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發勁的兩個要領
2025-05-05 23:35:24
任何的發力,都是利用重心的轉化,以身體隱形存在的中心線為軸旋轉發力,由此可知,太極拳發勁的重點在腰,除此之外,太極拳發勁還有兩個要領,下面就和小編一起去看看吧。
一、不可用慣性發勁
在太極拳鍛鍊中,任何發勁的動作,都不要採用慣性打出,一定要腳踏實地、轉腰發勁。
比如要打一個「通背捶」發勁動作,架勢是:左弓步,右腳後蹬,左掌上託,右拳向前打出。要先出左腳,腳的跟部著地,快速向左轉腰,帶動左掌上翻,右拳前打,使動作沉著有力、穩重。
練習時,要注意重心的下沉,以保持自己身體的穩定和平衡。如果左腳、左掌、右拳同時出去,這種慣性打法會使重心不穩、漂浮無力、動作不穩,會產生跳躍現象,不符合太極拳規格。
不論扇通臂、野馬分鬃、雙叉掌、進步雙捶、搬攔捶等等,凡是發勁快打的動作,均不採用上下肢和腰同時出去的打法,要先出前腳著地支撐後,再抖腰帶動上肢發勁,這樣打出去的勁乾脆利落、定勢沉穩。
二、發勁要動短勁長
每個發勁動作,在發出之前不可拉長運行線路,要以腰帶手、腰為主宰。腰在太極拳的練習中是非常重要的,它是我們身體力量的源泉。腰的旋轉不超過45°,掌(拳)後拉不過隙,後腿不做下蹲姿勢,腰勁突然抖出,襠勁變換,全線出發。如此發出的勁,可謂動短勁長、氣足力猛。
發勁的原則是:其根在腳、發於腿,腰為主宰,形於手,要注重力從脊發,不致成為浮在上面的手臂勁。震腳後腳提起不宜過高,離地面要近,腳下震時出聲要脆,上身不可出現一拔一蹲的形狀,也不要把下震一邊的肩膀偏低,這主要靠下震腳的腿彎曲度來調節上身的平衡。震腳要輕靈活潑,不犯笨重。
太極拳發勁的技巧和玩撥浪鼓類似,中間的重心——鼓的轉動帶動兩邊繩子的運動,是不是很形象?太極拳發勁與大家在現實生活中的發勁存在差別,這樣的習慣並不能輕易改變,但是相信大家多做練習,一定能夠掌握太極拳發勁的要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