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玻璃除霧結構的製作方法
2024-01-31 07:52:15 1
汽車玻璃除霧結構的製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汽車玻璃除霧結構,包括:二透明玻璃層、一透明導電層、至少二電流導入層及二透明膠層;二透明玻璃層彼此相對地間隔設置;透明導電層設置於二透明玻璃層間;至少二電流導入層彼此分離地設置於透明導電層上,且電性連接透明導電層,至少二電流導入層的導電率較透明導電層高;透明膠層分別設置於各個透明玻璃層與透明導電層的各個表面間,以使透明導電層的各個表面與各個透明玻璃層接合;其中,二電流導入層將電流導入透明導電層,以使透明導電層對其兩側的透明玻璃層加熱,而去除透明玻璃層表面上的霧氣。
【專利說明】汽車玻璃除霧結構【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是有關於一種汽車玻璃除霧結構,尤指一種利用透明導電膜使汽車玻璃升溫,以除去汽車玻璃上的霧氣的汽車玻璃除霧結構。
【背景技術】
[0002]在寒冷的冬季及雨季,由於戶外環境與汽車內部的溫差以及溼度等因素,空氣中的水分子極易凝結於汽車玻璃表面形成水霧,對汽車駕駛人的視線形成妨礙,影響行車安全,為消除該等水霧,近年來發展出一種貼附於汽車擋風玻璃的薄片式電熱片(俗稱除霧熱線)。
[0003]此種除霧熱線大多是透過多條細小的銅線,分布設置於薄片上,而將薄片貼附於汽車玻璃上後,透過電流流通於銅線,使銅線升溫的方式,以使汽車玻璃表面的溫度上升,從而達到去除霧氣的功效。然而,實際應用中,由於銅線為非透視性的材質,因此,此種除霧熱線無法應用於汽車最需要除霧的前擋風玻璃上。再者,銅線的升溫速率差,且耗電量大。
[0004]誠如上述,由於銅線型的除霧熱線的不可透視性,因此現今的除霧熱線多是應用於汽車的後擋風玻璃上,但是,現今汽車前擋風玻璃的除霧方式,多是利用車內的空調,降低車內外的溫差,從而達到除霧的效果;然而,此種方式並無法實時地對前擋風玻璃進行除霧,為此造成駕駛安全上的疑慮。基於上述諸多問題,本創作人有感上述缺失的可改善,且依據多年來從事此方面的相關經驗,悉心觀察且研究,並配合學理的運用,從而提出一種設計合理且有效改善上述缺失的本實用新型。 實用新型內容
[0005]本實用新型實施例在於提供一種汽車玻璃除霧結構,用以解決現有技術中,利用銅線設置於汽車玻璃上進行除霧,所帶來的各種問題及缺失,特別是無法有效應用於前擋風玻璃或前、後視鏡上的問題。
[0006]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汽車玻璃除霧結構,包括:二個透明玻璃層、一個透明導電層、至少二個電流導入層及二個透明膠層;二個透明玻璃層彼此相對地間隔設置;透明導電層設置於二個透明玻璃層間;至少二個電流導入層彼此分離地設置於透明導電層上,且電性連接透明導電層,至少二個電流導入層的導電率較透明導電層高;透明膠層分別設置於各個透明玻璃層與透明導電層的各個表面間,以使透明導電層的各個表面與各個透明玻璃層接合;其中,二個電流導入層將電流導入透明導電層,以使透明導電層對其兩側的透明玻璃層加熱,而去除透明玻璃層表面上的霧氣。
[0007]上述的汽車玻璃除霧結構,其中,所述透明導電層包含一個透明片體及二個透明導電膜,各個所述透明導電膜分別形成於所述透明片體的兩個相對的表面上。
[0008]上述的汽車玻璃除霧結構,其中,至少二個所述電流導入層都是以塗布或印刷的方式而形成於所述透明片體或所述透明導電膜的兩個相對應的側邊上的銀膠。
[0009]上述的汽車玻璃除霧結構,其中,所述透明片體或所述透明導電膜的兩個相對的表面的兩個相對的側邊,分別具有所述電流導入層。
[0010]上述的汽車玻璃除霧結構,其中,所述透明導電膜具有數個依據一特定圖樣排列的奈米碳管,且所述透明導電膜的所述奈米碳管的截面積大小與所述透明導電膜的加熱速
率呈正相關。
[0011]上述的汽車玻璃除霧結構,其中,所述透明導電層包含至少一第一加熱區及至少一第二加熱區,至少一所述第一加熱區的所述奈米碳管的截面積較至少一所述第二加熱區大。
[0012]上述的汽車玻璃除霧結構,其中,至少一所述第一加熱區位於各個所述透明玻璃層的中心位置,至少一所述第二加熱區位於至少一所述第一加熱區的周圍。
[0013]上述的汽車玻璃除霧結構,其中,各個所述電流導入層的一端分別與一電源相連接,且越鄰近於各個所述電流導入層與所述電源連接的各個所述奈米碳管的截面積越小。
[0014]上述的汽車玻璃除霧結構,其中,數個所述奈米碳管是以印刷或塗布的方式形成於所述透明導電層上。
[0015]上述的汽車玻璃除霧結構,其中,所述透明導電層為銦錫氧化物。
[0016]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於:
[0017]本實用新型的汽車玻璃除霧結構,透過電流導入層,可快速地將電流均勻地導入透明導電層中,而透過透明導電層可以快速地對其兩側的透明玻璃層進行整面加熱,從而可達到快速而整面地對透明玻璃進行除霧的功效。
[0018]由於透明導電層具有視覺穿透性,因此可廣泛應用於汽車的各種玻璃上,特別是可以應用於汽車的前擋風玻璃及前車窗玻璃。
[0019]相較於現有技術中,加熱銅線是先布設於透明塑料片上後,再貼設於汽車玻璃上,使用者於清潔玻璃時,可能不小心破壞加熱銅線;本實用新型的汽車玻璃除霧結構,透明導電層及電流導入層皆透過透明膠層,而接合於兩個透明玻璃層間,因此使用者可以直接對透明玻璃層的表面進行清潔,而無須擔心毀壞透明導電層的問題。
[0020]本實用新型的汽車玻璃除霧結構的結構簡單,且製作流程簡易,而可快速、大量地生產。
[0021]為使能更進一步了解本實用新型的特徵及技術內容,請參閱以下有關本實用新型的詳細說明與附圖,然而所附圖式僅提供參考與說明用,並非用來對本實用新型加以限制。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22]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汽車玻璃除霧結構的第一實施例的分解示意圖。
[0023]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汽車玻璃除霧結構的第一實施例的組裝示意圖。
[0024]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汽車玻璃除霧結構的第一實施例的剖視圖。
[0025]圖4為本實用新型的汽車玻璃除霧結構的第二實施例的透明導電層及電流導入層的分解示意圖。
[0026]圖5為本實用新型的汽車玻璃除霧結構的第二實施例的透明導電層及電流導入層的組裝示意圖。
[0027]圖6為本實用新型的汽車玻璃除霧結構的第三實施例的上視圖。
[0028]圖7為本實用新型的汽車玻璃除霧結構的第三實施例的另一實施態樣的上視圖。[0029]圖8為本實用新型的汽車玻璃除霧結構的第三實施例的實際應用圖。
[0030][附圖標記說明]
[0031 ] 1-汽車玻璃除霧結構,10-透明玻璃層,20-透明導電層,20 』 -透明導電件,201-透明片體,202-透明導電膜,30-電流導入層,40-透明膠層,2-汽車,A-第一加熱區,B-第二加熱區。
【具體實施方式】
[0032]以下藉由特定的具體實例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汽車玻璃除霧結構的實施方式,熟悉此技藝的人士可由本說明書所揭示的內容輕易地了解本實用新型的其他優點與功效。本實用新型也可藉由其他不同的具體實例加以施行或應用,本說明書中的各項細節也可基於不同觀點與應用,在不悖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下進行各種修飾與變更。又本實用新型的圖示僅為簡單說明,並非依實際尺寸、厚度、比例描繪,亦即未反應出相關構成的實際尺寸,先予敘明。
[0033]以下實施方式是進一步詳細說明本實用新型的觀點,但並非以任何觀點限制本實用新型的範疇。
[0034]〔第一實施例〕
[0035]請一併參閱圖1至圖3,其為本實用新型的汽車玻璃除霧結構的示意圖。如圖1及圖2所示,汽車玻璃除霧結構I包含:二透明玻璃層10、一透明導電層20、二電流導入層30及二透明膠層40。二透明玻璃層10彼此相對地間隔設置。透明導電層20設置於二透明玻璃層10間。其中,透明導電層20的材質可以是銦錫氧化物(ITO)或具有數個奈米碳管的薄膜材質。
[0036]電流導入層30彼此分離地設置於透明導電層20上,且電流導入層30的導電率較透明導電層20的導電率高,舉例來說,可以是銀膠或高導電率的金屬膠體,實際應用中,該些膠體可以是以塗布或印刷的方式形成於透明導電層20上;較佳地,二電流導入層30可以是分別設置於透明導電層20彼此相對的側邊上;當然在特殊應用需求中,也可以是彼此分離,而設置於透明導電層20相鄰的側邊上。特別說明的是,於本實用新型中所指的電流導入層30,並非局限於層狀結構,實際應用中,也可依需求置換為高導電率的金屬細導線。
[0037]二透明膠層40分別形成於透明導電層20的兩個彼此相對的表面與各個透明玻璃層10之間,以使透明導電層20的兩個表面分別與其對應的透明玻璃層10接合。其中,關於透明膠層40與透明導電層20及透明玻璃的膠合方式及其膠質種類,非本實用新型所限制的部分,於此不多加贅述。較佳地,透明膠合層40可以由PVB (Polyvinyl Butyral Film)膜所形成。
[0038]如圖3所示,其為本實施例的汽車玻璃除霧結構I的剖視圖。於實際製作過程中,本實施例的汽車玻璃除霧結構I可以是以層迭的方式進行製作;具體來說,可以是先將其中一透明玻璃的一表面塗布一層透明玻璃膠,以於透明玻璃上形半成品的透明膠層40,隨後再將已塗布有電流導入層30的透明導電件(於後實施例詳述)設置於半成品的透明膠層40上,以於透明膠層40上形成所述的透明導電層20,最後,再於該透明導電件上,形成另一透明膠層40,以將另一透明玻璃與透明導電件接合。當然,在另外的應用中,也可以是將兩片透明玻璃間隔設置,而將已具有電流導入層30的透明導電層20設置於該間隔中,在將透明玻璃膠灌入,透明導電層20與透明玻璃間,據以使透明導電層20與透明玻璃相互接合。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圖1?3中是以透明導電層20與透明玻璃層10具有相同大小為例,在實際應用中,也可以是透明導電層20小於透明玻璃層10,而使部分的透明玻璃膠可以直接使兩個透明玻璃層10相互接合。
[0039]當然,本實用新型的汽車玻璃除霧結構I的實際製作方式可以依據實際透明膠層20的材質來決定,並不局限於上述方式,舉例來說,如是利用PVB膜作為透明膠層20的材料,實際的製作方式則可以是,先將兩片PVB膜分別設置於透明導電件20』的兩側,利用加熱及加壓的方式,使PVB膜先行貼合於透明導電件20 』的表面。隨後,再將兩片玻璃以同樣的加熱及加壓的方式,使兩片透明玻璃與PVB膜相互接合,以完成汽車除霧結構I的製作。
[0040]誠如上述,請再次參閱圖2及圖3,當電流導入層30將電流導入透明導電層20後,透明導電層20將快速地升溫,從而可對其兩側的透明玻璃層10進行加熱,藉以可有效地除去透明玻璃層10相對於透明導電層20的外表面的霧氣,且由於透明導電層20與透明玻璃層10是以整面接觸的方式接合,因此透明導電層20除了可快速對透明玻璃加熱外,更可以有效地使透明玻璃層10的整面皆升溫,而使透明玻璃層10的整個表面同時具有除霧的效果。舉一實際數據來說,本實用新型的汽車玻璃除霧結構,可以於5分鐘內使透明玻璃升溫至50°C ±5°C,且每升溫10°C所需功率僅需0.07W?0.12W,而每平方公分僅需耗費
0.1±30% W的電量;也就是說,本實用新型的汽車玻璃除霧結構,僅需少量的電量即可快速地使汽車的玻璃升溫,而達到除霧的效果。
[0041]特別說明的是,在其他實施態樣中,透明導電層20也可以是直接以塗布或印刷的方式形成於透明玻璃的表面上,而電流導入層30再塗布或印刷於該透明導電層20上,而兩個表面具有透明導電層20及電流導入層30的透明玻璃,再以透明玻璃膠相互接合。
[0042]〔第二實施例〕
[0043]請一併參閱圖4及圖5所示,其為本實用新型的汽車玻璃除霧結構的第二實施例的示意圖。本實施例特別說明的是,前述實施例中所載的透明導電層20,實際應用中可以是一透明導電件20』。如圖4所示,透明導電件20』可以是由一透明片體201及二透明導電膜202所組成。透明片體201可以是依據需求選取其材料,例如可以是薄型透明玻璃片或透明塑料片。透明導電膜202可以是以塗布的方式或以印刷的方式,形成於透明片體201的兩個相對的表面上;而各個透明導電膜202的表面,則再透過印刷、塗布或布線的方式,形成兩個彼此分離設置的電流導入層30。也就是說,本實施例所述的透明導電件20』的兩面皆可設置有透明導電膜202,而各透明導電膜202皆設置有彼此分離設置的電流導入層30 ;藉以,透過兩個透明導電膜202可以快速且整面地,分別對兩側的透明玻璃進行加熱,以使汽車玻璃的內外表面皆可同時達到快速除霧的效果。
[0044]誠如上述,本實施例所述的汽車玻璃除霧結構,應用於汽車前擋風玻璃時,可以是透過兩個分別對應前擋風玻璃的內外表面的透明導電膜202,同時對前擋風玻璃的內外表面進行加熱,藉以可更快速地使前擋風玻璃達到除霧的效果。
[0045]〔第三實施例〕
[0046]請一併參閱圖6至圖8,其為本實用新型的汽車玻璃除霧結構的第三實施例的示意圖。本實施例特別說明的是,透明導電層20可以是由數個依據一特定圖樣排列的奈米碳管所組成(實際應用中,較佳地,該些奈米碳管可以是利用塗布或印刷的方式直接形成於透明玻璃的表面上,或透明片體上),舉例來說,可以是由數個平行排列的奈米碳管所組成;且奈米碳管的截面積大小,與所述透明導電膜的加熱速率呈正相關。也就是說,透明導電層20可以是透過調整各奈米碳管的截面積大小,以調整透明導電層20對透明玻璃的加熱速度,藉以可有效依據實際需求,而調整製作出符合需求的透明導電層20。當然,在其他實施中,也可以是透過調整奈米碳管的分布密度,而來達到調整各區域的加熱塑率的效果。
[0047]誠如上述,如圖6及圖8所示,本實用新型的汽車玻璃除霧結構I應用於汽車2的前擋風玻璃時,可以是在透明玻璃的中間區域(駕駛人主要的行車視線區域)形成相對加熱速率較高的第一加熱區A(即此區域的奈米碳管的截面積較大),而相對於第一加熱區A的其他區域,則可以是加熱速率較低的第二加熱區B (即此區域的奈米碳管的截面積較小);藉以,當駕駛者開啟除霧功能時,駕駛者的視線範圍的區域的霧氣可以快速地被除去,以確保駕駛者的駕車安全。相同地,如圖7及圖8所示,應用於汽車2的前車窗玻璃時,可以是使透明導電層20對應於後視鏡的位置的奈米碳管的截面積較大,以形成加熱速率較高的第一加熱區A,而其他區域則為奈米碳管的截面積較小,而加熱速率一般的第二加熱區域B。
[0048]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於實際應用中,汽車前擋風玻璃的面積較大,因此在相同的奈米碳管均勻分布於透明導電層20的情況下,可能會造成整片玻璃的加熱溫度不均勻,進而可能發生區域性的除霧速率不同的問題。因此,較佳地,可以是使透明導電層20鄰近於電流導入層30導入電流的位置的奈米碳管的截面積較小,而遠離電流導入層30的導入電流的位置的奈米碳管的截面積較大,藉以使整片玻璃的加熱溫度均勻,以使整片玻璃具有相同的除霧速率。
[0049]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可行實施例,非因此局限本實用新型的專利範圍,故舉凡運用本實用新型說明書及圖式內容所做的等效技術變化,均包含於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內。
【權利要求】
1.一種汽車玻璃除霧結構,其特徵在於,所述汽車玻璃除霧結構包括: 二個透明玻璃層,二個所述透明玻璃層彼此相對地間隔設置; 一個透明導電層,一個所述透明導電層設置於二個所述透明玻璃層間; 至少二個電流導入層,至少二個所述電流導入層彼此分離地設置於所述透明導電層上,且電性連接所述透明導電層,至少二個所述電流導入層的導電率較所述透明導電層高;以及 二個透明膠層,二個所述透明膠層分別設置於各個所述透明玻璃層與所述透明導電層的各個表面間,以使所述透明導電層的各個表面與各個所述透明玻璃層接合; 其中,二個所述電流導入層將電流導入所述透明導電層,以使所述透明導電層對其兩側的所述透明玻璃層加熱,而去除二個所述透明玻璃層的外表面上的霧氣。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汽車玻璃除霧結構,其特徵在於,所述透明導電層包含一個透明片體及二個透明導電膜,各個所述透明導電膜分別形成於所述透明片體的兩個相對的表面上。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汽車玻璃除霧結構,其特徵在於,至少二個所述電流導入層都是以塗布或印刷的方式而形成於所述透明片體或所述透明導電膜的兩個相對應的側邊上的銀膠。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汽車玻璃除霧結構,其特徵在於,所述透明片體或所述透明導電膜的兩個相對的表面的兩個相對的側邊,分別具有所述電流導入層。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汽車玻璃除霧結構,其特徵在於,所述透明導電膜具有數個依據一特定圖樣排列的奈米碳管,且所述透明導電膜的所述奈米碳管的截面積大小與所述透明導電膜的加熱速率呈正相關。
6.如權利要求5其中任一項所述的汽車玻璃除霧結構,其特徵在於,所述透明導電層包含至少一第一加熱區及至少一第二加熱區,至少一所述第一加熱區的所述奈米碳管的截面積較至少一所述第二加熱區大。
7.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汽車玻璃除霧結構,其特徵在於,至少一所述第一加熱區位於各個所述透明玻璃層的中心位置,至少一所述第二加熱區位於至少一所述第一加熱區的周圍。
8.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汽車玻璃除霧結構,其特徵在於,各個所述電流導入層的一端分別與一電源相連接,且越鄰近於各個所述電流導入層與所述電源連接的各個所述奈米碳管的截面積越小。
9.如權利要求8所述的汽車玻璃除霧結構,其特徵在於,數個所述奈米碳管是以印刷或塗布的方式形成於所述透明導電層上。
10.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汽車玻璃除霧結構,其特徵在於,所述透明導電層為銦錫氧化物。
【文檔編號】B60S1/02GK203805851SQ201420182038
【公開日】2014年9月3日 申請日期:2014年4月15日 優先權日:2014年4月15日
【發明者】連昭志, 於裕正, 蔡金龍 申請人:東元奈米應材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