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太極拳內功心法的三個秘要
2025-05-05 23:29:24
太極拳的內功的形成主要依靠人們自身的修煉,內功的心法其實拳家們對於修煉時身心的感覺和獨特的體驗所形成的的一些規律,此種屬於感官上的事物通過文字的描述並不能完全地傳達給別人,下面小編就給大家分享關於太極拳內功心法的三個秘要,一起去感受一下吧。
一、周身一家
周身一家是傳統太極拳家最為推崇的太極境界之一。周身一家就是時刻保持周身的整體性,不顧此失彼。任何動作都是有前就得有後,有左就得有右,不能光想到一個方面。如何做到周身一家呢?太極拳老前輩們留下了許多方法。
第一,身如鐘鼎。要求不管坐著還是站著,都要意念像一口鐘一樣把整個身體都罩起採,這樣周身的氣也會整起來。
第二,內外相合。傳統的養生法要求周身一動無不動,如何做到呢,主要的方法就是有內三合和外三合。內三合要求把神意氣有機地結合到一起,外三合主要是用意念把肩和胯連上,把肘和膝連上,把手和腳連上。意念這樣一連,百會再一提,感覺就不一樣了。此外,內外相合的方法有3圈相摞等。
第三,一身備五弓。「一身備五弓」的五弓是:脊柱一張弓,上面弓梢是大椎到枕骨,下面弓梢是尾閭,弓背是脊中到陽關(這個弓背較長一點);上肢一張弓,肩到脊柱和手分別是弓梢,肘關節是弓背;下肢是張弓,胯骨到骶髂骨和腳分別是弓梢,膝關節是弓背。每個弓梢都不是一點,而是展開的。如何做到「一身備五弓」呢?關鍵是用五弓之意來代替軀體。
二、內外相合
隨著功夫境界的提升,「外三合」和「內三合」有了基礎,還必須做到內外相合。如何做到內外相合呢?可以用意念造型的辦法,假想自己的身體是一個大圓氣球,在球內有一個水平線和垂直線相互交叉的十字,十字交叉處在圓心,好比是自己的中心點。練拳時要求的「四梢平」就是指十字橫豎線的四個端要保持平衡。
找平的要領是:十字的橫線標誌著兩肩相平,保證人體不致傾斜;十字的豎線垂直在百會穴與尾閭之間,從而就能體現出「虛領頂頸」和「尾閭松垂」的內涵。胸椎前側的十字線交叉點即是身體的中心點,這是練習太極拳必須注意的關鍵之處。內外相合要求把身形和內勁結合起來才能發揮出太極拳的特殊功能和作用。但是,這種結合是一個艱難的過程,只有通過認真鑽研和刻苦磨練才有可能實現。
三、鬆散通空
有的老師講鬆散「就像十三層塔層層疊疊」,有的老師比喻鬆散「像菸灰一樣鬆散」,而汪永泉所傳揚式太極拳老六路的秘法就是練「三道氣圈」——這是直接練習鬆散通空的保密之法。經常進行三道氣圈的訓練,逐漸就會「氣遍周身不稍滯」,不光能感覺到自己身上的三道氣圈,甚至能感到對方的三道氣圈(這還只是初級的神明),揉手時可以運用這三道氣圈,比如,用自己的氣圈或者自己的意念非常快地碰對方的肩圈或者胯圈,則對方會被彈到拙力所遠不能及的距離等。當然,我們現在練三道氣圈主要還是為了養生。
如何進行三道氣圈的訓練呢?用「意念造型」的方法——用意念道出一個三道氣圈的形象來——等練得有了基礎,自然就會有感覺。剛開始只能是想像(意識導引的意識圈),然後是氣的因素強化,到最後自然而然形成了「其大無外、其小無內」的瀰漫圈。
太極拳的內功心法其實是經過總結出來的規律,真正內功修煉的感覺還需自身在練太極拳的實踐中去體會,希望大家勇於去實踐和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