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筒式脫溼乾燥再生裝置及相關脫溼乾燥再生工藝的製作方法
2023-06-24 01:08:26 1
專利名稱:一筒式脫溼乾燥再生裝置及相關脫溼乾燥再生工藝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乾燥裝置技術領域,特別涉及脫溼乾燥再生裝置技術領域,具體是指 一種一筒式脫溼乾燥再生裝置及相關脫溼乾燥再生工藝。
背景技術:
目前塑料輔機行業的乾燥機主要分為兩種熱風乾燥機和脫溼乾燥機。其中脫溼 乾燥機傳統上均使用脫溼源,分別有乾燥、再生、冷卻過程控制,在設備上均採用乾燥、再生 風機。另外再配裝輸送裝置等功能。其中現有脫溼乾燥機有一些不足之處1、脫溼源再生與乾燥單獨使用加熱管,空 間較大並且成本較高;2、冷卻過程中需要冷卻源,必須要客戶提供冷卻水源;3、輸送補氣 為內循環,容易造成乾燥溫度波動。為了改進上述缺陷,專利號為ZL200720076358.8、發明創造名稱為「一筒式脫溼幹
燥機」的中國實用新型專利說明書中公開了一筒式脫溼乾燥裝置,該裝置包括乾燥循環空 氣設備和再生循環設備,其中乾燥循環空氣設備包括依次連接的乾燥筒、過濾器、冷卻器、 一筒式脫溼源、乾燥再生風機、乾燥加熱管和乾燥筒,再生循環設備包括依次連接的過濾 器、乾燥再生風機、再生加熱管、一筒式脫溼源和排空管。其缺陷在於1、同一脫溼源需要兩 根加熱管分別用於乾燥和再生,能源耗損較大,佔用空間較大;2、乾燥迴風處的冷卻器使用 水冷,需要外接冷卻水;3、二次輸送時需要補充乾燥內循環,容易造成乾燥溫度波動。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克服了上述現有技術中的缺點,提供一筒式脫溼乾燥再生裝置及 相關脫溼乾燥再生工藝,該一筒式脫溼乾燥再生裝置設計巧妙、結構簡潔,乾燥和再生共用 一根加熱管,提高了加熱管的利用率,降低了成本和能耗,佔用空間更小,且性能優良,適於 大規模推廣應用。為了實現上述目的,在本發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種一筒式脫溼乾燥再生裝置, 其特點是,包括乾燥筒、乾燥過濾器、第一閥門、乾燥再生風機、第二閥門、一筒式脫溼源、幹 燥再生加熱管、乾燥切換閥、第三閥門、第四閥門、再生過濾器和再生切換閥,所述乾燥筒分 彆氣路連接所述乾燥過濾器和所述乾燥切換閥,所述乾燥過濾器、所述第一閥門、所述乾燥 再生風機、所述第二閥門、所述一筒式脫溼源、所述乾燥再生加熱管和所述乾燥切換閥依次 氣路連接,連接所述第一閥門和所述乾燥再生風機的氣路通過所述第三閥門與連接所述幹 燥再生加熱管和所述乾燥切換閥的氣路連接,所述再生過濾器通過所述第四閥門與連接所 述乾燥再生風機和所述第二閥門的氣路連接,連接所述第二閥門和所述一筒式脫溼源的氣 路連接所述再生切換閥。較佳地,所述一筒式脫溼源採用分子篩為脫溼源。較佳地,所述第一閥門、所述第二閥門、所述第三閥門和所述第四閥門均為單向閥。
4
較佳地,所述一筒式脫溼乾燥再生裝置還包括控制單元,所述控制單元分別電連 接所述乾燥切換閥和所述再生切換閥。更佳地,所述控制單元還分別電連接所述乾燥再生風機和所述乾燥再生加熱管。較佳地,所述一筒式脫溼乾燥再生裝置還包括乾燥溫度用熱電偶和再生溫度用熱 電偶,所述乾燥溫度用熱電偶安裝在連接所述乾燥切換閥和所述乾燥筒之間的氣路中,所 述再生溫度用熱電偶安裝在連接所述乾燥再生加熱管和所述一筒式脫溼源之間的氣路中。較佳地,所述一筒式脫溼乾燥再生裝置還包括過熱繼電器,所述過熱繼電器安裝 在所述乾燥再生加熱管表面。在本發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種脫溼乾燥再生工藝,其特點是,所述脫溼乾燥再 生工藝採用上述的一筒式脫溼乾燥再生裝置並包括乾燥循環空氣流程和再生循環空氣流 程,其中,所述乾燥循環空氣流程為空氣從所述乾燥筒依次流經所述乾燥過濾器、所述第 一閥門、所述乾燥再生風機、所述第二閥門、所述一筒式脫溼源、所述乾燥再生加熱管和所 述乾燥切換閥,再流回所述乾燥筒;所述再生循環空氣流程為外界空氣進入所述再生過濾器並依次流經所述第四閥 門、所述乾燥再生風機、所述第三閥門、所述乾燥再生加熱管和所述一筒式脫溼源,並從所 述再生切換閥排空。較佳地,所述乾燥再生風機在所述乾燥循環空氣流程過程中和在所述再生循環空 氣流程過程中運轉方向相反。較佳地,所述一筒式脫溼源採用分子篩為脫溼源。較佳地,所述第一閥門、所述第二閥門、所述第三閥門和所述第四閥門均為單向閥。較佳地,所述一筒式脫溼乾燥再生裝置還包括控制單元,所述控制單元分別電連 接所述乾燥切換閥和所述再生切換閥,其中,在所述乾燥循環空氣流程過程中,所述控制單元打開所述乾燥切換閥,並關閉所 述再生切換閥;在所述再生循環空氣流程過程中,所述控制單元打開所述再生切換閥,並關閉所 述乾燥切換閥。更佳地,所述控制單元還分別電連接所述乾燥再生風機和所述乾燥再生加熱管, 在所述乾燥循環空氣流程過程中,所述控制單元控制所述乾燥再生風機運轉和所述乾燥再 生加熱管工作,在所述再生循環空氣流程過程中,所述控制單元控制所述乾燥再生風機反 向運轉和所述乾燥再生加熱管工作。較佳地,所述一筒式脫溼乾燥再生裝置還包括乾燥溫度用熱電偶和再生溫度用熱 電偶,所述乾燥溫度用熱電偶安裝在連接所述乾燥切換閥和所述乾燥筒之間的氣路中,所 述再生溫度用熱電偶安裝在連接所述乾燥再生加熱管和所述一筒式脫溼源之間的氣路中, 在所述乾燥循環空氣流程過程中,所述乾燥溫度用熱電偶工作對流經該位置的所述空氣進 行溫度採集從而實現溫度控制,在所述再生循環空氣流程過程中,所述再生溫度用熱電偶 工作對流經該位置的所述外界空氣進行溫度採集從而實現溫度控制。較佳地,所述一筒式脫溼乾燥再生裝置還包括過熱繼電器,所述過熱繼電器安裝在所述乾燥再生加熱管表面,在所述乾燥循環空氣流程過程和所述再生循環空氣流程過程 中,所述過熱繼電器用於保護所述乾燥再生加熱管,在溫度高於設定值時會發出報警,或者 切斷所述乾燥再生加熱管的電源。本發明的有益效果具體如下1、本發明的一筒式脫溼源的乾燥、再生共用一根加熱管,減少設備佔用空間,提高 了加熱管的利用率,在乾燥轉再生的時候,加熱管的餘熱可繼續利用,大大減小設備的用電 量,節約能耗,設計巧妙、結構簡潔,適於大規模推廣應用;2、本發明省去了冷凝器,通過延長管路、增加散熱面積來達到冷卻的效果,佔用空 間小,成本得到進一步降低;3、本發明的乾燥再生迴路中的氣缸閥均為普通非耐高溫型,成本得到進一步降 低。
圖1是本發明的一具體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採用了圖1所示的具體實施例的整體物料輸送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為了能夠更清楚地理解本發明的技術內容,特舉以下實施例詳細說明。請參見圖1所示,本發明的一筒式脫溼乾燥再生裝置包括乾燥筒(DH-I) 1、乾燥過 濾器(LF-1)2、第一閥門31、乾燥再生風機(BL-1)3、第二閥門32、一筒式脫溼源(DC_1)4、 乾燥再生加熱管(EH-1)5、乾燥切換閥(AV-3)6、第三閥門33、第四閥門34、再生過濾 器(AF-1)7和再生切換閥(AV-4)8,所述乾燥筒(DH-I)I分彆氣路連接所述乾燥過濾器 (LF-I) 2和所述乾燥切換閥(AV-3)6,所述乾燥過濾器(LF-I) 2、所述第一閥門31、所述幹 燥再生風機(BL-1)3、所述第二閥門32、所述一筒式脫溼源(DC-I)4、所述乾燥再生加熱管 (EH-I) 5和所述乾燥切換閥(AV-3)6依次氣路連接,連接所述第一閥門31和所述乾燥再生 風機(BL-I) 3的氣路通過所述第三閥門33與連接所述乾燥再生加熱管(EH-I) 5和所述幹 燥切換閥(AV-3) 6的氣路連接,所述再生過濾器(AF-I) 7通過所述第四閥門34與連接所述 乾燥再生風機(BL-I) 3和所述第二閥門32的氣路連接,連接所述第二閥門32和所述一筒 式脫溼源(DC-I)4的氣路連接所述再生切換閥(AV-4)8。在本發明的具體實施例中,所述一筒式脫溼源(DC-I)4採用分子篩為脫溼源。在本發明的具體實施例中,所述第一閥門31、所述第二閥門32、所述第三閥門33 和所述第四閥門34均為單向閥。即逆止閥,氣路只能往一個方向,在安裝時規定了氣流通 過的方向,一旦氣流反方向過來,單向閥內的擋片隨氣流關閉。反之,氣流則可通過單向閥。 從而來實現乾燥循環空氣流程和再生循環空氣流程。當然,所述第一閥門31、所述第二閥門 32、所述第三閥門33和所述第四閥門34也可以不採用單向閥,可以手動控制,也可以通過 下面的控制單元控制。較佳地,所述一筒式脫溼乾燥再生裝置還包括控制單元,所述控制單元分別電連 接所述乾燥切換閥(AV-3)6和所述再生切換閥(AV-4)8。在本發明的具體實施例中,所述控 制單元還分別電連接所述乾燥再生風機(BL-I) 3和所述乾燥再生加熱管(EH-1)5。
在本發明的具體實施例中,所述一筒式脫溼乾燥再生裝置還包括油汙過濾器 (XX-I) 35,所述第一閥門31通過所述油汙過濾器(XX-I) 35氣路連接所述乾燥再生風機 (BL-I) 3,連接所述油汙過濾器(XX-1)35和所述乾燥再生風機(BL-1)3的氣路通過所述第 三閥門33與連接所述乾燥再生加熱管(EH-I) 5和所述乾燥切換閥(AV-3)6的氣路連接。較佳地,所述一筒式脫溼乾燥再生裝置還包括乾燥溫度用熱電偶(TE-1)36和再 生溫度用熱電偶(TE-2) 37,所述乾燥溫度用熱電偶(TE-I) 36安裝在連接所述乾燥切換閥 (AV-3)6和所述乾燥筒(DH-I)I之間的氣路中,所述再生溫度用熱電偶(TE-2)37安裝在連 接所述乾燥再生加熱管(EH-I) 5和所述一筒式脫溼源(DC-1)4之間的氣路中。在本發明的 具體實施例中,所述控制單元還分別電連接乾燥溫度用熱電偶(TE-1)36和再生溫度用熱 電偶(TE-2)37。在本發明的具體實施例中,所述一筒式脫溼乾燥再生裝置還包括過熱繼電器,所 述過熱繼電器安裝在所述乾燥再生加熱管表面。乾燥再生加熱管表面裝有過熱繼電器,用 於保護乾燥再生加熱管;溫度高於設定值時會發出報警,或者切斷乾燥再生加熱管的電源。採用上述的一筒式脫溼乾燥再生裝置進行的脫溼乾燥再生工藝包括乾燥循環空 氣流程和再生循環空氣流程,其中,所述乾燥循環空氣流程為空氣從所述乾燥筒(DH-I) 1依次流經所述乾燥過濾器 (LF-1)2、所述第一閥門31、所述乾燥再生風機(BL-1)3、所述第二閥門32、所述一筒式脫溼 源(DC-I) 4、所述乾燥再生加熱管(EH-I) 5和所述乾燥切換閥(AV-3)6,再流回所述乾燥筒 (DH-I) 1 ;所述再生循環空氣流程為外界空氣進入所述再生過濾器(AF-I) 7並依次流經 所述第四閥門34、所述乾燥再生風機(BL-1)3、所述第三閥門33、所述乾燥再生加熱管 (EH-I) 5和所述一筒式脫溼源(DC-I) 4,並從所述再生切換閥(AV-4)8排空。在本發明的具體實施例中,所述乾燥再生風機(BL-I) 3在所述乾燥循環空氣流程 過程中和在所述再生循環空氣流程過程中運轉方向相反。較佳地,在所述乾燥循環空氣流程過程中,所述控制單元打開所述乾燥切換閥 (AV-;3)6,並關閉所述再生切換閥(AV-4)8 ;在所述再生循環空氣流程過程中,所述控制單 元打開所述再生切換閥(AV-4)8,並關閉所述乾燥切換閥(AV-3)6。在本發明的具體實施例 中,在所述乾燥循環空氣流程過程中,所述控制單元還控制所述乾燥再生風機(BL-I) 3運 轉和所述乾燥再生加熱管(EH-1)5工作,在所述再生循環空氣流程過程中,所述控制單元 還控制所述乾燥再生風機(BL-I)3反向運轉和所述乾燥再生加熱管(EH-1)5工作。在本發明的具體實施例中,在所述乾燥循環空氣流程過程中,所述空氣流經所述 第一閥門31後,接著流經所述油汙過濾器(XX-I) 35,再流經所述乾燥再生風機(BL-1)3。較佳地,在所述乾燥循環空氣流程過程中,所述乾燥溫度用熱電偶(TE-1)36工作 對流經該位置的所述空氣進行溫度採集從而實現溫度控制,在所述再生循環空氣流程過程 中,所述再生溫度用熱電偶(TED37對流經該位置的所述空氣進行溫度採集從而實現溫 度控制。在本發明的具體實施例中,在所述乾燥循環空氣流程過程中,所述乾燥溫度用熱電 偶(TE-I) 36進行溫度採集並發送給控制單元從而實現溫度控制,在所述再生循環空氣流 程過程中,所述再生溫度用熱電偶(TED37進行溫度採集並發送給控制單元從而實現溫 度控制。
請參見圖2所示,圖2顯示的是採用了圖1所示的具體實施例的整體物料輸送裝 置的結構示意圖。其中還包括輸送裝置、存儲裝置、操作控制盤及機架等部件。乾燥循環空氣流程乾燥筒(DH-I) 1 —乾燥過濾器(LF_1)2 —第一閥門31 —乾燥 再生風機(BL-1)3 —第二閥門32 ——筒式脫溼源(DC-I)4 —乾燥再生加熱管(EH_1)5 — 乾燥切換閥(AV-3)6 —乾燥筒(DH-I) 1 ;再生循環裝置空氣流程再生過濾器(AF_1)7—第四閥門34—乾燥再生風機 (BL-1)3—第三閥門33—乾燥再生加熱管(EH-I) 5——筒式脫溼源(DC-I) 4 —再生切換閥 (AV-4) 8 —排空。整體物料輸送裝置的一次二次輸送均採用氣缸切換形式。另外,還備有眾多的選 購件組合。工作原理說明1、機器安裝完畢,電源線接入。2、通過原料輸送裝置的輸送1吸料管(DM_1)9、PVC軟管(PM-I) 11、一次輸送料鬥 (AL-I) 14、輸送1/2切換氣缸閥(AV-2A) 16、輸送過濾器(LF-2) 18、輸送風機(BL-幻15、輸送 1/2切換氣缸閥(AV-2B)17(輸送1)向乾燥筒(DH-I) 1輸送供給原料。如果是兩種材料, 可以分別通過輸送1吸料管(DM-1)9和PVC軟管(PM-I) 11,以及輸送1吸料管(DM-2) 10 和PVC軟管(PM-2) 12至輸送1用自動簡易混合裝置(AS-I) 13中混合,再輸送至一次輸送 料鬥(AL-1)14。每隔一定時間,原料自原料箱先進入輸送料鬥(AL-I) 14,再投入乾燥筒 (DH-I) 1。(自然落下)3、原料輸送裝置由限位開關控制,不斷重複供給-投入動作,直至探測到「乾燥筒 滿杯」為止。(在限位開關探測到「乾燥筒滿杯」後,如由於向成形機的原料供給造成乾燥 筒(DH-I)I內原料水平下降,限位開關的「乾燥筒滿杯」狀態被解除後,將再次通過輸送裝 置向乾燥筒(DH-I)I內輸送原料。)4、被投入到乾燥筒(DH-I) 1中原料,由吸溼筒(即一筒式脫溼源(DC-I) 4)以及幹 燥再生加熱管(EH-I) 5供給的加熱脫溼空氣對其進行通風乾燥。5、乾燥開啟,乾燥再生加熱管(EH-1)5運轉的同時,乾燥再生風機(BL_1)3運轉, 一筒式脫溼源(DC-1)4先經過一段時間的再生(再生過濾器(AF-1)7—第四閥門34—乾燥 再生風機(BL-I) 3 —第三閥門33 —乾燥再生加熱管(EH-I) 5 ——筒式脫溼源(DC-I) 4 — 再生切換閥(AV-4)8—排空)後,乾燥再生加熱管(EH-1)5停止工作,冷卻一段時間後,幹 燥再生風機(BL-I) 3停止運轉,一段時間後,乾燥再生風機(BL-I) 3反轉後再運轉,同時幹 燥再生加熱管(EH-I) 5再次運轉,開始乾燥(乾燥筒(DH-I) 1 —乾燥過濾器(LF-I) 2 —第 一閥門31 —乾燥再生風機(BL-1)3 —第二閥門32 ——筒式脫溼源(DC-1)4 —乾燥再生加 熱管(EH-1)5—乾燥切換閥(AV-3)6—乾燥筒(DH-I)I)流程。經過一段時間後,乾燥再生 加熱管(EH-I) 5停止,冷卻一段時間後,乾燥再生風機(BL-I) 3停止運轉,一段時間後,乾燥 再生風機(BL-I) 3反轉後再運轉。乾燥與再生不停的交替進行。6、在規定時間的乾燥處理結束以後,打開乾燥筒(DH-I)I下部的出料抽板閥,並 打開成形機輸送裝置的控制開關。自此開始向成形機輸送原料。乾燥筒(DH-I)I內的原料 由乾燥後輸送裝置的輸送2料鬥(VL-I) 19、輸送切換氣缸閥(AV-2A)16、輸送過濾器 (LF-2) 18、輸送風機(BL-2) 15、輸送1/2切換氣缸閥(AV-2B) 17、清掃氣缸閥(AV-I) 22 (輸
8送2)吸送到成型機(IMM)側的輸送2料鬥(VL-I) 19中。並通過清掃閥(AV-I) 22的控制 清掃管路內的殘料。等輸送時間確定後,原料落到成型機(IMM)內。(自然落下)7、成型機(IMM)上接在輸送2料鬥(VL-I) 19的玻璃管部位的料位計(如光電開 關,還可以採用近接開關,電動料位計和靜電容式料位計等等)(LVS-幻探測到原料後會停 止輸送,等解除後再重新開始輸送。本發明的一筒式脫溼源(DC-1)4的乾燥、再生共用一根加熱管(即乾燥再生加熱 管(EH-1)5),減少設備佔用空間,提高了加熱管的利用率,在乾燥轉再生的時候,加熱管的 餘熱可繼續利用,大大減小設備的用電量,節約能耗;省去了冷凝器,通過延長管路、增加散 熱面積來達到冷卻的效果,佔用空間小,成本得到進一步降低;乾燥再生迴路中的氣缸閥均 為普通非耐高溫型,成本得到進一步降低;設計巧妙、結構簡潔,適於大規模推廣應用;綜上,本發明的一筒式脫溼乾燥再生裝置設計巧妙、結構簡潔,乾燥和再生共用一 根加熱管,提高了加熱管的利用率,降低了成本和能耗,佔用空間更小,且性能優良,適於大 規模推廣應用。在此說明書中,本發明已參照其特定的實施例作了描述。但是,很顯然仍可以作出 各種修改和變換而不背離本發明的精神和範圍。因此,說明書和附圖應被認為是說明性的 而非限制性的。
權利要求
1.一種一筒式脫溼乾燥再生裝置,其特徵在於,包括乾燥筒、乾燥過濾器、第一閥門、幹 燥再生風機、第二閥門、一筒式脫溼源、乾燥再生加熱管、乾燥切換閥、第三閥門、第四閥門、 再生過濾器和再生切換閥,所述乾燥筒分彆氣路連接所述乾燥過濾器和所述乾燥切換閥, 所述乾燥過濾器、所述第一閥門、所述乾燥再生風機、所述第二閥門、所述一筒式脫溼源、所 述乾燥再生加熱管和所述乾燥切換閥依次氣路連接,連接所述第一閥門和所述乾燥再生風 機的氣路通過所述第三閥門與連接所述乾燥再生加熱管和所述乾燥切換閥的氣路連接,所 述再生過濾器通過所述第四閥門與連接所述乾燥再生風機和所述第二閥門的氣路連接,連 接所述第二閥門和所述一筒式脫溼源的氣路連接所述再生切換閥。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筒式脫溼乾燥再生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一筒式脫溼源 採用分子篩為脫溼源。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筒式脫溼乾燥再生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一閥門、所述 第二閥門、所述第三閥門和所述第四閥門均為單向閥。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筒式脫溼乾燥再生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一筒式脫溼幹 燥再生裝置還包括控制單元,所述控制單元分別電連接所述乾燥切換閥和所述再生切換 閥。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一筒式脫溼乾燥再生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控制單元還分 別電連接所述乾燥再生風機和所述乾燥再生加熱管。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筒式脫溼乾燥再生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一筒式脫溼幹 燥再生裝置還包括乾燥溫度用熱電偶和再生溫度用熱電偶,所述乾燥溫度用熱電偶安裝在 連接所述乾燥切換閥和所述乾燥筒之間的氣路中,所述再生溫度用熱電偶安裝在連接所述 乾燥再生加熱管和所述一筒式脫溼源之間的氣路中。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筒式脫溼乾燥再生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一筒式脫溼幹 燥再生裝置還包括過熱繼電器,所述過熱繼電器安裝在所述乾燥再生加熱管表面。
8.—種脫溼乾燥再生工藝,其特徵在於,所述脫溼乾燥再生工藝採用根據權利要求1 所述的一筒式脫溼乾燥再生裝置並包括乾燥循環空氣流程和再生循環空氣流程,其中,所述乾燥循環空氣流程為空氣從所述乾燥筒依次流經所述乾燥過濾器、所述第一閥 門、所述乾燥再生風機、所述第二閥門、所述一筒式脫溼源、所述乾燥再生加熱管和所述幹 燥切換閥,再流回所述乾燥筒;所述再生循環空氣流程為外界空氣進入所述再生過濾器並依次流經所述第四閥門、 所述乾燥再生風機、所述第三閥門、所述乾燥再生加熱管和所述一筒式脫溼源,並從所述再 生切換閥排空。
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脫溼乾燥再生工藝,其特徵在於,所述乾燥再生風機在所述 乾燥循環空氣流程過程中和在所述再生循環空氣流程過程中運轉方向相反。
10.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脫溼乾燥再生工藝,其特徵在於,所述一筒式脫溼源採用分 子篩為脫溼源。
11.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脫溼乾燥再生工藝,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一閥門、所述第二 閥門、所述第三閥門和所述第四閥門均為單向閥。
12.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脫溼乾燥再生工藝,其特徵在於,所述一筒式脫溼乾燥再生 裝置還包括控制單元,所述控制單元分別電連接所述乾燥切換閥和所述再生切換閥,其中,在所述乾燥循環空氣流程過程中,所述控制單元打開所述乾燥切換閥,並關閉所述再 生切換閥;在所述再生循環空氣流程過程中,所述控制單元打開所述再生切換閥,並關閉所述幹 燥切換閥。
13.根據權利要求12所述的脫溼乾燥再生工藝,其特徵在於,所述控制單元還分別電 連接所述乾燥再生風機和所述乾燥再生加熱管,在所述乾燥循環空氣流程過程中,所述控 制單元控制所述乾燥再生風機運轉和所述乾燥再生加熱管工作,在所述再生循環空氣流程 過程中,所述控制單元控制所述乾燥再生風機反向運轉和所述乾燥再生加熱管工作。
14.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脫溼乾燥再生工藝,其特徵在於,所述一筒式脫溼乾燥再生 裝置還包括乾燥溫度用熱電偶和再生溫度用熱電偶,所述乾燥溫度用熱電偶安裝在連接所 述乾燥切換閥和所述乾燥筒之間的氣路中,所述再生溫度用熱電偶安裝在連接所述乾燥再 生加熱管和所述一筒式脫溼源之間的氣路中,在所述乾燥循環空氣流程過程中,所述乾燥 溫度用熱電偶工作對流經該位置的所述空氣進行溫度採集從而實現溫度控制,在所述再生 循環空氣流程過程中,所述再生溫度用熱電偶工作對流經該位置的所述外界空氣進行溫度 採集從而實現溫度控制。
15.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一筒式脫溼乾燥再生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一筒式脫溼幹 燥再生裝置還包括過熱繼電器,所述過熱繼電器安裝在所述乾燥再生加熱管表面,在所述 乾燥循環空氣流程過程和所述再生循環空氣流程過程中,所述過熱繼電器用於保護所述幹 燥再生加熱管,在溫度高於設定值時會發出報警,或者切斷所述乾燥再生加熱管的電源。
全文摘要
本發明涉及一種一筒式脫溼乾燥再生裝置,其乾燥筒分彆氣路連接乾燥過濾器和乾燥切換閥,乾燥過濾器、第一閥門、乾燥再生風機、第二閥門、一筒式脫溼源、乾燥再生加熱管和乾燥切換閥依次氣路連接,連接第一閥門和乾燥再生風機的氣路通過第三閥門與連接乾燥再生加熱管和乾燥切換閥的氣路連接,再生過濾器通過第四閥門與連接乾燥再生風機和第二閥門的氣路連接,連接第二閥門和一筒式脫溼源的氣路連接再生切換閥,還提供了相關的脫溼乾燥再生工藝,本發明的一筒式脫溼乾燥再生裝置設計巧妙、結構簡潔,乾燥和再生共用一根加熱管,提高了加熱管的利用率,降低了成本和能耗,佔用空間更小,且性能優良,適於大規模推廣應用。
文檔編號F26B21/04GK102141341SQ201010116458
公開日2011年8月3日 申請日期2010年1月29日 優先權日2010年1月29日
發明者中村文三郎, 鮑觀寅 申請人:川田機械製造(上海)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