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裸露紅砂巖陡坡植被恢復方法
2023-12-12 17:22:17 1
專利名稱:一種裸露紅砂巖陡坡植被恢復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裸露紅砂巖陡坡植被恢復方法,是針對因生態破壞而形成的裸露
紅砂巖陡坡地區進行有效水土保持,使生態修復的方法。
背景技術:
丹江口庫區是湖北省水土流失最嚴重的地區之一。長期以來,因自然因素和人為
因素的雙重影響,大興土木,不合理地毀林開荒等,使森林植被遭受嚴重破壞,造成大量的
荒山荒坡。尤其是漢江以北的地區最為嚴重,該地區存在大面積的裸露紅砂巖陡坡,成土母
質以第三紀紅砂巖和石灰巖風化物為主,對降雨衝擊的抵抗力較弱,抗侵蝕能力低。 植被覆蓋是自然因素中防止水土流失的積極因素,植物在水土保持上的作用主要
表現為攔截雨滴、調節地表徑流、改良土壤性狀。根系可以提高土體強度,有利於土體的穩
定,從而減緩水土流失的發生。 現有一些陡坡植被生態的恢復方法,如《一種陡峭軟邊坡的綠化技術》(中國專利申請號03126603. 7),它是在在公路建設和其他工程施工留下的陡峭軟邊坡,採用坡面錨杆掛網和噴砼綠化技術相結合的方法,創造良好的植物生長條件。《一種北方地區巖石坡面植被恢復的方法》(中國專利申請號200510046947. 7),清坡處理,設置錨杆,在錨杆上固定掛裝塑封金屬網,選用適合當地氣候條件的植物種子,並混合;基質配置,將上基質噴播到掛金屬網的巖石坡面上,在備用基質中加入上述混合後的種子後,將其噴播到已噴基質層的表面;在噴播後的基質層上覆蓋保護層,對基質層養護。《一種高陡巖質邊坡綠化方法》(中國專利申請號200710053060. X),構建由高陡巖質邊坡及其上設置的緩坡帶覆土層和上下依次連接的匯水溝、蓄水池、灌溉管路組成的綠化系統;在緩坡帶覆土層上種植攀爬植被和/或懸垂植被;在緩坡帶覆土層種植喬、灌、草混生植被。《一種鋪放式網狀固沙草格》(中國專利申請號200710160214. 5),它包括徑線、緯線和秸稈草,徑線與緯線將秸稈草連接成縱橫交錯的由方格組成的網狀草格。網狀草格按用途分為豎草網狀固沙草格和平草網狀固沙草格。將麥草或其它秸稈,用繩縫紮成徑緯間距一定的草格,再按一定長度、寬度的網狀草格纏繞在集裝圓盤上,鋪放作業時將集裝圓盤裝在拖拉機後面,轉動集裝圓盤,將草格鋪放在沙漠表面,再按間距要求插上固定卡針。 丹江口庫區江北的裸露紅砂巖陡坡地區,坡度較大、土壤貧瘠、立地條件差。直接種植,所需水分和肥分缺乏,坡面衝刷比較嚴重,植被生長困難,不易存活,而以上發明又不適合在該地區使用。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針對上述現狀,旨在提供一種施工便捷、投入小、適用廣、不易被水毀、效果好、可滿足快速水土保持生態修復要求的一種裸露紅砂巖陡坡植被恢復方法。
本發明目的的實現方式為,一種裸露紅砂巖陡坡植被恢復方法,按如下步驟進行
1)坡面準備,對坡面進行修理平整,清理石塊、雜草、垃圾,並進行適當的人工夯實, 2)鋪設草方格,製作草方格,草方格由玉米稈、麥草或稻草材料編制而成,沿坡面將草方格按縱橫交錯的方式布置,草方格下部分埋入土壤中,埋於地下的部分壓緊,並通過門形釘固定在坡面形成網狀草格,呈方格狀的半隱蔽式土障, 3)配製植物栽培基質,植物栽培基質由土、沙、肥混合而成,土、沙、肥的重量比為
3:i: i,所述肥料為重量比為i : i腐熟人畜糞和腐熟秸杆粉混合,或為加有N,p,k速
效肥的廄肥,廄肥與N,P,K速效肥的重量比為3 : 2混合, 4)將植物栽培基質填入營養袋內,在栽培基質內栽草本和灌木種植植物,
5)在草方格內挖種植穴,將營養袋與草本和灌木種植植物一起埋入種植穴內。
本發明是針對丹江口庫區江北的裸露紅砂巖陡坡地區,坡度較大、土壤貧瘠、立地條件差,直接種植所需水分和肥分缺乏,植被生長困難,不易存活,無法實現生態修復的狀況而發明的一種方法。 本發明將草方格沿坡面按縱橫交錯的方式布置並固定,將土、沙、肥按比例混合後,填入營養袋,營養袋與草本和灌木種植植物一起栽入土中。草方格與坡面土層共同組
成坡面防護體系,有效避免雨滴直接擊濺,防止地表徑流衝刷,對坡面的穩定起到重要的作
用;營養袋在土中可被水、植物根系分解或被微生物所分解,不致阻礙根系向外伸展,根系
很容易在陡坡土層中生長固定,有助於植被的生長,實現在低養護條件下快速而持久的生
態恢復;將草本和灌木混合種植,可以建立以灌木為主體、灌草相結合的複合植被恢復過
程,可保證其在裸露紅砂巖陡坡上生根,大面積恢復植被,達到保持水土的目的。 本發明提供的一種裸露紅砂巖陡坡植被生態恢復方法具有施工便捷、投入小、適
用廣、不易被水毀、效果好、可滿足快速水土保持生態修復的要求。
圖1是草方格結構示意圖, 圖2是草方格連同營養袋一起埋入土壤中的狀態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
下面參照附圖詳述本發明。 參照圖1、圖2,本發明按如下步驟進行 1)坡面準備,對坡面進行修理平整,清理石塊、雜草、垃圾等,並進行適當的人工夯實。 本發明裸露紅砂巖陡坡的坡度範圍為20-50度。 2)鋪設草方格,製作草方格1,草方格由玉米稈、麥草或稻草等材料編制而成。沿坡面將草方格按縱橫交錯的方式布置,草方格下部分埋入土壤中,埋於地下的部分壓緊,並通過門形釘2固定在坡面形成網狀草格,呈方格狀的半隱蔽式土障,網狀草格長35士10cm,寬35± 10cm。 草方格由玉米稈、麥草或稻草等材料編制而成,原料均為當地農產品收穫後的殘留物,可就地收集取材。實施草方格措施後,草方格與坡面土層共同組成坡面防護體系,有效避免裸露坡面遭受雨滴直接擊濺,和防止地表徑流衝刷,對坡面的穩定起到重要的作用, 為植被種植創造良好的生長條件。 3)配製植物栽培基質,植物栽培基質由土、沙、肥混合而成,土、沙、肥的重量比為
3:i: i,所述肥料為重量比為i : i腐熟人畜糞和腐熟秸杆粉按混合,或為加有N, p, k
速效肥的廄肥,廄肥與N,P,K速效肥的重量比為3 : 2混合。 4)將植物栽培基質填入營養袋4內,在培基質內栽草本和灌木種植植物。 採用營養袋栽培,營養袋在土中可被水、植物根系分解或被微生物所分解,不致阻
礙根系向外伸展,對提高植被成活率起到極為重要的作用。 5)在草方格內挖種植穴,將營養袋與草本和灌木種植植物3 —起埋入種植穴內。
根據丹江口庫區江北的裸露紅砂巖陡坡地區的巖坡情況,在種植穴內種植種苗為 兩簇龍鬚草和一棵白剌花或酸棗。 龍鬚草(Eulaliopsis binata),禾本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又名蓑草、擬金茅或羊胡
子草。叢生莖圓而細長,長一米以上,下生茶褐色魚鱗片葉,花呈淡綠色。 白剌花(Sophora davidii),豆科槐屬落葉灌木,又名小葉槐、狼牙剌、苦剌花、馬
蹄針等,植株叢生或單生,株高2至3米,樹幹深黑褐色,有縱裂,新枝綠色,有短毛,老枝褐
色,枝條有銳利的針狀剌。 酸棗(Zizipus jujube Mill),鼠李科落葉灌木,高1_3米,葉片橢圓形至卵狀披針 形,邊緣有細鋸齒,核果小,熟時紅褐色,近球形或長圓形。 這三種植物均為當地適生植物。其中,龍鬚草耐瘠薄耐旱,根系發達,固土蓄水能 力強,草層覆蓋度大,截雨保土效果顯著,投資少,見效快,經濟壽命長達20年,生態和經濟 效益顯著。白剌花生長迅速穩定,主側根系發達,能網絡和固結土壤,耐乾旱瘠薄,具有很強 的適應性,以其發達的根系和較好的群落穩定性在水土保持中具有一定的優勢。酸棗的根 系發達,櫱萌能力強,可交織成網狀結構,其植株低矮,枝葉繁茂,能有效的截流降水,防止 徑流衝刷,具有很好的水土保持效應。
權利要求
一種裸露紅砂巖陡坡植被恢復方法,其特徵在於按如下步驟進行1)坡面準備,對坡面進行修理平整,清理石塊、雜草、垃圾,並進行適當的人工夯實,2)鋪設草方格,製作草方格,草方格由玉米稈、麥草或稻草材料編制而成,沿坡面將草方格按縱橫交錯的方式布置,草方格下部分埋入土壤中,埋於地下的部分壓緊,並通過門形釘固定在坡面形成網狀草格,呈方格狀的半隱蔽式土障,3)配製植物栽培基質,植物栽培基質由土、沙、肥混合而成,土、沙、肥的重量比為3∶1∶1,所述肥料為重量比為1∶1腐熟人畜糞和腐熟秸杆粉混合,或為加有N,P,K速效肥的廄肥,廄肥與N,P,K速效肥的重量比為3∶2混合,4)將植物栽培基質填入營養袋內,在培基質內栽草本和灌木種植植物,5)在草方格內挖種植穴,將營養袋與草本和灌木種植植物一起埋入種植穴內。
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裸露紅砂巖陡坡植被恢復方法,其特徵在於裸露紅砂巖陡坡的坡度範圍為20-50度。
3.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裸露紅砂巖陡坡植被恢復方法,其特徵在於網狀草格長35士10cm,寬35士10cm。
4.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裸露紅砂巖陡坡植被恢復方法,其特徵在於在種植穴內種植種苗為兩簇龍鬚草和一棵白剌花或酸棗。
全文摘要
本發明涉及一種裸露紅砂巖陡坡植被恢復方法。方法是坡面準備,製作草方格,草方格沿坡面按縱橫交錯的方式布置並固定,用土、沙、肥配製植物栽培基質,將植物栽培基質填入營養袋內,培基質內栽草本和灌木種植植物,草方格內挖種植穴,將營養袋與草本和灌木種植植物一起埋入種植穴內。採用本發明,草方格與坡面土層共同組成坡面防護體系,有效避免雨滴直接擊濺,防止地表徑流衝刷,對坡面的穩定起到重要的作用;營養袋為植被種植創造良好的生長條件;草、灌木混合種植,可保證其在裸露紅砂巖陡坡上生根,大面積恢復植被,達到保持水土的目的。本發明施工便捷、投入小、適用廣、不易被水毀、效果好、可快速水土保持,進行生態修復。
文檔編號E02D3/00GK101731092SQ20091027329
公開日2010年6月16日 申請日期2009年12月18日 優先權日2009年12月18日
發明者史志華, 尹煒, 方怒放, 李璐, 趙春華 申請人:華中農業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