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孝的話題作文
2024-11-07 04:45:10
孝,乃中華民族傳統之美德。自古就有百善孝為先的說法,而孝也自然而然的成為了一個評價人們道德素養的尺度。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關於孝的話題作文,快來看看吧。
【篇一:孝,感動中國】
「我們眾裡尋你,愛是唯一指引。」十一月九日,CCTV1播出了「最美孝心少年頒獎典禮」,一位位傳承著中華孝道的少年讓我收穫頗多。
其中,最讓我感動的是家庭不幸但又不向命運屈服的黃鳳。
黃鳳六歲時,父親在幹活時從樓上摔了下來,高位截肢,母親離家出走生活一下子變得毫無希望,但她對生活不低頭,很快從陰影中走出來,當起了家裡的頂梁柱。十二歲那年,她推著躺在鐵床上的爸爸,踏上了為父親求醫的漫漫徵途。可天不遂人願,他們父女來到了上海,走訪了好幾家醫院,醫生心有餘而力不足,連連搖手,沒有一點辦法。父親實在不忍心,便說:「回去吧!」但黃鳳卻倔強地說:「我不,這是能治好你的唯一希望,我不能放棄!」……
這句話讓我的心靈受到了強烈的震顫,往事一幕幕地浮現在我的眼前:「瑤瑤快來幫我刷一下碗,我還要洗衣服呢!」媽媽對正在玩遊戲的我說。我撅起了小嘴,扭過頭去:「我才不要呢,我還要和小夥伴玩呢!」「誒——」媽媽長長地嘆了一口氣,又繼續洗衣服。現在想想,那時候的我是多麼的不懂事啊,也不知道幫媽媽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務。
「我們眾裡尋你,愛是唯一指引。」最美孝心少年頒獎典禮在大家的一聲聲祝福中落下了帷幕。相信最美孝心少年頒獎典禮播出之後,一定會有更多人以他們學習。因為,他們的孝心不光感動了我們,更感動了中國,感動了世界,感動了天和地!
【篇二:孝心其實也是一種美德】
中華民族有五千多年的歷史和文化,是文明古國,禮儀之邦。中華兒女以自己的勤勞和智慧創造了獨具特色的中華文明,為人類的進步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我們作為新時代的青少年,有責任和義務弘揚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美德,並讓它熠熠生輝,發揚光大,讓這些文明美德伴隨我們成長。
東漢時的黃香,是歷史上公認的「孝親」的典範。黃香小時候,家境困難,十歲失去母親,父親多病。悶熱的夏天,他在睡前用扇子趕打蚊子,扇涼父親睡覺的床和枕頭,以便讓父親早一點入睡;寒冷的冬夜,他先鑽進冰冷的被窩,用自己的身體暖熱被窩後才讓父親睡下;冬天,他穿不起棉襖,為了不讓父親傷心,他從不叫冷,表現出歡呼雀躍的樣子,努力在家中造成一種歡樂的氣氛,好讓父親寬心,早日康復。
「孝」讓我真切的體會到親情的溫暖,奉獻的偉大。同時,我也了解「孝」的真正含義——其實就是發自內心的關愛!
孝心其實也是一種美德。
但同時,又有多少人擁有這種美德呢?在11月12日中午十一點左右,青島四方區發安陽路102號附近發生一起慘案,光天化日之下,一名男子朝一名女子頭部和頸部連捅數刀,受傷女子送醫院後搶救無效死亡,而兇手竟是被害人的兒子。
我只希望讓美德永駐心間!
孝心是人類的美德,是一種高尚的品質。有人這樣形容:孝心是一縷和煦的陽光,能消融凝結在人們心頭的堅冰;孝心是一股輕柔的春風能把炎熱帶出乾渴的心靈;孝心是一顆種子,能讓每一片心的土地四季常綠。
【篇三:百善孝為先作文】
中國有句老話「百善孝為先」。意思是孝敬父母是各種美德中佔第一位的。一個人如果都不知道孝敬父母,就很難想像他會熱愛祖國和人民。
孝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從古至今也有不少文人墨客因為孝收到了不少益處。
就從我們熟知的孔子得意弟子子路開始說起。他早年家中貧窮,自己常常採野草做飯食,卻從百裡之外背米回家侍奉父母。父母死後,他做了大官,奉命到楚國去,隨從的車馬有百乘之眾,所積的糧食有百萬餘種。
再來看看晉代吳猛,8歲時就懂得孝敬父母。家裡貧窮,沒有蚊帳,蚊蟲叮咬不能使父親不能安睡。每到夏夜,吳猛總是赤身坐在父親床前,任蚊蟲叮咬而不驅趕擔心蚊蟲離開自己去叮咬父親。
這些不都是孝的代表嗎?現在的人已經很少做到孝這個字。我們的父母從來都不會怪自己的孩子,因為他們都是自己的心頭肉。可我們卻不能了解他們需要什麼,但我可以確認一點,他們最需要孩子們的陪伴。
爺爺奶奶老了,現在的他們只希望我們能多陪陪他們,多與他們聊聊天,讓他們不再孤單。爺爺奶奶常常會因為我們陪了他們十分開心。在我眼裡孝就是那麼簡單、那麼平常的一件事情。
孝是中國幾千年的文化,是中國的傳統美德,是我們中國人這輩子都不能忘記的。
因為孝我們國家成為了禮儀之國,因為孝我們國家十分安寧,因為孝我們國家級才有了豐富的文化。
百善孝為先,做個有孝心的人。
【篇四:讓孝字寫得更美】
我國現存最早的漢字文獻資料殷商甲骨文卜辭之中已有「孝」字。《說文解字》這樣解釋「孝」字:「善事父母者。從老省,從子,子承老也」。《詩經》中有這麼一段話,大意是這樣的:父母生我,養我,天天照顧我,必須要報此恩。從這就能反映中華民族極為重視孝的觀念。
在11月8日那晚,我收看了由中央電視臺主辦的「尋找最美孝心少年」公益活動的頒獎典禮。有黃鳳、吳林香、邵帥等共10位少年獲得了「年度最美孝心少年的稱號」。他們個個都令人感動,不僅僅是讓人感動,還令人心酸,而且是一個比一個心酸!在觀看中我曾數次為他們感動,甚至有幾次還流下了淚水。
這些「最美孝心少年」,背後各有各的特殊背景,有幼年父母離異的,有父母去世的,有父母生病的,等等。而且有的甚至還有奶奶、外婆等長輩需要他們照顧的。可他們卻義無反顧地承擔起了照顧家人的重任,他們的付出,甚至超出了大人們所承受的最高範圍。
令我最震撼的是黃鳳,她從6歲起說開始照顧臥床不起的爸爸和雙目失明的奶奶。在2008年,意外聽到村裡人說上海的大醫院能治好爸爸的病,就去求鄉親們做了一個400斤的鐵板車,帶著奶奶和爸爸拿上家裡僅有的27元錢去上海。他們邊走邊乞討,一個饅頭就是全家一天的夥食。可大家想過沒有,這段路有400多公裡,板車也有400多斤,一個女孩要有多堅強才能挺過來呀!而且她最大的願望說是照顧好爸爸,不能讓家散了。可這一照顧就是十年!但黃鳳卻十年如一日的繼續堅持著!黃鳳每天晚上隔兩個小時就要給爸爸翻身,中午要洗衣、打掃、做飯,更何況她還要上學!這樣的事大人也不一定能做到,可黃鳳她做到了!想想我自已,每天都是媽媽給我把飯菜燒得好好的,早上讓我吃得暖暖的去上學,偶爾讓我去疊一下被子,我都推三阻四說為什麼讓我疊是不是你懶啊,認認一切的事都和我無關,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日子,還不知道自己生活在幸福之中。
孝是寬容,孝是報答,孝是耐心,孝是善意的欺騙,孝是多看看家人,孝是不讓父母操心,孝就是愛!愛的指引,帶我們眾裡尋你;孝的承諾,溫暖了你我的心!最美孝心少年,帶來的絕不是幾個精彩感人的片段,而是對靈魂的洗滌……
【篇五:孝敬感恩】
我們感恩上天造就我們的一切,感恩大自然給予我們的一切,可又有多少人發自肺腑地感恩自己的父母親呢?幾何曾想,是母親十月懷胎懷下的你,含辛茹苦地照顧你,她無怨無悔地哺育你,為了你,日夜奔波,看著她漸漸焦黃的面孔,看著她漸漸銀白的頭髮,看著她漸漸瘦弱的身軀,無情的歲月改變了她,可母親對你的愛依舊未改變。作為子女的我們何嘗不感動並感激她呢?更有什麼理由,讓母親為你的綴學等所幹的傻事而廢寢難安呢!至於父親,在我們看來,往往是深沉嚴格的。可同樣,他總是默默地關心你。他——偉大的父親教會我們人生的哲理,批判人世間的醜惡,歌頌人世間的美善,這些在我們心中是很懵懂的,可卻在我們心中埋下待結果的種子。父親為維持家計而忙碌,終日見他拖著疲倦的身子回家,作為子女的我們何嘗不辛酸並感激他呢?更有什麼理由,因為父親的一兩句批評而恨他、怨他呢!要知道,父母親所做的一切全然為了我們。
所以,我們要心懷感恩,去真心實意地感恩我們的父母。或許你有讀過《二十四孝圖》罷,或許你有看過花木蘭代父從軍的電影罷,或許你有聽過孟佩傑恪守孝道的故事罷,無論古代,還是現代,都為我們留下感恩父母的精神財富。
我們不僅要對父母感恩,還要感恩身邊的每個人。正因為他們對你的支持鼓勵,讓你有勇氣走下去。爺爺奶奶是我們的長輩,他們一樣愛護著我們。你也許忘記了,是奶奶哼著搖籃曲哄兒時的你入睡,是爺爺買來玩具逗兒時的你開心,是爺爺奶奶給我們成長的動力,但是,歲月是不會忘記的,它印記了爺爺奶奶深沉的愛。我們懷著感恩之心,也去感恩那些更需要感恩的人——更需要關懷的人。他們很平凡,有的甚至老弱病殘,他們也為這個社會盡一份微薄之力,哪怕他們當中明明貧窮,哪怕他們當中地位卑賤,他們仍然無私奉獻自己的青春、熱血,所以我們不應該歧視、鄙棄他們,而要以同樣平等的心看待他們,去關注、關心、關愛這些可親可愛的人。
感恩、孝敬親人,不一定要做得轟轟烈烈,而要落實在日常生活中。給疲勞一天的父母遞上一杯熱茶,給年邁的爺爺奶奶送去美好的問候,這就是感恩;幫助父母幹些家務活兒,給爺爺奶奶捶捶背聊聊天,這就是孝敬。而那些弱勢群體,我們要更多地留心,帶去我們最誠摯的祝福,祝福他們幸福快樂。
「百善孝為先」,這一直以來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我知道,繼承至今,沒有多少人遵循「孝」字,知道感恩的人也就沒有多少人。孝敬是建在感恩的基礎上,若是無感恩之意,怎談得上「孝」字!
就讓感恩之心駐在你我心中,就讓孝敬美德弘揚下去。「孝敬感恩」將是你我心中的信條,散發著陣陣幽香。
【篇六:百善孝為先】
中國作為一個泱泱大國,擁有多達十四億的人口。中華民族作為一個古老的民族已有著五千多年的歷史。在這五千年,從未變過且流傳至今的那就數孝道了。
孝,乃中華民族傳統之美德。自古就有百善孝為先的說法,而孝也自然而然的成為了一個評價人們道德素養的尺度。如果一個人沒有了「孝」的概念,那麼就沒有資格使用「人」這個名詞來稱呼自己,甚至連動物都不如。羊羔尚且懂得跪乳之恩,烏鴉也知反哺之情。那麼作為靈長類的我們又該當如何呢?
古時候《二十四孝》的故事想必大家都已耳熟能詳,故事中的人物也都值得我們敬佩與學習。然而,又過了幾百年乃至上千年,到了這個科技發達的現代社會,又有多少人能夠向他們那樣去孝敬自己的父母呢?在這個現實主義的物質社會,很多人也都變的現實。一味追求自己的地位、賺取自己的薪水、尋求自己的戀人,那麼又有誰能夠真正想到過自己的父母呢?很多人以為能給自己的父母足夠的零花錢,讓他們住豪宅就是盡孝了,且不知他們真正需要的是什麼。於是「空巢老人」就應時而生。而那些空巢老人最需要的就是關愛,能夠兒孫繞膝,享受一家人美滿的快樂。然而,這些正是那些做子女的所不能給的。因為他們要工作、要賺錢、要追求地位。然而我們反過來想一下,自己的父母都已年邁,這些做子女的又能盡孝幾年呢?且不知人世間最痛苦的事莫過於「子欲養而親不待」。所以懇請那些正忙於工作的子女們好好反思一下,應該採取什麼樣的方式來盡孝。哪怕是陪父母逛下街、看場電影、聊聊天~這些看起來平常的不能再平常的事情卻恰恰是父母最需要的。這平凡的一件事就能讓他們高興好幾天。如此看來,盡孝又何嘗不是一件簡單而有趣的事情呢?
所以了解自己的父母,認清父母的需要,讓父母快樂,讓自己問心無愧才是你當前最應做的。現如今,我們不僅要知道「百善孝為先」,更要做到「百忙孝為先」。把手頭的工作放一放,多陪陪父母,這樣才能真正履行好一個做子女的職責,才能真正把「孝」這一優良傳統發揚光大!
【篇七:孝親愛老從我行】
自古以來,尊敬長輩,愛護老人就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它始終與一線貫穿於中華上下五千年的歷史長河,在這塊華夏熱土上,生養了多少中華兒女,而他們的心中,始終謹記著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孝親愛老,傳承了一代又一代,延綿不息。那琅琅上口的《三字經》中的一句「香九齡,能溫席。孝於親,所當執。」這是人人都耳熟能詳的,說得多貼切!這體現的不正是古人孝順長輩的佳話嗎?一個區區九歲孩童,竟能做出這般孝順長輩的舉動,這是多麼令人欽佩的呀!再想想我們,我們哪一個能夠做到這樣無微不至,考慮的這樣周全?有的孩子甚至爸媽辛苦一天剛到家還沒來得及坐下就要吃的,責問怎麼回來這麼晚。說到這,我們難道就不臉紅嗎?看來真的應該好好反思了。俗話說,「百善孝為先」。孝順父母,尊敬長輩,這是每個人都應該做到的。父母生我們,養我們,把我們教育成人,不僅給了我們生命,又教給我們做人的道理,不要說他們的恩沒齒難忘,而是在這個世界上我們最應該報答的人。有人說,「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那麼,這樣說來,父母對我們的大恩大德,不該以長江大河報答嗎?或許山窮水盡也難以表達今生今世感激之情,我們做出的一些小小的事情,真的顯得微不足道,小之甚微了。
人們都說,「忠、孝難兩全。」作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開國元帥朱德總司令,從小就非常孝順母親,幫助母親做他難以做到的事,為了減輕母親的負擔。後來他領導八路軍打日本鬼子,立下汗馬功勞。1944年,傳來母親去世的消息,心中頓時悲慟萬分,因軍務繁忙不能回家見母親最後一面,就專門寫了了一篇文章來紀念母親,在文章中這樣寫道:「母親是一個平凡的人,她只是中國千百萬勞動人民中的一員。我用什麼來報答母親的深恩呢?我將繼續盡忠於我們的民族和人民,使母親和同樣生活著的人能夠過著快樂的生活。這是我能做到的。一定能做到的。」這就是我們偉大的領導人朱德總司令,他將濃濃的感恩情懷寄寓於建設新中國的道路之中,並報以堅定的決心,是多麼值得敬佩。
孝順長輩的事情比比皆是,上至高官貴人,下至一介貧民。其實,不管以什麼身份,在父母面前都是他們的孩子,都應該儘自己的孝道。孝親愛老從我行,就讓我們一起來弘揚中華民族精深文化吧!
【篇八:百善孝為先】
「琴鍵黑白分明像你,凝望這個世界的眼睛……」愛的指引,帶我們眾裡尋你。孝的承諾,溫暖你我的心。接下來,讓我們伴隨這餘音繞梁的歌聲,隨同那真誠懇切的心靈,讓我們一起向最美孝心少年致敬!
那一聲聲爽朗的笑聲引導著我們來走進吳林香。她,那般堅強的女孩,時時用她那迷人的微笑,伴隨著患有癌症的母親,全身癱瘓的外婆,右手殘疾的外公和乳臭未乾的弟弟。造化弄人,這個僅僅十二歲的女孩接受著人生的考驗,用她那柔弱的肩膀挑起整個家庭的重擔。
「這都是天意,既然讓我來到你的身邊,我就要服侍你一輩子。」她,就算是再苦、再累,也從沒有在家人面前抱怨,只是報以微笑,默默地一人去承受這樣的壓力。命運那樣苛刻,病魔無情的撕咬著她,媽媽的病情一再加重,簡直被折磨得生不如死。終於,在那黑色的下午,她,永遠的離開了世界,離開了那破碎的家庭,離開了懂事孝順的小林香。媽媽去世後,不畏艱難的她仍舊保持那燦爛的微笑,她堅信,自己的努力、堅強和微笑,遠在天堂的媽媽一定會看到的……
看到這裡,她那感人肺腑的事跡,把我這顆無知的心打動了,震撼了我的靈魂深處。包含著敬佩,包含著感動,包含著羞愧的淚珠划過臉龐,悄無聲息的滾落下來……想想我們,是多麼的幸福啊,天天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已經不足為奇,可是,我們有想過怎樣來回報她們嗎?
眼淚,是暫時的,感動,也只停留在心底。怎樣能讓自己所有收穫?怎樣才能真正地學習他們的可貴品質?首先我們不能只有孝心,更多的應該體現先孝行。或許,命運沒有讓我們去經歷太多的磨難,去感受到親情的美好與珍貴,去付出驚天動地的孝道。但是我們可以從小做起,去孝敬我們的父母!
也許,孝順是寒冬中的一杯咖啡,沁人心脾;也許,孝順是困境中的一個微笑,醉人心底;也許,孝順是夏陽下的一杯香茶,幽香淡雅;也許,孝順是一曲牧歌,悠揚甜美;也許,孝順是一首詩,名垂青史……不管怎樣,讓我們來進一步的學習他們得孝敬長輩、自強不息、不畏艱難,陽光向上的品質!
古人云「百善孝為先」孝敬父母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不求成才,只求成人」而孝道是做人的根本,羊有跪乳之恩,鴉有反哺之義,這是天經地義的事。最美孝心少年,帶給我們的並非精彩的片段,而是心靈的洗滌……
【篇九:把孝心獻給父母】
從我們呱呱落地的那一刻起,就註定了將會有兩個人為我們的成長傾注畢生心血—父親和母親。
也許,我們過早地懂得了「享受」二字的含義,卻淡忘甚至忽視了「回報」的分量,認為父母的付出是理所當然的。
我們幾乎都認為,只要成績好,就是對父母的最大安慰。此話不假,可是,父母何嘗不想在忙碌一天後,接過孩子遞過來的一杯熱茶;或者在自己生日那天,發現枕邊一張孩子留下的溫馨字條;再或者為孩子削個蘋果後,聽到一聲真誠的「謝謝」……
有時,認真想想,我覺得自己太自私了。學校裡,得到同學細小的幫助,我會感激半天;馬路上,一個陌生人衝我微微一笑,我會受寵若驚,報以同樣友善的微笑。可是,這一切若是放在父母身上,我們也許會視若無睹……「世界上最廣闊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廣闊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廣闊的是人的胸懷。」而父母就具有這樣的胸懷,即使你犯了更大的錯誤,他們依然愛你。
【篇十:我孝順,我快樂】
今天是我和媽媽去姥姥家的日子。一進姥姥家,跟往常一樣姥爺已經做好一頓豐盛的晚飯等著我們。我狼吞虎咽地吃起來,吃完後我的碗裡一粒米都不掉一點油也不剩。我把碗放進水池,剛要走出廚房我忽然有一個想法,通常都是我吃完飯後姥姥洗碗,但今天我想自己一個人給全家人洗碗,我把這件事給姥爺一說,姥爺答應了。
我洗碗的時候水很冰冷,凍得我的小手通紅,姥姥心疼得大呼小叫,但是我還是堅持下去。洗完了碗,姥姥把我抱起來,又是親又是摸,誇我是家庭小幫手。我對姥姥說:「你們年紀大了,做飯已經很辛苦了,我現在大了,已經可以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了」。姥姥欣慰地笑了。
孝順是我們中華民族傳統的美德。古人說: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雖然我們現在都是獨生子女,但是我們應該把這個傳統美德傳下去。
[關於孝的話題作文]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