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下擺動控制的出水機構的製作方法
2024-01-31 16:11:15 3
專利名稱:上下擺動控制的出水機構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出水機構,特別是上下擺動控制的出水機構。
背景技術:
目前市場上與支臂結合的出水機構,大多採用兩通閥作為水路切換組件設於連接 頭處,通過操作切換組件以進行水路切換,然而在實際使用中,由於切換組件的位置較高, 並且該切換組件的切換原理也較為複雜,造成用戶不方便操作。
發明內容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上下擺動控制的出水機構,其解決了背景技術中不方便操作切 換組件的缺點。本發明解決其技術問題所採用的技術方案是上下擺動控制的出水機構,其包括一管組件,其包括相互套接的外管和內管,所述外管和內管之間形成為進水通道, 所述內管之間形成為第一水路;及一切換組件,其包括一固定單元,其固接外管和內管,並設有一出水腔、一第二水路和二分水孔,所述 出水腔接通進水通道,所述二分水孔分別接通第一水路和第二水路;及一轉動單元,其能上下擺動地連接在固定單元,並具有一密封件,利用密封件相對 固定單元的擺動控制分水孔和出水腔之間的通斷,實現第一水路和第二水路的切換以及二 水路的同時出水。一較佳實施例中,其還包括一支臂組件,其包括一接通水源的後管、一連接頭和一前管,所述連接頭固接前 管、後管和管組件,而且,所述進水通道接通後管,所述內管接通前管。一較佳實施例中,其還包括一能夠固定於牆面的吸盤組件,其固接外管。一較佳實施例中,所述固定單元包括一主體,其側面凹設形成為凹槽,其底面凹設形成為裝配槽,所述二分水孔開設在 凹槽的底面;一塞子,其密封固接在主體的裝配槽之內,並形成為第一分水腔和第二分水腔,所 述第一分水腔和第二分水腔分別接通二分水孔,所述第一分水腔和第二分水腔分別接通第 一水路和第二水路。一較佳實施例中,所述凹槽中間凸設有樞軸;所述轉動單元包括一切換墊片,其轉動連接在樞軸並能密封轉動蓋接凹槽,所述切換墊片內端面固 接密封件,所述密封件適配分水孔;及
一把手,其包括一手柄和由手柄二端向後延伸的連接臂,所述連接臂同軸連接切 換墊片。一較佳實施例中,所述塞子底面凹設形成為第一水槽,另設有多個貫穿第一水槽 的第一接通孔,所述第一水槽接通第一水路;所述塞子頂面凹設形成為第二水槽,另設有多個貫穿第二水槽的第二接通孔,所 述第二水槽接通第二水路;所述二分水孔分別接通第一接通孔和第二接通孔。一較佳實施例中,所述第一接通孔的外埠和第二接通孔的外埠之間設置有一 密封圈,所述密封圈套接在塞子之外。本發明所提供的出水機構與背景技術的相比,具有以下優點1.它主要包括管組 件和切換組件,其中切換組件包括固定單元和上下擺動設於固定單元的轉動單元,切換組 件並不設連接頭處,各個部件相互配合緊湊,使用簡單舒適,符合了人性化設計趨勢;2.還 設有一支臂組件,分別連通進水通道、管組件和第一水路,內部設計巧妙,節省空間;3.還 設有一用於固定管組件於牆面的吸盤組件,連接牢固可靠;4.固定單元包括主體和塞子, 主體上開設一凹槽用於配合轉動單元,裝配槽用於裝配塞子,塞子上下定義出分別連通二 水路的二分水腔,它們分別連通凹槽底面的二分水孔,其內部結構設計巧妙,配合緊密; 5.轉動單元包括一切換墊片和與之連動的一密封件,以及一把手,上下擺動把手的手柄, 由於把手的連接臂與切換墊片的連接關係,使得密封件隨之在出水腔內擺動,以控制二分 水孔的切換通水或同時通水,各部分配合緊湊,能夠有效快捷地連動;6.塞子的上下分設 為第一、二分水槽,即第一、二分水腔,它們由分別貫穿分水腔的多個第一、二接通孔分別接 通至第一、二分水孔,不僅實現了切換通水的效果,而且合理地利用了出水機構內部空間; 7.還設有一密封件位於第一接通孔的外埠和第二接通孔的外埠之間並套接塞子,保證 了第一接通孔和第二接通孔之間良好的密封性能。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說明。圖1為第一實施例中上下擺動控制的出水機構的立體示意圖。圖2為第一實施例中上下擺動控制的出水機構的剖視圖。圖3為第一實施例中切換單元的爆炸圖。圖4為第一實施例中切換單元的內部結構示意圖,此時二水路均出水。圖5為第一實施例中切換單元的內部結構示意圖,此時第一水路出水。圖6為第一實施例中上下擺動控制的出水機構的局部剖視圖,此時第一水路出 水。圖7為第一實施例中切換單元的內部結構示意圖,此時第二水路出水。圖8為第二實施例中切換單元的爆炸圖。圖9為第二實施例中上下擺動控制的出水機構的剖視圖,此時二水路均出水。圖10為第二實施例中切換單元的內部結構示意圖,此時二水路均出水。附圖標記說明管組件-100 ;外管-110 ;內管-120 ;進水通道-130 ;第一水路-121 ;切換組件-200 ;固定單元-210 ;第二水路-211 ;二分水孔_212、213 ;主體-214 ;出水腔-2141 ; 裝配槽-2142 ;樞軸-2143 ;塞子-215 ;第一分水腔-2151 ;第二分水腔-2152 ;第一接通 孔-2153 ;第二接通孔-2154 ;密封圈-2155 ;轉動單元-220 ;密封件-221 ;切換墊片-2221、 2222 ;把手-223 ;手柄-2231 ;連接臂-2232 ;轉動座-2241,2242 ;墊片-225 ;定位銷-226 ; 彈簧-227 ;螺釘-228 ;支臂組件-300 ;後管-310 ;連接頭-320 ;前管-330 ;吸盤組件-400。
具體實施例方式請參閱圖1至圖7,它們繪示了本發明的第一實施例所提供的上下擺動控制的出 水機構。如圖1所示,出水機構包括一管組件100、一切換組件200、一支臂組件300和一吸 盤組件400,其中,所述切換組件200固接於管組件100,所述支臂組件300包括一後管310、 一連接頭320和一前管330,後管310內設有連通水源的進水通道130,連接頭320的三端 分別連接後管310、所述管組件100和前管330,前管330接通第一水路121,本實施例中,第 一水路將與頭部花灑相接;所述吸盤組件400將所述管組件100固定於牆面。結合圖2、圖3所示,所述管組件100包括相互套接的一外管110和一內管120,外 管110與內管120之間的間隙為進水通道130,內管120內的管路為第一水路121 ;所述切換組件200,包括一固定單元210和一轉動單元220,其中所述固定單元210固接於所述管組件100,其包括一主體214和一塞子215, 所述主體214的側面凹設為一接通進水通道130的凹槽,即出水腔2141,凹槽的中心設有一 樞軸2143,槽面開設有沿著樞軸2143中心弧線分布的二分水孔212、213 ;所述主體214的 底面凹設形成一裝配槽2142以密封裝配所述塞子215,其中,所述塞子215的頂面凹設形成 一第一水槽,即第一分水腔2151,其接通的管路為第一水路121,複數個貫穿第一水槽的第 一接通孔2153與第一分水孔212選擇接通;所述塞子215的底面凹設形成一第二水槽,即 第二分水腔2152,其接通第二水路211,複數個貫穿第二水槽的第二接通孔2154與第二分 水孔213選擇接通,本實施例中,第二水路211將與一手持花灑連接;所述塞子215外還套 設一密封圈2155,其位於第一接通孔2153的外埠與第二接通孔2154的外埠之間,使得 而二分水腔之間的密封性能更加良好;所述切換單元220能上下擺動地連接在所述固定單元210,其包括一密封件221、 二切換墊片2221、2222和一把手223,所述切換墊片位於所述主體214兩側,其中一切換墊 片2221直接密封裝接於所述主體214的一側,另一切換墊片2222轉動連接於樞軸2143並 能密封裝接凹槽2141,其內端面固接密封件221使得所述切換墊片2222與密封件221連 動;所述密封件221能沿著二分水孔的弧線排布相對主體214在出水腔2141內轉動,其尺 寸均適配二分水孔,在本實施例中,其尺寸可以設計為小於第一、二分水孔212、213之間的 間隙部分,但是並不限於此,密封件221的尺寸也可以等於或略大於二分水孔212、213的 間隙部分,這樣,當密封件221位於二分水孔212、213之間時,其並不能完全蓋住二分水孔 212,213 ;所述把手223包括一手柄2231和二連接臂2232,所述二連接臂2232分別從手柄 2231的兩端向後延伸並同軸連接於切換墊片2221、2222,使得手柄2231的上下擺動能夠帶 動密封件221的轉動,從而實現水路切換的目的。圖4為出水結構的二水路同時出水時切換單元的內部結構示意圖。
此時密封件221位於二分水孔212、213之間,因此二分水孔212、213均未被堵住, 打開水源後,水流將沿進水通道130進入所述固定單元210的出水腔2141,然後從二分水孔 212、213分別進入第一、二分水腔和第一、二水路,從而使得頭部花灑和手持花灑同時出水, 出水機構為混合水出水效果。圖5、圖6繪示了出水機構的第一水路出水時的示意圖,上下擺動把手223的手柄 2231,使得密封件221隨之擺動以堵住第二分水孔213,而第一分水孔212與出水腔2141接 通,打開水源後,水流將從第一分水孔212進入第一分水腔2161和第一水路121,此時頭部 花灑出水。圖7為出水機構的第二水路出水時切換單元的內部結構示意圖,繼續上下擺動把 手223的手柄2231,使得密封件221改變位置,堵住第一分水孔212,而導通第二分水孔 213,打開水源後,水流將從第二分水孔213進入第二分水腔2162和第二水路211,此時手持 花灑出水。圖8、圖9和圖10繪示了本發明的第二實施例,其出水原理與主要結構與第一實施 例中的相同,不同之處在於如圖8所示,其一,將塞子215之間固接於主體214底面的裝配槽2142內,使二者 合二為一,便於一次成型也省去了第一實施例中所需要的密封圈2155 ;其二,將第一實施例的二切換墊片2221、2222替換為二轉動座2241、2242,並各設 一墊片225分別適配於所述轉動座2241、2242,所述墊片225用於分開隔開轉動座2241、 2242和螺釘228,減少二者直接接觸而產生的摩擦;其三,在所述主體214裝接有轉動座2241的一側設有一定位單元,所述定位單元 包括一定位銷226頂抵於所述轉動座2241,以及一彈簧227與所述定位銷226相配合併頂 抵於所述主體214,增加了定位功能,改善了使用手感。本發明的第二實施例的水路切換原理與第一實施例的相同,也是主要利用了密封 件221的轉動以進行切換。結合圖9、圖10所示,其為所述出水機構出混合水時的示意圖。所述主體214與塞 子合為一體後,所述主體214內直接形成第二水路211,也直接連通第一水路121,打開水流 後,由於密封件221位於二分水孔212、213之間,水流將同時進入第一、二分水孔212、213, 第一、二水路121、211均出水,此時出水機構出混合水。同理,第二實施例的出水機構也具有與第一實施例的出水機構中的第一、二水路 分別出水的功能,其具體過程在此不贅述,也無需提供相應的附圖。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較佳實施例而已,故不能依此限定本發明實施的範圍,即依 本發明專利範圍及說明書內容所作的等效變化與修飾,皆應仍屬本發明涵蓋的範圍內。
權利要求
上下擺動控制的出水機構,其特徵在於其包括一管組件,其包括相互套接的外管和內管,所述外管和內管之間形成為進水通道,所述內管之間形成為第一水路;及一切換組件,其包括一固定單元,其固接外管和內管,並設有一出水腔、一第二水路和二分水孔,所述出水腔接通進水通道,所述二分水孔分別接通第一水路和第二水路;及一轉動單元,其能上下擺動地連接在固定單元,並具有一密封件,利用密封件相對固定單元的擺動控制分水孔和出水腔之間的通斷,實現第一水路和第二水路的切換以及二水路的同時出水。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上下擺動控制的出水機構,其特徵在於其還包括 一支臂組件,其包括一接通水源的後管、一連接頭和一前管,所述連接頭固接前管、後管和管組件,而且,所述進水通道接通後管,所述內管接通前管。
3.根據權利要求2中任一項所述的上下擺動控制的出水機構,其特徵在於其還包括一能夠固定於牆面的吸盤組件,其固接外管。
4.根據權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上下擺動控制的出水機構,其特徵在於所述固定 單元包括一主體,其側面凹設形成為凹槽,其底面凹設形成為裝配槽,所述二分水孔開設在凹槽 的底面;一塞子,其密封固接在主體的裝配槽之內,並形成為第一分水腔和第二分水腔,所述第 一分水腔和第二分水腔分別接通二分水孔,所述第一分水腔和第二分水腔分別接通第一水 路和第二水路。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上下擺動控制的出水機構,其特徵在於 所述凹槽中間凸設有樞軸;所述轉動單元包括一切換墊片,其轉動連接在樞軸並能密封轉動蓋接凹槽,所述切換墊片內端面固接密 封件,所述密封件適配分水孔;及一把手,其包括一手柄和由手柄二端向後延伸的連接臂,所述連接臂同軸連接切換墊片。
6.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上下擺動控制的出水機構,其特徵在於所述塞子頂面凹設形成為第一水槽,另設有多個貫穿第一水槽的第一接通孔,所述第 一水槽接通第一水路;所述塞子底面凹設形成為第二水槽,另設有多個貫穿第二水槽的第二接通孔,所述第 二水槽接通第二水路;所述二分水孔分別接通第一接通孔和第二接通孔。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上下擺動控制的出水機構,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一接通孔的 外埠和第二接通孔的外埠之間設置有一密封圈,所述密封圈套接在塞子之外。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上下擺動控制的出水機構,其包括一管組件,其包括相互套接的外管和內管,所述外管和內管之間形成為進水通道,所述內管之間形成為第一水路;及一切換組件,其包括一固定單元,其固接外管和內管,並設有一出水腔、一第二水路和二分水孔,所述出水腔接通進水通道,所述二分水孔分別接通第一水路和第二水路;及一轉動單元,其能上下擺動地連接在固定單元,並具有一密封件,利用密封件相對固定單元的擺動控制分水孔和出水腔之間的通斷,實現第一水路和第二水路的切換以及二水路的同時出水。本出水機構的各部件配合緊湊,密封性能良好,操作簡單舒適,符合了人性化設計趨勢。
文檔編號F16K31/60GK101846198SQ20101019513
公開日2010年9月29日 申請日期2010年6月8日 優先權日2010年6月8日
發明者周華松, 堯華, 彭華勝, 李仁忠, 李國政 申請人:廈門松霖科技有限公司;周華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