濃濃的思鄉之愁中考滿分作文
2025-01-24 04:41:09
導語:那種承載著我們對國家、民族、故鄉的眷愛之情一定會縈繞我心。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一些關於思鄉的優秀作文,歡迎查閱,謝謝!
作文一:因為親人所以有鄉愁
太陽給了小草溫暖,於是小草便慢慢地充滿綠意;親人給了我溫暖,於是我快樂地成長。
──題記
5歲,關愛藏在奶奶的毛衣裡。「來,試試奶奶給你新織的毛衣!」於是我便飛也似的跑了過去。「哇,好漂亮的毛衣,我真喜歡,謝謝奶奶!」穿上新毛衣,好暖和,好暖和。我看見奶奶的眼中笑出了一朵花,正在燦爛地對我開放。我每天都穿著這件毛衣,每天都能感到幸福的滋味,感受到被寵的滋味,於是我發現,我就是在奶奶的毛衣中慢慢地長大。
8歲,關愛藏在爺爺的招手裡。每到放學,跟著隊伍剛走到校門口時,我就開始急切地尋找爺爺,他在哪兒?突然我看見有人在招手,在那兒,那是爺爺!我連蹦帶跳地跑了過去,爺爺一臉慈祥地對我笑著。以後每天放學,爺爺總在人群裡向我招手,使我能很快找到他,在那揮舞的手臂裡,我感受到了溫暖,感受到了愛意。於是我發現,我就是在爺爺的招手中慢慢地長大。
14歲,關愛藏在爸爸的雞湯裡。「來,嘗嘗這雞湯怎麼樣,好不好喝?」說著,一股濃濃的香味鑽進了我的鼻子裡。「嗯,真好喝!」止不住的讚美之情流露了出來。「是嗎?那以後爸爸常熬給你喝!」爸爸樂得開心地笑著,又一頭鑽進廚房裡忙碌起來。我分明從那雞湯中喝出了溫馨,喝出了關懷。於是,我發現,我就是在爸爸的雞湯中慢慢地長大。
而今天,關愛藏在媽媽的叮囑裡。「要細心,不要緊張。」「要認真看清每一道題,先易後難」……一句句樸實的話語,卻道出了數不盡的關愛。媽媽送我到校門口,不再多說,但我分明感覺到身後有熱切的目光。我知道,那是媽媽的目光,充滿關切的目光,在這目光裡,我感受到期待,感受到力量。於是我發現,我就是在媽媽的叮囑中慢慢地長大。
因為有了太陽光和熱的付出,小草才顯得生機盎然;因為有了親人的關心和愛護,我的心中才有了永不停息的動力。他們在我前進的人生旅途中,默默地為我加油,為我鼓勵。
我快樂,我自豪,我就這樣在親人的關愛中慢慢地長大。
作文二:我從書中品味鄉愁
我升入初中就住校了。繁忙的學習生活,往往使我不能回家。
我思念著家門前的桑樹,思念著街上誘惑我的各種美食……每當那時,我心中就生出了一種叫做鄉愁的情愫。所以,讀書中的鄉愁,就會引發我的深深共鳴……故鄉永遠是心靈的牽絆。魯迅先生寫過一篇小說《故鄉》,「我」回到二十年未歸的故鄉,蕭條悽涼,物是人非。碧綠西瓜地裡捏著叉刺猹的小英雄面目全非,他叫「我」「老爺」,他面容枯槁,形如木偶,有無法言說的苦……故鄉遠離了魯迅先生的視線,對故鄉刻骨銘心的思念和熱愛化做他荷戟獨行的動力。他拿起了匕首投槍般的筆,用看慣手術刀的目光,雕刻著故鄉的變化。
故鄉永遠是魂牽夢縈的地方。余光中的《鄉愁》,每每讀來,總是骨鯁在喉。「鄉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盈盈一水間」,與對岸的大陸「脈脈不得語」。老先生「在這頭」,望著「在那頭」的大陸,揮之不去的思鄉情深埋於心。不知道多少次,他迎著餘暉獨酌獨飲,鄉愁揮之不去,「酒入愁腸,化做相思淚」。他的詩蘊涵著對祖國情意繾倦的赤子之情。
故鄉永遠是靈魂的歸宿。一枚小小的棗核,承載著無盡的故鄉夢。蕭乾筆下久居異鄉的老華僑將故鄉的棗核視如珍寶,她的花園是具體而微的北海公園。每到月明風清之夜,她和老伴牽著手,徜徉其中,似乎看到了故鄉之景,嗅到了故鄉泥土的芬芳。迎著微風,望著初生的新月,思緒在迴旋著、迴旋著……
我讀懂了「月是故鄉明」的感慨,我讀懂了「低頭思故鄉」的黯然。那些用血淚寫成的鄉愁深深地感染著我。想想,我還是慶幸的,現在的我有許多機會回故鄉。也許有一天,我會走的更遠,但鄉愁——那種承載著我們對國家、民族、故鄉的眷愛之情一定會縈繞我心。
故鄉,永遠是歷經風雨洗禮和歲月雕琢後每個遊子心的歸宿。我從書中品味著鄉愁,我感受到遊子們對故土的深情,那是一種滲透在骨髓中的愛。
作文三:鄉愁
鄉愁是什麼?余光中說「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是一張窄窄的船票」,「是一方矮矮的墳墓」,「是一灣淺淺的海峽。」
我問姐姐,鄉愁是什麼?她淡淡一笑,是櫻花。好特別的比喻。坐在她身邊,看著她拿著畫筆,在紙上畫著。畫室好靜,我漸漸地睡著了,夢中有一片櫻花林,我徜徉在鋪滿花瓣的小徑上,靜靜地聽著花朵綻放的聲音,又偶見一片花瓣落下,在我的額頭或鼻尖上跳躍著,輕輕的。夕陽的餘暉懶懶地灑在我的身上,與這柔柔的畫面諧和成一幅圖畫。當我醒來時,一片櫻花林呈現於眼前,與夢中的景象驚人地相似,姐姐一邊收拾畫具,一邊側臉問:「什麼樣的感覺?」「快樂。」對,快樂就是櫻花的花語,而快樂就是我的鄉愁。「什麼?」「故鄉有我的親人與朋友,那裡灑下我多少歡笑,細品那些歡笑,從中不能體味出快樂嗎?」
原來鄉愁不是只有惆悵與悲苦,還有快樂。
我問母親,鄉愁是什麼?她略忖一下說:是雨。「為什麼?」我問。她說:「小時候,總愛打著那把小花傘去看雨,聽雨,感受雨,一些小雨點總是出其不意地打在我的臉上,涼涼的。她們像小仙女似的,在我的傘上輕快地跳著華爾茲,我的心也隨之不停地旋轉。「好美啊!我嘆道。因為我也出生在一個秋季的雨天,並且讀過的有關雨的趣事、軼聞、詩、畫,不勝枚舉。「下雨天,留客天……」「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等等。還有餘光中的那首詩:「看看那冷雨,聽聽那冷雨,嗅嗅那冷雨,舔舔那冷雨。」寫得多麼生動。所以我愛雨,但從未去真正體味雨,體味她的那般柔情。「您感覺雨的柔情是鄉愁嗎?」不,我愛雨恣情席捲樹上僅剩的枯葉時的果斷。當在我落入塵世的喧囂中,想想故鄉清冷的雨,她會將我帶出泥淖,清白做人。原來,鄉愁不僅是快樂,還是警示。
我問外婆,鄉愁是什麼?是石磨。外婆看著我微笑。「小時候的記憶就是在那石磨邊,用磨成的麵粉做成一塊塊精巧的年糕,用它換回我的學費。」「您感覺忙碌是鄉愁嗎?」「不,鄉愁是一種鞭策,它告訴我,只有自食其力才會得到真正意義上的幸福與祥和。」原來,鄉愁不僅是警示,還是鼓舞。
如果問我鄉愁是什麼?我以為:鄉愁既是惆悵,也是快樂,更是警示與鼓舞。鄉愁是你用心中的一片淨土小心翼翼保護起來的一顆璀璨的寶珠。那裡有最真實的你、最柔情的你與最堅強的你。鄉愁,永遠都是你心靈的家園,從古至今都是。古有王維的「來日倚窗前,寒梅著花未」,杜甫的「叢菊兩開他日淚,孤舟一系故園心」。遊子們啊,回去看看吧,那裡有你的根,那裡有你魂牽夢縈的親人。
記住,故鄉永遠在遠方等你。