接收的數據劃分為信息字和奇偶,並且選擇和輸出。奇偶生成部分82配備有奇偶生成矩陣Gq,並且在從選擇部分81輸入了信息字中的比特串時通過將該比特串乘以Gq而生成具有預定碼字長度的原始奇偶。另一方面,奇偶逆向轉換部分83預先存儲相加固定值(Qa+Pa),並且將相加固定值Qa+I^a加到從選擇部分81選擇並輸出的奇偶(取異或)。在生成錯誤檢測碼時,執行轉換處理,其中,將相加固定值(Qa+Pa)進一步加到通過將奇偶生成矩陣Gq與原始信息字相乘而獲得的奇偶。相應地,在奇偶逆向轉換部分83中,通過將輸入的奇偶與相加固定值 (Qa+Pa)相乘,可以再現轉換之前的奇偶,即,原始奇偶。或者,奇偶逆向轉換部分83配備有固定值K而不是相加固定值Oia+Pa),並且通過將從選擇部分81選擇並輸出的奇偶加到將奇偶生成矩陣Gq與其中比特位置被從最低有效比特向較高階移位η比特的固定值K相乘所得的結果,可以再現轉換之前的奇偶,S卩,原始奇偶。在被輸入了從由奇偶生成部分82所輸入的信息字生成的奇偶、以及由奇偶逆向轉換部分83逆向轉換之後的奇偶時,校驗部分84將兩個奇偶進行比較,並且基於奇偶是否匹配來校驗在該信息字中是否已經生成了錯誤。然後,作為圖中的碼校驗設備,輸出信息字和檢查結果。圖9示意性地圖示了採用第一錯誤檢測方法(等效於現有模型)的通信設備的配置示例。圖9中的通信設備90配備有通信控制部分91以及第一發送和接收處理部分92。第一發送和接收處理部分92依據第一錯誤檢測方法執行錯誤檢測碼的生成和校驗,並且執行諸如傳輸數據的調製或解調以及編碼解碼、發送和接收信號的AD轉換和DA轉換、以及諸如發送信號到RF帶的上變換或所接收信號的下變換的RF處理之類的數字處理。另外,通信控制部分91執行發送和接收數據的處理、通信序列的控制、依據通信序列進行的第一發送和接收處理部分92的操作控制等。第一發送和接收處理部分92配備有依據第一錯誤檢測方法執行錯誤檢測碼的生成和校驗的功能配置,並且已經參考圖5和6描述了所述部分。接下來,將描述在採用第二錯誤檢測方法的通信設備(參考圖4)之間的通信序列、以及在採用第二錯誤檢測方法的通信設備(參考圖4)與採用第一錯誤檢測方法的通信設備(參考圖9)之間的通信序列。在通信設備的任何組合中,執行以下通信序列,其中,通過通信設備之一發送作為管理幀的連接請求幀C-Req(連接請求Connection Request)、並且另一通信設備以作為另一管理幀的連接請求接受幀C-Acc (連接接受Cormection-Acc印tance)應答來顯示接收該連接請求的意圖,在通信設備之間建立連接。發送連接請求幀的通信設備等效於例如主動操作的發起者,而以連接請求接受幀進行應答的通信設備等效於例如被動地操作的響應
者ο在採用第二錯誤檢測方法的通信設備(參考圖4)接收到每個管理幀C-Rel和 C-Acc時,在請求使用第一錯誤檢測方法進行連接時將「0x0」寫入物理層頭部的保留區中, 而在請求使用第二錯誤檢測方法進行連接時將「0x1」寫入物理層頭部的保留區中。另外, 在採用第一錯誤檢測方法和第二錯誤檢測方法的情況下,C-Req幀中的物理層頭部的描述性內容被示出在下表中。表權利要求
1.一種碼生成設備,包括碼字生成部分,其通過對於已經輸入的信息字A』應用第二錯誤檢測方法的第二矩陣 Gq來生成具有預定碼字長度的碼字;以及碼字轉換部分,其基於從相應的碼字Qa和1 形成的相加固定值(Qa+Pa)來轉換所述碼字生成部分生成的碼字,其中,所述碼字Qa和1 是通過分別將該第二矩陣Gq和第一錯誤檢測方法的第一矩陣Gp應用於從特定數據串形成的信息字A而獲得的。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碼生成設備,其中,所述碼字轉換部分依據將碼字Qa轉換為碼字1 的轉換方法,基於相加固定值 (Qa+Pa)來轉換由所述碼字生成部分從所輸入的信息字Α』生成的碼字,其中,碼字Qa是通過對從特定數據串形成的信息字A應用第二矩陣Gq而獲得的,碼字1 是通過對信息字A 應用第一矩陣Gp而獲得的。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碼生成設備,其中,所述碼字轉換部分通過對由所述碼字生成部分從已經輸入的信息字A』生成的碼字附加相加固定值(Qa+Pa)來進行轉換。
4.一種碼生成設備,包括固定值保存部分,其保存固定值K,當在比特位置從最低有效比特向較高階移位η比特之後應用第二矩陣Gq時,依據該固定值K能夠獲得從相應的碼字Qa和1 形成的相加固定值(Qa+Pa),其中,所述碼字Qa和1 是通過分別將第二矩陣Gq和第一錯誤檢測方法的第一矩陣Gp應用於從特定數據串形成的信息字A而獲得的;固定值相加部分,其將固定值K加到輸入的信息字A』的從最低有效比特向較高階移位 η比特的位置處;以及碼字生成部分,其通過向相加了固定值K之後的信息字Α』應用第二矩陣Gq,來生成具有預定碼字長度的碼字。
5.一種碼生成方法,包括通過對於已經輸入的信息字A』應用第二錯誤檢測方法的第二矩陣Gq來生成具有預定碼字長度的碼字;以及基於從相應的碼字Qa和1 形成的相加固定值(Qa+Pa)來轉換所生成的碼字,其中,所述碼字Qa和1 是通過分別將該第二矩陣Gq和第一錯誤檢測方法的第一矩陣Gp應用於從特定數據串形成的信息字A而獲得的。
6.一種碼校驗設備,包括碼字生成部分,其輸入使用權利要求1的碼生成設備生成的碼字和原始信息字A』,並且通過對於原始信息字A』應用第二錯誤檢測方法的第二矩陣Gq來生成具有預定碼字長度的碼字;碼字逆向轉換部分,其基於從相應的碼字Qa和1 形成的相加固定值(Qa+Pa)來逆向地轉換與原始信息字A』 一起輸入的碼字,其中,所述碼字Qa和1 是通過分別將該第二矩陣Gq和第一錯誤檢測方法的第一矩陣Gp應用於從特定數據串形成的信息字A而獲得的; 以及校驗部分,其通過將由碼字生成部分從原始信息字A』生成的碼字與由碼字逆向轉換部分進行逆向轉換後的碼字比較來進行校驗。
7.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碼校驗設備,其中,所述碼字逆向轉換部分依據將碼字Qa轉換為碼字1 的轉換方法,基於相加固定值(Qa+Pa)來逆向地轉換與原始信息字Α』一起輸入的碼字,其中,碼字Qa是通過對從特定數據串形成的信息字A應用第二矩陣Gq而獲得的,碼字1 是通過對信息字A應用第一矩陣Gp而獲得的。
8.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碼校驗設備,其中,所述碼字逆向轉換部分通過對與原始信息字A』一起輸入的碼字附加相加固定值 (Qa+Pa)來逆向地進行轉換。
9.一種碼校驗設備,包括固定值保存部分,其輸入使用權利要求1的碼生成設備生成的碼字和原始信息字A』, 並且保存固定值K,當在比特位置從最低有效比特向較高階移位η比特之後應用第二矩陣 Gq時,依據該固定值K能夠獲得從相應的碼字Qa和1 形成的相加固定值(Qa+Pa),其中, 所述碼字Qa和1 是通過分別將第二矩陣Gq和第一錯誤檢測方法的第一矩陣Gp應用於從特定數據串形成的信息字A而獲得的;固定值相加部分,其將固定值K加到原始信息字A』的從最低有效比特向較高階移位η 比特的位置處;碼字生成部分,其通過對相加了固定值K之後的信息字Α』應用第二矩陣Gq,來生成具有預定碼字長度的碼字;以及校驗部分,其通過將由碼字生成部分生成的碼字與和原始信息字A』一起輸入的碼字比較來進行校驗。
10.一種碼校驗方法,包括輸入使用權利要求5的碼生成方法生成的碼字和原始信息字A』 ;通過對於原始信息字A』應用第二錯誤檢測方法的第二矩陣Gq來生成具有預定碼字長度的碼字;基於從相應的碼字Qa和1 形成的相加固定值(Qa+Pa)來逆向地轉換與原始信息字A』 一起輸入的碼字,其中,所述碼字Qa和1 是通過分別將該第二矩陣Gq和第一錯誤檢測方法的第一矩陣Gp應用於從特定數據串形成的信息字A而獲得的;以及通過將從原始信息字A』生成的碼字與逆向轉換後的碼字比較,來進行校驗。
11.一種以計算機可讀形式編寫的電腦程式,其使得計算機用作以下部分,包括碼字生成部分,其通過對於已經輸入的信息字A』應用第二錯誤檢測方法的第二矩陣Gq來生成具有預定碼字長度的碼字;以及碼字轉換部分,其基於從相應的碼字Qa和1 形成的相加固定值(Qa+Pa)來轉換由碼字生成部分生成的碼字,其中,所述碼字Qa和1 是通過分別將該第二矩陣Gq和第一錯誤檢測方法的第一矩陣Gp應用於從特定數據串形成的信息字A而獲得的。
12.—種以計算機可讀形式編寫的電腦程式,其使得計算機用作以下部分,包括碼字生成部分,其輸入使用權利要求1的碼生成設備生成的碼字和原始信息字A』,並且通過對於原始信息字A』應用第二錯誤檢測方法的第二矩陣Gq來生成具有預定碼字長度的碼字;碼字逆向轉換部分,其基於從相應的碼字Qa和1 形成的相加固定值(Qa+Pa)來逆向地轉換與原始信息字A』 一起輸入的碼字,其中,所述碼字Qa和1 是通過分別將該第二矩陣Gq和第一錯誤檢測方法的第一矩陣Gp應用於從特定數據串形成的信息字A而獲得的; 以及校驗部分,其通過將由碼字生成部分從原始信息字A』生成的碼字與所述碼字逆向轉換部分進行逆向轉換後的碼字比較來進行校驗。
13.—種通信設備,包括第一發送和接收處理部分,其依據第一錯誤檢測方法從傳輸數據生成奇偶並且執行奇偶的校驗;第二發送和接收處理部分,其依據第二錯誤檢測方法從傳輸數據生成奇偶並且執行奇偶的校驗,在該第二錯誤檢測方法中,僅對於特定傳輸數據生成與第一錯誤檢測方法相同的奇偶;以及通信控制部分,其依據通信序列控制第一發送和接收處理部分以及第二發送和接收處理部分。
14.如權利要求13所述的通信設備,其中,通信設備的第一發送和接收處理部分配備有第一奇偶生成部分,其通過對於傳輸數據應用第一矩陣Gp來生成具有預定碼字長度的奇偶;以及第一奇偶校驗部分,其通過對於所接收的數據應用第一矩陣Gp來生成奇偶,並且通過將所生成的奇偶和連接到所接收的數據的奇偶比較來執行錯誤檢測;以及第二發送和接收處理部分配備有第二奇偶生成部分,其在通過對於傳輸數據應用第二矩陣Gq生成具有預定碼字長度的奇偶之後,使用從相應的碼字Qa和1 形成的相加固定值(Qa+Pa)來轉換所生成的奇偶,其中,所述碼字Qa和1 是通過分別將該第二矩陣Gq和該第一矩陣Gp應用於特定傳輸數據而獲得的;以及第二奇偶校驗部分,其通過對於所接收的數據應用第二矩陣Gq來生成奇偶,使用所述相加固定值(Qa+Pa)逆向地轉換連接到所接收的數據的奇偶,並且通過將所生成的奇偶和逆向轉換後的奇偶比較來執行錯誤檢測。
15.如權利要求13所述的通信設備,其中,第二奇偶生成部分通過向對於傳輸數據應用第二矩陣Gq而生成的奇偶附加相加固定值(Qa+Pa)來進行轉換;以及第二奇偶校驗部分通過向連接到所接收的數據的奇偶附加相加固定值(Qa+Pa)來逆向地進行轉換。
16.如權利要求13所述的通信設備,其中,特定傳輸數據包括示出在後面的通信處理中使用第一錯誤檢測方法和第二錯誤檢測方法中哪一個的方法信息,並且通信控制部分基於在通過第二發送和接收處理部分接收的特定傳輸數據中包括的方法信息,控制第一發送和接收處理部分以及第二發送和接收處理部分的通信操作。
17.如權利要求13所述的通信設備,其中,應用以下通信序列,其中,經由連接請求發起方發送連接請求幀、連接請求目的地利用連接請求接受幀進行應答、以及連接請求發起方發送確認響應幀來建立連接;以及特定傳輸數據等效於連接請求幀的物理層頭部,並且在物理層頭部中包括示出在後面的通信處理中使用第一錯誤檢測方法和第二錯誤檢測方法中哪一個的方法信息。
18.如權利要求17所述的通信設備,其中,通信控制部分使得第一發送和接收處理部分以及第二發送和接收處理部分兩者在從第二發送和接收處理部分發送了連接請求幀之後等待接收連接請求接受幀,所述連接請求幀在物理層頭部中包括示出使用第二錯誤檢測方法的方法信息;在第一發送和接收處理部分能夠接收到連接請求接受幀時,通過確認在該幀的物理層頭部中包括有示出使用第一錯誤檢測方法的方法信息並且從第一發送和接收處理部分發送確認響應幀,而使用第一錯誤檢測方法建立連接;並且在第二發送和接收處理部分能夠接收到連接請求接受幀時,通過確認在該幀的物理層頭部中包括有示出使用第二錯誤檢測方法的方法信息並且從第二發送和接收處理部分發送確認響應幀,而使用第二錯誤檢測方法建立連接。
19.如權利要求17所述的通信設備,其中,通信控制部分使得第一發送和接收處理部分以及第二發送和接收處理部分兩者等待接收連接請求幀;在第二發送和接收處理部分能夠接收到連接請求幀時,通過確認在該幀的物理層頭部中包括有示出使用第二錯誤檢測方法的方法信息、從第二發送和接收處理部分發送連接請求接受幀、並且使用第二發送和接收處理部分執行確認響應,而使用第二錯誤檢測方法建立連接;在第一發送和接收處理部分能夠接收到連接請求幀時,通過確認在該幀的物理層頭部中包括有示出使用第一錯誤檢測方法的方法信息、從第一發送和接收處理部分發送連接請求接受幀、並且使用第一發送和接收處理部分執行確認響應,而使用第一錯誤檢測方法建立連接。
全文摘要
一種碼生成設備,包括碼字生成部分,其通過對於已經輸入的信息字A』應用第二錯誤檢測方法的第二矩陣Gq來生成具有預定碼字長度的碼字;以及碼字轉換部分,其基於從相應的碼字Qa和Pa形成的相加固定值(Qa+Pa)來轉換所述碼字生成部分生成的碼字,其中,所述碼字Qa和Pa是通過分別將該第二矩陣Gq和第一錯誤檢測方法的第一矩陣Gp應用於從特定數據串形成的信息字A而獲得的。
文檔編號H04L1/00GK102487311SQ20111038649
公開日2012年6月6日 申請日期2011年11月29日 優先權日2010年12月6日
發明者小高健太郎, 渡部勝己, 西山文浩 申請人:索尼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