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環網絡系統及其通信控制方法、以及傳送站、雙環網絡系統的通信控制的程序的製作方法
2023-11-30 14:38:21 6
專利名稱:雙環網絡系統及其通信控制方法、以及傳送站、雙環網絡系統的通信控制的程序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如下網絡在多個傳送站通過可以雙向通信的通 信路徑而相互連接為環狀的雙環網絡系統中,各傳送站通常向環的兩 個方向同時送出傳送幀,並由各個傳送站接收傳送幀並進行中繼,從 而與環內的所有傳送站進行相互通信;特別是,本發明涉及一種如下 的控制方式以不使所送出的傳送幀在環內持續循環的方式,將相鄰 的兩個傳送站作為終端站,禁止向雙向中繼傳送幀,構成雖然是環狀 但與總線型等效的雙環網絡。
另外,涉及一種如下的冗長化的控制方式在雙環網絡中一處發 生了故障的情況下,從維持健全功能的傳送站,使位於新的位置的兩 個傳送站變化為終端站,避免全面停止。
而且,在傳送站間相互通信的、與它們的控制方式相關的傳送幀、 應用程式中使用的數據幀和接口依照ISO/IEC8802 -3乙太網(註冊 商標)規格,進而作為OSI (ISO/IEC 7498- 1 )物理層,涉及作為 上位層的數據鏈路層,特別是涉及作為沒有對進行用於避免傳送幀彼 此的公用傳送路徑上的衝突的公共傳送路徑的訪問控制的介質訪問 控制方式(MAC)進行限定的物理層的雙環網絡的結構控制。
背景技術:
一般在多個傳送站的相互間可以進行雙向通信的通信路徑中,依 次連接而構成環狀的網絡系統中,各傳送站向兩個方向送出傳送幀。
在這些各傳送站中,預先決定的一個傳送站成為控制站,並使從 各個傳送站送出的傳送幀不在環內持續循環。
作為在該傳送站中切斷傳送幀流的方式的以往例子,有日本特許第3461954號公報(專利文獻1)。
在該專利文獻l中,在運行過程中,在任意一處發生了故障的情 況下,該傳送站作為中央控制站,主要與網絡內的傳送站、特別是與 檢測出故障的傳送站進行相互通信,從而切離故障部分。
另外,實施如下方式通過正常進行相互通信的傳送幀被切斷的 情形來判斷故障,切離故障部分,並且作為控制站實施到此為止切斷 的傳送幀的雙向中繼,從而避免由一處故障所引起的網絡系統的全面 故障停機(down )。
在同樣的方式中,還有IEEE 802.5令牌環方式網絡。
另一方面,作為如下的環狀網絡有ANSIX3T9.5FDDI,其中在 所述環狀網絡中,各傳送站始終向環上的一個方向送出傳送幀,各傳 送站對其它傳送站送出的傳送幀進行中繼,另外,在環上環繞而返回 來的傳送幀被送出該傳送幀的傳送站廢棄,從而不會使傳送幀在環內 持續循環。
在該類型的網絡中,在相互間可以進行雙向通信的通信路徑中, 始終使用 一個方向的通信路徑,而另 一方向的通信路徑設為待機狀 態。
在運行過程中,在任意一處發生了故障的情況下,發生傳送幀的 切斷,預先指定的中央傳送站主要與和故障處鄰接的傳送裝置進行相 互通信,從而在夾著故障部分的相鄰的兩個裝置中在通信路徑上返 回,生成到此為止處於待機狀態的逆方向的通信路徑,從而雖然作為 通信路徑成為兩倍長但構成新的環網絡。由此,避免由一處故障所引 起的網絡的全面故障停才幾。
即,在以往例子中,通常在環狀網絡的固定的一處切斷傳送流。
進行切斷的處所是預先固定地決定的中央的控制站、或臨時提供 了可以向共用傳送路徑送出傳送幀的傳送權的傳送站,在保持傳送權 的期間成為控制傳送路徑的控制站。
另外,公開了如下的數據傳送處理系統從一處發送每個數據傳 送裝置的應用程式,從一處遠程維護各數據傳送裝置,從而可以提高維護作業效率以及省工(專利文獻2)。
專利文獻1:日本特許第3461954號爿>報
專利文獻2:日本特開平5 - 289968號公報
但是,在這些網絡系統中,當一處發生故障時,按照這些網絡中 固有的傳送路徑控制方式的次序,在控制站與和故障處鄰接的傳送站 之間取得定時而相互通信、或取得同步,在前者的情況下在切斷的控 制站內,另外在後者的情況下,在夾著故障處的兩處返回,從而避免 全面停止,避免傳送幀持續循環。
任意一個方式都依賴於傳送路徑控制方式,存在通用性上有限 制、或者即使進行了應用也在用於從故障恢復的控制中需要時間這樣 的課題。
因此,存在難以設為以與傳送控制方式獨立的形式來提供總線型 的傳送路徑的、針對一處故障的通用性方式這樣的課題。
另外,在上述專利文獻l中,在節點(傳送站)與傳送站之間斷 線了的情況下,通過返回來進行應對。但是,斷線經常不限於一處。 有時也在兩處斷線。但是,在上述專利文獻l中假設了一處斷線,所 以對於兩處斷線無法容易地應對,因此工作人員必需去現場來決定終 端站。
另外,在修復了一處的斷線之後,有時還在另一處產生斷線。在 這樣的情況下,理想的是自動地切換終端站。
因此,理想的是與個數無關地自動地設定終端站從而不使傳送幀 循環的總線型的雙環網絡系統。
另外,在專利文獻2的應用程式的更新方法中,可以從與傳送路 徑連接的 一處的數據傳送裝置更新程序,但在更新作為基本程序的固 件的情況下,為了向數據傳送裝置安裝新的固件並重新起動,需要以 硬性(hard)方式暫且停止裝置的狀態並重新起動。但是,由於無法 進行其操作,所以無法更新固件。因此,在新設定終端站的情況下,
必需更新固件,所以需要花費費用。
發明內容
本發明是鑑於上述課題而完成的,其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在將多個 (奇數個、偶數個)傳送站連接到傳送路徑上的雙環網絡系統中自動
圖1是初始化後的雙環網絡系統中的主站(master station)與 兩個終端站的位置關係的說明圖。
圖2是說明雙環網絡系統中的各傳送站通過雙向傳送路徑相互 連接的情況的說明圖。
圖3是成為雙環網絡系統的傳送站結構的一個實施例(其一)的 硬體結構圖。
圖4是成為雙環網絡系統的傳送站結構的一個實施例(其二)的 硬體結構圖。
圖5是說明初始化後的兩終端站中的開關狀態的說明圖。 圖6示出初始化開始時的各站開關狀態與各模式。 圖7是說明初始化後的兩個終端站以及正常站中的動作狀態的 說明圖。
圖8是說明從初始化開始起的各站模式遷移的說明圖。 圖9是初始化時的傳送站間的INZ幀相互通信的 一個實施例(其 一)的序列圖。
圖IO是說明井STj傳送站中的初始化處理(其一)的流程圖。 圖ll是說明並STj傳送站中的初始化處理(其一)的流程圖。 圖12是初始化時的傳送站間的相互通信例子(其一)的序列圖
(傳送站ST1、 ST2、 ST8的情況)。
圖13是初始化時的傳送站間的相互通信例子(其一)的序列圖
(傳送站ST1、 ST2、 ST8的情況)。
圖14是初始化時的傳送站間的INZ幀相互通信的一個實施例(其二)的序列圖。
圖15是說明並STj傳送站中的初始化處理(其二)的序列圖。 圖16是說明弁STj傳送站中的初始化處理(其二)的序列圖。 圖17是初始化時的傳送站間的相互通信例子(其二)的序列圖
(傳送站-ST1、 ST2、 ST8的情況)。
圖18是初始化時的傳送站間的相互通信例子(其二)的序列圖
(傳送站-STl、 ST2、 ST8的情況)。
圖19是說明在並ST10與並ST9之間發生了傳送異常的例子的說明圖。
圖20是說明在弁ST10與並ST9之間發生了傳送異常之後通過接 收異常檢測、SYN無檢測而得到的各站的開關狀態的說明圖。
圖21是說明雙環網絡系統的從一處故障的重構的一個實施例 (其一)的序列圖。
圖22是說明雙環網絡的從一處故障的重構的一個實施例(其二 ) 的序列圖。
圖23是說明ISO/IEC 8802-3乙太網(註冊商標)傳送幀結構 的說明圖。
圖24是說明本實施方式的雙環網絡系統的自動終端站功能的概 要的流程圖。
圖25是說明初始的終端站的設定的說明圖。 閨26是說明終端站的切換的說明圖。 圖27是傳送站的概要結構圖。
圖28是說明本實施方式的初始化處理的概要結構圖。 圖29是本實施方式的初始化處理時的序列圖。 附圖標記說明
1:傳送站(# ST1) ; 2:傳送站(# ST2 ) ; 3:傳送站(# ST3 ); 4:傳送站(#ST4) ; 5:傳送站(# ST5) ; 6:傳送站(#ST6); 7:傳送站(#ST7) ; 8:傳送站(# ST8) ; 10:通信埠部;11: 通信埠部;12:轉發器A(FW-A); 18:接收許可開關(SW-RVC-A); 31:幀檢知判定部;32:接收異常檢測電路(RCV - ERR -A) ; 34: SYN幀檢測電路(SYN - DET - A) ; 37: RRR幀接收
檢測電路(RRR-DET-A) ; 38: RRR幀接收目的地地址保持電路 (RRR - RCV - ADRS )。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方式1:發明1)
一種雙環網絡的通信控制方法,其特徵在於,雙環網絡構成為具 備可以雙向通信的兩個通信埠的兩個以上的傳送站通過各自的該 兩個通信埠經由傳送路徑相互連接為環狀從而可以在傳送站相互 間進行相互通信,在所述雙環網絡中,
所述傳送站包括
從該傳送站的兩個通信埠一塊同時送出包含信息的傳送幀的
步驟;
對從該兩個通信埠中的一方接收的從其它的該傳送站送出的 傳送幀進行檢測的步驟;以及
可以向相對於上述一方的通信埠成為另一方的另一方的通信 埠進行中繼,並從該另一方的通信埠送出上述的該傳送幀的步 驟,
在相互連接為環狀的該兩個以上的傳送站中的相鄰的兩個該傳 送站的各自中包括
從一方的該傳送站的通信埠送出上述傳送幀的步驟;以及
由該傳送站對從經由傳送路徑連接的另一方的該傳送站的通信 埠接收的傳送幀進行檢測的步驟,
其中,根據包含在該傳送幀中的信息進行應答,但不會通過從該 接收的通信埠向另 一方的通信埠進行中繼而從該另 一方的通信 埠送出該傳送幀,
由此不會將該接收到的傳送幀送達至處於其中繼方向上的、連接 為環狀的下一目的地的傳送站,從而使上述的從該傳送站送出的傳送幀不在構成為環狀的網絡內循環。
(實施方式2:發明2)
在上述實施方式l (發明1)記載的雙環網絡的控制方法中,其 特徵在於,
關於上述傳送站,在將一個該傳送站作為基點而相互連接為環狀 的兩個以上的該傳送站中的、根據構成環狀網絡的該傳送站的總數和 連接該傳送站相互間的傳送路徑的總長度而決定的位置的相鄰的兩 個該傳送站各自中,從一方的該傳送站的通信埠送出上述傳送幀。 (實施方式3:發明3)
在上述實施方式1 (發明1)、實施方式2 (發明2 )記載的雙環 網絡的控制方法中,其特徵在於,
作為經由該通信埠送出並接收的該傳送幀形式、該通信埠的 傳送路徑接口 ,依照ISO/IEC 8802 - 3規格。 (實施方式4:發明4)
一種雙環網絡的初始化方法,其特徵在於,該雙環網絡構成為具 備可以雙向通信的兩個通4言埠的兩個以上的傳送站通過各自的該 兩個通信埠經由傳送路徑相互連接為環狀從而可以在傳送站相互 間進行相互通信,在該雙環網絡中,
在相互連接為環狀的兩個以上的該傳送站中,將一個該傳送站作 為基點,該基點的傳送站包括
向兩個方向周期性地送出指定初始化的傳送幀(INZ幀)的步驟,
在對該傳送幀進行接收檢測的傳送站中,包括
將從接收的一側的通信埠向另一方的通信埠的傳送幀的中 繼從禁止狀態設為許可狀態的步驟;
另外,從接收的一側的通信埠,以後許可傳送幀的接收取入, 另外從接收的通信埠側送出應答確認的INZ幀(應答確認INZ幀), 從而作為接收確認的應答的步驟;
並且,在送出了INZ幀之後,從該上述的從最初接收到INZ幀 的通信埠向另一方的通信埠的中繼方向上所處的一個相鄰的傳送站,對該上述的應答確認INZ幀進行接收檢測時,將從接收的一側 的通信埠向另一方的通信埠的傳送幀的中繼從禁止狀態設為許 可狀態的步驟;以及
另外,從該接收的一側的通信埠,以後許可接收取入傳送幀, 在該傳送站中,以後使得能夠進行從雙向側的通信埠接收的傳送幀 的接收取入和向另一側的中繼的步驟,
並且,在根據構成環狀網絡的該傳送站的總數和連接該傳送站相 互間的傳送路徑的總長度而決定的處於從兩側的通信埠接收上述 INZ幀的位置上的傳送站、和與該傳送站經由傳送路徑成為相鄰位置 的傳送站的各自中,包括
在該傳送站中對從一方的該傳送站的通信埠送出而由該另一 方的傳送站的對向的通信埠接收的傳送幀進行檢測的步驟,
根據包含在該傳送幀中的信息進行應答,但將從該接收的通信端 口向另一方的通信埠的中繼,包括設為禁止狀態的步驟,
其中,通過構成為接收取入也成為禁止狀態的終端站,由此不會 通過該終端站的各個而使從另一方的終端站接收到的傳送幀中繼發 送到處於其中繼方向上的連接為環狀的下一目的地的傳送站,從而使 從構成雙環網絡的該各個傳送站送出的傳送幀不在構成為環狀的網 絡內循環。
(實施方式5:發明5)
在上述實施方式4 (發明4)記栽的雙環網絡的初始化方法中, 其特徵在於,
在相互連接為環狀的兩個以上的該傳送站中,將一個該傳送站作 為基點,該傳送站包括向兩個方向送出指定初始化的傳送幀(INZ 幀)的步驟,
在對該傳送幀進行接收檢測的該傳送站的一個相鄰的傳送站中,
包括
將從接收的一側的通信埠向另 一方的通信埠的傳送幀的中 繼從禁止狀態設為許可狀態的步驟;另夕卜,從接收的一側的通信埠,以後許可傳送幀的接收取入的
步驟;
另外,將該接收的INZ幀的發送源地址設定為接收目的地,向 兩個方向送出應答確認的INZ幀(應答確認INZ幀),從而作為接 收確認的應答的步驟;
並且,在送出了INZ幀之後,從該上述的從最初接收到INZ幀 的通信埠向另 一方的通信埠的中繼方向上所處的一個相鄰的傳 送站,接收檢測到該上述的該一個相鄰的傳送站的指定了本站的應答 確認INZ幀時,將從接收的一側的通信埠向另一方的通信埠的傳 送幀的中繼從禁止狀態設為許可狀態的步驟;
另外,從該接收的一側的通信埠,以後許可接收取入傳送幀, 從而使得在該傳送站中以後能夠進行從兩側的通信埠接收的傳送 幀的接收取入和向另 一側的中繼;
以該上述的基點的傳送站向兩個方向送出的INZ幀為開始,在 位於環狀的兩個方向上的各個傳送站中,依次地,在接收到INZ幀時 再次從兩側的通^f言埠送出INZ幀;
根據構成環狀網絡的該傳送站的總數、和連接該傳送站相互間的 傳送路徑的總長度而進行決定的步驟,
在從兩側的通信埠接收INZ幀的位置上所處的傳送站、和與 該傳送站經由傳送路徑成為相鄰位置的傳送站的各自中,包括關於 從一方的該傳送站的通信埠送出而由該另一方的傳送站的對向的 通信埠接收的傳送幀,在該傳送站中進行檢測並根據包含在該傳送 幀中的信息進行應答,但將從該接收的通信埠向另 一個通信埠的 中繼設為禁止狀態的步驟,
其中,通過構成為接收取入也成為禁止狀態的終端站,由此不會 通過該終端站的各個而將從另一方的終端站接收到的傳送幀中繼發 送到處於其中繼方向上的連接為環狀的下一目的地的傳送站,從而使 從構成雙環網絡的該各個傳送站送出的傳送幀不在構成為環狀的網 絡內循環。(實施方式6:發明6)
在上述實施方式5 (發明5)記載的雙環網絡的初始化方法中, 其特徵在於,包括
在各個傳送站中,在初始化期間內最初接收INZ幀時,作為與 接收的通信埠 (MS埠 )側對向的相鄰的傳送站的地址,將該接 收的INZ幀中的發送源地址與該接收埠的標識符一起進行保持的 步驟;以及
繼續向兩個方向送出將該相鄰的傳送站的地址指定為接收目的 地的INZ幀的步驟,
其中,在該送出之後,在預先指定的時間內從MS埠的相反側 的通信埠接收到將本站指定為接收目的地的INZ幀時,作為來自與 該通信埠側對向的相鄰的傳送站的上述應答確認INZ幀,
將該INZ幀內的發送源地址與該接收埠的標識符一起進行保 持,從而可以取得與該傳送站的兩側相鄰的各個傳送站的地址。 (實施方式7:第七發明)
在上述實施方式4 (發明4)、實施方式5 (發明5)或實施方式 6 (發明6)記載的雙環網絡的初始化方法中,其特徵在於,
在將該一個傳送站作為基點、並與根據構成環狀網絡的該傳送站 的總數和連接該傳送站相互間的傳送路徑的總長度而決定的位置相 鄰而構成上述的該兩個終端站的時刻,
或者,在初始化途中由於未從本站的鄰站接收到應答確認INZ 幀而成為終端站的時刻,
雙環網絡的兩個終端站分別送出包含有初始化結束的顯示以及 終端站信息的INZ-COMP幀,另外由成為基點的該一個傳送站對該 INZ- COMP幀進行接收檢測,從而可以確認雙環網絡的初始化是否 完成,其中,所述終端站信息包括終端站地址及終端站模式。 (實施方式8:發明8)
一種雙環網絡的傳送站,其特徵在於,所述雙環網絡構成為具備 可以雙向通信的兩個通信埠的兩個以上的傳送站通過各自的該兩個通信埠經由傳送路徑相互連接為環狀從而可以在傳送站相互間
進行相互通信,在該雙環網絡中,具備
在初始化完成的狀態下, 一個以上的該傳送站周期性地發送包含 特定信息的一個以上的傳送幀的單元;
上述傳送站經由上述兩個通信埠 A、通信埠 B(以後將該兩 個通信埠記載為通信埠 A、 -B。另外,對於經由通信埠A送 出並接收傳送幀的單元和功能以外,使後綴(suffix) -A同樣地對應 於通信埠B時,以後標記後綴-B而進行記載)接收傳送幀,從該 周期性地送出的傳送幀中檢測特定信息符合所設定的條件的傳送幀 (以後記栽為SYN幀)的"SYN幀檢測單元A、 - B,,;
從該SYN幀檢測單元A、 -B的輸出信號中,檢測在預先設定 的期間內未接收到該SYN幀的"SYN無檢測單元A、 - B";
經由一方的通信埠而在周期性地連續持續到來SYN幀的狀態 下,檢測未在預先指定的期間內經由另 一方的通信埠周期性地連續 到來的"SYN截止檢測單元";
對經由通信埠接收的傳送幀的接收信號狀態的異常進行檢測 的"接收異常檢測單元A、 -B",
具備
對於在SYN無檢測單元A、 - B中檢測到SYN無檢測狀態的經 由通信埠 -A或-B接收的傳送幀,進行檢測判別,根據包含在該 傳送幀中的信息進行應答,但使該通信埠 (通信埠A)轉移到不 會通過從接收的通信埠 (通信埠 A)向另一方的通信埠 (通信 埠 B)的中繼而從另一方的通信埠 (通信埠 B)送出該傳送幀 的"阻塞狀態"(另一方面,以後將通過從接收的通信埠向另一方的 通信埠的中繼而從另 一方的通信埠送出傳送幀的通信埠的狀 態記載為"非阻塞狀態")的單元;以及
將在接收異常檢測單元A、 -B中檢測到接收異常檢測狀態的通 信埠 A或-B設為阻塞狀態,從而在故障發生的檢測至利用恢復過 程的網絡功能恢復的期間,將多個傳送站的通信埠維持為非阻塞狀態的單元,
其中,由多個傳送站起到上述的該終端站的功能。
(實施方式9:發明9)
一種雙環網絡的異常發生時的重構方法,其特徵在於,所述雙環 網絡構成為具備可以雙向通信的兩個通信埠的兩個以上的傳送站 通過各自的該兩個通信埠經由傳送路徑相互連接為環狀從而可以 在傳送站相互間進行相互通信,在該雙環網絡中,
上述初始化完成,在通過兩個鄰接的終端站構成為使傳送幀不在 環狀的網絡內持續循環的狀態下, 一個以上的該傳送站除了包括特定 信息的一個以上的周期性地送出的傳送幀以外,還按照未特別規定的 避免雙環網絡上的傳送幀彼此的衝突的傳送路徑控制方式(MAC), 送出上述的該SYN帕、單發地送出的傳送幀的狀態下,
上述傳送站具備
對包括特定控制信息的傳送幀(以後記載為RRR幀)的接收進 行檢測的"RRR幀接收檢測單元A、 - B";
設定本站的識別信息的"本站地址設定,,單元;
對與通信埠 A、 -B鄰接的傳送站的識別信息進行設定的"鄰 接站地址設定單元A、 -B,,;
通過RRR幀接收檢測單元的接收輸出,對所接收到的RRR幀 中的接收目的地信息與本站識別信息的比較一致進行檢測的"地址一 致檢測單元";
接收地址一致檢測單元的一致輸出,將接收到該RRR幀的通信 埠 (以後記載為RRR接收埠 )變更為非阻塞狀態的"阻塞埠復 位單元";
接收地址一致檢測單元的不一致輸出,經由RRR接收埠,在 RRR幀的接收完成的定時,立即送出從鄰接站地址設定單元中讀出與 RRR接收埠對應的鄰接的傳送站的識別信息並指定為接收目的地 而生成的RRR幀的"RRR接收應答單元,,;以及
在送出RRR幀之後,在預先指定的時間以內,對將本站指定為接收目的地的RRR幀的接收進行監視並檢測的"RRR應答確認單 元,,,
包括
包括送出SYN幀的傳送站(以後記載為同步站),從該傳送站 起在包括終端站的路徑上,在傳送路徑、傳送站中發生了異常的情況 下,在從異常發生處至終端站的傳送站中,對應於異常發生,利用該 SYN無檢測單元和該接收異常檢測單元檢測異常狀態的步驟;
另外,在從異常發生處朝向同步站的路徑上與異常發生處鄰接的 傳送站中,利用接收異常檢測單元對異常狀態進行檢測的步驟;
將檢測出的通信埠的狀態分別設為阻塞狀態,在該兩個終端站 中的、從同步站朝向異常處的路徑上的前方所處的終端站中,利用該 SYN截止檢測單元的異常狀態的檢測輸出和SYN無檢測單元的SYN 無檢測輸出,該終端站(以後記載為SYN截止檢測終端站)判斷為 在朝向同步站的路徑上發生了異常的步驟;以及
另外,在另一方的終端站(以下記載為SYN正常終端站)中, 根據正常地繼續接收SYN幀的情形,判斷為從該SYN正常終端站到 同步站間正常地維持通信功能的步驟,
SYN截止檢測終端站包括
在從SYN截止檢測和SYN無檢測單元檢測到SYN截止狀態的 異常發生時,立即經由通信埠 A、 -B送出將SYN正常終端站指定 為接收目的地的RRR幀的步驟;
由RRR應答確認單元等待來自與SYN正常終端站相反的一側 鄰接的傳送站的應答的步驟;
在SYN正常終端站中,在接收到來自SYN截止檢測終端站的 RRR幀時,根據本站為接收目的地的情形,利用該阻塞埠復位單元, 將作為終端站而處於阻塞狀態的RRR接收埠設為非阻塞狀態的步 驟;
解除終端站狀態,從SYN截止檢測終端站至異常發生處的正常 發揮功能的傳送站的各個在接收到來自SYN截止檢測終端站的RRR幀時,由於並非接收目的地,所以利用該RRR接收應答單元,經由 RRR接收埠,在RRR幀的接收完成之後,立即送出將朝向SYN 截止檢測終端站的鄰接的傳送站作為接收目的地的RRR幀的步驟;
在SYN截止檢測終端站中,通過RRR應答確認單元,從朝向 同步站的鄰接站存在指定了本站的RRR幀的時間內的接收時,將從 異常檢測時刻起處於阻塞狀態的通信埠變更為非阻塞狀態的步驟;
在該變更後,經過了 RRR應答確認單元預先指定的時間之後, 將作為終端站而原來處於阻塞狀態的其它通信埠也變更為非阻塞 狀態而解除終端站狀態的步驟;
在從SYN截止檢測終端站至異常發生處的正常發揮功能的各個 傳送站中,通過RRR應答確認單元,從朝向同步站的鄰接站確認指 定了本站的RRR幀的接收時,將從異常檢測時刻起處於阻塞狀態的 接收埠設為非阻塞狀態的步驟;
在朝向SYN截止檢測終端站的與異常處鄰接的傳送站中,通過 RRR應答確認單元,即使經過了指定時間也沒有接收到指定了本站的 RRR幀,從而維持通信埠的阻塞狀態,作為新的終端站而發揮功能 的步驟;以及
另外,在與SYN截止檢測終端站鄰接的處所發生了異常的情況 下,同樣地通過RRR應答確認單元,即使經過了預先指定的時間也 沒有接收到指定了本站的RRR幀的情況下,維持在異常檢測時刻處 於阻塞狀態的通信埠的阻塞狀態的步驟,
其中,將作為終端站而原來處於阻塞狀態的另一方的通信埠設 為非阻塞狀態,設為新的終端站,將從異常發生處朝向同步站的鄰接
站,在發生通信異常時:重構環狀的網絡。、''^ '
(實施方式10:發明10)
在上述實施方式9 (發明9)記載的雙環網絡的異常發生時的重 構方法中,其特徵在於,
上述初始化完成,通過兩個鄰接的終端站而構成為使傳送幀不在環狀網絡內持續循環的狀態下, 一個以上的該傳送站除了包括特定信 息的一個以上的周期性地送出的傳送幀以外,還按照未特別規定的避 免雙環網絡上的傳送幀彼此的衝突的傳送路徑控制方式,送出上述的該SYN幀、單發地送出的傳送幀的狀態下,傳送站具備設定本站的識別信息的"本站地址設定"單元;以 及設定與通信埠 A、 -B鄰接的傳送站的識別信息的"鄰接站地址設 定單元A、 - B",包括包括送出SYN幀的傳送站(以後記載為同步站),在從該傳送 站起包括終端站的路徑上,在傳送路徑、傳送站中發生了異常的情況 下,在從異常發生處至終端站的傳送站中,對應於異常發生,利用該 SYN無檢測單元和該接收異常檢測單元對異常狀態進行檢測的單元;在從異常發生處朝向同步站的路徑上與異常發生處鄰接的傳送 站中,通過接收異常檢測單元對異常狀態進行檢測的單元;將檢測出的通信埠的狀態分別設為阻塞狀態,在該兩個終端站 中的、從同步站朝向異常處的路徑上的前方所處的終端站中,通過該 SYN截止檢測單元的異常狀態的檢測輸出、和SYN無檢測單元的 SYN無檢測輸出,該終端站(以後記載為SYN截止檢測終端站)判 斷為在朝向同步站的路徑上發生了異常的單元;另外,在另一方的終端站(以後記載為SYN正常終端站)中, 根據正常地繼續接收SYN幀的情形,判斷為從該SYN正常終端站到 同步站間正常地維持通信功能的單元;SYN截止檢測終端站對從SYN正常終端站接收的傳送幀串進行 監視,在按照避免雙環網絡上的傳送幀彼此的衝突的傳送路徑控制方 式向本站分配的傳送幀的送出定時,經由通信埠 A、 -B送出將SYN 正常終端站指定為接收目的地的包括特定控制信息的傳送幀(以後記 載為RRR幀),從朝向同步站的鄰接站等待將本站指定為接收目的 地的RRR幀的接收的單元;在SYN正常終端站中,在接收到來自SYN截止檢測終端站的RRR幀時,將所接收到的RRR幀中的接收目的地信息與本站識別信 息進行比較的單元;在該比較結果是本站為接收目的地的情況下,關於接收到該 RRR幀的通信埠 (以後記載為RRR接收埠 ),將作為終端站而 原來處於阻塞狀態的通信埠設為非阻塞狀態,解除終端站狀態的單元;在從SYN截止檢測終端站至異常發生處的正常發揮功能的傳送 站各自中,在接收到來自SYN截止檢測終端站的RRR幀時,將所接 收到的RRR幀中的接收目的地信息與本站識別信息進行比較的單元;在該比較結果並非接收目的地的情況下,利用該RRR接收應答 單元,經由RRR接收埠,在RRR幀的接收完成之後,立即送出將 朝向SYN截止檢測終端站的鄰接的傳送站設為接收目的地的RRR幀 的單元;在SYN截止檢測終端站中,從朝向同步站的鄰接站在預先指定 的時間內接收到指定了本站的RRR幀時,將從異常檢測時刻起處於 阻塞狀態的通信埠變更為非阻塞狀態的單元;之後,在經過了 RRR應答確認單元預先指定的時間之後,將作 為終端站而原來處於阻塞狀態的其它通信埠也變更為非阻塞狀態, 解除終端站狀態的單元;在從SYN截止檢測終端站至異常發生處的正常發揮功能的各個 傳送站中,當從朝向同步站的鄰接站在指定了本站的RRR幀的預先 指定的時間內確認了接收時,將從異常檢測時刻起處於阻塞狀態的 RRR接收埠設為非阻塞狀態的單元;在朝向SYN截止檢測終端站的與異常處鄰接的傳送站中,通過 RRR應答確認單元,即使經過了預先指定的時間也沒有接收到指定了 本站的RRR幀,從而維持通信埠的阻塞狀態,作為新的終端站發 揮功能的單元;以及另外,在與SYN截止檢測終端站鄰接的處所發生了異常的情況 下,同樣地在即使經過了預先指定的時間也沒有接收到指定了本站的RRR幀的情況下,維持在異常檢測時刻處於阻塞狀態的通信埠的狀 態的單元,其中,將作為終端站而處於阻塞狀態的另一方的通信埠設為非 阻塞狀態,設為新的終端站,將從異常發生處朝向同步站的鄰接站、 和從異常發生處朝向相反側的鄰接站變更為新的雙環網絡的終端站, 在發生通信異常時,重構環狀的網絡。 (實施方式11:發明11)在上述實施方式9 (發明9)或實施方式10 (發明10)記載的雙 環網絡的異常發生時的重構方法中,其特徵在於,作為經由該通信埠送出並接收的該傳送幀形式、該通信埠的 傳送路徑接口 ,依照ISO/IEC 8802 - 3規格。以下,對這些實施方式進行說明。概要結構圖。在圖2中,8臺各傳送站(傳送站1 ~ 8 )如圖2所示通過雙向傳 送路徑相互連接而構成環狀的網絡。在圖2中,將傳送站1記載為# ST1,將傳送站2記載為#ST2,將傳送站3記載為#ST3,將傳送站 4記載為# ST4,將傳送站5記載為# ST5,將傳送站6記載為# ST6, 將傳送站7記載為#ST7,將傳送站8記載為#ST8,分別表示各站 的網絡上的地址。對於實施方式1 (發明1),圖l是本發明中所謂的雙環網絡系 統的一個例子。在圖1中,是傳送站1 ( #ST1)為主站(MS)、傳 送站5 ( #ST5)以及傳送站6 ( #ST6)為終端站的一個例子。上述 的主站例如在最初,皮接通電源而起動。在圖1中,總共8臺傳送站與圖2的雙環網絡系統同樣地被相互 連接,但在本發明的雙環網絡系統中,各傳送站具有圖2的環狀網絡 系統所沒有的上述的本站自動終端站功能。該本站自動終端站功能是,由傳送站對從一方的傳送站的通信端 口送出後從經由傳送路徑連接的另一方的傳送站的通信埠接收的傳送幀進行檢測,根據包含在傳送幀中的信息而進行應答,但不進行 從進行接收的通信埠向另 一方的通信埠的中繼。因此,關於具有從另一方的通信埠不送出其傳送幀的功能的傳送站,如圖l所示傳送站5 ( #ST5)成為終端站ST-T-L,傳送站 6 ( #ST6)成為終端站ST-T-R,包含在由該兩個成為一組的結構 中。因此,可以使從傳送站送出的傳送幀在構成為環狀的網絡系統內 不循環。另外,在圖1中,終端站ST-T-L以及終端站ST-T-R分 別被圖示為弁ST5和井ST6,但不限於圖l的網絡結構。即,圖l是如下的雙環網絡系統,該雙環網絡系統構成為在具備 可以雙向通信的兩個通信埠的兩個以上的傳送站中,通過各自的兩 個通信埠經由傳送路徑相互連接為環狀,可以在傳送站相互間進行 相互通信。傳送站從兩個通信埠一塊同時向鄰接的傳送站分別送出包含 信息的傳送幀。然後,對從兩個通信埠中的一個通信埠接收的從其它傳送站 送出的傳送幀進行檢測,中繼到另一個通信埠,並從另一個通信端 口送出該傳送幀。在相互連接為環狀的兩個以上的傳送站中的、相鄰的兩個傳送站 各自中,在後述的特定條件時在傳送站中對從一方的傳送站的通信端 口送出後從經由傳送路徑連接的另一方的傳送站的通信埠接收的 傳送幀進行檢測,根據包含在傳送幀中的信息而進行應答,但不進行 從進行接收的通信埠向另 一方的通信埠的中繼。即,不論是奇數個還是偶數個,在滿足特定條件的情況下,從另 一方的通信埠都不送出該傳送幀,從而不會送達到處於該中繼方向 上的連接為環狀的下一目的地的傳送站,可以使從傳送站送出的傳送 幀不會在構成為環狀的網絡內循環。對於實施方式2 (發明2),圖1中示出的弁ST1作為主站,以#ST1為基點,根據傳送站數(在本例子中是8臺)和各個傳送站間 的傳送路徑長度,將並ST5和並ST6唯一地決定為終端站。具體的直到決定為止的過程基於發明4以及發明5及其實施方 式,從選擇為主站的傳送站來看,在環內的對向側,從主站開始計數 而位於傳送站總數的一半的計數數值處的相鄰的傳送站分別成為終 端站的位置。即,通過構成從主站觀察而決定位置的終端站,可以^吏從傳送站 送出的傳送幀不在構成為環狀的網絡內循環。即,與圖1同樣地將具備兩個通信埠的多個傳送站相互連接為 環狀而構成雙環網絡系統。另外,傳送站同樣地從兩個通信埠一塊 同時送出傳送幀,對於從另 一方的通信埠接收的來自其它傳送站的 傳送幀,檢測其接收,中繼到另一方的通信埠並從另一方的通信端 口送出。然後,以一個傳送站為基點,將連接為環狀的兩個以上的傳送站中的、在根據構成環狀網絡的傳送站的總數和連接傳送站相互間的傳送路徑的總長度而決定的位置(包含奇數、偶數)處相鄰的兩個傳送站設定為終端站,在該傳送站各自中,對於從一方的傳送站的通信埠送出後從經由傳送路徑連接的另一方的傳送站的通信埠接收到的傳送幀,由該傳送站進行接收檢測。而且,成為終端站的各個傳送站根據包含在傳送幀中的信息進行應答,但不進行從進行接收的通信 埠向另一方的通信埠的中繼。因此,成為終端站的各個傳送站從另一方的通信埠不送出該傳 送幀,從而不會將所接收到的傳送幀送達至處於該中繼方向上的連接 為環狀的下一目的地的傳送站,可以使從傳送站送出的傳送幀不在構 成為環狀的網絡內循環。在實施方式3 (發明3)中,在性能提高和價格降低顯著的發送 器和接收器IC、數據發送接收LSI和電路部件等網絡部件、附件用 品、介質變換裝置和接口裝置、測試試驗裝置等的活用和嵌入、以太 網(註冊上標)上展開的通信協議擴展過程、協議處理固件和中間件、通用IT應用軟體、測試試驗過程等在整合性和實用方面具有優勢。在具體說明實施方式4 (發明4)的實施方式、過程之前,對本 發明的雙環網絡系統的傳送站的裝置結構的實施例進行說明。圖3以及圖4示出作為本發明的雙環網絡系統的傳送站結構的一 個實施例(其一)以及(其二)的硬體結構。圖3以及圖4的硬體結構的差異點在於,尤其在圖4中,是從圖 3的硬體結構省略了 INZ幀接收檢測電路40( RRR - DET - A ) 、 INZ 幀接收檢測電路39 (RRR-DET-B) 、 RRR幀接收目的地地址保 持電路38 (RRR-RCV-ADRS)的結構,為了與圖3區分,在圖4 中稱為幀檢測部45。作為一方的通信埠部10的埠 A由接收器(RVR-A)、發 送器(TVR-A)構成,使得可以進行與相鄰站的雙向通信。另外, 作為另一方的通信埠部11的埠 B由接收器(RVR-B)、發送 器(TVR-B)構成,使得可以進行與相鄰站的雙向通信。在從埠 A的接收中,成為RVR-A輸出的來自埠 A的接收 信號(SIG-RV-A)被導入到作為12的轉發器A (FW-A)、接 收許可開關18 (SW-RVC-A)、幀檢知判定部31內的接收異常檢 測電路32( RCV - ERR - A) 、 SYN幀檢測電路34( SYN - DET - A)、 RRR幀接收檢測電路37 ( RRR - DET - A ) 、 RRR幀接收目的地地 址保持電路38( RRR — RCV 一 ADRS ) 、 INZ幀接收檢測電路40( INZ -DET-A) 、 INZ幀發送源地址保持電路41 (INZ - TX - ADRS-A)。同樣地,在從作為另一方的通信埠部11的埠 B的接收中, 成為RVR-B輸出的來自埠 B的接收信號(SIG-RV-B)4皮導入 到作為15的轉發器B(FW-B)、接收許可開關19(SW-RCV-B)、 接收異常檢測電路33 ( RCV - ERR - B ) 、 SYN幀檢測電路36 ( SYN -DET-B) 、 RRR幀接收檢測電路39 (RRR-DET-B) 、 RRR 幀接收目的地地址保持電路38 ( RRR - RCV - ADRS ) 、 INZ幀接收 檢測電路42 (INZ - DET - B ) 、 INZ幀發送源地址保持電路43 (INZ-TX-ADRS-B)。來自通過乙太網(註冊商標)過程對傳送幀的發送和接收進行控 制的發送接收控制電路21 (MAC/DLC)的發送輸出被導入到發送許 可開關16 ( SW - TX - A )、發送許可開關17 ( SW - TX - B )。在 發送許可開關16 (SW-TX-A)為接通(ON)的許可狀態時,發送 接收控制電路21 (MAC/DLC)的發送輸出信號被導入到作為一方的 通信埠部io的埠 A的TVR-A而送出,另外在發送許可開關17(SW-TX-B)為接通時,被導入到另一方的通信埠部11的TVR一 B而送出。在開關狀態為斷開(OFF )時,發送接收控制裝置21( MAC/DLC: 還稱為傳送路徑控制裝置)的發送輸出信號被開關截斷,作為結果從 對應的通信埠不送出傳送幀。從埠 A接收到的傳送幀經由轉發器12 (FW-A)的輸出、中 繼許可開關13 (SW-FW-A),;故導入到埠 B的TVR-B中。 在中繼許可開關14 (SW-FW-A)為接通的情況下,作為結果,從 埠 A接收到的傳送幀被中繼而從埠 B送出。另外,在斷開的情況下,被中繼許可開關13 (SW-FW-A)截 斷而無法中繼輸出。同樣地,從埠 B接收到的傳送幀經由轉發器 15 (FW-B)的輸出、中繼許可開關14 (SW-FW-B),被導入到 埠 A的TVR - A中。在中繼許可開關14(SW-FW-B)為接通的情況下,作為結果, 從埠 B接收到的傳送幀被中繼而從通信埠 10 (還簡稱為埠 A) 送出。在斷開的情況下,被中繼許可開關14 (SW-FW-B)截斷而 無法中繼送出。從埠 A接收到的傳送幀經由接收許可開關18( SW - RCV - A) 被導入到先到接收選擇電路20 (RCV-SEL)。同樣地,從通信埠 11 (還簡稱為埠 B)接收到的傳送幀經由作為19的接收許可開關 19 (SW-RCV-B)被導入到先到接收選擇電路20 (RCV-SEL)中。在先到接收選擇電路20 (RCV-SEL)中,判斷來自埠 A以 及埠 B的接收信號,在碰到一塊的情況下,直到接收完成為止進行 切換使得首先到達的從埠側接收的傳送幀優先。在後面詳細敘述該 先到判定。來自該先到接收選擇電路20 ( RCV - SEL)的RCV - SEL輸出 被導入到作為傳送路徑控制裝置的發送接收控制裝置21( MAC/DLC ) 而進行接收處理。在本發明的雙環網絡系統中,在健全狀態下運行的 期間,雖說是環狀但與總線型網絡等效,所以在除了終端站以外的傳 送站中,根據送出傳送幀的傳送站與本站的位置關係,臨時從某一個 埠接收傳送幀。然後,在終端站中,由於是環狀的連接狀態,所以從兩個埠接 收傳送幀,但是通常將處於阻塞狀態的埠側的接收許可開關設為斷 開,從而設為從非阻塞狀態的埠側的接收輸入。在本發明中,切換控制這些接收許可開關、發送許可開關、中繼 許可開關的接通、斷開狀態。MPU24是成為核心的微處理器,通過存儲在程序存儲器(使用 PROM和工作RAM存儲器、RAM、 PROM)中的程序過程,另外 讀出所需的設定值,進一步向RAM內寫入所需的數據並臨時保持或 讀出,對本發明的傳送站中的序列過程、乙太網(註冊商標)傳送過 程進行處理。IOC 22是輸入輸出控制電路,用於接收來自MPU24的寫入數 據而向所需的電路輸出控制信號,或者從各電路部接收狀態輸入而由 MPU 24讀出。作為DP-RAM 26的雙埠存儲電路用於存儲從MAC/DLC發 送接收的傳送幀的數據,而且成為與連接到傳送站的外部主機裝置29 的主機連接接口電路28 (經由HOST-IF的用於發送接收數據、控 制指令/狀態狀況的交換的存儲電路)。由於從MPU 24、HOST - IF 28、 MAC/DLC 21訪問DP-RAM26,所以DPRAM控制器利用DPRC 27 來控制讀出、寫入的定時。接收異常檢測電路32 (RCV-ERR-A)、接收異常檢測電路 33 (RCV-ERR-B)是對與埠 A、埠 B對應的接收異常進行檢 測的電路。接收異常是,接收所到達的幀的載波信號分裂的、規定以上的以 太網(註冊商標)特有的接收時鐘同步用信號即前同步碼圖形 (preamble pattern )。相反地,通過無法檢測必須的前同步碼圖形的、乙太網(註冊商 標)傳送幀中具備的傳送幀的檢錯碼(FCS)的檢查而連續檢測規定 以上的差錯等的、利用接收差錯被連續檢測出規定次數以上的情形而 判斷為發生接收異常,但在檢測電路中,從其範圍中除去DLC/MAC 中具備的FCS檢查單元和MPU 24對該結果進行統計處理的情形。SYN幀檢測電路34( SYN — DET 一 A )、SYN幀檢測電路36( SYN -DET-B)是對與埠 A、埠 B對應的SYN幀的到來進行檢測的 電路。另 一方面,SYN截止檢測電路35 (NO - SYN - DET - A/ - B ) 是對無SYN的長沉默(long silence )狀態的發生進行檢測的電路。RRR幀才妄收檢測電路37 ( RRR — DET - A) 、 RRR幀才妄收檢測 電路39 ( RRR-DET-B)是對與埠 A、埠 B對應的RRR幀接 收進行檢測的電路。RRR幀接收目的地地址保持電路38 ( RRR - RCV - ADRS )是 取入所接收到的RRR幀中的接收目的地地址(DA )部分並進行保持 的電路。RRR - RCV - ADRS成為可以取入兩側的接收信號並取得定 時而取入接收目的地地址部分的電路結構。INZ幀接收檢測電路37 (INZ — DET - A ) 、 INZ幀接收檢測電 路38 (INZ-DET-B)是對與埠 A、埠 B對應的INZ幀接收進 行檢測的電路。INZ幀發送源地址保持電路41 (INZ - TX - ADRS - A) 、 INZ 幀發送源地址保持電路41 (INZ-TX-ADRS-B)是對應於埠 A、 -B而保持所接收到的INZ幀中的發送源地址(SA)部分的電路。中斷信號檢測電路23 (IRP )是將在傳送站電路中檢測出的現象 發生作為中斷信號而傳給MPU 24的中斷信號的檢測電路。在中斷信號中,有接收異常發生檢測(IRP-RE-A、 -B)、 SYN截止檢測(IRP-NO-SYN) 、 SYN幀接收檢測(IRP - SYN 一A、 一B) 、 RRR幀接收檢觀'J (IRP-RRR-A、 一B) 、 INZ幀接 收檢測(IRP - INZ - A、 - B ) 、 MAC/DLC發送接收完成檢測(IRP -DLC )、向MPU的處理要求(IRP - HOST )和從MPU向主機裝 置的處理要求(IRP-STN)等。C-BUS成為與MPU24連接的共用數據總線,MPU24經由C -BUS可以特別讀出NO - SYN - DET - A/B的檢測狀態、RRR-RCV-ADRS中保持的RRR幀接收目的地地址信息、INZ - TX-ADRS - A、 - B中保持的INZ幀發送源地址信息。在本發明中,作為實施方式ll(發明11),將使用依照ISO/IEC 8802 -3乙太網(註冊商標)規格的傳送幀作為前提。另外,在圖23中,示出ISO/IEC 8802 - 3乙太網(註冊商標) 規格的傳送幀格式。在圖23中,PRE是接收信號同步用的前同步碼圖形且為七個字 節長度,SFD是幀開始圖形且為一個字節長度,DA是接收目的地地 址,SA是發送源地址,LEN/TYPE是表示傳送幀的協議類型的類型 碼編號,Inf是傳送幀的信息欄位。RRR幀接收保持電路41 ( RRR - RCV - ADRS )成為專用地取 入並保持DA部分的電路,另外INZ幀發送源地址保持電路41 (INZ -TX-ADRS-A) 、 INZ幀發送源地址保持電路43 (INZ - TX-ADRS-B)分別成為專用地取入並保持SA部分的電路。在與實施方式11 (發明11)對應的實施例中,作為本控制方式 中4吏用的SYN、 RRR、 INZ、 INZ - COMP的傳送幀,不限於特別限 定的乙太網(註冊商標)幀格式。只要是作為可以識別這些控制幀的格式的實施例即可。實際上, 雖然有取得LEN/TYPE編號的方法,〗旦這需要對Ethernet (註冊商標)的協議Type編號進行管理的登記站的許可。另外,有向用已經取得的協議Type編號來規定的信息欄位中填 入識別信息的方法。可以在Ethernet (註冊商標)中由一般的TCP/IP 協議所規定的TCP頭擴展部或TCP信息部的數據欄位的確定的位置 填入識別信息的方法、或在UDP協議中實施專用的格式。對於實施方式4 (發明4)到實施方式10 (發明10),要點之一 是在上述傳送站的裝置結構中,中繼許可開關13 (SW-FW-A)、 中繼許可開關14(SW-FW-B)、發送許可開關16(SW-TX-A)、 發送許可開關17(SW_TX-B)、接收許可開關18(SW-REC-A)、 接收許可開關19 (SW-REC-B)的各開關的狀態控制,與所實施 的過程相匹配。例如,對於各傳送站的初始化狀態,如圖6所示,計算機部30 的CPU將中繼許可開關13 (SW-FW-A)設定為斷開、將中繼許 可開關14 (SW-FW-B)設定為斷開、將發送許可開關16 (SW-TX-A)設定為接通、將發送許可開關17 (SW-TX-B)設定為接 通、將接收許可開關18 (SW-RCV-A)設定為斷開、將接收許可 開關19 (SW-RCV-B)設定為斷開,並且將MS埠設為未定, 將站模式設為未定。即,成為與接通了傳送站的電源的狀態基本上相 同的狀態。通過如圖6所示進行設定,發送接收控制電路21 ( MAC/DLC ) 通過計算機部30的MPU 24向發送許可開關16(SW-TX-A)輸出 發送輸出信號。由此,從通信埠 A的TVR-A送出到傳送路徑,並且經由發 送許可開關17 ( SW - TX - B )從通信埠 B的TRV - B向傳送路徑 發送幀。在有效使用本發明的雙環網絡和其控制方式的網絡系統中,將作 為第一層介質部分的本發明中所說的雙環網絡的初始狀態作為前提。在圖6中,關於實施方式4 (發明4)、實施方式5 (發明5)、 實施方式6 (發明6)以及實施方式7 (發明7),示出初始化開始時的各站開關狀態和站模式。成為與接通了傳送站的電源的狀態基本上相同的狀態。MS埠表示兩個通信埠 A、通信埠B中的最初對 INZ幀進行接收檢測的埠 。另外,在本發明的傳送站的結構中,在發送系統以及接收系統中 成為對稱的硬體結構,所以無需將通信埠 A、通信埠 B唯一地限 定為某一通信埠。即,在實施發明中記載的過程時,不論哪一個端 口成為A或B都不會產生問題。但是,在說明以後的具體的實施方式時,從減輕複雜度並使理解 和說明變容易的理由出發,為了便於說明,在各傳送站中按照圖3以 及圖4中示出的硬體結構例子,將臨近左側的通信埠設為埠 A, 另外將臨近右側的通信埠設為埠 B而在以後統一記載。站模式對應於各發明而在後面進行敘述,如圖8所示,從成為與 電源接通相同的狀態的"未定"狀態(start:開始)經由"Not終端站" 的中間才莫式,遷移到終端站"ST-T-L"、中繼站"Normal"以及終端 站"ST-T-R"的狀態。另外,如上所述,為了便於說明,根據所限定的埠 A和埠 B 的傳送站硬體結構中的對應,以下將埠 B側處於阻塞狀態的傳送站 記栽為終端站ST-T-L,另外將埠 A側處於阻塞狀態的傳送站記 栽為終端站ST-T-R。對於實施方式4(發明4),圖9示出在各傳送站間相互通信的 INZ幀的序列。關於該初始化的序列,在後面詳細敘述。在圖9的序列圖中,主站MS向傳送站並ST1、…傳送站並ST4 以及傳送站# ST8.,.傳送站# ST5發送INZ幀。接收到INZ幀的傳送 站並ST1、…傳送站並ST4以及傳送站並ST8…傳送站並ST5向地址小 的鄰糹妄的傳送站返回INZ幀。然後,在這樣的初始化結束時,即使向傳送站發送了 INZ幀, 在未從該傳送站返回的情況下,設與該傳送站之間為異常(斷線)。另外,在圖9的上述說明中設為向地址小的鄰接的傳送站返回 INZ幀,但接收到INZ幀的傳送站也可以不返回INZ幀。另外,圖IO以及圖ll是示出除了主(MS)站以外的各傳送站 中的初始化處理的流程圖,在初始化時,設為未定狀態而從兩個通信 埠送出INZ幀,決定鄰接站或終端站。關於該流程,在後面敘述。圖12以及圖13是包括MS站ST1的初始化處理的流程圖,特 別是根據圖IO以及圖ll所示的各傳送站中的初始化處理過程示出了 成為MS站的臨站的傳送站ST2、 ST8中的相互通信處理的動作。另外,圖9所示的雙環網絡系統的結構例對應於圖1的例子,沒 有針對傳送站的總數、傳送站識別的# ST1至# ST9的編號附加的限 定。而且,圖3以及圖4中示出的硬體的一個實施例的結構適合發明 4。作為成為基點的一個傳送站,在並ST1成為MS站時,如圖9所 示,另外如圖12、圖13的步驟S0所示,從MS站4吏由MPU24進行 軟體控制的ST定時器開始,並且進行初始化。而且,通過S1步驟,進行臨站的終端站檢查,在該情況下進行 ST2以及ST8所對應的臨站的終端站檢查。接下來,針對每個ST定 時器到達定時(timer up)的時刻,直到成為初始化完成的S3步驟結 束為止,MPU 24通過軟體控制而周期性地生成指定初始化的INZ幀。 然後,MPU 24起動發送接收控制電路21 (MAC/DLC),將發送許 可開關16 (SE-TX-A)、發送許可開關17 (SE-TX-B)保持為 接通狀態,從埠 A、埠 B這兩個方向送出INZ幀。傳送站的初始時刻的各開關狀態如圖6所示,兩個埠一起成為 阻塞狀態、接收禁止狀態,所以在圖12、圖13中示出的各處理步驟 中,由INZ幀接收檢測電路40 (INZ - DET - A)或INZ幀接收檢測 電路42 (INZ - DET - B )對INZ幀的到來進行檢測。由此,INZ幀接收檢測電路40 (INZ - DET - A)在從通信埠 A檢測出INZ幀時,送出INZ幀檢測信號(IRP-INZ-A) , INZ 幀接收檢測電路42 (INZ - DET - B )送出INZ幀檢測信號(IRP -INZ-B)。然後,利用IRZ幀接收檢測信號(IRP - INZ - A )或IRZ幀接收檢測信號(IRP - INZ - B )的中斷信號,通過MPU 24的軟體處理 來確認INZ幀的接收,確認從哪一個埠接收,從而確認接收埠。即,在從埠 A (L側循回)接收到的幀中,關於SIG-RV-A 接收信號,由幀檢知判定部31進行幀的檢知判定。在該幀檢知判定 部31的檢知判定中,在接收異常檢測電路32 (RCV-ERR-A)檢 測到SIG-RV-A接收的異常時,向計算機部30輸出IRP-RE-A 信號(還稱為接收信號A異常檢測信號)。SYN幀檢測電路34( SYN 一 DET 一 A )在來自通信埠 10的SIG -RV-A接收信號為SYN幀的情況下,向計算機部30以及SYN截 止檢測電路35( NO - SYN - DET - A/B )輸出IRP - SYN - A信號(還 稱為SYN幀檢測信號A)。RRR幀接收檢測電路37 ( RRR - DET - A )在作為RRR幀而 檢測到來自通信埠 10 (埠 A)的TVR - A的SIG - RV - A接收 信號時,向計算機部30輸出IPR-RRR-A信號(RRR幀接收檢測 信號A)。INZ幀接收檢測電路40 (INZ - DET - A)在檢測到通信埠 10 (通信埠 A )接收到的SIG - RV - A信號的INZ幀時,向計算機 部30輸出IRP - INZ - A (INZ幀接收檢測信號A)。INZ幀發送源地址保持電路41 (INZ-TX-ADRS-A)保持端 口 A接收到的SIG - RV - A信號的INZ幀中的發送源地址(SA)部 分。而且,接收異常檢測電路33 (RCV-ERR-B)在檢測到來自 通信埠 11 (埠 B)的SIG-RV-B接收信號的異常時,向計算 機部30輸出IRP - RE - B (接收異常發生檢測信號)。SYN幀檢測電路36( SYN - DET - B )在來自通信埠 11的SIG -RV-B接收信號為SYN幀的情況下,向計算機部30以及SYN截 止檢測電路35 ( NO - SYN - DET - A/B )輸出IRP - SYN - B (還稱 為SYN幀檢測信號B)。另 一方面,關於SYN截止檢測電路35( NO - SYN - DET - A/B ),當從SYN幀檢測電路34 (SYN-DET-A)在一定時間內沒有輸出 IRP - SYN — A信號(SYN幀接收檢測信號A)、從SYN幀檢測電路 36 ( SYN - DET - B )在一定時間內沒有輸出IRP — SYN — B ( SYN 幀接收檢測信號B)的情況下,向計算機部30輸出IRP-NO-SYN 信號(SYN截止檢測信號)。
RRR幀接收檢測電路39 ( RRR - DET - B )對來自通信埠 11 (埠 B )的RVR - B的SIG - RV - B的RRR幀進行檢測,在檢測 出時,向計算機部30輸出IPR - RRR - B信號(RRR幀接收檢測信 號B)。
RRR幀接收目的地地址保持電路38 ( RRR - RCV - ADRS )取 入通信埠 11 (埠 B)接收到的SIG-RV-B信號的RRR幀中的 接收目的地地址(DA)部分並進行保持。
RRR接收地址保持電路38 ( RRR - RCV - ADRS )取入兩側的
接收信號並取得定時而取入接收目的地地址部分。
INZ幀發送源地址保持電路43 (INZ - TX - ADRS - B )保持端 口 B接收到的SIG - RV - B的接收到的INZ幀中的發送源地址(SA) 部分。
更具體而言,從兩個方向(通信埠 A、 B)送出用於指定初始 化的INZ幀,並等待來自臨站的INZ幀(應答確認幀(INZ — COMP )) 的到來(參照圖12)。
在該INZ幀的送出中,計算機部30使用發送接收控制電路21 (MAC/DLC)如圖6所示設為阻塞狀態、接收禁止狀態(使SW-TX-A以及SW-TX-B成為接通狀態) ,而從兩個方向發送。
然後,在由INZ幀接收檢測電路40 (INZ-DET-A)或INZ 幀接收檢測電路42 (INZ - DET - B)檢測到來自通信埠 A或B的 SIG-RV-B接收信號或來自通信埠 A的INZ幀的到來時,計算 機部30將接收許可開關18 ( SW - RCV - A)、接收許可開關19 ( SW -RCV-B)設為接通狀態而取入。
先到接收選擇電路20 ( RCV — SEL )對接收許可開關18 ( SW -RCV-A)和接收許可開關19 (SW-RCV-B)進行監視,判斷從 哪一個通信埠接收到,向發送接收控制裝置21 ( MAC/DLC )通知 其結果。將最初接收到的接收埠設定為MS埠。
由此,初始化的最初的INZ幀的"t妾收埠械z沒定為MS埠。 接下來,在臨站(弁ST2、弁ST8)通過圖12、圖13的步驟S01 或S02接收來自主站MS的INZ幀時,通過將與接收埠對應的中繼 許可開關13 (SW-FW-A)或中繼許可開關14 (SW-FW-B)設 為接通,從而使從該接收埠朝向另 一個通信埠的阻塞狀態成為非 阻塞狀態。
同樣地,通過將與接收埠對應的接收許可開關18(SW-RCV -A)或接收許可開關19 (SW-RCV-B)設為接通,從而在以後許 可從該接收埠接收取入傳送幀。
而且,鄰接站僅將與接收埠對應的發送許可開關16(SW-TX -A)或發送許可開關17 (SW-TX-B)臨時設為接通,從接收端 口側送出應答確認INZ幀,將站模式設為not終端站。之後,在Sll 中對來自主站的其次的INZ幀進行接收檢測時,起動ST定時器,等 待S2步驟的事件。
接下來,主站在SOI或S02中送出了 INZ幀之後,在Sll中檢 測到接下來的INZ幀的到來的狀態下,在S21或S23步驟中對與MS 埠側相反的一側的鄰接站所送出的應答確認INZ幀進行接收確認 時,將從該接收埠朝向另 一個通信埠的阻塞狀態設為非阻塞狀 態,另外許可接收取入所到來的傳送幀。其結果,在該傳送站中,作 為可以進行從雙向側的通信埠接收的傳送幀的接收取入和向另一 側的中繼的中繼站,將站模式設為Normal。在圖9中,示出ST2、 ST3、 ST4以及ST8、 ST7成為Normal模式的例子。
另一方面,在主MS站中,在圖12、圖13的Sll以及S12步驟 中,當接收到來自成為臨站的ST2、 ST8的應答確認INZ幀時,成為 Normal模式。INZ-DET-A、 - B成為同時可靠地檢測從兩個方向 到來的應答確認INZ的單元。如上所述在本方式中,從MS站向兩側的方向逐個地增加 Normal站,所以出現根據構成環狀網絡的傳送站的總數和連接傳送 站相互間的傳送路徑的總長度而決定的、從兩側的通信埠具有時間 差地或同時地接收MS站所送出的INZ幀的傳送站。
在通過圖10的S03或S04步驟確定了 MS埠的狀況下,從阻 塞狀態的埠接收INZ幀,從而根據該接收埠臨時決定終端站ST -T-L以及ST-T-R。例如,當# ST5在從主(MS )接收到INZ 幀的埠 A中首先接收到之後在L側循回中接收到INZ時,#ST5 成為ST-T-R。
在S03或S04步驟中,從接收埠側不送出應答確認INZ幀, 從而在成為終端站另一方的傳送站(例如並ST6)中,與S03對應地 在S24步驟中、與S04對應地在S22步驟中,在ST定時器到達定時 的規定時間以內無法接收到來自已經確定的另 一個終端站的應答確 認INZ幀的情況下,作為所對向的終端站的站模式而成為ST-T-R 或ST-T-L。在圖29中對該ST-T-L進行說明。
而且,在圖9中示出了 ST5以及ST6作為上述的正常的過程結 果而成為終端站的情況,但在圖11的步驟S22或S24中,從所期待 的接收埠側的臨站未接收到應答確認INZ幀的情況下,在該時刻, 根據所期待的接收埠 ,成為終端站ST-T-L或ST-T-R。
在MS站中也同樣地,在直至臨站的傳送路徑、以及臨站通信功 能和包括從臨站至本站的傳送路徑的通信功能中存在異常的情況下, 在圖12的步驟S13以及S14中,站模式被決定為終端站ST-T-L 或ST - T - R。
另夕卜,圖12、圖13的#ST2以及並ST8的過程步驟編號與圖10、 圖11的步驟編號匹配。
如上所述,可以實現初始化構成,使得從構成雙環網絡系統的各 個傳送站送出的傳送幀不在構成為環狀的網絡內循環。
另外,圖5示出通過初始化成為終端站的ST-T-L以及ST-T-R的開關狀態。另外,圖7還示出Normal站中的開關狀態。即,在成為ST-TL-L時,計算機部30將中繼許可開關13( SW -FW-A)設為接通,將中繼許可開關14(SW-FW-B)設為斷開, 將發送許可開關16( SW - TX - A )設為接通,將發送許可開關17( SW -TX-B)設為斷開,將接收許可開關18 (SW-RCV-A)設為接 通,將接收許可開關19 (SW-RCV-B)設為斷開。即,如果ST-T-L與ST-T-R之間有斷線,則取入來自埠 A的接收信號,僅 從埠 A返回幀。
另外,在成為ST - T - R時,計算機部30將中繼許可開關13( SW -FW-A)設為斷開,將中繼許可開關14(SW-FW-B)設為接通, 將發送許可開關16( SW-TX-A)設為接通,將發送許可開關17( SW -TX-B)設為接通,將接收許可開關18 (SW-RCV-A)設為斷 開,將接收許可開關19 (SW-RCV-B)設為接通。
即,取入來自埠 B的接收信號,僅從埠B返回幀。 對於實施方式5 (發明5),圖14示出並說明在各傳送站間相互 通信的INZ幀的序列。另外,圖15、圖16示出除了主(MS)站以 外的各傳送站中的初始化處理。
圖17、圖18是包括MS站ST1的初始化處理的流程圖。另夕卜, 特別是根據圖14所示的各傳送站中的初始化處理過程而示出了成為 MS站臨站的傳送站ST2、 ST8中的相互通信處理的動作。
另外,圖14所示的雙環網絡系統的結構例子對應於圖1的例子, 沒有針對傳送站的總數、傳送站識別的#ST1至並ST9的編號附加的 限定。
而且,圖3以及圖4中示出的硬體的一個實施例的結構適合實施 方式5 (發明5)。
作為成為基點的一個傳送站,當弁ST1成為MS站時,如圖14 所示、另外如圖17以及圖18的步驟S0所示,從MS站向兩個方向 送出指定初始化的INZ幀,並且啟動ST定時器。然後,在圖17的 步驟Sl中等待來自臨站的、在本例子中是來自#ST2以及並ST8的 應答確認INZ幀(INZ-COMP)的應答。各傳送站的初始時刻的各開關狀態如圖6所示,兩個埠一起成 為阻塞狀態、接收禁止狀態,所以在圖17以及圖18中示出的井ST2、 並ST8的S01、 S03步驟中,由INZ幀接收檢測電路40 (INZ-DET -A)或INZ幀接收檢測電路42 (INZ-DET-B)對INZ幀的到來 進行檢測。
然後,利用INZ幀接收檢測信號(IRP - INZ - A )或INZ幀接 收檢測信號(IRP - INZ - B )的中斷信號,通過MPU 24的軟體處理 來確認INZ幀的接收,確認從哪一個埠接收到INZ幀,從而確認 接收埠 (參照圖17的Sll ~ S15 )。
即,判定INZ幀接收檢測電路40 (INZ 一 DET 一 A)是否輸出了 INZ幀接收檢測信號A (IRP-INZ-A),並判定INZ幀接收檢測 電路42 (INZ - DET - B )是否輸出了 INZ幀接收檢測信號B (IRP -INZ-B),在輸出了 IRP-INZ-A時,將發送許可開關17(SW -TX-A)以及接收許可開關19 (SW-RCV-A)設為接通狀態。 在輸出了 IRP-INZ-B時,將SW-TX-B以及SW-RCV-B設 為"l妄通狀態。
先到接收選擇電路20 (RCV-SEL)判斷從哪一個通信埠先 接收到,向發送接收控制電路21 (MAC/DLC)輸出該判斷結果。 由此,初始化的最初的INZ幀的接收埠被設定為MS埠。 在通過圖15、圖16的步驟S01或S03而接收到來自主MS站的 INZ幀時,MPU 24通過將與MS埠對應的中繼許可開關13 ( SW -FW-A)或中繼許可開關14 (SW-FW-B)設為接通,從而將從 該接收埠 (MS埠 )朝向另一個通信埠的阻塞狀態設為非阻塞 狀態。
同樣地,通過將與MS埠對應的接收許可開關18 (SW-RCV - A)或接收許可開關19 (SW-RCV-B)設為接通,從而在以後許 可從該接收埠接收取入傳送幀。
另夕卜,從與接收埠對應的INZ幀發送源地址保持電路41(INZ -TX-ADRS-A)或INZ幀發送源地址保持電路42 (INZ - TX-ADRS-B)讀出所接收檢測的INZ幀中的發送源地址信息而保持為 MS埠側臨站地址。而且,將站衝莫式i殳為not終端站。
而且,與MS埠對應地,在步驟S11或S12中,將應答確認 INZ幀作為接收目的地,設定先前保持的臨站地址,從兩個埠送出, 許可從與MS埠的相反側的埠接收取入傳送幀,並且起動ST定 時器,等待S2步驟的事件。
在S11或S12中送出了作為接收目的地而設定了 MS埠側鄰接 站地址的INZ幀之後,在S21或S22步驟中對與MS埠側相反的一 側的鄰接站所送出的指定了本站的應答確認INZ幀進行接收確認時, 將從該接收埠朝向另 一個通信埠的阻塞狀態設為非阻塞狀態,另 外許可接收取入所到來的傳送幀。
其結果,在該傳送站中,作為可以實現從雙向側的通信埠接收 的傳送幀的接收取入和向另 一側的中繼的中繼站,將站模式設為 Normal。
在圖14中,示出了 ST2、 ST3、 ST4以及ST8、 ST7成為Normal
模式的例子。
另一方面,在MS站中,在圖12、圖13的Sll以及S12步驟中, 當接收來自成為臨站的ST2、ST8的指定了本站的應答確認INZ幀時, 成為Normal模式。INZ幀接收檢測電路40 (INZ - DET - A) 、 INZ 幀接收檢測電路42 (INZ-DET-B)成為同時可靠地檢測從兩個方 向到來的應答確認INZ的單元。
如上所述在本方式中,從主MS站向兩側的方向逐個地增加 Normal站,所以出現根據構成環狀網絡系統的傳送站的總數和連接 傳送站相互間的傳送路徑的總長度而決定的、從兩側的通信埠具有 時間差地或同時地4妾收MS站所送出的INZ幀的傳送站。
在圖15、圖16的步驟S02、 S04中,在已經確定了 MS埠的 狀態下,當從相反側的埠接收到INZ幀的情況下,終端站ST-T -L或ST-T-R根據MS埠而決定。
而且,在成為終端站之後,通過步驟Sll或S12,送出指定了MS埠側鄰接站的應答確認INZ幀。另一方面,在與決定了ST-T -L或ST-T-R的傳送站A相對而成為另一側終端站的傳送站B 中,針對傳送站B已經送出的INZ幀,在對期待傳送站A進行送出 的指定了本站的應答確定INZ幀的接收進行等待的過程中,在ST定 時器到達定時之前,對本站未被指定為接收目的地的INZ幀進行接收 檢測。
在從成為與MS埠相反的一側的接收埠接收檢測到未將本 站指定為接收目的地的INZ幀的情況下,通過步驟S23或S24而成為 與傳送站A對向的終端站ST - T - R或ST - T - L。
而且,在圖14中,示出了 ST5以及ST6作為上述的正常的過程 結果而成為終端站的情況,但通過圖15、圖16的步驟S25以及S26, 從所期待的接收埠側的臨站沒有接收到將本站指定為接收目的地 的應答確認INZ幀的情況下,在該時刻,根據所期待的接收埠,成 為終端站ST-T-L或ST-T-R。
在MS站中也同樣地,在直至臨站的傳送路徑、以及臨站通信功 能和包括從臨站至本站的傳送路徑的通信功能中存在異常的情況下, 在步驟S13或S14中決定終端站ST - T - L或ST - T - R。
另夕卜,圖17、圖18的#ST2以及並ST8的過程步驟編號與圖15、 圖16的步驟編號匹配。如上所述,可以實現初始化構成,使得從構 成雙環網絡系統的各個傳送站送出的傳送幀不在構成為環狀的網絡 內循環。
另外,圖5示出如上所述通過初始化而成為終端站的ST-T-L 以及ST-T-R的開關狀態,另外圖7還示出Normal站中的開關狀態。
對於實施方式6 (發明6),圖14為INZ幀的相互通信序列, 圖15、圖16為除了 MS站以外的傳送站,另外圖17、圖18為MS 站的初始化處理。另外,圖3以及圖4成為傳送站的結構例子。
在傳送幀中,包括表示接收目的地的接收目的地地址、表示發送 源的發送源地址。在圖23所示的ISO/IEC 8802 - 3的乙太網(註冊商標)傳送幀中,作為傳送幀中的處於規定位置的欄位信息,分別相
當於DA、 SA。
在與上述的實施方式5 (發明5)對應的實施例中,除了MS站 以外的傳送站在初始化期間內最初接收到INZ幀時,將接收埠設為 MS埠,取出所4妄收到的INZ幀中的發送源地址(DA),並作為 與MS埠側相鄰的傳送站的地址而保持。
並且,向兩個方向送出將繼續保持的MS埠側的鄰接站地址指 定為接收目的地的應答確認INZ幀。在MS埠側的鄰接站中,從 MS埠的相反側的埠接收將本站指定為接收目的地的INZ幀,但 該發送源地址成為從主MS站起處於本站的一個目的地的、即與MS 埠的相反側埠鄰4妄的傳送站的地址。
通過圖17的主站MS中的步驟Sll以及S12,另外在圖15、圖 16的主站MS以外的傳送站中,通過步驟S01或S03以及Sll或S12 以及圖18的S21或S22的一系列過程向Normal才莫式遷移的遷移過程 中,另外通過步驟S02或S04以及Sll或S12以及S23或S24的過程 向ST-T-L或ST-T-R模式遷移的遷移過程中,可以取得與MS 埠側以及相反側埠鄰接的傳送站的地址信息並保持(參照圖17、 圖18)。
另外,在該初始方法中,在從主站MS向環網絡系統逐個地組入 傳送站的過程中,在各傳送站中,如果在MS埠側的接收系統的健 全性、向與MS埠的相反側埠鄰接的各傳送站的傳送路徑、鄰接 站的接收和發送功能、從鄰接站返回到本站的傳送路徑和本站接收系 統中沒有異常,則 一 定可以通過對來自鄰接站的應答確認INZ幀進行 接收檢測,從而鄰接站成為 一體而確認鄰接站間的雙向通信路徑的健 全性,並且取得與MS埠側以及相反側埠鄰接的傳送站的地址並 保持。
對於實施方式7 (發明7),在實施方式4 (發明4)、實施方式 5(發明5)中所述的初始化的實施例中,在將MS作為基點、且根據 構成環狀網絡系統的傳送站的總數和連接傳送站相互間的傳送路徑的總長來決定的位置相鄰的兩個終端站ST - T - L以及ST - T - R被 構成的時刻,或者在初始化的途中由於沒有接收到來自本站的臨站的 應答確認INZ幀而判斷為是終端站的時刻,即在實施方式4(發明4) 的初始化方法中通過圖10、圖11的步驟S03或S04或S22或S24, 另外在實施方式5 (發明5)的初始化方法中通過圖15、圖16的步驟 S02或S04或S23或S24或S25或S26決定了 ST - T - L ST - T -R之後,在各自的終端站中,送出包括終端站地址以及終端站模式的 成為初始化結束的顯示的INZ-COMP幀,從而可以對MS站、傳送 站,通知雙環網絡的初始化完成的情況。
在初始化完成的各傳送站中,可以實現來自兩側埠的傳送幀的 送出以及接收取入,可以通過MPU的軟體控制來生成INZ - COMP 幀並通過MAC/DLC進行發送控制而從兩側埠送出,另外可以通過 MAC/DLC進行接收控制而取入所到來接收的INZ - COMP幀,通過 MPU的軟體控制進行檢測、判斷、處理。
但是,由於初始化完成而功能上成為總線型網絡,從而在各傳送 站中,兩個終端站大致同時送出INZ-COMP幀時,產生接收重疊的 時機。
在該情況下,通過先到接收選擇電路50 (RCV-SEL),可以 利用MAC/DLC進行^接收控制而取入先到的 一個INZ - COMP幀。
因此,在與實施方式4 (發明4)對應的初始化的方法中,作為 圖10、圖11的步驟S3以及S4,將指定了 MS站的INZ-COMP幀 的相互通信過程表示為實施例的 一 個例子。
即,利用與MS站的應答確i人序列,在MS站中可以可靠地接收 INZ-COMP幀。成為如下的實施例從主站MS,直到接收到將本 站指定為接收目的地的接收確認INZ - COMP幀為止繼續重發處理, 但通過根據ST - T - L以及ST - T - R的站模式而使用於重發的等待 時間在ST1以及ST2中不同,從而避免MS站中的INZ-COMP幀 的持續的重疊。
在圖12、圖13的步驟S3中,在MS站側對初始化完成進行檢測,可以停止周期性的INZ幀的送出。
另外,在與實施方式5 (發明5)對應的初始化的方法中,作為 圖15、圖16的步驟S3以及S4,將廣播地址指定為接收目的地的INZ 一 COMP幀的相互通信過程表示為實施例的一個例子。
主站MS在接收到指定了廣播地址的INZ-COMP幀時,通過 對該發送源地址目的地送出應答確i人的INZ-COMP幀,可以才艮據與 主MS的應答確認序列而在主站MS中可靠地接收INZ 一 COMP幀。
成為如下實施例直到接收到來自主站MS的將終端站指定為接 收目的地的接收確認INZ - COMP幀為止繼續重發處理,但通過根據 ST-T-L以及ST-T-R的站^t式而使用於重發的等待時間在ST1 以及ST2中不同,從而避免主站MS中的INZ-COMP幀的持續的 重疊。
在圖17、圖18的步驟S3中,在MS站側可以檢測出初始化完 成。另外,通過將從終端站送出的INZ-COMP的接收目的地設為廣 播地址,可以在所有傳送站中檢測出初始化的完成。
對於實施方式8 (發明8),圖3以及圖4成為傳送站的結構例 子。在圖19中,例示出在並ST5以及並ST6作為對向的終端站而構 成的雙環網絡系統中當正常運行過程中在連接弁ST10與井ST9的通 信路徑中發生了傳送異常的狀況。
另外,發生處和傳送站數、與同步站及終端站的位置的關係不被限定。
另夕卜,圖20示出在連接弁ST10與#ST9的通信路徑中發生了傳 送異常後的各傳送站中的各開關的狀態。
在上述的初始化完成的狀態下,在雙環網絡系統上,在一個以上 的傳送站送出一個以上的傳送幀的一般的狀況中,包括符合預先設定 的條件的特定信息,在具有該特性信息而判別到來的SYN幀從某一 個傳送站(同步站)周期性地被送出的狀況下,由SYN幀檢測電路 34 ( SYN - DET - A) 、 SYN幀檢測電路36 ( SYN - DET - B )判別 並檢測SYN幀的到來,作為IRP-SYN-A、 -B而,皮輸出。NO - SYN 一 DET -A/B),檢測在預先設定的期間內沒有接收到SYN幀的情況。
因此,在SYN截止檢測電路35 (NO - SYN - DET - A/B )中, 還可以從IRP-SYN-A、 -B信號中,檢測出在經由一方的通信端 口使周期性的SYN幀的到來連續繼續的狀態下未在預先指定的期間 內經由另一方的通信埠而^f吏周期性地到來連續的情況,MPU可以 在作為SYN截止狀態的檢測輸出信號的IRP-NO-SYN的狀態變化 中斷時刻,經由C-BUS讀出從哪一個通信埠沒有SYN幀的周期 性地繼續的到來接收。另外,根據對上述的接收信號狀態進行監視而 判斷為異常的條件,由接收異常檢測電路32 (RCA-ERR-A)、接 收異常檢測電路33 (RCV-ERR-B)對經由通信埠 A、 -B接收 的傳送幀的接收信號狀態的異常進行檢測。
接下來,MPU 24響應於SYN截止檢測電路35 ( NO - SYN-DET - A/B )和IRP - NO - SYN中斷信號,通過MPU 24的軟體控制, 針對SYN截止狀態的埠 A或埠 B,作為經由各通信埠接收的 傳送幀,對上述的INZ幀、與圖3的傳送站結構對應的後述的RRR 幀進行檢測判別而進行應答,但將與SYN截止檢測的通信埠對應 的中繼許可開關SW-FW-A、 -B從接通變更為斷開狀態,設為成 為埠間的中繼禁止的阻塞狀態,使得不會通過從SYN截止檢測的 通信埠向另 一個通信埠的中繼而從另 一個通信埠送出傳送幀。
而且,將對應的接收許可開關18 (SW-REC-A)、接收許可 開關19 (SW-REC-A) -B的狀態從接通變更為斷開狀態,而將 來自檢測到SYN截止的埠的傳送幀的接收和取入設為接收禁止狀 態。在由REC-ERR-B檢測到接收異常的通信埠中,同樣地控制 所對應的中繼許可開關13 (SW-FW-A)、中繼許可開關14 (SW -FW-B)而設為阻塞狀態。另外,控制SW-REC-A、 - B而設 為接收禁止狀態。從MPU24經由IOC輸出針對各開關的控制信號。如上所述,根據故障發生的檢測,在通過恢復過程恢復網絡功能 的期間,可以將多個傳送站的通信埠維持為非阻塞狀態,從而由多 個傳送站發揮終端站的功能。
對於實施方式9 (發明9),圖3成為傳送站的結構例子。圖21 示出從檢測出對應的故障發生起的恢復過程。圖19是並ST5以及弁 ST6作為相對的終端站而構成的雙環網絡。另外,例示出如下狀況 該# ST5與# ST6的傳送路徑被恢復,# ST5與# ST6在作為通常模 式而正常地運行過程中,在連接弁ST10與弁ST9的通信路徑中發生 了傳送異常。另外,發生處和傳送站數、與同步站、終端站的位置的 關係不被限定。圖20示出在連接並ST10與#ST9的通信路徑中發生 了傳送異常後的各傳送站中的各開關的狀態。圖21是說明實施方式5 的雙環網絡系統的各傳送站的動作的流程圖。
該圖21是說明雙環網絡系統的從一處故障的重構的一個例子。
通過圖3的實施例的傳送站結構,在連接弁ST10與#ST9的通 信路徑中發生了傳送異常時,井ST6經由井ST9、 #ST8、 # ST7從通 信埠 B側進行接收。
# ST6通過RRR - DET - A、 - B對RRR幀的到來進行判別並 檢測,作為IRP-RRR-A、 -B而輸出。在接收到RRR幀的情況下, # ST6通過將RRR幀中的接收目的地地址信息保持在RRR - RCV -ADRS中,在IRP-RRR-A、 - B的狀態變化中斷時刻,可以由MPU 經由C-BUS進行讀出,可以包括是從哪一個通信埠接收來進行判 斷並處理。
成為本站識別信息的本站地址信息預先設定在PROM內,或者 通過利用開關的設定等,還將與埠-A、 -B側鄰接的傳送站的地 址信息,在上述實施方式6 (發明6)的初始化過程、本方式的從故 障的恢復過程的開始前,作為鄰接站地址信息而設定保持到RAM內。 而且,MPU可以讀出它們,將所接收到的RRR幀中的接收目的地地 址信息與本站地址信息進行比較,通過MPU的軟體控制判斷並處理 該一致或不一致。即,判斷地址一致,並將RRR幀的接收埠 (通信埠以下 還稱為RRR接收埠 )變更為非阻塞狀態,或者判斷地址的不一致, 而讀出與RRR接收埠對應的鄰接站地址信息(在本實施方式中# ST7、 #ST5),生成指定為接收目的地的RRR幀,經由RRR接收 埠,在RRR幀的接收完成的定時立即送出到井ST7、 #ST5。
而且,#ST6的MPU24在送出RRR幀之後起動通過上述軟體 控制構成的ST定時器,在預先指定的時間以內,監視並檢測將本站 指定為接收目的地的RRR幀的接收等,這些處理可以通過MPU的軟 件控制來進行判斷並處理。另一方面,井ST10在利用RRR幀接收檢 測電路37 ( RRR 一 DET — A)等檢測出在通信埠 A側接收到的接收 信號的異常時,將各開關控制為圖20的#ST10 O-R-Ml模式的 狀態。即,弁ST10成為終端站ST-T-R。
並且,弁ST5在從通信埠 B側(成為# ST6側的埠 )檢測到 SYN截止檢測時,如果接收到來自井ST6側的以本站為目的地的RRR 幀,則從終端站成為中繼站模式。
即,從圖20的(a)的開關狀態,關於開關狀態,將SW-FW -B、 SW-RCV-B、 SW-FW-A、 SW - RCV - A設為接通狀態。
因此,在同步站被設為#ST1的情況下,弁ST5與井ST6成為中 繼站,#ST10與並ST9代替地自動成為終端站。
因此,不會使雙環網絡系統故障停機,工作人員可以修復並STIO 與#ST9的傳送路徑。
在雙環網絡系統上,除了來自同步站的SYN幀以外,從各傳送 站周期性地送出的傳送幀、單發地送出的傳送幀,以按照對於本發明 無需特別規定的用於避免成為OSI上位層的雙環網絡系統上的傳送 幀彼此的衝突的傳送路徑控制方式被送出的狀態,在圖19例示出的 連接井ST10與弁ST9的通信路徑中發生了傳送異常的情況下,對於 實施方式8 (發明8)如上所述在弁ST10以及成為同步站的#ST1到 終端站並ST5的路徑上的各站並ST2、 #ST3、 # ST4和# ST5中,可 以依然檢測來自同步站的周期性地連續的SYN幀的到來和接收,所以不進行SYN截止檢測。
另一方面,在弁ST9至終端站並ST6的路徑上的並ST9、 #ST8、 # ST7與# ST6中,進行SYN截止檢測,以及根據狀況來進行接收異 常檢測。另外,在弁ST10中,檢測SYN幀的周期性的到來接收,但 作為結果通過上述條件進行接收異常檢測。
在圖19的例子中,在連接弁ST10與#ST9的通信路徑中發生了 傳送異常的狀況下,各傳送站中的各開關的狀態成為圖20。在並ST9、 #ST8、井ST7與並ST6中,跟著將SW - FW - B設為斷開(參照圖 20(c)),另外將SW-REC-B設為斷開,從而並ST9、 #ST8、 並ST7與並ST6的埠 B側成為阻塞狀態、接收禁止狀態。在並ST10 中,通過將SW-FW-A以及SW-REC-A設為斷開,從而埠 A 側成為阻塞狀態、接收禁止的終端站ST-T-R (參照圖20 (d))。
如圖21所示,在兩個終端站中的從同步站並ST1朝向異常處的 路徑上的位於目的地的#ST6終端站中,通過圖21所示的步驟S-R0,在圖7所示的ST-T-R的開關狀態T-R-MO模式下,除了 原來處於阻塞狀態、接收禁止狀態的埠 A側以外,本次埠 B也變 化為成為同一狀態的圖20中示出的終端站並ST6的開關狀態(T-R -M1)。
而且,在# ST6中,由SYN截止檢測電路35 ( NO - SYN - DET -A/B)、 IRP-SYN-A、 -B判斷為在埠B側、即在朝向同步站 的路徑上發生了異常,作為SYN截止檢測終端站,通過步驟S-R1 立即從保持有成為對向的終端站ST-T-L的並ST5的地址信息的 RAM中進行讀出,經由埠-A、 -B向兩個方向送出指定為接收目 的地(ST5)的RRR幀,另外ST6起動設定了預先指定的定時器時 間的ST定時器,待機來自朝向同步站的埠 B側的鄰接站的、在該 情況下是來自# ST7的應答確認RRR幀的到來接收。
在被指定為RRR傳送幀的接收目的地的所對向的終端站ST-T -L的並ST5中,在接收到從弁ST6送出的指定了本站的RRR幀時, 通過步驟S-Ll,將作為終端站而處於阻塞狀態的埠 B側SW-FW-B設為接通以及將SW-REC-B設為接通,從而使埠 B為非阻 塞狀態、接收許可狀態,從終端站狀態成為中繼站Normal模式。
在從SYN截止檢測終端站井ST6至異常發生處的正常發揮功能 的各個傳送站弁ST7、 #ST8、弁ST9中,維持了該方向的中繼功能, 所以通過步驟S1,在傳送系統路徑上雖然分別有延遲但幾乎同時接收 來自SYN截止檢測終端站# ST6的RRR幀。
在各個傳送站中,通過圖21的步驟S1,由RRR-DET-A對 RRR幀的到來接收進行檢測,在判斷為本站並非接收目的地時,生成 將朝向SYN截止檢測終端站的鄰接站的地址從所保持的RAM內讀出 並指定為接收目的地的RRR幀。然後,通過將SW-TX-B臨時設 為斷開,經由成為RRR接收埠的埠 A,通過MAC/DLC的發送 接收控制而在RRR幀的接收完成之後立即送出。
在SYN截止檢測終端站弁ST6中,在送出了將ST-T-L終端 站指定為接收目的地的RRR幀之後,由朝向同步站的鄰接站並ST7 通過步驟S - R2在直到ST定時器到達定時為止的時間內對指定了本 站的RRR幀進行接收檢測。
然後,在等待到ST定時器到達定時之後,將從異常檢測時刻起 成為阻塞狀態的朝向同步站的一側的埠 B以及原來處於阻塞狀態 的與ST-T-L對向的埠 A設為非阻塞狀態,另外使兩個埠為接 收許可狀態而從終端站狀態設為中繼站Normal模式。
在從SYN截止檢測終端站# ST6至異常發生處的正常發揮功能 的各個並ST7、 #ST8、並ST9中,在圖21中從RRR接收埠側送 出了通過步驟Sl將RRR接收埠側的鄰接站指定為接收目的地的 RRR幀之後,在送出時起動的ST定時器到達定時之前,在步驟S21 中從朝向同步站的鄰接站確認指定了本站的RRR幀的接收。然後, 在等待到ST定時器到達定時為止之後,將從異常檢測時刻處於阻塞 狀態的埠 B設為非阻塞狀態而恢復到中繼站Normal模式。
另一方面,在朝向SYN截止檢測終端站並ST6的與異常處鄰接 的傳送站# ST9中,通過步驟S22即使是ST定時器到達定時也無法接收來自#ST10的指定了本站的RRR幀,從而維持埠 B的阻塞狀 態。
因此,成為新的終端站ST-T-L。同樣地,在與SYN截止檢 測終端站鄰接的處所發生了異常的情況下,即使是經過了預先指定的 時間的ST定時器到達定時,也無法接收指定了本站的RRR幀,從而 通過步驟S - R2,維持在異常檢測時刻設為阻塞狀態的埠的阻塞狀 態。
另外,作為終端站而原來處於阻塞狀態的另一個通信埠成為非 阻塞狀態,從終端站ST-T-R成為ST-T-L。
如上所述,在雙環網絡系統上發生了由一處故障所致的傳送異常 狀態的情況下,通過使終端站的位置從異常發生處變化為朝向同步站 的鄰接站、以及從異常發生處變化為朝向相反側的鄰接站,從而可以 避免網絡的全面4亭止。
另外,在使終端站變化時,可以確認與鄰接站的雙向通信的健全 性,並且可以在到達成為新終端站的傳送站處的路徑上的多個傳送站 間大致同時地臨時完成,可以將從異常狀態至恢復的恢復時間設為非 常短的時間。而且,各個傳送站不用進行與特別的中央站之間的信息 交換,而可以在鄰接站彼此間分散地進行直至恢復為止的處理,從而 可以省去複雜的相互通信過程。
對於實施方式10 (發明10),圖4成為傳送站的結構例子。圖 22是表示從對應的故障發生的檢測起的恢復過程的流程圖。圖22的 流程圖是雙環網絡系統的從一處故障的重構的一個實施例(其29),
後由終端站可送出RRR幀的實施例。
圖19例示出如下的狀況在井ST5以及並ST6作為對向的終端 站而構成的雙環網絡中,在正常的運行過程中在連接弁ST10與#ST9 的通信路徑中發生了傳送異常。
另外,發生處和傳送站數、與同步站、終端站的位置的關係沒有 被限定。圖20示出在連接並ST10與#ST9的通信路徑中發生了傳送異常後的各傳送站中的各開關的狀態。
除了上述實施方式9 (發明9)中記述的RRR幀衝妄收檢測電路 37 ( RRR — DET - A) 、 RRR幀接收檢測電路39 ( RRR — DET - B ) 及其檢測輸出信號IRP 一 RRR - A、 - B以及RRR幀接收目的地保持 電路38 (RRR-RCV-ADRS),對於構成傳送站的各電路的功能和 作用,在本站地址信息、鄰接站地址信息的設定保持等功能、作用方 面也相同。
另外,如實施方式9 (發明9)所述,在雙環網絡系統上,除了 來自同步站的SYN幀以外,從各傳送站,在周期性地送出的傳送幀、 單發地送出的傳送幀按照相對於本發明無需特別規定的用於避免成 為OSI上位層的雙環網絡系統上的傳送幀彼此的衝突的傳送路徑控 制方式而被送出的狀態下,當圖19中例示的連接並ST10與#ST9的 通信路徑中發生了傳送異常的情況下,對於實施方式8 (發明8)如 上所述在從弁ST10以及成為同步站的弁ST1到終端站弁ST5的路徑 上的各站弁ST2、弁ST3、弁ST4與#ST5中,可以依然檢測來自同步 站的周期性地連續的SYN幀的到來和接收,所以不進行SYN截止檢 測。
另 一方面,在從# ST9到終端站# ST6的路徑上的# ST9、 # ST8、 弁ST7和# ST6中,可以進行SYN截止檢測,以及根據狀況來進行接 收異常檢測。另外,在井ST10中,雖然檢測SYN幀的周期性的到來 接收,但作為結果根據上述條件進行接收異常檢測。
在圖19的例子中,在連接並ST10與#ST9的通信路徑中發生了 傳送異常的狀況下,各傳送站中的各開關的狀態成為圖20。即,在# ST9、 #ST8、 #ST7中通過圖22的步驟SO,另外在並ST6中通過步 驟S-RO,將SW-FW-B設為斷開,另外將SW-REC-B設為斷 開,從而分別成為圖20中示出的O-L-M1狀態(參照圖20 (c)) 以及T-R-M1狀態(參照圖20 (b))。
另外,在並ST10中,通過步驟S-Ol將SW-FW-A以及SW -REC-A設為斷開,而成為新的終端站ST-T-R。另一方面,在終端站並ST5中,從成為同步站側埠的埠 A可以周期性地連續進 行SYN幀的到來檢測,但無法從與其它終端站並ST6對向的埠 B 進行SYN幀的到來檢測,所以雖然在傳送路徑上具有信號延遲但可 以與終端站# ST6大致同時檢測出發生了傳送異常。
通過步驟S-L1,在與同步站側埠相反的一側的埠 B中, 將SW-REC-B設為接通而允許接收取入,通過程序控制起動ST 定時器。對於在步驟S-L1中設定的ST定時器偉,按照避免雙環網 絡上的傳送幀彼此的衝突的沒有特別規定的傳送路徑控制方式,設定 比直到# S T 6被許可送出傳送幀為止的最大等待時間大的值。
在兩個終端站中的從同步站井ST1朝向異常處的路徑上的位於 目的地的終端站井ST6中,通過步驟S-R1,將與其它終端站對向的 一側的埠 A所對應的SW-REC-A從斷開設為接通,從而可以從 埠 A接收取入傳送幀。
在該狀態下,利用MAC/DLC接收取入從其它終端站並ST5送 出的傳送幀串,通過MPU的程序控制進行判斷,按照避免雙環網絡 上的傳送幀彼此的衝突的傳送路徑控制方式,等待向本站分配的傳送 幀的送出定時。在步驟S-R2中,當送出定時Tmac成為true (真) 狀態時,將SW-REC-A從接通設為斷開,從而使埠A再次成為 接收禁止狀態之後,SW-REC-B從斷開設為接通從而使埠 B成 為接收許可狀態,從兩個埠送出將接收目的地指定為#ST5的RRR 幀,並且起動ST定時器,等待來自朝向同步站的鄰接站井ST7的將 本站指定為接收目的地的RRR幀的接收。
在成為SYN正常終端站的弁ST5中,在檢測到傳送異常以後, 當在步驟S - L21中接收到來自對向的SYN截止,測終端站# ST6的 RRR幀時,將所接收到的RRR幀的接收目的地判斷為本站,作為終 端站在處於阻塞狀態的RRR幀的接收埠 B中,將SW-FW-B設 為接通從而設為非阻塞狀態,從終端站狀態成為中繼站Normal模式。 另一方面,在直到首先起動的ST定時器到達定時為止沒有接收的情 況下,使SW-REC-B返回到斷開,維持終端站ST-T-L。在從SYN截止檢測終端站# ST6至異常發生處的正常發揮功能 的各個傳送站並ST7、 #ST8、井ST9中,該方向的中繼功能被維持, 所以在步驟Sl中,雖然具有傳送路徑延遲但一起接收到#ST6送出 的RRR幀時,由於#~收目的地並非本站,所以通過將SW-TX-B 臨時設為斷開,從RRR幀接收的埠 A,在RRR幀的接收完成之後, 立即送出將成為RRR幀的接收埠的埠 A側的鄰接站地址指定為 接收目的地的RRR幀,起動ST定時器。
在並ST6中,在步驟S-R31中,從朝向同步站的埠 B側的鄰 接站並ST7在ST定時器到達定時前接收檢測指定了本站的RRR幀 時,等待到ST定時器到達定時之後,將從異常檢測時刻起處於阻塞 狀態的朝向同步站的一側的埠 B以及與原來處於阻塞狀態的ST-T-L對向的埠 A設為非阻塞狀態,另外將兩個埠設為接收許可 狀態,而從終端站狀態設為中繼站Normal模式。
在從SYN截止檢測終端站並ST6至異常發生處的正常發揮功能 的各個並ST7、 #ST8、井ST9中,在從RRR接收埠側送出了通過 步驟Sl將RRR接收埠側的鄰接站指定為接收目的地的RRR幀之 後,在送出時起動的ST定時器到達定時之前,從朝向同步站的鄰接 站在步驟S21中確認了指定了本站的RRR幀的接收時,在等待到ST 定時器到達定時為止之後,將從異常檢測時刻起處於阻塞狀態的埠 B設為非阻塞狀態而恢復為中繼站Normal模式。
另一方面,在朝向SYN截止檢測終端站井ST6的與異常處鄰接 的傳送站井ST9中,通過步驟S22即使ST定時器到達定時也無法接 收來自弁ST10的指定了本站的RRR幀,從而維持埠 B的阻塞狀態, 因此,成為新的終端站ST-T-L。同樣地,在與SYN截止檢測終端 站鄰接的處所發生了異常的情況下,即使是經過了預先指定的時間的 ST定時器到達定時也沒有接收指定了本站的RRR幀,從而通過步驟 S-R2,維持在異常檢測時刻處於阻塞狀態的埠的阻塞狀態,另外 作為終端站將原來處於阻塞狀態的另一個通信埠設為非阻塞狀態, 從終端站ST - T - R成為ST - T - L。如上所述,與實施方式9 (發明9)所述同樣地,在雙環網絡上 發生了由一處故障所致的傳送異常狀態的情況下,通過使終端站的位 置從異常發生處變化為朝向同步站的鄰接站、以及從異常發生處變化 為朝向相反側的鄰接站,可以避免網絡的全面停止。另外,在使終端 站變化時,可以確認與鄰接站的雙向通信的健全性,並且可以在到達 成為新終端站的傳送站的路徑上的多個傳送站間大致同時地一塊完 成,可以將從異常狀態開始到恢復的恢復時間設為非常短的時間。
而且,各個傳送站不用進行與特別的中央站的交換,而可以在鄰 接站彼此間分散地進行直到恢復為止的處理,從而可以省去複雜的相 互通信過程。
因此,根據本實施方式的初始化的方式,由兩個終端站不對分別 接收的傳送幀進行中繼,所以邏輯上可以構成總線型的網絡,使得從 傳送站送出的傳送幀不在構成為環狀的網絡內循環。
另外,在網絡的初始化時刻,從初始化用的特別是在雙環網絡上 沒有限定位置的主站來看,按照網絡的結構可以唯一地決定終端站的 位置。
另外,控制方式中使用的傳送幀以乙太網(註冊上標)規格為前 提,但本方式中定義的SYN幀、RRR幀、INZ幀、INZ — COMP只 要是可以確定各自的傳送幀即可,不限定特別的幀格式。
而且,在本方式的初始化方式中,在直至臨站的傳送路徑、以及 臨站通信功能和包括從臨站到達本站的傳送路徑的通信功能中,可以 確認是否在兩個方向分別存在異常,可以在沒有異常的通信路徑中初 始構成雙環網絡。
這在從MS站向雙環網絡逐個地組入傳送站的過程中,在各傳送 站中,如果在MS埠側的接收系統的健全性、向與MS埠的相反 側埠鄰接的傳送站的傳送路徑、鄰接站接收和發送功能、從鄰接站 返回到本站的傳送路徑和本站接收系統中沒有異常,則 一定接收檢測 來自鄰接站的應答確認INZ幀,所以鄰接站成為一體而可以確認鄰接 站間的雙向通信路徑的健全性。另外,在嵌入的過程中,可以取得本站的鄰站的地址信息,通過 應用,可以在初始化時刻容易地掌握構成網絡的傳送站的連接狀態。 在雙環網絡上發生了由一處故障所致的傳送異常狀態的情況下,
通過使終端站的位置從異常發生處變化為朝向同步站的鄰接站、從異 常發生處變化為朝向相反側的鄰接站,可以避免網絡的全面停止。
另外,在使終端站變化時,可以確認與鄰接站的雙向通信的健全 性,並且可以在到達成為新終端站的傳送站的路徑上的多個傳送站間 大致同時地一起完成,可以將從異常狀態開始到恢復的恢復時間設為 非常短的時間。
而且,各個傳送站不用進行特別的與中央站的交換,而可以在鄰 接站彼此間分散地進行直到恢復為止的處理,從而可以省去複雜的相 互通信過程。
(自動終端站功能的補充說明)
具有上述結構的雙環網絡系統進行以下說明的處理。
圖24是說明本實施方式的雙環網絡系統的自動終端站功能的概 要的流程圖。
圖25是說明初始中的終端站的設定的說明圖。圖26是說明終端 站的切換的說明圖。在本實施方式中,如圖25所示說明如下情況 設為由九個傳送站井ST1、…傳送站並ST9構成的雙環網絡系統,# ST1成為主站MS,通過上述INZ幀以及INZ-COMP幀等,# ST5 以及# ST6作為終端站而被初始設定。
如圖24所示,終端站弁ST5 (以下稱為終端站LT)以及並ST6 (以下稱為終端站RT)成為虛擬地與終端站RT切斷線路的狀態 (S241、 S243)。即,終端站LT雖然接收來自左側傳送站弁ST4的 幀,但不向並ST6發送該幀。另外,終端站RT雖然接收來自右側傳 送站弁ST7的幀,但不向弁ST5發送該幀。
另外,終端站LT判定是否從左側的並ST4接收到SYN幀 (S245 )。另外,終端站RT判定是否從右側的# ST7接收到SYN幀 (S247)。然後,終端站RT、 LT在一定時間內未接收到SYN幀時,從終 端站脫離(S249、 S251)。即,井ST5與弁ST6從終端站脫離從而弁 ST5向並ST6發送幀,井ST6向並ST5發送幀。
另一方面,成為基點的主站MS (還稱為同步站)向各傳送站雙 向(以右循回、左循回發送)發送SYN幀(S253 )。該SYN幀輸入 到各傳送站的一個通信埠 A、另一個通信埠而^^皮接收(S255)。
然後,其它各傳送站判定是否從雙向接收到SYN幀(S257)。
例如,如圖3所示,由設置在各傳送站中的SYN幀檢測電路34 (SYN - DET - A)以及SYN幀檢測電路36 ( SYN — DET - B)判別 並檢測SYN幀的接收,作為表示是來自右側的接收的IRP — SYN — A 信號、表示是來自左側的接收的IRP-SYN-B信號而輸出。
另外,SYN截止檢測電路35 (NO-SYN-DET-A/-B)在未 連續輸入IRP-SYN-A/B時,輸出IPR-NO-SYN。
因此,MPU24在連續輸出了 IRP-SYN-A時,可知經由一個 通信埠而連續輸入了 SYN幀。另外,在輸出了 IRP-SYN-B之後, 當輸出IPR-NO-SYN時,可知經由另一個通信埠連續地在預先 指定的期間未輸入周期性的到來。
另外,MPU 24根據監視上述接收信號狀態而判斷為異常的條 件,通過RCV-ERR-A、 -B對經由通信埠A、 -B接收的傳送 幀的接收信號狀態的異常進行檢測。
即,在步驟S257中判定為未從雙向接收到SYN幀。在未從雙向 接收到SYN幀的情況下,其它各傳送站雙向送出RRR幀(S259 )。
在本實施方式中,弁ST8無法從弁ST9接收SYN幀,# ST9無 法從並ST8接收SYN幀。
# ST8向# ST9以及# ST7這兩者發送RRR幀,並且# ST9向 弁ST8以及# ST1這兩者發送RRR幀。
與# ST8鄰接的傳送站(# ST9以及# ST7 )以及與# ST9鄰接 的傳送站(弁ST8以及弁ST1)在接收到RRR幀的情況下,雙向送出 RRR幀,在沒有接收到RRR幀的情況下,不進行RRR幀的送出(S261)。
另一方面,傳送站並ST8以及傳送站並ST9在發送了 RRR幀之 後,監視是否從鄰接的傳送站接收到RRR幀(S263 )。
在步驟S263中,在井ST8以及並ST9判斷為未從發送了 RRR 幀的鄰接的傳送站接收到RRR幀時,判斷為該鄰接的傳送站弁ST8 以及並ST9之間異常(S265 )。通過該判斷,如圖26所示,# ST8 以及並ST9成為終端站(S276)。
即,具備如下功能對於即使發送了 RRR幀也沒有回送的鄰接 的傳送站,不發送來自基點的幀。
因此,本實施方式的雙環網絡系統的各傳送站具備圖27所示的 自動終端站i殳定單元50。在本實施方式中,以#ST3以及並ST6為代 表進行了圖示。
自動終端站設定單元50具備本站終端設定單元52、終端站解除 單元54和幀發送單元58等。
本站終端設定單元52判定是否從鄰接的傳送站連續輸入SYN 幀,在未連續輸入的情況下,在存儲器56中設定與鄰接的傳送站之 間為異常的標誌。幀發送單元58在存儲器56中設定了鄰接的傳送站 之間為異常的標誌時,向鄰接的傳送站雙方發送RRR幀,並且向本 站終端設定單元52通知RRR幀的發送。
本站終端設定單元52判定是否接收到RRR幀,在未接收到RRR 幀時,在存儲器56中設定表示本站成為終端站的標誌。
幀發送單元58在本站成為終端站的情況下,即使接收到來自基 點的SYN幀,也不向後級的傳送站發送。
另外,終端站解除單元54在從鄰接的傳送站雙方連續輸入了 SYN幀時,使RRR幀從幀發送單元58發送到鄰接的傳送站,在回送 了 RRR幀時,刪除存儲器56的表示本站成為終端的標誌。 (詳細說明)
接下來,進一步詳細說明本實施方式。
本實施方式的傳送站以圖3為例子進行說明。圖3的傳送站包括通信埠 10 (埠 A)、通信埠 11 (埠 B)、發送接收許可開關 部9、先到接收控制電路20 (RCV-SEL)、發送接收控制電路21 (MAC/DLC )、計算機部30、和幀檢知判定部31等。
通信埠部10 (埠 A)由接收器(RVR-A)、發送器(TVR -A)構成,使得可以進行與鄰站(例如左側的鄰站)的雙向通信。
另外,通信埠部11 (埠 B)由接收器(RVR-B)、發送器 (TVR-B)構成,使得可以進行與鄰站(例如右側的鄰站)的雙向 通信。
發送接收許可開關部9具備轉發器12 ( FW - A:還稱為轉發器 A)、中繼許可開關13 (SW-FW-A)、中繼許可開關14 (SW-FW-B)、轉發器15 (FW-B:還稱為轉發器B)、發送許可開關 16 (SW-TX-A)、發送許可開關17 (SW-TX-B)、接收許可 開關18 (SW-RCV-A)、和接收許可開關19 (SW-RCV-B)等。
計算機部30由IOC 22、 IRP 23、 MPU 24、 PROM/RAM 25、 DP - RAM 26、 DPRC 27、和HOST - IF 28等構成。該HOST - IF 28 進行與主機裝置29的通信。
另外,幀檢知判定部31具有以下說明的多個電路而判定幀的種 類以及異常。
具備接收異常檢測電路32 (RCV-ERR-A)、接收異常檢測 電路33 ( RCV 一 ERR - B ) 、 SYN幀檢測電路34 ( SYN — DET - A )、 SYN截止檢測電路35 ( NO - SYN — DET - A/B ) 、 SYN幀檢測電路 36 ( SYN - DET - A)、和RRR幀接收檢測電路37 ( RRR - DET -A)。
而且,具備RRR幀接收目的地地址保持電路38 ( RRR - RCV -ADRS ) 、 RRR幀接收檢測電路39 ( RRR - DET - B ) 、 INZ幀接 收檢測電路40( INZ - DET - A )、 INZ幀發送源地址保持電路41( INZ -TX-ADRS-A) 、 INZ幀接收檢測電路42 (INZ-DET-B)、 和INZ幀發送源地址保持電路43 (INZ-TX-ADRS-B)等。
上述的通信埠 10的RVR-A (接收器A:在將基點站設為左側的情況下,從左側接收)將所接收到的信號作為SIG-RV-A接收信號而輸出。
另外,通信埠 ll的RVR-B (接收器B:接收來自順時針方向的信號)將所接收到的信號作為SIG-RV-B接收信號而輸出。
另一方面,通信埠 10的TRV-A將來自中繼許可開關14(SW-FW-B)的接收信號(通信埠 11的RVR-B接收而經由轉發器B的接收信號)或來自發送許可開關16 ( SW - TX - A )的信號作為發送信號A而送出到傳送路徑中。
另外,通信埠 11的TRV-B將來自中繼許可開關13 (SW-FW-A)的接收信號(通信埠 10的RVR-A接收而經由轉發器A的接收信號)或來自發送許可開關17 (SW-TX-B)的4言號作為發送信號B而送出到傳送路徑中。
轉發器A連接到通信埠 10的RVR - A與中繼許可開關13( SW-FW-A)上,向中繼許可開關13 (SW-FW-A)送出由RVA-A接收到的SIG - RVR - A接收信號。
中繼許可開關13(SW-FW-A)與通信埠 11的TRV-B(發送器B)連接,在設為接通狀態的情況下,向通信埠 11的TRV-B輸出所接收到的SIG - RVR - A接收信號。
中繼許可開關14(SW-FW-B)與通信埠 10的TRV-A(發送器)連接,在設為接通狀態的情況下,向通信埠 10的TRV-A輸出所接收到的SIG 一 RVR - B接收信號。
來自成為上述RVR-A輸出的埠 A的SIG-RV-A信號除了轉發器A (FW-A)以外,如圖3所示還被輸出到接收許可開關18(SW - RVC - A )、幀檢知判定部31內的接收異常檢測電路32( RCV-ERR-A) 、 SYN幀檢測電路34 (SYN-DET-A)、和RRR幀接收檢測電路37 ( RRR - DET - A )。
另外,被送出到RRR幀接收目的地地址保持電路38 (RRR-RCV - ADRS ) 、 INZ幀接收檢測電路40 (INZ - DET - A )、和INZ幀發送源地址保持電路41 (INZ-TX-ADRS-A)。同樣地,在來自作為另一方的通信埠部11的埠 B的接收中,成為RVR-B輸出的來自埠 B的接收信號(SIG-RV-B)被輸出到轉發器B ( FW - B )、接收許可開關19 ( SW - RCV - B )、接收異常檢測電路33 ( RCV - ERR - B ) 、 SYN幀檢測電路36 ( SYN -DET-B)、和RRR幀接收檢測電路39 ( RRR - DET - B )。
另外,被輸出到RRR幀接收目的地地址保持電路38 (RRR-RCV - ADRS ) 、 INZ幀接收檢測電路42 (INZ — DET - B )、和INZ幀發送源地址保持電路43 (INZ-TX-ADRS-B)。(各電路的說明)
發送許可開關16 (SW-TX-A)在接通的許可狀態時,向作為一方的通信埠部10的埠A的TVR - A送出發送接收控制電路21(MAC/DLC )的發送輸出信號(傳送幀)。另夕卜,在斷開時,MAC/DLC的發送輸出信號被開關截斷,作為結果從對應的通信埠 IO的TVR-A不送出傳送幀。
發送許可開關17 (SW-TX-B)在接通時,向另一方的通信埠部11的TVR-B送出發送接收控制電路21 (MAC/DLC)的發送輸出信號(傳送幀)。另外,在斷開時,發送接收控制電路21(MAC/DLC)的發送輸出信號被開關截斷,作為結果從對應的通信埠 11的TVR-B不送出傳送幀。
接收許可開關18( SW - RCV - A )輸入SIG - RV - A接收信號,向先到接收選擇電路20 (RCV-SEL)輸出該接收信號的幀。
接收許可開關19( SW - RCV - B )輸入SIG - RV - B接收信號,向先到接收選擇電路20 (RCV-SEL)輸出該接收信號的幀。
先到接收選擇電路20 (RCV-SEL)判斷來自接收許可開關18(SW-RCV-A)的幀、來自接收許可開關19 (SW-RCV-B)的幀,在有重疊的情況下,使首先到達的從埠側接收的接收信號(傳送幀)優先,直到接收完畢後進行切換。
該RCV - SEL輸出被導入到發送接收控制電路21( MAC/DLC ),而進行接收處理。在本實施方式的雙環網絡系統中,在健全狀態下運行的期間,雖說是環狀但與總線型網絡等效,所以發送接收控制電路
21 (MAC/DLC)在除了終端站的傳送站中,根據送出傳送幀的傳送站與本站的位置關係,同時從某一個埠接收傳送幀。
發送接收控制電路21 ( MAC/DLC )控制利用太網(註冊商標)過程的傳送幀的發送和接收(SIG-RV-A、 SIG-RV-B),向發送許可開關16 (SW-TX-A)和發送許可開關17 (SW-TX-B)送出來自發送接收控制電路21 (MAC/DLC)的發送輸出。
另外,向計算機部30的IRP 23輸出IRP - DLC ( MAC/DLC發送接收完成檢測信號)。
計算機部30具有切換控制上述接收許可開關、發送許可開關、中繼許可開關的接通、斷開狀態的功能。
MPU24是成為核心的微處理器,通過存儲在程序存儲器(使用PROM和工作RAM存儲器、RAM、 PROM)中的程序過程,另外讀出所需的設定值,而且向RAM內寫入所需的數據並臨時保持或讀出,而對本發明的傳送站中的序列過程、乙太網(註冊商標)傳送過程進行處理。
IOC 22是輸入輸出控制電路,用於接收來自MPU24的寫入數據而向所需的電路輸出控制信號、或者從各電路部接收狀態輸入而由MPU 24讀出。
中斷信號檢測電路23 (IRP )是將在傳送站電路中檢測到的現象發生作為中斷信號而傳給MPU 24的中斷信號的檢測電路。
在中斷信號中,有接收異常發生檢測(IRP-RE-A、 IRP-RE-B) 、 SYN截止檢測(IRP-NO-SYN) 、 SYN幀接收檢測(IRP-SYN-A、 IRP-SYN-B) 、 RRR幀接收檢測(IRP-RRR-A、IRP - RRR - B ) 、 INZ幀接收檢測(IRP - INZ - A、 IRP - INZ - B )、MAC/DLC發送接收完成檢測(IRP-DLC)。
另外,有來自IOC 22的向主機裝置的處理要求(IRP-STN)和從MPU向主機裝置的處理要求(IRP-HOST)等。
IRP 23輸入來自發送接收控制電路21 ( MAC/DLC )的IRP -DLC信號、來自幀檢知判定部31的後述的IRP - RE - A (接收異常發生信號A) 、 IRP-RE-B (接收異常發生信號B) 、 IRP-NO-SYN ( SYN截止檢測信號)、IRP - SYN - A ( SYN幀接收檢測信號A ) 、 IRP - SYN — B( SYN幀接收檢測信號B) 、 IRP - RRR 一 A( RRR幀接收檢測信號A) 、 IRP-RRR-B (RRR幀接收檢測信號B)、IRP - INZ - A (INZ幀接收檢測信號A) 、 IRP - INZ - B (INZ幀接收檢測信號B) 、 IRP-DLC (MAC/DLC發送接收完成檢測信號)、IRP - HOST (向主機的處理要求信號),在輸入了它們中的任一個或以多個的組合方式進行了輸入時,向MPU24輸出通知是哪種異常檢測的中斷。
將上述IRP - RE - A、 IRP - RE - B總稱為接收異常發生檢測信號,將IRP - SYN — A、 IRP 一 SYN - A - B總稱為SYN幀接收檢測信號。
另外,將IRP - RRR - A、 IRP - RRR - B總稱為RRR幀接收檢測信號,將IRP - INZ - A、 IRP - INZ - B總稱為INZ幀接收檢測信號。
C-BUS成為與MPU24連接的共用數據總線,MPU24經由C-BUS可以特別讀出SYN截止檢測電路35( NO - SYN - DET - A/B )的檢測狀態、RRR幀接收目的地地址保持電路38 (RRR-RCV-ADRS )中保持的RRR幀接收目的地地址信息、INZ幀發送源地址保持電路41 (INZ - TX - ADRS - A)和INZ幀發送源地址保持電路43(INZ - TX - ADRS - B )中保持的INZ幀發送源地址信息。
作為DP - RAM 26的雙埠存儲電路用於存儲從MAC/DLC發送接收的傳送幀的數據,而且成為與連接到傳送站的外部主機裝置29的主機連接接口電路28 (經由HOST-IF的用於發送接收數據、控制指令/狀態狀況的交換的存儲電路)。
DP-RAM26被MPU24、 HOST-IF 28、 MAC/DLC 21訪問,所以DPRAM控制器通過DPRC27控制讀出、寫入的定時。
上述程序執行如下處理在雙環網絡系統中,在健全狀態(通常模式)下運行的期間,雖說是環狀但與總線型網絡等效,所以在成為除了終端站以外的傳送站的情況下,根據送出傳送幀的傳送站與本站的位置關係,將臨時從哪個埠接收傳送幀的指令輸出給中繼許可開
關13 (SW-FW-A)或中繼許可開關14 (SW-FW-B)。
另外,在成為終端站時,由於是環狀的連接狀態,所以從兩個埠接收傳送幀,但通常執行送出如下指令的處理將處於阻塞狀態的埠側的接收許可開關設為斷開,設為從非阻塞狀態的埠側進行接收輸入。而且,進行後述的處理。
接收異常檢測電路32 ( RCV — ERR - A )是對與通信埠 10 (埠 A)對應的接收異常進行檢測的電路。即,是對來自通信埠 10(埠 A )的SIG - RV - A接收信號的異常進行檢測的電路,在檢測到異常時向計算機部30輸出IRP-RE-A信號(還稱為^:收異常檢測信號A)。
接收異常檢測電路33 ( RCV — ERR 一 B )是對與通信埠 11 (埠 B)對應的接收異常進行檢測的電路。在檢測到異常時,向計算機部30送出IRP-RE-A信號。即,是對來自通信埠 11 (埠 B)的SIG - RV - B接收信號的異常進行檢測的電路,在檢測到異常時向計算機部30輸出IRP - RE - B (接收異常發送檢測信號B )。
接收異常是,接收到所到達的幀的載波信號分裂的、規定以上的乙太網(註冊商標)特有的接收時鐘同步用信號即前同步碼圖形。
相反地,通過無法檢測必須的前同步碼的、乙太網(註冊商標)傳送幀中具備的傳送幀的檢錯碼(FCS)的檢查而連續檢測規定以上的差錯等的、利用接收差錯被連續檢測出規定次數以上的情形而判斷為發生接收異常,但在檢測電路中,從其範圍中除去DLC/MAC中具備的FCS檢查單元和MPU 24對該結果進行的統計處理。
SYN幀檢測電路34 ( SYN - DET — A)是對與通信埠 10 (埠 A)對應的SYN幀的到來進行檢測的電路。
即,SYN幀檢測電路34 (SYN-DET-A)是在來自通信埠10的SIG-RV-A接收信號為SYN幀的情況下對其進行檢測的電路,在檢測到SYN幀的情況下,向計算機部30以及SYN截止檢測電路35 ( NO - SYN — DET - A/B)輸出IRP — SYN - A信號(還稱為SYN幀檢測信號A)。
SYN幀檢測電路36 ( SYN - DET - B )是對與通信埠 11 (埠 B)對應的SYN幀的到來進行檢測的電路。即,SYN幀檢測電路36 ( SYN - DET - B )是在來自通信埠 11的SIG - RV - B接收信號為SYN幀的情況下對其進行檢測的電路,在檢測到SYN幀的情況下,向計算機部30以及SYN截止檢測電路35 ( NO - SYN 一 DET 一A/B )輸出IRP - SYN - B信號(還稱為SYN幀檢測信號B )。
另 一方面,SYN截止檢測電路35 (NO - SYN - DET - A/B )是對無SYN的長沉默狀態的發生進行檢測的電路。即,在一定時間內沒有從SYN幀檢測電路34 ( SYN — DET - A)輸出IRP - SYN - A信號(SYN幀接收檢測信號A)、沒有從SYN幀檢測電路36 ( SYN-DET-B)輸出IRP-SYN-B ( SYN幀接收檢測信號B )的情況下,SYN截止檢測電路35 (NO-SYN-DET-A/B)向計算機部30輸出IRP-NO-SYN信號(SYN截止檢測信號)。
RRR幀接收檢測電路37 ( RRR - DET - A)是對與通信埠 10(埠 A)對應的RRR幀接收進行檢測的電路。即,對來自通信埠 10 (埠 A)的RVR - A的SIG - RV - A接收信號的RRR幀(通知檢測到斷線截止的信號)進行檢測,在檢測出時,向計算機部30輸出IPR - RRR - A信號(RRR幀接收檢測信號A)。
RRR幀接收檢測電路39 ( RRR - DET 一 B)是對與通信埠 11(埠 B)對應的RRR幀接收檢測信號進行檢測的電路。即,對來自通信埠 11 (埠 B )的RVR - B的SIG - RV - B的RRR幀進行檢測,在檢測出時,向計算機部30輸出IPR-RRR-B信號(RRR幀接收檢測信號B)。
RRR幀接收目的地地址保持電路38 ( RRR - RCV 一 ADRS )是取入通信埠 11 (埠 B)所接收到的SIG-RV-B信號的RRR幀中的接收目的地地址(DA)部分並進行保持的電路,在該部分的期間向C-BUS例如輸出H電平的信號。RRR接收地址保持電路38(RRR - RCV - ADRS )成為如下的電路結構可以取入兩側的接收信號並取得定時而取入接收目的地地址部分。
INZ幀接收檢測電路40 (INZ 一 DET 一 A)是對與埠 A對應的INZ幀接收進行檢測的電路。即,在檢測到通信埠 IO(通信埠 A)所接收到的SIG-RV-A信號的INZ幀時,向計算機部30輸出IRP-INZ - A (INZ幀4妄收檢測信號A )。
INZ幀接收檢測電路42 (INZ-DET-B)是對與通信埠 11(埠 B )對應的INZ幀接收檢測信號進行檢測的電路。即,在檢測到通信埠 11 (通信埠 B)所接收到的SIG-RV-B信號的INZ幀時,向計算機部30輸出IRP - INZ - B (INZ幀接收檢測信號B)。
INZ幀發送源地址保持電路41 (INZ - TX - ADRS - A )是對應於埠 A而保持埠 A所接收到的SIG - RV- A信號的INZ幀中的發送源地址(SA)部分的電路。
INZ幀發送源地址保持電路43 (INZ - TX - ADRS - B )是對應於埠 B而保持埠 B所接收到的SIG - RV - B的接收到的INZ幀中的發送源地址(SA)部分的電路。
如上所述構成的傳送站如圖1所示,組入雙環網絡中。
對如上所述構成的傳送站的初始化處理進行補充說明。
初始化如圖28所示,在利用由第一通信線、第二通信線構成的雙重的傳送路徑分別連接以任意一個為基點站的多個傳送站、且這些傳送站進行雙向通信的雙環網絡系統中,所迷傳送站具備第一通信埠,在一端側(右端側)接收來自上述基點站的左循回的信息,並且從一端側(右端側)向右循回方向輸出來自上述基點站的以右循回輸入的信息或由該站生成的信息;以及第二通信埠 ,在另一端側(左端側)接收來自上述基點站的以右循回輸入的信息,並且從另一端側(左端側)向左循回方向輸出上述左循回的信息或由該站生成的信息,其中,上述基點站具備INZ幀發送單元(初始化信號送出單元63),該INZ幀發送單元在起動初期,從上述第一通信埠以及第二通信埠同時以右循回以及左循回發送將發送源作為上述基點站、且包括指定傳送站的接收目的地的信息的用於初始化的第一幀。理想的
是在其它傳送站中也具備該初始化信號送出單元63。
其它傳送站具備INZ幀接收許可單元,在起動初期,設為可以接收來自上述第一通信埠以及第二通信埠的信息(在圖28中利用初始化完成應答單元61、開關組控制單元62、開關控制單元62來實現);先到判定單元,在上述第一通信埠以及第二通信埠接收到上述第一幀時,判斷首先接收到該第一幀的通信埠 (在圖28中由先到接收選擇電路20進行);本站位置確定單元,在上述第一通信埠以上述右循回以及第二通信埠以上述左循回分別接收到將該站設為接收目的地的右循回、左循回的上述第一幀時,#4居這些第一幀中包含的經由上述右循回、左循回而來的各傳送站的識別信息以及從上述基點站到本站為止的線長度,判定是位於左循回端或右循回端中的某一個的傳送站,輸出對成為某一側的終端站進行設定的終端站設定信號(圖28的71);第一終端站決定單元,在輸出了上述終端站設定信號時,在上述先到的判斷結果為上述第一通信埠首先接收到上述右循回的第 一幀的情況下,將本站設定為從上述基點站起左側端的終端站模式,在臨時向左側的鄰接站發送了上述第二通信埠接收到的上述左循回的第 一幀之後,停止從上述第二通信埠的信息送出;以及第二終端站決定單元,在輸出了上述終端站設定信號時,在上述先到的判定結果為上述第二通信埠首先接收到第一幀、並且第 一通信埠從右側的鄰接站接收到上述左循回的第一幀的情況下,將本站設定為從上述基點站起右側端的終端站模式,停止從上述第一通信埠的信息送出。在圖28中,中繼站/終端站模式單元68實施第一、笫二終端站決定單元。
在圖28中,伴隨著起動,初始化信號送出單元63利用幀送出單元69送出INZ幀。該幀送出單元69從存儲器70讀入本站地址和接收源地址,並將其組入到幀中而發送。
另一方面,伴隨著初始化信號送出單元63發送INZ幀,開關組控制單元62從開關表64中讀入初始化時的開關設定數據,並將其從輸出單元65輸出。圖6、圖7、圖20示出開關設定數據。利用該開關設定數據,對各開關進行接通、斷開控制。
然後,本站位置確定單元71讀入8\¥-11(:¥-A、 SW-RCV-B所接收到的幀,根據存儲器70的本站地址和所發送的幀的發送源地址來確定本站位置。根據該確定的位置,中繼站/終端站;f莫式單元68使定時器67啟動,並且成為中繼站或終端站。
然後,初始化完成應答單元66在初始化時設定了中繼站或終端站的情況下,利用幀送出單元69送出初始化完成幀。
圖29是對作為在各傳送站間相互通信的初始化時的INZ幀的序列的圖9進行補充的序列圖。
在圖29的序列圖中,主站MS (傳送站井ST1)向左方向(傳送站井ST2、…傳送站弁ST4)以及向右方向(傳送站並ST8…傳送站弁ST5 )發送用於初始化處理的INZ幀。
即,MPU24使發送許可開關16(SW-TX-A)成為接通狀態,並且使發送許可開關17 (SW-TX-B)成為接通狀態,而成為從發送4妄收控制裝置21 (MAC/DLC)雙向發送INZ幀的初始化處理用的INZ幀發送單元。
然後,各傳送站的MPU24將接收許可開關18(SW-RCV-A)以及接收許可開關19設為接通狀態,而成為可以4吏INZ幀的回送從兩個通信埠取入到先到接收選擇電路20 ( RCV - SEL )並將其結果輸入到發送接收控制裝置21 (MAC/DLC)的幀接收檢測單元。
在該先到的判定中,有時根據傳送路徑的線長度、傳送站數等,幀同時輸入到通信埠A、通信埠B。在這樣的情況下,理想的是將預定的一方判定為先到。
另外,由INZ幀接收檢測電路40 (INZ - DET - A )和INZ幀接收檢測電路42 (INZ - DET - B )對INZ幀進4亍檢測。幀接收檢測單元包括INZ幀接收檢測電路40 (INZ - DET - A)和INZ幀接收檢測電路42 (INZ — DET - B )。ST8、 #ST7、並ST6接收以R側循回(從通信埠 A)來自主站的INZ幀(接收目的地弁ST5)(圖29的圈"l"),並且以L側循回,來自主站(MS)的INZ幀(接收目的地並ST5)經由#ST2、 #ST3、 # ST4到達# ST5 (圖29的圈"2")。即,4妄收兩個INZ幀(da)。
然後,INZ幀以R側循回、L側循回而到達# ST5,所以在該INZ幀中包含有各傳送站的地址的情況下,通過對該個數進行計數,得知本站在右循回以及左循回中是第幾個。
另外,在針對INZ幀送出了應答確認幀時,對時間進行計數,在該幀循環回來時的時間得知從本站到主站(R側以及L側)的線長度。由本站位置確定單元進行該處理(參照圖IO以及圖11)。
接下來,在該位置確定之後以主(MS站)為目的地而以R側循回發送告知在初始設定中成為終端站的INZ-COMP幀(db)。即,在最初通信埠 A (R側循回)首先接收到INZ幀之後,在通信埠B(L側循回)中接收到的情況下,作為R側的終端而以R側循回向主MS發送INZ - COMP。
由先到接收選擇電路20 (RCV-SEL)進行是該通信埠 A首先接收到還是通信埠 B首先接收到的判定。
另外,井ST5孝皮i殳定為如下在以R側循回向主(MS)送出了INZ - COMP之後,從主站(MS站)以R側循回送出了 INZ幀的情況下,設定不中繼該INZ幀(不從通信埠 B輸出終端站決定單元)。例如,使中繼許可開關13 (SW-FW-A)成為斷開狀態。
另一方面,在並ST6中,在初始化時如圖29的三角標記的"l"所示從主站(MS)以R側循回向弁ST6發送INZ幀。另外,從主站(MS)以L側循回向並ST6發送INZ帕(dc)。
由於與#ST4及井ST5連接,所以該L側循回的INZ幀到達#ST4、 #ST5、 #ST6。此時,# ST5 4吏本次的INZ幀通過。
即,在# ST6中,以R側循回和L側循回接收到兩次INZ幀(圖29的三角標記"2")。由此,作為終端站(R側)向主站(MS)發送INZ-COMP幀(dd)。因此,R側的終端站成為#ST5, L側的終 端站成為#ST6。
在R側的終端站、L側的終端站的決定中,各傳送站掌握著網 絡上的各個傳送站的地址。例如,在通信埠 A先到且對該幀附加直 到該傳送站為止的各傳送站的地址或個數而發送、另外對從通信埠 B接收到的幀附加直到該傳送站為止的各傳送站的地址(順序為正序) 或個數而發送過來的情況下,可以確定網絡整體中的自己的位置。此 時,理想的是考慮網絡的整體線長度和直到主站為止的與該站之間的 長度來決定R側、L側。
在包括各傳送站的地址的幀的情況下,鄰接站還可以判斷是比自 己小的序號還是大的序號。
接下來,使用圖10以及圖11對傳送站的初始化處理進行詳細的 ^卜充i兌明。
圖10的步驟S101是傳送站雙向(R側循回、L側循回)發送INZ 幀的處理(圖10的S01、 S02)。
從圖IO所示的步驟S0開始進行說明。
具體而言,在步驟SOl中,判斷是否為INZ幀接收檢測、接收 埠 A (通信埠 A)是BLOCK (阻塞)狀態且MS埠 = B是false (假)、終端站-false的條件。'.'第一條件
即,計算機部30的CPU如圖6所示,將中繼許可開關13(SW -FW-A)設定為斷開、將中繼許可開關14 (SW-FW-B)設定為 斷開、將發送許可開關16 (SW-TX-A)設定為接通、將發送許可 開關17(SW-TX-B)設定為接通、將接收許可開關18(SW-RCV -A)設定為斷開、將接收許可開關19(SW-RCV-B)設定為斷開, 而判斷是否為步驟S01的條件。
通過如圖6所示進行設定,來自發送接收控制電路21 (MAC/DLC)的發送輸出信號經由發送許可開關16 (SW-TX-A) 從通信埠 A的TVR-A被送出到傳送路徑中,並且經由發送許可 開關17 ( SW - TX - B )從通信埠 B的TRV - B被發送到傳送路徑中。基點站(在成為MS站的情況下由工作人員設定)使各傳送站 的地址包含在來自發送接收控制電路21 (MAC/DLC)的發送輸出信 號中。由此,成為圖9或圖29所示的序列。
MPU 24通過將SW - FW - A或B設為接通而設為非阻塞狀態, 同時通過將SW - RCV - A或B設為接通而在以後許可從接收埠中 接收取入傳送幀。
而且,僅將與4妄收埠對應的SW-TX-A或B臨時設為接通 而從4妄收埠側送出應答確認幀,將站才莫式設為not終端。
另外,通過在確定了 MS埠的狀況下從阻塞狀態的埠接收 INZ幀,從而根據該接收埠來決定終端站ST - T - L以及ST - T -R。
在圖10的步驟SOl的條件的情況下,計算機部30的MPU24(以 下簡稱為計算機部30 )成為將MS站地址設為發送源地址、將接收端 口 A (通信埠 A)(取入來自通信埠 A的信號)設為保持狀態。
計算機部30將中繼許可開關13 (SW-FW-A)和接收許可開 關18 (SW-RCV-A)設為接通。即,來自通信埠A的接收信號 經由中繼許可開關13 (SW-FW-A)淨皮通信埠 11中繼,並且來 自通信埠 10的接收信號(SIG-RV-A)通過接收許可開關18(SW -RCV-A)被輸入到先到接收選擇電路20 (RVC-SEL)中,判斷 是否為先到,並向發送接收控制電路21 (MAC/DLC)輸出其結果。
另外,計算機部30將發送許可開關17 (SW-TX-B)設為斷 開,由發送接收控制電路21 (MAC/DLC)從MS埠 = A (通信端 口 A)送出INZ幀(接收目的地MS站)。
另外,根據來自計算機部30的指示,發送接收控制電路21 (MAC/DLC)將發送許可開關17 (SW-TX-B)設為接通而許可 接收來自埠 B的接收信號後,輸出到先到接收選擇電路20 (RVC -SEL)而判定先到。此時,計算機部30的CPU關於站模式將終端 站設為not (未定)。
另一方面,由幀檢知判定部31對從埠 A接收到的SIG-RV- A接收信號進行檢知判定。在該幀檢知判定部31的檢知判定中, 在接收異常檢測電路32 ( RCV - ERR - A)檢測到SIG - RV - A接 收的異常時,向計算機部30輸出IRP-RE-A信號(還稱為接收信 號A異常檢測信號)。
SYN幀檢測電路34( SYN - DET - A )在來自通信埠 10的SIG -RV-A接收信號為SYN幀的情況下,向計算機部30以及SYN截 止檢測電路35( NO 一 SYN — DET — A/B )輸出IRP - SYN — A信號(還 稱為SYN幀檢測信號A)。
RRR幀接收檢測電路37 ( RRR - DET - A)在檢測到來自通信 埠 10 (埠 A)的RVR-A的SIG-RV-A的RRR幀時,向計 算機部30輸出IPR - RRR - A信號(RRR幀接收檢測信號A)。
INZ幀接收檢測電路40 (INZ 一 DET — A)在檢測到通信埠 10 (通信埠 A)所接收到的SIG-RV-A信號的INZ幀時,向計算 機部30輸出IRP — INZ - A (INZ幀接收檢測4言號A)。
INZ幀發送源地址保持電路41 (INZ-TX-ADRS-A)保持端 口 A所接收到的SIG - RV - A信號的INZ幀中的發送源地址(SA) 部分。
而且,接收異常檢測電路33 (RCV-ERR-B)在檢測到來自 通信埠 11 (埠 B)的SIG-RV-B接收信號的異常時,向計算 機部30輸出IRP - RE - B (接收異常發生檢測信號)。
SYN幀檢測電路36( SYN — DET — B )在來自通信埠 11的SIG -RV-B接收信號為SYN幀的情況下,向計算機部30以及SYN截 止檢測電路35 (NO - SYN 一 DET - A/B )輸出IRP — SYN — B (還稱 為SYN幀檢測信號B)。
另一方面,在一定時間內從SYN幀檢測電路34 ( SYN-DET-A)沒有輸出IRP - SYN - A信號(SYN幀接收檢測信號A)、從SYN 幀檢測電路36 ( SYN — DET — B )沒有輸出IRP - SYN 一 B ( SYN幀 接收檢測信號B )的情況下,SYN截止檢測電路35( NO - SYN - DET —A/B )向計算機部30輸出IRP - NO - SYN信號(SYN截止檢測信號)。
RRR幀接收檢測電路39 ( RRR — DET — B )對來自通信埠 11 (埠 B )的RVR - B的SIG - RV - B的RRR幀進行檢測,在檢測 出時,向計算機部30輸出IPR-RRR-B信號(RRR幀接收檢測信 號B)。
RRR幀接收目的地地址保持電路38 ( RRR - RCV - ADRS )取 入通信埠 11 (埠 B )所接收到的SIG - RV - B信號的RRR幀中 的接收目的地地址(DA)部分並進行保持。
RRR々妄Jl文地;feiM呆持電路38 ( RRR - RCV - ADRS )取入兩,J的 接收信號並取得定時而取入接收目的地地址部分。
INZ幀發送源地址保持電路43 (INZ - TX - ADRS - B )保持端 口 B所接收到的SIG-RV-B的接收到的INZ幀中的發送源地址 (SA)部分。
另外,在圖10的步驟S02中,判斷是否為INZ幀接收檢測、接 收埠 B (通信埠 B )是BLOCK狀態且MS埠 = A是false、終 端站=not的條件。
在圖10的步驟S02的條件的情況下,計算機部30成為將MS 站地址設為發送源地址、將接收埠 B (通信埠 B)設為保持狀態 (取入來自通信埠 B的信號)。
計算才幾部30將中繼許可開關14 (SW-FW-B)和接收許可開 關19 (SW-RCV-B)設為接通。即,來自通信埠B的接收信號 經由中繼許可開關14 (SW-FW-B);故通信埠 10中繼,並且來 自通信埠 11的接收信號(SIG-RV-B)通過接收許可開關19(SW -RCV-B)被輸入到先到接收選擇電路20 (RVC-SEL),判定是 否為先到,並向發送接收控制電路21 (MAC/DLC)輸出其結果。
另外,計算機部30將發送許可開關16 (SW-TX-A)設為斷 開,而由發送接收控制電路21 ( MAC/DLC )從MS埠 = B (通信 埠 B)送出INZ幀(接收目的地MS站)。
另外,根據來自計算機部30的指示,發送接收控制電路21(MAC/DLC)將發送許可開關16 (SW-TX-A)設為接通而許可 接收來自埠 A的接收信號後輸出到先到接收選擇電路20 (RVC-SEL)而判定先到。此時,計算機部30的CPU關於站模式將終端站 設為not (未定)。
在圖10的步驟S03的條件的情況下,計算機部30將站模式設為 終端站STL-T-L, INZ-COMP-time.'.正常終端,進行INZ-COM幀送出。
此時,將MS站地址設為發送源地址、將接收埠 B(通信埠 B)設為保持狀態(取入來自通信埠 B的信號)。
在圖10的步驟S04中,判斷是否為INZ幀接收檢測、接收埠 A (通信埠 A )是BLOCK狀態且MS埠 = B、終端站=not的條 件。
在該條件的情況下,將站模式設為終端站ST-T-R, INZ-COMP - true. .正常終端,進行INZ — COMP幀送出。
接下來,在步驟SO的處理之後,啟動圖10的步驟S1的定時器。 圖10的步驟S102是定時器啟動處理。
在圖10的步驟S102的步驟S1中,在從主站接收檢測到接下來 的INZ幀時,起動定時器而等待S2的事件。
在INZ幀接收檢測、站衝莫式為not終端站、INZ - COMP = false、 接收埠 sA/B的條件的情況下,啟動定時器。
即,從兩個方向(通信埠 A、 B)送出指定初始化的INZ幀, 等待來自鄰站的應答確認幀(INZ-COMP)的到來。
此時,計算機部30使用發送接收控制電路21 (MAC/DLC)如 圖6所示設為阻塞狀態、接收禁止狀態(使SW-TX-A以及SW-TX-B為接通狀態) ,從兩個方向進行發送。
然後,將SW-RCV-A、 SW-RCV-B設為接通狀態,利用 幀檢知判定部31的INZ - DET - A對來自通信埠 A的SIG - RV -A接收信號的INZ幀的到來進行檢知,並且利用INZ-DET-B對來 自通信埠 B的SIG - RV - B接收信號的INZ幀的到來進行檢知。另外,先到接收選擇電路20 ( RCV - SEL )監視SW - RCV - A 和SW-RCV-B,判斷從哪個通信埠進行了接收,並向發送接收 控制裝置21 (MAC/DLC)通知其結果。將最初接收到的接收埠設 定為MS埠。
圖11的步驟S103是將傳送站設定為中繼站(對向站)或終端站 模式的處理。
在SO中送出了 INZ幀之後,在SI中檢測接下來的INZ幀的到 來的狀態下,在接收到從與MS埠側相反的一側的鄰接站送出的應 答確認INZ幀時,將從該接收埠向另 一個通信埠的阻塞狀態設為 非阻塞狀態,另外許可接收取入所到來的傳送幀。
由此,在該傳送站中,作為可以實現從雙向側的通信埠接收的 傳送幀的接收取入和向另 一側的中繼的中繼站,將站模式設為 Normal。
在S21中,在定時器到達定時前、INZ幀接收檢測、接收埠 -B、站模式-not終端站的條件的情況下,設為定時器復位、使SW-FW-B成為接通、站模式-Nomal、 MS埠 = A。
在S22中,在定時器到達定時、INZ幀接收檢測、(接收埠 -B) -false、 MS埠A、站模式=not終端站的條件的情況下,設為 站衝莫式-終端站ST-T-L、 MS埠-A、 INZ- COMP = ture…異 常終端或S04中對向站;在S23中,在定時器到達定時前、INZ幀接 收檢測、(接收埠 -A) 、 MS埠 B、站模式-not終端站的條件 的情況下,設為定時器復位、使SW-FW-A成為接通、站模式-Nomal、 MS埠 =B。
在S24中,在定時器到達定時、INZ幀接收檢測、(接收埠-A) -false、 MS埠B、站才莫式=not終端站的條件的情況下,設為 站模式=終端站ST-T-R、 MS埠-B、 INZ - COMP = ture"'異 常終端或S03中對向站。
圖11的步驟S104為決定是R側的終端站還是L側的終端站的 處理。在圖11的步驟S3中,即,在MS站中,可以通過與MS站的應答確認序列而可靠地接收INZ-COMP幀。成為如下的實施例從 主站MS,直到接收到將本站指定為接收目的地的接收確認INZ-COMP幀為止繼續重發處理,但才艮據ST-T-L以及ST-T-R的站 模式使重發用的等待時間在ST1以及ST2中不同,從而避免MS站 中的INZ-COMP幀的持續的重疊。
在圖11的步驟S3中,在MS站側對初始化完成進行檢測,可以 停止送出周期性的INZ幀。
在S31中,在INZ-COMP、 ST-T-L的條件的情況下,送出 SW - TX - B =斷開、INZ 一 COMP幀(接收目的地=MS站)、站模 式-ST-T-L, SW-TX-B-4妾通、ST定時器(定時器值- ST1) 啟動、INZ - COMP - SENT - ture;在S32中,在INZ-COMP、 ST -T-R的條件的情況下,送出SW-TX-A-斷開、INZ-COMP 幀(接收目的地-MS站)、站才莫式-ST-T-R, SW-TX-A-接 通、ST定時器(定時器值-ST2)啟動、INZ - COMP - SENT - ture。
圖11的步驟S105是在決定了兩個終端站的情況下復位定時器的 處理和INZ - COMP無法發送的情況下進行重發的處理。
在S41中,在ST定時器到達定時前、INZ - COMP - REC (INZ -COMP-SENT) 、 INZ-COMP幀接收、接收目的地(本站)、 發送源-MS站的條件的情況下,ST定時器復位、INZ-COMP = false、 INZ-COMP-sent-tme…通過終端站的確定而結束INZ進 程;在S42中,在定時器到達定時、INZ-COMP-REO false的條 件的情況下,進行INZ-COMP幀的重發處理。因此,在電源接通等 起動時,即使是連接了多個的網絡,傳送站也自動地成為R側的終端 站、L側的終端站、或者中繼站。
權利要求
1. 一種雙環網絡的通信控制方法,其特徵在於,雙環網絡構成為具備可以雙向通信的兩個通信埠的兩個以上的傳送站通過各自的該兩個通信埠經由傳送路徑相互連接為環狀從而可以在傳送站相互間進行相互通信,在所述雙環網絡中,所述傳送站包括從該傳送站的兩個通信埠一次同時送出包含信息的傳送幀的步驟;對從該兩個通信埠中的一方接收的從其它該傳送站送出的傳送幀進行檢測的步驟;以及可以向相對於上述一方的通信埠成為另一方的另一方的通信埠進行中繼,並從該另一方的通信埠送出上述的該傳送幀的步驟,在相互連接為環狀的該兩個以上的傳送站中的相鄰的兩個該傳送站的各自中,包括從一方的該傳送站的通信埠送出上述傳送幀的步驟;以及由該傳送站對從經由傳送路徑連接的另一方的該傳送站的通信埠接收的傳送幀進行檢測的步驟,其中,根據包含在該傳送幀中的信息進行應答,但不會通過從該接收到的通信埠向另一方的通信埠進行中繼而從該另一方的通信埠送出該傳送幀,由此不會將該接收到的傳送幀送達至處於其中繼方向上的、連接為環狀的下一目的地的傳送站,從而使上述的從該傳送站送出的傳送幀不在構成為環狀的網絡內循環。
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雙環網絡的通信控制方法,其特徵在於,關於上述傳送站,在將一個該傳送站作為基點而相互連接為環狀 的兩個以上的該傳送站中的、根據構成環狀網絡的該傳送站的總數和連接該傳送站相互間的傳送路徑的總長度而決定的位置的相鄰的兩 個該傳送站各自中,從一方的該傳送站的通信埠送出上述傳送幀。
3. 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雙環網絡的通信控制方法,其特 徵在於,作為經由該通信埠送出並接收的該傳送幀形式、該通信埠的 傳送路徑接口 ,依照ISO/IEC 8802 - 3規格。
4. 一種雙環網絡的通信控制方法,其特徵在於,該雙環網絡構 成為具備可以雙向通信的兩個通信埠的兩個以上的傳送站通過各 自的該兩個通信埠經由傳送路徑相互連接為環狀從而可以在傳送 站相互間進行相互通信,在所述雙環網絡中,在相互連接為環狀的兩個以上的該傳送站中,將一個該傳送站作 為基點,該基點的傳送站包括向兩個方向周期性地送出指定初始化的傳送幀(INZ幀)的步驟,在對該傳送幀進行接收檢測的傳送站中,包括將從接收的一側的通信埠向另一方的通信埠的傳送幀的中 繼從禁止狀態設為許可狀態的步驟;另外,從接收的一側的通信埠,以後許可傳送幀的接收取入, 另外從接收的通信埠側送出應答確認的INZ幀(應答確認INZ幀), 從而作為接收確認的應答的步驟;並且,在送出了INZ幀之後,從該上述的從最初接收到INZ幀 的通信埠向另一方的通信埠的中繼方向上所處的一個相鄰的傳 送站,對該上述的應答確認INZ幀進行接收檢測時,將從接收的一側 的通信埠向另 一方的通信埠的傳送幀的中繼從禁止狀態設為許 可狀態的步驟;以及另外,從該接收的一側的通信埠,以後許可接收取入傳送幀, 在該傳送站中,以後使得能夠進行從雙向側的通信埠接收的傳送幀 的接收取入和向另 一側的中繼的步驟,並且,在根據構成環狀網絡的該傳送站的總數和連接該傳送站相 互間的傳送路徑的總長度而決定的處於從兩側的通信埠接收上述INZ幀的位置上的傳送站、和與該傳送站經由傳送路徑成為相鄰位置 的傳送站的各自中,包括在該傳送站中對從一方的該傳送站的通信埠送出而由該另一 方的傳送站的對向的通信埠接收的傳送幀進行檢測的步驟,根據包含在該傳送幀中的信息進行應答,但將從該接收的通信端 口向另一方的通信埠的中繼,包括設為禁止狀態的步驟,其中,通過構成為接收取入也成為禁止狀態的終端站,由此不會 通過該終端站的各個而使從另一方的終端站接收到的傳送幀中繼發送到處於其中繼方向上的連接為環狀的下一目的地的傳送站,從而使 從構成雙環網絡的該各個傳送站送出的傳送幀不在構成為環狀的網絡內循環。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雙環網絡的通信控制方法,其特徵在於,在所述雙環網絡的通信控制方法的初始化方法中, 在相互連接為環狀的兩個以上的該傳送站中,將一個該傳送站作為基點,該傳送站包括向兩個方向送出指定初始化的傳送幀(INZ幀)的步驟;在對該傳送幀進行接收檢測的該傳送站的一個相鄰的傳送站中,包括將從接收的一側的通信埠向另 一方的通信埠的傳送幀的中 繼從禁止狀態設為許可狀態的步驟;另外,從接收的一側的通信埠,以後許可傳送幀的接收取入的步驟;另外,將該接收的INZ幀的發送源地址設定為接收目的地,向 兩個方向送出應答確i人的INZ幀(應答確認INZ幀),從而作為接 收確i^的應答的步驟;並且,在送出了INZ幀之後,從該上述的從最初接收到INZ幀 的通信埠向另一方的通信埠的中繼方向上所處的一個相鄰的傳 送站,接收檢測到該上述的該一個相鄰的傳送站的指定了本站的應答確認INZ幀時,將從接收的一側的通信埠向另 一方的通信埠的傳 送幀的中繼從禁止狀態設為許可狀態的步驟;另外,從該接收的一側的通信埠,以後許可接收取入傳送幀, 從而使得在該傳送站中以後能夠進行從兩側的通信埠接收的傳送 幀的接收取入和向另 一側的中繼;以該上述的基點的傳送站向兩個方向送出的INZ幀為開始,在 位於環狀的兩個方向上的各個傳送站中,依次地,在接收到INZ幀時 再次從兩側的通信埠送出INZ幀;根據構成環狀網絡的該傳送站的總數、和連接該傳送站相互間的 傳送路徑的總長度而進行決定的步驟,在從兩側的通信埠接收INZ幀的位置上所處的傳送站、和與 該傳送站經由傳送路徑成為相鄰位置的傳送站的各自中,包括關於 從一方的該傳送站的通信埠送出而由該另一方的傳送站的對向的 通信埠接收的傳送幀,在該傳送站中進行檢測並根據包含在該傳送 幀中的信息進行應答,但將從該接收的通信埠向另 一個通信埠的 中繼設為禁止狀態的步驟,其中,通過構成為接收取入也成為禁止狀態的終端站,由此不會 通過該終端站的各個而將從另一方的終端站接收到的傳送幀中繼發 送到處於其中繼方向上的連接為環狀的下一目的地的傳送站,從而使 從構成雙環網絡的該各個傳送站送出的傳送幀不在構成為環狀的網 絡內循環。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雙環網絡的通信控制方法,其特徵在 於,包括在各個傳送站中,在初始化期間內最初接收INZ幀時,作為與 接收的通信埠 (MS埠 )側對向的相鄰的傳送站的地址,將該接 收的INZ幀中的發送源地址與該接收埠的標識符一起進行保持的 步驟;以及繼續向兩個方向送出將該相鄰的傳送站的地址指定為接收目的 地的INZ幀的步驟,其中,在該送出之後,在預先指定的時間內從MS埠的相反側 的通信埠接收到將本站指定為接收目的地的INZ幀時,作為來自與 該通信埠側對向的相鄰的傳送站的上述應答確認INZ幀,將該INZ幀內的發送源地址與該接收埠的標識符一起進行保 持,從而可以取得與該傳送站的兩側相鄰的各個傳送站的地址。
7. 根據權利要求4、 5或6所述的雙環網絡的通信控制方法,其 特徵在於,在將該一個傳送站作為基點、並與根據構成環狀網絡的該傳送站 的總數和連接該傳送站相互間的傳送路徑的總長度而決定的位置相 鄰而構成上述的該兩個終端站的時刻,或者,在初始化途中由於未從本站的鄰站接收到應答確認INZ 幀而成為終端站的時刻,終端站信息的INZ-COMP幀,另外由成為基點的該一個傳送站對該 INZ- COMP幀進行接收檢知,從而可以確認雙環網絡的初始化是否 完成,其中,所述終端站信息包括終端站地址及終端站模式。
8. —種雙環網絡的傳送站,其特徵在於,所述雙環網絡構成為 具備可以雙向通信的兩個通信埠的兩個以上的傳送站通過各自的 該兩個通信埠經由傳送路徑相互連接為環狀從而可以在傳送站相 互間進行相互通信,在所述雙環網絡中,具備在初始化完成的狀態下, 一個以上的該傳送站周期性地發送包含特定信息的一個以上的傳送幀的單元;上述傳送站經由上述的兩個通信埠 A、通信埠 B接收傳送幀,從該周期性地送出的傳送幀中檢測特定信息符合所設定的條件的 SYN幀的"SYN幀檢測單元A、 -B,,;從該SYN幀檢測單元A、 - B的輸出信號中,檢測在預先設定 的期間內未接收到該SYN幀的"SYN無檢測單元A、 - B";經由一方的通信埠而在周期性地連續持續到來SYN幀的狀態下,檢測未在預先指定的期間內經由另 一方的通信埠周期性地連續到來的"SYN截止檢測單元";以及對經由通信埠接收的傳送幀的接收信號狀態的異常進行檢測的"接收異常檢測單元A、 -B", 具備對於在SYN無檢測單元A、 - B中檢測到SYN無檢測狀態的經 由通信埠 -A或-B接收的傳送幀,進行檢測判別,根據包含在該 傳送幀中的信息進行應答,但使該通信埠 (通信埠A)轉移到不 會通過從接收的通信埠 (通信埠 A )中繼到另 一方的通信埠 (通 信埠 B)而從另一方的通信埠 (通信埠 B)送出該傳送幀的"阻 塞狀態,,的單元;以及將在接收異常檢測單元A、 - B中檢測到接收異常檢測狀態的通 信埠 A或-B設為阻塞狀態,從而在故障發生的檢測至利用恢復過 程的網絡功能恢復的期間,將多個傳送站的通信埠維持為非阻塞狀 態的單元,其中,由多個傳送站起到上述的該終端站的功能。
9. 一種雙環網絡的通信控制方法,其特徵在於,所述雙環網絡 構成為具備可以雙向通4言的兩個通信埠的兩個以上的傳送站通過 各自的該兩個通信埠經由傳送路徑相互連接為環狀從而可以在傳 送站相互間進行相互通信,在所述雙環網絡中,上述初始化完成,在通過兩個鄰接的終端站構成為使傳送幀不在 環狀的網絡內持續循環的狀態下, 一個以上的該傳送站除了包括特定 信息的一個以上的周期性地送出的傳送幀以外,還按照未特別規定的 避免雙環網絡上的傳送幀彼此的衝突的傳送路徑控制方式,送出上述 的該SYN幀、單發地送出的傳送幀的狀態下,上述傳送站具備對包括特定控制信息的RRR幀的接收進行檢測的"RRR幀接收 檢測單元A、 - B";設定本站的識別信息的"本站地址設定"單元;對與通信埠 A、 - B鄰接的傳送站的識別信息進行設定的"鄰 接站地址設定單元A、 - B,,;通過RRR幀接收檢測單元的接收輸出,對所接收到的RRR幀 中的接收目的地信息與本站識別信息的比較一致進行檢測的"地址一 致檢測單元,,;接收地址一致檢測單元的一致輸出,將接收到該RRR幀的RRR 接收埠變更為非阻塞狀態的"阻塞埠復位單元";接收地址一致檢測單元的不一致輸出,經由RRR接收埠,在 RRR幀的接收完成的定時,立即送出從鄰接站地址i殳定單元中讀出與 RRR接收埠對應的鄰接的傳送站的識別信息並指定為接收目的地 而生成的RRR幀的"RRR接收應答單元,,;以及在送出RRR幀之後,在預先指定的時間以內,對將本站指定為 接收目的地的RRR幀的接收進行監視並檢測的"RRR應答確認單 元,,,具有包括送出SYN幀的傳送站(以後記載為同步站),從該傳送站 起在包括終端站的路徑上,在傳送路徑、傳送站中發生了異常的情況 下,在從異常發生處至終端站的傳送站中,對應於異常發生,利用該 SYN無檢測單元和該接收異常檢測單元檢測異常狀態的步驟;另外,在從異常發生處朝向同步站的路徑上與異常發生處鄰接的 傳送站中,利用接收異常檢測單元對異常狀態進行檢測的步驟;將檢測出的通信埠的狀態分別設為阻塞狀態,在該兩個終端站 中的、從同步站朝向異常處的路徑上的位於目的地的終端站中,利用 該SYN截止檢測單元的異常狀態的檢測輸出和SYN無檢測單元的 SYN無檢測輸出,該終端站(以後記載為SYN截止檢測終端站)判 斷為在朝向同步站的路徑上發生了異常的步驟;以及另外,在另一方的終端站(以下記載為SYN正常終端站)中, 根據正常地繼續接收SYN幀的情形,判斷為從該SYN正常終端站到 同步站間正常地維持通信功能的步驟,SYN截止檢測終端站包括在從SYN截止檢測和SYN無檢測單元檢測到SYN截止狀態的 異常發生時,立即經由通信埠 A、 -B送出將SYN正常終端站指定 為接收目的地的RRR幀的步驟;由RRR應答確認單元等待來自與SYN正常終端站相反的一側 鄰接的傳送站的應答的步驟;在SYN正常終端站中,在接收到來自SYN截止檢測終端站的 RRR幀時,根據本站為接收目的地的情形,利用該阻塞埠復位單元, 將作為終端站而處於阻塞狀態的RRR接收埠設為非阻塞狀態的步驟;解除終端站狀態,從SYN截止檢測終端站至異常發生處的正常 發揮功能的各個傳送站在接收到來自SYN截止檢測終端站的RRR幀 時,由於並非接收目的地,所以利用該RRR接收應答單元,經由RRR 接收埠,在RRR幀的接收完成之後,立即送出將朝向SYN截止檢 測終端站的鄰接的傳送站作為接收目的地的RRR幀的步驟;在SYN截止檢測終端站中,通過RRR應答確認單元,從朝向 同步站的鄰接站存在指定了本站的RRR幀的時間內的接收時,將從 異常檢測時刻起處於阻塞狀態的通信埠變更為非阻塞狀態的步驟;在該變更後,經過了 RRR應答確認單元預先指定的時間之後, 將作為終端站而原來處於阻塞狀態的其它通信埠也變更為非阻塞 狀態而解除終端站狀態的步驟;在從SYN截止檢測終端站至異常發生處的正常發揮功能的各個 傳送站中,通過RRR應答確認單元,從朝向同步站的鄰接站確認指 定了本站的RRR幀的接收時,將從異常檢測時刻起處於阻塞狀態的 接收埠設為非阻塞狀態的步驟;在朝向SYN截止檢測終端站的與異常處鄰接的傳送站中,通過 RRR應答確認單元,即使經過了指定時間也沒有接收到指定了本站的 RRR幀,從而維持通信埠的阻塞狀態,作為新的終端站而發揮功能 的步驟;以及另外,在與SYN截止檢測終端站鄰接的處所發生了異常的情況 下,同樣地通過RRR應答確認單元,即使經過了預先指定的時間也 沒有接收到指定了本站的RRR幀的情況下,維持在異常檢測時刻處 於阻塞狀態的通信埠的阻塞狀態的步驟,其中,將作為終端站而原來處於阻塞狀態的另一方的通信埠設 為非阻塞狀態,設為新的終端站,將從異常發生處朝向同步站的鄰接 站、和從異常發生處朝向相反側的鄰接站變更為新的雙環網絡的終端 站,在發生通信異常時,重構環狀的網絡。
10.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雙環網絡的通信控制方法,其特徵在於,上述初始化完成,通過兩個鄰接的終端站而構成為使傳送幀不在 環狀網絡內持續循環的狀態下, 一個以上的該傳送站除了包括特定信 息的一個以上的周期性地送出的傳送幀以外,還按照未特別規定的避 免雙環網絡上的傳送幀彼此的衝突的傳送路徑控制方式,送出上述的 該SYN幀、單發地送出的傳送幀的狀態下,傳送站具備設定本站的識別信息的"本站地址設定"單元;以 及設定與通信埠 A、 -B鄰接的傳送站的識別信息的"鄰接站地址設 定單元A、 -B",包括包括送出SYN幀的傳送站(以後記載為同步站),在從該傳送 站起包括終端站的路徑上,在傳送路徑、傳送站中發生了異常的情況 下,在從異常發生處至終端站的傳送站中,對應於異常發生,利用該 SYN無檢測單元和該接收異常檢測單元對異常狀態進行檢測的步驟;另外,在從異常發生處朝向同步站的路徑上與異常發生處鄰接的 傳送站中,通過接收異常檢測單元對異常狀態進行檢測的步驟;將檢測出的通信埠的狀態分別設為阻塞狀態,在該兩個終端站 中的、從同步站朝向異常處的路徑上的位於目的地的終端站中,通過 該SYN截止檢測單元的異常狀態的檢測輸出、和SYN無檢測單元的 SYN無檢測輸出,該終端站(以後記載為SYN截止檢測終端站)判斷為在朝向同步站的路徑上發生了異常的步驟;另外,在另一方的終端站(以後記載為SYN正常終端站)中, 根據正常地繼續接收SYN幀的情形,判斷為從該SYN正常終端站到 同步站間正常地維持通信功能的步驟;SYN截止檢測終端站對從SYN正常終端站接收的傳送幀串進行 監視,在按照避免雙環網絡上的傳送幀彼此的衝突的傳送路徑控制方 式向本站分配的傳送幀的送出定時,經由通信埠 A、 -B送出將SYN 正常終端站指定為接收目的地的包括特定控制信息的傳送幀(以後記 載為RRR幀),從朝向同步站的鄰接站等待將本站指定為接收目的 地的RRR幀的接收的步驟;在SYN正常終端站中,在接收到來自SYN截止檢測終端站的 RRR幀時,將所接收到的RRR幀中的接收目的地信息與本站識別信 息進行比較的步驟;在該比較結果是本站為接收目的地的情況下,關於接收到該 RRR幀的通信埠 (以後記載為RRR接收埠 ),將作為終端站而 原來處於阻塞狀態的通信埠設為非阻塞狀態,解除終端站狀態的步 驟;在從SYN截止檢測終端站至異常發生處的正常發揮功能的傳送 站各自中,在接收到來自SYN截止檢測終端站的RRR幀時,將所接 收到的RRR幀中的接收目的地信息與本站識別信息進行比較的步驟;在該比較結果並非接收目的地的情況下,利用該RRR接收應答 單元,經由RRR接收埠,在RRR幀的接收完成之後,立即送出將 朝向SYN截止檢測終端站的鄰接的傳送站設為接收目的地的RRR幀 的步驟;在SYN截止檢測終端站中,從朝向同步站的鄰接站在預先指定 的時間內接收到指定了本站的RRR幀時,將從異常檢測時刻起處於 阻塞狀態的通信埠變更為非阻塞狀態的步驟;之後,在經過了 RRR應答確認單元預先指定的時間之後,將作 為終端站而原來處於阻塞狀態的其它通信埠也變更為非阻塞狀態,解除終端站狀態的步驟;在從SYN截止檢測終端站至異常發生處的正常發揮功能的各個 傳送站中,當從朝向同步站的鄰接站在指定了本站的RRR幀的預先 指定的時間內確認了接收時,將從異常檢測時刻起處於阻塞狀態的 RRR接收埠設為非阻塞狀態的步驟;在朝向SYN截止檢測終端站的與異常處鄰接的傳送站中,通過 RRR應答確認單元,即使經過了預先指定的時間也沒有接收到指定了 本站的RRR幀,從而維持通信埠的阻塞狀態,作為新的終端站發 揮功能的步驟;以及另外,在與SYN截止檢測終端站鄰接的處所發生了異常的情況 下,同樣地在即使經過了預先指定的時間也沒有接收到指定了本站的 RRR幀的情況下,維持在異常檢測時刻處於阻塞狀態的通信埠的狀 態的步驟,其中,將作為終端站而處於阻塞狀態的另一方的通信埠設為非 阻塞狀態,設為新的終端站,將從異常發生處朝向同步站的鄰接站、 和從異常發生處朝向相反側的鄰接站變更為新的雙環網絡的終端站, 在發生通信異常時,重構環狀的網絡。
11. 根據權利要求9或IO所述的雙環網絡的通信控制方法,其 特徵在於,在所述雙環網絡的異常發生時的重構方法中,作為經由該通信埠送出並接收的該傳送幀形式、該通信埠的 傳送路徑接口 ,依照ISO/IEC 8802 - 3規格。
12. —種雙環網絡系統,經由傳送路徑將具備可以雙向通信的第 一通信埠以及第二通信埠的傳送站連接為環狀,在這些傳送站 內,基點站通過右循回的路徑以及左循回的路徑發送幀信號,右循回 的路徑的終端站以及左循回的路徑的終端站分別回送來自上述基點 站的幀信號,其特徵在於,上述傳送站、終端站以及基點站具備判定是否從可以通過上述右循回的路徑進行通信的第一通信端 口以及可以通過上述左循回的路徑進行通信的第二通信埠接收到上述幀信號的單元;在上述沒有接收到時,從上述第一以及第二通信埠向鄰接的傳 送站發送用於路徑確認的路徑確認幀信號的單元;以及在從鄰接的傳送站沒有回送上述路徑確認幀時,將本站設定為上 述終端站的單元。
13. 根據權利要求12所述的雙環網絡系統,其特徵在於,具有 在本站成為上述終端站時,在上述幀信號沒有通過右循回的路徑或左循回的路徑輸入時,解除作為終端站的設定的單元。
14、 一種雙環網絡系統,利用由第一通信線、第二通信線構成的 雙重的傳送路徑分別連接將任意一個設為基點站的多個傳送站,這些 傳送站具備第一通信埠和第二通信埠而相互進行雙向通信,其 中,所述第一通信埠在一端側接收來自上述基點站的左循回的信 息,並且從一端側向右循回方向輸出來自上述基點站的以右循回輸入 的信息或由該站生成的信息;所述第二通信埠在另一端側接收來自 上述基點站的以右循回輸入的信息,並且從另一端側向左循回方向輸 出上述左循回的信息或由該站生成的信息,所述雙環網絡系統的特徵在於,上述基點站在起動初期,具備INZ幀發送單元,該INZ幀發送 單元從上述第一通信埠以及第二通信埠同時以右循回以及左循 回發送包含將發送源設為上述基點站、並且指定傳送站的接收目的地 的信息的用於初始化的第一幀,其它傳送站在起動初期,具備INZ幀接收許可單元,設為可以接收來自上述第一通信埠以及 第二通信埠的信息;先到判定單元,在上述第一通信埠以及第二通信埠接收到上 述第一幀時,判斷首先接收到該第一幀的通信埠;本站位置確定單元,在上述第一通信埠以上述右循回、以及第 二通信埠以上述左循回分別接收到將該站設為接收目的地的右循 回、左循回的上述第一幀時,根據這些第一幀中包含的經由上述右循回、左循回而來的各傳送站的識別信息以及從上述基點站到該站為止 的線長度,判定是位於左循回端的傳送站還是位於右循回端的傳送站,輸出設定成為某一側的終端站的終端站設定信號;第一終端站決定單元,在輸出了上述終端站設定信號時,在上述 先到的判斷結果為上述第一通信埠首先接收到上述右循回的第一 幀的情況下,將本站設定為從上述基點站起左側端的終端站模式,在 臨時向左側的鄰接站發送了上述第二通信埠接收到的上述左循回 的第一幀之後,停止從上述第二通信埠的信息送出;以及第二終端站決定單元,在輸出了上述終端站設定信號時,在上述 先到的判定結果為上述第二通信埠首先接收到第一幀、並且第一通 信埠從右側的鄰接站接收到上述左循回的第 一幀的情況下,將本站 設定為從上述基點站起右側端的終端站模式,停從上述第一通信埠 的信息送出。
15. 根據權利要求14所述的雙環網絡系統,其特徵在於,上述 本站位置確定單元在以上述右循回或左循回接收到上述第一幀時,以 上述右循回或左循回發送應答確i人的幀並測量應答時間,利用該計數 值求出從本站起右循回左循回中的與基點站之間的線長度,使用該線 長度和用上述傳送站的識別信息求出的個數來確定從上述基點站起 右循回端以及左循回端的上述位置。
16. 根據權利要求14或15所述的雙環網絡系統,其特徵在於, 上述傳送站的上述第一終端站決定單元具備在停止了從上述第二通信埠的信息送出之後,向上述基點站發送包含成為該左側的終 端站在網絡上的地址的左側的終端站設定完成信號的單元,上述傳送站的上述第二終端站決定單元具備在停止了從上述第 一通信埠的信息送出之後,向上述基點站發送包含成為該右側的終 端站在網絡上的地址的右側的終端站設定完成信號的單元。
17. 根據權利要求14~16中的任意一項所述的雙環網絡系統, 其特徵在於,上述傳送站的上述第一終端站決定單元具有在停止了從上述第二通信埠的信息送出之後,從上述第 一通信埠向鄰接站以左循回 發送上述信息的單元,上述傳送站的上述第二終端站決定單元具有在停止了從上述第 一通信埠的信息送出之後,從上述第二通信埠向鄰接站以右循回 發送上述信息的單元。
18. 根據權利要求14~17中的任意一項所述的雙環網絡系統, 其特徵在於,上述傳送站的上述本站位置確定單元具有在上述第一通信埠 以上述右循回、以及第二通信埠以上述左循回分別接收到將該站設 為接收目的地的上述第一幀時,根據這些第一幀經由的中繼站的地址 和基點站及該本站的地址,將本站判定為中繼站的單元,具有在將本站判定為中繼站時,將該站的上述第一通信埠以 及第二通信埠分別設為接收許可以和發送許可狀態以及中繼許可狀態的單元o
19. 根據權利要求14~18中的任意一項所述的雙環網絡系統, 其特徵在於,上述傳送站具有異常信號發送單元,在存在異常時,從第一通信埠以及第二通 信埠發送包括本站地址的通知異常的第二幀;異常信號接收/發送單元,在從上述第一通信埠或第二通信端 口接收到上述第二幀時,發送輸出異常檢測信號;在輸出了上述異常檢測信號時,對上迷第一終端站決定單元、第 二終端站決定單元解除作為終端站的設定模式而設為上述中繼站模 式的單元;讀取接收到上述第二幀的通信埠的上述判斷結果,在第一通信 埠的情況下,讀取包含在上述第二幀中的傳送站的地址,對於與該 地址的傳送站鄰接的左側的傳送站,從上述第一通信埠送出用於設 定終端站的上述第三幀的單元;讀取接收到上述第二幀的通信埠的上述判斷結果,在第二通信埠的情況下,讀取包含在上述第二幀中的傳送站的地址,對於與該 地址的傳送站鄰接的右側的傳送站,從上述第二通信埠送出用於設定為終端站的第三幀的單元;以及在接收到用於設定為終端站的上迷第三幀時,使上述第一終端站 決定單元以及上述第二終端站決定單元再次執行而重構的單元。
20. —種網絡系統的通信控制方法,在該網絡系統中,經由傳送 路徑連接具備可以雙向通信的第一通信埠以及第二通信埠的傳 送站,在這些傳送站內基點站通過右循回的路徑以及左循回的路徑發 送幀信號,而右循回的路徑的終端站以及左循回的路徑的終端站分別 回送來自上述基點站的幀信號,在任意一個傳送路徑中發生了異常 時,新設定終端站,該網絡系統的通信控制方法的特徵在於,使上述傳送站和終端站以及基點站進行如下步驟判定是否從可以通過上述右循回的路徑進行通信的第 一 通信端 口以及可以通過上述左循回的路徑進4亍通信的第二通信埠接收到 上述幀信號的步驟;在上述沒有接收到時,從上述第一以及第二通信埠向鄰接的傳 送站發送用於路徑確認的路徑確認幀信號的步驟;在從鄰接的傳送站沒有回送上述路徑確認幀時,將本站設定為上 述終端站的步驟;以及當本站在右循回的路徑中成為終端站時,不將來自上述基點站的 來自右循回的幀信號傳送到後級的鄰接的右邊的傳送站,或者當本站 在左循回的路徑中成為終端站時,不將來自上述基點站的來自右循回 的幀信號傳送到後級的鄰接的左邊的傳送站的步驟。
21. 根據權利要求20所述的網絡系統的通信控制方法,其特徵在於,進行如下步驟在本站成為上述終端站時,當上述幀信號沒有通 過右循回的路徑或左循回的路徑輸入時,解除作為終端站的設定的步
22. —種傳送站,配置在雙環網絡系統的傳送路徑間,具備可以以右循回進行通信的第 一通信埠以及可以以左循回進行通信的第二通信埠,其特徵在於,具有判定是否從可以通過上述右循回的路徑進行通信的第一通信端 口以及可以通過上述左循回的路徑進行通信的第二通信埠接收到上述幀信號的單元;在上述沒有接收到時,從上述第一以及第二通信埠向鄰接的傳 送站發送用於路徑確認的路徑確認幀信號的單元;在沒有從鄰接的傳送站回送上述路徑確認幀時,將本站設定為上 述終端站的單元;以及當本站在右循回的路徑中成為終端站時,不將來自上述基點站的 來自右循回的幀信號傳送到後級的鄰接的右邊的傳送站,或者當本站 在左循回的路徑中成為終端站時,不將來自上述基點站的來自右循回 的幀信號傳送到後級的鄰接的左邊的傳送站的單元。
23. —種傳送站,其特徵在於,是使用由第一通信線、第二通信 線構成的雙重的傳送路徑分別連接了將任意一個作為基點站的多個 傳送站的雙環網絡系統的傳送站,這些傳送站具備第一通信埠和第 二通信埠而進行雙向通信,其中,所述第一通信埠在一端側接收 來自上述基點站的左循回的信息,並且從一端側向右循回方向輸出來 自上述基點站的以右循回輸入的信息或由該站生成的信息;所述第二 通信埠在另一端側接收來自上述基點站的以右循回輸入的信息,並 且從另一端側向左循回方向輸出上述左循回的信息或由該站生成的 信息,上述基點站在起動初期,具備INZ幀發送單元,該INZ幀發送 單元從上述第一通信埠以及第二通信埠同時以右循回以及左循 回發送包括將發送源作為上述基點站、並且指定傳送站的接收目的地 的信息的用於初始化的第 一幀,其它傳送站在起動初期,具備INZ幀接收許可單元,設為可以接收來自上述第一通信埠以及 第二通信埠的信息;先到判定單元,在上述第一通信埠以及第二通信埠接收到上述第一幀時,判斷首先接收到該第一幀的通信埠;本站位置確定單元,在上述第一通信埠以上述右循回、以及第 二通信埠以上述左循回分別接收到將該站設為接收目的地的右循 回、左循回的上述第一幀時,根據這些第一幀中包含的經由上述右循 回、左循回而來的各傳送站的識別信息以及從上述基點站到該站為止 的線長度,判定是位於左循回端的傳送站還是位於右循回端的傳送 站,輸出設定成為某一側的終端站的終端站設定信號;第一終端站決定單元,當輸出了上述終端站設定信號時,在上述 先到的判斷結果為上述第一通信埠首先接收到上述右循回的第一 幀的情況下,將本站設定為從上述基點站起左側端的終端站模式,在 臨時向左側的鄰接站發送了上述第二通信埠接收到的上述左循回 的第一幀之後,停止從上述第二通信埠的信息送出;以及第二終端站決定單元,當輸出了上述終端站設定信號時,在上述 先到的判定結果為上述第二通信埠首先接收到第一幀、並且第一通 信埠從右側的鄰接站接收到上迷左循回的第 一幀的情況下,將本站 設定為從上述基點站起右側端的終端站模式,停止從上述第一通信端 口的信息送出。
24. 根據權利要求23所述的傳送站,其特徵在於, 上述本站位置確定單元對於以上述右循回或左循回接收到上述第一幀時的接收,以上述右循回或左循回發送應答確認的幀並測量應 答時間,根據該計數值求出從本站起右循回左循回中的與基點站的線 長度,利用該線長度和用上述傳送站的識別信息求出的個數來確定從 上述基點站起右循回端以及左循回端的上述位置。
25. 根據權利要求23或24所述的傳送站,其特徵在於, 上述傳送站的上述本站位置確定單元在上述第一通信埠以上述右循回、以及第二通信埠以上述左循回分別接收到將該站設為接 收目的地的上述第一幀時,將這些第一幀經由的中繼站的地址以及基 點站和該本站的地址設為上述特定信息,並據此,將本站判斷為在從上述基點站觀察而將多個傳送站按照規定個數左右分開時應位於左 循回端或右循回端的傳送站時,輸出上述終端站設定信號。
26. 根據權利要求23~25中的任意一項所述的傳送站,其特徵在於,上述傳送站的上述第一終端站決定單元具備在停止從上述第二 通信埠的信息送出之後,向上述基點站發送包括成為該左側的終端 站在網絡上的地址的左側的終端站設定完成信號的單元,上述傳送站的上述第二終端站決定單元具備在停止從上述第一 通信埠的信息送出之後,向上述基點站發送包括成為該右側的終端 站的網絡上的地址的右側的終端站設定完成信號的單元。
27. 根據權利要求23~26中的任意一項所述的傳送站,其特徵在於,上述傳送站的上述第一終端站決定單元具有在停止從上述第二 通信埠的信息送出之後,從上述第 一通信埠向鄰接站以左循回發 送上述信息的單元,上述傳送站的上述第二終端站決定單元具有在停止從上述第一 通信埠的信息送出之後,從上述第二通信埠向鄰接站以右循回發 送上述信息的單元。
28. 根據權利要求22~27中的任意一項所述的傳送站,其特徵在於,上述傳送站的上述本站位置確定單元具有在上述第一通信埠 以上述右循回、以及第二通信埠以上述左循回分別接收到將該站設 為接收目的地的上述第一幀時,根據這些第一幀經由的中繼站的地址 以及基點站和該本站的地址,將本站判定為中繼站的單元,具有在將本站判定為中繼站時,將該站的上述第一通信埠以 及第二通信埠分別設為接收許可和發送許可狀態以及中繼許可狀態的單元。
29. 根據權利要求23~28中的任意一項所述的傳送站,其特徵在於,上述傳送站具有異常信號發送單元,在存在異常時,從第一通信埠以及第二通 信埠發送包括本站地址的通知異常的第二幀;異常信號接收/發送單元,在從上迷笫一通信埠或第二通信端 口接收到上述第二幀時,輸出異常檢測信號;在輸出了上述異常檢測信號時,對上述第一終端站決定單元、第 二終端站決定單元解除作為終端站的設定模式而設為上述中繼站模 式的單元;讀取接收到上述第二幀的通信埠的上述判斷結果,在第一通信 埠的情況下,讀取包含在上述第二幀中的傳送站的地址,對與該地 址的傳送站鄰接的左側的傳送站,從上迷笫一通信埠送出用於設定 終端站的上述第三幀的單元;讀取接收到上述第二幀的通信埠的上述判斷結果,在第二通信 埠的情況下,讀取包含在上述第二幀中的傳送站的地址,對與該地 址的傳送站鄰接的右側的傳送站,從上述笫二通信埠送出用於設定 為終端站的第三幀的單元;以及在接收到用於設定為終端站的上述第三幀時,使上述第一終端站 決定單元以及上述笫二終端站決定單元再次執行而重構的單元。
30. —種雙環網絡系統的通信控制的程序,配置在雙環網絡系統 的傳送路徑間,具備可以以右循回進行通信的第 一通信埠以及可以 以左循回進行通信的第二通信埠,其特徵在於,使計算機作為如下 的單元執行功能判定是否從可以通過上述右循回的路徑進行通信的第一通信端 口以及可以通過上述左循回的路徑進行通信的第二通信埠接收到 上述幀信號的單元;在上述沒有接收到時,從上述第一以及第二通信埠向鄰接的傳 送站發送用於路徑確認的路徑確認幀信號的單元;在從鄰接的傳送站沒有回送上述路徑確認幀時,將本站設定為上 述終端站的單元;以及當本站在右循回的路徑中成為終端站時,不將來自上述基點站的 右循回的幀信號傳送到後級的鄰接的右邊的傳送站,或者當本站在左 循回的路徑中成為終端站時,不將來自上述基點站的右循回的幀信號 傳送到後級的鄰接的左邊的傳送站的單元。
31. 根據權利要求30所述的雙環網絡系統的通倌控制的程序, 其特徵在於,使上述計算機作為如下的單元執行功能當本站成為上述終端站時,在上述幀信號沒有通過右循回的路徑 或左循回的路徑輸入時,解除作為終端站的設定的單元。
32. —種雙環網絡系統的通信控制的程序,其特徵在於,在雙環 網絡系統中,利用由第一通信線、第二通信線構成的雙重的傳送路徑 分別連接了將任意一個作為基點站的多個傳送站,這些傳送站具備如下的第一通信埠和第二通信埠而相互進 行雙向通信,其中,所述第一通信埠在一端側接收來自上述基點站 的左循回的信息,並且從一端側輸出來自上述基點站的以右循回輸入 的信息或由該站生成的信息;所述第二通信埠在另一端側接收來自 上述基點站的以右循回輸入的信息,並且從另一端側向上述左循回輸 出信息或由該站生成的信息,這些傳送站具備如下的第一通信埠和第二通信埠而相互進 行雙向通信,其中,所述第一通信埠在一端側接收來自上述基點站 的左循回的信息,並且從一端側向右循回方向輸出來自上述基點站的 以右循回輸入的信息或由該站生成的信息;所述第二通信埠在另一 端側接收來自上述基點站的以右循回輸入的信息,並且從另一端側向 左循回方向輸出上述左循回的信息或由該站生成的信息,上迷基點站在起動初期,作為INZ幀發送單元而執行功能,其 中,該INZ幀發送單元從上述第一通信埠以及第二通信埠同時以 右循回以及左循回發送包含將發送源作為上述基點站、並且指定傳送 站的接收目的地的信息的用於初始化的第一幀,其它傳送站在起動初期,作為如下單元而執行功能INZ幀接收許可單元,設為可以接收來自上述第一通信埠以及第二通信埠的信息;先到判定單元,在上述第 一通信埠以及第二通信埠接收到上 述第一幀時,判斷首先接收到該第一幀的通信埠;本站位置確定單元,在上述第一通信埠以上述右循回、以及第 二通信埠以上述左循回分別接收到將該站設為接收目的地的右循 回、左循回的上述第一幀時,根據這些第一幀中包含的經由上述右循 回、左循回的各傳送站的識別信息以及從上述基點站到該站為止的線 長度,判定是位於左循回端的傳送站還是位於右循回端的傳送站,輸 出設定成為某一側的終端站的終端站設定信號;第一終端站決定單元,當輸出了上迷終端站設定信號時,在上述 先到的判斷結果為上述第一通信埠首先接收到上述右循回的第一 幀的情況下,將本站設定為從上述基點站起左側端的終端站模式,在 臨時向左側的鄰接站發送了上述第二通信埠接收到的上述左循回 的第一幀之後,停止從上述第二通信埠的信息送出;第二終端站決定單元,在輸出了上述終端站設定信號時,在上述先到的判定結果為上述第二通信埠首先接收到第一幀、並且第一通 信埠從右側的鄰接站接收到上述左循回的第一幀的情況下,將本站 設定為從上述基點站起右側端的終端站模式,停止從上述第一通信端 口的信息送出。
全文摘要
一種雙環網絡,構成為在具備可以雙向通信的兩個通信埠(10、11)的兩個以上的傳送站(#ST1~#ST8)內,任意的相鄰的兩個傳送站成為終端站,任意一個傳送站成為基點,分別通過通信埠(10、11)經由傳送路徑相互連接為環狀而可以在傳送站相互間進行相互通信,傳送站(#ST1~#ST8)判定是否從所鄰接的傳送站接收到幀信號,在沒有接收到幀信號時,向鄰接的傳送站發送用於路徑確認的路徑確認幀信號,在從鄰接的傳送站沒有回送路徑確認幀時,代替當前的終端站而將本站設定為終端站,不送達到連接為環狀的下一目的地的傳送站。
文檔編號H04L12/437GK101536423SQ20078004258
公開日2009年9月16日 申請日期2007年3月15日 優先權日2006年11月17日
發明者河野慎哉, 鹽原康壽 申請人:株式會社東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