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配電箱用除溼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4-04-16 02:07:05 1
1.本發明涉配電箱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配電箱用除溼裝置。
背景技術:
2.配電箱是指用於電力系統發電、輸電、配電、電能轉換和消耗中起通斷、控制或保護等作用,配電箱在整個電力工業中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配電箱長期工作的過程中,安裝有風機用於箱體的通風散熱,將箱體內的熱空氣排出箱體外側,但在此過程中,會出現將箱體外側較為潮溼的空氣吸入箱體內,與箱體內溫度較高的電氣元件溫差過大,會使空氣中的水分出現冷凝現象,導致電氣元件損壞。
3.現有技術中專利號為cn202121092937.8的中國專利公開了一種配電箱用除溼裝置,通過在箱體的進風口處設置氯化鈣顆粒對潮溼的空氣進行乾燥,從而實現對進入箱體內部的潮溼空氣進行除溼的效果。但在具體使用的過程中,仍然存在一定的缺陷,上述除溼裝置在網罩內堆放的氯化鈣顆粒,由於眾多顆粒之間相互堆摞,使得外界進入箱體內的潮溼空氣直接與堆積在外側的氯化鈣顆粒反應,當外側顆粒吸水飽和後,其內部被遮蓋的顆粒很難與潮溼空氣反應,影響氯化鈣顆粒對空氣中水分的吸收效果,進而使得進入箱體內的空氣仍然有部分水分,除溼效果差。
技術實現要素:
4.本發明的目的是為了解決現有技術中存在的問題,而提出的一種配電箱用除溼裝置。
5.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採用了如下技術方案:
6.一種配電箱用除溼裝置,包括箱體以及鉸鏈設置在箱體上的箱門,所述箱體上開設有進風口以及出風口,所述進風口內設置有安裝架,所述安裝架內設置有驅動電機,所述驅動電機的輸出端連接有驅動軸,所述驅動軸上設置有風葉,所述箱體內壁固定連接有支撐板,所述支撐板的中部開設有凹孔,所述支撐板上滑動設置有除溼盒,所述驅動軸上設置有用於驅動除溼盒位移的驅動組件,所述進風口處設置有進風殼體,所述進風殼體外側套設有保溫殼體,所述保溫殼體上開設有出氣口,所述保溫殼體與出風口之間連通有導氣管。
7.作為本技術優選的技術方案,所述驅動組件包括固設在驅動軸上的第一連板,所述第一連板遠離驅動軸的一端通過銷軸轉動連接有第二連板,所述第二連板遠離第一連板的一端活動連接有連接杆,所述連接杆與除溼盒固定相連。
8.作為本技術優選的技術方案,所述支撐板兩側對稱設置有擋板,所述除溼盒滑動連接在兩個擋板之間。
9.作為本技術優選的技術方案,所述除溼盒的上下兩側均開設有氣孔,所述除溼盒內填充有用於除溼的氯化鈣顆粒。
10.作為本技術優選的技術方案,所述進風殼體上設置有錐形進氣鬥,所述錐形進氣鬥的進氣端連通有螺旋管,所述螺旋管的出氣端與進風口相互連通,所述保溫殼體上設置
有與錐形進氣鬥相配合的濾網。
11.作為本技術優選的技術方案,所述箱體的頂部連接有若干立杆,所述立杆的頂部設置有遮雨板,所述遮雨板置於進風口的上側。
12.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提供了一種配電箱用除溼裝置,具備以下有益效果:
13.1、該配電箱用除溼裝置,通過設置驅動組件帶動除溼盒在支撐板上往復晃動,使除溼盒內的乾燥劑充分與潮溼空氣反應,對潮溼空氣中的水分進行吸收,解決了現有技術中乾燥劑堆積在一起,使得潮溼空氣只與外側堆積的乾燥劑反應,而內部被遮擋的乾燥劑無法對潮溼空氣吸收水分的問題;
14.2、該配電箱用除溼裝置,通過在出氣口處設置導氣管連通保溫殼體,使箱體內被排出的較高溫度的空氣進入保溫殼體內並通過出氣口排出,在此過程中,保溫殼體內的熱空氣對進風殼體內較為潮溼的冷空氣進行預熱,進一步實現了對冷空氣的乾燥效果,解決了現有技術中除溼效果差的問題;
15.3、該配電箱用除溼裝置,通過設置在進風殼體內設置螺旋管,實現了在有限的距離內延長潮溼空氣的流動時間,使保溫殼體可充分對冷空氣進行初步預熱乾燥。
附圖說明
16.圖1為本發明的一種結構示意圖;
17.圖2為圖1中的結構的剖面示意圖;
18.圖3為本發明的另一種結構的剖面示意圖;
19.圖4為本圖1中的進風口的外部結構示意圖;
20.圖5為本發明的支撐板與除溼盒的剖面結構示意圖。
21.圖中:
22.1、箱體;101、箱門;2、進風口;201、安裝架;3、出風口;4、驅動電機;401、驅動軸;5、風葉;6、支撐板;601、凹孔;602、擋板;7、除溼盒;701、氣孔;8、進風殼體;801、錐形進氣鬥;802、螺旋管;9、保溫殼體;901、出氣口;902、濾網;10、導氣管;11、第一連板;111、第二連板;112、連接杆;12、立杆;121、遮雨板。
具體實施方式
23.下面將結合本發明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發明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發明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於本發明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於本發明保護的範圍。
24.在本發明的描述中,需要說明的是,術語「上」、「下」、「內」、「外」、「頂/底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關係為基於附圖所示的方位或位置關係,僅是為了便於描述本發明和簡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裝置或元件必須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構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為對本發明的限制。此外,術語「第一」、「第二」僅用於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為指示或暗示相對重要性。
25.在本發明的描述中,需要說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確的規定和限定,術語「安裝」、「設置有」、「套設/接」、「連接」等,應做廣義理解,例如「連接」,可以是固定連接,也可以是可拆
卸連接,或一體地連接;可以是機械連接,也可以是電連接;可以是直接相連,也可以通過中間媒介間接相連,可以是兩個元件內部的連通;對於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以具體情況理解上述術語在本發明中的具體含義。
26.實施例1:
27.參照圖1-4,一種配電箱用除溼裝置,包括箱體1以及鉸鏈設置在箱體1上的箱門101,箱體1上開設有進風口2以及出風口3,進風口2內設置有安裝架201,安裝架201內設置有驅動電機4,驅動電機4的輸出端連接有驅動軸401,驅動軸401上設置有風葉5,箱體1內壁固定連接有支撐板6,支撐板6的中部開設有凹孔601,支撐板6上滑動設置有除溼盒7,驅動軸401上設置有用於驅動除溼盒7位移的驅動組件,進風口2處設置有進風殼體8,進風殼體8外側套設有保溫殼體9,保溫殼體9上開設有出氣口901,保溫殼體9與出風口3之間連通有導氣管10。
28.具體的,箱體1內的電氣元件運行時產生熱量,使箱體1內部的溫度升高,通過控制驅動電機4運行,使驅動電機4的輸出端通過驅動軸401帶動風葉5轉動,將箱體1外側的空氣通過進風口2抽入箱體1內部,較為潮溼的空氣在穿過除溼盒7後被吸收水分,且驅動軸401轉動時通過驅動組件帶動除溼盒7往復移動,使除溼盒7內的乾燥劑晃動並充分與潮溼空氣反應,對潮溼空氣中的水分進行吸收,解決了現有技術中乾燥劑堆積在一起,使得潮溼空氣只與外側堆積的乾燥劑反應,而內部被遮擋的乾燥劑無法對潮溼空氣吸收水分的問題,且進入箱體1內的空氣將箱體1內原先溫度較高的空氣通過出風口3排出,熱空氣經過導氣管10進入保溫殼體9,使保溫殼體9對進風殼體8內較為潮溼的空氣進行預熱,進一步提高對箱體1的除溼效果。
29.圖3是本發明的另一結構的剖面圖,與圖2中的結構的不同點在於,導氣管10不是將熱氣體帶入到保溫殼體9內,而是直接穿過進風殼體8,即進風殼體8的側壁上開有第一開孔、第二開孔,第一開孔的高度高於第二開孔,導氣管10從第一開孔進入到進風殼體8內後,導氣管的出氣口901從第二開孔伸出。從而使導氣管內的熱氣體到達進風殼體後,自上向下螺旋運動,不但可以增加熱氣體的運動路徑的長度,而且可以引導導氣管的管壁上的冷凝水向下流動。該結構相比於圖2中的結構,可以有效解決冷凝水外排的問題。
30.實施例2:
31.參照圖2-5,一種配電箱用除溼裝置,與實施例1基本相同,更進一步的是,驅動組件包括固設在驅動軸401上的第一連板11,第一連板11遠離驅動軸401的一端通過銷軸轉動連接有第二連板111,第二連板111遠離第一連板11的一端活動連接有連接杆112,連接杆112與除溼盒7固定相連。
32.進一步的,支撐板6兩側對稱設置有擋板602,除溼盒7滑動連接在兩個擋板602之間。
33.具體的,驅動軸401在轉動時帶動第一連板11旋轉,第一連板11帶動與之轉動連接的第二連板111活動,使第二連板111通過連接杆112拉動除溼盒7在兩個擋板602之間往復移動,進而使除溼盒7內的乾燥劑左右晃動,使其與潮溼空氣充分反應。
34.實施例3:
35.參照圖2-5,一種配電箱用除溼裝置,與實施例2基本相同,更進一步的是,除溼盒7的上下兩側均開設有氣孔701,除溼盒7內填充有用於除溼的氯化鈣顆粒。
36.具體的,除溼盒7的上下兩側均設置有氣孔701,便於空氣的進入與排出,潮溼空氣進行除溼盒7後,除溼盒7內的氯化鈣顆粒對空氣中的水分進行吸收,使空氣乾燥,避免箱體1內潮溼。
37.實施例4:
38.參照圖2-5一種配電箱用除溼裝置,與實施例2基本相同,更進一步的是,進風殼體8上設置有錐形進氣鬥801,錐形進氣鬥801的進氣端連通有螺旋管802,螺旋管802的出氣端與進風口2相互連通,保溫殼體9上設置有與錐形進氣鬥801相配合的濾網902。
39.具體的,箱體1內較高溫度的空氣從出風口3排出並通過導氣管10進入保溫殼體9內,被風葉5轉動吸入的外界潮溼空氣經錐形進氣鬥801進入螺旋管802,螺旋管802的設置實現了在有限的距離內延長潮溼空氣的流動時間,使保溫殼體9可充分對冷空氣進行初步預熱乾燥。
40.實施例5:
41.參照圖1、2、3,一種配電箱用除溼裝置,與實施例1基本相同,更進一步的是,箱體1的頂部連接有若干立杆12,立杆12的頂部設置有遮雨板121,遮雨板121置於進風口2的上側。
42.具體的,遮雨板121的設置可有效避免外界的雨水通過進風口2進入箱體1內部,避免箱體1內部潮溼。
43.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較佳的具體實施方式,但本發明的保護範圍並不局限於此,任何熟悉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在本發明揭露的技術範圍內,根據本發明的技術方案及其發明構思加以等同替換或改變,都應涵蓋在本發明的保護範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