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管線線路標識系統的製作方法
2023-12-12 11:26:17 2

本實用新型涉及智能標識技術領域,具體是一種智能管線線路標識系統。
背景技術:
標誌樁又稱為警示樁、標識樁、標樁,常用於電力、通信、燃氣、自來水、鐵路地埋管線路徑指示標誌,使用地點為戶外、綠化帶、灌木叢等。按用途分為:電纜標誌樁、油氣標誌樁、通信標誌樁、光纜標誌樁、自來水標誌樁、鐵路標誌樁、公路裡程樁,使用區分和標識主要是根據產品的用途和上面印刷內容分類,因標誌樁面積較小,故印刷在其上的內容也非常有限,只能記載警示語、聯繫電話等,已不能滿足當今智慧城市、智慧管網建設的信息化要求。
傳統的標記方式,存在以下缺陷:
1、現有的管道標識標記的線路名稱及線路走向多為印刷在標識上,時間久了,風吹日曬,印刷的字跡就會不清晰,無法判斷地下埋設管道的類型,一旦因標記不清,造成事故,損失重大;
2、線路走向及管道分布多用紙質化圖紙,準確性不高,後期存放查找不方便,無法實現信息化管理;
3、管道巡線檢修人員是否有效巡線,統計上報的數據是否準確,比如某地點的標識已經損壞或丟失,但巡檢人員巡檢過程中偷懶,沒有到這個地方,後期可能就會因為管道標識的丟失造成事故。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提出一種智能管線線路標識系統,解決了現有技術中管線標識不清晰、定位不準確、無法信息化管理、巡檢不方便的問題。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這樣實現的:
一種智能管線線路標識系統,包括管道標識、RFID電子標籤、管道標識探測儀、管線巡檢儀和管理中心;
所述管道標識沿管道每隔30米埋設一根,每根所述管道標識的上方設置一RFID電子標籤;
所述管道標識探測儀包括第一控制器,所述第一控制器連接有第一RFID讀取模塊、第一輸入模塊、第一顯示模塊、GPRS定位模塊和第一無線傳輸模塊;所述管道標識探測儀通過所述第一無線傳輸模塊與所述管理中心通信;
所述管線巡檢儀包括第二控制器,所述第二控制器連接有第二RFID讀取模塊、第二輸入模塊、第二顯示模塊和第二無線傳輸模塊;所述管線巡檢儀通過所述第二無線傳輸模塊與所述管理中心通信。
進一步地,所述管道標識上設有標識器,所述RFID電子標籤設於所述標識器內部。
進一步地,所述管理中心與智能遠程終端通信。
進一步地,所述智能遠程終端為智慧型手機或電腦。
進一步地,所述管道標識為柱體。
進一步地,所述管道標識為由PVC塑鋼或玻璃鋼製成的空心柱體。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為:
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設計合理;管道標識上可以印刷標記,又可以通過RFID電子標籤進行標記,雙重保險;管理中心可以了解巡檢人員是否對RFID電子標籤進行讀取,起到一定的監督作用;管理中心將各管道的位置形成電子地圖,查找方便。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例,對於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圖1是本實用新型一個實施例的原理圖。
其中:
1、管道標識;2、RFID電子標籤;3、標識器。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於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於本實用新型保護的範圍。
如圖1所示,本實施例中的智能管線線路標識系統,包括管道標識1、RFID電子標籤2、管道標識探測儀、管線巡檢儀和管理中心。
所述管道標識1沿管道每隔30米埋設一根,每根所述管道標識1的上方設置一RFID電子標籤2。
所述管道標識探測儀包括第一控制器,所述第一控制器連接有第一RFID讀取模塊、第一輸入模塊、第一顯示模塊、GPRS定位模塊和第一無線傳輸模塊;所述管道標識探測儀通過所述第一無線傳輸模塊與所述管理中心通信。第一輸入模塊可以為按鍵、語音輸入等;第一顯示模塊可以為液晶屏。
所述管線巡檢儀包括第二控制器,所述第二控制器連接有第二RFID讀取模塊、第二輸入模塊、第二顯示模塊和第二無線傳輸模塊;所述管線巡檢儀通過所述第二無線傳輸模塊與所述管理中心通信。第二輸入模塊可以為按鍵、語音輸入等;第二顯示模塊可以為液晶屏。
本實施例中,所述管道標識1為由PVC塑鋼或玻璃鋼製成的空心柱體,所述管道標識1上可以印刷標記。所述管道標識1上設有標識器3,所述RFID電子標籤2設於所述標識器3內部。所述標識器3可以對所述RFID電子標籤2進行保護,使得所述RFID電子標籤2免受外界風雨日曬的影響,延長使用壽命。
本實施例中,所述管理中心與智能遠程終端通信,所述智能遠程終端為智慧型手機或電腦。監控人員不在監控中心時,可以通過智能遠程終端了解監控中心接收到的數據和監控中心存儲的數據,方便緊急情況進行及時處理,避免損失。
本實施例使用時,將標識器3安裝在管道標識1的頂端,將RFID電子標籤2安放在標識器3的內部;然後在埋設管道的過程中,將管道標識1埋設在管道的上方,每隔30米埋設一根管道標識1;每埋設完一根管道標識1後,用管道標識探測儀的第一RFID讀取模塊對這根管道標識1上的RFID電子標籤2進行識別,並通過第一輸入模塊將該RFID電子標籤2對應的管道的位置、管線名稱、走向等信息進行錄入,GPRS定位模塊將該處的經緯度進行定位,所有的數據信息經第一無線傳輸模塊傳輸給管理中心。管理中心將各管道的相關信息存儲記錄,形成電子地圖,方便查找。
後期進行管路巡檢時,巡檢人員攜帶管線巡檢儀進行巡檢工作。巡檢人員在管道標識1處,用管線巡檢儀的第二RFID讀取模塊對這根管道標識1上的RFID電子標籤2進行識別,並將讀取的信息通過第二無線傳輸模塊傳遞給管理中心,巡檢結果可以通過第二輸入模塊輸入,並通過第二無線傳輸模塊傳遞給管理中心;管理中心可以將存儲的該RFID電子標籤2對應的管道的相關信息發送給管線巡檢儀,巡檢人員可以根據信息判斷管道標識1是否位於正確位置,沒有被移動過。
本實施例結構簡單,設計合理;管道標識1上可以印刷標記,又可以通過RFID電子標籤2進行標記,雙重保險;管理中心可以了解巡檢人員是否對RFID電子標籤2進行讀取,起到一定的監督作用;管理中心將各管道的位置形成電子地圖,查找方便。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並不用以限制本實用新型,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