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魚類養殖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3-12-05 02:19:41 1

本發明涉及一種魚缸,具體為一種魚類養殖裝置。
背景技術:
魚缸通常用於養殖活魚或者水生動物,為了使魚缸中的魚類可以生存更長的時間,人們通常會在魚缸中增加氧氣泵,以此來增加魚缸中水的含氧量,然而在上述做法中,魚缸內的水相當於靜水,增設氧氣泵相當於局部增氧,因此,魚類長時間生活在該種環境中,及其容易死亡;並且氧氣泵價格較高、通氣管的數量較多、分布也較為繁瑣。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魚類養殖裝置,該魚類養殖裝置具有增加魚缸內水體的溶氧量以提高魚類成活率的優點。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魚類養殖裝置,包括中空的缸體,還包括使魚缸中的水循環流動以溶氧的水循環裝置以及水培植物養殖裝置;所述水循環裝置包括設置與缸體外部的管道組件以及為水循環提供動力的輸送泵;缸體底部設有進水口與出水口;所述管道組件包括與進水口相接通的進水管以及與出水口相接通的出水管,所述出水管與輸送泵輸入端相接通,所述進水管與輸送泵輸出端相接通;所述水培植物養殖裝置包括設置於缸體底部的容納槽以及設置於缸體側壁的養殖盤。
其中,魚缸中的水由出水口流出,通過輸送泵又從進水口進入魚缸,使得魚缸內部形成流動的活水,在增加了魚缸中水的溶氧量的同時,也可模擬自然界中的環境,從而達到增加魚類成活率的目的;同時該魚缸結構簡單,生產成本低,適應市場需求。
並且,魚缸內增設水培植物養殖裝置,使得水培植物所釋放的氧氣可溶解於魚缸內的水中,並且水培植物可通過光合作用吸收魚類呼吸作用產生的二氧化碳,使得魚缸中的魚類好似生活在自然環境中,從而大大提高了魚類的成活率。
作為優選,所述缸體底部設有用於避免水培植物傾倒的分隔欄,所述分隔欄交錯設置形成環繞於容納槽周部的方格。分隔欄交錯分布形成網格狀,且圍繞於容納槽的周部,達到固定水培植物的作用,使得養殖於缸內的水培植物不易傾倒。
作為優選,所述養殖盤的數量為兩個。
作為優選,所述養殖盤設有供水通過的通孔。
作為優選,所述進水管的數量為多個,相應的,進水口的數量為多個,且單個進水口與單根進水管一端相接通;多根進水管另一端分別與輸送泵輸出端相接通。
作為優選,所述進水管的數量為多個,相應的,管道組件還包括用於接通各進水管的連接頭以及將連接頭與輸送泵輸出端相接通的主管道。
作為優選,所述缸體內部設有用於濾除水中汙漬的過濾裝置。
作為優選,所述過濾裝置包括過濾汙漬的過濾網,所述過濾網垂直於缸體底部設置。
作為優選,所述缸體設有供過濾網嵌入固定的嵌槽,所述嵌槽位於缸體一側端。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為:
在本發明中,魚缸中的水由出水口流出,通過輸送泵又從進水口進入魚缸,使得魚缸內部形成流動的活水,在增加了魚缸中水的溶氧量的同時,也可模擬自然界中的環境,從而達到增加魚類成活率的目的;同時該魚缸結構簡單,生產成本低,適應市場需求。
並且,魚缸內增設水培植物養殖裝置,使得水培植物所釋放的氧氣可溶解於魚缸內的水中,並且水培植物可通過光合作用吸收魚類呼吸作用產生的二氧化碳,使得魚缸中的魚類好似生活在自然環境中,從而大大提高了魚類的成活率。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施例中一種魚類養殖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圖1中的a部放大圖;
圖3為本實施例中魚類養殖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發明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發明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發明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於本發明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於本發明保護的範圍。
本實施例提供一種技術方案:
一種魚類養殖裝置,包括中空的缸體1,還包括使魚缸中的水循環流動以溶氧的水循環裝置以及水培植物養殖裝置;水循環裝置包括設置與缸體1外部的管道組件2以及為水循環提供動力的輸送泵4;缸體1底部設有進水口與出水口;管道組件2包括與進水口相接通的進水管22以及與出水口相接通的出水管5,出水管5與輸送泵4輸入端相接通,進水管22與輸送泵4輸出端相接通;水培植物養殖裝置包括設置於缸體1底部的容納槽以及設置於缸體1側壁的養殖盤7。其中,魚缸中的水由出水口流出,通過輸送泵4又從進水口進入魚缸,使得魚缸內部形成流動的活水,在增加了魚缸中水的溶氧量的同時,也可模擬自然界中的環境,從而達到增加魚類成活率的目的;同時該魚缸結構簡單,生產成本低,適應市場需求。並且,魚缸內增設水培植物養殖裝置,使得水培植物所釋放的氧氣可溶解於魚缸內的水中,並且水培植物可通過光合作用吸收魚類呼吸作用產生的二氧化碳,使得魚缸中的魚類好似生活在自然環境中,從而大大提高了魚類的成活率。
如圖1所示,分隔欄6交錯分布形成網格狀,且圍繞於容納槽的周部,達到固定水培植物的作用,使得養殖於缸內的水培植物不易傾倒。
如圖1所示,養殖盤7的數量為兩個。
在本實施例中,養殖盤7設有供水通過的通孔。
如圖1和圖3所示,進水管22的數量為多個,相應的,進水口的數量為多個,且單個進水口與單根進水管22一端相接通;多根進水管22另一端分別與輸送泵4輸出端相接通。
如圖1~3所示,進水管22的數量為多個,相應的,管道組件2還包括用於接通各進水管22的連接頭21以及將連接頭21與輸送泵4輸出端相接通的主管道23。
在本實施例中,缸體1內部設有用於濾除水中汙漬的過濾裝置。
更加具體地,過濾裝置包括過濾汙漬的過濾網3,過濾網3垂直於缸體1底部設置。
如圖2所示,缸體1設有供過濾網3嵌入固定的嵌槽11,嵌槽11位於缸體1一側端。
儘管參照前述實施例對本發明進行了詳細的說明,對於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其依然可以對前述各實施例所記載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對其中部分技術特徵進行等同替換,凡在本發明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發明的保護範圍之內。
技術特徵:
技術總結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魚類養殖裝置,具體涉及一種魚缸,包括中空的缸體,還包括使魚缸中的水循環流動以溶氧的水循環裝置以及水培植物養殖裝置;所述水循環裝置包括設置與缸體外部的管道組件以及為水循環提供動力的輸送泵;缸體底部設有進水口與出水口;所述管道組件包括與進水口相接通的進水管以及與出水口相接通的出水管,所述出水管與輸送泵輸入端相接通,所述進水管與輸送泵輸出端相接通;所述水培植物養殖裝置包括設置於缸體底部的容納槽以及設置於缸體側壁的養殖盤。本發明具有增加魚缸內水體的溶氧量以提高魚類成活率的優點。
技術研發人員:王朝
受保護的技術使用者:杭州琪暉農業科技有限公司
技術研發日:2017.07.10
技術公布日:2017.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