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大型細長桁架柱狀結合桅杆的製作方法
2024-01-29 06:45:15 4
一種大型細長桁架柱狀結合桅杆的製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屬於船舶輔助裝置【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大型細長桁架柱狀結合桅杆。其連接關係在於:第一斜撐杆和第二斜撐杆的下端固定安裝在下層甲板上,柱狀桅的下端固定安裝在上層甲板上,第一斜撐杆和第二斜撐杆的上端與柱狀桅的上端固定連接,第一連接杆、第二連接杆分別連接在第一斜撐杆與柱狀桅、第二斜撐杆與柱狀桅之間,第一安裝平臺、第二安裝平臺、第三安裝平臺分別安裝在柱狀桅上,頂部小桅安裝在第三安裝平臺上。本實用新型的設計方法突破傳統桅杆型式的束縛,將桁架桅杆和柱狀桅杆的優點結合起來,兼顧外觀需求及使用需求,達到優化桅杆重量和布置的目的。
【專利說明】一種大型細長桁架柱狀結合桅杆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屬於船舶輔助裝置【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大型細長桁架柱狀結合桅杆。
【背景技術】
[0002]桅杆是一種外觀與實用功能相結合的結構構造物,其上裝設信號設備、觀通設備和導航設備,由於其安裝位置佔據了整個船舶的至高點,對船舶的外觀協調性具有重要影響。現有公務執法船常用的桅杆型式有兩種:桁架桅和柱狀桅。
[0003]桁架桅杆是由幾根大型管材組成主框架,多根小型管材相互連接組成的桁架結構物。其優點是結構強度可靠,重量較輕,桅杆上設備安裝支點較多。其缺點是外形較呆板,管材縱橫交叉,構造稍顯凌亂,不適用於對外形要求較高的船舶,無法體現公務執法船的威嚴性。
[0004]柱狀桅杆是由外部板材和內部型材焊接形成的柱狀結構物。其外形簡潔可塑性強,具有現代感,能體現出公務船的威嚴。其缺點是,為保證結構強度特性,尺寸較大,導致重量比桁架桅增加很多,對於船舶整體重量控制和穩性有一定的影響。
實用新型內容
[0005]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於克服現有技術中存在的缺陷,設計一種適用於海洋執法類船舶的桅杆外形和結構型式,能夠改善桁架桅杆和柱狀桅杆在實用中的不足。
[0006]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設計一種大型細長桁架柱狀結合桅杆,該桅杆結合了桁架桅和柱狀桅的特點。主桅採用細長柱狀桅,可根據船舶的外觀,設計合適的造型,同時大幅減小柱狀桅的尺度,以減少桅杆重量,節省船舶總體資源。但單純的細長柱狀桅,結構強度很難滿足船舶使用需求,在主桅的周邊設置大型桁架,就形成了桁架-柱狀結合桅杆。
[0007]大型細長桁架柱狀結合桅杆,是針對我國公務船的特點,從外形上注入中國文化特色,從桅杆外形設計、結構構造設計和實用功能設計綜合優化考慮,形成的一種新型桅杆型式。
[0008]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大型細長桁架柱狀結合桅杆,包括主體和頂部小桅,其外圍設備為上層甲板和下層甲板。
[0009]所述主體主要由第一斜撐杆、第二斜撐杆、柱狀桅、第一安裝平臺、第二安裝平臺、第三安裝平臺、第一連接杆、第二連接杆組成。
[0010]其連接關係在於:所述第一斜撐杆和第二斜撐杆的下端固定安裝在所述下層甲板上,所述柱狀桅的下端固定安裝在所述上層甲板上,所述第一斜撐杆和第二斜撐杆的上端與所述柱狀桅的上端固定連接,所述第一連接杆、第二連接杆分別連接在所述第一斜撐杆與所述柱狀桅、所述第二斜撐杆與所述柱狀桅之間,所述第一安裝平臺、第二安裝平臺、第三安裝平臺分別安裝在所述柱狀桅上,所述頂部小桅安裝在所述第三安裝平臺上。
[0011]特別地,還包括第三連接杆,所述第三連接杆安裝在所述第一斜撐杆與第二斜撐杆之間。
[0012]特別地,所述第一安裝平臺、第二安裝平臺、第三安裝平臺與所述柱狀桅之間還通過支撐杆支撐。
[0013]特別地,所述柱狀桅為空心菱形剖面結構。
[0014]特別地,所述頂部小桅由多根管材組成的框架結構。
[0015]本實用新型的優點和有益效果在於:本實用新型的設計方法突破傳統桅杆型式的束縛,將桁架桅杆和柱狀桅杆的優點結合起來,兼顧外觀需求及使用需求,達到優化桅杆重量和布置的目的。具有以下特點:
[0016]一、外觀新穎。從側面看呈「人」字形,從主視方向看呈「本」字形,體現中國「人本」文化特色;側面斜撐位置正處於桅杆主體的黃金分割點,體現視覺協調性。
[0017]二、結構形式簡單。採用簡單的三支點形式,橫向和縱向均形成穩定的三角形結構,解決了整體強度和結構穩定性。
[0018]三、主桅採用菱形橫剖面,在外觀上,線條簡潔、輪廓分明;在功能上,提供合理的剖面慣性矩,從而使桅杆的固有振動頻率避開船體總振頻率和主機機振頻率,解決了桅杆的共振隱患。
[0019]四、桅杆功能合理分區,美觀與適用有效結合。下半段採用柱狀桅,安裝觀通導航等大型設備,上半段採用桁架桅,安裝信號燈等小型設備。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20]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左視圖;
[0021]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主視圖;
[0022]圖3為本實用新型柱狀桅的剖面圖。
[0023]其中,1-第一斜撐杆;2_第二斜撐杆;3_柱狀桅;4_第一安裝平臺;5_第二安裝平臺;6_第三安裝平臺;7_第一連接杆;8_第二連接杆;9_頂部小桅;10_上層甲板;11_下層甲板。
【具體實施方式】
[0024]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作進一步描述,以下實施例僅用於更加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而不能以此來限制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
[0025]如圖1、圖2所示,本實用新型具體實施的技術方案是:一種大型細長桁架柱狀結合桅杆,包括主體和頂部小桅9,其外圍設備為上層甲板10和下層甲板11 ;
[0026]所述主體主要由第一斜撐杆1、第二斜撐杆2、柱狀桅3、第一安裝平臺4、第二安裝平臺5、第三安裝平臺6、第一連接杆7、第二連接杆8組成;
[0027]其連接關係在於:所述第一斜撐杆I和第二斜撐杆2的下端固定安裝在所述下層甲板11上,所述柱狀桅3的下端固定安裝在所述上層甲板10上,所述第一斜撐杆I和第二斜撐杆2的上端與所述柱狀桅3的上端固定連接,所述第一連接杆7、第二連接杆8分別連接在所述第一斜撐杆I與所述柱狀桅3、所述第二斜撐杆2與所述柱狀桅3之間,所述第一安裝平臺4、第二安裝平臺5、第三安裝平臺6分別安裝在所述柱狀桅3上,所述頂部小桅9安裝在所述第三安裝平臺6上。
[0028]還包括第三連接杆,所述第三連接杆安裝在所述第一斜撐杆I與第二斜撐杆2之間。可以進一步加強第一斜撐杆I和第二斜撐杆2的支撐力。
[0029]所述第一安裝平臺4、第二安裝平臺5、第三安裝平臺6與所述柱狀桅3之間還通過支撐杆支撐。可以保證其穩定強度。
[0030]如圖3所示,所述柱狀桅3為空心菱形剖面結構。具有較好的結構特性,能夠提供內部維修通道。
[0031]所述頂部小桅9由多根管材組成的框架結構。可以提供足夠的設備安裝位置。
[0032]此桁架柱狀結合桅杆總高度18.8m,主桅高度8.9m,採用桁架和柱狀結合設計,具有大型、細長、菱形剖面、三足鼎立的特點。其外形美觀,布置型式實用,體現出我海洋執法船舶的威嚴;結構簡潔,重量較普通柱狀桅減輕15%以上,且其強度振動滿足規範及使用要求;主桅杆剖面內部為中空設計,可供維修人員穿行布置電纜,維修方便。
[0033]以上所述僅是本實用新型的優先實施方式,應當指出,對於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技術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改進和潤飾,這些改進和潤飾也應視為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
【權利要求】
1.一種大型細長桁架柱狀結合桅杆,其特徵在於:包括主體和頂部小桅(9),其外圍設備為上層甲板(10)和下層甲板(11); 所述主體主要由第一斜撐杆(I)、第二斜撐杆(2)、柱狀桅(3)、第一安裝平臺(4)、第二安裝平臺(5)、第三安裝平臺(6)、第一連接杆(7)、第二連接杆(8)組成; 其連接關係在於:所述第一斜撐杆(I)和第二斜撐杆(2)的下端固定安裝在所述下層甲板(11)上,所述柱狀桅(3)的下端固定安裝在所述上層甲板(10)上,所述第一斜撐杆(I)和第二斜撐杆(2)的上端與所述柱狀桅(3)的上端固定連接,所述第一連接杆(7)、第二連接杆(8)分別連接在所述第一斜撐杆(I)與所述柱狀桅(3)、所述第二斜撐杆(2)與所述柱狀桅(3)之間,所述第一安裝平臺(4)、第二安裝平臺(5)、第三安裝平臺(6)分別安裝在所述柱狀桅(3)上,所述頂部小桅(9)安裝在所述第三安裝平臺(6)上。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大型細長桁架柱狀結合桅杆,其特徵在於:還包括第三連接杆,所述第三連接杆安裝在所述第一斜撐杆(I)與第二斜撐杆(2)之間。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種大型細長桁架柱狀結合桅杆,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一安裝平臺(4)、第二安裝平臺(5)、第三安裝平臺(6)與所述柱狀桅(3)之間還通過支撐杆支撐。
4.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種大型細長桁架柱狀結合桅杆,其特徵在於:所述柱狀桅(3)為空心菱形剖面結構。
5.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種大型細長桁架柱狀結合桅杆,其特徵在於:所述頂部小桅(9)由多根管材組成的框架結構。
【文檔編號】B63B15/00GK203921126SQ201420126634
【公開日】2014年11月5日 申請日期:2014年3月20日 優先權日:2014年3月20日
【發明者】王俊, 陳銳, 胡翩 申請人:中國艦船研究設計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