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渦泵葉輪的拆卸工裝的製作方法
2024-02-05 12:16:15 2

本實用新型屬於機械技術領域,涉及一種拆卸工裝,特別是一種旋渦泵葉輪的拆卸工裝。
背景技術:
目前,在水泵檢修過程中,水泵葉輪的拆卸一般採用拉拔器拉在葉輪的邊緣進行拆卸,葉輪邊緣的厚度通常為5-8mm,選用的材質耐磨性好,但壓強度和塑性較差。在拉拔葉輪時,外軸向力作用在葉輪邊緣,當葉輪與葉輪軸之間配合較緊時,拉拔器受力較大,受力接觸點小,極易造成葉輪變形甚至破裂,使葉輪受損,對水泵的流量、揚程造成極大的影響,使水泵無法運行。在旋渦泵的檢修過程中,由於泵體內腔與葉輪間隙較小,工具不能從葉輪的外圓方向伸入,導致一般的拉拔器不適用,極大的影響了檢修的效率。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針對現有的技術存在上述問題,提出了一種操作簡單、適用範圍廣的旋渦泵葉輪的拆卸工裝。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可通過下列技術方案來實現:
本旋渦泵葉輪的拆卸工裝,包括支撐板,所述的支撐板上設有兩個分別與葉輪的兩個工藝螺紋孔固連的螺栓,所述的支撐板上還設有用於調節兩螺栓之間距離的讓位結構,其特徵在於,所述支撐板的中部具有中心孔,所述的中心孔內穿設有由動力元件驅動其軸向運動的頂杆,兩個螺栓沿頂杆的中軸線對稱分布,所述的動力元件通過連接結構固定在支撐板上。
葉輪上設有的兩個工藝螺紋孔沿葉輪的中軸線對稱分布,拆卸時,使頂杆與葉輪的轉軸同軸抵靠設置,調節兩螺栓之間的距離,使其中一個螺栓能伸入到一個工藝螺紋孔內並與該工藝螺紋孔螺紋連接,使另一個螺栓伸入到另一工藝螺紋孔內並與該工藝螺紋孔螺紋連接。隨後動力元件工作,驅動頂杆相對於支撐板運動,由於頂杆與葉輪的轉軸同軸抵靠,在反作用力下,支撐板通過螺栓拉動葉輪遠離旋渦泵運動,使葉輪從轉軸上脫落。
在上述旋渦泵葉輪的拆卸工裝中,所述的連接結構包括平行於支撐板設置的支架和分別設於支架兩端的支杆,所述支杆的下端固定在支撐板上,所述的動力元件設於該支架上。支杆的上端抵靠在支架上,並通過螺絲與支架固連。
在上述旋渦泵葉輪的拆卸工裝中,所述支架的中部具有與支撐板的中心孔同軸設置的通孔,所述的動力元件為氣缸,所述氣缸的活塞杆穿設在通孔內,上述的頂杆固定在氣缸的活塞杆上。氣缸通過焊接的方式固定在支架上,頂杆與氣缸的活塞杆採用聯軸器或者焊接的方式同軸固連。工作時氣缸的活塞杆向下伸出,在反作用力下,使得支撐板沿著頂杆向上運動,頂杆與轉軸固定,當支撐板向上運動時將葉輪從轉軸上向上拉出。
在上述旋渦泵葉輪的拆卸工裝中,所述的支撐板呈圓形,所述的讓位結構包括兩個設於支撐板上的沿支承板中軸線對稱設置的讓位單元,其中一個螺釘穿設在第一讓位單元內,另一螺釘穿設在第二讓位單元內。
在上述旋渦泵葉輪的拆卸工裝中,所述的讓位單元為呈條狀的讓位孔一,所述讓位孔一的軸線與支撐板的軸線平行,且該讓位孔一的長度方向沿支撐板的徑向延伸。其中一個螺釘穿設在一個讓位孔一內,另一個螺釘穿設在另一讓位孔一內,可根據不同葉輪上工藝螺紋孔之間的間距調節兩個螺釘的距離,適用範圍廣。
在上述旋渦泵葉輪的拆卸工裝中,所述的讓位單元為2-7個沿支撐板的徑向等距分布的圓形讓位孔二,所述讓位孔二的軸線與支撐板的軸線平行。
在上述旋渦泵葉輪的拆卸工裝中,所述的支撐板上設有1-4個讓位結構。
在上述旋渦泵葉輪的拆卸工裝中,所述的讓位結構為1個。
在上述旋渦泵葉輪的拆卸工裝中,所述的讓位結構為4個。
當讓位單元為讓位孔一時,4個讓位結構就設有4組共8個讓位單元,同一組讓位單元中讓位孔一的寬度相等,不同讓位單元中讓位孔一的寬度不等。
當讓位單元為讓位孔二時,4個讓位結構就具有4組共8個讓位單元,同一組讓位單元中讓位孔二的直徑相等,不同讓位單元中讓位孔二的直徑不同。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旋渦泵葉輪的拆卸工裝具有以下優點:
其結構設計合理,製造成本低,使用和操作方便,通過簡易的機械原理即可實現將葉輪從泵體內取出,實用效果好,通過氣缸作為動力元件,操作時省時省力,在取出葉輪時不會造成葉輪的損壞,而且增加1-4個讓位結構,每種讓位結構對應一個外徑的螺栓,可滿足不同規格葉輪的取出,適用範圍廣。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一種較佳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實施例一中支撐板的俯視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實施例二中支撐板的俯視圖。
圖4是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實施例三中支撐板的俯視圖。
圖5是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實施例四中支撐板的俯視圖。
圖中,1、支撐板;2、螺栓;3、中心孔;4、頂杆;5、支架;6、支杆;7、氣缸;8、讓位孔一;9、讓位孔二。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是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例並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作進一步的描述,但本實用新型並不限於這些實施例。
實施例一
如圖1所示,本旋渦泵葉輪的拆卸工裝,包括支撐板1,支撐板1上設有兩個分別與葉輪的兩個工藝螺紋孔固連的螺栓2,支撐板1上還設有用於調節兩螺栓2之間距離的讓位結構,支撐板1的中部具有中心孔3,中心孔3內穿設有由動力元件驅動其軸向運動的頂杆4,兩個螺栓2沿頂杆4的中軸線對稱分布,動力元件通過連接結構固定在支撐板1上。
葉輪上設有的兩個工藝螺紋孔沿葉輪的中軸線對稱分布,拆卸時,使頂杆4與葉輪的轉軸同軸抵靠設置,調節兩螺栓2之間的距離,使其中一個螺栓2能伸入到一個工藝螺紋孔內並與該工藝螺紋孔螺紋連接,使另一個螺栓2伸入到另一工藝螺紋孔內並與該工藝螺紋孔螺紋連接。隨後動力元件工作,驅動頂杆4相對於支撐板1運動,由於頂杆4與葉輪的轉軸同軸抵靠,在反作用力下,支撐板1通過螺栓2拉動葉輪遠離旋渦泵運動,使葉輪從轉軸上脫落。
如圖1所示,連接結構包括平行於支撐板1設置的支架5和分別設於支架5兩端的支杆6,支杆6的下端固定在支撐板1上,動力元件設於該支架5上。支杆6的上端抵靠在支架5上,並通過螺絲與支架5固連。
本實施例中,支架5的中部具有與支撐板1的中心孔3同軸設置的通孔,動力元件為氣缸7,氣缸7的活塞杆穿設在通孔內,頂杆4固定在氣缸7的活塞杆上。氣缸7通過焊接的方式固定在支架5上,頂杆4與氣缸7的活塞杆採用聯軸器或者焊接的方式同軸固連。工作時氣缸7的活塞杆向下伸出,在反作用力下,使得支撐板1沿著頂杆4向上運動,頂杆4與轉軸固定,當支撐板1向上運動時將葉輪從轉軸上向上拉出。
如圖2所示,支撐板1呈圓形,讓位結構為4個,每個讓位結構包括兩個設於支撐板1上的沿支承板中軸線對稱設置的讓位單元,其中一個螺釘穿設在第一讓位單元內,另一螺釘穿設在第二讓位單元內。
讓位單元為2-7個沿支撐板1的徑向等距分布的圓形讓位孔二9,讓位孔二9的軸線與支撐板1的軸線平行。
具體的,如圖2所示,4個讓位結構具有4組共8個讓位單元,同一組讓位單元中讓位孔二9的直徑相等,不同讓位單元中讓位孔二9的直徑不等。直徑較大的讓位孔二9可安裝直徑較大的螺栓2,方便與葉輪上直徑較大的工藝螺紋孔配合。如圖2所示,讓位孔二9的直徑越小,與其對應的讓位單元中讓位孔二9的數量越多;反之讓位孔二9的直徑越大,與其對應的讓位單元中讓位孔二9的數量就越少。
實施例二
本實施例的結構原理同實施例一的結構原理基本相同,不同的地方在於,如圖3所示,讓位結構為一個,讓位結構包括兩個設於支撐板1上的沿支承板中軸線對稱設置的讓位單元,其中一個螺釘穿設在第一讓位單元內,另一螺釘穿設在第二讓位單元內。
每個讓位單元由2-7個沿支撐板1徑向均勻分布的讓位孔二9構成,本實施例中,如圖3所示,每個讓位單元中讓位孔二9的數量為2個。
實施例三
本實施例的結構原理同實施例一的結構原理基本相同,不同的地方在於,如圖4所示,讓位結構為一個,讓位結構包括兩個設於支撐板1上的沿支撐板1中軸線對稱分布的讓位單元,讓位單元為呈條狀的讓位孔一8,讓位孔一8的長度方向沿支撐板1的徑向延伸。
其中一個螺釘穿設在一個讓位孔一8內,另一個螺釘穿設在另一讓位孔一8內,可根據不同葉輪上工藝螺紋孔之間的間距調節兩個螺釘的距離,適用範圍廣。
實施例四
本實施例的結構原理同實施例三的結構原理基本相同,不同的地方在於,如圖5所示,讓位結構為4個,每個讓位結構包括兩個設於支撐板1上的沿支撐板1中軸線對稱分布的讓位單元,讓位單元為呈條狀的讓位孔一8,讓位孔一8的長度方向沿支撐板1的徑向延伸。如圖5所示,相同讓位結構中的讓位孔一8直徑相等,不同讓位結構中的讓位孔一8直徑不等。
具體的,如圖5所示,4個讓位結構就設有4組共8個讓位單元,同一組讓位單元中讓位孔一8的寬度相等,不同讓位單元中讓位孔一8的寬度不等。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是對本實用新型精神作舉例說明。本實用新型所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可以對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做各種各樣的修改或補充或採用類似的方式替代,但並不會偏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權利要求書所定義的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