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高產馬鈴薯的種植方法與流程
2023-12-08 11:47:51
本發明屬於蔬菜種植
技術領域:
,尤其是一種高產馬鈴薯的種植方法。
背景技術:
:馬鈴薯含有豐富的維生素及鈣、鉀等微量元素,且易於消化吸收,營養豐富,能供給人體大量的熱能;馬鈴薯含有大量澱粉以及蛋白質、B族維生素、維生素C等,能促進脾胃的消化功能;馬鈴薯含有大量膳食纖維,能寬腸通便,幫助機體及時排洩代謝毒素,防止便秘,預防腸道疾病的發生;馬鈴薯有很好的呵護肌膚、保養容顏的功效。馬鈴薯在種植前,薯種處理的不好,會造成馬鈴薯出芽慢且出芽質量差,薯種播種後極易發生地老虎和金針蟲等地下蟲害,生長過程中植株葉片重合率高,造成光合作用率極低,從而導致馬鈴薯的產量受到極大的影響;因此,發明一種能夠有效解決以上問題、提高馬鈴薯產量的種植方法是目前亟待解決的問題。技術實現要素:針對上述問題,本發明旨在提供一種高產馬鈴薯的種植方法,使得畝產量達到3286.6~3677.3kg,相對普通種植方法每畝增加997.2~1287.9kg。本發明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一種高產馬鈴薯的種植方法,具體方法如下:(1)種植地土壤處理將用於種植馬鈴薯的土地,在11月下旬,進行39~41cm的深耕處理,越冬自然風化;3月上旬,每畝使用16~18L處理液對土壤進行均勻噴施,噴施後深耕39~41cm,深耕2~4天後每畝使用10~12L處理液對土壤進行均勻噴施,噴施後深耕39~41cm;所述的處理液,按以下步驟進行製備:將3~4重量份的芒柄花根提取物加入到11~13重量份的仙人掌汁液中研磨14~16min,加入7~9份的雨樹樹汁混合均勻,加入5~6份的金鳳花花提取物和8~10份的三角花花提取物研磨24~26min,加入3700~3900重量份的水混合均勻,得處理液;(2)薯種選擇、處理和播種3月下旬,選擇無外傷、無病、鮮亮、無痕皮、重量為110~130g的馬鈴薯整薯做薯種,使用浸種液浸泡薯種20~22h,晾曬至表面無水分,播種,單行種植,行距為66~68cm,株距為26~28cm;所述的浸種液,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製成:木樨根提取物4~5份、南天竹葉提取物7~8份、紫薇葉提取物2~4份、鳳尾蘭提取物9~10份、水8600~8800份;(3)田間管理當馬鈴薯植株長出24片葉時,對馬鈴薯植株進行葉片修剪,留取12個生長狀況良好的葉片且使得每個葉片得到充足光照;修剪後,每個馬鈴薯植株葉面噴施營養液3.6~3.8mL,之後每隔4~6天葉面噴施一次營養液,每個馬鈴薯植株噴施量為2.1~2.3mL;長出新葉時及時進行修剪,始終保留12個生長狀況良好的葉片。作為發明進一步的方案:步驟(3)所述的營養液,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製成:硫酸鋅6~7份、硫酸亞鐵10~12份、硫酸鎂14~16份、尿素13~15份、維生素A3~4份、銀杏外種皮提取物1.2~1.4份、海桐花提取物0.7~0.9份、八角金盤葉提取物1.6~1.8份、水7400~7800份。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本發明提供的一種高產馬鈴薯的種植方法,對種植馬鈴薯的土壤進行深耕風化處理,並用本發明的處理液對土壤進行處理,能夠有效殺滅地下害蟲,降低地下害蟲的蟲害率,使得地老虎發生率降低至0.7%~1.0%、金針蟲發生率降低至0.8%~1.0%;在薯種播種前,用本發明的浸泡液對薯種進行浸泡處理,能夠有效打破薯種休眠,促進其快速萌發健壯的芽,為後期植株生長奠定良好的生長基礎;在馬鈴薯植株長出24片葉時,剪去葉片始終只保留12個葉片,使得每個葉片均能進行全光合作用,提高有效光合作用面積,用本發明的營養液定期進行葉面噴施,有效提高質子泵的活性,增大葉片氣孔的張開度,增強光合作用;本發明使得馬鈴薯畝產量達到3286.6~3677.3kg。具體實施方式下面用具體實施例說明本發明,但並不是對本發明的限制。實施例1本發明實施例中,一種高產馬鈴薯的種植方法,具體方法如下:(1)種植地土壤處理將用於種植馬鈴薯的土地,在11月下旬,進行39cm的深耕處理,越冬自然風化;3月上旬,每畝使用16L處理液對土壤進行均勻噴施,噴施後深耕39cm,深耕2天後每畝使用10L處理液對土壤進行均勻噴施,噴施後深耕39cm;所述的處理液,按以下步驟進行製備:將3重量份的芒柄花根提取物加入到11重量份的仙人掌汁液中研磨14min,加入7份的雨樹樹汁混合均勻,加入5份的金鳳花花提取物和8份的三角花花提取物研磨24min,加入3900重量份的水混合均勻,得處理液;(2)薯種選擇、處理和播種3月下旬,選擇無外傷、無病、鮮亮、無痕皮、重量為110g的馬鈴薯整薯做薯種,使用浸種液浸泡薯種20h,晾曬至表面無水分,播種,單行種植,行距為68cm,株距為28cm;所述的浸種液,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製成:木樨根提取物4份、南天竹葉提取物7份、紫薇葉提取物2份、鳳尾蘭提取物9份、水8800份;(3)田間管理當馬鈴薯植株長出24片葉時,對馬鈴薯植株進行葉片修剪,留取12個生長狀況良好的葉片且使得每個葉片得到充足光照;修剪後,每個馬鈴薯植株葉面噴施營養液3.6mL,之後每隔6天葉面噴施一次營養液,每個馬鈴薯植株噴施量為2.1mL;長出新葉時及時進行修剪,始終保留12個生長狀況良好的葉片。作為發明進一步的方案:步驟(3)所述的營養液,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製成:硫酸鋅6份、硫酸亞鐵10份、硫酸鎂14份、尿素13份、維生素A3份、銀杏外種皮提取物1.2份、海桐花提取物0.7份、八角金盤葉提取物1.6份、水7800份。實施例2本發明實施例中,一種高產馬鈴薯的種植方法,具體方法如下:(1)種植地土壤處理將用於種植馬鈴薯的土地,在11月下旬,進行40cm的深耕處理,越冬自然風化;3月上旬,每畝使用17L處理液對土壤進行均勻噴施,噴施後深耕40cm,深耕3天後每畝使用11L處理液對土壤進行均勻噴施,噴施後深耕40cm;所述的處理液,按以下步驟進行製備:將3.5重量份的芒柄花根提取物加入到12重量份的仙人掌汁液中研磨15min,加入8份的雨樹樹汁混合均勻,加入5.5份的金鳳花花提取物和9份的三角花花提取物研磨25min,加入3800重量份的水混合均勻,得處理液;(2)薯種選擇、處理和播種3月下旬,選擇無外傷、無病、鮮亮、無痕皮、重量為120g的馬鈴薯整薯做薯種,使用浸種液浸泡薯種21h,晾曬至表面無水分,播種,單行種植,行距為67cm,株距為27cm;所述的浸種液,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製成:木樨根提取物4.5份、南天竹葉提取物7.5份、紫薇葉提取物3份、鳳尾蘭提取物9.5份、水8700份;(3)田間管理當馬鈴薯植株長出24片葉時,對馬鈴薯植株進行葉片修剪,留取12個生長狀況良好的葉片且使得每個葉片得到充足光照;修剪後,每個馬鈴薯植株葉面噴施營養液3.7mL,之後每隔5天葉面噴施一次營養液,每個馬鈴薯植株噴施量為2.2mL;長出新葉時及時進行修剪,始終保留12個生長狀況良好的葉片。作為發明進一步的方案:步驟(3)所述的營養液,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製成:硫酸鋅6.5份、硫酸亞鐵11份、硫酸鎂15份、尿素14份、維生素A3.5份、銀杏外種皮提取物1.3份、海桐花提取物0.8份、八角金盤葉提取物1.7份、水7500份。實施例3本發明實施例中,一種高產馬鈴薯的種植方法,具體方法如下:(1)種植地土壤處理將用於種植馬鈴薯的土地,在11月下旬,進行41cm的深耕處理,越冬自然風化;3月上旬,每畝使用18L處理液對土壤進行均勻噴施,噴施後深耕41cm,深耕4天後每畝使用12L處理液對土壤進行均勻噴施,噴施後深耕41cm;所述的處理液,按以下步驟進行製備:將4重量份的芒柄花根提取物加入到13重量份的仙人掌汁液中研磨16min,加入9份的雨樹樹汁混合均勻,加入6份的金鳳花花提取物和10份的三角花花提取物研磨26min,加入3700重量份的水混合均勻,得處理液;(2)薯種選擇、處理和播種3月下旬,選擇無外傷、無病、鮮亮、無痕皮、重量為130g的馬鈴薯整薯做薯種,使用浸種液浸泡薯種22h,晾曬至表面無水分,播種,單行種植,行距為66cm,株距為26cm;所述的浸種液,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製成:木樨根提取物5份、南天竹葉提取物8份、紫薇葉提取物4份、鳳尾蘭提取物10份、水8600份;(3)田間管理當馬鈴薯植株長出24片葉時,對馬鈴薯植株進行葉片修剪,留取12個生長狀況良好的葉片且使得每個葉片得到充足光照;修剪後,每個馬鈴薯植株葉面噴施營養液3.8mL,之後每隔4~6天葉面噴施一次營養液,每個馬鈴薯植株噴施量為2.1~2.3mL;長出新葉時及時進行修剪,始終保留12個生長狀況良好的葉片。作為發明進一步的方案:步驟(3)所述的營養液,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製成:硫酸鋅7份、硫酸亞鐵12份、硫酸鎂16份、尿素15份、維生素A4份、銀杏外種皮提取物1.4份、海桐花提取物0.9份、八角金盤葉提取物1.8份、水7400份。使用本實施例種植方法與對比例馬鈴薯的普通種植方法種植「紫白花」品種馬鈴薯20畝,平均每組5畝,其他條件均相同,統計其地老虎發生率、金針蟲發生率和畝產量,實驗對比結果如下表:表1實施例和對比例的對比結果實施例組1實施例組2實施例組3對比例組地老虎發生率(%)1.00.80.77.6金針蟲發生率(%)1.00.90.88.2畝產量(kg)3386.63524.63677.32389.4從表1可以看出,本發明的種植方法能夠降低地老虎和金針蟲的發生率,使得地老虎發生率降低至0.7%~1.0%、金針蟲發生率降低至0.8%~1.0%,有效增加馬鈴薯的產量,使得畝產量達到3286.6~3677.3kg,相對普通種植方法每畝增加997.2~1287.9kg。當前第1頁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