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調速型液力偶合器的製作方法
2023-11-07 03:29:02 4
專利名稱:一種調速型液力偶合器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離合器,特別是液力偶合器。
背景技術:
公知的調速型液力偶合器,一般由箱體、旋轉組件、供油系統、密封裝置組成。箱體兩端板開有「U」型開口,並可分別與輸入、輸出安裝板連接。旋轉組件包括輸入軸、齒輪、輸出軸、輸入、輸出軸承、輸入、輸出軸承座、背殼、渦輪、泵輪、中心軸承、泵輪軸承、外殼。旋轉組件輸入、輸出軸軸承座分別安裝在輸入、輸出安裝板上,通過輸入、輸出安裝板把旋轉組件插裝到箱體上,用柱銷定位,螺栓擰緊。供油系統含供油泵和油路、導管、油池。旋轉組件輸入軸齒輪驅動供油泵齒輪,從供油泵排出的工作油經油路,進入旋轉組件泵輪工作腔,進行能量傳遞。工作後的油被導管引出排回油箱油池內。供油泵的泵殼和輸入軸承座共用一個零件,即輸入軸承座同時也是供油泵的泵殼。旋轉組件的軸承設置在工作油流道上,因而流動的工作油同時潤滑了軸承,軸承均處在油浴狀態,潤滑充分。軸端密封裝置採用軸端皮碗密封。這種液力偶合器柔性傳動,無級調速,結構緊湊,但在箱體結構,軸承潤滑、軸端密封等方面存在不少問題如箱體呈「U」型開口,剛性差;旋轉組件由安裝板插裝,重複安裝精度低,輸入輸出軸線不重合;潤滑與工作油路共用,未經精細過濾的工作油,內含不潔雜質較多,直接潤滑軸承,會加劇軸承的磨損而失效,同時全浸浴下會激烈攪動工作油,消耗能量,油溫升高,耗費能量;供油泵的泵殼和輸入軸承座共用一個零件,未各成一體,安裝使用,配件供應極不方便;輸入、出軸端密封工作不可靠,存在著滲漏油現象等。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保持調速型液力偶合器優異的傳動特性,提供一種結構合理,運轉可靠,安裝、維護方便的調速型液力偶合器。
本實用新型所採用的技術方案是已有技術方案的改進,本技術方案由箱體、旋轉組件、供油系統、密封裝置組成,箱體由輸入端板、輸出端板、側板,底板,安裝墊焊接而成,旋轉組件(包括輸入軸、輸出軸、輸入齒輪、輸入軸承、輸出軸承、渦輪、泵輪、中心軸承、外殼、外殼軸承、軸承座、外殼蓋,)的組合及泵輪工作腔型與已有的一樣,旋轉組件通過輸入軸承、輸出軸承直接支承在箱體輸入端板、輸出端板上,供油系統含供油泵和油路、導管、箱體油池,供油泵自成一體,獨立安裝在輸入端板上,其內部結構與已有的一樣,旋轉組件輸入軸上的齒輪傳動油泵齒輪,從供油泵排出的工作油分兩路,一路經進油噴管注入旋轉組件泵輪進油腔工作,進行能量傳遞,工作後的油被導管引出排回油箱油池內;另一路經濾油器進入中心軸承、外殼軸承、輸入軸承、輸出軸承潤滑,軸端密封採用擋、甩油盤與迷宮組合式結構。
箱體輸入端板上設有輸入套,其上加工有輸入軸承座孔和油泵安裝孔,輸出端板上加工有一安裝法蘭孔。
箱體側板呈拱形。
軸端密封裝置為擋、甩油盤與迷宮組合式結構,由壓蓋、迷宮蓋、毛氈圈、動篦、甩油盤、螺母、擋油盤構成。
本實用新型的偶合器針對已有產品在箱體,安裝支承結構,供油泵外殼,潤滑油路,特別是對軸端密封結構等方面存在問題加以改進,採用閉合式箱體,旋轉組件直接安裝在箱體輸入輸出端板上,供油泵獨立安裝,供油系統的工作油路與潤滑油路分開,採用擋、甩油盤與迷宮組合式軸端密封裝置,使得本實用新型的偶合器結構合理,箱體剛性大,安裝基準統一,輸入輸出軸線重合,軸承潤滑適度,軸端密封可靠,大大地提高了偶合器綜合使用性能。
圖1本實用新型調速型液力偶合器結構示意圖;圖2本實用新型箱體結構示意圖;圖3圖2的左視圖;圖4本實用新型供油泵結構示意;圖5圖4的左視圖;圖6本實用新型油路原理圖;圖7本實用新型輸入、輸出軸軸端密封裝置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介紹本實用新型實施例。
圖中R旋轉組件 J進油腔 P泵輪工作腔 T渦輪工作腔S導管腔 P1壓力表T1、T2溫度表 1進油噴管 2輸入軸承 3輸入軸 4密封裝置 5輸入齒輪6供油泵 7連通孔 8泵輪 9渦輪 10外殼 11外殼蓋 12軸承座13中心軸承 14外殼軸承 15導管殼體 16輸出軸 17輸出軸承 18支路19導管 20箱體 21支路 22中心軸承套 23潤滑油進油口 24支路25支路 26工作油路 27出油口 28安裝墊 29輸入軸承座孔 30油泵安裝孔31輸入套 32輸入端板 33輸出端板 34安裝法蘭孔 35底板 36出油管 37側板38吸油管 39泵軸承 40端蓋 41泵蓋 42銷釘 43泵殼體 44隔板 45隔離套46泵齒輪 47油泵軸 48內轉子 49外轉子 50偏心套 51溫度開關 52冷卻器53濾油器 54壓力開關 55潤滑油節流板 56工作油節流板 57壓蓋 58迷宮蓋59毛氈圈 60動篦齒 61甩油盤62螺母 63擋油盤 64洩油道參看圖1、圖2、圖3,箱體(20)由輸入端板(32)、側板(37)、底板(35)、安裝墊(28),輸出端板(33)焊接而成,側板(37)呈拱形,整個箱體為閉合的隧道式箱體,剛性好。輸入端板(32)的輸入套(31)上加工有輸入軸承座孔(29)、供油泵安裝孔(30),內外側還焊有吸油管(38)、出油管(36)和進出油口法蘭,輸出端板(33)上加工有一安裝法蘭孔(34),旋轉組件(R)包括輸入軸(3)、輸入齒輪(5)、輸出軸(16)、輸入軸承(2)、輸出軸承(17)、外殼(10)、渦輪(9)、泵輪(8)、中心軸承(13)、中心軸承套(22)、外殼軸承(14)、外殼蓋(11)、軸承座(12)、導管殼體(15),旋轉組件(R)各件組裝好後,包括將輸出軸承(17)安裝在導管殼體(15)的軸承座孔上,直接將旋轉組件(R)以輸入軸承(2)安裝在箱體輸入端板(32)的輸入軸承座孔(29)上,導管殼體(15)固定在輸出端板安裝法蘭孔(34)上。安裝法蘭孔(34)足以通過旋轉組件(R)最大外徑,這樣保證了偶合器輸入輸出軸線的重合度。
參看圖4、圖5,供油泵(6)做成單獨部件式,其零件有泵殼體(43),銷釘(42)、泵蓋(41)、端蓋(40)、泵軸承(39)、隔板(44)、隔離套(45)、泵齒輪(46)、油泵軸(47)、內轉子(48)、外轉子(49)、偏心套(50)。安裝時只須把供油泵(6)部件組裝好,通過泵殼體(43)整體安裝到箱體輸入端板(32)的油泵安裝孔(30)上,泵齒輪(46)與旋轉組件(R)的輸入齒輪(5)嚙合連接,在使用過程中,如供油泵出現故障一時難以修復,可將供油泵整體更換,確保正常運行使用。
參看圖1、圖6、圖7,油從箱體(20)油池吸入,進入供油泵(6)。從供油泵出油口(27)排出的工作油經冷卻器(52)冷卻後分兩條油路流動。工作油路(26)接有工作油節流板(56),經進油噴管(1)注入泵輪進油腔(J),穿越連通孔(7),進入泵輪工作腔(P)、渦輪工作腔(T)循環,能量傳遞後的工作油進入導管腔(S),經導管(19)引出排入箱體油池內;潤滑油路(23),接有溫度表(T1)、壓力表(P1)、壓力開關(54)、潤滑油節流板(55),工作油經濾油器(53)精細過濾分成四個支路(18、21、24、25),支路(18)引至導管殼體(15)外殼軸承(14),支路(21)引至輸出軸承(17),潤滑軸承滾動體和軸承滾道。潤滑後的油一部份流入導管殼體(15)的內腔,經回油孔流入油池內。支路(24)分別注向輸入軸承(2)和供油泵傳動齒輪付,支路(25)注入中心軸承(13)供油潤滑,(51)是溫度開關,(T2)是溫度表。潤滑油流量可以通過調整注油孔徑大小而控制。這樣既滿足軸承潤滑的需要,又為解決軸端密封滲漏創造條件。
輸入軸(3)、輸出軸(16)軸端密封裝置(4)採用擋、甩油盤與迷宮組合式結構。密封裝置(4)主要由壓蓋(57)、迷宮蓋(58)、毛氈圈(59)、動篦齒(60)、甩油盤(61)、螺母(62)、擋油盤(63)構成。從軸承(17)滾動體流向軸承右側的潤滑油被與輸出軸(16)一起旋轉的擋油盤(63)阻擋並被驅趕回軸承內側,流入油池,少部份潤滑油越過擋油盤(63)與輸出軸承(17)之間微小縫隙,沿輸出軸(16)上的固定螺母(62)爬行至甩油盤(61)時,被甩油盤(61)甩向壓蓋(57)內腔,經壓蓋(57)上集油槽匯集,由導管殼體(15)上洩油道(64)流回箱體油池內。向軸端滲溢的潤滑油被擋、甩盤二道密封措施處理後,外滲漏現象即被克服。為保險起見,軸端密封裝置(4)還增加一道迷宮密封,偶有洩出潤滑油進入迷宮區後,被迷宮動篦齒(60)甩向迷宮蓋(58)內腔壁面,經集油槽、導管殼體(15)上的回孔流回箱體油池內。經過擋油、甩油、迷宮三重密封后,偶合器軸端被密封而無滲漏。另外,為消除停機時塵埃從間隙進入偶合器內,克服運行過程,軸端聯軸器旋轉攪動,空氣對偶合器軸端泵吸作用,密封裝置(4)於迷宮外側還增加一道毛氈圈(59)防塵;消除泵吸作用,使密封裝置使用效果更好。輸入軸端密封裝置(4)原理亦同輸出軸端。
權利要求1.一種調速型液力偶合器,由箱體、旋轉組件(R)、供油系統、密封裝置組成,旋轉組件(R)包括輸入軸、輸出軸、輸入齒輪、輸入軸承、輸出軸承、渦輪、泵輪、中心軸承、外殼、外殼軸承、軸承座、外殼蓋,旋轉組件(R)通過輸入、輸出軸承支承在箱體上,供油系統含供油泵和油路、導管、油池,旋轉組件(R)輸入軸上的輸入齒輪傳動供油泵齒輪,從供油泵排出的工作油經油路,進入旋轉組件(R)泵輪工作腔,進行能量傳遞,工作後的油被導管引出排回油箱油池,密封裝置用於軸端密封,其特徵在於箱體(20)由輸入端板(32)、輸出端板(33)、側板(37),底板(35),安裝墊(28),焊接而成,旋轉組件(R)通過輸入軸承(2)、輸出軸承(17)直接支承在箱體(20)的輸入端板(32)、輸出端板(33)上,供油泵(6)自成一體,獨立安裝在輸入端板(32)上,從供油泵(6)排出的工作油分兩路,一路經進油噴管(1)注入泵輪進油腔(J)工作,另一路經濾油器(53)進入中心軸承(13)、外殼軸承(14)、輸入軸承(2)、輸出軸承(17)潤滑,軸端密封裝置(4)採用擋、甩油盤與迷宮組合式結構。
2.根據權利要求1的調速型液力偶合器,其特徵在於所述箱體輸入端板(32)上設有輸入套(31),其上加工有輸入軸承座孔(29)和油泵安裝孔(30),輸出端板(33)上加工有一安裝法蘭孔(34)。
3.根據權利要求1的調速型液力偶合器,其特徵在於所述箱體側板(37)呈拱形。
4.根據權利要求1的調速型液力偶合器,其特徵在於所述軸端密封裝置(4)的擋、甩油盤與迷宮組合式結構由壓蓋(57)、迷宮蓋(58)、毛氈圈(59)、動篦齒(60)、甩油盤(61)、螺母(62)、擋油盤(63)構成。
專利摘要一種調速型液力偶合器針對已有偶合器在箱體,安裝支承結構,供油泵部件,潤滑油路,特別是對軸端密封結構等方面存在問題加以改進。採用閉合式箱體,旋轉組件直接安裝在箱體輸入輸出端板上,供油泵獨立安裝,供油系統的工作油路與潤滑油路分開,採用擋、甩油盤與迷宮組合式的軸端密封裝置。本偶合器結構合理,箱體剛性大,安裝基準統一,軸承潤滑適度,軸端密封可靠,綜合使用性能提高。
文檔編號F16H41/00GK2641383SQ0327412
公開日2004年9月15日 申請日期2003年9月3日 優先權日2003年9月3日
發明者劉建強, 陸文清, 黃金火 申請人:廣東中興液力傳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