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增氧功能的空調機及其所用變溫吸附增氧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4-02-01 02:37:15 1
專利名稱:具有增氧功能的空調機及其所用變溫吸附增氧裝置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具有增氧功能的空調機及其所用變溫吸附增氧裝置。
背景技術:
空調用於控制室內的溫度,對於提高室內的舒適性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但絕大 部分空調室內空氣處於與外界相對隔離的狀態,室內空氣品質不高,為提高室內空氣的質 量,現有的空調可以向室內通入新風,也出現了空調增氧技術,現有的空調增氧技術主要 有膜法、電解法、變壓吸附法,但都存在一些缺陷 膜法成本高、容易損壞;電解法對水質的要求高,產生的氫氣易爆,電氣方面也不 安全;變壓吸附法成本很高、結構複雜、設備大。因此以上的增氧方法對於家用空調均不適 用。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於克服現有技術的缺陷,提供一種具有增氧功能的空調機及 其所用變溫吸附增氧裝置,本實用新型可以持續的提供富氧空氣,且結構簡單、安全性高、 成本低。
其技術方案如下 —種空調變溫吸附增氧裝置,包括殼體及排風道,在殼體內設有第一風道、第二風 道及風機,在第一風道及第二風道內均設有氮氣吸附劑及電加熱器,在第一風道、第二風道 與排風道之間設有活動門,活動門與驅動機構連接。 採用前述增氧裝置的空調機的結構是 —種具有增氧功能的空調機,該空調機包括第一換熱器、第二換熱器、壓縮機及節 流元件,第一換熱器、第二換熱器、壓縮機及節流元件通過連接管連接而形成換熱工質循環 迴路,第一換熱器置於室內機內,第二換熱器及壓縮機置於室外機內;其特徵在於,在室外 機上還設有變溫吸附增氧裝置,該裝置包括殼體及排風道,在殼體內設有第一風道、第二風 道及風機,在第一風道及第二風道內均設有氮氣吸附劑及電加熱器,在第一風道、第二風道 與排風道之間設有活動門,活動門與驅動機構連接;在室內機上設有空氣傳感器,空氣傳感 器、電加熱器及驅動機構均與控制電路電氣連接。 增氧裝置的工作原理是第一風道在吸附過程中,其電加熱器斷電,外界空氣在風 機的作用下分別進入第一風道及第二風道,進入第一風道中的空氣中的氮氣被氮氣吸附劑 吸附,富氧空氣通過活動門、排風道進入室內;與此同時,第二風道內的電加熱器工作,已吸 附有氮氣的氮氣吸附劑在高溫下進行脫附,脫附後的空氣(富含氮氣)經第二風道、活動門 排出到室外;完成上述過程之後,活動門移動而對第一風道、第二風道進行切換,此時,第一 風道內的電加熱器工作,吸附有氮氣的氮氣吸附劑在高溫狀態下進行脫附,脫附後的空氣 經第一風道、活動門排出到室外,第二風道內的電加熱器停止加熱空氣經過第二風道時,第 二風道內的氮氣吸附劑吸附空氣中的氮氣,而富氧空氣由第二風道並經活動門、排氣管進入室內。 空調工作時,通過室內機上的空氣傳感器可以感測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含量,若其
超過設定值,則該傳感器給控制電路一個控制信號,打開增氧裝置進行增氧,當室內空氣達 到質量要求後,增氧裝置停止工作。前述技術方案進一步細化的技術方案可以是 在所述第一風道及第二風道內還設有乾燥劑。在吸附之前,室外空氣先由乾燥劑 進行乾燥,以提高氮氣吸附的效率。 在所述第一風道及第二風道內均設有乾燥室及吸附室,所述乾燥劑及氮氣吸附劑 分別置於乾燥室及吸附室內,在乾燥室及吸附室內均設有所述電加熱元件。在吸附之前,室 外空氣先由乾燥劑進行乾燥,在脫附時,電加熱元件工作,同時使乾燥劑中的水分排出,以 利於下一循環過程的進行。 在所述第一風道及第二風道之間設有隔熱腔。由於第一風道及第二風道處於間斷 加熱狀態且兩者相互切換,設置隔熱腔後,儘可能的避免兩個風道之間的熱量傳遞,以減少 脫附時的電量消耗及提高吸附效率。 在所述殼體上設有透氣孔,所述隔熱腔通過該透氣孔與外界相通。由於第一風道 及第二風道處於間斷加熱狀態,長時間使用後,隔熱腔內的空氣溫度會逐漸增高而影響隔 熱性能,設置透氣孔後,可以使隔熱腔內的溫度基本與外界保持一致。 所述殼體內前部位置設有進風道,在所述殼體上設有與進風道相通的進風口 ,進 風道的後端同時與第一風道、第二風道相通,所述風機設於進風道內。進風道設於第一風道 及第二風道的前部,通過一個風機即可同時向第一風道、第二風道輸送空氣,使增氧裝置的 成本降低。 所述第一風道的後端設有第一風口 、第二風口 ,所述第二風道的後端設有第三風 口 、第四風口 ,所述活動門上設有通風口 ,且活動門在所述驅動機構作用下具有第一移動位 置及第二移動位置;在第一移動位置,第一風口與外界相通且第三風口通過通風口與所述 排氣管相通,在第二移動位置,第二風口通過通風口與所述排氣管相通,第四風口與外界相 通。 在殼體上設有齒輪,在所述活動門上設有與齒輪相配合的齒條,所述驅動機構為 該齒輪及齒條。 該空調機還包括有冷凝水管及冷凝水換熱器,該冷凝水管的一端與所這室內機連 接,另一端與冷凝水換熱器連接,冷凝水換熱器置於所述排風道內。室內機所排出的冷凝水 的溫度較低,經吸附後的空氣(富氧空氣)在進入室內之前,先由冷凝水換熱器進行預冷再 排入室內,避免外界空氣對室內空氣的溫度產生較大影響。 前述進風道還起到進風均壓作用,所述第一風道及第二風道還包括有位於其後端 的出風均壓室,通過出風均壓室可對空氣進行均壓。 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的優點是採用增氧裝置對室內進行增氧,提高室內空氣的 質量,舒適性高,且空調機結構簡單、安全性高、成本低。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進行詳細說明
4[0023]
圖1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所述空調機的結構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所述空調變溫吸附增氧裝置的結構圖; 圖3為圖2的局部放大圖; 附圖標記說明 1 、室內機,2、室外機,3、換熱工質連接管,4、換氣管,5、冷凝水換熱器,6、變溫吸附 增氧裝置,7、冷凝水管,8、空氣傳感器,9、殼體,10、排風道,11、第一風道,12、第二風道,13、 風機,14、氮氣吸附劑,15、乾燥劑,16、電加熱器,17、活動門,18、吸附室,19、乾燥室,20、隔 熱腔,21、透氣孔,22、進風道,23、進風口,24、第一風口,25、第二風口,26、第三風口,27、第 四風口,28、通風口,29、齒輪,30、齒條,31、出風均壓室,32、濾網。
具體實施方式如
圖1至圖3所示,一種具有增氧功能的空調機,該空調機包括第一換熱器、第二 換熱器、壓縮機及節流元件,第一換熱器、第二換熱器、壓縮機及節流元件通過連接管連接 而形成換熱工質循環迴路,第一換熱器置於室內機1內,第二換熱器及壓縮機置於室外機2 內;在室外機2上還設有變溫吸附增氧裝置6,該裝置包括殼體9及排風道10,在殼體9內 設有第一風道11、第二風道12及風機13,在第一風道11及第二風道12內均設有氮氣吸附 劑14及電加熱器16,在第一風道11、第二風道12與排風道10之間設有活動門17,活動門 17與驅動機構連接;在室內機1上設有空氣傳感器8,空氣傳感器8、電加熱器16及驅動機 構均與控制電路電氣連接,室內機1與室外機2之間通過換熱工質連接管3連接。 該空調機還包括有冷凝水管7及冷凝水換熱器5,該冷凝水管7的一端與所這室內 機1連接,另一端與冷凝水換熱器5連接,冷凝水換熱器5置於排風道10內;排風道10通 過換氣管4與室內相通。 在第一風道11及第二風道12內均設有乾燥室19及吸附室18,乾燥劑15及氮氣 吸附劑14分別置於乾燥室19及吸附室18內,在乾燥室19及吸附室18之間設有濾網32, 在乾燥室19及吸附室18內均設有電加熱元件,在第一風道11及第二風道12之間設有隔 熱腔20,在殼體9上設有透氣孔21,隔熱腔20通過該透氣孔21與外界相通。殼體9內前 部位置設有進風道22,在殼體9上設有與進風道22相通的進風口 23,進風道22的後端同 時與第一風道11、第二風道12相通,風機13設於進風道22內;所述第一風道11及第二風 道12還包括有位於其後端的出風均壓室31,通過出風均壓室31可對空氣進行均壓。 第一風道11的後端設有第一風口 24、第二風口 25,第二風道12的後端設有第三 風口 26、第四風口 27,活動門17上設有通風口 28,且活動門17在驅動機構作用下具有第 一移動位置及第二移動位置;在第一移動位置,第一風口 24與外界相通且第三風口 26通過 通風口 28與排氣管相通,在第二移動位置,第二風口 25通過通風口 28與排氣管相通,第四 風口 27與外界相通;在殼體9上設有齒輪29,在活動門17上設有與齒輪29相配合的齒條 30,所述驅動機構為該齒輪29及齒條30。 本實施例所述空調機的工作原理是 通過室內機1上的空氣傳感器8可以感測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含量,若其超過設定 值,則該傳感器給控制電路一個控制信號,打開增氧裝置進行增氧,當室內空氣達到質量要 求後,增氧裝置停止工作。
5[0034] 增氧裝置的工作原理是第一風道11在吸附過程中,其電加熱器16斷電,活動門 17上移,外界空氣在風機13的作用下分別進入第一風道11及第二風道12,進入第一風道 11中的空氣中的氮氣被氮氣吸附劑14吸附,富氧空氣通過第二風口 25、通風口 28進入排 風道10,富氧空氣在排氣道內經冷凝水換熱器5預冷後再經換氣管4進入室內;與此同時, 第二風道12內的電加熱器16工作,已吸附有氮氣的氮氣吸附劑14在高溫下進行脫附,脫 附後的空氣(富含氮氣)經第二風道12、第四風口 27而排出室外;上述過程達到設定的切 換時間後,活動門17下移動而對第一風道11、第二風道12進行切換,此時,第一風道11內 的電加熱器16工作,吸附有氮氣的氮氣吸附劑14在高溫狀態下進行脫附,脫附後的空氣經 第一風道11、第一風口 24而排出到室外,第二風道12內的電加熱器16停止加熱空氣經過 第二風道12時經第二風道12內的氮氣吸附劑14進行吸附,富氧空氣由第二風道12並經 第三風口 26、通風口 28進入排風道10,富氧空氣在排風道10內經冷凝水換熱器5冷卻,再 經排氣管進入室內。 以上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例,並不以此限定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在不 違反本實用新型構思的基礎上所作的任何替換與改進,均屬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
權利要求一種空調變溫吸附增氧裝置,其特徵在於,包括殼體及排風道,在殼體內設有第一風道、第二風道及風機,在第一風道及第二風道內均設有氮氣吸附劑及電加熱器,在第一風道、第二風道與排風道之間設有活動門,活動門與驅動機構連接。
2. 如權利要求1所述空調變溫吸附增氧裝置,其特徵在於,在所述第一風道及第二風 道內還設有乾燥劑。
3. 如權利要求2所述空調變溫吸附增氧裝置,其特徵在於,在所述第一風道及第二風 道內均設有乾燥室及吸附室,所述乾燥劑及氮氣吸附劑分別置於乾燥室及吸附室內,在幹 燥室及吸附室內均設有所述電加熱元件。
4. 如權利要求1所述空調變溫吸附增氧裝置,其特徵在於,在所述第一風道及第二風 道之間設有隔熱腔。
5. 如權利要求4所述空調變溫吸附增氧裝置,其特徵在於,在所述殼體上設有透氣孔, 所述隔熱腔通過該透氣孔與外界相通。
6. 如權利要求1至5中任一項所述空調變溫吸附增氧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殼體內前 部位置設有進風道,在所述殼體上設有與進風道相通的進風口 ,進風道的後端同時與第一 風道、第二風道相通,風機設於進風道內。
7. 如權利要求1至5中任一項所述空調變溫吸附增氧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一風道 的後端設有第一風口 、第二風口 ,所述第二風道的後端設有第三風口 、第四風口 ,所述活動 門上設有通風口,且活動門在所述驅動機構作用下具有第一移動位置及第二移動位置;在 第一移動位置,第一風口與外界相通且第三風口通過通風口與所述排氣管相通,在第二移 動位置,第二風口通過通風口與所述排氣管相通,第四風口與外界相通。
8. 如權利要求7所述空調變溫吸附增氧裝置,其特徵在於,在殼體上設有齒輪,在所述 活動門上設有與齒輪相配合的齒條,所述驅動機構為該齒輪及齒條。
9. 一種具有增氧功能的空調機,該空調機包括第一換熱器、第二換熱器、壓縮機及節 流元件,第一換熱器、第二換熱器、壓縮機及節流元件通過連接管連接而形成換熱工質循環 迴路,第一換熱器置於室內機內,第二換熱器及壓縮機置於室外機內;其特徵在於,在室外 機上還設有變溫吸附增氧裝置,該裝置包括殼體及排風道,在殼體內設有第一風道、第二風 道及風機,在第一風道及第二風道內均設有氮氣吸附劑及電加熱器,在第一風道、第二風道 與排風道之間設有活動門,活動門與驅動機構連接;在室內機上設有空氣傳感器,空氣傳感 器、電加熱器及驅動機構均與控制電路電氣連接。
10. 如權利要求9所述具有增氧功能的空調機,其特徵在於,該空調機還包括有冷凝水 管及冷凝水換熱器,該冷凝水管的一端與所這室內機連接,另一端與冷凝水換熱器連接,冷 凝水換熱器置於所述排風道內。
專利摘要一種具有增氧功能的空調機及其所用變溫吸附增氧裝置,該空調機包括第一換熱器、第二換熱器、壓縮機及節流元件,第一換熱器、第二換熱器、壓縮機及節流元件通過連接管連接而形成換熱工質循環迴路,第一換熱器置於室內機內,第二換熱器及壓縮機置於室外機內;在室外機上還設有變溫吸附增氧裝置,該裝置包括殼體及排風道,在殼體內設有第一風道、第二風道及風機,在第一風道及第二風道內均設有氮氣吸附劑及電加熱器,在第一風道、第二風道與排風道之間設有活動門,活動門與驅動機構連接;在室內機上設有空氣傳感器,空氣傳感器、電加熱器及驅動機構均與控制電路電氣連接。本實用新型可以持續的提供富氧空氣,且結構簡單、安全性高、成本低。
文檔編號F24F3/16GK201482392SQ20092006151
公開日2010年5月26日 申請日期2009年7月30日 優先權日2009年7月30日
發明者朱正雙, 袁琪 申請人:珠海格力電器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