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拳法腿部三大注意事項
2025-08-02 23:37:08
第一要遵守下肢的三節律
我們一般把腿部分為三節,以胯為根節、膝蓋為中節、腳掌為梢節。一般在運動的時候要先將腳提起,高度約距離地面一拳,向後行的時候稍高,向前則稍低。站住腳後,慢慢的用胯帶動膝和腳,層層推進,節節貫穿。慢慢的掌握腳的點進行試探,重心撐起腳,提起來的腳可放可收,有把握後再由腳跟到前腳掌或由前腳掌到腳跟逐步落實,重心也就隨之移動。即先站穩再提腳,先提腳再移步,先移重心後提腿;不站穩不提腳,不提腳不移步,不移重心不提腿。移步時要穩紮穩打,步步為營,沉著穩定。重心移動的時候不能超過腳尖的部位,同時後移的時候臀部不能超過腳跟。
第二,步法要準,雙腳間要呈現角度。
為了增加穩定性,雙腳形成的角度也有要求。一般弓步時兩腳夾角20。~30。為宜,虛步、退步以10°~20°為宜。兩腳問橫向距離為兩拳至一腳,前腳向前,後腳向外45°。僕步則要前腳尖與後腳跟成一條線,後腳外擺130°左右,前腳內扣。轉體時應先微轉腰,前後腳的縱向距離也要適當。做獨立步時,提腿膝要高過胯,支撐腳也要有角度。蹬腳時腳要高過腰,練習時也可高過頭。拍腳時腳的高度要達到頭部,擺蓮腳外擺幅度不小於150°。這些是大概上的數據,具體還是得由個人身體因素決定,因為每個人長得不一樣,身體肢體不一。
第三,雙腿保持弓形,要有彎曲之感。
腿要彎曲才會具有彈性,腿的彎曲程度跟太極的拳架高度有關。拳架分為高、中、低三種。高勢需要雙膝彎曲,低勢需要雙腿接近水平。中勢則是兩者之間。使用何種拳架跟自身的能力以及水平有關,越低需要承受的力量也就越大,腿部的負擔也就越大。身體的重心也就越低。行拳之前拳架就必須得確定下來保持不變。
除要求站起(如獨立步)、下降(如撲步)外,身體要保持在水平移動,不能左搖右晃。慢慢修煉,根據個人能力,慢慢的將拳架降低。增加難度進行練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