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雷公藤提取物巴布劑及其製備方法
2023-12-05 13:08:41 2
專利名稱:一種雷公藤提取物巴布劑及其製備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預防和治療可用於類風溼關節炎、多形紅斑、銀屑病等抗炎、 免疫藥物的透皮給藥劑型,具體地說是雷公藤提取物巴布劑及其製備方法。
背景技術:
雷公藤為衛矛科植物雷公藤的根,主產於福建、浙江、安徽、河南等地。具有 功效祛風除溼、通絡止痛、消腫止痛、解毒殺蟲左右。用於溼熱結節、癌瘤積毒,臨床 上用其治療麻風反應、類風溼性關節炎等,藥理研究也表明其有抗腫瘤、抗炎等作用。 但其有大毒,目前使用雷公藤提取物的內服製劑,臨床反應服用後有較多的毒副作用, 嚴重者可發生急性腎功能衰竭甚至死亡。因此有必要進行藥劑學研究以提高本品臨床使 用的安全性。而外用製劑在安全性方面要優於內服製劑,本發明就是基於這點將雷公藤 提取物採用透皮給藥技術製成巴布劑,既提高了臨床使用安全性,又具有緩釋和靶向作 用,是雷公藤提取物的最佳劑型。透皮給藥技術是當今藥劑學領域的前沿方向。巴布劑指藥材提取物、藥材或和 適宜親水性基質混合後,塗布於背襯材料上製成的外用製劑,主要供皮膚敷貼,可產生 局部或全身作用的一類外用製劑。巴布劑分為三層,即保護層貼劑表面一層聚酯保護 膜,使用前揭去;儲藥層一層含水分子和藥物的水溶性高分子框架結構;支持層一 層容許空氣流通的無紡布,非常接近動物人的皮膚含水狀況。在這樣的環境下,小分子 藥物可以在其中沿著濃度梯度自由移動,由此造成膏體內藥物最大限度地滲透人皮膚進 入局部組織。由於巴布劑採用水溶性高分子化合物或親水性物質作為基質,故使其與皮 膚有較好的相容性、親和性,使用過程中,皮膚無刺激性及致敏性,無疼痛感,使用舒 適。其以無紡布為支持層,故透氣性、耐汗性好,且可反覆揭貼,不影響療效。此外巴 布劑載藥量較大,起效迅速,最重要的是,巴布劑可長時間連續給藥,從而維持必要水 平的血藥濃度,更有利於發揮藥物的作用。
發明內容
針對雷公藤提取物現有內服製劑的不足,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雷公藤提取 物巴布劑及其製備方法,該巴布劑採用新型高分子材料製備而成。通過透皮給藥技術,提高雷公藤臨床用藥的安全性,特別是該劑型的採用,提 高了雷公藤在炎性關節局部的藥物濃度,增強了其抗炎作用,降低了血藥濃度的波動, 減少了藥物引起的不良反應。根據需要可以隨時揭帖,一天一貼,提高了患者的順應 性。本發明通過以下方案予以實施一種雷公藤(Tripterygium wilfordii Hook)提取物巴布劑,含有雷公藤提取物及基
質,其中雷公藤提取物與基質的重量比為1 3 12。所述雷公藤提取物可採用各種常規的中藥有效成分提取方法來獲得。較佳的,所述雷公藤提取物為採用20% 95% (重量體積比,即g/lOOml)的乙醇滲漉或加熱回流 提取獲得,其中乙醇的最佳濃度為30% 55%。所述基質可以是任何一種或多種藥劑學上所說的巴布劑輔料組成的基質。較佳的,所述基質中除水外,還含有下述重量份的組分殼聚糖0.5 10份, 聚乙烯醇1 12份,明膠1 12份,乳酸0.1 3份,聚乙烯吡咯烷酮0.5 8份,卡 拉膠2 14份,甘油2 8份。所述基質中的各高分子聚合物可以是天然的也可以是合成的。最佳的,所述基質中除水外,還含有下述重量份的組分殼聚糖4份,聚乙烯 醇6份,明膠8份,乳酸1份,聚乙烯吡咯烷酮4份,卡拉膠8份,甘油5份,。除優選方案中所列的輔料外,基質中還可以含有其他常用巴布劑輔料成分。本發明的雷公藤提取物巴布劑的製備方法包括如下步驟步驟一、雷公藤提取物的製備1)稱取經粗碎後的雷公藤藥材,用30% 95%的乙醇滲漉或加熱回流提取,所 得藥液減壓回收乙醇並濃縮成35°C 85°C下相對密度為1.10 1.50的浸膏提取物。步驟二、巴布劑基質的製備1、乳酸0.1 3份加水10 20份,混勻。然後加入0.5 10份殼聚糖,加熱 至40 65°C攪拌使完全溶解,並混合均勻,作為A相。2、將聚乙烯醇1 12份加水8 16份,加熱至55 80°C溶解,攪拌均勻,作 為B相。3、將明膠1 12份加水8 16份,加熱至40 60°C攪拌使完全溶解,並混合 均勻,作為C相。4、將聚乙烯吡咯烷酮0.5 8份和卡拉膠2 14份加水10 22份,加熱至 40 60°C攪拌使完全溶解,並混合均勻,作為D相1、將A和B兩相混合,在40 60°C下攪拌依次加入C相和D相,然後加入 2 8份甘油,在40 60°C攪拌均勻既得巴布劑基質。步驟三、巴布劑的製備1、將步驟一所得雷公藤浸膏提取物與步驟二中得基質按1 3 12的重量比混 合,攪拌10-30分鐘,塗布於背襯材料上,切割,切片,包裝既得巴布劑。本發明的優點是以本發明所述方法製得的巴布劑,提高了雷公藤臨床用藥的 安全性,並增加雷公藤在炎性關節局部的藥物濃度,增強了其抗炎作用;降低了其血藥 濃度的波動,減少了藥物引起的不良和毒副反應。本發明經藥效學試驗研究用小鼠耳腫脹試驗,結果表明本發明有抗炎作用; 用小鼠扭體法進行鎮痛試驗,結果表明本發明有較好的鎮痛作用。本發明所製得的巴布劑粘附力適中,黏彈性佳,剝離時無疼痛,根據需要應 用,可以隨時揭貼,一天一帖,提高了患者的順應性。
具體實施例方式以下結合具體實施例對本發明進行說明,該實施例僅用於說明本發明而對本發 明並沒有任何限制。
實施例1 按下述方法製備雷公藤提取物稱取足量雷公藤藥材,粗碎,用55%的乙醇加熱回流提取三次,過濾,合併濾 液,濾液回收乙醇濃縮成相對密度為1.35的浸膏提取物。按下述方法製備巴布劑基質1、將1份乳酸加水15份,混勻。然後加入4份殼聚糖,加熱至40 65°C攪拌 使完全溶解,並混合均勻,作為A相。2、將6份聚乙烯醇加水10份,加熱至55 80°C溶解,攪拌均勻,作為B相。3、將8份明教加水12份,加熱至40 60°C攪拌使完全溶解,並混合均勻,作 為C相。4、將4份聚乙烯吡咯烷酮和8份卡拉膠加水12份,加熱至40 60°C攪拌使完 全溶解,並混合均勻,作為D相5、將A和B兩相混合,在40 60°C下攪拌依次加入C相和D相,然後加入5 份甘油,在40 60°C攪拌均勻既得巴布劑基質。取1份上述浸膏加入到5份上述方法製備好的基質中,攪拌15分鐘,塗布,切 片,包裝既得巴布劑。實施例2按下述方法製備雷公藤提取物稱取足量雷公藤藥材,粗碎,用55%的乙醇加熱回流提取三次,過濾,合併濾 液,濾液回收乙醇濃縮成相對密度為1.35的浸膏提取物。按下述方法製備巴布劑基質1、將0.1份乳酸加水10份,混勻。然後加入0.5份殼聚糖,加熱至40 65°C 攪拌使完全溶解,並混合均勻,作為A相。2、將12份聚乙烯醇加水16份,加熱至55 80°C溶解,攪拌均勻,作為B相。3、將1份明膠加水8份,加熱至40 60°C攪拌使完全溶解,並混合均勻,作為C相。4、將8份聚乙烯吡咯烷酮和2份卡拉膠加水22份,加熱至40 60°C攪拌使完 全溶解,並混合均勻,作為D相5、將A和B兩相混合,在40 60°C下攪拌依次加入C相和D相,然後加入8 份甘油,在40 60°C攪拌均勻既得巴布劑基質。取1份上述浸膏加入到12份上述方法製備好的基質中,攪拌15分鐘,塗布,切 片,包裝既得巴布劑。實施例3按下述方法製備雷公藤提取物稱取足量雷公藤藥材,粗碎,用30%的乙醇加熱回流提取三次,過濾,合併濾 液,濾液回收乙醇濃縮成相對密度為1.40的浸膏提取物。按下述方法製備巴布劑基質1、將3份乳酸加水20份,混勻。然後加入我10份殼聚糖,加熱至40 65°C 攪拌使完全溶解,並混合均勻,作為A相。
2、將1份聚乙烯醇加水8份,加熱至55 80°C溶解,攪拌均勻,作為B相。3、將12份明膠加水16份,加熱至40 60°C攪拌使完全溶解,並混合均勻,作 為C相。4、將0.5份聚乙烯吡咯烷酮和14份卡拉膠加水10份,加熱至40 60°C攪拌使 完全溶解,並混合均勻,作為D相5、將A和B兩相混合,在40 60°C下攪拌依次加入C相和D相,然後加入2 份甘油,在40 60°C攪拌均勻既得巴布劑基質。取1份上述浸膏加入到3份上述方法製備好的基質中,攪拌15分鐘,塗布,切 片,包裝既得巴布劑。實施例4按實施例3製備雷公藤提取物浸膏和巴布劑基質,取1份上述浸膏加入到12份 上述方法製備好的基質中,攪拌15分鐘,塗布,切片,包裝既得巴布劑。實施例5雷公藤巴布劑抗炎作用試驗研究。取昆明種小鼠50隻,隨機分為5組,第一組為賦性劑對照組(實施例1中巴布 劑基質不添加雷公藤浸膏製得空白的巴布劑),第二組為陽性對照藥天河骨通膏治療組, 第三組為實施例1雷公藤巴布劑組,第四組為實施例2雷公藤巴布劑組,第五組為實施例 3雷公藤巴布劑組。將藥物貼於小鼠尾部,面積為lcm,一不致敏膠布固定,每天給藥一 次,連續給藥7天,第8天每隻小鼠右耳均勻的塗二甲苯0.05ml/只,致炎15分鐘後,將 小鼠脫頸椎出死,用打孔器衝下左右耳廓,分別在電子天平上稱重後,計算耳腫脹率。 結果見表2。表2雷公藤巴布劑對小鼠耳廓腫脹的影響(η = 10)
權利要求
1.一種雷公藤提取物巴布劑,含有雷公藤提取物及基質,其中雷公藤提取物與基質 的重量比為1 3 12。
2.如權利要求1所述雷公藤提取物巴布劑,其特徵在於,所述雷公藤提取物為採用 20% 95%的乙醇滲漉或加熱回流提取獲得。
3.如權利要求1所述雷公藤提取物巴布劑,其特徵在於,所述雷公藤提取物為採用 30% 55%的乙醇滲漉或加熱回流提取獲得。
4.如權利要求1所述雷公藤提取物巴布劑,其特徵在於,所述基質中除水外,還含 有下述重量份的組分殼聚糖0.5 10份,聚乙烯醇1 12份,明膠1 12份,乳酸 0.1 3份,聚乙烯吡咯烷酮0.5 8份,卡拉膠2 14份,甘油2 8份。
5.如權利要求1所述雷公藤提取物巴布劑的製備方法,包括下列步驟步驟一、雷公藤提取物的製備1)稱取經粗碎後的雷公藤藥材,用30% 95%的乙醇滲漉或加熱回流提取,所得藥 液減壓回收乙醇並濃縮成35°C 85°C下相對密度為1.10 1.50的浸膏提取物;步驟二、巴布劑基質的製備1)乳酸0.1 3份加水10 20份,混勻,然後加入0.5 10份殼聚糖,加熱至40 65°C攪拌使完全溶解,並混合均勻,作為A相;2)將聚乙烯醇1 12份加水8 16份,加熱至55 80°C溶解,攪拌均勻,作為B相;3)將明膠1 12份加水8 16份,加熱至40 60°C攪拌使完全溶解,並混合均 勻,作為C相;4)將聚乙烯吡咯烷酮0.5 8份和卡拉膠2 14份加水10 22份,加熱至40 60°C攪拌使完全溶解,並混合均勻,作為D相;5)將A和B兩相混合,在40 60°C下攪拌依次加入C相和D相,然後加入2 8 份甘油,在40 60°C攪拌均勻既得巴布劑基質;步驟三、巴布劑的製備將步驟一所得雷公藤浸膏提取物與步驟二中得基質按 1 3 12的重量比混合,攪拌10-30分鐘,塗布於背襯材料上,切割,切片,包裝得巴 布劑。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雷公藤提取物巴布劑及其製備方法,本發明的雷公藤提取物巴布劑含有雷公藤提取物及基質,其中雷公藤提取物與基質的重量比為1∶3~12。以本發明提供的雷公藤提取物巴布劑,提高了雷公藤臨床用藥的安全性,並增加雷公藤在炎性關節局部的藥物濃度,增強了其抗炎作用;降低了其血藥濃度的波動,減少了藥物引起的不良和毒副反應。
文檔編號A61P19/02GK102008536SQ201010570308
公開日2011年4月13日 申請日期2010年12月2日 優先權日2010年12月2日
發明者吳治軍, 施亭, 錢建 申請人:吳江迪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