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富硒黑木耳的種植方法與流程
2024-01-31 19:20:15 3
本發明屬於木耳的種植方法技術領域,涉及一種富硒黑木耳的種植方法。
背景技術:
黑木耳被營養學家譽為『素中之葷』和『素中之王』,每100克黑木耳中含鐵185毫克,它比綠葉蔬菜中含鐵量最高的菠菜高出20倍,比動物性食品中含鐵量最高的豬肝還高出約7倍,是各種葷素食品中含鐵量最多的。黑木耳是一種味道鮮美、營養豐富的食用菌,含有豐富的蛋白質、鐵、鈣、維生素、粗纖維,其中蛋白質含量和肉類相當,鐵比肉類高10倍,鈣是肉類的20倍,維生素b2是蔬菜的10倍以上,黑木耳還含有多種有益胺基酸和微量元素,被稱之為「素中之葷」。
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具有保健功能的富硒黑木耳有急切的需求。但是,現在還沒有富硒黑木耳的種植方法和富硒黑木耳產品。
富硒黑木耳就是通過生物轉化方法,在黑木耳生長過程中,將硒元素導入植物體內,從而生產有機硒含量較高的富硒黑木耳。
硒是人體必需的微量元素。硒參與合成人體內多種含硒酶和含硒蛋白。其中穀胱甘肽過氧化物酶,在生物體內催化氫過氧化物或脂質過氧化物轉變為水或各種醇類,消除自由基對生物膜的攻擊,保護生物膜免受氧化損傷;硒參與構成碘化甲狀腺胺酸脫碘酶。
硒能提高人體免疫,促進淋巴細胞的增殖及抗體和免疫球蛋白的合成。硒對結腸癌、皮膚癌、肝癌、乳腺癌等多種癌症具有明顯的抑制和防護的作用,其在機體內的中間代謝產物甲基烯醇具有較強的抗癌活性。硒與維生素e、大蒜素、亞油酸、鍺、鋅等營養素具有協同抗氧化的功效,增加抗氧化活性。同時,硒具有減輕和緩解重金屬毒性的作用。
硒對人體的重要生理功能越來越為各國科學家所重視,各國根據本國自身的情況都制定了硒營養的推薦攝入量。美國推薦成年男女硒的每日攝入量(rdi)分別為70微克/天和55微克/天,而英國則為75微克/天和60微克/天。中國營養學會推薦的成年人攝入量為50~200微克/天。
提供具有保健功能的富硒黑木耳的種植方法和富硒黑木耳產品,是業內急需。
技術實現要素:
為了解決已有技術存在的問題,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富硒黑木耳的種植方法。
一、富硒黑木耳的培養料的配方及接種:
1.1富硒黑木耳的培養料的配方如下:木屑70-80%,麥麩4-8%,豆粨粉4-8%,石膏1-2%,石灰0.5-1%,米糠5-8%,硒粉5-7%。
優選的配方如下:木屑76%,麥麩4%,豆粨粉5%,石膏1%,石灰0.5%,米糠7.8%,硒粉5.7%;
所述的木屑為硬雜闊葉樹木屑,加工好的木屑要求在露天乾淨場所堆放半年;直徑0.5—1.5釐米左右,嚴禁混入或接觸有害物質;無黴爛和其它異味;
麥麩為通過qs認證的企業當年加工、新鮮、手觸摸有細膩感、不黴爛、不結塊、沒有混入異物的麥麩;
石膏選用可做豆腐食用的石膏粉,為弱酸性;
豆粕粉為新鮮乾燥的豆粕粉;
硒粉選用亞硒酸鈉;
1.2種源,選擇無老化特徵、菌齡合適、菌絲長勢健旺的黑木耳菌種;優選白山地區黑29或黑山黑木耳菌種;
1.3塑膠袋,為17cm×33cm,厚度為4.5μ的高密度低壓聚乙烯袋,半透明,厚薄均勻,耐115℃—121℃高溫;
1.4拌料,按培養料的配方,將麥麩、豆粕粉、石膏、米糠、硒粉均勻撒在木屑上,混拌,然後往料面上灑水,混拌均勻,培養料的含水量以55--60%為宜;
1.5裝袋,把混拌均勻的拌料裝入塑膠袋中,裝完的料袋平整結實,料高22cm,中央有直徑2cm深20cm的孔,將料袋口塞入孔中,再插入塑料釺子,塑料釺子長20cm,上頭直徑2.5cm封閉袋口;
1.6滅菌,採用常壓滅菌,滅菌裝置內的溫度為100℃,保持10—15小時,自動降溫8h-10h,待溫度降至70℃時出料,出料時將料袋直接搬入無菌室中冷卻;或者,採用高壓滅菌,當滅菌裝置內的壓力升至0.5mpa時,要打開氣閥,持續排放冷空氣到壓力為零,再關閉氣閥進行升壓滅菌,當壓力升至1.5mpa,保持2h,自動降壓,當壓力降至零時出料,出料時將料袋直接搬入無菌室中,菌袋橫放,無菌室溫度為25-30℃,無菌室要提前消毒,保持清潔;
1.7接種,接種箱、接種室要在接種前使用紫外線燈消毒;當菌袋內部冷卻至30℃以下時,在接種箱或接種室內進行接種;
接種方法:先把裝料的塑膠袋中的塑料釺子撥除,再將事先準備好的菌種接到料袋的孔中,然後用棉花封好接種口就完成一袋的接種了,每次接種,只接一個品種,並及時標明和記錄接種的信息;
二、菌袋培養:
2.1菌袋培養前10天,為無光養菌,溫度為27-29℃,接好種的料袋即成為菌袋,菌袋可以使用塑料大棚或培養房間進行無光養菌,門窗用黑布遮光,菌袋橫放在培養架上,室內溼度應控制在45-55%,通過地面灑水加以調節室內溼度;及時檢查菌種復活情況,發現汙染菌袋立即找原因及時處理,若發現是蔓延較快的鏈孢菌,應儘快連同菌袋一起燒掉;若是一般黴菌,可將菌袋拿到拌料場回收袋內的培養料拌到新料中重新裝袋;
2.2菌袋培養11-24天,菌絲進入生長旺盛期,這時每天要檢查培養架上菌袋與菌袋之間的溫度,溫度不能超過24℃,無光養菌,相對溼度為45-60%,通過地面灑水加以調節室內溼度,最後,菌袋培養達到生理成熟;
三、割口出耳:
3.1、割口前場地處理,割口場地要求水泥地面的房間,保溼度25—35度,割口前1天往割口場地澆透水兩遍,以利割口後菌絲恢復生長;
3.2、割口方法:
用割口刀沿著直立方向,在菌袋的外表面從上往下割豎線段形的開口,豎線段形的開口長1—1.5cm,口深3mm,行距3--4cm,上下口的邊距2--3cm,割口時應儘量不損傷豎線段兩邊的菌絲體,每袋的外表面的豎線段形的開口為35-40條;
3.3打孔:用打孔器或打孔機打孔,在上述的豎線段之間用「v」字型刀割口,口長1cm,口深3mm,每袋均布割口60--80個,所述的孔在菌袋的外表面呈「品」字型分布;
3.4、培養催芽:把打孔後的菌袋橫排放到菌床上,菌袋間距2cm,以利通風和採光,菌袋隨排隨蓋地膜和草簾保溫保溼,菌袋割口後的前4天,是菌絲體恢復生長的階段,這期間,割口處即不能風乾失水又不能往割口上澆水,菌床溫度要控制在18℃-24℃,相對溼度要控制在75%-85%,當菌絲體恢復生長,割口處長滿白色的菌絲體,菌袋和菌絲體緊緊黏合成為一體,催芽結束;
四、出耳管理:
4.1耳芽形成和耳芽生長時期管理:催芽結束的菌袋豎立放置在大棚或露天出耳場地,袋距15--20cm,在耳芽形成和耳芽生長時期,溫度為10℃-25℃,相對溼度為55%--75%,這時期的噴水方法要求少噴勤噴,每個菌袋的各個部位都要均勻地噴到霧狀水,使割口處在3-5天內形成耳芽;如果溼度過大、展片過快、朵形不好,而且易引起雜菌侵襲,導致爛耳;
4.2成長期子實體管理:接著,成長期子實體進入旺盛期,對空氣的相對溼度和氧氣的要求增加,此時噴水量要逐步增加,相對溼度為55%--75%;
4.3成熟期管理:耳根收縮,耳片基本全展,光麵粉白,此時就要停止噴水,避免水分噴的過多形成「水耳」,「水耳」遇到高溫極易發生爛耳和流耳,影響產品的產量和質量,而且不好加工。
五、採收
5.1從耳芽出現到採收需20-25天,當菌袋上耳片展開,邊緣開始內卷,少數耳片腹面產生白色孢子粉時,停止噴水2--3天,待耳片在菌袋上自然風乾時及時採收,採收時要採大留小,將採收的耳片曬乾。
有益效果:本發明提供的一種富硒黑木耳的種植方法包括接種、菌袋培養、割口出耳、出耳管理和採收步驟。技術路線簡單實用,易於操作,適用範圍廣。本發明的方法得到的富硒黑木耳,經過中國科學院瀋陽應用生態研究所農產品安全與環境質量檢測中心檢測,鈣含量為0.80g/100g,硒含量為0.883mg/kg。本發明實現了富硒黑木耳的種植,為消費者提供了保健食品。為農民致富開闢了新途徑,有著良好的經濟效益,在國內外有著廣闊的市場。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1一種富硒黑木耳的種植方法。
一、富硒黑木耳的培養料的配方及接種:
1.1富硒黑木耳的培養料的配方如下:木屑76%,麥麩4%,豆粨粉5%,石膏1%,石灰0.5%,米糠7.8%,硒粉5.7%;
所述的木屑為硬雜闊葉樹木屑,加工好的木屑要求在露天乾淨場所堆放半年;直徑0.5—1.5釐米左右,嚴禁混入或接觸有害物質;無黴爛和其它異味;
麥麩為通過qs認證的企業當年加工、新鮮、手觸摸有細膩感、不黴爛、不結塊、沒有混入異物的麥麩;
石膏選用可做豆腐食用的石膏粉,為弱酸性;
豆粕粉為新鮮乾燥的豆粕粉;
硒粉選用亞硒酸鈉;
1.2種源,選擇無老化特徵、菌齡合適、菌絲長勢健旺的黑木耳菌種;優選白山地區黑29或黑山黑木耳菌種;
1.3塑膠袋,為17cm×33cm,厚度為4.5μ的高密度低壓聚乙烯袋,半透明,厚薄均勻,耐115℃—121℃高溫;
1.4拌料,按培養料的配方,將麥麩、豆粕粉、石膏、米糠、硒粉均勻撒在木屑上,混拌,然後往料面上灑水,混拌均勻,培養料的含水量以55--60%為宜;
1.5裝袋,把混拌均勻的拌料裝入塑膠袋中,裝完的料袋平整結實,料高22cm,中央有直徑2cm深20cm的孔,將料袋口塞入孔中,再插入塑料釺子,塑料釺子長20cm,上頭直徑2.5cm封閉袋口;
1.6滅菌,採用常壓滅菌,滅菌裝置內的溫度為100℃,保持10—15小時,自動降溫8h-10h,待溫度降至70℃時出料,出料時將料袋直接搬入無菌室中冷卻;或者,採用高壓滅菌,當滅菌裝置內的壓力升至0.5mpa時,要打開氣閥,持續排放冷空氣到壓力為零,再關閉氣閥進行升壓滅菌,當壓力升至1.5mpa,保持2h,自動降壓,當壓力降至零時出料,出料時將料袋直接搬入無菌室中,菌袋橫放,無菌室溫度為25-30℃,無菌室要提前消毒,保持清潔;
1.7接種,接種箱、接種室要在接種前使用紫外線燈消毒;當菌袋內部冷卻至30℃以下時,在接種箱或接種室內進行接種;
接種方法:先把裝料的塑膠袋中的塑料釺子撥除,再將事先準備好的菌種接到料袋的孔中,然後用棉花封好接種口就完成一袋的接種了,每次接種,只接一個品種,並及時標明和記錄接種的信息;
二、菌袋培養:
2.1菌袋培養前10天,為無光養菌,溫度為27-29℃,接好種的料袋即成為菌袋,菌袋可以使用塑料大棚或培養房間進行無光養菌,門窗用黑布遮光,菌袋橫放在培養架上,室內溼度應控制在45-55%,通過地面灑水加以調節室內溼度;及時檢查菌種復活情況,發現汙染菌袋立即找原因及時處理,若發現是蔓延較快的鏈孢菌,應儘快連同菌袋一起燒掉;若是一般黴菌,可將菌袋拿到拌料場回收袋內的培養料拌到新料中重新裝袋;
2.2菌袋培養11-24天,菌絲進入生長旺盛期,這時每天要檢查培養架上菌袋與菌袋之間的溫度,溫度不能超過24℃,無光養菌,相對溼度為45-60%,通過地面灑水加以調節室內溼度,最後,菌袋培養達到生理成熟;
三、割口出耳:
3.1、割口前場地處理,割口場地要求水泥地面的房間,保溼度25—35度,割口前1天往割口場地澆透水兩遍,以利割口後菌絲恢復生長;
3.2、割口方法:
用割口刀沿著直立方向,在菌袋的外表面從上往下割豎線段形的開口,豎線段形的開口長1—1.5cm,口深3mm,行距3--4cm,上下口的邊距2--3cm,割口時應儘量不損傷豎線段兩邊的菌絲體,每袋的外表面的豎線段形的開口為35-40條;
3.3打孔:用打孔器或打孔機打孔,在上述的豎線段之間用「v」字型刀割口,口長1cm,口深3mm,每袋均布割口60--80個,所述的孔在菌袋的外表面呈「品」字型分布;
3.4、培養催芽:把打孔後的菌袋橫排放到菌床上,菌袋間距2cm,以利通風和採光,菌袋隨排隨蓋地膜和草簾保溫保溼,菌袋割口後的前4天,是菌絲體恢復生長的階段,這期間,割口處即不能風乾失水又不能往割口上澆水,菌床溫度要控制在18℃-24℃,相對溼度要控制在75%-85%,當菌絲體恢復生長,割口處長滿白色的菌絲體,菌袋和菌絲體緊緊黏合成為一體,催芽結束;
四、出耳管理:
4.1耳芽形成和耳芽生長時期管理:催芽結束的菌袋豎立放置在大棚或露天出耳場地,袋距15--20cm,在耳芽形成和耳芽生長時期,溫度為10℃-25℃,相對溼度為55%--75%,這時期的噴水方法要求少噴勤噴,每個菌袋的各個部位都要均勻地噴到霧狀水,使割口處在3-5天內形成耳芽;如果溼度過大、展片過快、朵形不好,而且易引起雜菌侵襲,導致爛耳;
4.2成長期子實體管理:接著,成長期子實體進入旺盛期,對空氣的相對溼度和氧氣的要求增加,此時噴水量要逐步增加,相對溼度為55%--75%;
4.3成熟期管理:耳根收縮,耳片基本全展,光麵粉白,此時就要停止噴水,避免水分噴的過多形成「水耳」,「水耳」遇到高溫極易發生爛耳和流耳,影響產品的產量和質量,而且不好加工。
五、採收
5.1從耳芽出現到採收需20-25天,當菌袋上耳片展開,邊緣開始內卷,少數耳片腹面產生白色孢子粉時,停止噴水2--3天,待耳片在菌袋上自然風乾時及時採收,採收時要採大留小,將採收的耳片曬乾。
得到的富硒黑木耳,經過中國科學院瀋陽應用生態研究所農產品安全與環境質量檢測中心檢測,鈣含量為0.80g/100g,硒含量為0.883mg/kg。
實施例2一種富硒黑木耳的種植方法,富硒黑木耳的培養料的配方如下:木屑74%,麥麩5%,豆粨粉4%,石膏1%,石灰1%,米糠8%,硒粉7%;其餘的同實施例1。
實施例3一種富硒黑木耳的種植方法,富硒黑木耳的培養料的配方如下:木屑70%,麥麩8%,豆粨粉8%,石膏2%,石灰1%,米糠6%,硒粉5%;其餘的同實施例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