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高中生讀《紅樓夢》有感800字

2023-10-14 13:33:14 4

  《紅樓夢》是中國四大名著之首,也是中國十八世紀的百科全書,歷史的鏡子。下面是為大家整理提供的讀後感範文,供大家參考選擇。

  篇1:讀《紅樓夢》有感800字

  說起紅樓夢裡的林黛玉,那是在《紅樓夢》中給讀者留下最深刻印象的。每次傷心落淚都是因為她,因為她是個人見人愛的才女,她具有那種弱不禁風的氣質,讓人忍不住去喜歡她,理解她。她的才華,在大觀園是出了名的。每次賽詩,都是技壓群芳,一舉奪魁,讓人望塵莫及;別人作詩都是絞盡腦汁、苦思冥想,她卻"等大家都寫的得差不多了,她才提起筆來,一揮而就,龍飛鳳舞寫下一首詩。

  林黛玉之所以愛哭,那是很明顯的。黛玉的哭,是為自己的身世而哭,是為自己無依無靠而哭,是自己情感的宣洩,是對著世界的憤恨…在"一年三百六十日,風刀霜劍嚴相逼"的大觀園,敏感的她,滿身是刺,除了哭,她還怎麼辦?她又能怎麼辦?處處受束縛,處處受為難。

  世界上有兩種人,第一種人你初次和他見面時覺得他和藹可親,容易親近,相處日深,你會發現他的心思高深莫測;第二種人恰恰相反,初次見面你會覺得和他在一起彆扭,不舒坦,心有所懼,然而相處日深,你會慢慢發現他襟懷坦蕩,親切可人。很明顯,黛玉和寶釵就是很鮮明的對比。人們對黛玉的偏見,就是因為她愛"耍小性","性情孤僻"、"尖酸刻薄"。其實,當你真正細細去關注她時,黛玉其實是很平易近人的。在大觀園裡,黛玉雖說是賈母的外孫女,可是進了賈府之後,又什麼時候聽見賈母對黛玉說過一句貼心話?倒是寶釵,把賈母唬得服服帖帖的,於是賈府的人便認為寶釵是個賢惠兒媳。但是黛玉,由於她寄人籬下,比別人更敏感,對自己的身世敏感,對自己的遭遇敏感。但是敏感的她也有尊嚴,她處處都要維護自己,又不能完全發洩出來,她只能像個小刺蝟似的活著,得罪了許多人。她的那張嘴,像刀子一樣尖利。對於人情世故,她也是懂得的。黛玉的才氣,是古今中外少有的。重要的是,她具有一般寫詩的人所沒有的詩人的氣質。她的詩是跟她的思想、感情、生活連在一起的,可以說她是為了詩而生的。她的詩,可以說在整本《紅樓夢》裡是最好的。(寶釵認為作詩沒有用,她的心不是屬於詩的,儘管她能和黛玉媲美,但是她沒有詩人的氣質、情懷。沒有詩人的氣質和情懷,不能說是個詩人)每首詩,她都是用心寫的,但是每次寫詩,她又總是不費吹灰之力的。我喜歡她的《葬花吟》,她的情感能深深刻在人的心裡;我喜歡她的《問菊》,她寫的菊花能問得人無言應答;我喜歡她的《詠白海棠》,最喜歡一句:偷來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縷魂。還把海棠當做人來寫;我喜歡她的《五美吟》,美人都在她風流、清新、新奇的詩風表現得活靈活現…讀她的詩,也可以用一句詩來形容--"一片冰心在玉壺。黛玉的死,至今牽動著無數紅迷的心。黛玉臨終前"睜開眼睛一看,只有紫鵑和奶媽並幾個小丫頭在那裡",這似乎對應了她寫的那首《葬花詞》裡的一句:"花謝花飛花滿天,紅消香斷有誰憐"這句;她向紫鵑交代了自己的後事"我的身子是乾淨的,你好歹叫他們送我回去",對應"質本潔來還潔去,強於汙掉陷渠溝"。更讓讀者把黛玉的形象深深刻在自己的腦海裡,揮之不去。

  篇2:讀《紅樓夢》有感800字

  「儂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儂知是誰?」這黛玉低吟著的悲涼試句一直被古往今來的獨孤人士吟唱至今,這句詩出自曹雪芹的手筆,似乎也暗示著《紅樓夢》這部小說的悲涼結局和它之中蘊涵著的封建社會獨有的蒼涼和無奈。

  記得很小的時候就開始讀《紅樓夢》了,懷著一種壓抑的心情,小時候素來不愛讀書,那印象中大觀園的繁雜與喧鬧似乎就是兒時對《紅樓夢》的理解。寶玉的輕浮,黛玉的憂鬱,寶釵的大方,劉姥姥的和善,鳳姐的小家子氣,其他人物各自的輕佻,刻薄,總之,這本書只是記錄了晚中清時一戶人家的興衰史,當時,我是這麼理解的。

  可再仔細品讀之後,隨著見解的豐富,這本書在我心中,不僅只意味著一個純粹的俗氣的故事,它開始有了更深遠的寓意,那故事背後所揭示的那些不為人知的悲傷與悽慘,也讓我領略到了曹雪芹這個懷才不遇的文學者的深刻思想和反叛觀念。

  寶玉曾說:「女人是水做的,男人是泥做的,前者在婚前純潔,而在婚後受泥土玷汙,自然也渾濁了。」寶玉為何有此感?這也不正暗示著曹雪芹對當時社會重用男才,而置女子不顧的現象覺得無比反感與憤憤不平麼?黛玉為何生性鬱鬱寡歡,喜散卻不喜聚?

  因為作者正是借這個悽慘美人兒所表達自己內心所受到的凌辱和對封建社會文人沒有自由所以心中悲傷,憂鬱的心境。而其他的像鳳姐之類人物的刻薄尖酸也正是那個年代猥褻小人的真實寫照。

  也有善良的主兒,如襲人,也如像前面所說到的尖酸小人,也有樂於助人,熱心,善良的一面,這也正是作者心中的善良和祥和激發的片刻。然而,悲劇的色彩仍籠罩著這個美麗切極具諷刺意味的故事,那榮寧二府的家破人亡與天各一方也表明了作者內心對社會的極度失望和那看破紅塵的一分灑脫與傷感,令讀者不覺為之一顫。

  雖說這本書字裡行間顯露路出的的社會的世態炎涼著實能令人如作者一般忍不住仰天長嘆,然而其中也有美麗的,善良的一面,如大觀園中的一家人一同飲酒對詩,一同喜接春聯的熱鬧,開心,亦如寶玉面對黛玉時的那一份討巧與能言善辯,一家人在一起的溫馨,也使讀者在閱讀時嘴角不禁泛起一絲浮萍。

  其實,這也正是民間人家風俗與良好教養與中華民族豐富文化的真實寫照,然而越如此,結局變越顯得滄桑悽涼,越覺得不舍,若不是如此,作者那犀利的語言和矛頭也不會直指人們內心的最深處,如此傷感。

  讀完《紅樓夢》,從那個壓抑封建的社會陰影中逃脫出來,長籲了一口氣,環顧四周,自己生活的環境至少能有讓自己長籲一口氣的空間,而當時的人們呢?身不由己,思想倍受禁錮,他們的心情又是如何呢?

  所以,每當讀完一遍《紅樓夢》,那在讀之前的緊張,壓抑,似乎都煙消雲散了,內心對苦難,艱苦的理解也多了一份深刻,對夢想的追逐也越發執著。我們也理當為了這而慶幸,我們生活在一個民主時代,在生活中,有艱苦,有困難,但那是人生歷程中不可避免的,和環境,觀念無關,但是,比起封建社會的人,我們至少有權利去戰勝他,我們有能力起戰勝他,我們有資格去戰勝他,這,難道不值得慶幸嗎?

  靠在書架上的《紅樓夢》,靜靜地散發著淡淡的清香,是喜,是憂,是聚,是散。它,孕育著狂熱的內涵;它,傳承著深刻的思想;它,透散著醉人的感傷。

  篇3:讀《紅樓夢》有感800字

  走過茫茫題海的高中生活,轉眼進入夢寐以求的大學生活,瞬間歲月如流水,現在已為人師表的我仍不能忘記

  大學的美好時光,因為在那段美好的歲月裡,我讀了很多讓我受益匪淺的名著以及感人至深的情感讀本·····精讀過吳承恩的西遊記:感受過唐三藏的菩薩心腸,但總是被妖怪算計,但三徒弟即使對彼此有時候不滿,但

  誓保護師傅感人場面,與妖怪戰鬥驚心動魄的場面·····

  精度過施耐庵的三國演義:感受到宋江梁山好漢的雄偉場面,張飛的暴跳如雷的脾氣,曹操諸葛亮劉備的驚人才華李逵等人的的為人處事人歷歷在目·······

  精度過羅貫中的水滸傳:從中最讓我難以忘懷是武松打虎的驚人場面,武大捉姦的憤人場面從中體現了很多值得我們深思的問題,武松打虎忽視了當今保護動物的觀念,同時又能體現當時社會的腐敗·········    精度過曹雪芹的紅樓夢:···········

  最讓.我憂思難忘的還是演繹愛情故事的,同時又體現了家庭麥頓日益升化的書,也就是至今流傳甚廣的紅樓夢。《紅樓夢》是一部中國末期封建社會的百科全書。小說以講述上層社會中的四大家族為中心圖畫,真實、生動地描寫了十八世紀上半葉中國末期封建社會的全部生活,是這段歷史生活的一面鏡子和縮影,是中國古老封建社會已經無可挽回地走向崩潰的真實寫照。把一個個的人物寫的活靈活現,有以神話故事中的女媧為開頭引出著一故事——石頭記。

  《紅樓夢》一書讓我時而高興時而憂傷,時而憤怒時而感慨萬千,也讓我想了很多,或許吧,事事不能完美,而人也如此。

  在遙遠的大洋彼岸又一個國度——英國。她誕生了一位偉大的、傑出的、有天賦的,劇作家他就是莎士比亞。他用他畢生的經歷發揚了本國的獨有的一種藝術形式——戲劇。那時一個民族,他那時代不滅的靈魂,以各種形式表現著自己、充實著自己。正如莎士比亞與戲劇的微妙關係一樣,曹雪芹及其《紅樓夢》,就是我們中華民族不朽靈魂的一部分。與其說他是異步偉大的巨著,不如說它是中國通史。與其說那是寫貴族的生活,不如說是當時時局的真實寫照。從一點點的細節來講,那種語言的魅力體現出來,用形象生動的語言塑造了許許多多的人物形象。從人物的一舉一動、一顰一笑、一張一弛。一絲一毫無不張顯出人物的特點,可以說那種語言的敘述找不出一斯破綻。而從中又可以看出一個民族發展的問題,具體的癥結,具體的民生國計,無不與此相關聯。這不只是一部文學作品,又是一部柬書。

  《紅樓夢》帶著憂傷、悽涼的氣氛,讓人常常想落淚,而裡面的詩詞之多又讓人不得不折服其下,怪不得有那麼多的人在研究《紅樓夢》呢。

  故事講的是一個家族的興衰,一個家族的大小故事。主人公為賈寶玉,他應該說來是一個柔中稍稍帶剛的男子,他的柔有部分是因為環境所致,他們家上上下下幾乎都是女性,掌管全家的也全是女子,自然而然地就應了一句話「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他們的家族是因為家中一女子進宮當了皇帝的寵妃而盛起,於是他們天天吟詩作樂,而其中又有兩女子非提不可,那便是薛寶釵和林黛玉。林黛玉生性猜忌,多愁善感,可賈寶玉偏偏就是喜歡她,她身子弱,老祖宗看不上她,便騙賈寶玉與薛寶釵成親,林黛玉聞訊氣死,而當賈寶玉揭開喜帕發現並非林黛玉,而林黛玉又身亡,悲痛欲絕,出家當了和尚。

  金玉良緣一詞在至今任廣為流傳:詞義雖好但最終歌頌的確是失敗墮落的婚姻,最終以失敗而告終,同時留給讀者的是嘆息聲和默默落淚的場景,相信這樣的結局應該就是作者自己的人生寫照吧!

同类文章

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讀後感

  【範例1】  在一個美好的下午,我閒著沒事就看了一本書,書名是《「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我很奇怪:為什麼要用這樣的兩句話作為文章的題目呢?  我靜下心來慢慢的欣賞著這篇文章,原來作者在七八歲的時候就寫了第一首詩,我很吃驚,這不可能吧!一個只有七八歲的小孩子就會寫這樣好的詩?真的很難

兩隻螞蟻讀後感400字(優秀)

  【範例1】  今天,我在語文課本上讀了一篇文章——《兩隻螞蟻》。主要寫的是兩隻螞蟻要去完成一項任務,但是有一塊大石頭擋住了它們的去路。一隻螞蟻毫不猶豫地往上爬,一次,兩次,三次........累得氣喘籲籲,最後,他終於爬了過去。另一隻螞蟻試了一次,兩次,爬不上去,便繞道而行,也完成了任務

《落花生》讀後感500字

  【範例1】  今天,我讀了《落花生》後,受到了很大的教育。這篇文章是通過一家人收花生時議論花生的好處,並以花生的可貴之處——藏而不露,向人們闡明一個道理: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  的確,一個人如果處處想著自己,而不顧別人的利益,那麼他就不會受到大家的尊敬。

名著《茶花女》讀後感500字

  【範例1】  自古以來愛情是一個永恆的文學主題,每一個人都盼望領有一份純潔的愛情,可是在殘暴的道德觀點和虛假的殘害之下,那一段高貴純潔的愛情卻幻滅了,那段愛情就是出自《茶花女》這本書中。書中講述的是,一個漂亮仁慈的煙花女子,瑪格麗特與誕生名門的男子阿芒彼此相愛,可終極卻陰陽永隔,天各一方

輸贏讀後感(精選)

  【範例1】  《輸贏》這本書帶給我的不僅是文學上的享受,更多的是對即將參加工作的我心靈的啟迪和知識的學習積累,與其去評價其文學價值,倒不如去研究它的實用價值,特別是對我這個即將在銷售領域裡摸爬滾打的在校學生。  在內憂外患的環境下,主人公周銳臨危不懼,選擇了忍辱負重,接受重任。成為了低靡

小學生綠野仙蹤讀後感300字

  【範例1】  初次翻開這本帶著油墨香氣的的書時,就被一個稀奇古怪的小題目所吸引住了。「空中旅行」。咦?空中怎麼會旅行呢?作者該不會腦子壞掉了吧?空中「旅行」這簡直是天方夜譚。就是這一個疑惑,使我走進了《綠野仙蹤》······  《綠野仙蹤》這本書是由美國作家萊曼·弗蘭克·鮑母撰寫的。這本

課文《烏塔》讀後感400字

  【範例1】  烏塔,你真勇敢,你都敢自己去遊歐洲。烏塔,你真細心,,旅遊前都準備了三年,在家裡都設計好了旅行路線,還閱讀了與這些國家有關的書籍。烏塔,你真懂事,為了掙旅費,每個周末去幫餐館或超級市場分發廣告單,假期還到別人家裡陪小孩玩,但你也不問爸爸媽媽要一分錢,到一個地方就給家裡打個電

關於稻草人讀後感400字【精編】

  【範例1】  今天,我和媽媽一起讀了葉聖陶爺爺的《稻草人》,我很喜歡這個故事。  我知道了稻草人的骨架是用竹子做的,肌肉是用黃稻草做的,帽子是用荷葉做的。他站在田裡,用來趕走那些飛來的小雀。  一天晚上,稻草人遇見了三件讓人傷心的事。第一件事是:一位眼睛模糊的老太太八九年前死了丈夫,她只

愛的藝術讀後感【經典】

  篇一:  讀完了弗洛姆的《愛的藝術》,很好的一本薄薄的書。  人的孤獨感是無法迴避的事情,克服的辦法一是創造,主動去改造自然,實現自我和外部世界直接的聯通;另一個就是愛,分享自己的生命力,實現自我和人群之間的聯通。無論是創造還是愛,都是主動性的行為;所以弗洛姆提倡「創造性的人格」。  通

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讀後感

  【第1篇】  周恩來從小就熱愛學習,所以他的成績在班裡一直名列前茅。有一天,校長問他們:「你們為什麼而讀書?」有的說為父母而讀書,有的說為做官而讀書,有的說為掙錢而讀書,有的說為明理而讀書。輪到周恩來時,他大聲的說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校長聽後大為滿意,後來實踐證明,這是他長期以來樹立的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