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驅鳥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4-02-01 06:37:15 1

本實用新型涉及機械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驅鳥裝置。
背景技術:
目前現有的驅鳥器設備多數為水平反光風車旋轉與玻璃鏡片反射組合。這類產品有一定的實用效果,但是很容易出現故障,一旦設備故障就要更換,需要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現有線路杆塔驅鳥器採用鏡面反光方式驚鳥,雖然效果不錯,但玻璃鏡面易碎,且只能採用點膠方式固定在半圓形聚風碗結構內。在出現大風天氣時,砂石顆粒會隨風高速撞擊反光風車,同時反光風車還會出現較大的震動,非常容易出現鏡面破碎與脫落情況。一旦出現單個反光風車上的某一個聚風碗內的玻璃鏡面破碎或脫落,就會導致反光風車結構配重不平衡,反光風車在疾風運行時出現的抖動情況會更加劇烈,中心軸承上會產生非常大的負荷,一旦軸承出現故障,反光風車型驅鳥器將無法使用,只能選擇更換,且更換頻率會很高。
另外,在驅鳥器上採用光線反射模式驅鳥效果很好,玻璃鏡片的光線反射效果很強,但在反光風車槳葉的聚風碗內安裝玻璃鏡片,會存在反射面太小,散射方向太少等諸多問題。然而,戶外杆塔所需要驅鳥防護面積很大。為保證足夠的光線散射面,在一座杆塔上的不同地點安裝多隻驅鳥器會十分費時費力,也會大幅的增加維護更換的工作量,十分不利於運維檢修工作;同時使用玻璃鏡片材料會使反光風車自重增大很多,並且由於材料的重量的問題,也極大限制了槳葉受風面的面積,再加上大多數反光風車型驅鳥器為節約成本,採用廉價低品質的軸承,導致微風或小風季節時,反光風車根本無法啟動。在這樣的情況下,反光風車型驅鳥器依靠鏡面反光散射與動態旋轉驚嚇的兩個驅鳥手段都不能實現,極大的影響了實用效果。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針對上述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驅鳥裝置。
本實用新型解決上述技術問題的技術方案如下:一種驅鳥裝置,包括頂蓋、底座、兜風部件、多個反光風車和轉動組件,所述轉動組件的下端固定在所述底座上,所述兜風部件套接在所述轉動組件的上部,所述轉動組件的上端伸出所述兜風部件,且所述頂蓋設置在所述轉動組件的上端,每個所述反光風車通過對應的連接杆與所述轉動組件固定連接,且多個所述反光風車間隔周向環設在所述轉動組件外周,且所述反光風車位於所述兜風部件的下方,所述反光風車在風力作用下可繞著所述轉動組件自由轉動。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實用新型的驅鳥裝置,解決了傳統驅鳥器反光風車不轉,反光鏡易破損,卡帽脫落,軸承損壞等問題,達到降低了反光風車的重量,使得在較小的微風吹拂時反光風車即可輕易轉動,同時通過反光風車進行反光,起到反光散射與動態旋轉驚嚇的雙重驅鳥作用。
在上述技術方案的基礎上,本實用新型還可以做如下改進:
進一步:所述轉動組件包括上支撐部、轉動部和下支撐部;所述下支撐部的下端與所述底座固定連接,所述轉動部貫通設置在所述下支撐部上,並可自由轉動,所述下支撐部的上端向上穿過所述轉動部後與所述上支撐部的下端連接,所述支撐部的上端伸出所述兜風部件,且所述頂蓋設置在所述上支撐部的上端並位於所述兜風部件的上方。
上述進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過上述結構可以使得所述轉動組件在所述下支撐部上自由轉動,且所述反光風車在風力的作用下可隨著所述轉動部一同轉動,從而實現驅鳥效果。
進一步:所述上支撐部包括上支撐座、上支撐杆和下支撐座,所述上支撐座和下支撐座分別設置在所述上支撐杆的上下兩端,且所述上支撐座位於所述兜風部件和所述頂蓋之間,所述下支撐座與所述下支撐部的上端連接。
上述進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過所述下支撐座可以將所述上支撐杆固定在所述下支撐部上,通過所述上支撐座可以將所述頂蓋固定在所述上支撐杆的頂端,避免脫落而導致外部雨水進入,影響整個裝置的性能和使用壽命。
進一步:所述上支撐部還包括配重件,所述配重件設置在所述上支撐座上,並位於所述上支撐座與所述頂蓋之間。
上述進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過設置所述配重件可以增加所述轉動組件的重量,使得整個裝置更加平穩,不會出現晃動或者異位,並且便於質量很輕的所述反光風車自由轉動的同時不會影響整個裝置的穩定性。
進一步:所述轉動部包括軸承座、軸承和軸承卡板,所述下支撐部上設有與所述軸承卡板相匹配的卡接部,所述下支撐部的上端依次穿過所述軸承卡板、軸承和軸承座後與所述下支撐座固定連接,所述軸承卡板通過所述卡接部與所述下支撐部卡接,且所述軸承卡板外壁與所述軸承座的下端內壁卡接,並將所述軸承固定在所述軸承座內,且所述軸承座可通過所述軸承相對於所述下支撐部自由轉動,所述連接杆的一端固定在所述軸承座的外側壁上,另一端與對應的所述反光風車固定連接。
上述進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過所述軸承卡板可以將所述軸承卡接在所述軸承座內,這樣所述軸承座即可通過所述軸承自由轉動,所述反光風車在風力的作用下即可連通所述軸承座一同轉動。
進一步:所述下支撐部上套接有兩個防塵圈,其中一個位於所述軸承與所述軸承座之間,另一個位於所述軸承與所述軸承卡板之間。
上述進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過設置所述防塵圈可以減小所述軸承座與下支撐部之間和所述軸承卡板與下支撐部之間的間隙,防止灰塵進入所述軸承內部,影響所述軸承的轉動效果,延長軸承的使用壽命。
進一步:所述反光風車為由六邊形組成的半球面狀,且所述反光風車的內外表面均為電鍍反光面。
上述進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過電鍍反光面可以大大降低所述反光風車的重量,在較小的風力作用下所述反光風車即可轉動,起到較好的驅鳥效果,另外,通過六邊形半球面狀的結構,可以增大反光面的面積,並且可以起到更好的光色散效果。
進一步:所述兜風部件下端向外周向延伸設置有雨簷。
上述進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過設置所述雨簷可以使得外部雨水在滑落時不會進入所述轉動組件,增強整個裝置的防水性能,增強整個裝置的穩定性。
進一步:所述兜風部件呈稜台形,且所述兜風部件的外側表面為電鍍反射面,頂面設有四面鏡。
上述進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過在所述兜風部件的側表面電鍍反射面,可以增加整個裝置的反光面面積,形成更強角度更廣的反射光,起到更好的驅鳥效果,通過在頂部設置四面鏡,不僅可以起到反光效果,同時可以增加所述兜風部件的重量,使得整個裝置更加穩定。
進一步:所述兜風部件的側壁內陷設置。
上述進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過上述方式可以進一步增加反光面面積,起到更好的驅鳥效果。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驅鳥裝置爆炸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驅鳥裝置正視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驅鳥裝置剖面圖;
圖4為圖3中A處局部放大示意圖。
附圖中,各標號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頂蓋,2、底座,3、兜風部件,4、反光風車,5、連接杆,6、上支撐座,7、上支撐杆,8、下支撐座,9、配重件,10、軸承座,11、軸承,12、軸承卡板,13、防塵圈,14、雨簷,15、下支撐部。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徵進行描述,所舉實例只用於解釋本實用新型,並非用於限定本實用新型的範圍。
如圖1、2、3所示,一種驅鳥裝置,包括頂蓋1、底座2、兜風部件3、多個反光風車4和轉動組件,所述轉動組件的下端固定在所述底座2上,所述兜風部件3套接在所述轉動組件的上部,所述轉動組件的上端伸出所述兜風部件3,且所述頂蓋1設置在所述轉動組件的上端,每個所述反光風車4通過對應的連接杆5與所述轉動組件固定連接,且多個所述反光風車4間隔周向環設在所述轉動組件外周,且所述反光風車(4)位於所述兜風部件(3)的下方,所述反光風車4在風力作用下可繞著所述轉動組件自由轉動。
本實施例中,所述轉動組件包括上支撐部、轉動部和下支撐部15;所述下支撐部15的下端與所述底座2固定連接,所述轉動部貫通設置在所述下支撐部15上,並可自由轉動,所述下支撐部15的上端向上穿過所述轉動部後與所述上支撐部的下端連接,所述支撐部的上端伸出所述兜風部件3,且所述頂蓋1設置在所述上支撐部的上端並位於所述兜風部件3的上方。通過上述結構可以使得所述轉動組件在所述下支撐部15上自由轉動,且所述反光風車4在風力的作用下可隨著所述轉動部一同轉動,從而實現驅鳥效果。
優選地,所述上支撐部包括上支撐座6、上支撐杆7和下支撐座8,所述上支撐座6和下支撐座8分別設置在所述上支撐杆7的上下兩端,且所述上支撐座6位於所述兜風部件3和所述頂蓋1之間,所述下支撐座8與所述下支撐部15的上端連接。通過所述下支撐座8可以將所述上支撐杆7固定在所述下支撐部15上,通過所述上支撐座6可以將所述頂蓋1固定在所述上支撐杆7的頂端,避免脫落而導致外部雨水進入,影響整個裝置的性能和使用壽命。
優選地,所述上支撐部還包括配重件9,所述配重件9設置在所述上支撐座6上,並位於所述上支撐座6與所述頂蓋1之間。通過設置所述配重件9可以增加所述轉動組件的重量,使得整個裝置更加平穩,不會出現晃動或者異位,並且便於質量很輕的所述反光風車4自由轉動的同時不會影響整個裝置的穩定性。
本實施例中,所述轉動部包括軸承座10、軸承11和軸承卡板12,所述下支撐部15上設有與所述軸承卡板12相匹配的卡接部,所述下支撐部15的上端依次穿過所述軸承卡板12、軸承11和軸承座10後與所述下支撐座8固定連接,所述軸承卡板12通過所述卡接部與所述下支撐部15卡接,且所述軸承卡板12外壁與所述軸承座10的下端內壁卡接,並將所述軸承11固定在所述軸承座10內,且所述軸承座10可通過所述軸承11相對於所述下支撐部15自由轉動,所述連接杆5的一端固定在所述軸承座10的外側壁上,另一端與對應的所述反光風車4固定連接。通過所述軸承卡板12可以將所述軸承11卡接在所述軸承座10內,這樣所述軸承座10即可通過所述軸承11自由轉動,所述反光風車4在風力的作用下即可連通所述軸承座10一同轉動。
如圖4所示,優選地,所述下支撐部15上套接有兩個防塵圈13,其中一個位於所述軸承11與所述軸承座10之間,另一個位於所述軸承11與所述軸承卡板12之間。通過設置所述防塵圈13可以減小所述軸承座10與下支撐部15之間和所述軸承卡板12與下支撐部15之間的間隙,防止灰塵進入所述軸承11內部,影響所述軸承11的轉動效果,延長軸承的使用壽命。
優選地,所述反光風車4為由六邊形組成的半球面狀,且所述反光風車4的內外表面均為電鍍反光面。通過電鍍反光面可以大大降低所述反光風車4的重量,在較小的風力作用下所述反光風車4即可轉動,起到較好的驅鳥效果,另外,通過六邊形半球面狀的結構,可以增大反光面的面積,並且可以起到更好的光色散效果。
優選地,所述兜風部件3下端向外周向延伸設置有雨簷14。通過設置所述雨簷14可以使得外部雨水在滑落時不會進入所述轉動組件,增強整個裝置的防水性能,增強整個裝置的穩定性。
本實施例中,所述兜風部件3呈稜台形,且所述兜風部件3的外側表面為電鍍反射面,頂面設有四面鏡。通過在所述兜風部件3的側表面電鍍反射面,可以增加整個裝置的反光面面積,形成更強角度更廣的反射光,起到更好的驅鳥效果,通過在頂部設置四面鏡,不僅可以起到反光效果,同時可以增加所述兜風部件3的重量,使得整個裝置更加穩定。
優選地,所述兜風部件3的側壁內陷設置。通過上述方式可以進一步增加反光面面積,起到更好的驅鳥效果。
本實用新型的驅鳥裝置,解決了傳統驅鳥器反光風車不轉,反光鏡易破損,卡帽脫落,軸承損壞等問題,達到降低了反光風車的重量,使得在較小的微風吹拂時反光風車即可輕易轉動,同時通過反光風車進行反光,起到反光散射與動態旋轉驚嚇的雙重驅鳥作用。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並不用以限制本實用新型,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