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遊石窟之謎:1992年龍遊石窟發現大量超現代科技的設備
2024-06-07 14:03:10 1
龍遊石窟的位置在浙江省龍遊縣,是1992年3月份的時候由當地幾個農民發現的,這是一個在地底沉睡了上千年、舉世罕見的浩大地下建築群,因為其施工難度、施工水準在當代都無法達到,它究竟鑿於何時、何人開鑿、用什麼方法開鑿,有什麼用途?眾多疑問吸引著、困惑著世人。所以,自龍門石窟在1992年被發現之後,世界各地的各種專家都前往去實地考察,就連CCTV探索發現欄目也曾召集各路學者,對石窟進行了歷史文化全方位的破析,但從1992年發現到至今已經過去20多年了,最終都是沒有一個可以說服的科學定論,至今仍是一個。下面探秘志小編就帶大家一起來看看著龍遊石窟的發現過程和其中謎團吧。
1992年發現龍遊石窟的經過
網友提供的龍遊石窟的照片
鳳凰山其實只是個丘陵,海拔69米,一直荒無人煙。20世紀50年代,山下村民為避洪水遷至山上。村民很快發現,山間有眾多水潭,均深不見底,故這些水潭均被稱為「無底塘」。水潭成了村民長年用水的水源;潭中有魚,常可為村民佐餐。一次,一村民在水潭中捕得一條37斤重的魚,此事引發了村民吳阿奶等人的興趣,何不將潭中水抽乾捕魚!
1992年6月9日,吳阿奶等四位村民選中了水面面積僅20平方米的「洗衣潭」抽水。抽水機開始日夜作業,水在下降,一道石壁漸漸顯露。然而越往下水面越往裡傾斜,第四天,水面上露出一行臺階!水泵加至四臺,第九天,兩截巨大的魚脊狀石柱顯露!17天後,水落洞出,一座氣勢恢宏的地下石室展現在他們眼前。此時誰也沒有注意到,17天勞作竟連魚腥味都未聞到——魚一條也不見了。
幾個農民一鼓作氣,共抽乾了7個石窟(其中2個灌水回填),個個石窟緊挨著,排列工整,每個石窟均有石階通向洞底,石窟內的石柱根據洞的大小1到4根不等,其布局符合力學原理;洞與洞之間的間隔,有些僅50釐米;令人驚異的是,這7個石窟的布局竟呈北鬥七星的形狀。
在1號洞的石壁上,農民發現了一幅神秘的圖畫: 石壁上刻有馬、鳥、魚;而在另外的石洞裡多處發現數米長的閃電狀刻紋。在這7個石窟周邊1公裡範圍內,類似的石窟共有24個,而沿衢江北岸還分布著更多的石窟。顯然,這是一個龐大的石窟群。然而,在7個洞內除發現一尊無頭石像外,並未發現一件文物,只找到四隻烏龜。
龍遊石窟未解之謎
1、龍遊石窟群的開鑿用人多少?用時多長?鑿於何時?
龍遊石窟歷史久遠,可以與萬裡長城爭伯仲根據多數專家的初步推論,龍遊石窟可能建於漢代,與中華民族最偉大的歷史傑作長城差不多始建於同一時期。眾所周知,長城,歷史悠久,是偉大的中華民族的象徵。與龍遊石窟相比,其是地上建築,用磚土夯堆而成。長城東起山海關,西至嘉峪關,綿延萬裡,氣勢恢宏,其規模之大可稱舉世無雙。修建長城的時間堪稱是上下兩千年,動用的勞動力數量十分可觀。據歷史文獻記載,秦代修建長城,除動用三十至五十萬軍隊外,還徵用民夫四五十萬人,多時達到一百五十多萬人。這樣雄偉的工程,成為在上唯一可以看見的兩大人工建築之一。
龍遊石窟是規模僅次於兵馬俑的人工地下建築群。龍遊石窟是人工地下建築群,石窟數量達到30個以上。如此規模的地下建築,僅次於我國古代最大的地下建築秦始皇兵馬俑。秦始皇兵馬俑位於中國西安臨潼,是地下夯土建築結構,建築數量多達50座以上。其中已開發的第1號坑面積12460平方米,2號坑面積6000平方米,3號坑面積約520平方米。這個被譽為世界第八奇蹟的秦陵兵馬俑,至今尚未統計出它的用工時間與用人數量。據史料估計,它耗時近40年之久,80餘萬人參與工程建設。
龍遊石窟與同是古代石制建築。龍遊石窟是目前發現的世界上最大的人工地下建築群,是由一鑿一斧人工開石而成的古代石制建築。尋覓這樣久遠的古代石制建築,只有古埃及。坐落於埃及的石制金字塔,是古代七大奇蹟之一,是4000多年前古埃及法老為自己建造的陵墓。在三座巨大的金字塔中,最大的是胡夫金字塔。它是一座幾乎實心的巨石體,由大約200萬塊巨石堆砌而成,高度相當於現在的四十層樓。關於它的建造時間至今仍是未解之謎,所以網絡上關於龍遊石窟騙局這種說法層出不窮,普遍認同的說法是,建成一座金字塔的工程,可能要花費三十多年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